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007年 11月 防 护 林 科 技 Nov., 2007
第 6期(总 81期) ProtectionForestScienceandTechnology No.6(SumNo.81)
文章编号:1005-5215(2007)06-0035-02
收稿日期:2007-07-18
基金项目:福建省林业厅项目(2002-科 -10)
作者简介:陈道林 (1965-), 男 , 福建南平人 , 大学 , 工
程师 , 从事森林资源管理和林木种苗培育研究.
台湾杉和秃杉两种珍稀树种种苗形态及引种栽培试验
陈道林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林业局 , 福建 南平 353000)
摘 要:通过对台湾杉和秃杉两种珍稀树种的引种栽培 , 就台湾杉和秃杉两种珍稀树种从种子(球果)到幼苗的整
个发展过程 , 以及种子和苗木的生产技术做了细致的探索性研究 , 并就培育出的幼苗进行观察 、记载和绘制成图;
经定植 3 a后评价引种成败。研究结果可为杉科台湾杉属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可
为用材林造林 、园林绿化树种提供参考和对这两种珍稀树种继续引种栽培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台湾杉属;珍稀树种;种子;幼苗;形态特征;引种栽培
中图分类号:S722.7 文献标识码:A
SeedlingCharacteristicsandIntroductionExperimentsof
TaiwaniacryptomerioidesandTaiwaniaflousiana
CHENDao-lin
(YanpingForestryBur., NanpingCity, FujianProv., Nanping353000, Fujian, China)
Abstract:Throughintrodutioncultivationof2 raretreespecies(TaiwaniaflousianaandTaiwaniacryptomerioides), from
wholedevelopingprocessesofTaiwaniaflousianaandTaiwaniacryptomerioidesfromseed(cone)toseedlings, production
technologyofseedsandseedlingswerestudiedparticularly.Theseedlingscultivatedwereobserved, recordedandmapdraf-
ted.Assessmentonthefailureorsuccessofintroductionwasperformedinthe3-yrar-oldseedlings.Theresultscanofferthe
fundamentalforstudyingphylogenyandgeneticrelationship, forestryproduction, andsubsequentintroductioncultivationof
TaiwaniaofTaxodiaceae.
Keywords:Taiwania;raretreespecies;seed;seedling;characteristics;introductioncultivation
杉科(Taxodiaceae)台湾杉属(Taiwania)植物星
散分布于台湾 、湖北 、贵州 、云南等省 。缅甸北部也
有分布 。该属植物仅有 2种 ,均是珍稀树种 ,这 2个
珍稀树种用途较广 ,既是观赏 、庭园绿化的好树种 ,
又是珍贵的用材树种 。由此 ,课题组就这属植物的
两个珍稀树种台湾杉和秃杉开展种苗形态研究和引
种栽培 ,现将研究和栽培结果做如下报道 。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内 ,该
场位于北纬 26°38′,东经 117°57′,年平均气温 19.4
℃,年降雨量 1 800 mm,绝对最低温 -6.5℃,无霜
期 300 d;种苗试验地设在该场后坑苗圃 ,海拔 100
m,地势平坦 ,土层较厚 , 地下水位适中 ,土壤为砂
壤 ,偏黏 , pH值 5.0,肥力中等。试验苗木定植在该
场林坑工区的 16-6, 16-12和 4-7, 5-8, 5-9, 17
-3等小班 ,造林地前栽为杉木 ,红壤 , pH值 4.5,
土层深厚肥沃 。
2 材料和方法
2.1 种子来源及处理
台湾杉和秃杉两个树种的球果分别于 10月中
下旬至 11月上旬成熟 ,当球果由绿色转为棕褐色时
为果熟 ,及时采收 ,否则易开裂散落。课题组从台湾
省及贵州雷山县引进种子 ,袋装干藏处理 ,次年 3月
播种 。
2.2 试验区设置
2.2.1 试验区整地 筑高床 ,高 15 cm左右 ,宽 1
m,自然长 ,床间距 30 ~ 40 cm,苗床消毒结合做床时
进行 ,用 3%硫酸亚铁溶液浇淋。
2.2.2 试验小区设置 在试验区内选取中心点为
试验小区Ⅴ,再分别 4个方向选 4个点为试验小区
Ⅰ ~ Ⅳ,每个试验小区为一个重复 ,小区面积 1.5 m
×1 m,每小区设置标准行 10行 。
2.2.3 造林地设计 造林地按工程造林规程设计 ,
挖明穴 45cm×45cm×40cm, 2m×2m, 2 500株·
hm-2。
2.3 试验区播种
3月 15日播种 。播种前进行选种 、净种 ,并用
0.5%的福尔马林浸种 2 h后 ,闷 0.5 h,再用清水漂
洗 ,稍晾后即播 。条播 ,覆盖火烧土 ,再盖上一层稻
草 ,淋湿稻草保持床面湿润 ,在 6 ~ 10月间搭上遮阴
网 ,及时拔草 ,防治病虫害并适时追肥 。
2.4 测试方法
种子播种入土 2 d后开始至长出真叶止 ,定期
观察 、记载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方式 ,测定时随机选样
苗 3 ~ 5株 ,挖取完整根系 ,冲洗干净 ,逐株观察 、测
定其子叶 、初生叶 、上胚轴 、下胚轴 、主根的形状 、长
短 、颜色和被毛情况;真叶长出后到苗木停止生长
时 ,定期随机选取 3 ~ 5株标准株 , 观察 、测定其苗
高 、地径和叶形 、色泽的生长变化。定植 3 a后于年
终对引种栽培的林木进行全面调查和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苗试验结果
台湾杉和秃杉两个珍稀树种通过播种育苗试
验 ,并就这 2个珍稀树种开展种苗形态的定期观察
与调查 、记载 、分析 ,其结果见表 1。
表 1 台湾杉 、秃杉种苗试验调查结果
树 种 花果成熟期(月份)花期 果期
采种 育苗
千粒质量(g)发芽率(%)成苗率(%)
幼苗出土形态
萌发类型 子叶数
1年生苗平均
高(cm) 地径(cm)
台湾杉 4~ 5 10 ~ 11 0.807 16.5 73.0 出土萌发 2 13.5 0.26
秃 杉 4~ 5 10 ~ 11 1.556 33.7 65.5 出土萌发 2 18.0 0.20
3.2 台湾杉和秃杉两个珍稀树种的分布调查及幼
苗形态特征描述
3.2.1 台湾杉 (TaiwaniacryptomerioidesHayata)
杉科 ,与秃杉同属 ,孑遗种 ,冰期后仅存于台湾中
央山脉海拔 1 800 ~ 2 600 m的山地 ,散生于红桧或
台湾扁柏林中 ,间有小片纯林。材质优良 ,对蛀食木
材之昆虫 ,抗性特强 ,用于海岸护边或造船材。生长
快 ,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 。
幼苗出土萌发。子叶 2,水平伸展 ,俯视呈人字
形 ,条形 ,长 4.5 ~ 8.0 mm,宽 0.9 ~ 1.5 mm,先端
尖 ,基部短柄渐窄 ,下延抱茎 ,上面深绿色 ,下面黄绿
色 ,上胚轴长 1.0 ~ 2.0 mm,幼茎呈淡绿色 ,初生叶
第 1对或 1 ~ 3对对生 ,后互生 ,或 2 ~ 3对近对生 ,
条状披针形 ,初长 4 ~ 8 mm, 10叶以上长 8 ~ 14
mm, 先端锐尖 ,向基部渐窄 ,边缘蔬生细毛齿(毛齿
较秃杉的短),直伸或内弯 ,透明 ,上面绿色 ,中脉微
明显 ,下面粉绿色 ,中脉两侧各有 1白粉气孔带 ,每
带由 3 ~ 5条白粉线组成 ,边缘较白粉带窄 , 下胚轴
长 0.5 ~ 2cm,径 0.6 ~ 1.0mm,深绿色 ,无毛。主根
直 ,侧根稀短 ,呈褐色 ,见图 1。
3.2.2 秃杉(TaiwaniaflousianaGaussen) 第三
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种 ,冰期后仅存于我国及缅
甸北部 ,我国星散分布于滇西 、黔东南 、鄂西 ,近在四
川西阳发现有少量幸存 ,海拔 500 ~ 2 600m山地沟
谷中 ,保存有天然林分 ,有 500 a以上的大树 ,在贵
州雷公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 ,但其他地区常遭砍伐 ,
天然更新不良 ,处于渐危状态 。亟需加以保护并繁
殖推广 ,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 。
幼苗出土萌发。子叶 2,条形 ,平展或略下倾 ,
俯视略呈人字形 ,长 9 ~ 12mm,宽 1.2 ~ 1.4 mm,先
端渐尖 ,基部较窄抱茎 ,上面绿色 ,下面黄绿色 ,两面
散生白粉气孔点。上胚轴长约 1mm,与幼茎呈黄绿
色 ,初生叶与子叶交互对生 , 1 ~ 3对交互对生 ,或 2
~ 3对 ,近互生 ,继生者螺旋状互生 ,叶条形 ,长 5 ~ 6
mm,宽 0.6mm,先端锐尖 ,基部下延 ,边缘蔬生细毛
齿 ,较长 ,斜伸 ,透明 ,上面黄绿色 ,下面中脉两侧有
窄的白粉气孔带 ,每带由 2 ~ 3(4)条白粉带组成 ,边
缘较白粉带宽 。下胚轴细圆柱形 ,长 13 ~ 20mm,径
0.7 ~ 0.8 mm,黄绿色 ,无毛 ,主根直伸 ,水红色。见
图 1。
(1) (2)
图 1 台湾杉和秃杉种子萌发及幼苗形态特征
(1)台湾杉 (2)秃杉
3.3 台湾杉和秃杉两个珍稀树种引种栽培效果
通过播种育苗将所培育的苗木于次年春移植 ,
第三年春上山定植 ,定植 3a后对生长(下转 52页)
36 防 护 林 科 技 2007年
产业是沙区固定转化利用太阳能最先进的手段 ,得
到了沙产业理论界的高度重视 ,也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 。而小球藻的生产又被喻为沙区阳光产业发展的
助推器 。 2005年 ,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与北京
光合绿源公司合作建成了 604 m2的高洁净小球藻
试验示范光合工厂 , 2006年 5月正式投产 ,日均产
量 8 ~ 10 kg,计划年产量 2 ~ 3 t,实现产值 420万
元 ,实现利税 70万元 。小球藻光合工厂以钱学森
“多采光 、少用水 、新技术 、高效益 ”沙产业理论为指
导 ,以最大限度地固定转化荒漠地区太阳能资源为
方向 ,以高新技术作支撑 ,以提高太阳能固定转化率
为目标 ,利用美国连体温室封闭式管道化小球藻生
产线 ,利用植物光合作用 ,固定转化太阳能 ,生产出
高洁净的小球藻 。小球藻具有极为丰富的营养价
值 ,是 21世纪人类最具发展前景的营养源 ,具有广
阔的发展前景。为了进一步探索沙产业发展路子 ,
拓展沙产业试验示范以及产业化实现的途径 ,该中
心以小球藻试验生产为重点 ,以发展阳光产业为突
破 ,对小球藻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研究 ,探索小球藻的
最佳环境因子组合 ,完善生产工艺比对探索研究 ,并
为小球藻大面积生产和推广以及实现产业化积累了
丰富的技术资料 ,这必将为沙区阳光产业的发展注
入强大活力 ,也将为沙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以及
环境保护创造更好的途径。
参考文献:
[ 1] 朱俊凤.中国沙产业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 2] 高尚武.治沙造林学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6-7.
[ 3] 王绍武 ,董光荣.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第一卷)[ M] .中国西
部环境特征及其演变.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2.199-200.
[ 4] 刘恕 ,田裕钊, 朱雪芬.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 1994-2004[ 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2005.
(上接 36页)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见表 2。
表 2 试验树种定植 3 a后生长情况
树 种 种植 地 点小班号 海拔高(m) 坡位
林龄
(a)
种植面积
(hm2)
生 长情 况
平均高 (m)平均地径(cm) 生长评价
台湾杉 16-6 100~ 150 山上部缓坡 5 2.0 1.37 2.70 生长优良
秃 杉 4-7 210~ 260 山坡中下部 5 8.3 3.64 5.10(胸径) 生长优良
3.3.1 台湾杉 栽植于林坑工区的 16-6, 16-12
小班山坡上部缓坡 ,保存率 73%, 5年生幼林平均高
1.37m,地径 2.7cm,最高 1.7m,地径最粗 3.4cm,
冠幅 1.34 m。台湾杉 2月下旬开始萌动 , 4月初抽
梢 , 11月底全部梢停止生长 ,高生长高峰期在 5月
份 ,径生长高峰在 4月份 ,且还有分别出现于 6月与
10月两次高峰;已引种成功 。台湾杉适应性较强 ,
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更有利其生长。该树种在延平
区海拔 500m以上的山地造林生长极为优良 ,很有
发展前途 ,适宜营造用材林和园林绿化。
3.3.2 秃杉 栽植于 4-7, 5-8, 5-9, 17-3等小
班山坡中下部 ,保存率 78.3%, 5年生幼林平均高
3.64m,胸径平均 5.1 cm,最高 4.27 m,胸径最粗
7.27cm,冠幅 2.6 m,最大冠幅 2.9 m。秃杉 3月上
旬至中旬开始萌动 , 3月中旬至 4月上旬抽梢直至
11月下旬才停止生长 ,高生长高峰期在 5月份 ,径
生长高峰期在 8月份;已引种成功。秃杉喜生于温
暖湿润环境 。该树种在延平区生长旺盛 ,枝繁叶茂 ,
林相整齐 ,是一种极有推广价值的造林树种和园林
绿化树种。
4 小结与讨论
4.1 我国幅员广阔 ,树木种类繁多 ,形态特征各异 ,
即使是同一属的植物在不同的种之间在种子和幼苗
的发育过程存在着很大差别 。通过对台湾杉和秃杉
两个珍稀树种的种苗形态特征的调查研究 ,了解和
掌握这两个树种的幼苗生长 、发育过程及其规律 ,在
生产实践上能直接从幼苗来识别和鉴定这两个树
种;同时摸清了这两个珍稀树种种苗的生产规律和
育苗技术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两个珍稀优良用材
和园林绿化树种提供育苗和栽植技术理论。
4.2 前人对我国主要造林树种的种苗已作了大量
工作 ,但对这两个珍稀树种种苗及栽培则缺乏研究 ,
为此 ,我们开展就台湾杉和秃杉两个珍稀树种的种
苗形态特征的调查研究及引种栽培试验 ,探索其种
苗的生产规律 、育苗技术和引种栽培技术。研究结
果对这两个珍稀树种在福建省乃至南方各地继续引
种栽培或扩大区域的栽植绿化具有现实的指导意
义。
参考文献:
[ 1] 郑万钧 ,洪涛 ,朱政德 ,等.中国树木志(第一卷)[ M] .北京:中
国林业出版社 , 1983.310-313.
[ 2] 马大浦 ,黄宝龙 ,黄鹏成.主要树木种苗图谱 [ M] .北京:中国林
业出版社 , 1981.16-22.
52 防 护 林 科 技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