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尼泊尔刺竹属 ( B a m bsu a )和牡竹属
( Dne d
r o c a a lm su )埋节繁殖的研究
C
.
M
.
A
.斯达雷顿
摘 要
本文研究了刺竹属 ( B a m bo s a )植物埋
秆繁殖时限制生很的某些 因 子 。 俯 垂刺竹
( B
.
n u ta n s )全秆各节仅有 8 . 8肠产生了 成
功生根的笋 , 虽用树胶管聚乙烯处理也未能
改变这一状况 。 试验表明 , 仅主枝 ( 一级分
枝 ) 能产生具根的笋 ; 只 有一段水平横走后
重新向上的笋可以生根 ; 笋在土壤中过深即
死亡 ; 有些具 良好根系的笋也会死亡 。 通 过
对哈氏龙 竹 ( D o n d r o c a l a m u s h a m i l t一
o n i i ) 和虎克龙竹 ( D . h o o k e r i ) 插条的比
较 , 两者分别有 70 帕和 84 帕的节产生了具根
笋 , 有一些侧枝也产生 了具根笋 ; 总的说来
根系是相当丰富的 , 尽管主枝上形成 的笋和
重新朝上生长的笋 , 能产生更多的根 。 另一
种极靠近俯垂刺竹的刺竹属植物通过单节插
条繁殖时 , 全部主枝上均形成了和俯垂刺竹
一样的笋的成功 , 其重新朝上生长后 , 生根
成功率达 59 . 5 帕 。 健壮的无很笋的竞争将减
少笋的生根 , 一项简易的 、 改进的栽培技术
表明 , 能使较多的笋生根且减少竞争 , 其生
根成功率可达 75 % 。 进一步研究措施也一并
提出 。
引 言
大秆型的刺竹属 ( B a m b o s a ) 和牡竹属
( D
e o d r o 。 a l a m u : ) 植 物由于种 类 丰 富 、
用途广泛 , 在尼泊尔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
位 。 它们被用作建筑材料 、 食 物 、 牲 畜 饲
料 , 以及农用 、 家用编织品 , 如 山区大多数
物品运输所用的篮子 。
过去 , 由于缺乏种子和促进营养繁殖的
有关知识和技术 , 栽种大型的竹子受到了许
多限制 。 最近 , 在尼泊尔 , 传统 的移竹栽植
几乎仍然是独一无二的繁殖方法 。
与传统 的方法相比 , 埋节栽植具许多优
点 。 在不减弱竹丛活力和生产力的前提下 、
采用传统的方法 , 每丛竹子平均每年仅可提
供 5 株母竹 ; 而在毫不影响竹丛生长 , 不破
坏其地下系统的前提下 , 采用新方法则可提
供一至二百根单节插条 。 传统的移竹繁殖 ,
每株母竹重达 40 公斤 , 造成严重的 运 输 困
难 ; 而单节插条重仅 0 . 5公斤或更少 。 当然 ,
传统的移竹繁殖仍具一定优 点 ( s t a p l e t 。 n
和 T a m r a k a r , 1 9 8 4 ) : 无需苗床设施 ; 即
使在较差的条件下成活也较好 ; 较易防止牲
畜的危害 : 因而成林可能就要快些 。
尼泊尔山区交通运输的困难和大部分林
业苗圃的简单条件 , 都严重地影响着造林技
术的传播和发展 。 在没有严格监督 的 情 况
下 , 为了让相对没有受过培训的人员能成功
地应用 , 这些技术必须是简单 的 、 有 活 力
的 。
在过去的三年里 , 我们对尼泊尔刺竹属
埋节不易成活 的竹种开展了一些试验研究工
作 , 结果出现一些限制生根的有趣因子 , 并
总结出克服这些限制因子的若干方法 。
文献回顺
很久以前 , 人们就知道 , 不同竹种插条
的生根能力有很大差异 。 T r o u p ( 19 2 1 ) 报
道 了秆节上根的多少与其生根能力之间的关
系 。 M e e l u r e ( 19 6 6 ) 总结出 : 主枝生根能
力与根的多少取决 于 主 枝之基部 。 如形成
这一结果的原因 , 怎样改变那 些不易生根 的
竹种使之生根 , 我们了解得甚少 . 有人指出
( M
e e l u r e
,
1 9 6 6 ; S o d e r s t r o m 和 C a ld一
c r o n , 19 7 9 ; 熊文愈等 , 19 8 0 ) , 竹子在许
多基础领域 , 如形态学 、 生理学和造林学等
方面 , 都没 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 因而就没有
形成一个标准的插条方法 , 也没有对选择最
佳造林材料的适当指导 。
在非 自然状态下的田间繁殖方面 , 近年
来有了重要进展 , 如组织培养以及生长调节
物的 应 用 ( 黄 与 M u r a s h i g e , 10 8 3 ; 王 ,
19 8 1 ; S
e e t h a l a k s h m i等 , 19 8 3 ) , 但这些
技术与不发达国家的基础林业苗圃 中通常遇
到的技术措施无太多关系 。 .
至于与简单的营养繁殖有关的是有用资
料的实 际总量 , 尽管这些资料在文献中被广
泛传播 , 通 常还有一些相互矛盾之处 。
在形态学和生理学领域内对擂条材料的
选择曾有过讨 论 。 在 早 期 , R iv 五e : e . A和
R i v i e r e
.
C ( 1 8 7 9 ) 就意识到在许多属中隆
起的主枝基部与根茎之间的关系 , 以及其潜
在的繁殖价值 . 他们还发现 , 秆的一部分对
于主枝上成功地长 出具根植株是必要的 . 这
一观点曾得到 P r a叮 e ( 19 74 ) 的发现 和 支
持 。 G u p t a 和 P a t t 丢 n a t h ( 19 7 6 ) 指 出 , 秆
的生理状态对于后来笋的产生至关重要 , 虽
然 A z z i n i和 C i a r a m e l l o ( 1 0 7 5 ) 通过提供葡
萄糖溶液并未能促进生 根 . M c c lu r e 与 K e一
n n a r d ( 19 5 。 ) 指出 , 不同的竹种有着不同
的插条最适年龄 。 入{ e e l u : · e ( a 9 6 6 ) 认为 ,
这可能是由于在形态上需要适度发育的芽 ,
在生理上则要求竹秆充分,成熟 、 具有丰富的
营养物质 , 一而二 几昔的抵触和如何协调则在不
同的竹种之间反映在秆龄的差异上 。 入工c c 一
u r e
( 19 7 3 ) 和 H a s a n ( 1 9 5 2 ) 首先对三 级
分枝 ( 辅枝 ) 结构 ( b r a n e h e o m p l e m e 二 t
s tr uc t
” r “
) 进行了研究 , 并开始产生 了 有
关的新术语 , 然而对这种抵触的更确切的理
解尚需深入研究 。
采插条时生理因子 一也是重要的 。 从其它
植物的经验我们知道 , 最适埋秆的时间通常
应 比植物本身的生长的开始期略早 。 尽管枝
条生长通常开始得要早几 个月 , 经验告诉我
们 , 早春是最佳时 节 ( G u p t a 与 p a t t a n a t h ,
1 9 7 6 ; 戴启惠 , 10 8 1 ) ; M c c l o r e ( 1 9 6 6 )
认为 , 他的第 l 组竹子 ( 译者注 : 即单轴型
竹类 ) 的最佳时节是早季末 。
为了使有限的插条材料得到最 佳 的 应
用 ,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能给我们最大数量植
株的方 法 . C a b a n d a y ( 19 3 7 ) 进 行 过 全
秆 、 双节和单节插条的比较 。 尽管成活率不
是最高 , 他的研究表明 , 单节插条给我们提
供了最大数量的具根笋 、 同样 ,戴启惠 ( 1 981
的研究表明 , 尽管他们的秆带有根茎 , 在各
节之间部分切断的秆比未切的秆具有较强 的
活性 。 M e n g g a ( 1 98 0 ) 、 M e d i n a 等 ( 19 6 2 )
和其他作者报道过 , 水平方向埋 下的插条比
垂直方向和斜埋的插条较易成活 。
尽管有人观察到环境在多数情况下不是
限制因 子 ( H a s a n , 10 8 0 ) , A b e e l s ( 1 9 6 2 )
报道了水淹条 件 下 无 成 活 植 株 , K h an
( 1 9 7 2 ) 发现 , 粘质 土壤优于淤泥沙质土 .
M
e c l u r e ( 1 9 6 6 ) 报道过他的LJ 次不充分灌
溉引起的失败 。
由于大多数作者应用了不同的判别成功
的标准 , 不同试验间的比较通常是困难的 。
有些报道仅仅基于笋的发生量 , 而没有对生
根进行评价 ; 有些则认为笋的发生量和在不
同节上根的发生量 , 两者是成功的标准 . 有
些作者认为 , 在田间条件下 , 一丛竹子成长
起来 , 繁殖即告成功 。 由于田间条件变化很
大 , 因而完全没有必要来制订一个严格的标
准 。 M e e l u r e ( 1 9 6 6 ) 认为一个真正成功的
插条的必备条件是 : 已经发出新芽 , 在地下
部分必须有长出了新根的根茎 。 他应用了根
茎在 “黑与 白 ” 意义上的术语 , 使具部分根
茎状的笋基与他的第一组具真正根茎的内在
·过渡模糊化 .
1 0 8 3 年俯垂刺竹 ( B a m b u s a
n u t a n s ) 试验
这次试验在繁殖上所 采 用 的 方 法 是
M e e l u r e 所用过 的 标 准 技 术 和 K e n n a r d
( 1 9 5 5 ) 在波多黎各应用的 方 法 : 在 三 月
份 , 将切去根茎经修剪 过伎条的二年生秆 ,
全部浅埋在 10 厘米深的上内 。 遮荫和苗床灌
概为第一个处理 ; 聚 乙烯管道密封为第二个
处理 . 通过这两个不同灌概体系来改善环境
条件 . 被栽下去 的 18 根长 12 米的竹秆 , 共计
有4 87 个节 , 其中绝大多数带有许多分 枝 和
发育的芽 , 结果 , 在不同的土壤 深 度 从 不
同的方向长出了数千个不同朝向的笋 .
几个月后的检查表 明 , 总平均每秆仅产
生 2 . 2个具根笋 , 仅有 8 . 8 肠的节产生了可成
活的植株 , 两个灌溉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
而M e e l u r e 与 K e n n a r d ( 2 9 5 5 ) 从四种其它
刺竹属竹种的 12 米长的秆 上 , 获 得了 9 . 4一
2 8
.
7个植株 , 这表明俯垂刺竹 ( B a m b二 a
n 吐 a n : ) 的确是难以长根的 。 这有其形态学
背景 . 俯垂刺竹是一种相当纤细的竹子 , 秆
上无气生根的痕迹 , 与气根有关的节也不膨
大 、 L
扮 生根的限制因子看起米不包括 环 境 因
子 , 如聚乙烯管道是为了防止干燥而设计 ,
但其与根的发生量之间无显著差异 。 为了寻
找笋不长根的其它原因 , 全部的节均被挖出
挑受仔细检查 . 这个检查得出了一个 比定量
评价更有用的结论 。 观察发现 , 四个因子限
制了生根植株的发育 。
1
、 首先 , 我们发现 , 除主枝最基部节
间较特殊外 , 能产生具根 的笋芽外 , 侧枝没
有产生具根的植株 , 或仅产生一些只有几天
活力的笋 。
2
、 其次 , 观察发现 , 仅有通过一段横
走后重新朝上生长的植株可 以生根 . 为了获
得光和地心引力的反应 , 我们设计了一个与
正常的根茎相似的弯曲形状 , 根是从具有较
短的第一个伸长节间弯曲的基部 长出 , 而不
是从垂直方向直接向上的笋上 长出 , 参见图
3
、 第三 , 在土壤过深处发出的笋由于
不能较快地见到光而在出土前死亡 。
4
、 第四 , 有若干具根笋也会死亡 . 看
起来这似乎没有多少理由 , 但我们注意 到这
些长有根的笋缺乏应 有的活力 , 不象其它健
壮的笋能继续抽长 。
尽管俯垂刺竹显得很难生根 , 我们还是
发现了若干限制生根的可知因子 . 看米 , 通过
改善操作技术是可以提高成活率的 , 主要是
埋秆时应使主枝基部的芽朝着正确 的方向 ,
并掌握合适的覆土深度 。
1 9 8 4年哈氏龙 竹 ( D e n d r o e a l a m u s
h a m i t o n i i ) 与虎克龙竹
( D
.
h o o k e r i ) 的试验
为了确认和验证具丰富气根 的 牡 竹 属
( D
e n d r o : a l a m u s )植物良好的生根能力 ,
每个种平埋栽了 2 根秆子 , 并有 7 根俯垂 ,
竹作对照 。 苗床的条件很差 , 此时俯垂刺竹
仅有 5 . 5 帕的节上产生了具根笋 . 相比之下 ,
哈氏龙竹 70 肠的节产生 了具根笋 , 而虎克龙
竹多达 8 4 帕 。
尼泊尔产的刺竹属植物其枝条在秆上的
发育非常一致 , 但在牡竹属植物则有很大差
异 。 我们发现了三种枝条发育类型 。 秆的基
部 , 主枝的大小与刺竹属植物大致相同 ;秆的
较上部分主枝或有一个大型芽 ; 或有许多发
育良好的根并带有一个大型芽 。
随着本身的发育 , 两种牡竹属植物从主
枝上产生了极为丰富的根系 。 在定植时 , 一
个芽即代表 了一根插条 ; 或如果基部芽 已经
发育则从其形成的笋上生根 。 通过一段水平
横走重新朝上生长的笋 , 比依然是笔直生长
的笋产生 了更多的根 。 这个方式与我们在俯
垂箭竹中所见的根形成方式 , 有着强烈的相
似性 。 另外 , 在俯垂箭竹中不能产生具根笋
的许多枝条 , 在这两种牡竹属植物中仍有具
根笋发生 , 而且其上的根相当丰富 ; 还有许
多节上产生了不止一个具根笋和若干分离的
具根植株 , 如图 2 。 在不 良的条件下 , 原先
存在的根发育受到很大限制 , 因而牡竹属的
极大成功应归功于总的生根倾向 , 而不是原
先存在的根 。
1 9 8 4年 “撒鲁邦斯 ” ( 尼伯
尔俗名 , B a m b u s a s p . ) 单
节插条试验
牢记着 1 9 8 3年在俯垂就竹中所见的对产
生足够根的限制因子 , 我们为刺竹属拟订了
一项新的栽植技术 。 选择的是二年生带有发
育得适当强壮的主枝秆 。 把主枝第一个伸长
节间以上的部分砍去 , 其长巧一25 厘米 , 其
它分枝砍后留至 2 一 4 厘米长 。 这种既可以
有助 于主枝上笋的发育 ` 又使插条的朝向明
隙化 。
为了在正确 的土壤深度 内 , 使发育笋有
其最适朝向 , 秆被砍成单节 。 1 9 8 3年的观察
表明 , 切口部分的枯死是微不足道的 。 我们
还认识到 , 生长迅速的笋 , 所需要的全部水
分 , 必须从砍断的切 口进入秆内 。 将每秆分
成 15 段左右 , 这样 , 水平埋植的插条 , 吸水
的表面积就增加 15 倍左右 。 全部的插条均使
用这个相同的方法栽下去 , 如同 1 9 8 3年成功
的节那样 , 并在材料的选择上作了一些小改
进 , 如图 3 所示 。 插条取 自10 根秆子 , 四月
份种在粗麻布之遮荫下 , 每天浇水 , 直到十
一月份评价为止 。 ’
插条如同预期的那样发育着 , 表现 出这
二种刺竹属植物之间高度的一致性 。 这些插
条象俯垂刺竹 的插条一样 , 产生了大致与之
等量 的根 。 64 肠生根的插条 , 在任一单个的
具根笋上 , 根 的数 目均少于 3 。 这个数字对
于笋基部的芽 , 进一步发育成新的轴器官却
是足够的 ; 插条具丰富的根系 , 就成功地扩
大了吸收范围 , 而接近完整根茎的作用 。
按每根秆平均能产生的 1 . 3根植株 , 则
埋节的总成活率为 59 . 5 帕 ; 如果除去秆的上
端直径小于 3 . 5厘米的部分外 , 平均每根 秆
能产生根的节为 10 . 7 个 , 则 总 成 活 率 为
6 4
,
5帕 。
尽管由于这是一个与俯垂刺竹不同的种
并 栽在不同的苗床上 , 因而无法与前一年俯
垂刺竹的试验作严格的比较 , 但结果显然表
明 , 减少在俯垂刺竹中所发现 的限制因子的
影响 , 栽植 时单节插条置于正确的朝向上 ,
这个与俯垂刺竹极靠近的 , 同样完全无气根
的竹种 , 得到了一个使人满意的结果 。 在一
些笋上仅仅是靠极少数根的刺激 , 才导致了
其基部芽的进 一步发育 , 并形成新的具有丰
富根系的健壮植株 .
1 9 5 4年 `撒鲁邦斯 ”
试验 : 发育细节
尽管我们在俯垂刺竹的试验 中观察到 ,
仅有那些具一定朝向的笋能生根 , 但这些笋
的发育细节和笋间的相互影响 , 却没有得到
很好的观察 。 通过三 个从主枝发出 、 相似的
健壮笋 , 我们了解到 , 不止一个笋具有生根
的可能性 。 在这些笋之间 , 以及与二级分枝
( 侧枝 ) 和三级分枝 ( 辅枝 ) _七发 出的小笋
之间 , 竞争的可能性也存在 。
为了研究这些可能性 , 全部的插条均被
观察 , 以查明从主枝基部不同方向长出的笋
的数目 , 以及这些笋最后产生的根的数目 ,
以便对结果作一定量 评价 。 另外 , 还随机抽
样观察了从二级分枝及三级分枝上长出了小
笋的插条 , 并在它们出现之后尽快 地 消 除
掉 。
消除小笋的结果 , 意味着不让它们过多
地分散养分的供应 。 但结果表明 , 消除与不
消除小笋两个处理之间的生根量 , 并无显著
差异 。 前者平均生根 3 . 41 , 标准差 0 . 62 ; 后
者平均生根 3 . 94 , 标准差 0 . 6 1 。
从主枝基部发出的不同笋的发 一育来看 ,
进一步限制根系发育的重要因子 , 存在于上
部 〔枝基顶端 ) 笋的数 目和下 部 ( 枝 基 底
部 ) 笋的数 目之间的关系上 ; 8 铂的插条在
主枝基部总共有三个笋 , 10 帕的 有 四 个 ,
2 帕的仅有 2 个 。
具二个向下延伸笋的插条 , 明显地比仅
有一个的插条有较大的生根潜力 , 前者每插
条平均生根为 4 . 6 ( 标准差 0 . 59 ) 而后者 仅
为 2 . 1 ( 标准差。 , 3 3 ) . 如果仅根据 这 点 ,
那么栽植这些插条是值得的 , 以使二个笋向
下延伸 , 这样, 根的总量和所获得的生根植
株的数量将达到最大值 。 然 而 , 在这些最初
有二个生于较下部的笋插条中 , 评价时仅有
3
.
2 肠一直保持了二个笋 。 因此 , 根产 量 的
不同 , 不能仅仅归因于它们有能生根的二个
笋 。 另外 , 我们还观察到 , 来 自枝基上部的
笋影响生根 。 下部笋生根的平均数 , 在仅同
一个上部笋竞争的插条中 , 要比在同二个上
部笋竞争的插条中高 , 前者为 2 . 52 , 标准差
为0 . 35 ; 后者为 2 . 6 3 , 标准差为 0 . 2 7 。
我们逐渐发现了上部二个健壮笋对下部
笋生根的影响 . 在这些插条中 , 下部笋变得
发育不 良 、 完全枯萎或在许多情况下根本不
生长 。 据此 , 上部无笋的插条似乎能长出更
多的根 . 这个结论仍需研究来证实 , 目前正
在研究中。
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 , 栽植本种的插条
时, 使二个笋向下延伸 , 以便可以生根 , 这
个方法是重要的 ; 通过减少具活力的上部无
根笋的数 目 , 以减少其竞争也是重要的 , 这
样以便使具根笋生存下来 。 由于 8 拍的插条
从一侧产生了二个笋而仅一个从另 一 侧 长
出 , 栽植的方法可能影响生根 , 一种方法是
让一个笋生根 , 这样将受到二个上部笋的控
制 。 当用另一种方法栽植时 , 有 2 个笋可能
生根 , 而受到单个上部笋的限制和影响 。 因
而很简单 , 将插条用正确的方法栽植下去 ,
即能使生根能力大大增加 。 在本试验中 , 以
正确朝 向 栽 植插条 中, 平均 生 根 5 . 3 ( 标
准差 0 . 74 ) 而另一个 朝 向 为 2 . 5 ( 标 准 差
。 . 4 3 ) 。 75 肠的插条用前一种方法成功地从
主枝基部产生了具根笋 。 然而仍存一些在可
见的支配 因子 , 通过单个具活力的上部笋来
影响下部笋 。 为 了减少这种影响 , 全部小芽
在栽植时均应去掉 , 或当这种笋出现时即消
除之 。
保证插条用正确的栽植方法 , 即让二个
芽向下 , 并不是很容易的 。 不过在本种中可
以简化 。 由于部分重叠的算之遮盖 , 在枝的
基部芽是很难被发现的 。 然而在主枝第一个
伸长节间之上的芽明显可见 。 由于芽在枝上
的交互着生 , 这个芽就充当了一个指示物 ,
它可以告诉我们 , 在栽植时的正确朝向 , 如
图 3 所示 。 如果这个芽向上 , 枝基 的二个芽
儿乎总是向下的 , 而基部的单个芽通常就向
上了 。
影响生根至今仍存在的主要限制因子 ,
值得怀疑的是 , 与笋和根之间的生长 , 时间
相当长的不协调有关 , 这个时间差 通 常 在
10 一 15 周左右 。 有一些健壮 的笋 , 在长达 20
周之后仍然不生根 , 因而有些笋就这样在生
根前枯萎了 。 观察发现 , 根的生长及其基部
芽进一步发育成新的轴器官 , 在单个笋的生
长周期中发生相当晚 , 只有它们失去了顶端
优势支配之后才产生旁枝 。 因而生根和失去
顶端支配可能有关 。 尚若如此 , 通过刺激或
人为方法使顶端支配较早地失去 , 来缩短笋
与根发生时间上的差异就有可能 . 对正在进
行的试验 , 初步检查发现 , 改变栽植深度 ,
可能是控制失去顶端支配时间的有效和易简
的方法 . 笋越迟见到光 , 分枝的生 长 就 越
快 , 有些笋在从土 中冒出时就已经分枝了 .
讨 论
本文描述了影响尼泊尔刺竹属和牡竹属
植物生根的若干因子 。其中之一 , 即从主枝基
部发生的笋 , 具有较好的生根能力 , 已有过报
道 , 也似乎得到了广泛的接受 . 然而象许多
牡竹属植物那样 , 从侧枝上发出的笋质量虽
较差 , 但作为逐渐生根笋的补充 , 却是很有
价值的 , 这一点鲜为人们所知 , 却 是 重 要
的 , 因为它挖掘了从每个节上产生更多具根
植株的潜力 .
笋的朝向对生根能力的显著影响是极有
趣又需进一步研究的 。 将笋因不 同朝向而影
响其生长的不 同因子分离出来是困难的 。 笋
从地面上和地下长出所遇到环境的差异是明
显的 , 其 内部的生理反应和变化很为复杂 。
用同样的方法 , 确定不同环境因子对笋改变
朝向的影响实验正在设计之中 .
生长缓慢的具根笋 , 与活力较强的无根
笋之间竞争的不 良作用是明显的 , 这也为通
过一个简单的方法促进笋的根系发育提供了
可能性 。
插条繁殖标准方案的拟订 , 以及其成功
的定量评价方法 , 为我们提供了机会 , 这将
能对难以生根竹种的限制因子 , 有更进一步
的认识 , 并找出克服 的方法 。
李德抹 、 戴启惠译 自1 9 8 5年 “ 世界竹 类
学术讨论会 ” 论文 0 1 号
薛纪如校
图 1 . 通过一为横走后重新向生长的具根的下
部笋及 由主枝基部长出的垂直向上的不生根
的笋
1
. 主枝 ; 2 . 下部笋 , 从水平方向重新改变向
上生长后 , 具第一个较短的生长节 间 和 根
系 ; 3 . 茎部芽 , 从这 里 将 产生具有丰富根的
笋 ; 4 . 无根的上部笋 ; 5 . 侧枝和辅助枝茎部
图 2 . 虎克龙竹 ( D . h o o k e r i ) 的若 干 种 分
枝上发出的具根笋 。
1
. 中枝茎部 的第一个伸长节间的节上发出的
具根笋 ; 2 . 主枝基部 的 丰 富根系 的 下 部
笋 ; 3 . 辅助枝 ( 三级分枝 ) 基部偶尔发 出的
具根笋 ; 4 . 侧枝 ( 二级分枝 ) 基部发出的具
根笋 ; 5 . 中枝基部发 出的具 良好根系的上部
笋 。
图 3 .a)准备作单节扦条的刺竹属竹种 ; b )平埋杆 、 枝基部不覆土的栽培技术
a
) 1
.向上指示芽 ; 2 .切 口在主枝第一个伸长节间之上 :3 .向下的两个基部芽 ; 4 .将侧
枝及辅枝尽可能地切短 ; 5 .向上的一个基部芽 。
b ) 1
.土壤 表面 ; 2 .杆断口 应用土盖 好 。
(上接第 3 5页 )
株以上生根的扦插苗 (未发表资料 )。
木瘤的无性繁殖
大多数按树 出现木瘤 (在子叶和开始几
对叶腋部位膨胀 ), 其上有许多腋芽及分生
组织 ( C h a t t a w a y x g 5 8 , J a e o b s 1 9 5 5 ) 。
有些按树成熟后 , 其木瘤可发展成为块状组
织 , 而另一些校树的木瘤小 , 并被包入在树
千里 , 如同直径一样生长 。 由于木瘤的保护
作用 , 有些树木被火烧或昆虫啃后 , 其木瘤
仍可萌芽 。 木瘤组织 已用于无性繁殖 , 是因
为木瘤上长出的萌孽具有幼叶形态 , 且常保
持生根能力 . 此外 , _ 贮存在木瘤里的碳水化
合物和无机养料可维持植株生长 . M ul le t
和 B a m be : ( 19 7 8 ) 发现伞房花按的木瘤 是
一个重要的养分贮存器官 , 但 C a r r a duS 和
B l a k e ( 1 9 70 ) 则发现斜叶按木瘤的碳水 化
合物浓度并不 比邻近的树干或根组织的碳水
化合物浓度高 。
园角按 的木瘤组织已繁殖出二年生幼苗
( B h
a t n a g a r 和 J o s i 1 0 7 3 ) 。 木瘤在 8 月
份用叫垛丁酸 ( IB A ) l o o p p m 浓度处理 2 4
小时 , 最高生根率达 60 帕 , 经叫噪丁酸处理
的木瘤组织碎片进行容器栽培 , 并在木瘤组
织碎片表面盖上一层薄土 。
伍魁春译 自A u s t 、 F o r R e s 《 V e g e t a -
t i v e P r o P a g a t i o n o f t h e
E u e a ly P t s 》 1 9 8 0 . 10
王 国详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