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碱茅人工草地的初级生产及其与生态因素关系的研究



全 文 :中 国 草 地
Ga rs la耐 o fC 址仙1 99 5
,
N o
.
3
,
P
.
16“ 22
碱茅人工草地的初级生产及其与生态因素关系的研究 `
蒋建生 胡 自治 朱兴运
( 户西农大牧医系 ,南了 5 3。。。 5 ) (甘肃农大草业学院 , 兰州 7 3。。 70)
【提要】 以诚茅 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 . 对植物量的季节动态和垂直分布规律 、 植物量与主要生
态因素的关系 、生态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植物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为盐演化草地的生物改良提供
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
关键词 : 碱茅 人工草地 初级生产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 5 81 2 . 3
S t一` d i e s o n P r i m a r y P r do u e t io n a n d t h e R e l a t io n s b i p s B e t w e e n P犷玩异 r y P r do u e t i o n a n d
t h e M a jo r E e o l o g i c a l F a e t o r s o f P u c c i n e l l ia G r a s s l a n d
.
J i
a n g J; a r: ,卜e n g (G o a n g x i A -
岁 ic u lt u alr U油esr 云少 · N a , , ,: i, ,名 5 3 0 0 0 5 ) , H u Z iz h i a n d Z h u X io g y u : 、 ( aG o u A君瓜 u -l ,
t u r a l U n
~
l’t y , aL n z h ou ;

3 0 0 7。 、 : G朋 s la n d 01 hC lan , N o . 3 , l , 9 5 , p p . 1 6~ 2 2 .
T h i s s t u d y w a s e a r r ie d o u t o n a P u c c i” el 枷 g r a s s la n d a t L in z e , G a r s u . T h e s t u d y d e a ls
w i t h t h e s e a s o l i a l o n d s p a t ia l e h a n g e s in t h e P h y t o m a s s o f a bo
v e 一 g r c t ; r、 d P a r t a n d u n -
d e r g r o u n d p a r t o f P u “ in et’l ia . R e l a t io n s h i p s a m o n g p r im a r y p r od o e t i。 、: a n d m a jo r ec -o
l o g ie a l f a e t o
r s
w e
r e a n a l、 z e d
.
T h e m e t h o d o f p a t h e o e f f ie ie n t a n a l y s is v a s u 、 e d t o s t u d y
t h e d i r e e t a n d in d i i e e t o f f e e t s o f 4 e e o l o g i e a l Ta e t or s o n t h e p h v : o m
, z。、 .
K e y w o r d s : 尸倪c 柑 l l at , a r t i f i e ia l Pa s t u r e 、 P h y t o m a s 、
国内外对草地植物 量的研究有过许多报
道 , 但对近年来用作改 灾盐渍化士壤的碱茅
人工草地的植物量研究 尚少 , 其地下植物量
的详细研究也未见正式报道 。
本文 以第二年 生朝鲜 碱茅 ( P l,c ,i) , l a
hc :an m POe sn 。 ) 和星 星草 、 p . 份。 if o ar ) 人
工 混播 草地 (简称喊茅 人工草地 、为研究对
象 , 旨在通过定位呢测 , 了解植物量动态 , 井
利用所取得的植勿量和有关的生态因素 ,对
这些生态囚家刃其交互作门对植物量的影响
进行分析 ,为合理利用 、 评价及改 良盐渍地提
供科学的理论 ·夜据 。
l 材料与方法
1
.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 片肃草.原生态研究所临泽草
地生态试验站碱茅 入工草地上 。 海拔 1 3 90 ~
i 3 9 7 m
, 属 大陆性 二 i几气飞气候 ,年均温 7 . 6℃ .年
降雨量 1 2 t . 决。。 , 年燕发量 23 7 . 6m m 。 土
本研 究为国家 自然 科学 一嗜金重大资助 项 目一` 河西
走廊荒漠绿洲交错区 旱地您 育份化生态模式研 究 》的内容
之一 ,编 一号 93 6汗 ), 一 、了.
作者简介 , 林乎 王 男 . 卜少64 平 12 月生 ,讲师 , 草地生
态学 硕士 .
收稿 日期 1 9犷4 一 叮一〕泉 修改稿 1 9 9 4一 。 9一 04 收到 。
第 3期 蒋建生 胡自治 朱兴运 碱茅人工草地的初级生产及其与生态因素关系的研究
壤 为盐土 , 地表多具结皮 , 积盐返盐现象 严
重 , 0 一 l o oc m 土城 全盐含量 为 1 . 45 9八。娘
干土 。 地下水位只有 1~ Zm 。 自然植被以耐
盐植物为主 ,经机耕后 ,于 1 990 年 9 月 12 日
撤播草种 , 其中朝鲜碱茅占 75 %~ 85 % , 星
星草占 场% ~ 25 % , 播量每公顷 30k g , 播后
灌水 ,半月后出苗 , 1 9 9 1 年 3 月 15 日返青 .
1
.
2 取样和观侧
地上植物量的取样采用收获法 ;地下部
分采用壕沟法 ,取至 30 c m (预备试验证明 。
一 3 0 。 m 土 层 根 量 占 。 ~ 6 0 。 m 根量 的
9 5
.
7% )

1
.
3 样品处理
地上部分的样品区分为碱茅 (含星星草 )
和杂类草 (指除碱茅以外的其他所有植物 )两
部分 。 地下部分的原状土柱放入双层纱布袋
内并浸泡于流水中反复冲洗 ,待水清后再移
入大盆反复冲洗 ,然后用孔径 0 . 25 m m 的土
壤筛过滤 , 目测拣出其中明显的活根与死根 ,
再用比重法 区分剩余样品 ,即浮于水面和沉
于器底的黑褐色半分解物视为死根 , 浮游于
水中层的浅色物质视作活根 ; 并根据根的形
态 、色泽等特征将活根区分为碱茅活根 (含星
星草活根 )与杂类草活根 (除碱茅以外的所有
其他植物活根 ) 。 最后将样品在 80 ℃下烘干
至恒重供营养成分分析和测热值用 。
1
.
4 环境因子观测
在试验地里建立小型气象观测哨 ,进行
地面要素的观测 。 0 ~ 3 c0 m 土壤含水量用烘
干法测定 , o ~ 3 0C m 土壤有机质用重铬酸钾
法测定 , 0一 3 0C m 土集总盐分用重量法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地上植物 t 季节动态
地上 植物 量季节动态 呈单峰 曲线 (表
1 )
,碱茅和杂类草植物量 8 月 13 日达到峰
值 ,最小值在 4 月 15 日 ; 碱茅从分萦期 (4 月
15 日 ) 至拔节盛期 (5 月 15 日 )植物量增加缓
慢 ,从孕穗 ( 6 月 14 日 )到完熟期 ( 7 月 1 4 日 )
植物量迅速增加 。
对地上植物量实测数据进行的数学模拟
表明 , 植物量积累动态表现为多项式积累 ,其
模拟方程为 :
Y
,
= 1 3
.
2 6 2 8 5一 3 . o l 7 3 l X 十 0 . 0 6 1 4 8X 2
一 0 . 0 0 0 2 2 X 3 ( r = 0 . 9 7 2 )
Y
:
= 0
.
8 6 4 2 8 一 0 . 2 4 0 5 3 X 十 0 . 0 0 6 0 3 X z
一 0 . 0 0 0 0 2X 3 ( r = 0 . 9 8 3 )
Y
:
= 1 4
.
1 2 4 6 1一 3 . 2 5 7 5 8 X + 0 . 0 6 7 5 0X z
一 0 . 0 00 2 4 X 3 ( r = 0 . 9 7 5 )
式 中 , Y : , Y : , Y 3 分别表示碱茅 , 杂类草
的地上 植物量和 地上 总植物 量 , 单位均 为
g /澎 DM , X 表 示 碱 茅返 青 后生 长 天 数
( X妻 3 0 ) 。
2
.
2 地下植物 t 季节动态
表 1 碱 茅 人工草 地地 上植物 t 动 态 ( g /m , , D M )
侧 定 日 期 ( 日 /月 )
1 5 / 4
2
.
3 3士 0 .
0
.
9 3士 0 .
3
.
2 6士 0 .
15 / 5 1 4 / 6 1 4 / 7 1 3 / 8 1 3 / 9
.
6 0士 2 . 3 6
.
1 3士 0 . 5 9
.
7 3士 2 . 15
4 2
.
2 0士 7 . 2 3
9
.
2 3士 2 . 66
5 1
.
4 3士 4 . 9 9
1 7 2
.
5 3土 2 . 3 1
2 3
.
4 7士 1 . 49
1 9 6
.
0 0士 3 . 7 4
2 3 4
.
3 3士 2 . 9 6
2 4
.
1 7士 2 . 2 8
2 5 8
.
5 0士 5 . 切
18 6
.
17士 1 1 . 17
2 2
.
9 3士 3 . 64
2 09
.
10士 1 2 . 18
行了O乙OéJ,仁口几bRq山0
表 2 碱茅人工草地地下 植物 t 动态 ( g /m , , DM )
植物 t 侧 定 白期 ( 日 /月 )
1 5 / 4 1 5 / 5 1 4 / 6 1 4 / 7 1 3 / 8 1 3 / 9
孩 茅 活 根
杂类草活根
.
6 4士 0 . 5 1
.
5 6士 L
::
14
.
6 7士 2 . 70
1 2
.
10士 1 . 98
26
.
7 7士 3 . 14
3 8 5
.
8 3士 4 0 . 2 7
:;
.
5 0士 6 . 4 9
.
1 6士 3 . 7 1
8 7
.
5 8士 7 . 6 2
2 3
.
6 7士 3 . 2 5
9
.
2 0士 1 .
3 5 7
.
4 6士 4 9 . 0 0
8 0
.
9 5士 4 . 9 1
18
.
5 5士 2 . 3 3
9 9
.
5 0士 3 . 2 0
3 9 7
.
2 9士 3 4 . 52
13 6
.
6 6士 6 .
3 8 2
.
7 3士 5 1 .橇
1 11
.
6 6士 8 . 9 5
3 0
.
8 2士 3 . 2 4
14 2
.
4 8士 1 0 . 1 6
3 6 9
.
2 6士 2 7 . 3 1
1 1 1
.
2 5士 9 中 8 0
3 8 4
.
1 7士 4 3 . 4 5
根活总死
中 国 草 地 199 5年
地下植物量的变化与活根的生长和死亡
及死根的分解有关 (表 2 ) 。 碱茅 4月份返青
后活根量最小 , 其后逐渐增加 , 8 月份枯黄时
达到高峰 。 杂类草活根量的变化与碱茅活根
量类似 , 但未出现秋季上升的现象 。表 明杂类
草相当一部分是一年生植物 , 它们不需要在
秋季将营养物质送入根系 。
根据地下植物量季节模式 , 对其模拟结
果为 :
Y
,
=

0
.
1 1 9 5 6一 0 . 7 4 2 5 2 X + 0 . 0 2 6 2 6X z
一 0 . 0 0 0 l l X 3 ( r = 0 . 9 8 2 )
Y
Z
~ 1 7
.
6 6 3 5 0 一 0 . 6 6 0 8 5X + 0 . 0 1 2 0 3X 2
一 0 . 0 0 0 0 5X 3 ( r 一 0 . 9 4 3 )
Y
3
~ 1 7
.
5 4 0 4 3一 1 . 4 0 3 2 4 X + 0 . 0 3 8 2 9X 2
一 0 . 0 0 0 1 5X 3 ( r = 0 . 9 9 1 )
Y
;
= 2 7艺. 8 6 9 10 + 3 . 7 7 3 5 0X 一
0
.
0 3 6 5 6X
2
+ 0
.
0 0 0 l l X
3
( r = 0
.
9 7 3 )
式中 , Y , , Y : , Y 3 , Y ` 分别表示碱茅 ,杂类
草的活根量 、 总活根量和死根量 , 单位均为
g / m

DM
,
x 为碱 茅 返 青 后 的 生 长 天 数
( X ) 3 0 )

2
.
3 地下植物 t 的垂直分布及其与地上植
物 t 的比率
地下植物量随深度的加深急剧减少 , 呈
倒梯形分布 (表 3 ) 。 地下植物量 ( g /m Z D M )
与土壤深 度 ( c m ) 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方程模
拟 :
Y
;
= 4 6 7 3 9
.
0 6 3 X 一 2
·
,艺5
( r = 一 0 . 9 9 9 )
Y
Z
= 1 0 5
.
9 8 2X 一 “
·
, 2 9
( r = 一 0 . 9 8 8 )
Y
3
~ 8 3 8 3
.
0 1 0 X
一艺· ’ ` 5
( r = 一 0 . 9 9 4 )
式中 , Y ; , Y : , Y 3 分别表示碱茅 , 杂类草
的活根和总活根 , X 为土壤深度 ( X ) 10 ) 。
地上与地下总植物量的平均 比率为 1 :
3
.
85
,其中碱茅的地上与地下植物量逐月比
率列于表 4 。
表 3 碱茅草地生长季平均各层根 t 分布 (% )
项 目 。一 i oc m 1 0~ 2吸 m 2 0 ~ 3吸 m 总 计
0碱 茅 活 根
杂类草活根
1 0
.
7 1 3
.
4 8
2 5
.
3 2 2 0
.
13
1 4
.
5 8 7
.
89
3 8
.
7 4 1 1
.
5 9
1二匕心njt了0口急rdó卜
.…仁J连门矛Qó八6lb了厅d根活总死
表 4 不同时期碱茅地上与地下植物最比率
项 目 侧 足 日 期 (日
/月 )
1 5 / 4 1 3 / 8
5 8
.
6 9
4 1
.
3 1
6 3
.
8 9
3 6
.
1 1
6 7
.
7 3
3 2
.
2 7
68
.
0 1
3 1
.
99
t 0
.
7 0
15 / 5
3 4
.
13
6 5
.
8 9
: 1
.
9 3
3 4
.
27
6 5
.
73
: 1
.
9 2
: 0
.
5 7 : 0
.
4 8
忿 0 . 4 7
2
.
4 碱茅营养成分含 t 动态与热值动态
碱茅的营养成分随物侯期的不同而出现
波动 (表 5 ) 。 碱茅的热值动态见表 6 . 其中地
上部分以开花期最大 ,拔节期最小 。
2
.
5 草地净生产力
2
.
5
.
1 净第一性生产力
净第一性生产力的计算采用差额法 。 碱
茅地上植物量 的净第一性生 产力为 23 2 . 0
g /m
, 一 D M ; 杂类草为 2 3 . 2 4 9 / m 艺 一 D M ;
草地净生产力 (两项之和 ) 为 25 .5 24 9 / m z ·
a D M ;碱茅和杂类草活根分 别为 1 1 0 . 02 9 /
m
Z 一 D M 和 3 1 . 6 0 9 / m Z 一 D M , 死 根 为
3 9
.
8 3 9 / m
, · a D M

.2 5
.
2 净营养物质生产力
草地净营养物质生产力是单位面积上的
牧草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生产的各种
营养物质量的净积累 。 通过净营养物质生产
力的计算 . 可了解某种营养物质在草层某一
部分或全草层的净积累及其存在时间 , 以便
有目的地和有效地利用草地 。 净营养物质生
产力以生长季内最大和最小营养物质量之差
计算 ,计算结果列于表 7 。
第 3期 蒋建生 胡自治 朱兴运 喊茅人工草地的初级生产及其生态因素关系的研究
农 5 破 茅 , 并 成 分含 t 动 态 (干物质的 % )
日期 (日 /月 ) 粗脂肪 粗纤维 粗蛋白质 粗灰分 无盆浸 出物
喘一廿.015川一渊.1321 5 /4 1 2 . 5 5 1 6。 838。 5 7 1 5 . 9 71 3 . 8 2 4 4。 2 04 3 . 9 4
1 5 / 5
1 4

62
7

0 8
月伙一性咋矛9n一`,二l1占八曰一以0七J一d`月n口刃任一O曰,自1几n一1二nù,且
ù一ōóó一ù
门了月任一,.nqj一乙`任,叮
1 4 / 6
2 4
.
5 4
10

2 6
6

2 5
14 / 7
3 0
.
2 6
2 6
.
2 1
攀丝
5
.
2 5
9

3 3
1 7
.
5 1
4 4
.
4 4
4 1
.
5 4
13 / 8
3 0

3 7
2 1

3 0
30
.
4 2
24
.
4 7
理与。 4 6 2 3 . 0 6 4 5 . 6 14 1。 8 2
4 5
.
7 9
4 7
.
6 8
鱼卫旦
I

6 5
鱼」2
U

1 9
迎.19丝5
2
.
7 9
工1百 糕 9 . 7 11 5 . 3 7 黯 鱼 1旦U 。 1 5
注 : 表中分子与分母分别表示碱茅地上与地下部分营养成分 。
项 目
表 6 碱 茅 热 值 动 态 ( J / g )
日 期 ( 日 /月 )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1 5 / 4
1 5 5 7 0
1 5 3 2 0
1 5 / 5
1 54 8 0
14 18 0
1 4 / 6
1 6 78 0
1 4 3 2 0
1 4 / 7
1 5 6 3 0
1 4 6 9 0
13 / 8
16 4 0 0
13 3 6 0
1 3 / 9
16弱 0
15 60 0
平均
1 6 0 9 0
1 4 5 8 0
表 7 碱 茅净营养物质 生 产 力 ( g / m 之 · a )
项 目 粗纤维 粗脂肪 粗蛋 白质 粗 灰分 无氮浸出物
地上部分 70
.
8 7
V l 兴 2 2 . 2 0 1 0 5 . 85V . 兴
地下部分
全 草 层
2 5
.
1 7
V I
94
.
2 6
V .
释 2 5 . 5 2 4 5 . 98
羚 15 . 1 1 4 7 . 7 2 1 5 1 . 8 3
1
.
8 2
V I
2
.
0 4
V .
0
.
34
V I
0
.
2 1
V l
0
.
5 5
V 万
翩一V’二
注 : 表 中分母为净营养物质生产力 (分子 )存在的月份 。
2
.
6 植物 t 与生态因素的关系
根据碱茅草地的基本生态特征和产量生
态特点 , 我们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 。℃ 日平
均气温积温 ( X , ) 、 月降水量 ( X Z ) 、 o一 3 0 e m
土壤平均含水量 ( X 3 ) 、 O~ 30 。 m 土壤总盐分
( X
;
)和 。一 3 0 e m 土壤有机质 ( X S ) 等各生态
因素间及其与植物量的关系 , 并用多元逐步
回归方法建立生态 因素与植物量的回归模
型 , 对模型中的 自变量 ( X ) 与依变量 ( Y )进行
通径分析 , 以研究这些生态因素及其相互作
用如何影响植物量 , 而且可以看出这些生态
因素对植物量决定程度 的大小 ,
2
.
6
.
1 各 生态因素及其与植物量 的相关分

除 X : 与其它生态因素及其与植物 量的
相关不显著外 ,其余各生态因素间及其与植
物量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表 8 ) 。 因为
试验地分别在 3 月 、 5 月和 6 月中旬各浇水
一次 , 从而大大削弱了降水的作用 。
2
.
6
.
2 各生态因素与植物量 的多元线性回
归模型
经显著性检验 , 只有 X : 对 Y 的线性影
响 不显著 (P > 0 . 0 5 ) , 将 X : 剔 除 , 最后得最
优四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
中 国 草 地 199 5年
Y
。 一 1 8 4 7 . 5 0 5 0 一 0 . s l 49 X I 一 1 7 .
45 4 3X
3一 6 4 3 . 2 5 4 7X`十 2 2 7 . 9 6 6 8X s
Y 、 ~ 19 6 4
.
6 5 7 0 一 0 . 85 9 5X I 一 19 .
3 4 0 7 X
:一 6 8 3 . 0 4 2 8 X` + 2 6 0 . 1 9 5 7X s
Yc = 1 49
.
0 3 2 7 + 0
.
0 5 7 6X
, 一 3 . 8 3 4 3 X 3
一 8 2 . 5 0 3 8X . + 10 4 . 9 0 9 4X s
Y
d
~ 9 9
.
8 5 9 8 + 0
.
1 2 3 l X
I一 4 . 0 2 1 4 X : 一
8 1
.
6 2 13X

+ 1 3 5
.
6 5 0 5X
s
经检验 ,方程均达到显著 (P > 0 . 0 5 ) 。
式中 , Y . , Y 、 , cY , Y d 分别表示碱茅地上
植物量 ,地上总植物量 , 碱茅活根量和总活根
量 。
2
.
6
.
3 各生态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植物量
影响 的分析
相关分析只能反映各生态因素间及其与
植物量的相对重要性作出正确的评价 , 也不
能反映一个生态因素对另一个生态因素的直
接或间接作用 。 各生态因素与植物量相关系
数的大 小并不反 映它们对 植物量重要性大
小 , 因为各因素间是互相制约的 , 需要将相关
系数进一步剖分 , 以便准确地评价各生态因
素对植物量的相对重要性 , 进一步分析各生
态因素间的 内在联系 ,为此用上述模型中的
4 个 生态 因素与植物量进行通径分析 ,结果
归纳为表 9 和表 10 。
农 8 各生态因案间及其与植物皿的相关
项 目 X :
X
l
X 2
0
.
6 9 0 一 0 . 9 2 3 . ’ 一 0 . 9 55 ’ . 一 0 . 8 3 1 . 0 . 8 3 6 ’
一 0 . 6 5 2 一 0 . 7 8 5 一 0 . 4 6 0 0 . 75 2
0
.
8 4 3

0

9 86 二 0 . 9 8 8 ’ .
0
.
75 1 0
.
7 9 1 0
.
7 5 7
0
.
8 3 8
.
0
.
9 1 1
. 一 0 . 8 48 .
0
.
7 8 7 一 0 . 8 8 7 .
一 0 . 8 5 7 . 一 0 . 9 37 二 一 0 . 9 28 二
一 0 . 8 8 9 . 一 O。 9 5 7二 一 0 . 9 5 5 . ’
一 0 . 8 10 . 一 0 . 8 1 1 . 一 0 . 8 14 . 一 8 。 12 ’
345X
表 9 各生态因紊及其交互作用对碱茅地上植物 i 和地上总植物 t 影响的分析
间 接 影 响
顶 目 总影响 直接影响 总的 通过 X l 通过 X : 通过 X . 通过 X S
0
.
8 36 0
0
.
8 4 33
一 1 . 5 7 7 2
一 1 . 5 0 4 0
2
.
4 1 3 2
2
.
3 4 7 3
1
.
15 4 9
1
.
15 7 0
1
.
50 5 2
1
.
44 5 1
一 0 。 2 4 6 9
一 0 。 2 5 4 8
一 0 . 84 8 2
一 0 . 8 56 8
一 1 . 2 5 19
一 1 。 2 5 4 3
0
.
4 0 3 7
0
.
3 9 7 5
1
.
4 5 5 0
1
.
3 8 7 4
一 1 . 3 2 2 1
一 1 . 26 9 3
0
.
2 7 0 8
0
.
2 7 9 4
一 0 . 8 8 7 4
一 0 . 8 88 6
一 l 。 5 76 9
一 1 . 5 13 9
0
.
6 8 9 5
0
.
6 2 5 3
1
.
5 0 5 5
1
.
4 3 5 7
一 1 . 0 4 9 7
一 1 . 0 5 16
0
.
2 3 3 7
0
.
2 4 1 2
一 0 。 7 7 3 6
一 0 . 7 7 7 5
0
.
29 7 1
0
.
3 0 6 6
一 1 . 0 7 0 7
一 1 . 0 8 4 1
1
.
3 10 7
1
.
24 9 8
一 1 . 14 10
一 1 . 14 3 1
一 1 . 2 4 0 4
一 1 . 1 9 0 8
注 : 表中分子与分母分别表示生态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碱茅地上植物量和地上总植物量的影响程度 。
第 3期 蒋建生 胡自治 朱兴运 喊茅人工草地的初级生产及其生态因素关系的研究
农 01 各生态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碱茅活根 t 和总活根 t 影晌的分析
项 目 总形晌 直接形晌 间 接 影 响总的 通过 X l 通过 X 3
0
.
5 6 2 4
0
.
4 7 9 3
通过 X .
0
.
4 2 8 0
0
.
3 4 4 1
通过 X s
0
.
9 8 5 6
0

9 8 8 1
0
.
2 4 1 7
0
.
4 2 9 3
0
.
73 58
0

5 58 8
一 0 . 2 5 1 9
一 0 . 2 6 4 7
一 0 . 9 3 7 4
一 0 . 9 2 7 6
一 0 . 6 0 9 7
一 D . 5 1 96
一 0 . 3 2 7 7
一 0 . 4 0 7 9
一 0 . 2 2 8 0
一 0 . 3 96 0
一 0 . 37 5 9
一 0 . 30 2 2
0
.
2 7 6 2
0
.
2 9 0 3
一 0 .自5 7 0
一 0。 9 5 5 4
一 0 . 4 4 8 3
一 0 . 3 6 0 5
一 0 . 50 8 7
一 0。 59 4 9
一 0 . 2 3 5 9
一 0 . 4 0 9 8
一 0 . 5 1 1 2
一 0 . 4 3 56
0
.
2 3 8 4
0

2 5 0 5
一 0。 8 1 0 7
一 0。 7 9 5 4
0

3 0 3 1
0
.
3 18 5
一 1。 1 13 8
一 l。 1 13 9
气 0 . 2 0 5 4
一 0 . 3 5 6 8
一 0 . 5 5 5 7
一 0 . 4 7 36
一 0。 3 5 2 7
一 0 . 2 8 3 5
注 : 表中分子与分母分别表示 生态因家及其交互作用对碱茅活根 t 和总活根 t 的影晌程度 .
2
.
6
. 令 生态因素及其交互 作用对植物量决
定程度大小分析— 决定系数分析决定系数表示各生态因素对植物量的相
对决定程度 ,相关生态因素对植物量的决定
系数则表示相关生态因素对植物量的相对决
定程度 . 各生态因素对植物量的决定系数如
表 n 所示 。 表 n 中各决定系数按其绝对值
大小排列 , 表示 生态因素或相关生态因素对
植物量决定程度的大小 。 由表 n 可知 , X , 与
X
` 共同对 Y . 和 Y 、 的决定程度最大 , 由于误
差项 ( P y . 一 和 P y 、 · e )都较小 ,说 明对 Y .
和 Y 、 影响较大的生态 因素基本上 已考虑进
去 ; X 3 和 X ; 共同对 Y 。 的决定程度最大 ; x l
和 X : 共同对 Y d 的决定程度最大 , 由于误差
项 ( p y 。 一 和 p y d · e )很小 ,表明影响 Y 。 和
Y d 的主要生态因素 已 全部分析到了 ; X S 对
Y
. 、
Y
、 、
Y
。 和 Y d 的决定程度最小 。
X 。或 X o.对 Y -
表 n 各生态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植物 t 的决定系数
X
. 或 x .』对 Y 、 X , 或 X : :对 Y 。 X 、 或 X i s对 Y d
d y
·
x 一x - ~ 一 4 · 7 4 8 0
d丫
·
x 一x : = 一 3 · 6 4 3 0
d丫
·
x 3x一 3 · 3 1 0 3
d丫 · x一 2· 4 8 7 5
d 丫 · x一 2 · 4 8 6 4
d丫 · x 3一 l · 5 6 7 3
d丫 · x 一x s 一 o · 7 7 8 8
d丫 · x 一x ,一 0 · 7 3 7 0
d y
·
x 3 x s = 一 o · 6 7 8 0
d y
·
x 。 = o · 0 8 8 3
p .y 一 o · 2 9 5 4
d y
·
x 一 x ;一 4 · 3 46 9
d y
·
x 一 x s = 一 3 · 4 80 4
d y
·
x , x一 3 · 1 8 4 1
d y
·
x一 2 · 2 9 19
d 丫
·
x一 2 · 2 6 2 0
d y
·
x厂 l · 5 7 3 2
d 丫 · x l x s = o · 7 6 6 4
d 丫
·
x 一 x 。一 o · 7 30 2由 · x 3 x s一 o · 7 0 10
d y
·
x s 二 0 · 0 9 4 0
p丫` · 。 = 0 . 2 9 4 9
d丫
·
x 3x一 o · 4 5 8 4
d y
·
x 3 = 0
·
3 7 1 3
d丫
·
x s x s一 o · 3 3 6 8
d y
·
x 一x , 二 0 · 2 78 0
d丫
·
x 一x ,一 0 · 2 13 7
d丫 · x 一x一 o · 2 11 5
d丫 · x一 o · 2 0 1 0
d y
·
x 一x ,一 o · 12 4 5
d丫 · x s = o · 0 9 1 9
d丫
·
x一 o · 0 6 1 1
p 、 一 o , 0 3 9 7
d 丫
·
x 一x s ~ 0
·
4 1 1 6
d y
·
x a x一 o · 3 1 4 0
d 丫
·
x s x s = 一 o · 3 0 16
d 丫
·
x 一x一 o · 2 9 5 4
d 丫
·
x 3 一 o · 2 7 0 0
d y
·
x 一x 。 = 一 o · 2 27 2
d y
·
x l ~ o
·
1 8 4 3
d y
·
x 一x 。一 o · 1 80 6
d ,
·
x一 o · 1 29 9
d丫
·
x 。 = o · 10 14
p y d
· e
= o
·
0 5 2 5
3 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盐分和 月积温对碱
茅地上植物量的直接影响最大 ,而且对碱茅
地上植物量的决定程度最高 ;土壤水分和盐
分对碱茅地下植物量的直接影响最大 ,而且
对碱茅地下植物量的决定程度最高 。 但某一
生态因素变化会影响相关生态因素的变化 ,
因此在盐渍化草地上以提高植物量或降低土
壤盐分为主攻 目标时 ,应十分注意协调土壤
水分 、盐分和月积温三者的关系 ,合理确定三
者的适宜标准 。
2 2 中 国 草 地 1 5 99年
主要今考文献
南京 土城所 . 土城理化分析 . 科学出版社 , 19 78 , 13 2 ~
1 3 6
.
19马~ 2 00
李水孝 . 农业应用生物统计 . 山东科技出版社 , 19 89 , 31 3
~ 3 2 8
胡自治等 . 高山线叶滋草草地第一性物质生产和能 t 效
率 . 草业学报 , 1 9 9 0 , 1 ( l ) : 7 ~ 9
W
. 伯姆若 (薛 德榕等译 ) . 根系研究方法 . 科学出版社 ,
1 9 8 5
,
6 3~ 6 4
Br a
n so n F
.
A
.
P la n t e o r n m u n i t ies
a
nd 50 11
1刀 0 1吐 u er er 肠 -
r i o n s h ip
nea
r
)
n v e r
. 反 0 10盯 , 1 9 6 5 , 4 6 ( 3 ) : 3 1 1~ 3 19
C a b眨 D . R . b n u en e e of pecr i呀 t a t i o n o o p吧佗” 。云a l 『 a .
P r记 u e t i o n i n se m id es rt so u h w e s t . E e o l o g y , 1 9 7 4 ,
( 5 6 )
: 98 1一 9 8 6
C
om
bS J
.
T e e h n iq u es i
n bi o p
r司 u e t i v i r y a n d ph o t o s y n -
t h es i
s .
U n i t de E n v ior n m e n t P or g
r a m m e
, 1 9 8 2
, 5一 5 6
D a h lm
a n R
.
G
. ,
K u e e
r n C
.
L
.
R o o t p
r团 u e t i v i r y a n d
t u rn vo
e r i n n a t iv e p r 苗 r ie . E e o b g y , 19 6 5 , 4 6 : 8 4~ 8 9
压h lm a n R . G . , K u ce nr C . L . T ot a l n e t P r浏 u e t iv i t y
a nd t u nr vo
e r o n a n e叱 r g y ba 滋5 f o r t al 『a sa p r a ir ie . E -
co l电 y , 19 7 7 , 4 8 ( 4 ) : 5 3 6 ~ 5 4 1
K ir
:
h n a m u
r t h y L
.
H er 肠堪 e b io ma s c h a n 罗5 o n so m e
I n d i
a n r a n g e la n d
s .
H er bs g e A bs t r a e t
,
1 9 8 0
, 5 0 ( 1 )
:
3 8 9
L i e r h H
. ,
W h i t t a k e r R
.
P ir m a斗 P r冈 u e t i v i t y o f t h e
b ios ph e r e
,
S p r i n g e r V e r al g
.
M e w Y or k
,
U S A
, 1 9 7 5
M o
r e P
.
D
. ,
C h
a p m
a n n 5
.
B
.
M e t h记 i n p al n t ce o ol 盯
即 dde . B al e k w e l l cs ie n t i f i e p u b石e a t i o n s , 1 9 86
R眼n w e ig M . L . N e t p ir m a ry p r记 u c t i v i t y o f t e r es t ir a l
e o m m u n i t ies
: p二 d ic t io n f r o m e石m a t ol呼cal d a t a .
A m
e r i e
a n N a t u ar l i
s t , 19 6 8
.
( 1 0 2 )
:
6 7 ~ 7 4
W e b b W
.
L
.
P ir tn
a r y p r司 u e t i v i t y a n d w a t e r U S A i n
n a t i
v e f o r es t s
, 『 a s la n d s , a n d d es rt ce o s y s t e m s
.
E e o l
-
og y
, 19 78
, 5 9 ( 6 )
: 12 3 9 ~ 1 2 4 7
W e b b W
.
L
.
P ir m a
r y p r浏 u e t io n a n d a b io t i e e o n t r o l s i n
fo r 份 t s , g r a s l a nd s , a n d d es rt ec 朋 y s t e m s i n t h e U n i red
S t a res
.
E e o拓gy , 1 9 83 , ( 6 4 ) : 13 4 ~ 1 5 1
继承和发扬传统生态牧草业
千百年来 , 我国各族农牧民总结了许多行 之有效的生物防治牧草病虫害方法 , 而且简单易行 ,收效明显 . 下面介绍新班
少数 民族三种生物灭蝗经验 。
1 雏鸡 灭蝗
自 1 98 6 年以来 ,哈萨克族牧民在天山西段北趁高 山湖泊赛里木草甸 ,继承先辈流传下来的 “ 羊群带鸡群 ,鸡群食蝗群 ,
草青蛋多羊肥 ” 法宝 . 这里 7 月份气温高达 40 一 42 ℃ , l 月份气沮常持续 在一 39 ℃左右 . 夏季牧场经常蝗虫成灾 ,甚 至通迫牧
民背井离乡 . 据自治区畜牧厅统计 ,新粗繁年发生蝗灾草地面积千百万亩 ,大片牧草被各种蝗虫啃食 . 意大利种蝗 、 西伯利亚
种蝗尤为贪食 , 从而加剧了草畜供需矛盾 . 50 ~ 70 年代治理 蝗虫主要 依靠化学农药 . 但是 ,长期 反复使用后害虫产生抗药
性 ,同时大 t 的客虫天敌被杀死 ,致使草原 生态平衡道到破坏 , 草原生态环境被污染 。 自从实行草场分 片包 干后 ,饲 养鸡群进
草场 , 蝗虫逐年锐减 ,灾情得到 了控制 . 利用雏鸡灭媲的作法是 : 5 月中旬把待解如 (俗名叫闹窝子 )的母鸡和种蛋一并搬进
毡房 , 当雏鸡孵出时 , 正是幼蝗破土之际 ,母鸡率众歼灭 ,伸张利爪 ,一嘴一只 , 由近而远 ,成片被歼 。
2 林乌扑垃
惊鸟属鸟纲 , 栋鸟科 , 中型鸣候禽 , 性喜群飞 . 我国常见有灰惊 、印度惊鸟 、 粉红惊鸟等 . 尤其是粉红惊鸟 , 味与足橙红色 ,
喜食昆虫 , 如直翅 目的飞蝗 . 粉 红掠鸟冬迁南方印度 、 巴 荃斯坦 ,夏返北方繁殖 , 主要群居于中亚 、 西亚和欧亚大陆艘地 。 每年
约有百万 只粉红惊鸟从斯里兰卡来到新班 , 正值潜伏在草原的各种蝗虫僻化期 . 1 9 8 7 年 以来 ,天山南慈的伊犁河谷 、 昭苏军
马场 、特克斯天然牧场等 , 天山北越的准噶尔盆地沿岸 、塔城平原 、博尔塔拉河套 、 阿勒泰 山地 ; 东粗的哈密 、 巴里坤等大草原
上 ,各族牧民以粉红掠鸟为友 , 筑巢营窝 , 招引和保护粉红惊鸟 , 估计引来掠鸟逾百万只 . 确保 了往年蝗灾 比较严重的 1 20 万
公顷夏牧草 .
3 寄生蝇 灭垃
新班有大片山前冲淤扇 、 洪积扇草原 ,是 良好 的天然牧场 , 由于干 早 ,蝗虫常来栖息 . 有一种寄生蝇是飞蝗的天 敌 . 每年
当蝗虫用弯曲的产卵管凿土产卵时 , 牧民适时引天山雪水浸灌 ,降低土壤温度 ,促使寄生蝇在蝗虫体内繁殖 ,使其消灭 .
(新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第四中学 刘难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