全 文 :80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 22卷第 1期
地下须根的数量和土壤生物量都明显不及未经移栽
或移植次数少的树种 。
4 结论与讨论
(1)发芽率方面 ,引进的 8种国外壳斗科栎属树
种的出芽率一般介于 60% ~ 80%之间 , 50%的树种
出芽率 >70%,只有弗吉尼亚栎为 55.74%。生长量
方面 ,有 5种高度生长量 >1.0m,且 4种均在 1.70m
或以上 ,最高可达 2.36m。平均地径生长量也具有
明显的差异性 ,据析可能是由于种子遗传特性和优良
度决定 。柳栎 、弗吉尼亚栎 、南方红栎和娜塔栎 ,表现
为对试验地气候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 。
(2)8种试验树种中 ,只有弗吉尼亚栎是常绿树
种 ,其余均为落叶树种 。截止 2007年 1月 20日 ,南
方红栎 、柳栎 、娜塔栎和猩红栎都尚未落叶 ,就观赏性
状而言 ,猩红栎因叶片肥大 ,叶色艳红 ,是观赏价值最
高的树种;柳栎叶片狭长 ,叶色变化丰富 ,生长迅速 ,
也具有推广价值;常绿树种弗吉尼亚栎虽然在试验中
的出芽率最低且叶片有微锯齿 , 但其表现出经冬不
凋 ,生长势良好 ,苗高整齐等优良性状 ,也具有很高的
观赏价值。
(3)8种国外栎属树种具有适应性强 ,发芽率高 ,
耐干旱瘠薄等优良性状。其中的柳栎 、南方红栎 、娜
塔栎和弗吉尼亚栎是有望成为值得推广的速生树种;
猩红栎是最值得推广的观赏红叶树种;沼生红栎 、北
美红栎则需进一步栽培试验 。
参考文献
[ 1] GovaertsR, FrodinDG.WorldChecklistandBibliographyofFagales
(Betulaceae, Corylaceae, FagaceaeandTicodendraceae)[ M] .Lon-
don:TheRoyalBotanicGardens, Kew, 1998.
[ 2]周浙昆.壳斗科的地质历史及其系统学和植物地理学意义 [ J] .植
物分类学报 , 1999, 37(4):369-385.
[ 3]黄利斌 ,李晓储 ,朱惜晨 , 等.北美栎树引种试验研究 [ J] .林业科
技开发 , 2005, 19(1):30-34.
[ 4]张川红 ,王豁然 ,李晓储 ,等.北美栎属树种引种试验研究 [ M] .北
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5.
[ 5]谭益民 ,沈燕 ,祁承经.中南林学院校区校园植物园总体规划的构
思和创新 [ J] .中南林学院学报 , 2005(3):40-43.
[ 6]黄永芳 , 杨懋勋 , 李少灵 , 等.四个百合品种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 J] .广东园林 , 2006(3):40-58.
[ 7] WilburHD, MarionBD.TreesoftheSoutheasternUnitedStates[ M].
AthensandLondon:TheUniversityofGeorgiaPress, 1987.
(责任编辑 吴祝华)
花吊丝竹丰产培育技术
邓恢
(福建省龙岩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 福建 龙岩 364000)
摘 要:花吊丝竹长期用作观赏竹类种植 。用途广泛 ,作为笋用竹产业和园林绿化 , 在南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介绍了花吊丝竹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并提出了种苗培育 、山地造林 、套种绿肥 、抚育管理 、病虫防治等丰产培育的经
营措施。
关键词:花吊丝竹;种苗繁育;丰产培育;防治技术
收稿日期:2007-10-10
基金项目:财政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专项资金 “优质高产竹种———花
吊丝竹推广示范 ”(编号:070101)。
作者简介:邓恢(1953-),男,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研究及林
业科技推广工作。 E-mail:lks-2005@ 163.com
花吊丝竹(Dendrocalamusminorvar.amoenus)为
牡竹属吊丝竹的变种 ,丛生竹 ,竹秆淡黄色 ,有深绿色
纵条纹 ,顶梢长而下垂 ,如钩丝 ,形态优美 ,长期被人
们用作观赏竹类种植 。花吊丝竹集观赏 、笋材等多用
途于一身。一是可用于营建笋用竹林和工业原料用
材林;二是可用于营建水土保持生态防护林 ,涵养水
源 、保持水土;三是可在公园 、湖岸用于营建大型绿色
竹子长廊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搭配布景的观赏竹
种;四是可在公路 、江河 、广场 、房前屋后等地带种植 ,
作为笋用 、景观绿化两用林。花吊丝竹用途广泛 、适
应性强 、产笋量高 、笋味鲜美细嫩 、营养丰富 ,作为笋
用竹产业和园林绿化 ,在南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生物生态学特性
花吊丝竹一般于谷雨 、立夏开始发笋 ,后逐渐出
土 ,于大暑前后达到高峰 ,出笋进入盛期 ,以后逐渐减
少 ,至小雪 、大雪结束。可将花吊丝竹竹笋生长划分为
3个阶级[ 1] :初笋期 4 ~ 6月 ,出笋占 20% ~ 30%;盛笋
期 7 ~ 8月 ,出笋占 50%左右;末笋期在 9 ~ 12月份 ,
技术开发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 22卷第 1期 81
出笋占 20% ~ 30%。但出笋数与留竹时间早晚有密
切关系 ,若留竹早 ,则竹株大 ,但后期笋少;留竹迟 ,则
竹株小 ,但早期长笋多 。南方若春季雨水充足 ,水肥
条件好 ,出笋可提早 ,结束时间推迟 。竹笋出土后初
期高生长缓慢 ,每天 2 ~ 3cm,经 20d以后速度加快 ,
并逐渐发育成竹 。整个生长周期可划分为 3个阶段:
休眠期(1月至翌年 2月)、营养积累期(2月中旬至 4
月中旬)和出笋成竹期(5月上旬至 12月上旬)。
花吊丝竹性喜温暖湿润 ,自然分布在热带和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域 ,最适宜生长在北纬 26.5°以南 。
要求年平均气温 18 ~ 22℃,比绿竹较耐寒 ,但最低气
温不低于 -6℃,且低温不能持久 。要求全年无霜或
霜期较短 ,年降水量在 1 200 ~ 2 000mm。对土壤的
适应性很广 ,喜土层深厚 、疏松 、湿润 、肥沃 、富含腐殖
质的酸性至中性砂质壤土或砂质土种植;但在土壤干
燥瘠薄 、石砾多的山坡地亦能适应。
2 种苗繁育技术
2.1 母竹分蔸繁育技术
通常丛生笋用竹的繁育都是采用母竹分蔸移栽
的方法 ,这种带蔸移栽技术简单 ,生长快 ,普遍被竹农
所采用 。花吊丝竹也不例外 ,其主要繁育方法可从以
下几个方面进行 。
2.1.1 圃地选择
根据花吊丝竹的生长特性 ,应选择交通方便 、阳
光充足 、地势平缓 、排水良好 、利于管理的山坡地或抛
荒地营建花吊丝竹母竹繁育圃 。
2.1.2 种 植
花吊丝竹栽植前 ,每穴应施过磷酸钙 1kg+腐熟
农家肥 30kg,然后与表土拌匀于穴底 ,穴表面 20 ~
30cm回填表土种植。种后浇足定根水 ,用稻草覆盖
在竹蔸处即可。
2.1.3 苗期管理
花吊丝竹种植成活后 ,应套种科饭 1号绿肥 200
穴 ,株间套种。种植当年锄草培土 2次。施追肥 2
次 ,种植后 2个月第 1次施尿素 250g/株 , 8 ~ 9月份
第 2次施复合肥 500g/株。 11月份可将新竹尾梢勾
除 ,促进根系和笋芽生长 ,第 2年春即可挖苗移栽。
2.2 埋秆育苗
埋秆育苗可选择 2a生新鲜竹秆 (节间有分枝)
和 1a生竹秆带蔸 2种材料[ 2] 。为了提高竹秆的发
芽率 , 2a生老竹秆要用 50mg/kgABT1号生根粉溶
液+50mg/kg吲哚乙酸溶液+500mg/kg磷酸二氢钾
溶液 3种溶液的混合液浸泡竹秆后埋秆育苗 ,成苗率
可大大提高 ,是实施快速繁苗的好办法。具体做法是
先在水平地面挖长 3 ~ 5m、宽 1m、深 30cm的地沟 ,在
地沟上铺上塑料薄膜 ,把配制好的混合溶液放入沟内 ,
将准备好的竹秆浸入装满溶液的条沟内 (约浸泡
2min),然后将浸泡好的竹秆捞起 ,立即平埋于预先整
好的苗床内(埋入土 10cm)。竹秆和竹节处一定要埋
入土内 。埋好后表面要覆盖稻草 ,定期浇水 ,保持苗床
湿润 。约 45d埋入苗床的竹秆竹节处萌生出花吊丝竹
小苗。通过加强水肥管理 , 1a生竹苗 ,高度在 1.5 ~
2.0m,地径在 1.0 ~ 2.5cm。第 2年即可移栽造林。
3 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3.1 整地挖穴 、施基肥技术
3.1.1 整地挖穴
花吊丝竹性喜温暖湿润 、土层深厚 、疏松 、肥沃 、
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种植 ,对较瘠薄的山地黄红壤
土也能适应。但新开垦的山地 ,应地势平坦 ,交通便
利 。先炼山 ,然后沿山坡等高线开挖平台或挖大穴 ,
以利种植及种后的管理 。种植 600 ~ 900株 /hm2。平
台开挖规格为 2 ~ 3m,挖穴规格为面宽 1.0m、底宽
0.8m、深 0.5m。株行距 4.0m×4.0m或 3.0m×
3.5m。山坡地采用宽行窄距的挖穴方法[ 1] 。
3.1.2 施放基肥
为促进花吊丝竹的快速生长 ,需施放基肥 ,每穴
可施腐熟的牛栏粪 20kg或鸡鸭粪等农家肥 10 ~
15kg、过磷酸钙 1kg,将基肥施入穴底用表土拌匀 ,
再回填表土至穴满后待种。
3.2 种植技术
3.2.1 母竹的选择 、挖取 、运输
花吊丝竹当年留养的竹笋生长约 5个月 ,地下根
系已开始生长 ,地上竹秆已生长竹枝竹叶 ,故认为 5个
月以上至 1a生的新竹可移植造林。选择母竹一是应
在竹丛边缘 ,因生长在竹丛边缘的竹株阳光照射充足 ,
光合作用较强 ,生长相对健壮 ,也便于挖掘;二是选取
生长健壮 、无病虫危害 、芽眼饱满的竹株;三是所选母
竹的胸径 3 ~ 5cm为宜 ,秆基要有充实饱满的芽目 4 ~
6枚 ,根系发达 ,选取这样的母竹栽后易于成活出笋。
挖掘母竹时要注意不能损伤秆基上的笋目和撕
裂竹秆。最好采用特制的铲刀 ,挖开竹蔸边缘泥土 ,
用铲刀对准秆基根部切断 。挖取的母竹留竹秆长度
1.5m左右 ,要有 3 ~ 5个竹节。多余部分竹尾用利
刀劈除 ,竹秆劈口段竹节应保留 2/3长度 ,以利栽留
自然降水 ,促进成活。母竹挖掘后 ,以 10根为一把捆
扎好。当地移栽应做到随挖随栽 ,如需长途运输 ,装
技术开发
82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 22卷第 1期
卸车要小心轻放 ,不要损伤竹基部芽目和竹秆 ,还要
注意保湿[ 3] 。
3.2.2 母竹的种植
根据花吊丝竹的生长特性 ,应在春分前后(3月
中旬)种植最佳。母竹应随挖随运随种 ,种植前将竹
秆基部打黄泥浆 ,种植不可太深 ,一般以 20 ~ 25cm
为宜。种时竹秆要向山坡方向倾斜 ,秆茎弯头朝上 ,笋
目朝向两侧水平放置 ,竹秆劈口朝上 ,根系舒展 ,然后
分层覆土压实 ,浇足定根水 ,竹蔸周围铺盖一层稻草。
种后如遇干旱 ,需适当浇水 ,保证竹蔸有一定的湿度;
同时 ,遇多降雨季节应注意排水 ,以保证成活率。
3.3 幼林抚育
3.3.1 套种绿肥
在水土流失区或新开垦山地种植花吊丝竹 ,可在
种植 30d后在株间套种绿肥植物[ 4] 。巴西豇豆 、科
饭 1号是用于套种的良好绿肥植物 ,地面藤叶生物量
大 ,在夏季时可改善地表温度 ,保持土壤湿度 ,减少杂
草丛生;地下根茎含有固氮菌 ,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提
高土壤肥力 ,改良土壤结构 ,有利于竹笋生长 。旱作
地种植应先在株间整畦 ,山坡地种植可在竹蔸周边整
成块状畦 ,种植密度 1 500 ~ 4 500穴 /hm2 ,种子用量
约 1kg。种时挖小穴 ,施少量钙镁磷肥 ,将豆种放入
后用疏松土覆盖 ,覆土 1cm左右 ,覆土太深容易烂
种 ,晴天时播种最佳。
3.3.2 锄草施肥
花吊丝竹种植 2个月后地下根系开始生长 ,竹节
已发芽长枝 ,笋目开始发育膨大 ,这时应除草 、施肥 1
次 ,每丛施尿素 150g。选择雨后晴天 , 在竹蔸外沿
30cm处 ,挖环状沟施覆土。 8 ~ 9个可施第 2次 ,每
丛施含 45%硫酸钾复合肥 300g。如套种科饭 1号绿
肥植物 ,可割青一部分埋入地下 。此时已有新长竹
笋 ,地下根系发达 ,可沿竹蔸 50cm外沿挖环状沟施
后覆土 。当年 12月左右再施放有机肥 ,以腐熟牛栏
粪最佳 ,鸡鸭粪农家肥或废菌棒均可 。每丛竹施放农
家肥 15 ~ 25kg,废菌棒 3 ~ 5个 ,可结合松土施放 。
施后用稻草覆盖以保持地温 ,如水湿条件好 、气温较
高的地区还能出笋长竹。
3.3.3 密度调整
正常管理条件下 ,花吊丝竹每丛每年可发笋长竹 6
株以上 ,多的 10多株。到了 12月份 ,应对竹丛密度进行
调整。胸径在 3cm以下或者有病虫危害的竹株要全部
伐除 ,还要视竹株之间密度过于紧密的竹株也要伐除。
由于花吊丝竹秆基笋目较多 ,竹株之间生长较为紧密 ,
一般当年保留 5 ~ 6株健壮的竹株即可。竹丛留有一定
的空间 ,增加通风性 ,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4 成林抚育技术
3.4.1 扒土晒目
来年开春 3月份 ,将竹丛的根蔸部位表土扒开 ,
铲除周边杂草及老竹蔸 ,使留养的竹蔸基部的笋目暴
露出来 ,让所有的笋目能够接触阳光的暴晒 。一般晒
目约 30d,然后结合施肥进行覆土。
3.4.2 覆土施肥
覆土施肥是花吊丝竹成林提高产笋 、产竹的一个
关键环节 。一年的施肥安排 3个阶段:第 1阶段 ,结
合扒土晒目时施放复合肥[ 5] ,每丛施肥量 1kg,施后
覆土 20 ~ 30cm厚;第 2阶段在出笋的高峰期 6 ~ 7
月 ,每丛施放尿素 500g,施后覆土 20 ~ 30cm厚;第 3
阶段在出笋末期 11 ~ 12月 ,每丛施放腐熟的牛栏粪
或其他有机农家肥 15 ~ 25kg,施肥后先覆土 ,然后在
表面覆盖稻草保温保湿 。
3.4.3 竹林结构调整
留养母竹 ,在种植后第 3年进入产笋期 ,每丛保
留 8 ~ 10株 1 ~ 2a生 ,且生长健壮粗大 、无病虫危害
的竹株。竹株之间分布要均匀 ,距离 30 ~ 50cm,以
利于培土 、挖笋和挖除老竹蔸。
3.5 挖笋技术
营造花吊丝竹笋用林的主要目的是挖笋 ,除每丛
留养一定比例的母竹外 ,其余的竹笋可全部挖除 。因
此 ,合理掌握挖笋技术非常重要。挖笋的迟早 、好坏
都将直接影响整年度的产笋量和竹笋的质量。
挖笋关键应掌握 3个主要环节:一是挖笋时间。
挖笋时间的掌握也可分成 3个阶段 ,即早期笋 、盛期
笋 、后期笋。早期笋和后期笋的出笋量相对较少 ,一般
3 ~ 5d挖 1次 ,而盛期笋发笋快 、产笋量大 ,应 1 ~ 3d
挖 1次 ,即做到勤观察 、勤挖笋 、有笋就挖的原则 ,实际
操作可根据竹丛的立地条件和竹株的旺盛程度来确定。
二是合理的挖笋。首先要判断哪里有笋 ,哪种笋
可挖。过早挖笋 ,笋体小 ,产量低;过迟挖笋 ,笋已露
出地面往上长 ,笋壳变绿 ,笋肉中空 ,笋纤维变粗 ,笋
质就差。一般按集约经营管理的竹林 ,竹丛培土深度
在 20 ~ 30cm之间 ,当笋长至刚露芽或观察竹丛地表
土有开裂处 ,晴天早晨有竹笋的地表都会有一块潮
湿 ,按此寻找地下必有竹笋生长。当扒开土壤 ,笋体
肥大饱满 ,笋壳呈浅黄色 ,即可采挖 ,此时挖取的竹笋
笋质幼嫩 ,色质鲜美。
三是掌握挖笋技巧 。在有笋的地方把表土扒开 ,
技术开发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 22卷第 1期 83
当笋体露出来时 ,再慢慢挖深至整个笋体全部露出 ,
这时可用特制的挖笋刀把笋切断取出;在切断笋体
时 ,关键在于确定切割笋体的部位 ,一般绿竹 、大头典
竹的笋体都是从秆基长出后 ,先往水平方向生长稍微
弯曲膨大再向上生长 ,在弯曲处笋体膨大向上直立后
逐渐变小 ,切割的位置应是笋体直径最大的内侧约
2cm处 ,把切刀对准笋体的垂直方向切断 。而花吊
丝竹的笋体在地下的生长较贴近秆基 ,几乎不往水平
方向生长 ,笋体的弯曲度较小 ,直接直立往上长 ,因
此 ,在切割竹笋时 ,应将切刀持水平方向对准笋体的
垂直方向切断。但切记应尽量留下一部分笋体在土
中 ,留下的长度以能完好地保留住笋体基部 2个笋目
为最佳。因为花吊丝竹发笋率很高 ,发笋期长 ,留下这
2个目 ,在充足的肥力补充下 ,很快又会长出 2个笋芽 ,
如此周而复始 。挖笋后应及时覆土 ,以保证下一轮笋
的生长 ,高度可根据笋的部位 , 20 ~ 30cm之间 。
3.6 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
近年来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 ,温湿度变化较大 ,气
候条件较恶劣 ,以及丛生竹产业发展的加快 ,某些竹
林存在管理粗放等因素的影响 ,造成丛生笋用竹林病
虫害的大量发生 ,并日趋严重 ,危害竹林的正常生长 ,
这对笋用竹的发展非常不利。据近年来的观察 ,对花
吊丝竹竹林造成主要危害的害虫有竹象鼻虫 、竹蚜
虫 、竹卷叶虫 、竹螨虫等。
3.6.1 竹笋象鼻虫
竹笋象鼻虫 ,每年发生 1代 , 6月中旬至 7月上
旬是危害盛期。竹象鼻虫的幼虫蛀食竹笋 ,引起竹笋
败退 、腐烂 、倒折;成虫啃咬竹笋 ,吸取竹汁 ,危害处成
孔洞状 ,使竹笋不能成竹 ,即使成竹后 ,节间缩短 ,竹材
变形干脆 、易折 ,严重影响竹材的质量和产笋量。特别
是花吊丝竹 ,竹笋含氨基酸 、谷氨酸等较其他竹笋要
高 ,笋味鲜甜 ,笋质脆嫩 ,极易受竹象鼻虫的危害。
防治方法:一是在 7月下旬至 8月上旬成虫出土
盛期 ,利用假死性 ,在上午 8 ~ 11时 、下午 3 ~ 5时 ,成
虫交尾 、产卵等活动时 ,将其捕杀 ,连续捕杀几年效果
很好;二是在冬春季结合竹园松土 、培土 ,破坏茧室 ,
使成虫不能出土而死亡;三是及时挖除被危害过的竹
笋 ,消灭笋内幼虫;四是用 90%敌百虫 500倍液在出
笋前喷杀。出笋后每隔 1周喷施 1次 ,连续喷 2 ~ 3
次 ,对杀虫保笋效果较好。但应注意喷药后半个月内
不可挖笋。
3.6.2 竹蚜虫
竹蚜虫主要发生于 3月下旬至 7月中旬 ,在通风
不良的茂密竹林及污浊环境和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容
易发生 ,常群集于叶背或竹秆上吸食液汁。被危害后
的竹株轻则影响发笋 ,重则竹叶易枯黄脱落 ,甚至整
株或整丛枯死 。
防治方法:一是结合除草抚育管理 ,伐除过密竹
枝和老残病竹 ,改善竹林卫生 ,增加光照 、通风 ,创造
一个不利于蚜虫生长蔓延的环境。二是在竹蚜虫盛
发期 ,可用无残毒的茶子饼浸泡的水浇喷效果很好 。
选用药物残毒期短的 40%氧化乐果 1 000 ~ 1 500倍
液或 25%爱卡士乳剂 800倍液涂秆 、喷施防治 ,每
10d喷施 1次 ,连续 2 ~ 3次 ,效果显著 。三是加强检
疫 ,不用带有竹蚜虫的竹做母竹 ,人为控制竹蚜虫的
扩散和蔓延。四是保瓢虫 、草蛉等天敌昆虫 [ 6] 。
3.6.3 竹 螟
竹螟又称竹卷叶虫 , 1a发生 1 ~ 4代 ,世代重叠 。
第 1代幼虫危害最为严重 ,第 2代较轻 ,第 3、4代较
少 ,以老熟幼虫在虫苞中越冬 ,翌年 4月底化蛹 , 5月
中下旬羽化成虫。 6月上旬为羽化高峰 ,成虫有趋光
性 , 6月中旬产卵于嫩叶背面 。经 3 ~ 5d,卵孵化为
幼虫 ,在竹叶上吐丝结苞 ,潜伏啮食竹叶 。经过 3 ~ 4
龄 ,又以幼虫在竹蒲头附近疏松表土做土茧过冬 。竹
卷叶虫主要危害竹叶 ,每只虫可将竹叶单片或数片结
在一起 ,幼虫隐蔽其中 ,啮食叶片 ,受害叶片呈枯黄
色 ,甚至食尽全叶 ,仅剩下叶柄 ,严重影响竹株生长。
防治方法:结合竹林抚育 ,清除林中的杂灌杂草 、
松土可消灭部分越冬幼虫。 6月下旬至 10月份发现
幼虫苞叶时 ,用内吸剂氧化乐果或乙酰甲胺磷等 ,注
射于竹秆基部竹腔中 ,通过竹子的输导组织把药液输
送到竹叶里 ,毒杀食叶幼虫 ,或用 90%敌百虫 500倍
液喷施毒杀 [ 7] 。
参考文献
[ 1]黄志福.竹林培育新技术 [ 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
[ 2]陈嵘.竹的种类及栽培利用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4.
[ 3]陈余钊 ,林锋 ,吴一宏 ,等.浙南地区的绿竹笋用林丰产高效栽培
技术 [ J] .竹子研究汇刊 , 2003, 22(4):25-29.
[ 4]梁天干 ,黄克福 ,郑清芳 ,等.福建竹类 [ 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
版社 , 1986.
[ 5]邹跃国.麻竹笋用林高效培育的密度与施肥效应研究 [ J].竹子研
究汇刊 , 2006, 25(2):21.
[ 6]黎章矩 ,高林 ,王白坡 ,等.名特优经济树种栽培技术[ M] .北京:中
国林业出版社 , 1994.
[ 7]周芳纯.竹林培育学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8.
(责任编辑 周贤军)
技术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