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19 卷 第 5期
9 9 9 1年 1 0月
浙 江 林 业 科 技
JU OR
.
o F Z H可 A IN G F o 班 s C I· & T E C H ·
Vo l
.
9 1- N O
。
5
9 9 9
红桧等台湾珍贵树种造林引种试验报告
吴隆高 ’ 厉智敏 2 杨国力 2 游昌顺 2 樊子才 ’
浙江省龙泉市林业总站 龙泉市 二 3 、 。 ; ’ 龙泉市山坑林场 )
摘 要 通过 5年造林引种试验 , 观察 了红桧 、 台湾扁柏 、 台湾黄衫 、 台湾衫木和
本地衫木 “ 龙 1 5 与闺 , : ” 双系的物候期和生长节律 。 造林后 5 年 , 红桧的树高 、 胸径 、
冠幅 , 分别大于当地选育的最优衫木家系 “ 龙 15 与闺 , , ” 双系 53 . 85 % 一 5 . 02 % , 32 . 70/
一 6 4 . 3 2% 和 9 0 . 2 7% 一 1 。。% 是适宜本市低 山地 区栽培 , 很有发展前途的树种 。
关 键 词 红桧 ; 珍贵树种 ; 引种试验
红桧 ( C h a m a e e y p a r is f o二、 o s e n s is M a st um · ) 和台湾扁柏 [ c h a m a e叮p a r i s o b t u s a ( S i e b ` e t
z u c c ) 〕 E n d l· v a r · f o mr o s a n a ( H a y a t a ) R e h d
· 〕为台湾珍贵用材树种 。 1 9 9 8 年 6 月前在阿里山
保存有 3 0 0 龄以上的古老红桧 , 有 1 株高达 5 7m , 胸径 6 . 5 m , 材积约 5 04 砂 , 被称为 “ 阿
里山神木 ” 。 该树种为我国 2 级重点保护植物 。 据台湾 6 名大学教授 19 9 3 年 9 月来浙江林学
院座谈 , 每立方米红桧木材价值人民币 3 万元 。 台湾扁柏树高达 40 m 、 胸径达 3砂 , 在台湾
森林中的重要性仅次于红桧 , 目前其木材产量占台湾第 1位 。
浙江林学院张若蕙教授于 1 9 8 9 年起从台胞赠送的少量种子中繁殖了一批苗木 , 首次在大
陆获得育苗成功 〔` , 。 1 9 9 2 年以来已在本省和福建开展造林引种试验 。
为了丰富本地造林树种 , 我们于 1 9 9 4 年初从浙江林学院引进红桧 、 台湾扁柏 、 台湾黄
杉 ( P s e u do st u g a w i ls o n i a n a H a y a t a ) 和台湾杉 ( C u n n in g h a m i a k o n ihc ii H a y a t a ) 开展造林引种
试验 。
1 原产区与引种区气候情况比较
在台湾 , 红桧天然集中分布区为阿里山 、 林田山 、 峦大山和小云山海拔 1 05 0一 2 0 o m
山地 。 台湾扁柏集中分布区为阿里山 、 林田山及太平山 、 三里山 、 八仙山海拔 1 30 0 一 2 80 o m
富含腐殖质的黄壤 、 黄棕壤山地 。 在重叠的海拔高度内 , 两树种常混生 , 而台湾扁柏可以比
红桧分布得更高 , 其耐寒性可能更强 〔’ 〕 。
台湾黄杉产于台湾中央山脉 , 海拔 8 0 一 1 5 0 m , 气候温暖湿润 。 酸性黄壤地带 , 树高
可达 50 m , 胸径达 Z ;m 台湾杉木产于台湾中部以北山区 , 海拔 1 3 0 一 2 0 0 m 地带 , 通常混
生于台湾扁柏及红桧林中 , 树高达 50 m , 胸径达 2 · 5砰 2 〕 。
收稿日期 19 9 9 一 0 1 一 0 8 返修日期 1 9 9 9 一 0 5 一 15
5 期 吴隆高等 : 红桧等台湾珍贵树种造林引种试验报告
这些树种集中分布区为台湾中部山地 , 地处北回归线上 , 又受暖流影响具有热带 、 亚热
带海岛气候特点 。 年均温 ” ℃ , 最冷 1 月均温 1 5℃ , 最热 7 月均温 肠℃ , 年温差较小 。 年
降水量 2 0 0 m m 以上 , 多集中在 6 一 9 月〔` 〕。
引种造林地处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E
,
2 8 “ 0 8
’
3 0 ” N
。 地貌为低山狭谷 , 海拔
位于本市中西部 , 地理位置 1 1 5 0 5 6 , 3 0 , ·
5 0 0 一 5 5 o m , 坡向 N W , 坡度为 3 5 。 一 4 0 “ 。 土
壤为凝灰岩发育的侵蚀型红壤中的石砂土 , 土层厚 40 一 6 c0 m , 前茬系杉木为优势的针阔混交
林采伐迹地 。 根据龙泉气象站提供的多年来气象观察数据阁 , 其气象要素为 : 年均温 15 · 6 “ C ,
l 月均温 5 . o o C , 7 月均温 2 5 . s o C , 》 l o o C 2 3 2 d , 年积温 4 7 5 4 o C 。 年均降水量 1 8 7 3 . Zm m ,
主要集中在 4 一 6 月 。
表 1 两地逐月气温 比较
(单位 : “ C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 1 1 2 年均
台北 15 . 0 14 . 9 1 7 · 0 2 0 · 9 2 4 · 0 2 6 · 0 2 7 · 0 2 6 · 9 2 5 · 0 2 2 · 5 19 · 0 1 6 · 0 2 2 · 0
山坑 5 · 0 6 · 6 1 0 · 9 1 5 · 9 19 · 6 2 2 · 7 2 5 · 5 2 5 , 0 2 1 . 9 1 7 . 1 1 0 . 9 6 . 0 1 5 . 6
差数 1 0 . 0 8 . 3 6 · 1 5 . 0 4 . 4 3 . 3 1 . 5 1 . 9 3一 5 . 4 5 . 1 10 . 0 6 . 4
表 2 两地逐月降水量比较
(单位 : m m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 0 l x 12 计
台北 8 0 . 0 13 0 · 0 1 6 7 · 0 1 6 0 . 0 2 一0 2 5 0 2 6 0 3 1 0 . 0 2 3 0 1 6 0 5 0 6 0 2 0 9 7
山坑 6 3 . 6 1 2 1 . 8 18 7 . 8 2 7 3 . 9 2 9 6 . 1 3 5 ? . 3 18 1 . 2 1 3 7 . 0 1 0 0 . 2 6 8 . 2 4 6 . 7 4 2 · 4 1 8 7 3 · 2
差数 1 6 . 4 8 . 2 一 2 0 . 8 一 1 1 3 . 9 一 8 6 . 1 一 7 2 . 3 78 . 8 1 7 3 1 2 9 . 8 9 1 . 5 3 . 3 17 . 6 卫 2 5 . 5
注 : 山坑林场无气象哨 , 参照 1 9 7 2一 1 9 8 3 年小黄南 (海拔 4 9 m ) 测站资料
从表 1 、 表 2 可看出 , 两地年均温相差 6 . o4 C , 最高与最低月均温差 , 台北为 1 2℃ , 而
引种地达 2 0 . so ;C 年均降水量原产地比引种地高 2 2 3 . s m ;m 降水集中时间也不一致 , 台北降
水量最多为 8 月份 (因受台风影响 ) , 而在引种地此时处于高温干旱季节 。
2 材料与方法
2
.
1 引种材料
引种材料来源于浙江林学院所培育的实生苗木 , 对照苗木系龙泉市林科所选育的最优家
系 “ 龙 15 与闽 , , ” 自由杂交双系 。 各树种苗木情况详见表 3 。
表 3 各树种苗木情况
(单位 : a 、 cnY 、 株 )
红桧 台湾扁柏 。 1》 台湾扁柏 ` : 》 台湾黄杉 台湾杉木 杉木双系
平均苗高
引进株数
A
扦插
2
5 5
。
6
5 0 0
B
实生
5
5 8
。
9
6 0
C
扦插
3
3 2
。
4
1 2 0
D
实生
3
2 9
.
8
5 4
E
实生
3
3 3
.
7
5 4
C K
实生
厚朴
F
实生
2 8
。
2
3 0 0
6 2
。
3
3 0 0
注 : 红桧系营养钵育苗 , 其余均系裸根苗
浙 江 林 业 科 技 1 9卷
2
.
2 方 法
上述苗木分为 2项试验 。 一是 5个针叶树种 6个处理对比试验 ,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 10
株纵行小区 , 重复 5 次 。 二是红桧 、 杉木双系 、 厚朴 ( aM g n o li a o f f ic i n a l is R e h .d e t W I Is · ) 混
交林 , 采取机械排列 , 每个树种自山顶到山脚各 1纵行 , 劝一 40 株小区 , 重复 4 次 。
上述引种试验地于 1 9 9 3 年 10 月劈山 、 炼山 、 全垦后挖暗穴 ( s o c m X 5 0mr X 豹cm ) , 株
行距 , m x l . 7m , 于 1 9 94 年 1 月 31 日栽植 (未施任何肥料 ) 。 每年 6 月和 9 月进行一次全面
除草 、 松土 。
为了解上述树种在当地的适应性和生长节律 , 于造林当年和次年在 5 树种对比试验林中
选择保存率较高的一个重复逐株于 3 一 4 月份和 10 一 1 月份逢 5 、 10 日每隔 5 天观察一次物
候期 。 5 一 9 月份逢 5 和 2 0 日每隔 1 5 天实测一次生长量 。 除 19 9 7 年外 , 每年年终开展每木
调查 , 实测树高 、 胸径 (仅 19 9 8 年 ) 、 冠幅生长量 。
对混交林除 1 9 9 7 年外 , 则于每年年终选择各小区自山顶到山脚 2 0 株 , 调查其树高 、 胸
径 (仅 1 9 9 8 年 ) 、 冠幅生长量 。
3 结果与分析
3
.
1 适 应 性
根据 1 9 9 8 年年终调查 , 各树种保存率如下 :
表 4 红桧等 5 树种引种保存率
( 单位 : % )
cK6
E6D胜c64B知A仪
类 型
树 种
保存率
5 树 种 对 比
A
7 3
。
8
交
C K F
7 7
。
5
从表 4 可看出 , A 、 B 、 C 、 F 保存率与 CK 接近 , D 和 E 保存率低 。 在调查过程中 , 未
发现因病虫或冻害使苗木致死 。 究其原因主要是整块林地遭受野猪危害 (拱土寻食 , 危害苗
木 ) 和 19 9 6 年秋旱严重致使保存率不高 。 E 因苗木纤细 , 须根少 , 质量差 , 故保存率特低 。
.3 2 物候期与生长节律
3
.
2
.
1 物候期 造林当年 , 各树种萌动次序先后为 C K 和 D 、 E , B 和 C 、 ;A 形成冬芽次序
为 : C K 和 A , D 和 B , C 、 E 。 全年生长期 C K 最长 , 达 19 7d , E 和 D 18 9 d , A 、 B 、 C 17 4 d 。 这可
能与台湾树种有一个适应过程相关 。
造林次年 , 各树种萌动期提早 15 一 3 d9 , 次序是 : E 、 C K 、 A 、 B 和 C 、 D 。 形成冬芽次
序为 : e K 、 D 、 A 和 B 、 乞、 E 。 全年生长期 : E 和 c 为 2 1 4 d , D 2 1 o d , A 和 B Z o g d , CK
2 o 5 d( 表 5 、 表 6 ) 。 台湾各树种均高于杉木双系 , 这可能与原产地和引种地两地气候差异有
关 。
造林次年比当年全年生长期平均多 2 7 d , 这是造林次年根系已扎好 , 有利于正常生长的
缘故 。
5 期 吴隆高等 : 红桧等台湾珍贵树种造林引种试验报告 9
表 5 红桧等 5 树种物候期统计
单位 : 月 一 日 )
观察
年份
树种代号
D A C K
0 4 一 2 0
0 4 一 2 8
0 4 一 2 8 0 4 一 10
05 一 0 5
0 5 一 0 5 05 一 2 0
0 4 一 2 0
0 4 一 2 8
19 9 4
特 征 \ \ .
叶色变绿
顶芽张开
顶梢开始生长
顶梢叶色转黄
顶芽停止生长
顶梢形成冬芽
0 4 一 18
0 5 一 12
0 5 一 2 0
10 一 2 5
1 1 一 0 1
1 1 一 14
1 0 一 2 0 1 0 一 2 0
1 0 一 2 5
1 1 一 0 1
0 4 一 2 0
0 4 一 2 8
0 5 一 0 5
10 一 1 5
1 0 一 2 5
1 1 一 1 0
0 4 一 1 0
0 4 一 1 8
0 4 一 2 8
1 0 一 15
10 一 2 5
1 1 一 10
1 0 一 2 5
1 1 一 0 5
1 0 一 2 0
1 0 一 2 5
1 1 一 0 5
叶色变绿
顶芽张开
顶梢开始生长
顶梢叶色转黄
顶芽停止生长
顶梢形成冬芽
0 3 一 1 0 0 3 一 2 5 0 3 一 2 5 0 3 一 2 5
0 3 一 2 5 0 3 一 3 0 0 3 一 3 0
19 9 5 0 4 一 0 5 0 4 一 0 5 0 4 一 0 5
0 3 一 3 0
0 4 一 1 0
1 1 一 0 2 1 1 一 0 2 1 1 一 0 5
l 1 l 0 11 一 0 5 1 1 一 10
1 1 一 2 0 1 1 一 2 0 1 1 一 2 0
1 1 一 0 2
1 1 一 0 5
1 1 一 1 8
0 3 一 2 1
0 3 一 2 4
0 4 一 1 0
11 一 0 2
1 1 一 0 5
11 一 2 0
0 3 一 15
0 3 一 25
0 4 一 10
10 一 25
1 1 一 0 5
1 1 一 15
表 6 红桧等 5 树种树高生长节律计算 《 净增长
( 单位 : cm )
观察
年份
定期生长量 旧 / 月 )
10 / 4 2 0 / 4 5 / 5 2 0 / 5 5 / 6
2
。
8
1 9 9 4
树种
代号 5/ 4
A
B
C
D
E
C K
1
。
0
O
。
l
0
。
5
0
。
7
5 / 8 2 0 / 8
3
。
8 4
。
2
3
。
2 1
.
2
2
。
0 1
。
3
0
。
6 1
。
2
0
。
9 1
。
2
6/22650n
ù…2勺肠O`901二,1
A 4
。
3
B I
。
9 6
.
2
1 9 9 5 C 1
.
4 4
.
0
D I
。
l
E O
。
2 0
`
2
C K O
。
4
0 2
。
1 3
.
3
6 3
。
5 3
。
l
2 0
。
8 3
。
l
7
。
7 8
。
1
5
。
0 3
.
0
4
。
0 3
。
7
2
.
9 3
。
1
3
。
9 3
。
9
5 / 7 2 0 / 7
3
。
5 6
。
4
3
。
1 7
。
3
3
.
8 3
。
7
0
。
5 0
。
9
1
。
9 5
。
7
l
。
0 1
。
4
12
。
1 3
。
3
l
。
6 1
。
7
8
。
1 3
。
7
0
。
8 4
。
6
2
。
6 2
。
l
6 1
。
3 2
。
8 5
。
5 4
。
6 3
。
0
2
.
7 1
。
2
3
。
3 5
。
8
l
。
5 4
。
0
3
。
6 1
,
l
3
。
7 0
。
6
2
.
8 1
。
7
2
。
1 1
。
3
5 / 9 2 0 / 9 5 / 1 0 2 0 / 10 25 / 1 0
4
.
1 3
。
6 3
。
6 0
.
1
l
。
1 1
。
2 1
。
2 1
。
6 1
。
8
l
。
2 1
。
8 1
。
0 0
。
l
1
。
2 2
。
2 0
。
1 0
。
2 0
。
1
1
。
1 3
。
6 3
。
3 3
。
7 0
.
4
l
。
1 3
。
1 4
。
4 0
5
。
2 4
。
0 6
。
2 4
。
0 1
。
7
4
.
2 3
.
7 1
.
2 0
.
7 0
。
5
0
。
4 0
。
9 1
。
9 2
,
1 1
。
9
l
。
4 6
。
3 2
。
9 0
。
9 0
。
9
2
。
3 2
。
3 2
。
1 0
。
5 0
。
2
l
。
7 0
。
5 0
。
6 0
。
1 0
。
3
3 0 / 10 5八 1 10 / 1 1
0
。
7 0
.
2 0
.
2
0
。
3 2
。
8 1
。
8
l
,
4
1
。
0
0
。
4
0
。
2
.…40
.3 .2 2 生长节律
造林当年 , 多数台湾树种于 5 月 5 日主梢才开始生长 , 唯台湾黄杉 4 月 2 0 日就开始生长 。
7 月上中旬为第 1生长高峰期 , 8 月上旬一 9 月上旬为生长低谷 , 第 2 次生长高峰为 8 月中旬
一 9 月下旬 , 台湾杉木至 1 月上旬还有第 3 个高峰期 。 这与当地杉木双系第 1 次生长高峰为
7 月下旬 , 第 2 次高峰为 10 月上旬有很大差异 。 这可能与台湾 8 、 9 月份的台风降雨相关 。
造林次年各树种于 4 月上中旬就开始主梢生长 , 第 1 次生长高峰期提前 2 0 余 d , 低谷提
前 10 一 20 d , 第 2 次生长高峰期与造林当年相比 , 多数树种提前 。 A 却推迟 5 d0 , D g 月下旬出
现第 3 次生长高峰 。 峰谷生长量极差 , 造林当年 C 最大 , D 最小 ; 造林次年 A 最大 , E 最小 。
l 0 浙 江 林 业 科 技 19 卷
全年新梢生长量两年均为 A 最大 , C K 最小 (表 6 ) 。
表 7 红桧等 5 树种 1 年中主梢生长差异
单位 : d , cnI )
主梢生长期
旧 / 月 )
高峰期
(旬 / 月 )
全年新梢
生 长 量
1 9 9 4 C
D
E
C K
始 日
5 / 5
5 / 5
5 / 5
2 0 / 4
5 / 5
2 8 / 4
止日
2 5 / 1 0
2 5 / 10
2 5 / 1 0
2 5 / 10
10 / 1 1
2 5 / 10
生长天数
17 4
17 4
17 4
1 8 9
. 1 8 9
1 9 7
第 1 次
中 / 7
中 / 7
上 / 7
中 / 7
中 / 7
下 / 7
低谷
中 / 8
上 9/
下 8/
上 8/
上 8/
下 8/
第 2 次
中 / 8
下 八 0
下 9/
下 9/
下 / 9
上 l/ 0
低谷
峰 谷
生长量
第 3 次 极 差
2
。
6
6
。
2
2
。
5
下 八。 上 / n
0
。
3
2
一
8
3
。
3
1 0 / 4
5 / 4
5 / 4
1 0 / 4
5 / 4
1 0 / 4
5 / 1 1
3 0 / 10
5 / 1 1
5 / 1 1
5 / 1 1
3 0 / 10
2 0 9 8
。
8
5
。
5
3 7
。
3
2 8
。
3
2 2
。
5
1 0
。
9
2 7
。
4
17
。
5
8 5
。
4
人B
2 0 9
AB
19 95 C
D ::: 下 8/ 下 / 9
E
C K
2 1 4
2 0 5
下 6/
上 6/
上 7/
下 / 5
中 / 6
中 / 6
上 8/
中 / 7
下 8/
上 7/
下 8/
下 / 7
上 / 10
上 9/
中 / 1 0
下 / 7
中 / 9
上 9/
7
。
7
3
。
8
2
。 空
3
。
3
4 5
。
l
4 8
。
5
3 4
。
8
2 8
。
8
2 4
。
4
3
.
3
3
.
3
.
1
生长差异
树种间差异
两片试验林历年生长量调查结果如下 :
表 8 各树种历年树高和 1 9 9 8 年胸径生长量
( 单位 : m 、 mr )
调查
年份
1 9 9 4
19 9 5
1 9 9 6
1 9 9 7
胸径
5 树种对比试验 混交林
A B C D E C K A C K F
0
。
4 7 0
。
4 7 0
。
3 0 0
。
3 1 0
。
28 0
。
3 4 0
。
5 8 0
。
3 8 0
。
5 9
0
。
7 1
O
。
9 7
口
1
。
7 5
1
。
1 4
0
。
6 9
0 4
1
。
6 9
1
。
8 0
表 9 各树种历年冠幅生长量
(单位 : mr )
调查 5 树种对比试验 混交林
年份 A B c D E e K A e K r
1 9 9 4 0
。
3 3 0
。
3 6 0
。
2 6 0
。
2 2 0
。
1 8 0
。
2 3 0
。
4 1 0
。
2 7 0
。
3 0
19 9 5 0
。
7 6 0
。
6 3 0
。
5 0 0
。
4 5 0
。
3 7 0
.
5 0 0
。
8 7 0
。
6 4 0
。
4 5
19 9 6 1
.
3 7 0
.
9 5 0
.
7 5 0
.
7 2 0
.
5 1 0
.
7 2 1
。
3 4 1
.
0 0 0
.
6 8
1 9 9 8 2
。
2 4 1
。
6 0 1
。
3 7 1
。
4 0 1
。
3 8 1
。
1 2 2
。
15 1
。
13 0
。
9 2
对上述 5 树种历年树高 、 冠幅及 1 9 9 8 年胸径开展方差分析 , 其 F 值见表 1 0 :
5期 吴隆高等 : 红桧等台湾珍贵树种造林引种试验报告
从表 10 看出 : 树种间在树高方面 1 9 9 4
年存在显著差异 , 19 9 5 一 1 9 9 8 年存在极显著
差异 , 且差异程度一年比一年更显著 ; 冠幅
每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 , 差异程度也逐年提
高 ; 19 9 8 年胸径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 。
值得注意的是 : 红桧无论在树高 、 胸径 、
表 1。 不 同年份 5 树种间生长量差异 F值
因子 19 94 年 1 9 9 5 年 19 9 6 年 19 9 8 年
树高 3 . 5 2 ’ 5 . 5 9 “ 一万 .丽一一 们亏 ` 一冠幅 5 . 3 5 ` . 5 . 6 7 ` . 9 . 9 7 ’ . 5 . 4 2 ’ .
胸径 5 . 咬s ` .
注 : or . 。 。 = 2 . 7 4 or . 。 1 = 4 . 17
冠幅生长在历年都名列前茅 。 以 1 9 9 8 年为例 ,
在 5 树种对比试验林中 , 其树高 、 胸径 、 冠幅分别大于 “ 杉木双系 ” 5 . 03 % 、 哭 . 8% 和 1 0 0 ;0/
在混交试验林中分别大于 “ 杉木双系 ” 53 . 8 5% 、 64 . 3 3% 和 90 . 27 % 。 大于速生阔叶树种厚朴 :
胸径 3 0% 、 冠幅 13 3 . 7 ;0 。
为了进一步比较各树种间生长差异 , 对 19 9 8 年调查的各项因子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如下 :
表 1 1 差异显著性检验 (L . 5 。 法 )
树高 : A E B C K D C
= 0
。
2 0
胸径 :
2
。
3 9 1
。
8 0 1
。
14 1
.
0 6 0
.
8 5
0
.
0 : = 0
。
4 2 t 0
.
0 1 二 0 . 5 7
冠幅 : A B D E c c K
2
。
2 4 1
。
6 1 1
。
4 0 1
.
3 8 1
。
3 7 1
。
12
t 0
.
0 : = o
·
1 0 t 0
.
0 1 二 0 · 1 4
从表 1 看出 , A 无论在树高 、 胸径 、 冠幅生长上都与其他树种存在极显著差异 ; C K 在
树高 、 冠幅生长上处于中下游水平 , 胸径生长列居第 2 位 ; E 生长则居中游水平 ; D 冠幅居
第 3 位 , 但树高 、 胸径都居第 5 位 ; B 生长居 3 位 , 而 C 却居第 6 位 , 可能是由于苗龄和起
源不同的缘故 。
3
.
3
.
2 树种内生长差异
为了解树种内生长差异 , 我们对造林后第 5 年各树种生长的变异系数进行统计 (表 12 ) 。
从表 1 2 看出 , 树高和冠幅变异系数 A 最小 , D 最大 , 胸径 D 最小 , c 最大 ; C K 树高
和胸径变异系数都居第 2 位 , 冠幅居第 3 位 。 说明 A 在树高 、 冠幅生长上较整齐 , 相比之下
杉木双系变化较大 。
浙 江 林 业 科 技 9 1卷
在混交林中各树种的 9 9 18 年生长变异系数如表 3 1。
表 3 1显示 : 红桧在树高 、 胸径 、 冠幅 、 生长方面变异系数最小 , 生长整齐 。
表 1 2 1 9 9 8 年各树种生长变异系数统计
(单位 : % )
因子 A B c D E e K
树高 : 0 . 0 2 2 2 . 0 6 2 2 . 7 6 ; 1 . 2 4 2 4 . 7 2 5 1 . 5 7
表 1 3 混交林中各树种 1 9 9 8 年
子一高径幅一因树胸冠
胸径
冠幅
5 7
。
0 8
2 0
。
18
7 3
。
9 1 8 2
.
7 1 3 4
。
5 3 5 2
.
4 6 6 8
.
8 2
3 7
.
9 7 3 8
.
3 9 9 8
。
0 4 3 6
.
1 9 3 9
。
7 7
红桧
2 2
。
2 0
4 0
.
5 6
2 9
。
0 7
生长变异系数
( 单位 :
杉木双系 厚朴
5 5
。
3 7 2 3
。
18
6 1
。
4 5 3 3
.
0 0
3 2
。
9 3 4 7
`
14
4 小结与讨论
4
.
1 红桧和台湾扁柏保存率与杉木双系相当 , 适应引种地生长 ; 台湾黄杉和台湾杉因兽害
严重 , 保存率不高 , 对其适应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
4
.
2 物候观察表明 : 造林当年 , 台湾树种与当地杉木双系相比 , 多数树种萌动和休眠均迟 ,
全年主梢生长期少 8 一 2 3氏 造林次年前者与后者相比除台湾杉木早萌动 s d 外 , 其余树种迟 6
一 l o d , 休眠期推迟 5 一 6d 。 全年主梢生长期前者比后者多 4 一 9d 。
4
.
3 从生长节律来看 , 各树种都有 2 次高峰 l 次低谷 , 但时间上有差异 。 造林当年均比次年
迟 2 d0 左右 。 峰谷生长量红桧和台湾扁柏最高 , 台湾杉木最低 , 杉木双系处中下游水平 。 全
年净生长量红桧最大 , 杉木双系最小 。
4
.
4 树种间历年树高 、 胸径 、 冠幅生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 其中红桧表现最为突出 。 与杉
木双系相比 , 其树高 、 胸径 、 冠幅分别大 5 8 · 8 5% 一 5 5 · 0 3% , 3 2 · 8% 一 6 4 · 3 3% 和 9 0 · 2 7%一 10 0% ,
且生长整齐 , 实为柏科树种所罕见 , 由于其繁殖技术易行 , 是在低山地区很值得推广的树种 。
4
.
5 龙 1 5 与闽 , 3杉林双系 .是我省审定的杉木优良家系 , 在本次试验中生长欠佳 , 究其原因
可能受红桧庞大的冠幅和根系挤压及造林地前作优势树种杉木有关 。
4
.
6 弓!种时间尚短 , 要准确评价引种的效果 , 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 今后应使用同起源 、 同
龄苗木进行梯级对比试验 , 以选择最适生态环境 。
1 张若蕙等 . 浙江林学院学报 · 1 9 1 ; 8( 4) :
2 中国植物志第七卷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参 考 文 献
4 8 3 ~ 4 8 9
1 9 7 8 ; 1 0 2
, 2 8 7一 2 8 9 , 3 4 3一 3 4 4 .
(下转第 19 页 )
5期 练发良等 : 浙江西南较高海拔山地经济林木栽培试验研究 l 9
A b s t r ac t E x P e r im e n t o n c u ltu r e o f m a n y e c o n o m ic f o r e s t t r e e s W a s m a血 in m o u n t a in
la n d in Q in g y u a n c o u n ty w i th a n a lt i tu d e o f 9 3 0 m e t e r s
·
T h e r e s u lst w e r e hs o w e d a s f o llo w s:
山 s at n ac h朗 yri w a s s u i ta b le t o P la n t a n d P O P u la r iz e . D招《琴沙了仍 大 a灭 j h a d f in e b e a r in g
P r o Pe rt ie s
· 介 u n u s P csr jac , 印 r u s, Am邓 da ]u S P仍 Ica c o u ld b e P la n t e d , b u t P r e v e n t io n a n d c u r e
o f P e s t s a n d d i s e a s e s s h o u ld b e s t r e n g th e n e d
· 别 2 1〕力王` j uj ba
, r u n us as l ic n a a n d aC
s at n匀
功Ol lj砧 iJ 刀 a n e e d t o b e f a r th e f t e s t e d .
Ke y 叻 r d s h i g h e r a lt i t u d 倪 m o u n t a i n la n d : e c o n o m i C f o r e s t ; c u l t u r e
( 上接第 1 2 页 )
限 P o r t o n T es t o f In t r o d u e t io n t o Ra r e T r e e SP e e ie s f r o ln Ta i怕n US e h
as hC
a m a 邱P/ a isr f O I了刀 os en sl’
W u L o n g g a o
L i z h im in g ? Y a n g G u o li 2 Y o u e h a n g s h u n Z P a n z se a i Z
( 1 L o n别 l za n oF 厂 cs卿 。 n otr l ]j n g S r a it 田2 L o n g qu a n 3 2 7 7 0 0 ; 2 S h a n k cn g 几〕 r “ ytr c 淤I l ctr o f
L朋翻 au n)
Ab s t r ac t I n v e s t i g a ti o fl w a s m a d e o n t h e P h e n o lo g i c a l P e r i o d a n d g r o w t h hr yt h m o f 肋 a m a e 一
弓7习跳 勿溯 (,s 朗 51 a n d C“ n l了i n g7I a m扭 .2] n C c o伯 at , e t c , f r o m T a i w a n · I n t h e f i f t h y e a r a f t e r
a f f o r e s ta t i o n
,
t h e h e i g h th
, C h e s t d ia m e t e r a n d C r o w n a m P li t u d e o f c h a m a e c y Pa ir s w e r e 5 3
·
8 5%
一 5 5 . 0 3 % , 3 2 . 7 0% 一 6 4 . 3 2% , 9 0 . 2 7% 一 1 0 0% h ig h e r t h a n t h o s e o f d u a l s y s t e m o f L o n g z s a n d
M i n 3 3
·
C h a m a e c y P a r i s f o r m O S e n s is Wa s f i t t o P la n t i n t h i s a r e a
·
Ke y 叻 r d s hC a m a e哪夕 a跳 fo lr 刀Os 朗51,. r a r e t r e e s P e e i e s; i n t r o d u e ti o n t e s t
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今令令命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命命令命令令令令令今令今今令令
更 正
《 浙江林业科技 》 1 9 9 9年第 4期 P . 3 3刊登的 “ 著名生食品种— 鸡蛋枣 ”3 自然段落第 3行表述的 “ 平均单果重 3 3 . 4 9 ; ” 应更正为 “ 平均单果重 20 . 59
3 .3 4 9 ; ” 系作者笔误所致 。
一文中 , 第
最大单果重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