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浦薏6号薏苡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全 文 :  收稿日期:2010-06-29
  作者简介:黄金星 , 男 , 1966年生 , 高级农艺师。
浦薏 6号薏苡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黄金星
(福建省浦城县农科所 353400)
  薏苡被称为 “生命之禾 ”, 属于禾本科植物 ,
又名薏米 、 薏苡仁 、 米仁 , 性味甘淡 , 微寒 , 具有
强筋骨 、 健脾胃 、 消水肿 、 去风湿 、 清肺热等功
效 , 被国家卫生部列为食药两用食物。浦城县境内
雨量充沛 , 温光资源丰富 , 昼夜温差大 , 独特的气
候 、水质 、 土壤条件非常适宜薏苡生产发展 。但长
期以来 , 薏苡种植品种杂乱 , 种子多为农户自种自
留 , 产量低 , 形不成规模效益 。从 2003年开始 ,
对浦城县境内的薏苡品种资源进行搜集 , 通过多年
试验筛选出一优良品种 , 暂定名为 “浦薏 6号” 薏
苡 。该品种颖壳较薄 、种仁较大 , 多年种植表现出
株型比较紧凑 、 品质好 、产量较高等特性。 2007年
以来 , 浦薏 6号薏苡在浦城每年种植 500 ~ 600
hm2 , 总产量 1750 ~ 2100 t, 特别是 2008年 , 以浦
薏 6号薏苡为主栽品种的浦城薏苡获得了国家地理
产品保护标志。随着浦城薏苡知名度的提高 , 产品
销售价格由原来的 6 ~ 8元 /kg攀升到现在的 23 ~
25元 /kg, 种植效益大幅度增加。浦薏 6号薏苡以
其粒大 、 洁白 、 品味佳和特有的甘 、 糯 、 稠等特
点 , 深受消费者喜爱 , 农民种植该品种的积极性大
大提高 。 2010年浦薏 6号薏苡种植面积突破 700
hm2。现将浦薏 6号薏苡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
术介绍如下 。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浦薏 6号薏苡属禾本科薏苡属 , 一年生草本植
物 。植株高大 , 株高 1.5 ~ 3.0 m, 茎直立粗壮 、须
根多 、 黄白色秆 , 秆粗 2 ~ 3 cm, 有 10 ~ 20节 , 节
间中空 , 基部节上着生不定根。叶互生 , 呈纵向排
列;叶鞘光滑 , 与叶片间具白薄膜状的叶舌;叶片
长披针形 , 先端渐尖 , 长 20 ~ 40 cm, 宽 1.5 ~ 5.0
cm;叶基部鞘状包茎 , 中脉明显 。花为总状花序 ,
由上部叶鞘内成束腋生 , 小穗单性;花序上部为雄
花穗 , 每节上有 2 ~ 3个小穗 , 上有 2个雄小花 ,
雄蕊 3柱;花序下部为雌花穗 , 包藏在骨质总苞
中 , 常 2 ~ 3小穗生于一小穗节 , 雌花穗有 3个雌
小花 , 其中一花发育 , 子房有 2个红色柱头 , 伸出
包鞘之外 。果实为颖果 , 成熟时外面的总苞坚硬 ,
呈椭圆形。种皮红色或淡黄色 , 种仁卵形 , 背面为
椭圆形 , 腹面中央有沟。
1.2 生物学特性
1.2.1 生长习性 喜温和潮湿的气候 , 忌干旱 ,
在长期积水的环境下长势不佳 , 不耐寒 , 忌高温闷
热。生长适宜的温度 20 ~ 33℃, 最适宜的温度 25
~ 33℃, 所需≥10℃的活动积温约 3500℃, 日照约
900h, 相对湿度 80% ~ 90%, 种子发芽适温 27 ~
30℃, 种子寿命一般为 2 ~ 3年 。
1.2.2 适应性 海拔 300 ~ 1000 m的田地及山坡
地均可种植 。最适宜在海拔 300 ~ 800 m的区域种
植 , 该区域昼夜温差大 , 有利于薏米生长。适宜在
红壤 、 黄红壤且中性或微酸性 , 有机质含量 ≥
2.0%, 较肥沃 、 保水性能较好的土壤种植 , 不适
宜连作 。
1.2.3 全生育期 一般 150 ~ 170 d, 不同海拔高
度全生育期有所差异 。在浦城县海拔 300 ~ 400 m
的区域种植 , 5月中下旬播种 , 7月中下旬开始幼
穗分化 , 10月底至 11月初成熟 , 全生育期 160 d
左右。
1.2.4 产量 一般每 667 m2产量为 230 ~ 323 kg,
最高可达 370 kg。
1.2.5 品质 据福建省中心检验所检测:蛋白质
14.4% (是稻米的 2倍)、 脂肪 6.4%, P96.7mg/
kg、 Zn25.1 mg/kg;富含人体所需的 17种氨基酸:
天冬氨酸 10.0 g/kg、 丝氨酸 7.6 g/kg、 谷氨酸
37.7 g/kg、甘氨酸 3.8 g/kg、组氨酸 3.1g/kg、 精
氨酸 6.1 g/kg、 苏氨酸 4.6 g/kg、 丙氨酸 16.0 g/
kg、脯氨酸 12.7 g/kg、 胱氨酸 1.3 g/kg、 酪氨酸
28 2010年第 6期
DOI :10.13651/j.cnki.f jnykj.2010.06.020
3.4g/kg、缬氨酸 8.2g/kg、 蛋氨酸3.0 g/kg、 赖氨
酸 2.6g/kg、 异亮氨酸 6.1 g/kg、 亮氨酸 22.6 g/
kg、 苯丙氨酸 8.3g/kg。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地施基肥
薏苡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 , 除过黏重的土壤
外 , 一般均可种植。但由于薏苡根系发达 , 通风透
光性要求强 , 高产栽培应选择向阳 、 耕作层深厚 、
排灌方便的壤土比较好。前茬以豆科作物 、 薯类等
为宜。整地前每 667 m2施农家肥 1000 ~ 2000 kg作
基肥。
2.2 种子处理
在播前 1周左右选择晴天晒种 1 ~ 2 d, 提高种
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为促进种子萌发和防止黑穗
病 , 应将种子用 60℃温水浸种 30 min, 捞出后用
5%生石灰水浸泡 24 ~ 48 h, 取出用清水洗干净 ,
然后在温度 27 ~ 30℃、 湿度 70% ~ 80%的条件下
进行催芽 , 直至破壳露白 , 即可播种 。
2.3 整畦播种
可采用育苗移栽或大田直播 。为减轻劳动强度
和提高成活率 , 一般采用直播。整成畦包沟宽 140
cm、畦高 30cm, 株距 60 cm、行距 70cm, 挖穴深
5 ~ 7cm, 每穴播 3 ~ 4粒 , 每 667m2播 1667 ~ 1800
穴 。播种后盖火烧土或细土 2 ~ 3 cm压实 , 防治
鼠 、鸟为害 。种植后当天或第 2d全田喷施除草剂 ,
每 667m2用丁草胺 150 g对水 50 kg喷雾 , 防治杂
草为害 。播种期掌握在 5月中下旬为宜。
2.4 田间管理
2.4.1 间苗补苗 当幼苗长到 3叶 1心和苗高 7 ~
10 cm时 , 选择下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间苗补苗。
如遇干旱时要灌跑马水后进行间苗补苗 , 每穴留壮
苗 3 ~ 4株 , 去多补少 , 确保全田生长一致。当苗
长到 70 ~ 80cm时 , 进行打顶 , 让腋芽和侧芽生长
出来 , 增加成穗数 , 达到增产的效果 。
2.4.2 中耕除草 整个生育期中耕除草 3次:第 1
次中耕除草可结合间苗时进行 , 保证土壤疏松以利
幼苗生长;第 2次中耕在苗高 30 cm左右进行浅
耕 , 促进分蘖生长 , 增加有效分蘖成穗;第 3次中
耕在苗高 40 ~ 50cm、植株封行时进行 , 结合培土 ,
以浅锄为主 , 促进根系生长 , 防止茎秆倒伏。
2.4.3 科学施肥 掌握磷肥和有机肥全部用作基
肥 , 70%氮肥 、 50%钾肥作追肥的原则 , 每 667 m2
施纯氮 12kg, N∶P2O5∶K2O为 1∶0.5∶0.8。基肥除
了施用有机肥外 , 每 667m2施过磷酸钙 50 ~ 60 kg、
氯化钾 8 ~ 10 kg、尿素 8 ~ 10 kg。第 1次追肥在间
苗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 , 每 667 m2施尿素 7.5 kg、
氯化钾 2 kg, 促进幼苗生长 。第 2次追肥在 7 ~ 8
叶或苗高 30 ~ 40 cm时进行 , 每 667 m2施尿素 7.5
kg、氯化钾 3 kg, 结合培土 , 以培育壮苗 , 促进有
效分蘖 。第 3次追肥在 15 ~ 16片叶 、 幼穗分化期
进行 , 每 667 m2施尿素 5 kg、 氯化钾 3 ~ 5 kg, 以
促进幼穗分化 , 有利于增加穗粒数 。根据薏苡的长
势还可适当施用保粒肥 , 以增加粒重 , 提高产量 。
2.4.4 水分管理 水分是薏苡获得高产稳产的关
键。水管采用 “两头湿 , 中间干” 的科学方法 。即
生长前期要求土壤湿润 , 促苗齐 、 苗壮;分蘖后期
应排水搁田 , 控制无效分蘖;孕穗到抽穗期是薏苡
一生需水量最大的时期 , 要及时灌水 , 勤灌水 、灌
足水。收获前 10 d停止灌水 , 便于收割。
2.4.5 辅助授粉 薏苡一般靠风力自然授粉 , 但
授粉率低 , 产量不稳定 , 空秕粒较多 。采用人工辅
助授粉效果较好 , 具体方法是:在薏苡植株开花盛
期的几天里 , 每天中午前后用竹竿或绳索等工具振
动植株 , 使花粉飞扬 , 提高结实率 。
2.4.6 病虫害防治 薏苡常见的病虫害有黑穗病 、
叶枯病 、玉米螟 、粘虫 , 要做到预防为主 , 综合防
治。黑穗病:一是严格浸种消毒处理 , 并采用轮
作;二是冬季冬翻晒土 , 减少田间越冬病源;三是
田间及时检查病株 , 发现后立即拔除烧毁;药剂防
治为每 667 m2用生物农药 “爱苗 ” 2 ~ 3包 , 每包
对水 15 kg喷雾 , 每隔 5 ~ 6 d喷 1次 , 连续防治 2
~ 3次。叶枯病:发病初期每 667 m2用代森锰锌可
湿性粉剂 500倍液喷雾 , 每隔 6 ~ 7d喷 1次 , 连续
防治 2 ~ 3次;也可用 “爱苗” 进行防治 , 防治方
法同黑穗病。玉米螟:苗期 1 ~ 2龄幼虫钻入心叶
咬食叶脉 , 抽穗期以 2 ~ 3龄幼虫钻入茎内为害;
防治方法为每 667 m2用氯虫苯甲酰胺或甲维盐 3
包 , 每包对水 15 kg喷雾 , 每隔 5 d喷 1次 , 连续 2
次。粘虫:参照玉米螟防治方法。
2.4.7 清园除蘖 拔节停止后 , 及时摘除第 1分
枝以下的脚叶和无效分蘖 , 不但有利于通风散热透
气 、促进茎秆粗壮 、 防止倒伏 , 对抑制病虫害的发
生也有一定的作用。
2.4.8 及时采收 同株籽粒成熟度不一致 , 一般
292010年第 6期
待植株下部叶片转黄 , 80%左右的籽粒成熟呈淡黄
褐色时 , 即可收割。收割时选晴天割取全株或只割
植株上部 , 割下的植株可立放 3 ~ 4 d, 经几天的后
熟和干燥后 , 用打谷机脱粒。
(责任编辑:林树文)
  收稿日期:2010-06-24
  作者简介:张钟煊 , 男 , 1972年生 , 助理农艺师。
上部叶不同采烤方式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张钟煊 1 , 王 鑫2 , 邱铭生 3 , 罗发健3
(1.福建省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364000;2.福建省烟草公司龙岩市公司;
3.福建省龙岩市烟草公司连城烟草分公司)
摘 要:研究了上部叶不同采收方式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 试验结果表明:与分片采收烘烤相比 ,
采用上部叶带秆采收烘烤能显著改善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 , 烟叶颜色橘黄 , 组织结构更疏松 , 烟
叶比较柔软 , 油分较多 , 部分烤后烟叶具有中部叶特征 , 提高了工业可用性 。同时 , 平均单叶重
有所降低 , 产量有所降低 , 但由于烟叶质量提高 , 产值略有提高。两种采收方式对烟叶的内在质
量尤其是烟碱含量影响不大。
关键词:上部叶;带秆采收烘烤;分片采收烘烤;烟叶质量
  上部叶带秆采收烘烤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
上部叶采收方法 。艾复清等 [ 1] 、 成本喜等等 [ 2]研究
了 3种不同的采收方法对上部叶质量的影响 , 认为
带茎采收 (带秆采收)或一次采收的方法优于传统
的分次采收方法 。从 2002年起 , 连城县开展上部
叶采收技术试验研究 , 结果表明带秆采收方法优于
一次性采收方法[ 3] , 为进一步完善带秆采收技术 ,
探索上部叶采收时间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 , 开展
本试验 , 以期做出有益的尝试 。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烤烟品种为 K326。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连城县文亨乡班竹村。试验地土壤
为沙质土壤 , 肥力中等 , 光照充足 , 前作水稻 , 交
通便利 。
1.3 试验设计
A:带秆采收烘烤 , 上部 5片叶带秆采收。设
3个采收时间处理 (采收时间间隔 5 d, 下同), 每
个处理设 3个重复 , 共 9个小区 , 每个小区 30株
烟。
B:上部叶分片采收烘烤 , 每株烟的上部 5片
叶分 2部分采收 , 第 1部分采收 3片 (从上往下第
3 ~ 5片), 第 2部分采收 2片 (倒 1 ~ 2片)。各设
3个采收时间处理 , 每个处理设 3个重复 , 共 18个
小区 , 每个小区 30株烟。
各处理烘烤的烟叶均在同一田块 , 株行距
120cm×55 cm, 各烟株长势均衡 , 按小区挂牌烘
烤 , 分级 、 称重 。采收标准为从上往下第 5片叶达
到成熟标准时即开始第 1次采收烘烤 , 具体采收时
间见表 1。带秆采收的做法为:用刀砍下上部 5片
烟叶 , 带茎秆 , 运输到烤房进行挂竿烘烤 , 1.2 ~
1.3m长的竹竿挂烟 25 ~ 30株 。
表 1 不同处理烟叶采收时间
采收方法 采收时间(日 /月)
带秆(A) 29 /6 9 /7 9 /7
分片(B)
倒 1~ 2 4 /7 8 /7 9 /7
倒 3~ 5 29 /6 4 /7 9 /7
1.4 试验记载项目
记录原烟外观质量 、 单叶重 、 上部叶等级结
构 、 产值 、 产量情况 。取两种采烤方式的 B1F、
30 2010年第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