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节节麦对铝的耐性评价



全 文 :收稿日期:2010-01-08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代寿芬(1976-),女 ,四川泸县人;助理研究员 , 主要从事小
麦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节节麦对铝的耐性评价
代寿芬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  成都 温江区 611130)
摘要:为了评价节节麦在普通小麦耐铝方面的应用价值 , 设置了 pH4.50和 pH4.50 +50μmol/LAl3+以及 pH4.50+
100μmol/LAl3+ 3种水培营养液处理 45份节节麦。结果表明 ,再生根伸长量以及耐铝指数在节节麦居群间存在较大的
遗传变异。再生根伸长量以 pH4.50的最长 , pH4.50+100 μmol/LAl3+的最短 , pH4.50 +50μmol/LAl3+的居中。 pH
4.50+50μmol/LAl3+的耐铝指数变异范围为 0.18 ~ 0.49, 平均值为 0.33。 pH4.50+100μmol/LAl3+的耐铝指数变异
范围为 0.09 ~ 0.32, 平均值为 0.18;节节麦材料在 50 μmol/LAl3+的苏木精染色除 As65和 As88的染色程度相对较轻
(为 2级)外 , 其余染色均较深(为 3级), 而中国春的染色程度更轻(为 1级);综合耐铝指数以及苏木精染色结果认为 ,
所有节节麦都不耐铝 ,发现耐铝节节麦可能性较小。因此 ,节节麦可能不是小麦的耐铝抗源之一。
关键词: 节节麦;酸性土壤;再生根伸长量;耐铝指数;染色指数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4705(2010)05-0037-05
EvaluationtheAluminumToleranceofAegilopstauschi
UsingHydroponicNutrientSolutions
DAIShou-fen
(TriticeaeResearchInstitute, SichuanAgriculturalUniversity, WenjiangDistrict, Chengdu611130, China)
Abstract:Inthisstudy, aluminumtoleranceofforty-fiveAegilopstauschiwereevaluatedusingthreetreatments
ofpH4.50, pH4.50+50μmol/LAl3+andpH4.50 +100 μmol/LAl3+hydroponicnutrientsolutions.The
resultshowedthattherewererelativeremarkablegeneticvariationinrootregeneratelengths(RRL)andalu-
minumtoleranceindex(RTI)amongaccessions.TheRRLwerethelongestatpH4.50, whilethoseinpH4.
50+100μmol/LAl3+weretheshortest.TheRTIvariedfrom0.18 to0.49 atpH4.50+50 μmol/LAl3+ ,
withanaverageof0.33.WhileRTIvariedfrom0.09to0.32atpH4.50+100 μmol/LAl3+ , withanaverage
of0.18.Whentheroottreatedwith50μmol/LAl3+andstainedwithhematoxylin, aloftheaccessionswere
stainedheavyasscale3 , exceptforAs65andAs88stainedaslightasscale2, whileCSstainedmuchlighter
thantheothersandwithscale1.Combinedwithhematoxylinstainscaleandaluminumtoleranceindex, itwas
suggestedthataloftheAegilopstauschiaccessionsweresensitivetoaluminum.Basedonthisstudy, Aegilops
tauschimightnotoneofthebestcandidatesforimprovingthealuminumtoleranceofwheat.
Keywords: Aegilopstauschi;acidsoil;rootregeneratelengths(RRL);aluminumtoleranceindex;
stainingscale
  表土 pH<5.5的土壤通常被称为酸性土壤 ,世界
上 30% ~ 40%的可耕地和 70%的潜在可耕地均受酸
性土壤的危害 ,从而导致作物生长受到抑制并导致减
产 [ 1] 。我国也有大量的酸性土壤 ,主要分布在长江以
南的云南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江西 、福建和浙江的
大部分地区及四川 、西藏 、湖北 、安徽和江苏 5省区 ,
总面积约 2.03 ×106km2 , 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21%[ 2, 3] 。我国南方同时也是长期受酸雨污染最严重
的地区 ,酸雨分布区与酸性土壤的分布区域大致重合 ,
导致了这些地区土壤酸化程度有不断加剧的趋势 ,酸
化土壤的面积也在扩大。
铝是自然界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 ,约占地壳总
量的 7%。铝常以难溶性的硅酸盐或氧化铝等形式存
在于含铝矿物中 ,对作物生长没有毒害 。但在酸性土
壤中 ,含铝矿物易于溶解 ,形成交换性铝 、可溶性铝以
及游离的铝离子等土壤高活性铝 [ 4] ,易对作物产生毒
害 ,抑制根系正常生长 ,进而影响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
·37·
研究报告  代寿芬:节节麦对铝的耐性评价
DOI :10.16590/j.cnki.1001-4705.2010.05.051
素吸收及利用 ,最终导致减产 [ 5] 。酸性土壤中的高活
性铝是限制作物生长的最主要因素。因此 ,降低和减
弱酸性土壤中活性铝离子的浓度或数量是减轻铝毒害
并增加作物产量的最佳方式。在酸性土壤中增加作物
产量可以通过土壤改良和提高作物耐铝能力实现。土
壤改良可通过增施其它阳离子(如含 Ca2 +离子的生石
灰等)实现 ,但势必会增加经济和劳动力投入 。而种
植耐铝作物 ,提高其对铝的耐受能力是在酸性土壤中
持续稳定的增加作物产量但又不增加投入的有效途径
之一。
鉴于耐铝对酸性土壤中作物增产问题具有重要的
作用 ,因而耐铝问题受到格外关注。研究表明 ,普通小
麦耐铝性状受单个或多个基因控制 [ 6, 7, 11, 13] 。其中 ,位
于 4DL染色体上的苹果酸盐转运蛋白酶基因 ALMT1
在赋予普通小麦优良耐铝能力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
用 [ 6 ~ 8] 。我国小麦地方品种中国春 、巴西小麦BH1146
以及美国小麦 Atlas66的优良耐铝能力均与此基因有
密切的关系 [ 7] 。在铝诱导下该基因分泌苹果酸盐与
根际的铝离子螯合从而降低铝毒害 。Sasaki等 [ 9]首先
分离克隆了该基因 ,随后的研究表明 ,在非日本血缘的
普通小麦该基因的上游序列重复片段的拷贝数与耐铝
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10] 。
然而目前发现的普通小麦耐铝抗源比较有限 ,其
耐铝基因主要来源于我国的中国春以及巴西小
麦 [ 6, 7] 。普通小麦的主效耐铝基因 ATLMT1被定位于
4D染色体上 ,另外在小麦其它 D染色体 , 如 2D等染
色体上也有耐铝相关的基因 [ 11, 13] 。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 DD, 2n=2x=14)是普通小麦 D染色体组的二
倍体供体物种 ,它与普通小麦 D染色体组完全同源。
由于 D染色体组在普通小麦耐铝方面具有重要的作
用 ,因此 ,只含 D染色体组的节节麦的耐铝性能是值
得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 ,本研究利用水培法评价了
节节麦的耐铝性 ,以期认识该物种在小麦耐铝方面的
利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选取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资源研究室保存的
45份节节麦 ,包括中国原产以及从国内外研究单位引
入的材料。以普通小麦中国春为耐铝对照 。
1.2 方 法
1.2.1 种子筛选及发芽
每份材料通过人工脱粒后 ,选择种胚完好大小基
本一致的种子 60粒 。筛选出的种子均匀地放入铺有
蒸馏水浸润双层滤纸的培养皿中 ,于 4℃冰箱处理 2d
打破种子休眠。室温发芽 2d,然后在发芽的种子中挑
选最长根基本一致(±0.1cm)的种子 15粒 ,记录最长
根的初始长度。
1.2.2 铝处理
筛选出的 15粒种子均分 3份 ,分别放入倒置有孔
塑料方盆的孔内并分别置于含铝和不含铝的酸性培养
液 ,使其根在培养液中生长 ,其余部分露出液面 。根据
铝毒害的发生条件 ,将筛选(培养)条件设置为 3组 ,
pH4.50培养液(不含铝对照), pH4.50培养液 +50
μmol/L铝以及 pH4.50培养液 +100 μmol/L铝(处
理)。培养液用量按照每粒种子 25ml,室温培养 3d。
每天更换新鲜培养液以尽量减少离子浓度和 pH值变
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其中 ,培养液组成为:4mmol/L
CaCl2 , 6.5 mmol/LKNO3 , 2.5 mmol/LMgCl2 , 0.1
mmol/L(NH4)2SO4和 0.4 mmol/LNH4NO3。Al3+以
AlCl3形式加入 , AlCl3先配成 50mmol/L,培养液终浓
度为 50或 100μmol/L。每种处理重复 3次 ,以小麦中
国春为耐铝对照 ,处理完成后记录最长根的长度并计
算处理前后根伸长量 。
1.2.3 苏木精染色
参照 Maetal.的染色方法 [ 11] ,具体步骤如下:
根长测定后 ,先用蒸馏水洗掉过多的 Al3+ ,根部
浸泡 1h,其间更换蒸馏水 3次;将干净的根浸入苏木
精和 KIO3溶液中染色 15min;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后
根尖浸泡 1h,其间更换蒸馏水 3次;根据根尖染色程
度分为 3级 。根尖染色程度很轻或没有染色为 1级;
染色程度很强 ,颜色很深定为 3级 。将根尖染色程度
较轻 ,颜色不深 ,介于 1级和 3级间的定义为 2级。
1.2.4 数据分析
为了评价耐铝性能 ,利用再生根伸长量和耐铝指
数进行评价 。再生根伸长量和耐铝指数的计算如下:
再生根伸长量 (Rootregeneratelengths, RRL)=
处理后最终根长 -处理前初始根长;
耐铝指数(Rootaluminumtoleranceindex, RTI)=
相应铝浓度处理的的 RRLpH4.50+Al3+ /RRLpH4.50
分别以再生根伸长量(RRL)、50μmol/LAl3+下的
耐铝指数 (RTI50)和 100 μmol/LAl3+下的耐铝指数
(RTI100)进行方差分析 。对于再生根伸长量分析 ,居
群和 3种水培溶液处理作为两个因素完全随机分析。
耐酸和耐铝指数分析把居群作为单因素完全随机
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节节麦再生根伸长量和耐铝指数的方差分析
由表 1可看出 ,再生根伸长量在节节麦居群间 、处
·38·
第 29卷 第 5期 2010年 5月              种 子 (Seed)             Vol.29 No.5 May. 2010
表 2 节节麦再生根伸长量 、耐铝指数和苏木精染色指数的比较
居群     再 生根 伸长 量        50μMAl3+耐铝指数及染色指数  RRL0 RRL50 RRL100 RTI50 RTI50 1%显著性
染色
指数
   100μMAl3+耐铝指数 
RTI100 1%显著性
CS 7.59 7.72 5.10 1.02 A 1 0.67 A
AS84 3.09 1.19 0.88 0.40 BCDEFGHI 3 0.32 B
AS82 4.16 1.61 1.13 0.40 BCDEFGHIJ 3 0.29 BC
AS74 3.75 1.61 0.95 0.46 BC 3 0.27 BCD
AS78 3.12 1.27 0.81 0.41 BCDEFG 3 0.26 BCDE
AS77 3.34 1.41 0.89 0.42 BCDEF 3 0.26 BCDE
AS64 2.96 1.25 0.65 0.45 BCD 3 0.25 BCDEF
AS81 4.38 1.72 1.07 0.40 BCDEFGHIJ 3 0.25 BCDEFG
AS65 3.72 1.31 0.77 0.40 BCDEFGHIJK 2 0.24 BCDEFG
AS67 3.10 1.23 0.74 0.40 BCDEFGHIJK 3 0.24 BCDEFG
AS2407 2.79 1.30 0.61 0.49 B 3 0.24 BCDEFG
AS2404 2.46 0.91 0.56 0.37 BCDEFGHIJKLM 3 0.23 BCDEFG
AS2564 3.64 1.40 0.80 0.38 BCDEFGHIJKL 3 0.22 BCDEFG
AS88 3.37 1.49 0.68 0.46 BC 2 0.21 BCDEFG
AS89 4.45 1.54 0.85 0.36 BCDEFGHIJKLMN 3 0.21 BCDEFG
AS79 3.63 1.16 0.73 0.32 BCDEFGHIJKLMN 3 0.20 BCDEFG
AS69 3.69 1.51 0.75 0.41 BCDEFGH 3 0.20 BCDEFG
AS87 3.30 1.35 0.63 0.43 BCDE 3 0.20 BCDEFG
AS80 4.19 1.59 0.84 0.38 BCDEFGHIJKL 3 0.20 BCDEFG
AS2389 4.13 1.38 0.77 0.35 BCDEFGHIJKLMN 3 0.19 BCDEFG
AS76 3.98 1.17 0.73 0.30 CDEFGHIJKLMN 3 0.18 BCDEFG
AS92 4.57 1.33 0.84 0.29 CDEFGHIJKLMN 3 0.18 BCDEFG
AS2403 4.19 1.65 0.75 0.41 BCDEFGH 3 0.18 BCDEFG
AS75 4.05 1.09 0.72 0.27 DEFGHIJKLMN 3 0.18 BCDEFG
AS62 3.72 1.17 0.65 0.32 BCDEFGHIJKLMN 3 0.18 BCDEFG
AS96 3.27 0.81 0.55 0.25 FGHIJKLMN 3 0.17 BCDEFG
AS2396 3.39 1.20 0.55 0.36 BCDEFGHIJKLMN 3 0.17 BCDEFG
AS72 4.37 1.37 0.70 0.31 CDEFGHIJKLMN 3 0.16 CDEFG
AS2405 3.51 1.07 0.55 0.30 CDEFGHIJKLMN 3 0.16 CDEFG
AS61 4.73 1.09 0.70 0.23 GHIJKLMN 3 0.15 CDEFG
AS2387 4.58 1.33 0.67 0.29 CDEFGHIJKLMN 3 0.15 CDEFG
AS68 4.09 0.95 0.55 0.26 EFGHIJKLMN 3 0.15 CDEFG
AS2390 4.69 1.35 0.65 0.29 CDEFGHIJKLMN 3 0.14 CDEFG
AS90 4.75 0.99 0.59 0.22 KLMN 3 0.13 DEFG
AS2395 3.76 1.25 0.49 0.33 BCDEFGHIJKLMN 3 0.13 DEFG
AS2409 4.01 1.36 0.49 0.34 BCDEFGHIJKLMN 3 0.12 DEFG
AS2394 4.55 1.23 0.52 0.28 DEFGHIJKLMN 3 0.12 DEFG
AS91 4.49 0.90 0.53 0.21 LMN 3 0.12 EFG
AS2388 5.53 1.16 0.60 0.21 LMN 3 0.11 EFG
AS86 4.19 1.06 0.45 0.26 EFGHIJKLMN 3 0.11 EFG
AS85 4.31 0.81 0.45 0.18 N 3 0.10 FG
AS93 4.47 0.93 0.36 0.22 JKLMN 3 0.10 FG
AS94 4.89 1.19 0.47 0.25 FGHIJKLMN 3 0.10 FG
AS60 4.75 0.93 0.47 0.20 MN 3 0.09 G
AS71 4.32 1.01 0.41 0.23 HIJKLMN 3 0.09 G
AS95 5.07 1.13 0.47 0.22 JKLMN 3 0.09 G
表 1 节节麦再生根伸长量和耐铝指数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再生根伸长量
RRL
居群间 45 5723.32 127.18 7.87**
处理间 2 21290.41 10 645.21 658.94**
居群 ×处理 90 1453.95 16.16 2.78**
误差 276 1599.45 5.80
总变异 413 30067.14
50μmol/L耐铝指数
RTI50居群间 45 2.32 0.052 7.41**
居群内 92 0.64 0.007
总变异 137 2.96
100μmol/L耐铝指数
RTI100居群间 45 1.17 0.026 5.01**
居群内 92 0.48 0.005 2
总变异 137 1.65
  注:**表示在 0.01水平上显著。
理间以及居群与处理的互作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50μmol/LAl3 +下的耐铝指数(RTI50)和 100μmol/L
Al3+下的耐铝指数(RTI100)在居群间均达到极显著差
异 。表明再生根伸长量 、耐铝指数都能较好地反应居
群间和处理间存在的差异 。
2.2 节节麦再生根伸长量和耐铝指数的变异
节节麦居群在再生根伸长量和耐铝指数上均有较
大的变异(表 2)。
再生根伸长量以 pH4.50的最长 , pH4.50+100
μmol/LAl3+的最短 , pH4.50 +50 μmol/LAl3+的居
中 。在 pH4.50处理下 , 再生根伸长量变化范围为
2.46 ~ 4.89cm,平均值为 4.00cm, As94的再生根伸
长量最长 , As2404最短 。在 pH4.50+50μmol/LAl3+
·39·
研究报告  代寿芬:节节麦对铝的耐性评价
处理下 ,再生根伸长量变化范围为 0.81 ~ 1.72cm,平
均值为 1.24cm;As81的再生根伸长量最长 , As96和
As85最短 。在 pH4.50+100μmol/LAl3+处理下 ,再
生根伸长量变化范围为 0.36 ~ 1.13 cm,平均值为
0.67cm;As82的再生根伸长量最长 , As93最短 。
pH4.50+50μmol/LAl3 +处理的耐铝指数变化范
围为 0.18 ~ 0.49,平均值为 0.33;As2407的耐铝指数
最大 , As85的最小。 pH4.50+100μmol/LAl3+处理
的耐铝指数变化范围为 0.09 ~ 0.32,平均值为 0.18,
As84的耐铝指数最大 , As71和 As95最小 。耐铝指数
虽在较大范围内变异 ,但绝对数值都很小 ,均极显著地
小于相应铝浓度下中国春的耐铝指数(分别为 1.02
和 0.67)。
50μmol/LAl3+的苏木精染色结果显示 ,节节麦
As65和 As88的染色程度相对较轻为 2级 ,其余染色
均较深为 3级 ,而中国春的染色程度更轻为 1级 。
因为节节麦耐铝指数均较小 ,苏木精染色均较深
(多数为 3级),据此认为所有参试节节麦的耐铝性能
较差。
2.3 节节麦再生根伸长量间和耐铝指数间的比较
节节麦在 pH4.50不含铝 , pH4.50+50μmol/L
Al3+以及 pH4.50+100μmol/LAl3+处理下的再生根
伸长量差异非常明显 ,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 3)。再
生根伸长量随铝离子浓度增加而减少 。
表 3 节节麦处理间再生根伸长量以及耐铝指数间的比较
项目 数值(cm)
   显著 性   
5% 1%
RRL
pH 4.50 4.00 a A
pH4.50+50μmol/LAl3+ 1.24 b B
pH4.50+100μmol/LAl3+ 0.67 c C
RTI
RTI50 0.33 a A
RTI100 0.18 b B
  在 pH4.50 +50μmol/LAl3 +以及 pH4.50+100
μmol/LAl3+处理的耐铝指数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达到
极显著水平 。pH4.50+50μmol/LAl3+的耐铝指数极
显著地高于 pH4.50+100μmol/LAl3+处理下的耐铝
指数。
以上结果表明 ,随着铝离子浓度的增加 ,节节麦根
生长受到更严重程度的抑制。
3 讨 论
3.1 未发现耐铝节节麦基因型的可能原因
在耐铝普通小麦 4D染色体上有 1个耐铝主效基
因 ALMT1,该基因被认为赋予了耐铝普通小麦优良的
耐铝性能 ,该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被替换以及缺少该基
因所在染色体臂的端体系则耐铝能力显著下降[ 12] 。
除此之外 , 2 D染色体和其它染色体也被证明与普通
小麦耐铝有很大关系 [ 13] 。基于此目的 ,非常期望在普
通小麦 D基因组的二倍体供体物种节节麦中找到优
良的耐铝基因型 。本研究结果表明 ,节节麦的耐铝性
能非常差。其原因可能是:节节麦原始分布区的土壤
不是酸性土壤 ,因而没有铝毒害发生的自然条件。这
样 ,在很大程度上节节麦就不需要耐铝 ,也就很难找到
耐铝节节麦基因型。在世界范围内 ,节节麦主要分布
在高加索 、前苏联的亚洲部分 、阿富汗 、印度 、巴基斯
坦 、伊朗 、伊拉克 、土耳其东部和叙利亚东北部。在我
国 ,节节麦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河谷海拔 900 ~ 1 400
m的草原 。该区域常年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 ,与撒
哈拉沙漠一样 ,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降雨量少容易发生
干旱。在干旱条件下 ,水分蒸发容易造成盐害而使土
壤成碱性而不是酸性 [ 14] 。因此 ,没有适合耐铝选择的
自然环境可能是节节麦不耐铝的主要原因。其次 ,酸
雨以及农业耕作过程中大量使用含氮化肥可导致土壤
酸化[ 15] 。但由于节节麦没在有酸雨的地区分布 ,也没
有使用化肥 。因此 ,节节麦也不需要耐铝 。
3.2 普通小麦 D基因组上的耐铝基因的可能来源
节节麦 (Aegilopstauschisyn:Triticumtauschi&
Aegilopssqursoa, DD, 2n=2x=14)是六倍体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 AABBDD, 2n=6x=42)D染色体组
的二倍体祖先供体种物种。普通小麦的 D染色体组
上存在有耐铝基因。然而 ,本研究中的只含有 D染色
组的节节麦的耐铝性较差 。
普通小麦 D基因组上的耐铝基因的可能来源:一
种可能是由于人类活动和粮食需求增加 ,导致普通小
麦的种植区域扩大 ,而扩大的区域并总不是普通小麦
的最适宜生长的区域 ,其中包括部分酸性土壤区域 ,如
黄壤 、红壤以及黄红壤的山地丘陵区 ,以及后来的可导
致土壤酸化的因素加剧 ,如酸雨面积扩大 ,酸性有机化
肥的使用等导致了酸性土壤存在 、发生 、发展的因素使
普通小麦需要耐铝而不断地积累这种遗传变异 ,而最
终都使有一定耐铝能力的普通小麦才能得以存在。第
二种可能是普通小麦中的耐铝基因是由节节麦中相应
位点基因的 “突变 ”造成的。节节麦不耐铝表现型基
因为野生型 ,而耐铝为突变型。
目前 ,有关节节麦 D基因组 ALMT1基因序列遗
传差异研究还很少 ,目前还只有 1个序列[ 7] ,更多的关
于 ALMT1基因及其上 、下游序列以及根尖分泌物等与
耐铝的遗传关系尚不清楚 ,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下转第 45页)
·40·
第 29卷 第 5期 2010年 5月              种 子 (Seed)             Vol.29 No.5 May. 2010
片培养效果最差 ,愈伤组织诱导率低 ,形成愈伤组织
后 ,不能诱导出芽 ,只能诱导出根 ,且耗时长。
3.2 植物激素的种类 、浓度和配比对植物组织培养和
快繁具显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 ZT、6-BA、NAA对
太子参试管苗的繁殖 、生根都有明显影响 ,是太子参组
培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激素 。初代培养时 , ZT的培
养效果较 6-BA好 ,在 ZT浓度 2.0mg/L及 NAA浓度
0.01 ~ 0.08 mg/L时 , 诱导率最高 , 茎尖几乎可达到
90%;继代增殖培养时 , ZT浓度越高 ,分化出的丛生芽
就越多 ,但苗纤细 ,色淡 ,不利于生根 ,故要进行壮苗培
养;壮苗培养时 , ZT的培养效果又不如 6-BA, 6-BA
3.0mg/L配合 NAA0.2mg/L对弱苗的壮苗效果好 ,
并能同时产生根系。试验结果表明:茎尖 、茎段初代培
养时的最适宜培养基为 MS+ZT2.0mg/L+NAA0.01
~ 0.08mg/L+3.0%糖 +1.0%琼脂;不定芽增殖成丛
生芽的最适培养基为 MS+ZT3.0mg/L+NAA0.01
mg/L+3.0%糖 +1.0%琼脂 ,壮苗生根培养基为 MS
+6-BA3.0mg/L+NAA0.2mg/L+3.0%糖 +1.0%
琼脂。
3.3 太子参的炼苗移栽较容易 ,只要选择到合适的基
质 ,基质配比适宜 ,炼苗时间够长 ,移栽时控温控湿 ,太
子参组培苗存活率极高 ,选石英砂与泥土体积配比为
1∶2时存活率能达到 90%。
3.4 太子参试管苗在壮苗培养的同时分化出根系及
块状种根 ,可免去根的诱导环节 ,从而简化了快繁操作
和培养时间 ,极大缩短了培养周期 。块根是太子参的
药用部位 ,本试验产生的块根不仅数量多 ,某些重量与
个头已达到药用标准 ,这可为组培繁殖大量优质块根
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M] .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 , 2000:50.
[ 2]钟方晓 , 彭广芳.山东太子参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分析 [ J] .时
珍国药研究 , 1997, 8(3):223-224.
[ 3]王喆星 , 高淑贤 ,徐绥绪.太子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 J] .
沈阳药学院学报 , 1992, 53(4):300-301.
[ 4]黄伏顺.太子参的功效特点 [ J] .江苏中医 , 1993, 14(4):
29-30.
[ 5]林绮.我国中药材生产科研状况 [ J] .中药材 , 1998, 11(5):
46-48.
[ 6]吴丽平.浅谈闽东太子参的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 J] .经
济作物 , 1998(2):33-34.
(上接第 40页)
参考文献:
[ 1] HaugA.Molecularaspectsofaluminumtoxicity[ J] .Critical
ReviewinPlantScience.1983(1):345-373.
[ 2]李庆逵.中国红壤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8:1.
[ 3]赵福庚 , 何龙飞 , 罗庆云.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 [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4:154.
[ 4]应小芳 , 刘鹏 ,徐根娣.土壤中的铝及其植物效应的研究进
展 [ J] .生态环境 , 2003, 12(2):237-239.
[ 5] FoyCD.Thephysiologyofplantadaptationtomentalstress
[ J] .IowaStateJournalofResearch.1983, 57:355-391.
[ 6] LuoMC, DvorakJ.Molecularmappingofanaluminumtoler-
ancelocusonchromosome4DofChinesespringwheat[ J] .Eu-
phytica.1996, 91:31-35.
[ 7] RamanH, ZhangK, CakirM, etal.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
andmappingofALMT1, thealuminum-tolerancegeneofbread
wheat(TriticumaestivumL.)[ J] .Genome.2005, 48:781 -
791.
[ 8] RamanHarsh, RyanPeterR, RamanRosyetal.AnalysisofTa
ALMT1 trancesthetransmissionofaluminumresistanceincul-
tivatedcommonwheat(TriticumaestivumL.)[ J] .Theoretical
andAppliedGenetics.2008, 116:343-354.
[ 9] SasakiT, YamamotoY, EzakiB, etal.Awheatgeneencoding
analuminum-activatedmalatetransporter[ J] .ThePlantJour-
nal.2004, 37:645-663.
[ 10] SasakiT, RyanPR, DelhaizeE, etal.Sequenceupstreamof
thewheat(TriticumaestivumL.)ALMT1 geneanditsrela-
tionshiptoaluminumresistance[ J] .PlantCellPhysiology.
2006, 47(10):1 343-1 354.
[ 11] MaHX, BaiGH, CarverBF, etal.Molecularmappingofa
quantitativetraitlocusforaluminumtoleranceinwheatculti-
varAtlas66[ J] .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2005,
112:51-57.
[ 12] AniolA.Geneticsoftolerancetoaluminuminwheat(Triticum
aestivumL.Thell)[ J] .PlantandSoil.1990, 123:223-227.
[ 13] AniolAM.Physiologicalaspectsofaluminumtoleranceassoci-
atedwiththelongarmofchromosome2Dofthewheat(Triti-
cumaestivumL.)genome[ J] .TheoreticalandAppliedGe-
netics.1995, 91:510-516.
[ 14]董玉琛 ,郑殿升.中国小麦遗传资源 [ M] .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 , 2000:1-57.
[ 15] MahlerRL, HalvorsonAR, KoehlerFE.Long-termacidifica-
tionoffarmlandinnorthernIdahoandeastWashington[ J] .
CommunicationsinSoilSciencePlantAnalysis.1985, 16:
83-95.
·45·
研究报告  夏品华 等:太子参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