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林业勘察设计 (福建 ) 2Q 9 2生签工翅
其要重视与台湾省林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友好往来 , 引进台湾省优 良珍贵树种和林木育种 、 栽培等先
进技术 。 通过引进 、消化 、吸收 ,加强技术和新产品开发 , 推进林木种苗上新台阶 。
参 考 文 献
〔1〕 张嘉宾等 . 关于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总体思考 . 中国绿色时报 , 19 9 9 年 8 月 3 日 、 1 998 年 9 月 21 日
〔2〕 刘德章 . 在全省地市种苗站长暨重点良种场分管场长会议上的讲话 . 199 8 年 3 月
〔3 〕 李育才 . 总结经验 , 开拓进取 ,把我国营造林工作全面推向 21 世纪 . 20 0 年 6 月 19 日
〔4 〕 福建省林木种苗 “九五 ” 计划和 201 0 年远景 目标
〔5〕 肖石海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林业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在职党政干部研究生班毕业论文 . 19 99 年
长叶框树的自然分布与繁育栽培技术试验 ·
俞美星
(浙江省仙居县林业局 , 3 1 7 3 00)
摘要 长叶框树是我国特有珍贵树种 ,属国家 n 级保护的野生植物 。 自然分布 区域狭窄 ,人
工繁育栽培技术难度大 。 本文在持续近 20 年的现场调查试验基础上 , 全面 、 系统地论述该树种
的分布区域与人工繁育栽培技术 ,为长叶框树迁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长叶棍树 自然分布 繁育栽培技术
长叶楹树 ( oT r r即胆 aj ck i 以 a n ) ,又名浙概 、 加氏框 , 当地群众称为山框 、臭框 、 白框 、青概等 ,属红豆杉
科概树属 , 是新生代第三纪残存的孑遗裸子植物 ,我 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 国家 n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 长
叶楹树最早发现于浙江省仙居县 。 秦仁昌教授于 1 92 4 年 6 月 ,在仙居县南部的陈庄村隔坟坑采集到模式
标本 (编号 17 79 号等 ) 3 份 , 分别藏放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和华南植物研究所 。
1 9 2 5 年 ,模式标本由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陈焕墉教授定名为加氏稚树并发表 。 19 7 9 年 10 月 , 笔者参加
了仙居县林业局组织的濒危树种资源调查 ,发现仙居县陈岭乡 (现溪港乡 )陈庄村隔坟坑 、 安岭乡石长坑 、
陈坑 、上井乡 (现淡竹乡 )中坑均有长叶框树集中成片分布 。 嗣后 ,福建省泰宁县 、邵武市 、浦城县 、 江西省
东部 、 北部和湖北省北部等地亦见成片或零星分布的长叶框树 。 19 81 年 , 笔者参加了仙居县长叶框树 的
种子采集 、繁育栽培和人工造林等试验工作 。 现将该树种人工繁育栽培技术总结报告如下 。
1 长叶棍树在我国的自然分布
1
.
1 长叶棍树主要分布于我国浙江南部 、 西部 ,福建西部 、北部 , 江西省东部 、北部和湖北省北部的一些地
区 ,分布范围比较窄小 。 地理坐标 : 东经 1 120 一 12 ` ,北纬 260 一 3 20 ,其分布北缘在浙江省桐庐县芦茨乡草
楹岭和湖北省保康县黄化乡 、 大水乡一带 ;南缘在福建省泰宁县梅 口乡 ;东沿在浙江省仙居县安岭乡石长
坑 ,西至江西省资溪县和靖安县国有林场 。 主要 自然分布区位于仙居县安岭乡石长坑水库周围 , 陈坑 、 陈
岭乡隔坟坑 、 门口坑 , 淡竹乡中坑和龙潭坑 ;遂昌县安民乡小苏坑 ,龙洋乡 ,王岩乡 ;绪 云县南溪乡 ;龙泉县
屏南乡 ;庆元县百山祖山 ;丽水县丰源乡 ;桐庐县芦茨乡以及建德县 、 云和县的部分乡镇等 。 福建省主要分
布在泰宁县梅 口 乡 、上青乡 、城关镇 、 朱口 乡将溪水库 、 龙湖乡等 ;邵武市肖家坊乡将石村 ;浦城县九牧乡渭
潭树等 ;此外 , 江西省资溪县和靖安县等地国有林场 ;湖北省保康县黄化乡和大水乡等地 , 也有零星分布 。
1
.
2 长叶楹树的垂直分布 ,一般为海拔 2 0 0 一 9 0Om 。 仙居县长叶框树垂直分布于海拔 30 一 g o m ,其 中
安岭乡长叶楹树垂直分布于海拔 60 一 850 m , 陈岭乡 、 淡竹乡和上井乡长 叶枉树垂直分布于海拔 30 一
本文经原仙居县林业局副局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兆蔚同志指导 , 在此深表谢意 。
丛业鱼察设计 (福建 )200 2年第 1
6 00 m
。 长叶楹树多生长于湿润 、凉爽的山谷沟边 , 山坡阴部阔叶树林 、竹林下和悬崖峭壁的岩隙中。
2 人工繁育栽培技术试验
2
.
1 种子采集贮藏处理 。 长叶框树种子成熟期长 , 不利于天然更新与繁育 。 1983 年 10 月 , 笔者将采集
自安岭乡陈坑 、石长坑的长叶惬树种子 ,仿效其天然发芽过程 ,将所采种子浸没于泥浆中 15 一 20 d , 使其假
种皮在泥浆中腐烂 。 随后用清水反复洗涤 , 阴干 1 星期 ,再用 4 0℃的温水浸种 2 4 h , 湿沙贮藏催芽 。
2
.
2 播种育苗 。 选择向阳 、 土层深厚 、 湿润 、疏松的沙壤土苗圃地 , 进行土壤捎毒 ,整地做成苗床 ,然后将
沙藏催芽胚根外露种子条播在苗床上 。 供试种子 4 35 粒 ,发芽种子 3“ 粒 ,平均百粒重 260 9 ,种子平均发
芽率 8 4 . 0 % 。
2
.
3 苗圃管理和苗木生长 。 播种后 3 0 一 4Od 未见发芽种子出土 。 4 月底开始搭棚遮荫 , 并适时松土除
草 。 5 一 7 月份 ,施少量低浓度的肥料 。 苗木至 n 月上旬停止高生长 。 n 月 20 日 ,测定得 l 年生苗木最
高 2 2 c m ,平均高 14 cm 。 遮荫与全光育苗苗木地径略有差异 , 但尚未达到显著水平 。 苗期施肥效果一般 ,
但全光育苗施 N 肥效果好 ,遮荫育苗施混合肥效果好 (见表 1 、表 2) 。
表 l 长叶棍树幼苗全光 、遮荫及施肥试验苗高 单位 : c m
遮荫处理 全光处理测定 日期—N P K 混合 对照 N P K 混合 对照6 月 1 日 11 . 9 10 . 7 10 . 6 9 . 8 10 . 6 6 . 4 6 . 1 6 . 3 6 . 7 6 . 26 月 19 日 12 . 5 11 . 2 12 . 5 12 4 11 . 4 9 . 5 9 . 3 8 . 5 9 . 3 9 . 37 月 20 日 13 . 5 12 . 6 13 . 6 13 . 7 1 3 . 7 14 . 0 11 . 8 11 . 5 10 . 5 9 . 38 月 2 0 日 14 . 5 13 . 2 14 , 0 14 . 0 14 . 0 13 . 1 11 . 6 11 . 0 11 . 8 9 . 49 月 20 日 14 . 5 13 . 2 14 . 0 14 . 0 14 . 0 14 . 0 11 . 6 11 . 0 11 9 9 . 710 月 20 日 14 5 13 6 14 . 3 16 . 8 14 . 8 15 . 5 11 . 9 11 . 5 12 4 10 . 111 月 20 日 14 . 5 13 . 8 14 . 3 17 . 2 14 8 16 . 0 12 . 0 11 . 5 12 4 10 . 1表 2 长叶框树苗木根系生长情况调查 单位 : cm地径粗 根系长 径根数处理结果— — —最大 最小 平均 最长 最短 平均 最多 最少 平均遮荫全光 0 . 380 . 33 15 . 116 . 8 1 . 4 9 . 0 87 37 628 . 7 12 . 4 52 38 45246nùn”时了44二任八”U2 . 4 扦插育苗 。 19 81 年 , 在本县安岭乡石舍村进行试验 。 3一 4 月份 ,剪取 . 2 年生枝条 12 一 15 cm , 就近围地进行扦插 ;4 月底搭荫棚 ,结果成活率 50 % 左右 ; 12 月调查 ,抽梢 4mr ,须根长 s cm , 发根数 15 根 。2 . 5 人工造林植树 。 可选择 2 年生苗木 , 春季造林 。 造林方法一般 以林冠下造林为好 。 宜选择湿润 ,短日照的沟谷山坡 、疏林地和杉木 、柏木 、毛竹或南方红豆杉的林冠下进行植树造林 。 要求上层林分郁闭度0 . 5一 0 . 6 ,造林密度 4 50一 750 株八时 。 仙居县田市林业站实生苗造林的 8 年生长叶棍树 ,树高 176 ctn , 冠幅 12 0 一 164 cnt ,长势良好 ,但生长缓慢 。3 结论3 . 1 长叶框树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 分布范围狭窄 ,资源稀少 ,加上 目前各产地肆意樵采破坏 , 已造成该物种的严重破坏 ,若不加阻止 , 可能导致其灭绝 。 鉴于浙江省仙居县是长叶概树模式标本采集地 ,建议在该县陈岭乡陈庄村隔坟坑和安岭乡石长坑水库周围 , 以及淡竹乡淡竹村 、黄坦村周围 ,结合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 ,划定长叶框树自然保护区或禁伐区 ,对长叶框树进行重点保护 ,使我国这一特有珍稀树种得以有效的保护 。
3
.
2 长叶概树种子成熟期长 ,天然更新能力较差 。 人工采种的种子经处理和沙藏催芽 ,在苗圃中发芽率
可达 8 0 % 以上 。 长叶楹树枝条扦插成活率可达 50 % 左右 。 建议在长叶楹树自然分布区域 , 组织林业科技
人员进行易地人工繁育和植树造林 ,为加快长叶摇树人工繁育和繁衍创造条件 。
。
4 6
.
3
.
3要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等试验工作 ,利用长叶框树与香框树的亲缘关系 , 进行嫁接 、改
良 ,力争有所突破 。
参 考 文 献
〔1〕 高兆蔚 . 我国特有树种长叶框树的调查 . 浙江林业科技 , 1 98 2 , 31
〔2〕 郑万钧 . 中国植物志 . 第 7 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3〕 高兆蔚 . 我国特有树种长叶框树的生物学特性与保护问题研究 . 生物多样性 . 第 5 卷 3 期 , 19 97
福安瓜溪秒锣保护区生态环境分析
黄铃荣 黄 锋
(福安市林业局 , 355001 )
盖新敏
(宁德市林业局 , 3 5 2 10 0 )
摘要 根据福安瓜溪省级抄锣保护区生态环境调查 、 分析 ,探讨 引起抄锣大量分布的主要原
因 , 为进一步研究抄锣生物学特性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福安市 秒锣 生态环境
秒锣 ( lA so P儿i la sP in ul osa (佳 U K . )肠 , 〕 n) 又名刺秒锣 、树藏 、 山棕 , 系白至纪末 ,第三纪早期冰川的孑
遗植物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化石和 目前仅存的木本蔽类植物 ,也是研究古气候和物种形成及植物地理分
布的理想对象 ,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科研价值 。 由于渺锣抱子萌发 、 发育以及配子结合对环境要求甚高 , 而
目前地球上人为活动趋于频繁 ,生态环境正朝着不利于秒锣配子体发育的方向发展 , 致使该树种处于濒危
状态 , 已被列为国家 n 级保护植物 。 因此 , 进一步保护和研究秒锣的生态环境显得很重要 。
秒锣一般生长在气候温热湿润的热带 、 亚热带地区 。 如尼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 、 缅甸 、 泰国 、越南 、菲
律宾和日本南部 。 我国主要分布在台湾 、 福建 、 广东 、广西 、 贵州 、 云南 、 四川 、 西藏等省 ( 自治区 ) 。 福建省
主要产于福州 、 闽侯 、 福清 、安溪 、 长泰 、华安 、 南靖 、永安 、平和 、 漳浦 、 龙岩 、永定 、南平等地 。 1 995 年底 , 福
安师范学校陈伯清 、施利祥等人发现福安市溪潭镇瓜溪村生长有大量秒锣 , 其数量之多 ( 30 0 多株 ) , 面积
之广 (约 40() h时 ) , 纬度之高 ( 2 6 ’ 5 8 ` ) ,垂直分布范围之广 (海拔 1 5 0一 5 2 0 m ) ,实属罕见 。 因此 , 199 9 年 2
月 ,经福建省林业厅批准 ,成立了福安瓜溪省级秒锣 自然保护区 (以下简称保护区 ) 。 此举为进一步做好秒
锣这一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 本文对该保护区生态环境进行分析 , 以探讨
造成秒锣大量分布的主要原因 。
1 自然概况
1
.
1 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福安市西南部 ,距福安市区约 40 k xl l , 处于福安 、 宁德 、周宁三市 (县 )交界处 。 主山脉属鹜
峰山脉支脉 。 地理坐标 : 东经 1 1 9 ’ 3 2 ` ,北纬 2 6 0 5 8 , 。
1
.
2 地质 、 地貌
保护区在古生代的志留纪前 ,还是汪洋一片 , 因受海西造山运动和印支运动的影响 ,形成了古陆地 ,后
又经历了影响最深远的侏罗纪和白要纪的燕山运动 ,形成普遍 的断裂和造浆侵入 。 地貌因新地壳运动使
地层发生平缓的褶皱和断裂 , 以及大地势差别的差异升降 ,造成 了众多断块山 、断层崖和山岭 。 境内岩体
为酸性凝灰岩 、花岗斑岩 ;此外 ,还有石英斑岩 、闪光岩 、 砂岩 、沙砾岩等 。 保护区地貌类型独特 , 区内及周
围峰峦耸立 ,坡陡谷深 ,地势险峻 ,地表切割强烈 ,部分坡度超过 45 。 ,形成悬崖峭壁 ,构成多级瀑布和颇为
奇特的自然景观 。
1
.
3 气候 、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