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居群白羊草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比较



全 文 :书不同居群白羊草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比较
韩汝旦,姬奇武,董宽虎
(山西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摘要:以不同居群的4份野生白羊草为试验材料,对播种当年且2茬刈割后的草产量和营养成分进
行测定,探究其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地方品种的选育驯化。结果表明:不同居群白羊草当年鲜草、
干草产量及粗蛋白质产量均不同,均以太谷居群最高,分别达32.17t/hm2,10.53t/hm2和1 041.00
kg/hm2,其中,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居群(P<0.05);不同茬次间,第1茬的鲜草、
干草产量及粗蛋白质产量均高于第2茬,且均占到年产量的80%,试验表明第1茬是白羊草利用的关
键,且第1茬中,太谷居群的产量均高于其他居群;太谷居群第1茬的CP,Ca和P含量均为最高,Ash
含量较高,而NDF和ADF含量均为最低,表明太谷居群的营养品质要优于其他居群。综合评价,白羊
草第1茬的生产性能较好,太谷居群的产量高、品质好,具有极大的选育驯化潜力。
  关键词:白羊草;茬次;生产性能;营养品质
  中图分类号:S 81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00(2015)03-0001-07
  收稿日期:2015-03-14;修回日期:2015-04-16
  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20311011-1);山西省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2012091004-0101)
资助
  作者简介:韩汝旦(1989-),女,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
E-mail:rudan_han@126.com
董宽虎为通讯作者。
  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为禾本科孔颖
草属多年生暖季型牧草,具短根状茎,分蘖力强,且营
养品质好,适口性强[1,2],也是优良的水土保持型牧草。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牧草及饲料的需求
日益增加。虽然,苜蓿、白三叶等优良牧草的产业化规
模发展较快,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已有的优良
牧草种类对于不同的环境适应性较差,急需开发适应
性强的本土牧草。白羊草草地是我国暖温带地区的主
要草地类型[3,4],在山西省分布较广,占山西总草地面
积的36%。有关山西白羊草的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
的研究报道中,董宽虎等[5]对山西白羊草灌丛草地牧
草产量动态研究报道,草地牧草产量的各年度动态曲
线均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8月。李琪等[6]对山西高
原3种白羊草群落的生物量研究表明,3种群落的总
生物量在139.05~496.61g/m2,且地下生物量大于
地上生物量。黄锋华等[7]对山西白羊草灌丛草地优势
种牧草的营养价值及瘤胃降解进行研究,同样表明8
月是白羊草利用的最佳时期,此时地上生物量最高。
有关人工栽培白羊草的研究报道中,武路广等[8,9]对白
羊草栽培第2年的干草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了研
究。而国内有关不同刈割茬次下的白羊草的生产性能
和营养品质的研究报道较少,同时,科学工作者在对白
羊草的栽培研究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对于播种当
年的基础研究并不完整。为此,通过种质整理,选择4
个白羊草居群在山西晋中地区种植,探究其播种当年
且全年2茬刈割下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以期为白
羊草的科学合理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有力的理论支
撑,并为优质白羊草品种的选育驯化提供理论依据,促
进白羊草定向育种引种扩繁、建立人工放牧草地。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试验站内,地
理位置为E 112°23′,N 37°25′,海拔799m。该地区属
暖温带气候,年均温9.5~10.5℃,最热月均温23.5
~24.0℃,最冷月均温-6.5~-5.0℃,年均降水量
450~490mm,年总积温(≥0℃)为3 900~4 100℃,
土壤类型为石灰性褐土,中壤。无霜期160~165d,10
月上旬为初霜期,5月初为终霜期[8]。
1第35卷 第3期           草 原 与 草 坪2015年
DOI:10.13817/j.cnki.cyycp.2015.03.001
1.2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白羊草播种材料是2013年10月中旬在
山西农业大学草业试验田栽培的白羊草居群中采集。
各居群原始采集地信息见表1。
1.3 试验设计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完全随机区组排列,4次
重复,共16个小区,小区面积5m×3m。播种前进行
翻地、耙地等,2014年4月30日人工开沟灌水进行条
播,行距30cm,每小区10行,浅播深度为2cm,播种
量为9.2kg/hm2。播种后第5d开始于每天16∶00之
前喷灌1次直至出苗,生长期间不定期人工除杂等,以
保证白羊草的正常生长。
表1 材料来源
Table 1 The source of the tested materials
居群 E  N 海拔/m 年均温/℃ 无霜期/d 年降水量/mm
平鲁 112°21′ 39°25′ 1241  5  114  440
代县 112°56′ 39°05′ 889  8.7  150  500
太谷 112°34′ 37°21′ 978  10  160  450
平定 113°40′ 37°43′ 863  11  180  537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鲜草、干草产量及干鲜比测定 试验于抽穗期
进行初次刈割测产,再生草刈割测产在白羊草停止生
长前的15d进行,2次刈割测产之和为全年草产量。2
次刈割留茬高度为5cm,测产时去掉小区2侧边行,
再将余下的8行2头各去掉50cm,实测所留9.6m2
的测产面积,换算成鲜草产量。随后从中称取1 000g
放入烘箱,105℃杀青30min,65℃烘干至恒重,换算
成干草产量。
干鲜比=牧草干草重/牧草鲜草重
粗蛋白质产量=干草产量×粗蛋白质含量
1.4.2 茎叶比测定 刈割测产时,称取1 000g样品,
然后按茎(含叶鞘部分)、叶(含穗部分)两部分分开,烘
干后称其重量。
茎叶比=茎干重/叶干重
1.4.3 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将上述测完干草产量的
样品粉碎,过40目筛后进行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粗
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
(ADF)、灰分(Ash)、钙(Ca)和磷(P)含量的测定方法
参照文献[10]方法进行。
1.5 数据处理
应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 19.0
进行方差分析,以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居群白羊草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
产量是衡量牧草生产性能和经济性能的指标。对
播种当年的各供试白羊草鲜草产量测定结果表明(表
2),不同居群白羊草的全年鲜草产量有较大差异,其
中,以太谷居群的最高,达32.17t/hm2,其次为平定、
代县和平鲁居群,但居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
不同茬次间,第1茬的鲜草产量高于第2茬,占到全年
鲜草产量的86.29%,说明年鲜草产量主要取决于第1
茬。相同茬次下,第1茬鲜草产量最高的为太谷居群,
达28.86t/hm2,最低的是平鲁居群,为21.39t/hm2,
两者差异显著(P<0.05)。第2茬鲜草产量最高的平
鲁居群显著高于最低的代县居群(P<0.05)。
干草产量分析结果表明(表2),全年干草产量以
太谷居群的最高,达10.53t/hm2,显著高于其他居群
(P<0.05),平鲁居群最低,为7.36t/hm2。不同茬次
间,第1茬的干草产量高于第2茬,占到全年干草产量
的84.14%,说明年干草产量主要取决于第1茬。相
同茬次下,第1茬干草产量最高的为太谷居群,显著高
于其他各居群(P<0.05),第2茬干草产量以平鲁居
群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居群(P<0.05)。
2.2 不同居群白羊草的干鲜比和茎叶比
牧草的干鲜比反映牧草干物质的积累程度和利用
价值,是衡量牧草的生产力大小的指标之一。牧草生
育早期,植株幼嫩含水量高,干物质含量少,干鲜比低;
生育后期植株茎秆老化、坚硬、含水量低、干鲜比高。
此外,干鲜比也是评价牧草适口性的重要指标。各供
试白羊草的干鲜比测定结果表明(表3),白羊草不同
居群不同茬次的干鲜比明显不同。从2茬干鲜比的平
均值分析,太谷居群的最高,为0.34,其次是代县居
2       GRASSLAND AND TURF(2015)            Vol.35No.3
表2 不同居群白羊草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
Table 2 The fresh yields and hay yield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产量
居群
平鲁 代县 太谷 平定 平均
鲜草产量
第1茬/t·hm-2  21.39±1.15c  24.10±3.45bc  28.86±1.29a 25.42±1.15ab  24.94±3.29
所占比例/% 79.27  88.73  89.73  87.43  86.29
第2茬//t·hm-2  5.73±2.04a 3.15±1.28b  3.31±0.28b  3.66±0.24ab  3.96±1.50
所占比例/% 20.73  11.27  10.27  12.57  13.71
年总产//t·hm-2  27.12±3.00a 27.26±4.63a 32.17±1.54a 29.07±1.37a 28.9±3.29
干草产量
第1茬/t·hm-2  5.55±0.37c  6.55±0.85bc  9.37±0.68a 7.49±0.68b  7.24±1.58
所占比例/% 75.75  84.74  88.97  87.1  84.14
第2茬/t·hm-2  1.80±0.46a 1.19±0.36b  1.16±0.13b  1.11±0.08b  1.31±0.39
所占比例/% 24.25  15.26  11.03  12.9  15.86
年总产/t·hm-2  7.36±0.83b  7.74±1.06b  10.53±0.64a 8.60±0.71b  8.56±1.46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表3 不同居群白羊草的干鲜比和茎叶比
Table 3 The ratio of dry mater to fresh matter and leaf to stem ratio
居群
干鲜比
第1茬 第2茬 平均值
茎叶比
第1茬
平鲁 0.26±0.01c  0.33±0.05ab  0.29±0.02b  2.19±0.32a
代县 0.27±0.01bc  0.39±0.06a 0.33±0.04a 2.16±0.24a
太谷 0.32±0.02a 0.35±0.01ab  0.34±0.01a 2.13±0.10a
平定 0.29±0.01b  0.30±0.01b  0.30±0.00ab  1.87±0.35a
平均 0.29±0.03  0.34±0.05  0.32±0.03  2.09±0.27
群,为0.33,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
于干鲜比最低的平鲁居群(P<0.05)。不同茬次之
间,第1茬的干鲜比(0.29)要低于第2茬草(0.34),说
明白羊草到生长后期加快了干物质的积累。
茎叶比是衡量牧草经济性状的指标之一,反映着
牧草营养价值的高低和适口性的优劣。不同居群白羊
草的茎叶比(表3),第1茬的茎叶比在1.87~2.19,居
群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平定居群的茎叶比
最低,为1.87,其次为太谷、代县、平鲁,分别为2.13,
2.16和2.19,说明平定居群叶量丰富,适口性好。当
年生白羊草的第2茬产量较低,无法进行茎叶分离,因
此,未进行茎叶比的测定。
2.3 不同居群白羊草的粗蛋白质产量
粗蛋白质产量(CP)是牧草选育的关键。不同居
群白羊草的CP产量明显不同。全年CP以太谷居群
最高,达1 041.00kg/hm2,显著高于其他居群(P<
0.05)。不同茬次各居群第1茬的CP产量高于第2
茬,第1茬平均CP产量占全年CP产量的80.73%。
相同茬次下,不同居群间的CP产量也存在差异,从第1
茬CP产量来看,太谷居群的最高,达913.04kg/hm2,
表4 不同居群白羊草的粗蛋白质产量
Table 4 The CP yield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kg/hm2
居群
粗蛋白质产量
第1茬 所占比例 第2茬 所占比例 年总产
平鲁 404.29±38.36c  70.46  172.96±48.25a 29.54  577.25±85.99c
代县 501.94±100.07c  79.93  129.28±46.74a 20.07  631.22±141.92c
太谷 913.04±50.47a 87.69  127.96±16.33a 12.31  1041.00±45.80a
平定 691.67±18.86b  84.83  123.83±8.83a 15.17  815.51±27.59b
平均 627.74±209.44  80.73  138.51±36.32  19.27  766.24±203.69
3第35卷 第3期           草 原 与 草 坪2015年
其次为平定居群,两者差异显著(P<0.05),且均显著
高于CP产量较低的代县和平鲁居群(P<0.05)。第
2茬CP产量以平鲁居群最高,为172.96kg/hm2,与
其他居群差异不显著(P>0.05)。
2.4 不同居群白羊草的CP和Ash含量
CP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牧草营养价值的高低。
不同居群不同茬次白羊草的CP含量明显不同(表5)。
不同茬次之间,第2茬的CP含量(10.63%)高于第1
茬(8.48%)。同一茬次,不同居群的CP含量也不同,
第1茬CP含量高的为太谷和平定居群,分别为9.75%、
9.27%,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CP含
量较低的代县和平鲁居群(P<0.05)。第2茬CP含量
最高的为平定居群,其次为太谷居群,两者差异不显著
(P>0.05)。
粗灰分含量(Ash含量)代表植物体内矿物质含
量。不同居群不同茬次白羊草的 Ash含量明显不同
(表5)。不同茬次之间,第2茬的 Ash含量(8.98%)
高于第1茬(7.17%)。同一茬次内,不同居群白羊草
的Ash含量也不同,第1茬 Ash含量高的为平鲁居
群,其次为平定、太谷、代县,居群间 Ash差异不显著
(P>0.05)。第2茬 Ash含量高的为平定居群,其次
为代县、太谷和平鲁居群。
表5 不同居群白羊草的CP和Ash含量
Table 5 The CP contents and ash content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居群
CP含量
第1茬 第2茬
Ash含量
第1茬 第2茬
平鲁 7.27±0.25b  9.54±0.32b  7.37±0.53a 6.22±0.28c
代县 7.63±0.67b  10.70±1.09ab  6.99±0.30a 9.60±0.81ab
太谷 9.75±0.19a 11.04±0.40ab  7.14±0.58a 9.21±0.34b
平定 9.27±0.60a 11.23±1.01a 7.17±0.52a 10.91±1.15a
平均 8.48±1.17  10.63±0.96  7.17±0.44  8.98±1.90
2.5 不同居群白羊草的NDF和ADF含量
纤维含量越高,牧草老化越严重,品质越差,纤维
含量越少,牧草越嫩,牧草适口性越好,营养价值也越
高。不同居群不同茬次白羊草的 NDF含量明显不同
(表 6)。不 同 茬 次 之 间,第 2 茬 的 NDF 含 量
(67.23%)低于第1茬(69.55%)。同一茬次,不同居
群的NDF含量也不同,第1茬NDF含量最低的为太
谷居群,其次为平定居群,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
但均显著低于 NDF含量较高的代县和平鲁居群
(P<0.05),从第2茬分析,NDF含量从低到高依次为
太谷、平定、平鲁、代县,居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
不同居群不同茬次白羊草的 ADF含量明显不同
(表 6)。不 同 茬 次 之 间,第 2 茬 的 ADF 含 量
(40.67%)低于第1茬(43.23%)。同一茬次,不同居
群的ADF含量也不同,第1茬ADF最低的为太谷居
群,最高的为平鲁居群,两者差异显著(P<0.05)。第
2茬 ADF含量从低到高依次为平鲁、太谷、平定、代
县,居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6 不同居群白羊草的NDF和ADF含量
Table 6 The NDF and ADF content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
居群
NDF含量
第1茬 第2茬
ADF含量
第1茬 第2茬
平鲁 72.82±3.58a 67.64±1.74a 44.56±1.30a 39.90±0.60a
代县 71.14±1.33a 67.88±2.08a 44.18±1.58ab  41.55±2.35a
太谷 66.95±1.31b  66.45±1.08a 41.19±1.45b  39.96±0.72a
平定 67.29±0.47b  66.98±2.02a 42.99±1.92ab  41.27±4.46a
平均 69.55±3.14  67.23±1.62  43.23±1.92  40.67±2.32
2.6 不同居群白羊草的Ca和P含量
牧草中的矿物元素不仅对植物自身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饲草也对草食动物的生长,繁殖等诸多方面起着极
为重要的作用。不同居群不同茬次白羊草的Ca含量明
显不同(表6)。不同茬次之间,第2茬的Ca(0.82%)高
于第1茬(0.42%)。同一茬次,不同居群的Ca含量也
不同,第1茬太谷居群的含量最高,其次为平鲁、平定、
代县居群,居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2茬Ca含
4       GRASSLAND AND TURF(2015)            Vol.35No.3
量最高的为太谷居群,其次为平定居群,两者差异不显
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Ca含量较低的平鲁和代县
居群(P<0.05)。
不同居群不同茬次白羊草的P含量明显不同(表
6)。不同茬次之间,第2茬的P含量(0.25%)高于第
1茬(0.18%)。同一茬次,不同居群的P含量也不同,
第1茬,P含量最高为太谷居群,最低的为平鲁居群,
两者差异显著(P<0.05),第2茬,P含量从高到低依
次为代县、太谷、平定、平鲁居群,居群间差异不显著
(P>0.05)。
表7 不同居群白羊草的Ca和P含量
Table 7 The Ca and P content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
居群
Ca含量
第1茬 第2茬
P含量
第1茬 第2茬
平鲁 0.42±0.10a 0.69±0.01b  0.17±0.00b  0.23±0.02a
代县 0.41±0.03a 0.64±0.10b  0.18±0.01ab  0.27±0.01a
太谷 0.45±0.04a 0.99±0.23a 0.18±0.01a 0.25±0.02a
平定 0.42±0.01a 0.97±0.02a 0.17±0.00ab  0.25±0.03a
平均 0.42±0.05  0.82±0.20  0.18±0.01  0.25±0.02
3 讨论和结论
3.1 不同居群白羊草的生产性能
牧草产量是牧草选育评价的关键指标。试验中不
同白羊草居群播种当年的全年鲜草、干草产量存在差
异。全年鲜草产量在27.12~32.17t/hm2,全年干草
产量在7.36~10.53t/hm2,其中太谷居群的鲜草、干
草产量均为最高,且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居群,说
明太谷居群白羊草的草产量在播种当年要优于其他居
群。Rasnake等[11]测定了2个白羊草品种Caucasian
与Plains在肯德基州刈割3次的干草产量,分别达到
了18.05t/hm2和14.89t/hm2,与此次研究的结果相
差较大,可能与白羊草的遗传因素不同有关。
研究还表明,在雨养条件下,白羊草第1茬的鲜
草、干草产量占全年的80%,这与苏加楷等[12]、王赞
等[13]、杨成勇等[14]对苜蓿的研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具
有一致性。分析认为,第1茬草刈割的时间为抽穗期,
各居群当年到达抽穗期的时间基本都在8月中旬以
后,从白羊草春季播种到抽穗期的这段时间,生长期较
长,此时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对植物的生长也
最为有利,正是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因此,其产量
占全年比重最大,对全年草产量的贡献最大[13];第2
茬草的刈割时间为生长季结束前15d,生长期较短,导
致其草产量明显不如第1茬,因此,如何提高白羊草的
刈割频次对白羊草的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中不同居群同一茬次的鲜草、干草产量存在
很大差异。第1茬鲜草产量最高的为太谷居群,其次
为平定、代县和平鲁居群。太谷居群的干草产量显著
高于其他3个居群(P<0.05)。造成鲜草、干草产量差
异较大的原因可能与品种自身遗传特性和生长发育阶
段的差异对外界各种环境条件的响应不同有关[15]。刘
春英等[16]对黑麦草生产性能比较研究中得出,不同黑麦
草品种同一茬次生产性能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柴继宽
等[17]对燕麦的适应性评价中同样得出不同品种燕麦的
草产量有差异,均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时本研究结
果也表明了不同白羊草居群间的生产性能存在明显的
遗传差异,具有选育出优良白羊草品种的潜力。
3.2 不同居群白羊草的营养品质
牧草营养品质是衡量牧草饲用价值的重要原因。
粗蛋白质是牧草中的主要营养物质,粗纤维是牧草中
的主要能源物质之一,但其含量与消化率负相关,因
此,牧草中粗蛋白质含量越高,粗纤维含量越低,牧草
营养品质越好[18-20]。此外,气候条件、刈割、调制方法
等都会影响牧草营养物质含量[21,22]。研究中,不同白
羊草居群第1茬以太谷居群的CP,Ca和P含量均为
最高,Ash含量较高,而 NDF和 ADF含量均为最低,
表明太谷居群白羊草的营养品质最好。供试的不同白
羊草居群第2茬的CP、Ash、Ca和P含量高于第1茬,
NDF和ADF含量低于第1茬,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第2
茬白羊草的生长期较短,植株几乎全为叶有关,而牧草
通常叶的营养价值高于茎和全株[23,24],而导致第2茬
草叶量较丰富的原因可能是白羊草生长后期外界温度
较低,植株生长较缓慢且进行光合作用的同化物主要
转化为积累越冬的能量物质(可能大量转往根部)[25]。
5第35卷 第3期           草 原 与 草 坪2015年
综合分析,太谷居群的营养品质要优于其他居群。
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的高低是反应牧草利用价值
的重要因素。研究中全年粗蛋白质产量在577.25~
1041.00kg/hm2,太 谷 居 群 的 CP 含 量 最 高,达
1 041.00kg/hm2,显著高于其他各居群(P<0.05),
说明太谷居群在产量和品质利用方面要优于其他居
群。
从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综合分析,太谷居群的产
量高、品质好,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供试的不同居群白羊草第1茬的鲜草、干草产量
均高于第2茬,分别占全年的86.29%、84.14%。说
明第1茬草对其产草量有较大的贡献率,做好第1茬
的管理尤为重要;而第2茬草的产量占全年的均不足
20%,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如何提高第2茬草的产
量,这对指导白羊草的生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参考文献:
[1] Taliaferro C M,Horn F P,Ahring R M,et al.Yield and
quality of‘Caucasian’and‘Plains’bluestem grasses as
affected by clipping interval[J].Agronomy Journal,1984,
76(5):769-772.
[2] White L M,Dewald C L.Yield and Quality of WW-Iron
Master and Caucasian Bluestem Regrowth[J].Journal of
Range Management,1996,49(1):42-45.
[3] 张桂莲,张金屯,程林美.山西南部山地白羊草群落的数
量分类和排序[J].草业学报,2003,12(3):63-69.
[4] 陈安仁.白羊草及白羊草草地的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
1981(2):20-24.
[5] 董宽虎,靳宗立,王印魁,等.山西白羊草灌丛草地牧草产
量动态研究[J].中国草地,1995,17(4):13-16.
[6] 李琪,张金屯,高洪文.山西高原三种白羊草群落的生物
量研究[J].草业学报,2003,12(1):53-58.
[7] 黄峰华,董宽虎.白羊草灌丛草地优势种牧草营养物质及
瘤胃降解动态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06,28(6):18-
23.
[8] 武路广,霍梅俊,刘思奇,等.白羊草干草产量与主要农艺
性状的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J].草地学报,2013,21(4):
697-701.
[9] 武路广,霍梅俊,董宽虎.白羊草主要生产性能构成因子
分析[J].中国草地学报,2013,35(4):61-65.
[10] 张丽英.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
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11] Rasnake M,Reid J,Henning J.Warm season perennial
grasses for forage in Kentucky[M].AGR-University of
Kentucky,Cooperative Extension Service(USA),1990.
[12] 苏加楷,张文淑.10个苜蓿品种产草量比较试验报告
[J].牧草与饲料,1988(2):1-5.
[13] 王赞,李源,孙桂枝,等.国内外16个紫花苜蓿品种生产
性能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4-10.
[14] 杨成勇,张瑞珍,何光武,等.11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川北
地区引种试验研究[J].草原与草坪,2012,31(1):63-
67.
[15] Kinpe B,Reisen P,Mccaslin 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l dormancy and stand persistence in alfalfa varieties
[J].Proceeding of the 1998California Alfalfa symposi-
um,1998(3):203-208.
[16] 刘春英,孙学映,朱体超,等.不同黑麦草品种生产性能
比较与优势品种筛选[J].草业学报,2014,23(4):39-
48.
[17] 柴继宽,赵桂琴,师尚礼.7个燕麦品种在甘肃二阴区的
适应性评价[J].草原与草坪,2011,31(2):1-6.
[18] Falkner L K,Casler M D.Preference for smooth brome-
grass clones is affected by divergent selection for nutri-
tive value[J].Crop Science,1988,38:690-695.
[19] Casler M D.Breeding forage crops for increased nutri-
tional value[J].Advances in Agronomy,2001,71:51-
107.
[20] Casler M D,Vogel K P.Accomplishments and impact
from breeding for increased forage nutritional value[J].
Crop Science,1999,39:12-20.
[21] 单贵莲,初晓辉,徐赵红,等.刈割时期和调制方法对紫
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2,31(3):17
-21.
[22] 金杰,韩学琴,史亮涛,等.刈割对干热河谷坚尼草生产
性能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2,32(6):59-61.
[23] 罗旭辉,应朝阳,方金梅,等.闽北22个紫花苜蓿品系引
种筛选试验初报[J].福建畜牧兽医,2004(4):10-12.
[24] 蔡海霞,杨浩哲,王跃卿,等.多品种紫花苜蓿豫西地区
引种比较试验[J].草原与饲料,2004,24(4):45-47.
[25] 范彦,何玮,黄勇富.扁穗牛鞭草种质牧草生产性能比较
研究[J].南方农业,2007,7(12):47-51.
6       GRASSLAND AND TURF(2015)            Vol.35No.3
Comparative study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nutritional qualityof different Bothriochloa
ischaemumpopulations
HAN Ru-dan,JI Qi-wu,DONG Kuan-hu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030801,China)
  Abstract:Four Bothriochloa ischaemum material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nutri-
tional quality by measuring yield and nutritional conten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first year growing period
and twice mowing in order to provide necessary information for breeding and domestication.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esh yield,hay yield and CP yield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fresh yield,hay
yield and CP yield of Taigu population were the highest,which reached to 32.17t/ha,10.53t/ha and 1041.00
kg/ha respectively,and the hay yield and CP yield of Taigu popul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s(P<
0.05).The fresh yield,hay yield and CP yield of the first cutting were higher than the second cutting,which ac-
counted for more than 80%of total yield.The grass yield of Taigu population was exceeded other populations in
the first cutting.In terms of nutritional quality,the CP,Ca and P contents of Taigu population were the highest,
the ash contents was lower than others,the NDF and ADF contents were the lowest.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suggested that Taigu population had the best performance.
  Key words:Bothriochloa ischaemum;cutting time;production performance;nutritional qualit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欢 迎 投 稿   欢 迎 订 阅
  《草原与草坪》是中国草学会、甘肃农业大学主办的草学学术期刊。
  本刊创刊于1981年,迄今被遴选为“CSCD扩展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
期刊”。2004年以来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第
三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中国畜牧兽医期刊学术类优秀期刊”,荣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
量”奖。
主要刊登草学领域、草坪科学、牧草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城市绿地建设、高尔夫球场草坪建植及绿化、园林
花卉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等。本刊适合从事草原、草坪、园林
花卉、资源与环境、农业经济等领域的大专院校师生,科研工作者及企业技术人员等阅读参考。
  本刊在此由衷地感谢各位作者、读者、编委及审稿专家给予杂志的关心和支持,热忱欢迎相关专业人士投稿,
订阅。
  刊号:ISSN 1009-5500CN 62-1156/S   
邮发代号:54-13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 甘肃农业大学《草原与草坪》编辑部  
电话/传真:0931-7631885    邮编:730070  E-mail:cyycp@gsau.edu.cn
7第35卷 第3期           草 原 与 草 坪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