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混播草地不同降雨年份土壤水分利用状况



全 文 :第34卷第3期
2014年6月
水土保持通报
Bu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34,No.3
Jun.,2014
 
  收稿日期:2013-07-15       修回日期:2013-09-06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土丘陵区天然草地群落及其优势种对脉冲降雨的响应”(4137150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黄土
丘陵区草地群落优势种生物量形成对降雨格局变化的响应”(NECT-11-0444)
  作者简介:舒佳礼(1988—),男(汉族),湖北省恩施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水分生理生态。E-mail:august_shu@163.com。
  通信作者:徐炳成(1973—),男(汉族),安徽省肥东县人,博士研究生,研究员,主要从事草地建设与植被恢复的研究。E-mail:Bcxu@ms.
iswc.ac.cn。
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混播草地不同
降雨年份土壤水分利用状况
舒佳礼1,王 京1,高志娟1,陈 吉1,丁文利1,徐炳成1,2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杨凌712100;
2.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712100)
摘 要:为合理利用黄土丘陵区优良乡土草种,探索人工草地建设中乡土草种的最佳混播比例,选取白羊
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研究材料,采用生态替代法,按照白
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行比设置了7种组合比例(即0∶10,2∶8,4∶6,5∶5,6∶4,8∶2和10∶0),比较研
究了丰水年(2011年,降雨量663.4mm)与偏旱年(2012年,降雨量458.2mm)混播草地土壤水分季节变
化特征、年度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混播草地土壤水分消耗和补充与
混播比例密切相关,但主要受年度降雨量及其季节分配的影响。在2011年,充沛的降雨可补充20—260cm
土层土壤水分,并弱化了不同混播比例和土层间土壤水分的时空差异。不同降雨量年份里,白羊草和达乌
里胡枝子在6∶4与8∶2两混播比例下的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较高。
关键词: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混播比例;土壤储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8X(2014)03-0075-07  中图分类号:Q152.7+5
Soil Water Use of Bothriochloa Ischaemumand Lespedeza Davurica
Mixture Grassland in Two Years with Different Rainfal Amounts
SHU Jia-li 1,WANG Jing1,GAO Zhi-juan1,CHEN Ji 1,DING Wen-li 1,XU Bing-cheng1,2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Erosion and Dryland Farming on the Loess Plateau,
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2.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
Abstract:To rationaly use native species in the loess hily-guly region and find appropriate mixture ratio of
native species for artificial grassland construction,Bothriochloa ischaemum and Lespedeza davurica were
sowed by the seven row ratios of 0∶10,2∶8,4∶6,5∶5,6∶4,8∶2and 10∶0in a terraced field.The
seasonal soil moisture characteristics,yearly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in two years with different rainfal amounts(663.4mm in 2011and 458.2mm in 2012).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nd replenishment we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mixture ratio
of the two species in the mixture grassland,mainly affected by yearly rainfal amount and seasonal distribu-
tion.In 2011,soil water supplement reached the 20—260cm soil layer,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
ence of soil moisture between mixture ratios and soil layers were reduced because of plentiful rainfal in the
rainy season.Both in 2011and 2012,Bothriochloa ischaemumand Lespedeza davurica mixtures at 6∶4and
8∶2ratios had higher aboveground biomass produc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Keywords:Bothriochloa ischaemum;Lespedeza davurica;mixture ratio;soil water storage;water use efficiency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是黄土高原生态最为脆弱的
地区之一,水分是限制该区植物生长、分布和植被恢
复最主要的制约因子[1]。多年的研究表明,通过植树
种草恢复植被是该区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最
DOI:10.13961/j.cnki.stbctb.2014.03.015
有效的措施。作为植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草
地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也是该区发展草地畜牧
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在长期的草地建设过程中,由于
过度追求高生物量和不合理的草种配置等,人工草地
常因土壤水分过耗出现土壤旱化、早衰等为主要特征
的退化现象[2-5]。因此,为保证人工草地建设和土壤
水分利用的可持续性,正确选择植被类型、适度发展
草地生产力以高效利用有限降雨,就显得尤为
重要[6]。
豆禾牧草混播后因豆科植物具有生物固氮作用,
能够改善草地土壤质量和提高土壤肥力,并提高饲草
产量和饲草品质以及水分利用效率[6-8]等,使其成为
旱区建设人工草地的首选类型[9]。但在建立豆禾混
播草地时,仍需要考虑豆禾牧草的高产性与稳定性、
二者间的互利关系等因素[10]。与外来引进种相比,
地带性乡土草优势种由于经历长期自然选择,具有良
好的区域环境生态适应性与种间兼容性,加强对其生
产力与生态适应性研究,对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
利用具有重要意义[11]。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土
壤水分条件的优劣是植物生产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由
于植物吸收和利用的土壤水分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
因此提高混播草地生产力需要考虑植物本身适应性
特征和土壤水分条件[12-13]。通过比较不同水文年(丰
水年、平水年、干旱年)豆禾牧草混播草地的土壤水分
利用特征与差异,对控制草地密度和生产力、提高水
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草种配置等具有重要意义[14]。
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和达乌里胡枝子
(Leapedeza davurica)为黄土丘陵区较常见的两种优
良乡土牧草,前者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后者为多年生
豆科草本状半灌木,均具有耐旱、耐践踏、固土保水能
力强等特性,在维持区域生态景观和水土保持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从不同降雨年份出发,比较
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不同混播比例下的土壤水分特
征,以期为寻求二者合理混播组合比例以及该区人工
草地建设中乡土草种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陕西省安塞县中国科学院安塞水土保
持综合试验站,地理位置为109°19′23″E,36°51′31″N,
海拔为1 068~1 309m。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
年均温为8.8℃,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6.9℃,最热
月7月平均温度22.6℃,全年≥10℃积温3 113.9℃,
无霜期159d。年平均降雨量540mm,季节分布不
均,其中生长季4—10月占90%左右,干燥度1.14,
主要土壤类型为黄绵土。植被属暖温带半干旱森林
草原区,天然植被中以中旱生草本植物群落占绝对优
势,其中分布较广的植物有铁杆蒿(Artemisia sacro-
rum)、达乌里胡枝子、白羊草、长芒草(Stipa bun-
geana)、茭蒿(Artemisia giraldii)等。人工植被以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沙打旺(Astragalus
Laxmannii)、柠 条 (Caragana korshinskii)、油 松
(Pinus tabulaeformis)等为主,其中沙打旺和苜蓿为
当地人工草地建设的主要种。
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试验材料为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种子采自该
区天然草地群落。试验地位于山地梯田,于2009年
7月15日建立。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混播草地采
用条播播种,播种量均为15kg/hm2,行距20cm,东
西走向。混播草地采用生态替代法设计,即保持种群
总行数不变而改变组成物种行比,按照白羊草(B)和
达乌里胡枝子(D)行比共设置了7种组合比例组合
(B0D10,B2D8,B4D6,B5D5,B6D4,B8D2,B10D0,即白羊
草与达乌里胡枝子混合比例分别为0∶10,2∶8,
4∶6,5∶5,6∶4,8∶2,10∶0),每种比例重复3次,
共21个小区,小区面积为3m×3m,完全随机区组
排列。于2010年4月在每小区几何中心处埋设土壤
水分监测中子管,深度380cm。试验期间不施肥,不
灌溉,在生长季内每月中旬适时清除杂草,每年年底
生育期结束时全部齐地刈割。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土壤体积含水量:采用中子仪(CNC503B,北京
核业超能科技有限公司)测定。其中0—200cm每
10cm测定1次,200—380cm每20cm测定1次。
从4月返青期至10月枯黄期每月中旬连续监测,根
据中子仪测量值换算成体积含水量。土壤储水量公
式为[3]:
W=∑

i=1
VSWCi×Hi (1)
式中:W———土壤储水量(mm);VSWC———每层土
壤体积含水量(%);H———土层厚度(cm);i———土
层序数;n———土层总数。本试验中n=29,土层深
度H1-20为10cm,H21-29为20cm。
由于试验在山地梯田,草地阶段耗水量采用简化
公式计算[15]:
ET=Wi+R-Wi+1 (2)
式中:ET———蒸散量(mm);Wi———生育初期土壤储
水量(mm);Wi+1———生育末期土壤储水量(mm);
R———降水量(mm)。降雨数据由安塞站山地气象观
测场测得。
67                    水土保持通报                     第34卷
草地生物量:采用刈割收获法测定,于生长季末
在每个小区随机选取0.5m样草带,刈割称取鲜重
后于105℃杀青5min,80℃烘干至恒重。根据各小
区中两草种组合比例折算单位面积白羊草和达乌里
胡枝子总生物量。各草地小区水分利用效率为地上
生物量与年度耗水量之比。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进行处
理,不同组合比例间和年、季间土壤含水量、耗水量、
地上部分生物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差异显著性采
用ANOVA分析(SPSS 11.0,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季降雨量
研究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28.3mm(1971—
2004年),其中作物生长季4—10月降雨量呈单峰曲
线,峰值在8月,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
的60.1%(图1)。本试验期间,2011年降雨量为
663.4mm,高出多年平均25.6%,为典型丰水年,其中
4—10月降雨579.4mm。2012年总降雨量458.2mm,
比多年平均少13.3%,为偏旱年份,4—10月降雨为
442.8mm。2011和2012年7—9月降雨量分别为
431.0和303.4mm,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5.0%和
66.2%,均高于多年平均值(图1)。
图1 2011-2012年生育期降雨量月分布
2.2 土壤水分
2.2.1 土壤储水量月动态 2011和2012年的4—6
月,各组合比例草地0—380cm土壤储水量变化趋势
相同,均表现为土壤储水量随时间持续下降。在7—
10月,2011年各组合比例草地土壤储水量整体呈持
续增加,平均每月增加为24.6±1.7mm;2012年
7—9月土壤储水量月增加6.0±1.8mm,10月略
微减少(图2)。2011年,B8D2 比例下土壤储水量始
终最低,B6D4 和 B10D0 比例显著最高(p<0.05),
4—10月 平 均 土 壤 储 水 量 高 低 顺 序 为:B10 D0
(478.6mm)>B6D4(474.6mm)>B5D5(465.6mm)
>B4D6(452.3mm)>B2D8(450.8mm)>B0D10
(450.6mm)>B8D2(444.1mm)。2012年,土壤储
水量最低的比例仍为B8D2(493.7mm),最高仍为
B6D4(531.9mm)和B10D0 (529.6mm)。
图2 2011和2012年土壤储水量月动态
2.2.2 土壤含水量剖面分布 除0—20cm土层外,
2011年10月生育期结束时各层土壤含水量较生育初
期(4月)均显著提高,而2012年整体较低(图3)。2011
年,各组合比例草地生育期前后平均土壤体积含水量
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表现为土壤表层(0—10cm)及
下层(260—380cm)无明显变化,20—260cm土层土
壤体积含水量在10月显著高于4月,该层生育期内
(4—10月)降雨补充量占0—380cm土层总补充量
的95.1%~99.4%。2012年各组合比例草地生育期
前后0—20cm 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无明显变化,
20cm以下普遍降低,但不同比例下变化土层不同,其
中B0D10,B2D8,B4D6 和B5D5 比例下土壤含水量明显
降低的土层为30—70和150—360cm;B6D4 比例下
仅240cm以下土层明显减少;B8D2 比例下整体减
少,幅度最大土层为160—360cm;B10D0 土壤含水量
生育期前后无明显变化。
2.2.3 土壤水分消耗与补偿 2011—2012年生长季
期间,各组合比例草地均在8月达到土壤水分最大利
用深度(表1)。与2012年同期相比,2011年土壤水分
最大利用深度较浅,土壤水分降低量较小(5月除外)。
77第3期       舒佳礼等: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混播草地不同降雨年份土壤水分利用状况
2011年B0D10,B2D8 和B8D2 组合比例下土壤水分最大
利用深度至170—180cm,B4D6,B6D4 和B10D0 比例下
最大利用深度较浅,约为150cm。2011年5—8月,各
组合比例土壤储水量降低量大小顺序为:B2D8
(52.0mm)>B0D10(50.7mm)>B8D2(50.6mm)>
B5D5(48.5mm)>B4D6(47.3mm)>B6D4(44.8mm)
>B10D0(42.3mm)。2012年,B0D10和B8D2 比例下最
大利用深度分别为220和240cm,B6D4 和B10D0 均为
170cm,其他比例均为190cm。2012年5—8月各比例
土壤储水量降低量大小顺序为:B8D2(80.4mm)>B2D8
(72.7mm)>B0D10(69.4mm)>B5D5(63.4mm)>B4D6
(58.9mm)>B10D0(58.0mm)>B6D4(48.2mm)。
图3 2011和2012年生长季初期与末期土壤体积含水量剖面分布
表1 2011和2012年各组合比例草地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层与土壤储水量降低量
年份 组合比例
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层/cm
5月 6月 7月 8月
土壤储水量降低量/mm
5月 6月 7月 8月
B0D10 0—80  0—100  70—150  120—170  13.9  26.0  4.2  6.6
B2D8 0—70  0—100  70—140  110—180  13.7  27.5  6.3  4.5
B4D6 0—70  0—90  70—130  110—150  15.9  24.2  4.2  3.0
2011 B5D5 0—80  0—80  70—140  110—160  14.2  25.0  5.0  4.3
B6D4 0—90  0—90  70—130  120—150  14.4  23.5  5.6  1.3
B8D2 0—80  0—110  60—130  100—170  13.0  25.8  6.3  5.5
B10D0 0—80  0—90  80—110  120—150  16.1  20.7  3.1  2.4
B0D10 0—80  0—140  80—170  120—220  12.1  37.4  13.5  6.4
B2D8 0—70  0—160  80—170  130—190  7.2  42.8  14.3  8.4
B4D6 0—70  0—140  90—160  130—190  8.2  34.8  11.4  4.5
2012 B5D5 0—80  0—130  90—140  120—190  8.8  38.9  9.3  6.4
B6D4 0—70  0—130  90—150  150—170  4.7  33.8  5.5  4.6
B8D2 0—80  0—150  80—180  190—240  13.6  43.2  14.9  8.7
B10D0 0—70  0—120  80—140  140—170  16.6  26.9  9.7  4.8
  2011—2012年,各组合比例草地的土壤水分均
在7月开始得到补偿(图2),补偿深度在10月达到最
大值,但补偿深度及土壤水分增加量因比例不同存在
差异(表2)。2011年,各组合比例草地土壤水分最大
补偿深度顺序为:B8D2(320cm)>B0D10(300cm)>
B2D8(280cm)>B6D4(280cm)>B4D6(270cm)>
B5D5(260cm)>B10D0(260cm),其中B6D4 在7和8
月土壤水分增加量显著最高,补偿层次分别为0—70
和0—110cm,而B8D2 在9和10月增加量显著最高,
87                    水土保持通报                     第34卷
补偿层次分别为80—180和140—320cm。2012年,
以B8D2 和B6D4 比例下土壤水分补偿深度最大,分别
至240和260cm,其他比例间差异不明显。
表2 2011和2012年各组合比例草地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层与土壤储水量增加量
年份 组合比例
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层/cm
7月 8月 9月 10月
土壤储水量增加量/mm
7月 8月 9月 10月
B0D10 0—60  0—110  90—160  130—300  6.2  30.1  32.9  27.4
B2D8 0—60  0—100  80—150  130—280  5.8  36.2  35.1  24.2
B4D6 0—60  0—100  80—170  160—270  7.5  35.7  26.0  20.4
2011 B5D5 0—60  0—100  80—170  140—270  7.8  37.6  33.7  22.6
B6D4 0—70  0—110  90—170  100—280  12.3  35.2  31.5  25.7
B8D2 0—60  0—90  80—180  140—320  5.7  41.9  35.3  29.6
B10D0 0—70  0—110  100—190  150—260  12.7  36.9  29.6  22.1
B0D10 0—70  0—110  70—140  120—220  19.1  26.5  11.0  7.2
B2D8 0—70  0—100  70—130  120—220  22.2  23.1  9.9  8.7
B4D6 0—80  0—120  60—130  140—190  22.2  26.0  9.0  5.4
2012 B5D5 0—80  0—110  90—140  140—220  22.7  33.4  8.9  5.5
B6D4 0—80  0—140  80—140  130—240  24.9  32.2  10.2  10.3
B8D2 0—70  0—120  60—140  120—260  22.3  29.2  9.7  6.7
B10D0 0—110  0—130  70—130  140—220  38.6  33.3  10.0  10.3
2.3 水分利用效率
  2011—2012年,除B0D10和B2D8 比例间草地地
上生物量相对较小且随年份变化出现显著差异外,其
他比例下草地地上生物量年份间无显著性差异(表
3)。草地耗水量总体以2011年显著高于2012年,但
水分利用效率相反。2a间,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比
例均为B6D4,B8D2 和B10D0,较低的比例均为B2D8
和B0D10。整体而言,B6D4 和B8D2 比例具有高生物
量、高耗水量以及高水分利用效率(表3)。
表3 2011和2012年不同组合比例下草地地上部生物量、耗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
组合比例
地上部生物量/(103kg·hm-2)
2011年 2012年
耗水量/mm
2011年 2012年
水分利用效率/(kg·hm-2·mm-1)
2011年 2012年
B0D10 4.7bc(a) 3.77c(b) 509.3a(a) 467.5bc(b) 9.21b(a) 8.17c(a)
B2D8 3.82c(b) 4.42b(a) 508.6a(a) 470.2b(b) 7.45c(b) 9.46c(a)
B4D6 4.4bc(a) 4.81b(a) 508.0a(a) 465.0bc(b) 8.78b(b) 10.39b(a)
B5D5 5.65a(a) 5.85a(a) 503.5ab(a) 470.0b(b) 11.15ab(b) 12.46ab(a)
B6D4 6.02a(a) 6.50a(a) 490.0b(a) 465.5bc(b) 12.27a(b) 14.08a(a)
B8D2 6.40a(a) 6.51a(a) 511.0a(a) 477.7a(b) 12.51a(b) 13.64a(a)
B10D0 5.83a(a) 6.01a(a) 493.5b(a) 451.9c(b) 11.30ab(b) 13.36a(a)
  注:同列数字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比例间差异显著(p<0.05);括号内不同字母表示年份间差异显著(p<0.05)。
3 结 论
在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主要受降雨、
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等因素影响,表现出较明显的季
节动态和年份差异[16-17]。大气降水作为土壤水分的
主要来源,直接影响土壤水分含量的高低和时空变化
特征[18]。2011与2012年由于降雨季节性分布的差
异,造成植被同一生育期的耗水量存在明显差异:
2011年植被各生育期耗水呈单峰曲线,耗水高峰出现
在8月,而2012年植被耗水曲线呈“M”型,耗水高峰
在7和9月出现,趋势与降雨分布基本相同(图1),即
植被生育期耗水量与同期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15]。
在降雨、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
各组合比例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可分为水分相对稳定
期(4—5月),水分消耗期(5—6月)和水分补给和波
动期(7—10月)。这种变化是2011—2012年降雨量
与季节分配差异以及两混播草地植物的生长节律的
结果:在降雨相对较少的4—6月,随着植物返青后快
速生长、耗水量增大,气温上升导致地表蒸发增加等,
使得该阶段土壤储水量呈缓慢降低;在降雨集中的
97第3期       舒佳礼等: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混播草地不同降雨年份土壤水分利用状况
7—9月,虽然植物均处生长旺期,耗水量大,但各比例
下草地土壤水分均得到不同程度补充。在降水较丰
富的2011年,各组合比例草地雨季期间土壤水分都
以补充为主,其中以B8D2 和B0D10补充深度最大;在
降雨较少的2012年,各组合比例草地的土壤水分也
得到一定补充,但总体仍低于生育期开始时土壤储
水量。
在不同降水年型下,土壤水分能否得到补给以及
补给程度取决于年降水量的大小和分布,其中雨季是
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期,但降水入渗深度
一般不超过300cm[13]。2011年,各组合比例下生育
期末各比例 20—260cm 土壤水分补偿量占 0—
380cm总补偿量的95%以上,因此雨季富余水分主
要下渗补充到20—260cm土层,各比例间土壤水分
的差异低于2012年,出现一致性的变化趋势,主要是
由于充沛的降雨补偿减小了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19]。
植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深度往往与其根系的分
布深度相一致[4-5]。在混播草地群落中,土壤含水量
剖面分布与混播植物的水分生理生态特征及根系分
布密切相关[20]。有研究表明,在豆禾混播体系中,豆
科植物通过生物固氮可促进禾本科植物根系生长,加
之相互间的竞争等会扩大根系利用水分的空间,促进
植物对下层土壤水分的利用[21]。白羊草为C4 须根
系禾本科植物,其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22];达乌
里胡枝子为C3 直根系豆科植物,根系可达140cm[23]。
在相同生长环境条件下,白羊草的水分利用效率要高
于达乌里胡枝子[24]。本试验结果显示,单播白羊草
(B10D0)土壤储水量显著高于单播达乌里胡枝子(即
B0D10)。各混播比例中随着达乌里胡枝子比例的增
加,土壤耗水深度和耗水量增加,这与达乌里胡枝子
根系分布深度和耗水量大有关。除B8D2 土壤储水量
相对较低外(图2),其他各混播群落均表现为白羊草
所占比例越大其土壤储水量越高。
王淑芬等[25]比较研究不同降水年型冬小麦水分
利用效率得出,丰水年里随着耗水量增加,水分利用
效率反而下降。本研究中,各组合比例2012年的水
分利用效率均要显著性高于2011年,这主要由于
2011年耗水量显著较高,而生物量与2012年无显著
差异有关。2a内白羊草所占比例较高的混播草地水
分利用效率较高。前期的研究表明,盆栽条件下白羊
草和达乌里胡枝子虽然表现出激烈的种间竞争,但二
者混播仍有明显的互补效应,其中白羊草与达乌里胡
枝子在10∶2混播下具有显著最高的生物量和水分
利用效率[26]。自然条件下对混播草地中白羊草光合
日变化测定发现,B6D4 与B8D2 比例下其光合速率和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27]。本研究结果表明,白
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混播草地土壤水分消耗和补充
与混播比例密切相关,但主要受年度降雨量及其季节
分配的影响。不同降雨量年份里,白羊草和达乌里胡
枝子在B6D4 与B8D2 两混播比例下的地上生物量和
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较高。
[ 参 考 文 献 ]
[1] 郭忠升.半干旱区柠条林利用土壤水分深度和耗水量
[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5):69-72.
[2] 杨维西.试论我国北方地区人工植被的土壤干化问题
[J].林业科学,1996,32(1):78-84.
[3] 李耀林,郭忠升.平茬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柠条林地土
壤水分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31(10):2727-2736.
[4] 程积民,万惠娥,王静,等.黄土丘陵区沙打旺草地土壤
水分过耗与恢复[J].生态学报,2004,24(12):2979-
2983.
[5] 程积民,万惠娥,王静.黄土丘陵区紫花苜蓿生长与土壤
水分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3):435-438.
[6] 徐炳成,山仑,陈云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植被建设的土
壤水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
1(4):32-35.
[7] 张晓红,徐炳成,李凤民.黄土塬区三种豆科牧草的土壤
养分剖面分布特征与平衡[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
16(4):810-817.
[8] 王旭,曾昭海,胡跃高,等.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效应
研究进展[J].中国草地学报,2007,29(4):92-99.
[9] 郑伟,朱进忠,库尔班,等.不同混播方式下豆禾混播草
地种间竞争动态研究[J].草地学报,2010,18(4):568-
575.
[10] 石永红,符义坤,李阳春.半荒漠地区绿洲混播牧草群
落稳定性与调控研究[J].草业学报,2000,9(3):1-7.
[11] 徐炳成,山仑,李凤民.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引种禾草柳
枝稷的生物量与水分利用效率[J].生态学报,2005,25
(9):2206-2213.
[12] 郭忠升,邵明安.半干旱区人工林草地土壤旱化与土壤
水分植被承载力[J].生态学报[J],2003,23(8):1640-
1647.
[13] 张雷明,上官周平.黄土高原土壤水分与植被生产力的
关系[J].干旱区研究,2002,19(4):59-63.
[14] 张正栋.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及其调
控:以甘肃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33(2):69-74.
[15] 姚玉璧.高原亚寒带湿润草甸区植被生育期耗水量与
耗水规律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00,21(1):20-22.
[16] Qiu Yang,Fu Bojie,Wang Jun,et al.Spatial variabili-
ty of soil moisture content and its relation to environ-
mental indices in a semi-arid guly catchment of the Lo-
ess Plateau,China[J].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08                    水土保持通报                     第34卷
2001,49(4):723-750.
[17] 李洪建,王孟本,柴宝峰.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变化的时
空特征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4):515-519.
[18] 李锋瑞,赵松岭.陇东黄土旱塬不同降水年型作物土壤
水分的时空分异特征[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2):99-108.
[19] Chen Hongsong,Shao Mingan,Li Yuyuan.The char-
acteristics of soil water cycle and water balance on steep
grassland under natural and simulated rainfal condi-
tion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Journal of Hy-
drology,2008,360(1):242-251.
[20] 王满意,梁宗锁,杨超,等.陕北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白
羊草水分特征及群落生物量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93-100.
[21] 邹文秀,韩晓增,江恒,等.东北黑土区降水特征及其对
土壤水分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9):196-
202.
[22] 王会梅,徐炳成,李凤民,等.黄土丘陵区白羊草和柳枝
稷适应性生长的比较[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
(5):35-40.
[23] 孙启忠,韩建国,桂荣.科尔沁沙地达乌里胡枝子生物
量研究[J].中国草地,2001,23(4):21-26.
[24] 徐炳成,山仑,李凤民.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五种植物的
生理生态特征比较[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5):
990-996.
[25] 王淑芬,张喜英,裴冬.不同供水条件对冬小麦根系分
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
2006,22(2):27-32.
[26] Xu Bingcheng,Xu Weizhou,Huang Jin,et al.Biomass
production and relative competitiveness of a C3legume
and a C4grass co-dominant i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
eau of China[J].Plant and Soil,2011,347(1/2):25-
39.
[27] 王京,徐炳成,高志娟,等.黄土丘陵区白羊草与达乌里
胡枝子混播的光合生理日变化研究[J].草地学报,
2012,20(4):
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
692-698.
  (上接第49页)
[14] 李建军,邵生俊,杨扶银,等.防渗墙粗粒土槽孔泥皮的
抗渗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2,33(4):1087-
1093.
[15] 王盼,朱首军,马宁,等.重粉质壤土区泥浆浓度对筑坝
泥浆性能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3,44(3):543-550.
[16] 谢飙,王海宁,马良军.高黏粒黄土地区水坠坝应用聚
乙烯微孔波纹管技术研究[J].青海科技,2001,8(3):
40-43.
[17] 王启睿,史海荣,梁振科,等.聚乙烯微孔波纹管在堡子
沟水坠坝排渗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水土保持,
1994(3):25-27,32.
[18] 汤茗辉,曹善和,刘振声,等.阳洼水坠坝聚乙烯微孔波
纹管排渗试验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1992(5):22-28.
[19] 孟庆山,汪稔,雷学文,等.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饱和软
土地基效果研究[C]∥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
集:下册.2003.
[20] 韩尚宇,洪宝宁,李红.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土路基的质
量改善措施优选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
学与工程版,2009,33(2):
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
223-226.
  (上接第68页)
[7] 杨佐涛.戈壁与绿洲内的风向风速关系:以新疆策勒县
为例[J].中国沙漠,1990,10(3):33-39.
[8] 刘铭庭.新疆策勒县绿洲外围固沙植物带的建设[J].中
国沙漠,1994,14(2):74-77.
[9] 陈智,麻硕士,赵永来,等.保护性耕作农田地表风沙流
特性[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118-121.
[10] 刘目兴,刘连友.农田休闲期作物留茬对近地表风场的
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9):295-299.
[11] 赵哈林,赵学勇,张铜会.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沙漠化
的成因、过程和防治对策[J].中国沙漠,2000,20(S):
22-28.
[12] 张春民,吴文奇,奈民夫.半干旱区沙质农田土壤风蚀
防治的效应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9,35(1):
9-12.
[13] 何文清,赵彩霞,高旺盛,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
风蚀主要影响因子研究:以内蒙古武川县为例[J].应
用生态学报,2005,16(11):2092-2096.
[14] 赵永来,陈智,孙越超,等.作物残茬覆盖农田地表土壤
抗风蚀效应实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1,42(6):
38-42.
[15] 唐玉龙,安志山,张克存,等.不同结构单排林带防风效
应的风洞模拟[J].中国沙漠,2012,32(3):647-654.
18第3期       舒佳礼等: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混播草地不同降雨年份土壤水分利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