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玉树典型嵩草草甸植物及土壤特性初探



全 文 :30 卷 08 期
Vol. 30,No. 08
草 业 科 学
PRATACULTURAL SCIENCE
1161 - 1166
08 /2013
玉树典型嵩草草甸植物及土壤特性初探
孙长宏
(称多县草原站,青海 称多 815100)
摘要:以青海玉树小嵩草( Kobresia pygmaea) 、藏嵩草( K. tibetica) 健康草甸和退化草甸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比
较了草甸的株高、盖度等植被特性和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全磷等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环境因
子对生物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退化嵩草草甸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和生草层厚度显著降低( P≤0. 05) ,鼠洞密
度、裸地面积显著增加( P≤0. 05) ;退化嵩草草甸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显著降低( P≤0. 05) ;土壤
因子对生物量的贡献率最大,土壤因子与其它环境因子存在较高的多重共线性。以上结果说明,土壤因子质的改
变是嵩草草甸退化最显著的特征。
关键词:嵩草草甸;土壤养分;退化;植物特性
中图分类号:S812. 2;Q948. 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629(2013)08-1161-06
*?
探究高寒嵩草(Kobresia)草甸退化成因一直
都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1]。关于高寒嵩草
草甸的退化机理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超载放
牧”理论[1]认为,放牧家畜的选择性采食引起植物
群落优势种的演替是高寒嵩草草甸退化的主要原
因[2]。因此,通过围封轮牧能达到治理高寒嵩草
草甸退化的目的。马玉寿等[3]研究指出,对于轻
度、中度退化草地,一定年限的围栏封育后草地可
以得到恢复,然而,对于重度退化草地和“黑土型”
极度退化草地,围封的方式很难使嵩草草甸恢复
到初始状态[3]。针对该问题,曹广民等[1]提出了
“高寒嵩草草甸的被动 -主动”退化假说。可以说
该理论是对“超载放牧”理论的补充,该理论强调
在重度、极度退化阶段,由于杂草的大量侵入,高
寒嵩草草甸的被动退化转而成为主动退化,常规
的围栏封育不能使退化草地恢复正常。因此,对
于重度退化的嵩草草甸,人工建植、引入优良牧草
成为治理重度退化嵩草草甸的唯一途径。虽然人
工建植能短期内实现退化草甸的恢复,但并不能
长期维持较高的生产能力和稳定的群落结构[4]。
可见,关于高寒嵩草草甸的退化机理研究并未完
全透彻。鉴于此,本研究试图从健康与退化嵩草
草甸的植被性状和土壤因子的比较分析中探究影
响高寒嵩草优良牧草生物量的主导因子,区分各
环境因子的贡献程度,以期为退化嵩草草甸的修
复提供科学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青海省玉树县境
内,95°4140″ ~ 97°4434″ E,33°4444″ ~ 33°4644″
N,属典型的高原高寒气候。全年无四季之分,仅有
冷暖季之别,冷季 7 ~ 8 个月,暖季 4 ~ 5 个月。年均
温 2. 9 ℃,1 月均温 - 7. 5 ℃,7 月均温 12. 5 ℃。年
降水量 487 mm。地形以高原为主,西北和中部高,
东南与东北部低。草地类型有嵩草草甸,金露梅
(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等,但主要以嵩草草甸
为主。主要优势种是小嵩草(K. pygmaea)、矮嵩草
(K. humilis)、线叶嵩草(K. capllifolia)、藏嵩草(K. ti-
betica)等,主要伴生种有异针茅(Stipa aliena)、圆穗
蓼(Polygonum macrophyllum)、珠牙寥(P. viviparum)
等,并有龙胆(Gentiana spp.)、星状风毛菊(Saus-
surea stella)等杂类草。主要土壤类型是高山草甸
土、高山灌丛草甸土及沼泽土。
1. 2 试验方法
1. 2. 1 样地设置 试验地位于玉树县境内巴塘乡的
国营牧场当地农户冬季放牧草地。根据于健龙
等[5]对健康与退化草甸的划分依据,选取当地的小
嵩草草甸(KG)、重度退化小嵩草草甸(HD-KG)、藏
嵩草草甸(KT)和重度退化的藏嵩草草甸(HD-KT)
*收稿日期:2012-10-03 接受日期:2012-11-28
作者简介:孙长宏(1966-) ,男,青海西宁人,畜牧师,学士,主要从事草原生态学研究。E-mail:525056359@ qq. com
PRATACULTURAL SCIENCE(Vol. 30,No. 08) 08 /2013
为试验样地。
1. 2. 2 鼠洞调查 于 2011 年 7 月 20 日,分别在不
同草地类型划分面积为 100 m ×100 m的样地,在不
同样地内选取 5 个 25 m × 25 m 且立地条件相似的
样方,然后对每个样地进行堵洞填埋,并调查总洞口
数和有效鼠洞。第 1 天将所有鼠洞口计数作为总洞
口数,然后填埋,后 3 d 连续每天在 15:00 - 17:00
调查记录被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c)刨开的新
洞口并计数,然后重新填埋,每天被高原鼠兔刨开的
新洞口即为当天的有效洞口,最后确定的每个样地
的有效鼠洞数是连续 3 d的平均值。
1. 2. 3 样方调查 于 2011 年 7 月 20 日,在不同样
地内随机选取 5 个 10 m ×10 m的样方,用直尺测量
样方内裸地的最长、最宽处,换算成面积,记为裸地
面积。同时,在样方内随机选取 3 个 1 m ×1 m的样
方,记录样方内的物种数,并分别用直尺量取 5 株不
同种的植物的株高,用针刺法测定植被盖度。在 10
m ×10 m的大样方内,随机用土钻钻取土壤,直至土
钻扎到土壤基岩,取出土钻,观察土壤剖面,用直尺
量取生草层厚度,重复 5 次。在植物生长期,采用收
获法,用剪刀齐地面剪去植被地上部,按照莎草类、
禾草类(优良牧草)和杂类草分类,分别称取优良牧
草鲜质量、杂类草鲜质量后,在 105 ℃烘干至质量恒
定,莎草类和禾草类质量记为优良牧草质量,总质量
记为地上生物量。
在测定地上生物量的同时,采用环刀法,在样方
内不分层采集 0 ~ 30 cm 地下生物量,5 次重复,自
然风干后,过 0. 5 mm 细筛,用细纱布包好根系,清
水冲洗,并拣除石块和其他杂物,在 105 ℃的烘箱内
烘至质量恒定,即为地下生物量。用烘干法测定土
壤质量含水量,重复 3 次,即为土壤含水量。在样方
内采集植被根际 0 ~ 15 和 15 ~ 30 cm 的土壤样品,
重复 3 次,混合后风干待测。其中土壤全氮用半微
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全磷用钼锑抗显色法测定,
土壤有机质用硫酸重铬酸钾法。
1. 2. 4 数据分析 用 Excel 2007 软件作图,用 SPSS
13. 0 软件进行方差、线性回归、相关分析和主成分
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植被特征 鼠洞密度、裸地面积和植被高度均
为退化小嵩草草甸显著高于小嵩草草甸,退化藏嵩草
草甸裸地面积和植被高度显著大于藏嵩草草甸(P <
0. 05) (表 1) ,但不同样地的物种数差异不显著。藏
嵩草草甸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退化藏嵩草草甸(P
<0. 05) ,生草层厚度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表 1)。
2. 2 地上和地下生物量 小嵩草草甸的地上生
物量、优良牧草质量和地下生物量都显著高于退化
小嵩草草甸(P < 0. 05) ,藏嵩草草甸的优良牧草质
量和地下生物量都显著高于退化藏嵩草草甸(P <
0. 05) (图 1)。
表 1 不同样地样方指标
Table 1 Plot indexes of different sites
指标 Index
小嵩草草甸
KG
重度退化小嵩草草甸
HD-KG
藏嵩草草甸
KT
重度退化藏嵩草草甸
HD-KT
鼠洞密度 Burrowing rodent density /个·100 m-2 26. 73 ± 9. 52b 46. 78 ± 15. 98a 24. 00 ± 8. 35b 30. 14 ± 7. 60b
物种数 Species 11. 47 ± 1. 13a 7. 56 ± 0. 96a 7. 57 ± 0. 84a 8. 83 ± 0. 98a
裸地面积 Bare area /m2·100 m -2 4. 48 ± 1. 88c 46. 67 ± 4. 93a 10. 29 ± 2. 60b 4. 75 ± 2. 08c
土壤含水量 Soil water content /% 0. 51 ± 0. 14ab 0. 29 ± 0. 10c 0. 59 ± 0. 04a 0. 44 ± 0. 05b
植被总盖度 Plant coverage /% 0. 83 ± 0. 03a 0. 50 ± 0. 06b 0. 85 ± 0. 02a 0. 75 ± 0. 07a
植被高度 Plant height /cm 6. 13 ± 1. 25b 8. 19 ± 1. 50a 5. 37 ± 0. 07b 8. 88 ± 1. 85a
生草层厚度 Herbiferous depth /cm 10. 13 ± 0. 52ab 3. 22 ± 1. 43c 11. 21 ± 1. 13a 8. 75 ± 1. 19b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 ±标准误,同行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 05)。KG,小嵩草草甸;HD-KG,重度退化小嵩草草甸;
KT,藏嵩草草甸;HD-KT,重度退化的小嵩草草甸。下同。
Note:Data in the table are mean ± standard erro. Different lower case letters within the same row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 05
level. KG,Kobresia pygmaea meadow;HD-KG,highly degraded Kobresiapy gmaea meadow;KT,K. tibetica meadow;HD-KT,highly de-
graded K. tibetica meadow. The same below.
2611
08 /2013 草 业 科 学 (第 30 卷 08 期)
2. 3 土壤养分 藏嵩草草甸的土壤全氮和有机质
分别为11. 48和 312. 26 g·kg -1,都显著高于退化藏
嵩草草甸(P < 0. 05)。小嵩草草草甸的土壤全氮和
有机质分别为 5. 69 和 114. 69 g·kg -1,均显著高于
退化小嵩草草甸(P < 0. 05)。不同样地的土壤全磷
则差异不显著(图 2)。
图 1 不同样地生物量
Fig. 1 Biomass of different sample plots
注:图中数据为平均值 ±标准误,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指
标不同样地间差异显著(P < 0. 05)。下同。
Note:Data in the figure are mean ± standard err. Different lower
case letters for the same index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
mong four plots at 0. 05 level. The same below.
图 2 不同样地土壤养分
Fig. 2 Soil nutrients of different sample plots
2. 4 环境因子逐步多重回归分析 不同因子的
容差值不一致,土壤含水量、地上生物鲜质量、裸地
面积、地上生物量、土壤全氮和土壤有机质的容差较
小,表明这些因子具有较强的多重共线性;而土壤全
磷、鼠洞密度、物种数和生草层厚度等容差值较大,
表明这些因子受其它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小(表 2)。
2. 5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优良牧草鲜质量
表 2 环境因子容差分析
Table 2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变量
Variable
容差
Tolerance
VIF
土壤含水量 Soil water content 0. 078 12. 74
生草层厚度 Herbiferous depth 0. 138 7. 24
植被总盖度 Plant coverage 0. 096 10. 42
植被高度 Plant height 0. 103 9. 74
地上植物鲜质量 Fresh weight 0. 030 33. 13
物种数 Species 0. 189 5. 28
地下生物量 Underground biomass 0. 179 5. 57
鼠洞密度 Burrowing rodent density 0. 387 2. 58
裸地面积 Bare land area 0. 062 16. 00
优良牧草质量 Promising forbs biomass 0. 097 10. 33
地上生物量 Dry weight 0. 034 29. 01
土壤全氮 Total soil nitrogen 0. 051 19. 71
土壤全磷 Total soil potassium 0. 332 3. 01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0. 029 34. 87
与土壤含水量、生草层厚度、植被总盖度、植被高度、
地上植物鲜质量、裸地面积、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和
土壤有机质均呈极显著相关(P < 0. 01) ,R2 分别为
0. 64、0. 52、0. 48、0. 68、0. 49、- 0. 46、0. 51、0. 48 和
0. 64。
2. 6 影响生物量的环境因子主成分分析 土
壤养分因子对生物量的贡献率是不一致的,第 1 主
成分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等呈显著
正相关(P < 0. 05) ,表明土壤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
程度较大。第 2 主成分与地上植物鲜质量、地上生
物量、物种数和地下生物量呈显著相关,表明群落结
构影响到生物量。第 3、4 主成分与裸地面积、生草
层厚度、植被盖度和鼠洞密度呈显著相关,表明土壤
基况、动物也一定程度地影响生物量的差异。但是,
主成分1 ~ 5 的累计贡献率也只是 83. 88%,表明除
了土壤、群落结构等因子外,人为放牧、温度等因子
对生物量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表 3)。
3 讨论
3. 1 退化嵩草草甸优良牧草质量的变化与植
物群落结构 衡量高寒草甸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
之一是优良牧草质量。高寒嵩草草甸的退化首先表
现为群落结构的演替变化[6],柳小妮等[7]在研究东
祁连山退化草甸群落结构的变化中指出,随着退化
程度的加剧,优良牧草逐渐演替成双子叶杂类草,优
良牧草质量显著降低。赵玉红等[8]得出相似结论,
3611
PRATACULTURAL SCIENCE(Vol. 30,No. 08) 08 /2013
表 3 土壤养分因子主成分分析矩阵
Table 3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atrix of soil nutrient factors
变量
Variables
成份 Principal component
1 2 3 4 5
土壤含水量 Soil water content 0. 86 0. 25 0. 20 0. 13 - 0. 09
生草层厚度 Herbiferous depth 0. 70 - 0. 17 0. 46 - 0. 24 - 0. 06
植被总盖度 Plant coverage 0. 66 - 0. 38 0. 48 0. 00 0. 15
植被高度 Plant height 0. 75 0. 51 - 0. 02 - 0. 10 - 0. 22
地上植物鲜质量 Fresh weight 0. 44 0. 79 - 0. 22 0. 06 0. 27
优良牧草鲜质量 Fresh weight of good pasture 0. 86 - 0. 14 - 0. 18 - 0. 19 0. 02
物种数 Species 0. 27 0. 50 0. 55 - 0. 07 0. 03
地下生物量 Underground biomass 0. 59 - 0. 60 - 0. 23 0. 20 0. 01
鼠洞密度 Burrowing rodent density - 0. 44 - 0. 07 0. 38 - 0. 49 0. 30
裸地面积 Bare land area - 0. 75 0. 03 - 0. 51 - 0. 10 - 0. 19
优良牧草质量 Promising forbs biomass 0. 87 - 0. 23 - 0. 14 - 0. 19 - 0. 03
地上生物量 Dry weight 0. 44 0. 82 - 0. 24 0. 04 0. 16
土壤全氮 Total soil nitrogen 0. 85 - 0. 13 - 0. 20 0. 05 - 0. 18
土壤全磷 Total soil phosphorus 0. 31 - 0. 26 - 0. 32 0. 04 0. 80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0. 86 - 0. 24 - 0. 31 0. 00 - 0. 12
方差贡献率 Variance contribution /% 42. 78 16. 37 10. 90 7. 53 6. 32
累计贡献率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 83. 88
退化草甸的优良牧草质量显著降低,杂类草逐渐成
为退化草甸的优势物种。本研究表明,不论是小嵩
草草甸还是藏嵩草草甸,退化后优良牧草质量都显
著降低、杂类草质量增加(图 1)、裸地面积增加、植
被盖度降低(表 1)。此外,由于双子叶杂类草的入
侵,植被高度显著增加,而且变异程度也增高,这与
于健龙等[5]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鼠害一直是危害高寒草甸的一个重要因子,长
期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长的高原鼢鼠(Myospalax
rufescens baileyi)和高原鼠兔通过直接采食优良牧
草、掘土挖洞等活动极大地改变了草地植物量[9]。
于健龙和石红霄[10]在研究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植
被的影响中指出,高原鼠兔严重破坏了高寒草甸植
被群落结构,导致高寒草甸地上植物量显著降低。
本研究表明,与健康小嵩草草甸、藏嵩草草甸相比,
退化草甸的鼠洞密度均较高(表 1) ,然而由于退化
草甸植被群落结构的严重破坏,地上生物量显著降
低(图 1) ,缺少了高原属兔等所需的优良牧草,因此
鼠洞密度变异程度增大(表 1)。
3. 2 嵩草草甸的退化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嵩
草草甸的退化引起草地系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植
物物种结构[6]、土壤物理化学性质[11]、土壤酶[12]、
土壤微生物[13]和土壤动物[14]等的变化。有研究表
明,嵩草草甸群落地表植被与土壤因子间有强相关
性[15]。王文颖等[16]研究指出,退化嵩草草甸的土
壤有机碳、氮含量都显著下降,这在王长庭等[17]的
研究中也得到证实。本研究中,退化嵩草草甸(小
嵩草、藏嵩草)的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含量都显著
下降,而土壤全磷则相对稳定(图 2) ,土壤含水量下
降(表 1)。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土壤有机质主要来
源于植物的枯枝落叶[18],而土壤全氮主要来源于土
壤有机质[19],两者的矿化都受到土壤质地、水分以
及温度的综合作用[20],因此草甸的退化引起土壤理
化性质、土壤微环境的改变,从而加速土壤有机质和
氮素的流失与土壤水分的蒸发,而土壤全磷则主要
来自土壤母质[21],其变异系数较小,相对稳定。
近年来,关于退化嵩草草甸的治理模式研究已
然成为热点[22],魏雪红等[23]通过建植栽培草地改
良的方法成功改良了“黑土型”退化草甸。然而,关
于如何治理退化嵩草草甸并未形成固定的模式,曹
广民和龙瑞军[24]研究指出,三江源地区“黑土滩”退
化草地并不能通过围封的方式自然恢复,必须通过
建植栽培草地才能达到“黑土滩”的恢复。可见,探
究退化草甸植被、土壤等众多因子的贡献程度将为
4611
08 /2013 草 业 科 学 (第 30 卷 08 期)
开展退化草甸的人工恢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
研究发现,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等有
较强的多重共线性(表 2) ,与优良牧草鲜质量存在
显著正相关(表 3)。主成分分析也表明,土壤因子
是影响优良牧草鲜质量的主要因子之一(表 3)。可
见,土壤理化性质等土壤因子是决定优良牧草鲜质
量的关键,除了土壤因子外,鼠洞密度、植被盖度等
植被群落特征也对地上植物量有一定的贡献率(表
3)。然而,本试验的主成分分析的所有因子的贡献
率也只为 83. 88%,因此还有其它因子是本研究未
涵盖的,如放牧[25]、光照[26]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地上生物量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曹广民,林丽,张法伟,等. 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
稳定性的维持、丧失与恢复[J]. 草业科学,2010,27
(8) :34-38.
[2] 杨汝荣. 我国西部草地退化原因及可持续发展分析
[J].草业科学,2002,19(1) :23-27.
[3] 马玉寿,郎百宁,李青云,等. 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
草地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J]. 草业科学,2002,19
(9) :1-4.
[4] 李希来.高寒草甸草地与其退化产物“黑土滩”生物多
样性和群落特征的初步研究[J]. 草业科学,1996,
13(2) :21-23.
[5] 于健龙,石红霄,李剑,等.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嵩草草
甸基况的初步研究[J]. 草业科学,2010,27(9) :115-
118.
[6] 王炜,刘钟龄,郝敦元,等. 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群落
恢复演替的研究Ⅱ.恢复演替时间进程的分析[J].植
物生态学报,1996,20(5) :460-471.
[7] 柳小妮,孙九林,张德罡,等. 东祁连山不同退化阶段
高寒草甸群落结构与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J]. 草业
学报,2008,17(4) :1-11.
[8] 赵玉红,魏学红,苗彦军,等. 藏北高寒草甸不同退化
阶段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繁殖分配研究[J].草地学报,
2012,20(2) :221-228.
[9] 孙飞达,龙瑞军,郭正刚,等. 鼠类活动对高寒草甸植
物群落及土壤环境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1,28
(1) :146-151.
[10] 于健龙,石红霄.高原鼠兔洞口密度对高寒嵩草草甸
植被及土壤水分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2010
(4) :109-112.
[11] 赵云,陈伟,李春鸣,等.东祁连山不同退化程度高寒
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与土壤主要养分的关系
[J].草业科学,2009,26(5) :20-25.
[12] 李以康,韩发,冉飞,等.三江源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
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J]. 中国草地学报,
2008,30(4) :51-58.
[13] 于健龙,石红霄.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土壤微生物
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J]. 西北农业学报,2011,
20(11) :81-85.
[14] 吴鹏飞,杨大星.若尔盖高寒草甸退化对中小型土壤
动物群落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1,31(13) :3745-
3757.
[15] 王长庭,龙瑞军,王根绪,等.高寒草甸群落地表植被
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研
究[J].草业学报,2010,19(6) :25-34.
[16] 王文颖,王启基,鲁子豫. 高寒草甸土壤组分碳氮含
量及草甸退化对组分碳氮的影响[J]. 中国科学 D
辑:地球科学,2009,39(5) :647-654.
[17] 王长庭,龙瑞军,王启兰,等.三江源区高寒草甸不同
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变化[J].应用
与环境生物学报,2008,14(2) :225-230.
[18] 杨成德,龙瑞军,陈秀蓉,等.东祁连山不同高寒草甸
类型土壤表层碳、氮、磷密度特征[J]. 中国草地学
报,2008,30(1) :1-5.
[19] 陈伟,杨国锋,赵云,等.金佛山地区不同生境下土壤
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及其相关性[J].草业科学,2009,
26(6) :25-28.
[20] 王艳杰,邹国元,付桦. 土壤氮素矿化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 :203-208.
[21] 刘兴诏,周国逸,张德强. 南亚热带森林不同演替阶
段植物与土壤中 N、P的化学计量特征[J].植物生态
学报,2010,34(1) :64-71.
[22] 陈文业,郑华平,戚登臣. 黄河首曲沙化草地恢复重
建模式研究[J].草业科学,2008,25(6) :14-18.
[23] 魏雪红,孙磊,武高林. 青藏高原东缘“黑土型”退化
草甸人工草地改良的土壤养分响应[J].水土保持学
报,2010,24(5) :153-156,168.
[24] 曹广民,龙瑞军.三江源“黑土滩”型退化草地自然恢
复的瓶颈及解决途径[J]. 草地学报,2009,17(1) :
4-9.
[25] 王长庭,龙瑞军,王启兰,等.放牧扰动下高寒草甸植
物多样性、生产力对土壤养分条件变化的响应[J].
生态学报,2008,28(9) :4144-4152.
[26] 冯超,古松,赵亮,等.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退化草地生
态系统地表反照率特征[J].高原气象,2010,29(1) :
70-77.
5611
PRATACULTURAL SCIENCE(Vol. 30,No. 08) 08 /2013
Comparison of plant and soil characters between healthy and
degraded Kobresia meadows in Yushu,Qinghai
SUN Chang-hong
(Chengduo County Grassland Station,Chengduo 815100,China)
Abstract:The study was made on the variation and contribution of plant and soil nutrients related to healthy and
degraded Kobresia meadows,and plant heights,plant coverage,soil organic matter,total soil nitrogen and total soil
phosphorus were also tes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lant coverage,plant height and herbiferous depth
sharply decreased (P≤0. 05)as well as soil water content,soil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soil nitrogen. On the con-
trary,burrowing rodent density and bare land areas sharply increased (P≤0. 05).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
sis showed that soil factors had influence to the dominated pasture biomass. Soil factors had highly multiple col-
linearity to another environment factors. In conclusion,degradation of Kobresia meadows leads to the change of soil
property.
Key words:Kobresia meadow;soil nutrient;degradation;plant character
Corresponding author:SUN Chang-hong E-mail: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殮殮

525056359@ qq. com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征订启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
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来源期刊(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
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又被《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
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据 2011 年度中国期刊引证研究
报告统计,《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影响因子 1. 396,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类学科排序第 9 名。
报道内容为大田、园艺作物,观赏、药用植物,林用植物、草类植物及
其一切经济植物的有关植物遗传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创新性学术论文和高水
平综述或评论。诸如,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保存、评价、利用、创新,信息学、管理学等;起源、演化、分
类等系统学;基因发掘、鉴定、克隆、基因文库建立、遗传多样性研究。
双月刊,大 16 开本,196 页。定价 20 元,全年 120 元。各地邮局发行。
邮发代号:82 - 643。国内刊号 CN11-4996 /S,国际统一刊号 ISSN1672-1810。
本刊编辑部常年办理订阅手续,如需邮挂每期另加 3 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 12 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辑部 邮编:100081
电话:010-82105794 010-82105796(兼传真) 网址:www. zwyczy. cn
E-mail:zwyczyxb2003@ 163. com zwyczyxb2003@ sina. com
6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