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国牡竹属的研究(之三)



全 文 :绍 8卷 第 1 期
1 9 8 9 年 1 月
竹 子 研 究 汇 刊
J OU R NA L O F BA M B 0 0 R E SE A R C H
V o l
.
8, N o
.
1
J a n
. 。
1 9 8 9
中国牡竹属的研究 (之三 )
李德株 薛纪如
(西南林学院 )
A S T U D Y O N T H E G E N U S
D E N D R O C A L A M U S N E E S F R O M C H IN A ( l )
L I D e z h u H s u e h C h i j
u
( 5 0 召 rh留 e s t e , n F o , e s t , 亨 C o l l e g e , K u n优 i雌g , Y “ 尤龙 a n )
15
. 粗稼龙竹 (新拟 ) 蚌竹 (云南澄江 ) 白竹 、 粉竹 (均云南新平 ) 甜
竹 (云南新平 、 金平 ) 新种 图 6
D e n d r oc a l a m u s p a e h y s t a e h沙 5 H s u e h e t D . 2 . L i , s P . n o v .
P r o x im a D一 a t i r l o r o M u n r o , s e d r e e e d i t s p i e u l i s l o n g i o r i b u s , a d
1
.
7一 2 . 4 e m l o n g i s , a P ie e a e u m i n a t is , l e m r n a t i s c o r ia e e i s , d o r s o
de st e p u b e s e e n t i b u s a r g e n t e i s
,
l ig u l i s f o l i a r u m 3一 5 m m a l t i s .
C u lm i 1 0一 12 m a l t i , 2 0 e m d i a m . , m u r i s 2 e m e r a s s i s , a P i e e
e r e e t i u s e u li v e l e u r v i
,
i n t e r n o d i i s 3 9一 4 7 e m l o n g i s , j u v e n t u t e
c r 剐蝎 o · fa r i n o s i s , a d n o d o s b a s in r a d i e a n t e s , i n t r a n o d i i s 7 m m l a t i s ,
ar 而 5 n u m e r o s i s , p r i n e .iP a l i b u s e o此 p i e u i s , i n f r a on d o s r a m i f e r o s
2一3 m a l t i . V a g in a e e u lm o r u m e a d u e a e , e o r ia e e a e v e l e r a s s e
c o r i a C e a e
, p r i m o f l a v o v i r e n t e s
,
d o r s o p la n a e g l a b r a e q u e
,
h a u d
a u r je u l i s
,
lig u l i s 0
.
3 e m a l t i s
,
d e n it e u la t i s
,
l a m in i s r e f l e x i s
, 6一 2 2
c m l o n g i s
,
d o r s o s t r i a t i s l o n g i t u d i n a t i b u s
.
F o l i a i n q u o q u e r a m u l o
10一 1 5 , V a g i n i s f o l ia r u m P i l o s i s f l a v i s , l ig u l i s 3一 5 m m a l t i s ,
能 r r u lat i s , Ia m i n is a d 4 0 e m l o n g i s , 12 e m l a t i s , s u b t u s b a s j
v e lu t in i s
-
I n f l o r e s c e n t ia r u m in t e r n吞d ia 1 . 2一 3 e m l o n沙 , ` f e r r u g in e o 一 v e l u -
t ian
.
l a t e r e c o m p l a an t a v e l s u lca t a
`
S p ie u l a e sn q u o q u e n o d o
工谁 liq u o t , b r a cet i、 br u n ne i s e i r e u m da t a e , l o n g e o v a t a e , p u r p u r e o ·
声二月乎气梦
图 6 粗抽龙竹 D en dro a e一吻 us pa eh y 、 t a eh y s uH s ueh et
D

Z

L i
, s P
.
1
.葬之背复面 ; 2 .小枝上端及叶片 , 3 , 花序 ,
1 0
.雄 蕊。
n 0 V
-
4
.小 穗 , 5 .颖 片 ; 6 . 外 释 ; 7 . 内 释 , 8 .花 , 9 .雌 蕊 ;
(王 红兵绘 )
1 期 李德株等 : 中国牡竹属的研究 ( 之三 )
、了i r id e s , 1 . 7一 2 . 8 e m l o n g a e , 0 . 5一 e m l a t a e , a P i e e a e u m i n a t a e ,
f l o s u l i 3 ( 5 一 ) 7一 8 , xn a t u r i t a t e int e r f lo s u l o s P a t t e n t e s , g lu m i s Z一 3 ,
a P i e e m u o r o an t i s
,
l e m m a t i s e o r i a e e i s
, 0
.
7 5一 1 . 2 5 e m l o n g i s , a P i e e
a r i s t a t i s 0
.
4 m m l o
n g i s
, p a l e i s l e m m a t is a e q u i l o n g i s ve l l o n g i o r i b u s
,
p i lo s i s
,
i n t e r e a r i n a s 4 一 5一 n e r v i i s , a p i e e b i if d i s , f i l a m e n t i s 0
.
7一 1 . 1
cm Io n g i s
,
a n t h e r i s f la v i s
, 0
.
6一 0 . 7 e m l o n g i s , p i s t i l l i s 1 . 2一 1 . 7
c m l o n g i s
, p i lo s i s
, s t i g m a t i s u n i s
.
F r u e t u s i n e o g n i t u s
.
Y u n n a n
:
H u a n g ji a Y i n g
,
Ch e n g ji a n g
,
C
.
J
.
H s u e h l 一2 4 ( T y p e ,
SW F C ) : J i e h e n g
,
X in p in g
, a l t
.
1 5` o m , D e e . 2 9 , 1 9 8 5 , C . J .
Hs u e h e t D
.
2
.
L i 8 5 3 0一; Y a n g w u , X in P i n g , O e t . 2 5 , 1 9 7 7 , C . J .
H s u e h 1 2 5 8
; M e n g l a
,
J in g P in g
,
H s u e h f
.
e t D
.
2
.
L i 8 5 2 7 4 ;
Y a n y a n g
,
a l t
.
1 2 7 o m
,
M a r e h 1 6
, 一9 5 6 , F . 5 . L i et a l . 8 2 0 0 2 2 ,
X i a n g P i n g S h a n
,
W
e n s h a n
,
Ju ly Z
, 1 9 7 6 , C
.
J
.
H s u e h 1 1 0 2
.
刁`种与麻竹 D . l a t i f l o r u s M u n r o 接近 , 区别在于小穗长达 1 · 7一 2 . 8厘
米 , 先端渐尖 , 外科革质 , 背面被银 白色微毛 , 秆梢头近直立或微弯曲 ; 叶
舌长达 3 ~ 5毫米 。
云南 : 澄江县黄家营 , 薛纪如 1 12 4号 (模式 , 西南林 ) ; 新平县寄城乡 ,
海拔 2 5 5 0米 , 2 9 5 5年 1 2月 2 9日 , 薛纪如 、 李德铁 8 5 3 0 1号 ; 新平县杨武镇 ,
1 97 7年 10 月 2 3 日 , 薛纪如 1 2 5 8号 ; 金平县动拉区 , 薛嘉榕 、 李德株 8 5 2 7 4号 ;
元阳县 , 海拔 2 2 7 0米 , 19 8 6年 3 月 16日 , 李福秀等 8 2 0 0 1 2号 ; 文山县 香 平
山 , 2 97 6年 7 月 2 日 , 薛纪如 1 1 0 2号 。
本种是良好的笋用竹之一 , 故亦有甜竹” 之称 。 据说宜鲜食 , 但略次于勃
氏甜龙竹 。
16
. 巴氏龙竹 (新拟 ) 中国新分布
D e n d r oc a l a m u , p a r i s h i i M u n r o i n T r a n s
.
L i n n
.
S o e
.
2 6 : 1 4 9
.
1 8 6 8 ;
aG m b l
e i n A n l i
.
R o y
.
B o t
.
G a r d
.
C a l e
.
7 : 9 3
.
1 5 9 6 ; H o o k
.
f
. ,
F I
.
B r i t
.
In d
.
7 : 4 0 8
.
1 8 9 7 ; E .’ G . C a m u s , B a m b . 1 56 . 19 1 3 . 一
D 。打d , o c a l a m “ s 五0 0天。 ,玄 v a r . p a , f s五f艺 ( M u n r o ) B l a t t er i n I n d . F o r .
5 5
: 5 9 4
.
1 9 2 9 , K
.
N
.
B a h a d u r e in I n d
.
Jo u r n
.
F o r
.
2 ( 3 ) : 2 3 8
.
1 9 7 9
.
Sy n

n 0 V

云南 : 福贡县 , 海拔 1 3 0 0米 , 19 7 8年 10 月 1 日 , 遥感队无号 。
其它分布 : 印度 、 巴基斯坦 。 模式标本由 aP ir hs 采自印度旁遮普 。
本种原发表时仅有花之描述 , 我们在云南见到的标本也不完整 , 因而有
必要做进一步的调查和采集工作。 有的学者将之处理成虎克龙竹 D . h o k er i
的一个变种〔01t , 我们认为二者之间区别已达种级水平 , 故依 M认nr o 原发表
28 竹 子 研 究 汇 刊 8 卷
时的处理 。
7 1
. 版纳甜龙竹 ( 新拟 ) 甜竹 甜龙竹 ( 均云南西双版纳 ) 埋 弯 ( 西 双
版纳傣族 ) 版纳甜竹 (版纳植物名录 )
D en do r ea l a m u sh am
i l to n i l N e est eA rn

ex Mu n o ri n T ra n s
.
Li n n
.
S o e
.
6 2: 15 1

18 6 8 , G a m b l e in A n n
.
R o y
.
B o t
.
G a r d
.
C a le
.
7 : 8 4
.
1 8 9 6 , H o o k
.
f
. ,
F I

B r i t
.
I n d
.
7 : 4 0 5
.
1 8 9 7 , B r a n d is
,
I n d
.
T r e se
6 7 6
.
1 9 0 6 , E
.
G
.
C a m u s
,
B a m b
.
1 5 4
.
1 9 1 3 , H盯 a , F I . E . H im a l .
3 9 7
.
2 9 6 6 ; 西双版纳植物名录 4 5 2 。 1 9 8 4 .
云南 : 动腊县动仑 , 海拔 5 80 米 , 1 9 8 5年 9 月 , 李德铁8 5 2 0 7号 ; 景洪县
橄榄坝 , 1 9 7 4年 1 1月 7 日 , 薛纪如 7 4 5 6 5号 , 动海县 , 1 9 7 7年 10月 , 薛 纪 如
1 2 2 5号 。
其它分布 : 印度 、 尼泊尔 、 锡金 、 缅甸 、 老挝 。
广泛栽培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 “ 甜 竹” 各方 面 特 征 均 近 于 D .
h a m l t on l
, 但粹舌高 1 毫米 , 有齿 ; 小穗球直径不大于 2 厘米 , 花药黄色 ,
柱头单一而不同于 M u nr 。 原发表时的记载。 由于这几个性状的稳定性较差 ,
加之又未见到原产地之标本 , 故暂将之视为同种 , 是否为新分类群仍待考 。
本种是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最常用的笋用竹 , 其笋无苦味 , , 鲜食甚佳 ,
故有“ 甜竹 ” 之称 。
18
. 野龙竹 (云南西双版纳 ) 野竹 (云南盈江 、 西盟 ) 山黄竹 (云南 盈
江 、 瑞丽 ) 新种 图 7
D e n d r oca
l a口u s o em l s e a n d en s H s u比 et D . 2 . L i , s P . n o v .
E x a f if ia at t e D
.
h a m i l加。 11 , 吕ed id f f e r t va g i苗5 e u lm o r u m d o r s o
d e n s e s t r igo s i s b r u n n e i s
,
lig u l is fo lia r u m 3一 5 m m a l t i s , s P ie u l i 3
s t r a m i n ie s
,
st ig r n a t ib u s u n i s
.
C u lm i e r e e t i s e d a P i e e in t e r d u m s e而 sc a dn e lt es , ( 7 一 ) 1 0一 1 8 m
a l t i
,
( 6 一 ) 1 0一 1 5 e m d ia m . , i址 e r n o d i i s 2 9一 3 5 ( 一 6 0 ) e m l o n g j s ,
ju v e lt u t e d e n s e a l b o

t o m e n t o is s
, n u n e r a m i s P r i cn iP
a l i b u s l
, e u lm i s
iP s i s a e q u i e r a s s i s e r g o s e m isc a n d e址 e s n u n e r a m i s P r in e i P a l i b u s
a b o r t ib u s
,
in f r a n o d o s r a m i f e r o s 0
.
5 m a l t i
.
V a g i an
e e u l m o r u m
e a d u e e s
, e o r ia e e a e
, 1 6一 2 7 c m l o n g a e , d o r s o d e n s e s t r ig o sa e b r u n n e a e ,
a P i e ib u s u t r in s q u e l a t e r u m in h u m e r o s P a u l o e xc r e义 e n t e 3 , a u r ie u l i s
n u l l i s
,
l ig u l i s 1 m m a l t i s
,
f e r e in t e g r i s
,
l a m in i s e r e c t i s
,
6一 8 e m
l o n g i s
, o r i b u s v a g i an r u m ab s i a e q u i la t i s
.
F o l i a i n q u o q u e r a m u l o
6一 1 2 , v a g i n i冬 f o lia r u m a l b o 一 st r ig OS i。 , 。 i n e a u r i e u l i s , l ig u l i s q u a r u m
2一5 勺m a l t i s , la m i n i s 2 5一 3 5 e m lo n g is , 3一 4 . 5 e m l a t i s , s u b t认s
9 2李德株等 中国牡竹属的研究 ( 之三)
图 7 野龙竹
D

Z

1、 捧 , 2 `嫩杆及捧 , 3 . ,\J 枝 , 4 .
攀1 ,内释 , 1 2 .雌蕊 , 1 3 .雄蕊 , 飞峨·
D e n d r co a l a m u s s e m i s e a n d e n s H s u e h et
U
, 叩 . on .v
叶片 ,
果实 。
5
. 带花序的分枝 , 6 . 花序枝局部 ; 7 .小德 , 8一 9 .颖 , 10
(王红兵绘 )
. 外 释 .
3 0 竹 子 研 究 汇 刊 8 卷
P a ul o P i l o s is
, n e r v i s s e e u n d a r i i s u t r i n s e e u s 1 0一 1 2 .
I n f l o r e s e e n it a r u m in t e r n o d i a 2
.
8一 4 . 5 e m lo n ga , Ia t e r e e o ln P l a n a t a
v e l s u l e a t a
, a d s u l e o s t o m e n t i s e a d u e i s g l a n da e e i s
.
P s e u d o s P i e u l a e
a d n o d o s 3 0一 4 0 i n g l o b u l o s ( 1 一 ) 1 . 9一 3 . 2 e m id a m . a g g r馆 a t a e ,
o b o v a t a e
, s t r a m in ae e
, g la b ar e
,
m o l l e s
, l一 1 . 3 e m l o n卯 e , 0 . 4一 0 . 7 5
e m la t a e
,
f l o s u l i s 4一 5 , g lu m i s l一 3 , 0 . 7 e m l o n宫15 ; 0 . 4 e m Ia t一s ,
8一 n e r v i i s , l e m m a t i s P a P y r a e ie s , m u lt o n er v i s ,
`
0
.
5 5一 0 . 9 5 e m l o n g i s ,
0
.
5一 0 . 6 e m la t i s , a P i e e a r ist a t i s 0 . 5 m m l o n g i s , P a l ie s 0 . 7 5一 0。 8
e m l o n g i s
,
i n t e r e a r ian
s Z一3一 n er v i i s , 0
.
1 e m la t i s
, s e d P a lae t e r m i an t
a
e a r i n a d e s t u t a
, 4 n e r v i
, a P i e e r ce a v i s
,
if l a m e n t i s 0
.
7 e m l o n g i s
,
a n t il e r i s 0
.
3 7 e m l o n g i s
,
f l a v i s v e l a P i e e P u r P u r a sc e n t i b u s
, a P i e u la t i s
,
s t y li s P u r P u r ie s
, 0
.
6 e m l o n g i s
,
st ig 班 a t i昌 1 . F r u e t u s i n P a r t e
d im i id a i n f er i o r e g l a b r i
,
,
i n P a r t e d im idi a s u P e r i o r e a lb o

s e r i e e i
,
a u r e i
, 1
.
5 m m lo n g i
.
Y u n n a n : N a n jin g l i
,
R u i l i
,
S oe t
.
4 , 1 9 7 7 , C
.
J
.
H su e h 1 1 7 0 ;
J iem
a o , Y in幻i a n g , a l t . 9 0 O m , S eP t 。 1 2 , 1 9 7 7 , C . J . H s u e h 1 1 8 7 ;
M e n g s u o
,
X im e n g
, a l t
.
l 0 0 0 m
,
S e p t
.
2了, 1 95 5 , D . 2 . L i 5 5 2 4 2
( T y p e
,
SW F C ) ; L a n e a n g t o S h u a n g jia n g
, a l t
.
1 3 0 0 m
,
o e r
.
2 ,
1 9 5 5 , D
.
2
.
L i 8 52 4 5 ; M e n g P e n g
,
M e n g la
,
A P r
.
6 , 1 9 5 6 , C
.
M
.
H u i 0 0 4 7

与版纳甜龙竹 D . h am lt on it 亲缘 , 但秆筹背面密被黄褐色贴生刺 毛 ,
拌鞘边缘无缘毛 , 叶舌高 3一 5毫米 , 小穗枯草色 , 柱头单一 , 可以区别 。
云南 : 瑞丽县南京里 , 1 97 年 9 月 4 日 , 薛纪如 11 7 0号 , 盈 江 县 姐 冒
区 , 海拔 9 0 米 , 1 9 7 7年 9 月 12 日 , 薛纪如 1 18 7号 , 西 盟 县 劲 梭 区 , 海 拔
10 0 0米 , 1 9 8 5年 9 月 27 日 , 李德铁 8 5 2 4 2号 (模式 , 西南林 ) , 澜沧县至双江县
途中 , 海拔 13 0 0 米 , 19 5 5年 1 0 月 2 日 , 李德铁 5 5 2 4 5号 ; 动腊县动捧区 , 1 9
8 6年 4 月 6 日 , 辉朝 茂 0 0 4 7 号 。
本种天然分布于我国云南南部至西南部 , 常零星开花 。
笋味鲜美 , 是开发笋用竹可供选用的种类 。
19
. 勃氏甜龙竹 (新拟 ) 甜竹 (云南新平 、 金平 、 耿马 ) 甜龙竹 ( 云南金
平 ) 勃氏麻竹 (南大学报 )
D e n d r o e a l a m u s b r an d i s i i ( M u n r o ) K u r z
,
F o r
.
F I
.
B r i t
.
B u r m
.
2 : 5 6 0
.
1 8 7 7 ; G a m b l e in A n n
.
R o y
.
B o t
.
G a r d
.
C a l e
.
7 : 9 0
.
1 5 9 6 ;
H o o k
.
f
. ,
F I
.
B r i t
.
I n d
.
, : 4 0 7
.
2 8 9 7多 B r an d i
s , I n d
.
T r e e s 6 7 8
-
工9 0 6 , E . G . Ca m u s , B a m b , 1 5 7 . 1 9 1 3 , e t A . C a m u s i n L ce o m t e ,
1 期 沐德株纷一 : 中川牡竹属的研究 C之三 )
F l
.
G己22 . I n d一 C lz i rz 7 : 6艺9 . 1 9 2 3 ; C hi a c t H , L . F u n g i n A e t .
P h y t o t a x
.
S i n
.
1 8 ( 2 )
: 2 1 5
.
1 9 8 0
. 一 B ` , ,:乙: ` s a 乙,` a ,:己艺s艺1 M u n r o i n T r a 了15 .
Li n n
.
S o e
.
2 6 : 」0 9 . 2 8 6 8 . 一 S : ,: o c a Z夕 ; ,: : : b : a n厅15 11 1( e l i g f . i n J o u r zl .
N a n ii n g U : z i v
.
( 一) : 3` . 1 9 6 2 .
云南 : 昆明西山公口 , 海拔 1 9帕米 . 19 6 4年 4 月 12 日 , 昆明组 n 号 , 新平
县戛洒区 , 海找 6 5。 米 . 19 8 5 年 12 月 29 日 , 薛纪如 、 李 德 铁 8 5 3 0 4 号 ; 金
平县励拉区 , 海拔 38 0米 , 198 5年 10 月 29 日 , 薛嘉榕 、 李德铁8 5 2 7 3号 ; 腾越
与龙陵之介习, r 9 2 2年 1 0月 , J . F . R o o k 7 2 9 2号 ( SY S ) , 盈江以后 , 1 9 5 2年
秋, 秦仁昌 5 0 0 6 2号 ; 耿马 、 海拔 1 1 8 0米 , 1 9 7 7年 10 月 3 日 , 薛纪如 12 0 6 号 ,
西盟县励梭区 , 海拔 1 0 80 米 , 1 9 8 5年 9 月 2了日 , 李德铣 8 5 2 4 3号 。
其它分布 ` 缅 甸、 老挝 、 越南 、 泰国 。 印度有栽培 。 模式标 本 采 自缅
甸。
Ga m b le 称本种易与龙竹混淆 12 乙i , _其实二者无论在营养体还是在花枝 方
面均差别甚大 。
勃氏甜龙竹过去在我国仅见一花枝标本 〔2 〕 , 即秦仁 昌 5 0 0 6 2号 标 本 , 这
份标本与云南东南部 与西南部甚至在昆明也有的广泛栽培的 “ 甜竹 ”无法对上
号 , 直到完整的标本 ( 薛纪如 、 李德株 8 5 3 0 4 号 )采到之后 , 我们才对本种有
了全面的认识 。 西双版纳无本种的分布。
良好的笋用竹 , 尤宜鲜食 。 秆用于建筑 、 做筷子 , 但嫂用价值不高 。
20
. 马来甜龙竹 (新拟 ) 高舌竹 ( 香港竹 i普) 云南新分布
D e n d r o e a l a m u s a s p e r ( S e h u l t
.
) B a e k e r e x H e y n e i n N a t t
.
P I
.
I n d
.
ed
.
2
.
1
: 3 0 2
.
2 9 2 7 ; H o l t t u m i n G a r d
.
B u l l
.
S i n g
.
16 : 1 0 0
.
1 9 5 8 , C
.
A
.
B a e k e r
,
F I
.
J a v
.
3 : 2 3 8
.
1 9 6 5 ; G i l l i l a n d
,
R e v
.
F I
.
M a l a y
.
s :
2 7
.
1 9 69 , 香港竹谱 6 0二 x 9 8 5 . 一 刀a 用乙,` 了a a s p e , a S e h u l t . , S y s t . N a t .
7 ’ 13 5 2
·
18 3 0
. 一 G i琴a n t o e h l o a a s p e r a ( s c h u l t . ) K u r z i n I n d . F o r ·
1 , 2 21
.
18 76 , M e C l u r e 121 F i e ld
.
B o t
.
2 4
.
P t
.
2 : 1 4 1
.
1 9 5 5
. 一
D o n dr o c a la 。 :。 s 了l a g e l l i了e r . M u n r o i n T r a n s . L i n n , S o e . 2 6 : 1 5 0 . 1 5 6 5 ;
G a m b l e i n A n n : R o y
. `
B o t
.
G a r d
.
C a l e
.
7 : 9 2一 8 9 6 , H o o k . f . , F I .
Br it
.
I n d
.
, : 4 0 8
.
1 5 9 7 ; E
.
G
.
C a m u s
,
B a m b
.
1 5 8
.
1 9 1 3 ; e t A
.
aC m u s i n H
.
M
.
L e e o m t e
,
F I
.
G己n . I n d , 一C h i n . 7 : 6 3 7 . 1 92 3 .
广东 : 香港 , 一i导i工J寺栽培 , ` 南竹 2 5 0 4号 ( S C B I ) ; 同地 , 1 9 3 8年 4 月 2 0 日 ,
冯钦 2 22 9 5 号 ( SY S ) ; I司地 , 1 9 3 7年 6 月 3 0 日 , F . A . M e C l u r e 2 0 7 0 1 号
( S Y S ) ,
。 云南 : 德宏州动旺 , 1 9 7 7年 8月 31 日 , 薛纪如 1 16 3号 。
其它分布 : 马来西亚 、 印尼 (爪哇 ) 、 泰国、 老挝 、 缅甸。 原产地待考 。
3 2 竹 子 研 究 汇 刊 8 卷
栽培遍及马来群岛。 笋用价值较高 , 也有一定观赏价值 。
21
。 金平龙竹 (新拟 ) 青壳大竹 (云南金平 ) 新种 图 8
n e n d r oc a l a mu
s p e cu l i
a r i s H s u e h e t D
.
2
.
L i
, s p
.
n o v
.
A f f jn i s D
.
b r a n id is i (M u n r o ) K u r z
, s e d i n t r a n o d i i s P a r t i b u s q u e
i n fr a n o d o s a n n u l i3 t o m e n t o s i s ha d i i s
, v a g i n i s d o r s o d e n s e s t r i g o s i s
f u s e i s et v e lu t in i s a l ib s v e l f e r r u ig n ie s
,
l ig u l io v ag in a r u m e u lm o r u m
b r e v i o r i b u s
, s P ie u l i s a d n o d o s in f lo r仪 e n t ia r u m Z一 1 5 , l a t i o r i b u s ,
b r u n n e i“ , l e m m a t i s m a r g in e e r i s P s i s d i f f e r t .
C u lm i 1 3一 1 8 m a l t i , 1 0一 1 5 e m d ia m . , m u r i3 3一 3 . 5 e m e r a s s i s ,
a P i e e P e n d u l i
,
i n t e r n o d ii s 3 6一 4 3 e m l o n g i s , P i l i s a l b i s v e l f u s e i s ,
a ( 1 n o d o s ha s in v er s u s r a d i e at i s
,
i址 r a n o d ii s l 。 5一 Z e m l a t i s ,
P a r t ib u s q t e i n fr a n o d o s a n n u l i s t o m e n t o s i s a l b i s v e l b a d i i s
, r a m i s
P r in e i P a l i b u s 1 o r a b o r t i b u s
.
V鳍 in a e e u lm o r u m e a d u e a e v e l b a s i
t a r d e c a d u e a e
, e o r ia e ae e
,
in s t a t u v iv o g l a n d a e e a e v e l b a d ia e
,
d o r s o
d e n s e v e lu t i n a e a l ab
e v e l f e r r u g i n ae e et s t r ig o s汀e f u s e a e , a u r ie u l i s
n u l l i s
,
l ig u l i s 0
.
6一 1 e m a l t i s , a P ie e ( l e lt a t i s , l a m i n i s P a t t e n t ib u s
v e l r a r o e r e e t iu s e u l is
,
2一 3一 P l o a n g u s t io r ib u s
,
q u a m a P i e i b u s
v a g in ar u m
.
F o l ia jn q u o q u e r a m u l o s一 1 5 , v a g i n j s fo l i a r u m P I l o s i s
e a d u e i s
,
m a r g i n e e i l ia t i s
,
l ig u l i s 1 m m a l t i s
,
l a m i n i s 2 5一 4 0 e m
l o n gl 3
,
3一 5 . 5 ( 一 1 0 ) e m lat i s , en r v i 3 la t e r a l i b u s g一 1 2 ju g i s .
I n f l o r e鱿 e址 ia r u m i址 e r on d ia de n s e t o m e lt o s a , l a t e er s u l e a t a ,
2
.
8一 3 . 4 e m l o n纷。 P s e u do SP ic u la e in q u o q u e n o d o Z一 1 5 , b r a e t e i s
2一 4 ab s i e i r e u m da at , o b o v a t o 一 r ia蚁 u la r e台 , 1一 1 . 2 e m l o n ga e , 0 . 5
一 0 . 8 e m l a t a e , b r u n n ae e , f e r e g l a br a e , a P i e e o bt u sa e , f l o s u l i s 4一
5 , i lt e r f l o s u lo s 皿t t e lt e 3 , g lu m is Z , l e m m a t i s 0 . 7一 1 . 1 e m l o n g i s ,
0
.
7一 0 . 8 e m la t i s , ma r gl n e e r i s p i s , a P i e e m u e r o an t i s , P a l e i o 0
.
6一
0
.
8 e m 10鳍 13 , int e r e a r ian s 0 . 1 5 e m l a t is Z一 n e r v i i s , a P i e e a e u m i n a t i s ,
a ift h e r i3 f l a v i s
,
3一 3 . 5 m m lo n g i s , a P i e e P u r P u r e i s , s P i e u l i s e x s e r t i s ,
P ist i l l i s 1 e m lo n g i s
,
l e m r n a t i s l o n g i o r ib u s
,
st ig m a t i s u n i s
.
F r u e t u s
i g n of u s
.
Y u n an
n : J i n g ip n g
,
A u g
.
2 3 , 1 9 7 6
,
C
.
J
.
SW F C ) : J in g P in g
, 1 9 7 4
,
C
.
J
.
H s u e h 8 4 6 ;
H S u e h
F o r

1 0 8 0
E x p
.
( T y ep
,
S t a t
. ,
J in iP n g
,
D ec
. , 2 9 7 4
,
C
.
J
.
H台u he 8 4 9 ,
m
,
N o v
.
2
,

1 9 8 5
,
H s u e h f
. 既 D . 2 .
本种与勃氏甜龙竹 D , b r叨口15 11亲缘 ,
t h e sa m e l o e a l i t y
, a l t
.
1 2 0 0
L i 8 5 2 8 0

但秆之粹环 上下各具一圈棕褐色
1期
3
李德铁等 : 中国牡竹属的研究 (之三 )
. 8 金平龙竹 n e叻 toc al ~
5 P e e u 一i a r i s H s u e h et
.l 执 2 花枝 , 3 . 小穗 , ` 第一颖 , 民 第二颖 , 6 · 外释 ; D
z li s p
-
7
. 内葬 , 习 . 雌蕊 ,
n O V .
9
. 雄蕊
(范国才绘 )
3 4 竹 子 研 究 汇 刊8 卷
绒毛 ; 秆挥背面密被棕色刺毛 , 拌舌较低矮 , 花枝各节着生少数小穗 , 小穗
较宽 , 黄褐色 , 外释边缘折皱 , 可以区别 。
云南 : 金平县 , 1 9 7 6年 8月 2 3日 , 薛纪如 20 8 0 号 (模式 , 西南林 ) , 金平
县 , 1 9 7 4年 , 薛纪如 8 4 6号; 金平县试验林场 , 2 9 7 4年 12月 , 薛纪如 8 4 9号 ;
同地 , 海拔 1 2 0 0米 , 19 8 5年 1 1月 2 日 , 薛嘉榕 、 李德铁 8 5 2 5 0号 。
2
. 毛龙竹 (新拟 ) 野龙竹 (云南沧源 ) 新种 _ 图 9
D e n d r oc a l a m u s t o m e n t o s u s H s u e h e t D
.
2
.
L i
, s P
.
n o v
.
S p e i e s n o b i s a f f i n i s D
.
p a r v i f l o r o H a e k l e i e P h i l i p p i n e
,
d i s t a t
t a m e n l a m i n i s f o l i a r u m m a jo r i b u s
,
P e t i o l i s l o n g功 r i b u s , i n t e r n o d i i s
i n f l o r e s e e n t i a r u m l o n g i o r i b u s
, t o m e n t i s d e n s i s e a n i s
.
H a e e s P e e i e s
v a g i n i s e u lm o r u m d o r s o t o m e n t i s o e e l l a t i s ( e x s P e e i m i n e i n h e r b a r i o )
a b Om n i b u s s p e e i e b u s g e n e r i s n o b i 3 e o g n i t i s d i f f e r t
.
C u lm i e r e e t i v e l i n a b o r e 3 v i e i n a s s e a n d e n t e s
, 2 0 m a l t i
, 9一 1 2 e m
d i a m
. , a P i e e P e n d u l i
,
in t e r n o d ii s 2 9一 4 2 (一 5 5 ) e m l o n g i s , P a u l o g e n i
-
e u la t i
,
ju v e n t u t e t o m e lt i s d e n s i s f u s e i s i n t e r d u m a l b e s e n t i b u s
, a d
n o d o s b a s i r a d i e a t i
,
i n t r a n o d ii s l 一 1 . 5 e m la t i s , t o m e n t o s i s , r a m i 3
p r i n e i脚 l i b u s e f f e e t i s , 5一 6 m l o n ig 。 , in f r a n o d o s r a m i f e r o s 2 m a l t i .
V a g in a e e u lm o r u m e a d u e a e
, e o r i a e e a e
,
ju忙 n t u t e i n P a r t e s u p e r i o r e
v i r ide
s , i n aP
r t e i n fe r i o r e f u l v a e
,
d o r s o de sn e t o m e n t o s a e P a u l o s t r
-
igo s a e q u e
, t o
me
n t i s o ce l la t i s ( e x s钾 ic m i n e i n h e r b a r io , v e r i s im i l i t e r
o m n in o n ig r o

b r u n n e i s ve l
o m in n o a l比 s ce n t i bu s ? ) , s i n e a u r i e u l i s ,
l ig u l i s s
一了 m m a lit s , la而垃 8 r e f l e 劝5 v e l aP t e nt i b u s , s u p r a s t r ig o s i s .
F o li a in q u o q u e r a m u lO S一8 , va 琢心 q盼 r u m 训 u l o fa r i n o s i s , p e t io l i s
3 m m l o n g i s
, s i ne
a u r i e u l i s
,
l ig u l i s z m m a l t i3
,
l a m i n i s 2 5一 3 4 e n l
l o n g i s
,
2
.
5一 4 . 2 e m l a t i s , n e r v i s s e c u n da r i i s u t r o q u e s
一 1 1 .
I n f l o r e s e e lt ia a P h y l l a
,
i n t e r on id i s 1
.
2 e m l o n g i s
,
d e n s e a l b o t o m
-
e nt o s i s
.
S P i e u l a e a d n o d o s 6一 1 8 , g l o m e r a t a e , b r a e t e i s a l iq u o t f u s e o
-
b r u n n e i3 e i r e u m血 t a e , g l o b u li s s P i e u la r u m 0 . 7一 1 . z e m d i a m . P s e u -
d o s P i e u l a e l a t e o v就 a e , o . 5 5 e m l o n梦 e , o . 4 5 e m l a t a e , a P i e e o b t u s a e ,
f l o s u l i5 4一5 , g lu m i s l 一 2 , l e m m a t i3 理一 5 m m l o n g i s , 4一 6 m m l a t i s ,
m性 l t o 一 n e r v i i 3 , s u P r a s u 址 u s q u e P a u l o P i l o s i s , P a l e i s 4 m m l o n g i s , a d
e a r i n a s p a u lo e i l i a t i s
,
in t e r e a r in a s 1 m m l a t i s
, a P i e e o b t u s i s v e l
b i if d i s
,
f i l a m e n t i s b r e v i b u s
, a n t h e r i s f l a v i s
, 2
.
5一 3 m m l o n g i s , a P i e e
a p i e u l a t i s
,
P i s t i l l i s 6 m m l o n g i s
, s t ig m a t i b u 3 u n i s
.
F r u e t u s n o n i n v
-
e n t U S
.
l 期 李德株等 :中国牡竹属的研究 ( 之三 ) 3 5
恻训洲
日 , 毛龙竹 D e n d r o e a l a二 u s
杆 , 2 . 林之背腹面 , 3 . 小枝 , 4
子房 1 . 雄蕊 . 12 . 花 .
t o m e n t 0 S U S H s u e h e t D
.
2
.
L i
, s p
.
n 0 V

1
.
10

叶片、 5 . 花序 , 6 . 红穗 , 7 , 颖片 , 8 . 外挥 , 9 . 内者 ;
(王红 兵绘 )
6 3竹 子 研 究 汇 刊8 卷
Y un na
n : G o n g ga S ha n
,
M a n g k a
,
N a n g l a
,
C a n g y a n
, n a t i v e
, a l t
.
s s o m
,
S e P t
.
2 5 , 1 9 7 7
,
C
.
J
.
H s u e h 一19 8 ( H o l o t y P e , S W F C ) : t h e
s a m e l o e a l i t y
,
J
.
L
.
S u n Z一4 5 9 ( aP r a t y P e , Y N T B I )
.
本种与产于菲律宾的 D . p ar y 甘 l or su 近缘 , 但叶片较大 , 叶柄较长 , 花
枝节间较长 , 密被灰白色绒毛 。 本种秆捧背面具豹斑状绒毛 (根据腊叶标本 )
而区别于本属已知各种 。
云南 : 沧源县南腊区曼卡公戛山野生 , 海拔 85 0米 , 19 7了年 9 月 28 日 , 薛
纪如 1 19 8号 (主模 , 西南林 ) ; 同地 , 孙吉良2 1 4 5 9号 (副模 , 云南热植所 ) 。
组 V 碟环慈竹组 (新组 ) S e e t . P a t e一a r se H s u e h e t D : 2 . L i , se e t .
n 0 V
.
C u lm i 级 e P e h u m i l i o r e s , 6一 1 0 m a l t i , 4一 5 e m id a m . L ig u l a e v a g -
i an r u m e u lm o r u m a P i e e v u l g o f im b r i a t a e
.
S P i e u l a e a P ie e o b t u sa e
,
i n s t a t u m a t u r o in t e r f l o s u l o s P a t e n t e s
.
R e gl o n e s d i s t r i b u t a e s e P l e n
-
t t i o an l io托 s -
T y P u s 3 e e t i o苗 s : D e n d r oc a l a m u s p at e l l a r i s G a m b l e -
2 3 碟环慈竹 (新拟 ) 黑竹 、 苦竹 (均云南盈江 、 瑞丽 ) 麻竹、 毛竹 (云南
绿春哈尼族 ) 满朵 (云南盈江傈傈族 ) 中国新分布
D e dn
r oc a l a咖 5 p at e l l a r i s G a m b l e i n A n n . R o y 。 B o t 。 G a r d 。 C a l e .
7 : 5 6
.
p l
.
7 6
.
i a 9 6 , H o o k
.
f
. ,
F I
.
B ir t
.
I n d
.
7 : 4 0 6
.
1 8 9 7多 B ar n d i s
-
I n d
.
T r e e s 6 7 7
.
1 9 0 6 , E
.
G

C a m u s
,
B a m b

15 4

1 9 1 3 , e t A
.
C a m u s
i n L e e o m t e
,
F I

G e n

In d
。 一
C h in

7 : 6 3 4

1 9 2 3

云南 : 建水县渣腊公社黄草坝大队 , 海拔 14 5 0米 , 1 9 7 8年 1 1月 18 日 , 采
集人不详 了号 , 元阳县西观音山 , 海拔 15 5 0米 ,李福秀 、 杨绍华 、 付瑜 8 2 0 3 5
号 , 绿春县 , 19 82年 1 月 , 薛纪如 821 号 , 盈江县苏典区劈石乡 , 海 拔 1 7 6 0
米 , 19 5 4年 8月 7 日 , 李德株 5 4 0 3 3号 , 瑞丽县南京里 , 1 9 7 7年 9 月 5 日 , 薛
纪如 1 1 7 6号 ; 耿马县动永公社石灰厂 , 19 7 8年 1 1月 , 张天龙 15 号 。
其它分布 : 印度 、 缅甸、 老挝。 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
碟环慈天然分布于我国云南南部至西南部 , 但西双版纳州无分布 。
本种在产地被视为建竹楼用的篱笆的最佳材料 , 因罕遭虫蛀地经久耐用 。
傈傈名 “ 满朵 ” 意为有毒之竹 , 并非指其对人体有害 , 乃其竿罕遭虫害 , 仿佛
其中有毒可抗虫而得此名。
2 4
. 冤宁慈 (西南林学院学报 )
D e n d r o c a l a m u s m i a n n 万n邵 n s i s Q . L i e x X . Jia n g i n Jo u r n . 5 . W .
F o r

C o l l

( 1 )
: 13 4
.
1 9 8 4

四川 : 冕宁县 , 山区花岗岩风化土上 , 海拔 1 6 0 0一 17 0 米 , 1 9 7 7年 8 月
1 期 李德株等 : 中国牡竹属的研究 (之三 )
13 日 , 李乾 1 12 8号 (等模式 , S W F C ) 。
本种可能是本属分布之北界 。 与其近缘种碟环慈一样 , 具有较强的耐寒
性。 目前仅见于模式产地 。
2 5
. 琳竹 (分类学报 ) 巴竹 (贵州独山 ) 钓鱼竹 (贵州惠水 、 贵阳 )
D e n d r o e a l a m u s t s i a n g a s ( M e C l u r e ) C h i a e t H
.
L
.
F u n g i n A e t
.
P h y t o t a x
.
S i n
.
1 5 ( 2 )
: 2 16
.
1 9 5 0
. 一 L i n g n a n f a t s艺a n g i i M e C lu r e in
S u n y a t s e n i a 6
: 4 1
.
1 9 4 1
.
Z s a
. 哟竹 (原变型 )
f o r m
.
t s i a n g i i
贵州 : 惠水县三都区九龙山 , 海拔 10 7 0米 , 1 9 7 9年 n 月 17 日 , 张吉 全
79 0 3 0号 ( G Z F I ) ; 沿河县毛渡公社 , 海拔 5 5 0米 , 一9 7 8年 9 月 17日 , 张吉全 、
刘凡弟 7 5 15号 ( G Z F I 、 S W F C ) , 荔 波 县 茂兰 , 海拔5魂。米 , 19 7 8年 20月 1 1
日 , 张吉全 、 文l」凡弟 7 8 2 5号 ( G Z F I 、 SW F C ) , 荔 波 县莫千 , 海拔 6 5 0米 ,
19 5 3年 4 月 2 2日 , 宋祥后 5 16号 ( N J T F C ) 。
Z s b
. 花璐竹 (变型 )
f o r m
. v a r i d i s t r i at u s X
.
H
.
S o n g ( i n e d
.
)
与原变型区另lJ在于秆淡黄色 , 具绿色条纹 。
贵州 : 荔波县板寨 , 石山 , 林内 , 海拔 7 3 0米 , 宋祥后 5 9 5号 ( N JT F C ) 。
26
. 荔波吊竹 (新拟 ) 吊竹 (贵州荔波 ) 新种 图 10
D e n d r oc
a一a m u s l i b o e n s i s H s u e h e t D . 2 . L i , s P . n o v .
P l a nt a P r im o v i s u D
.
t s i a n g i i ( M e C I
.
) C h i a e t H
.
L
.
F u n g
s im i li s
,
s e d e u lm i s a l t i o r i b u s
,
m u r i s e u lm o r u m e r a 3 s i o r i b u s
,
l ig u l i s
v a g i n a r u m q u o r u m a p i e e s e t a s 1
.
5 一 e m l o n g a s g e r e n t i b u s , a u r i e u l i s
v a g i n a r u m q u o r u平 夕o n s p i e u i s s e t a s g e r r n t i b u s d i s t a t .
C u lm i 12一 15而 a飞t i , 6 一 9 e m ( l i a m . , m u r i s 0 . 5一 1 . 3 5 e m e r a s s i s ,
a iP e e p e n d u l i
,
i n t e r n o d i i s 3 2一3 6 e m l o n g i s , ju v e n t u t e d e n s e p i l o s i s
b r u n n eo l i s p u l v e r u l e n t i s q u e
,
i n t r a n o d ii s 0
.
6一 o . s e m la t i s , e i s p a r t i b
-
u s q u e i n f r a n o d o s a n n u l i s t o m e n t o s i s
, r a m i s P r icn i P a l i b u s e f f e e t i s
3一 s m l o n g i s , i n f r a n o d o s r a m i f e r o s Z m a l t i
,
V a g ian
e e u lm o r u m
ca du ca e
, e o r i a e ea e
, 3 0一 3 6 e m l o n g a e , d o r s o s t r i g o s a e ca s t a n戈 e , a P i e e
o r ibu s 3
一 5 e m l a t i s , a u r i c u l i3 u n d u la t i s , 2 m m a l t i s , s e t i s 0
.
5一 1 e m
lo n g i s i n st r u e t i s
,
li g u l i s i p s i s Z一 3 m m a l t i s , a p i e e if m b r i a t i s , s e t i s
1

5一 2 em l o n g i s , la m i址 5 r e f l e x i s , 1 2 e m l o n g i s , z . s e m l a t i s , i n t u s
州即。15 , 加 51 e o nt ar e t is , 3 “ p l o a n g u s t i o r i b u s q u a m o r i b u s va g ian r u m瑰 lom犷u m · F o l ia i n q u o q u e r a m u l o 3一。 , v a g i n i s f o li a r u m g l a b r i s ,
竹 子 研 究 汇 刊 8 卷38一一~一一一
图 1 0 荔波吊竹
D e n d r o e a l a md : l ib o e n , 15 M s u e l
i e t D
.
2
.
L i
, s P

n o v
.
1
.枝 2 .叶枝 3 .摊 (背面 ) 4 .林 (胶而 ) (范国才绘 )
1期 李德铁等 : 中国牡竹属的研究 (之三 )
a u r i e u l i s n u l l i s
,
l ig u l i s 1 m m a l t i s
,
la m i n i s f o li a r u m v a r i i s
, a d s 一 4 0
e m lo n g i s
, 1
.
5一 8 . s e m la t i s
, n e r v i s l a t e r a l i b u s 6一 1 4 ju g i s
.
I n f l o r e s e
-
e n t i a f r u e t u s q u e n o n i n v e n t u s
.
G u i z h o u
: t h e e o u n t y t o w n
,
L i b o
, a l t
.
3 5 0 m
,
o e t
.
8 , 19 7 8 , J
.
Q
.
Z h a n g e t F
.
D
.
L i u 7 5 0 2 2 ( H o l o t y p e
,
SW F C
,
I s o t y p e
,
G Z F I )
.
外形初看与黔竹 D . st i an ig i 相似 , 但秆较高大 , 节间初 时 被小刺毛 ,
秆壁较厚 , 莽舌及锌耳上缝毛长达 1 . 5一 2 厘米 , 可以区别 。
贵州 : 荔波县城关 , 海拔 3 5 0米 , 19 7 8年一0月 8 日 , 张吉全 、 文`」凡弟 7 8 0 2 2
号 (主模 , 西南林 ; 等模 , 贵州林科所 ) 。
2 7
. 粉麻竹 (香港竹谱 )
n e n d r oc a l a m u s p u l v e r u l e n t u s C h i a e t B u t 香港竹 谱 6 2 . 1 9 8 5 , 。 P .
n o v
.
i n e d

广东 : 香 港 , 栽 培 , 南 竹 2 7 8 0 号 (模 式 S CB D ; 广 州 , 薛 纪 如无号
( SW F C )

本种仅见于香港及广州 。 在香港大埔溶自然保护区及动物园 、 植物园有
栽培。
2 8
. 吊丝竹 (广东 )乌药 j守(广东乐昌 )
D e n d r oc a l a m u s m i n o r ( M e C l u r e ) Ch i a e t H
.
L
.
F u n g i n A e t
.
P h y t o t a x
.
S i
n . 1 8 ( 2 )
: 2 1 5
.
1 9 8 0
. 一 S i n o c a l a m u s 切 i刀。 , M e C l u r e i n S u -
n y a t s e苗 a 6 : 4 7 . p l . 1 1 , 1 2 . 1 9 4 1 ;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一禾本科 6 6 . 图4 4 .
19 5 9 , K e n g f
.
i xi J o u r n
.
N a n ji n g U n i v
.
( 1 )
: 3 3
.
1 9 6 2
.
28 a
. 吊丝竹 (原变种 )
V a r

m i n o r
广东 : 乐昌县 , 小溪边 , 1 92 8年 10月 2 4 日 , 蒋英 1 4 7 3号 (等横式 , J S B I ) ;
广东林科所栽培 , 9] 75 年 9 月 , t薛纪如无号 ;
广西: 广西林科所栽培 , 1一 9 85 年 12 月 , 薛纪如无号 ; 同地 , 19 8 2年 12 月
2 7日 , 王正平等8 2 1 2 8 2号 ( N J U ) ; 桂林紫洲 , 1 9 7 8年 10月 6 日 , 林万涛 3 15 1 3
号( SC A C ) ,
贵州 : 、荔波县而望 , 海拔 6 2 0米 , 19 8 3年 理月 17 日 , 宋祥后 5 0 7号 ( N JT F C ) 。
本种原发衷时是依据蒋英 1 4 7 3号标本 (模式 )而描述的 , 对内科的描述 ,
M cC l n r e 写的是 “ … t r u n e a t e a t t h e a p e x , , (顶端截平 ) 汇3 ” ] , 而禾本科图说
的描述是 “ … …顶端锐尖 ” 。 我们采到的花枝标 木 ( 1 9 8 5年 1 2月薛纪如无号 )其
内释先端却是凹缺的 。
2 8 b
. 花吊丝竹 (变种 ) 新组合
v a r
. a m oe n u s ( Q
.
H
.
D a i e t C
.
F
.
H u a n g ) H s u e li e t D
.
2
.
L i
,
竹 子 研 究 汇 刊 8卷
e om b
.
o n v
.一 S i o c a n lam u :m f no, M e C lu r e v a r . a m o e九: ` 5 Q . H . D a i
e t C
.
F

H u a n g in A e t
.
P il y t o t a x

S in
.
1 9 ( 2 )
: 2 6 1
.
1 9 8 1
.
广西 : 区林科所栽培 , 19 7 8年 7 月 25 日 , 戴启惠 、 黄才芬 7 8 0 3 4号 (模式 ,
G S F I ; 等模式 , S C B I ) , 同地 , 1 9 8 2年 1 2月 2 5 日 , 王正平 、 谢 权 中 5 2 1 2 16
号 ( N J U ) , 同地 , 19 8 5年 12月 , 薛纪如无号 。
2 ,
. 大叶慈 (云南富民 ) 大叶竹 (云南禄劝 、 四川会东 ) 瓦灰竹 (云南武
定 、 四川会东 ) 梁山慈 (华盛顿科学院期刊 ) 吊竹 、 钓竹 (均广西 ) 云南新分布
n e n a r co a l a m u s f a r i n o s u s ( K e n g e t K e n g f
.
) C h i a e t H
.
L
.
F u n g
i n A e t
.
P h y t o t a x
.
S i n
.
1 8 ( 2 ) : 2 1 5一 9 8 0 . 一 召i n o c a l a m“ 5 al r i n o s u s K e n g
e t K e n g f
.
i n J o u r n
.
W a s h
.
A e a d
.
S e i
.
3 6 ( s )
: 了9 . 1 9 4 6 ; 中国主要植
物图说一禾本科 7 3 . 图 5 0 . 1 9 5 9 , K e n g f . i n J o u r n . N a n ji n g U n i v .
( 1 ) : 1 0
.
1 9 6 2
. 一 L i n g n a n i a f a r i n o s a ( K e n g e t K e n g f . ) K e n g f 。 i n
A e t
.
P h y t o t a x
.
S i n
.
1 9 ( 1 ) : 14 1
.
1 9 8 1
.
广西 : 全县 , 庙头墟及陈村附近 , 19 3 7年 7月 19 日 , 冯钦 2 1 0 3 9号 (J S B L
S Y S )( 禾本科图说绘图标本 ) ; 区林科所栽培 , 19 8 5年 1 1月 26 日 , 薛纪如 1 0 0 0
号 ;
四川 : 长宁县万岭 , 1 9 7 6年 5 月 2 7日 , 南林树木组 7 6 0 18号 ( N J T F C ) ;
会东县林业局附近农村 , 海拔 1 7 20 米 , 1 9 8 5年 3月 18 日 , 西南林学院81 级竹
子组 5 5 0 0 2 号 ;
贵州 : 两汉口路边 , 19 7 4年 10月 7 日 , 李永康 7 4 4 9 6号 ,
云南 : 罗平县城关 , 1 9 78 年 1 月 2 日 , 易同培 7 8 0 0 2号 , 富民县篙 林 ,
1 9 6 4年 5 月 6 日 , 昆明组 3 4号 , 富民县 , 距县城 3 公里 , 1 9 7 6年 5 月 2 8日 ,
薛纪如 1 0 50 号 , 武定县利米 , 19 6 4年 4月 29 日 , 昆明组 47 号 ; 禄劝县城郊 ,
10 6 4年 4 月 2 7日 , 昆明组 4 2号 ; 动昔县 , 热植所栽培 , 自四川引种 , 海拔 5 5 0
米 , 1 9 8 5年 9 月 2 5日 , 李德株 8 5 2 3 2号 。
云南中部至东部分布的“ 大叶慈” 叶片长可达 35 厘米 , 宽可达 8 厘米 , 叶
片的一般大小也大于《禾本科图说》的原描述 , 但基本特征仍未超出D . f ar l n -
o s u 。 的范畴 。
本种与吊丝竹 D . nI in or 花部特征靠近 , 营养体差异也不大 。 《禾本科图
说》中本种的绘图标本 (冯钦 2 1 0 39 号 )是一个不成熟的有花标本 , 其秆择与四
川原产的“ 梁山慈 ” (本种模式标本采自四川省南川县 )有异 , 反而更靠近黔竹
D
.
ist an ig i
。 对云南产的“ 大叶慈” 、 四川产的“ 梁山慈 ” , 以及黔竹 、 吊丝
竹 、 甚至包括粉麻竹这些竹种之间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是十分必要 和 有 价 值
的。
1期 李德株等 :中国牡竹属的研究 (之三 )
四 、 区系分析
牡竹属是一个中等大小的属 , 在尼泊尔 、 锡金 、 不丹、 印度 、 缅甸 、 中
国、 越南 、 老挝 、 菲律宾 、 马来西亚 、 印度尼西亚 (爪哇 ) 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
十余个国家均有分布 , 属于典型的热带亚洲 (印度— 马来西亚 ) 分布属 t O I。由于本属植物大多秆型高大 , 用途较广 , 栽培也甚为广泛 。 龙竹栽培最
为广泛 , 几遍亚洲热带与亚热带南部地区 , 且 已 “走出亚洲 ” 。 麻竹则仅次于
龙竹 。 马来甜龙竹栽培也广 , 使其原产地也无从考证 。 麻竹几乎见不到天然
状态的植株 。
从现有资料来看 , 中国 、 缅甸和印度是牡竹属植物最丰富的三个国家 , 共
有牡竹属植物约 34 种 , 占全世界牡竹属种数的7 . 2% 。 我国已知的 29 种牡竹属
植物中 , 可信是天然分布或仅见于我国栽培的有 24 种 , 占这三个国家种数的
70
.
6%
。 它与印度 、 缅甸一起构成 了本属的现代分布中心 。 而中国的牡竹属
植物又集中分布在云南南部和西南部 (参见表 3 ) 。 云南牡竹属种数占全国的
7 9
.
3%
, 仅有吊丝竹 、 粉麻竹 、 黔竹 、 荔波吊竹等四个华南或川 、 黔特有种
尚无记录 , 牡竹无引种。 因此 , 更确切地说 , 滇缅地区是本属的现代分布中心 。
从全国而言 , 牡竹属植物在区系上有下列特点 :
1
. 从西南至华南牡竹属植物大为减少 。 牡竹属是热带性较强的丛 生 竹
属 , 仅个别种类可分布到亚热带中部 , 如黔竹 、 冕宁慈及荔波吊竹 。 但华南
地区地处北 回归线以南的地带亦很少有牡竹属植物 , 仅有麻竹 、 吊丝竹及粉
麻竹 3个种 。 台湾 3 种牡竹属植物中 , 龙竹和牡竹显然是引入栽培的。 前已
提及 , 云南的牡竹属种数为 23 种 , 占全国的7 9 . 3% , 远大于华南地区 , 其中
滇南和滇西南就有 19 种 , 占云南种数的 8 2 . 1% 。 这些数据似乎可以说明本属
韵起源和扩散路线 。 牡竹属的西部性如此强烈 , 与它的起源地点是有关的。
2
. 类群的多样牲 。 根据 G a m b le ( 1 8 9 6 )建立的牡竹属属下系统 ,三个组
均可以找到它的中国成员 。 如果按照我们对中国牡竹属建立的属下系统 , 除
马来西亚一类小穗具单花 (这类竹子甚至更靠近 sc hi oz st ac h y u m )的竹子外 ,
全世界的牡竹属均能找出它所在的组和亚属 。 产于马来西 亚 的 D . p en d川su
代表了一:群小穗含 1 ~ 2 花的牡竹属类群 , 我国的小叶龙竹与之近缘 , 这类
竹子应隶属于牡竹亚属 , 产于菲律宾的 D . p ar vj f l or su 被认为是本属中小穗
最短小的一种 (长仅 0 . 5厘米 ) ,而毛龙竹小穗长也不过 0 . 5 厘米 。 云南西南部
至南部产的歪脚龙竹小穗长达 3 . 5 厘米 , 是目前牡竹属已知种类之最 。 我国
牡竹属植物在小穗大小 、 长短 、 含小花数 目 ( 2 一 8 花 ) 、 秆型大小诸方面均
是世界牡竹属之极端记录或接近极端记录 。
二补种类的丰富性 · 如前所述 , 即使除去可能是外来的种类 , 我国 已 知
4 2竹 子 研 究 汇 刊 8卷
的牡竹属植物也有 24种之多 , 占全属种数的5 4 . 5% , 比其它国家均多 。
4
. 特有种较丰富 。 可信只产于我国的本属成员有吊丝竹 、 大 叶慈 、 粉
麻竹 、 黔竹 、 荔波吊竹 、 冕宁慈 、 椅子竹 、 粗穗龙竹 、 建水龙竹 和 金 平 龙
竹 , 共 10 种 , 占全属种数的 2 2 . 8% , 比印 、 缅以外的其它国家已 知 种 数 还
多 。 这些种类占全国牡竹属种数的3 4 . 4% , 是我国牡竹属植物的重要组成成
分 。 这些特有种大多分布在较北地区 , 按照传统分类学的观点 , 它们也许是
本属较为进化的成员 。 我国南部和西南部生境复杂 、 多变 , 引起植物发生分
化可能性极大。 这些种类比较分散 , 云南 4 种 , 四川 、 广东 、 贵州各 2 种 ,
分布区均较狭窄 。
5
· 与印度 、 缅甸和印支地区的共有种较多 , 而与马半群岛等南太 平 洋
岛屿几无共有种 。 据现有资料 , 中缅 、 中印共有种均为 9 种 , 占我国牡竹属
的30 %左右 , 占所在国种数的 80 %左右 。 我国与菲律宾 、 新几内 亚 无 共 有
种 。 除马来甜龙竹一种存疑外 , 马来西亚和印尼 (爪哇 )也与中国 (其实 也 是
亚洲大陆 )无共有种 。 马来西亚产的七种牡竹属植物中 , 牡竹 、 龙竹是 从 印
度 、 缅甸引种的 , 主要见于植物园中 , 其余种类除马来甜龙竹外形态均与亚
洲大陆的本属成员相差甚远 , 只是 D . p e n d ul us 与小叶龙竹有些靠近 。
曾认为马来甜龙竹D . as p er 原产爪哇 , 但并无足够的证据 , 牡竹也不大
可能在那里有天然分布 [` 0] 。
新几内亚特产的两个种D . m lu it s iP cu l at su 和D . f or 加51 1形态较特殊 , 它
们的小穗轴节间较短 (长仅 1 毫米 ) , 无鳞被 , 但却有关节 , 所以H ol tut m 主
张这两种应改隶 B a的u s a [ , ’ 1。
牡竹属的全部种中 , 约有 81 . 5%产地热带亚洲的大陆部分 , 仅有 18 . 5%
左右分布于热带亚洲岛屿地区 。 综上所述 , 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出本属的起源
中心 , 这个中心很可能即是它的现代分布中心— 滇缅地区。 这个推断还有待于化石资料和更深入 、 广泛的研究来证实。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仁1 〕 耿以礼主编 , 1 9 5 9 : 中国主 要植物图说— 禾本科 , 科学出版 社。〔 2 〕 耿伯介 , 1 96 2 : 我国竹类植物研究之一— 慈竹属 , 南京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1 ) : 27 一 “ 。〔 3 3 昊 鲁夫 E . B . (仲崇信等译 ) , 1马6 4 ; 历史植物地理学 , 科学出版社。
〔 4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1 9 7 6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第五册 ) , 科学 出版社 。
〔 5 〕 贾良智 、 冯学琳 , 1 9 8。 : 关于慈竹属和单竹属的讨论 , 植物分类学报 , 1 8 (2 ) : 21 1一 2 1 6。
〔 6 〕 耿伯介 , 1 9 81 : 对 《关于慈竹属和单竹属的讨论》一文的意见 。 植物分类学 报 , 1 9( 1 ) : 1 40 一 1 4 2 。
〔 7 〕 贾良智、 冯学琳 , 1 9 8 2 : 答《对《关于慈竹属和单竹属的讨论》一文的意见》 , 植物分类学报。 2。
( 4 )
:
5 1 0一 5 1 2 0
〔 8 〕 耿 伯介 , 1 9 8 2~ 1 9 8 4 : 世界竹亚科各属的考订 (之 一 ~ 之五 ) , 竹子 研究汇刊 . 第 1 ~ 3 摊。
1 期 李德株等 :中国牡竹属的研究 (之三 )谨 3
二9 〕 吴 征俗 、 王 简生 , 1 9 8 2 : 中国白然地卿— 植物地理 ( _ L ) , 科学 出 )饭社 。〔1们 林万涛 , 飞9 8 0 : 几 种丛生竹维 管束的研究 , 植物分类学报 , 飞8( 3 ) : 3岭一 3 1 5 。
二1 1〕 陈守 良 、 徐 屯学 、 盛国英 , 1 9 8 3 : 我国散生 竹的数量 分类和确定分类等级的探付 , 植物分类学
报 , 2 1 ( 之 ) : 1 1 3一 1 1 9 。
江1 2〕 贾 良智 、 孙 占良 , 1 9 3 2 : 我 国新 发现的巨型竹 , 竹类研究 , ( 1 ) : 10 一 1 3 。
仁1 3〕 中国科学院 云 南热带植物 研究所 , 1蚝 ,: 西 双版纳植物名录 , 云 南民 旅出版社 。
〔 1 4〕 B a e l、 e r , ( : . 八 . , 19 6 5 : F lo r a o f J a v a . 3 : G 3 3一 6 3改
〔 25」 B a h a d 、 l r , K , N . , 19 7 9 : T h e T a x o ,一o m y o f . B a m b o o . 1l l d . J o l l r zl . F o r . 2 ( 3 ) :
2 2 2一 2 4 1
仁16〕 B r a n d i s , I〕 . , 1 9 0 6 : I xl d i a n 了’ r e e s . 6 0 0一 6 8 5 , 7 1 9一 7 2 0 . A r e l一b o l d (二o n s t a b l e ,
I
_
o n d o n
〔1 7 l B一 t , P . P . I f . , 〔二11 ia , f u : 1 9 , H . 1 . e t }j u , 5 . Y . , 1息8弓: Il o n g K o ,1 9 B a m b o o s .
F o一 6 2 . U r b a l z C o u n e i l , 子I o n g K o 一1 9
仁1 5〕 C a m u s , 八 e t C a m u s , E . G . i n I J e e o m t e , 1 9 2 3 : F ] o r e G e n e r a l e d e l ` I n d o -
C Il i n e
.
7 : C 2 5一 6 3 8
〔1 9〕 C a nr 一 s , E . G . , 29 1 3 : I e s B a 一n b u s e e s . M o n o g r a P h i e . 1 5 2一 16 1 . 1) a r i ,
〔 2 0〕 G a m b l e , J . 5 . , l s g G: T h e B a m b u s e a e o f B r i t i s l、 I n d ia i n 八 n n . R o y . B o 之.
C 3 r d
.
C a l c
.
7 : 7 7一 9 4
〔 2 1〕 G i l i l a n d , 1 1 . B . , 1 9 7 2 : 八 R e v i s e d F l o r a o f M a la ) , a . 皿 . G r a s s e s o f M a la y a .
Z C一 3 0
〔22 〕 G r o s s e r , D . e t l i e s e , V\ . , 19 7 3 : P r e s e n t S t a t u s a l l d P r o l ) le m o f B a m b o o
C ! a s s i f i e a t i o n i 一1 J o t l r n
.
A r n o l d A r b o r e t u m s这( 2 ) : 2 9 3一 30 8
仁2 3二杏子0 I t t u m , R . I二. , 1 9 46 : 1 ’ 11e C la s s i f i e a t i o n o f 入l a l a y a ll Ba m b o o , i n J o u r rl .
\ r r1 0 ld 八 r b o r e t u 全刀 2 7 : 3一 10一 3 4 6
仁24皿一 , 1 0 5 6 : (二Ia s s i f i e a t io n o f B a m b o o s i n P h o t o m o r p h o l o g y 6 : 7 3一 9 0
〔25〕 一 , 1 9 5 5 : T h e B a m b o o s o f M a l a y a l〕 e n i n s u l a i n G a r d . B u l l S i n g . 1 6 , 1一 13 5
仁26〕 一 , 1 9 67 : T h e F a m b o o s o f N e w G u i n e a , K e w B u l l . 2 1 : 2 6 3一 2 9 2
仁2 7〕 I J o o k e r , J . D . , 1 59 7 : F lo r a o f B r i t i s h I n d i a . 7 : 4 0 3一通0 9
〔28〕 K u r z , 1 8 77 : F o r e s t F l o r a o f B r i t i s h B u r m a . 2 : 5 4 7一 5 7 1
〔2 9〕 I_ i n , !\ . t : . , i八 1 1 , IJ . L . , 1 97 5 : F l o r a o f T a i w a 一1 . 5 : 7 7 2一 77 5
[ 3 0〕 M c C l u r e , I户 . \ , 2 9 4 0 : N e w G e n e r a a n d S P e e i e s o f B a m b u s a e e a e f r o m
E a s t e r n 八 s i a . L i n g n a rl U n i v e r s i t y S e i e n e e B u l l e t i n ( 9 ) : 6 6一 6 7
[ 31〕 一 19 透1 : o .n S o m e N e w a n d Im p e r f e c t l y K n o w n S p e C i e s o f C h i n e s e B a m b o o , ·
S u n y a t s e n i a 6 ( 1 )
: 4 7一 5 1
〔3 2几一 , 19 6 6 : T h e B a m b o o s 一 A F r e s h p e r s p e c t i v e . 正了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 , ·
C a m b r id g e
,
M a s s e e h u s e t t s
,
U
.
5
.
[ 3 31 M e h r a
,
P
.
N
.
e t S h
a r m a
,
M
.
L 二 10 7 5 . C y t o l o g i e a l S t u d i e s i n S o m e C e n t r a l
a n d E s t e r n H i m
a l a y a n G r a s s e :
.
V
.
T h
e B a m b u s e a e
.
C y t o l o g i a ` o : ` 6 3一 6 7
仁,一1 M u n r o , W . , 1 5 6 5 : A M o n o g r a p h o f t h e B a m b u s a e e a e . T r a n s a e t io n o f t h e
L i n n e a n S o
e ie t y 2 6
:
1一 1 5 3
[ 3 5〕 V a r m a h , J . C . e t P a n t , M . 入1, , i g a z : P r o d u e t! o n a n d U t i l i么 a t i o n o f
B协m bo o s
.
I n d i a
n
F o r
e , t e r 1 0 7 (吕 ) : 4 6 5一 4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