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台湾杉与秃杉的幼苗形态特征研究及其栽培效果
陈道林1 ,张纪卯2 ,康远洋1
(1.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林业局 ,福建 南平 353000;
2.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 ,福建 南平 353004)
摘要:通过对台湾杉和秃杉 2 种珍稀树种的引种栽培 ,观测幼苗发育过程与形态特征 , 分析引种栽培效果 , 结果表明:台湾
杉与秃杉 2 个珍稀树种的育苗 、造林均较为容易 , 其场圃发芽率分别为 16.7%和 33.7%, 当年苗高和地径分别为 13.5 cm 、
18.0 cm 和 0.26 cm 、0.20 cm;4 年生时平均树高和地径分别为 1.37 m 、2.64 m 和 2.70 cm 、5.10 cm。
关键词:台湾杉;秃杉;幼苗;形态特征;栽培效果
中图分类号:S7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08)03-0110-04
The seedl ing morphology and cultivation effect of 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and Taiwania flousiana
CHEN Dao-lin1 , ZHANG Ji-mao2 , KANG Yuan-yang1
(1.Yanping District Forestry Bureau , Nanping , Fujian 353000 , China;
2.Laizhou National Forest Farm , Nanping , Fujian 353004 , China)
Abstract:Two precious species , 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and Taiwania f lousiana , were introduced to study their seedling de-
velopment and morphology , and their introduction effec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t is easy for people to master their seeding
and afforestation techniques.Their field germination r ates were 16.7% and 33.7%, respectively.Fo r the first year their seedling
height and ground diameter w ere 13.5 cm and 18.0 cm , 0.26 cm and 0.20 cm , respectively , and for the fourth year their
seedling height and ground diameter were 1.37 m and 2.64 m , 2.70 cm and 5.10 cm , respectively.
Key words: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Haya ta;Taiwania f lousiana Gaussen;seedling;morpholog y;cultivation effect
台湾杉与秃杉均为杉科(Taxodiaceae)台湾杉属(Taiwania)植物[ 1] ,星散分布于台湾 、湖北 、贵州 、云
南等省 ,缅甸北部也有分布。该属植物仅有 2种 ,均是珍稀树种[ 2] 。这 2种珍稀树种用途较广 ,既是珍贵
的用材树种[ 1 ,5] ,又是观赏 、庭园绿化的好树种[ 3 ,4] 。为此 ,就该属 2种珍稀树种台湾杉和秃杉开展幼苗形
态研究和引种栽培 ,现将研究和栽培结果报道如下 。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 ,位于北纬 26°38′、东经 117°57′;年平均气温 19.4℃,年降水
量 1 800 mm ,绝对最低温-6.5℃,无霜期 300 d。种苗试验地设在该场后坑苗圃 ,海拔 100 m ,地势平坦 ,
土层较厚 ,地下水位适中 ,土壤为砂壤 , pH 值 5.0 ,肥力中等。试验苗木定植在该场林坑工区的 16-6 、 16
-12和 4-7 、 5-8 、 5-9 、17-3等小班 ,造林地土壤为红壤 ,pH 值 4.5 ,立地等级为Ⅰ 、Ⅱ级(肥沃 、较肥
沃类型)。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种子来源及处理
台湾杉和秃杉的球果分别于 10月中下旬至 11月上旬成熟[ 1] ,当球果由绿色转为棕褐色时为果熟 ,应
及时采收 ,否则易开裂散落。本试验从台湾省及贵州雷山县引进种子 ,袋装干藏处理 ,次年 3月播种。
收稿日期:2008-02-25;修回日期:2008-04-08
基金项目:中亚热带珍贵绿化树种种苗培育及推广项目(福建省林业厅 2002-科-10)
作者简介:陈道林(1965-), 男 ,福建南平人 , 南平市延平区林业局高级工程师 ,从事森林资源管理和林木种苗培育研究。
通讯作者:张纪卯(1962-), 男 ,福建南安人 , 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高级工程师 ,从事森林培育研究。
第 35 卷 第 3 期
2 0 0 8 年 9 月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Jour of Fujian Forestry Sci and Tech
Vol.35 No.3
Sep., 2 0 0 8
2.2 试验设置
2.2.1 整地 筑高床 ,高 15 cm左右 ,宽 1 m ,自然长 ,床间距 30 ~ 40 cm ,苗床消毒结合做床时进行 ,用
3%硫酸亚铁(FeSO4)溶液浇淋 。
2.2.2 小区设置 在试验区内选取中心点为试验小区Ⅴ ,再分别 4个方向选 4 个点为试验小区 Ⅰ ~ Ⅳ ,
每个试验小区为 1个重复 ,小区面积 1.5 m×1 m ,每小区设置标准行 10行 。
2.2.3 造林设计 按工程造林规程 ,采用挖明穴 ,回表土 ,穴规格45 cm×45 cm×40 cm ,株行距 1.7 m×
1.7 m ,初植密度 3 465株·hm-2 。
2.3 试验区播种
3月 15日播种 。播种前进行选种 、净种 ,并用 0.5%的福尔马林浸种 2 h后 ,闷 0.5 h ,再用清水漂洗 ,
稍晾后即播 。采用条播 ,覆盖火烧土 ,再盖上一层稻草 ,淋湿稻草保持床面湿润 ,在 6 ~ 10月间搭上遮荫
网 ,苗木生长期间进行及时除草 、病虫害防治和适时追肥等常规的育苗技术管理 。
2.4 测试方法
播种 2 d后开始至长出真叶止 ,定期观察 、记载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方式 ,测定时随机选样苗 3 ~ 5株 ,
挖取完整根系 ,冲洗干净 ,逐株观察测定其子叶 、初生叶 、上胚轴 、下胚轴 、主根的形状 、长短 、颜色和被毛情
况;真叶长出后到苗木停止生长时 ,定期随机选取 3 ~ 5株标准株 ,观察测定其苗高 、地径和叶形 、色泽的生
长变化。定植 2 a后的年终对引种栽培的树木进行全面调查和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苗试验结果
通过台湾杉 、秃杉 2种珍稀树种播种育苗试验 ,开展幼苗形态定期观察与调查 、记载 、分析 ,其结果见
表 1。
表 1 种苗试验调查结果
树种 花果成熟期 采种育苗 幼苗出土形态 1 年生苗花期/月 果期/月 千粒重/g 发芽率/ % 成苗率/ % 萌发类型 子叶数 高/ cm 地径/ cm
台湾杉 4~ 5 10~ 11 0.807 16.5 73 出土萌发 2 13.5 0.26
秃 杉 4~ 5 10~ 11 1.556 33.7 65.5 出土萌发 2 18.0 0.20
图 1 台湾杉种子萌发及
幼苗形态特征
3.2 树种分布及幼苗形态特征描述
3.2.1 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Hayata) 台湾杉为杉科台湾杉
属树种 ,孑遗种 ,冰期后仅存于台湾中央山脉海拔 1 800 ~ 2 600 m 的山地 ,散
生于红桧或台湾扁柏林中 ,间有小片纯林 。材质优良 ,对蛀食木材昆虫抗性
特强 ,用于海岸护边或造船材[ 1] 。生长快 ,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2] 。
幼苗出土萌发。子叶 2 ,水平伸展 ,俯视呈人字形 ,条形 ,长 4.5 ~ 8 mm ,
宽0.9 ~ 1.5 mm ,先端尖 ,基部短柄渐窄 ,下延抱茎 ,上面深绿色 ,下面黄绿
色;上胚轴长 1.0 ~ 2.0 mm ,幼茎呈淡绿色;初生叶第 1对或 1 ~ 3对对生 ,后
互生 ,或 2 ~ 3对近对生 ,条状披针形 ,初长 4 ~ 8 mm , 10 叶以上长 8 ~ 14
mm ,先端锐尖 ,向基部渐窄 ,边缘蔬生细毛齿(毛齿较秃杉的短),直伸或内
弯 ,透明 ,上面绿色 ,中脉微明显 ,下面粉绿色 ,中脉两侧各有 1 白粉气孔带 ,
每带由 3 ~ 5条白粉线组成 ,边缘较白粉带窄;下胚轴长 0.5 ~ 2 cm ,径 0.6 ~
1.0 mm ,深绿色 ,无毛。主根直 ,侧根稀短 ,黄白呈褐色 ,见图 1。
3.2.2 秃杉(Taiwania f lousiana Gaussen) 秃杉为杉科台湾杉属 ,为第三
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种 ,冰期后仅存于我国及缅甸北部。我国星散分布于
滇西 、黔东南 、鄂西 ,近年在四川西阳发现有少量幸存于海拔 500 ~ 2 600 m
·111·第 3 期 陈道林 , 等:台湾杉与秃杉的幼苗形态特征研究及其栽培效果
图 2 秃杉种子萌发及幼苗形态特征
的山地沟谷中 ,保存有天然林分 ,有 500 a 以上的大
树。在贵州雷公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 ,但其他地区
常遭砍伐 ,天然更新不良 ,处于渐危状态[ 1] 。亟需加
以保护并繁殖推广 , 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
物[ 2] 。
幼苗出土萌发 。子叶 2 ,条形 ,平展或略下倾 ,
俯视略呈人字形 ,长 9 ~ 12 mm ,宽 1.2 ~ 1.4 mm ,
先端渐尖 ,基部较窄抱茎 ,上面绿色 ,下面黄绿色 ,两面散生白粉气孔点;上胚轴长约 1 mm ,幼茎呈黄绿
色;初生叶与子叶交互对生 , 1 ~ 3 对交互对生 ,或 2 ~ 3对近互生 ,继生者螺旋状互生 ,叶条形 ,长 5 ~ 6
mm ,宽 0.6 mm ,先端锐尖 ,基部下延 ,边缘蔬生细毛齿 ,较长 ,斜伸 ,透明 ,上面黄绿色 ,下面中脉两侧有窄
的白粉气孔带 ,每带由2 ~ 3(4)条白粉带组成 ,边缘较白粉带宽;下胚轴细圆柱形 ,长 13 ~ 20 mm ,径 0.7 ~
0.8 mm ,黄绿色 ,无毛。主根直伸 ,水红色 ,见图 2。
3.3 引种栽培效果
通过播种育苗将所培育的台湾杉 、秃杉苗木于次年春移植 ,第 3年春上山定植 ,定植 2 a后对生长情
况进行调查 ,其结果见表 2。
表 2 台湾杉与秃杉定植 2 a后生长情况
树种 种植地 苗木规格小班号 海拔高/ m 坡位 苗龄/a 高/m 地径/cm
种植面积
/ hm2
生长情况
平均高/m 平均地径/cm 生长评价
台湾杉 16-6 100~ 150 山上部缓坡 2 0.56 0.85 2.0 1.37 2.70 生长优良
秃 杉 4-7 210~ 260 山坡中下部 2 0.81 1.27 8.3 2.64 5.10 生长优良
3.3.1 台湾杉 、秃杉与杉木 、峦大杉 、建柏生长比较 台湾杉 、秃杉定植 2 a后 ,即 4年生时与本试验地毗
邻的同龄树种杉木 、峦大杉(台湾杉木)以及与三明岩前 、安溪 、闽清等不同种植地点的台湾杉 、秃杉 、杉木 、
建柏等进行生长情况比较 ,结果见表 3。
表 3 台湾杉 、秃杉与杉木 、峦大杉 、建柏的生长情况比较
树 种 种植地地点 海拔/ m 林龄/ a
初植密度/株·hm-2
生长情况
平均高/m 平均地径/ cm 冠幅/ m
台湾杉 来舟 100~ 150 4 3465 1.37 2.70 1.34
秃 杉 来舟 210~ 260 4 3465 2.64 5.10 2.60
峦大杉 来舟 100~ 150 4 3465 2.51 5.61 2.14
杉 木 来舟 100~ 150 4 3465 3.42 7.39 1.80
峦大杉 岩前 300~ 550 4 3465 1.70 3.38 1.19
杉 木 岩前 300~ 550 4 3465 1.78 3.38 1.13
秃 杉 安溪 300~ 1000 7 1620 6.90 11.90(胸径)
秃 杉 安溪 300~ 1000 12 1620 10.00 14.50(胸径)
杉 木 安溪 300~ 1000 7 1620 5.70 9.20(胸径)
建 柏 安溪 300~ 1000 12 1620 8.90 12.80(胸径)
台湾杉 闽清 400~ 800 8 2500 6.10 8.50(胸径) 2.90
秃 杉 闽清 400~ 800 8 2500 5.80 8.03(胸径) 2.80
*:表中安溪 、闽清的相关数据分别摘录于参考文献[ 6] 、[ 7] 。
3.3.2 台湾杉引种栽培效果 栽植于来舟林业试验场林坑工区的 16-6 、16-12小班山坡上部缓坡 ,造
林地前茬林分为杉木纯林 ,林下植被以观音座莲等多种蕨类植物为主 ,混生有百两金 、柃木 、冬青等 ,综合
评定其立地条件为Ⅰ 、Ⅱ类地(肥沃 、较肥沃类型)。造林后第 1年全面锄草 2次 、扩穴 1次 ,第 2年全面锄
草2次 ,造林 2 a后即4年生时 ,林木保存率73%,幼林平均高1.37 m ,地径 2.7 cm ,最高1.7 m ,地径最粗
3.4 cm ,冠幅 1.34 m 。台湾杉 2月下旬开始萌动 , 4月初抽梢 , 11月底全部梢停止生长 ,高生长高峰期在 5
·112·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第 35 卷
月 ,径生长高峰期在 4月 ,且还有分别出现于 6月与 10月 2次生长高峰。台湾杉抗性强 ,未发现有病虫为
害和自然灾害(如冻害 、风折等)。该树种枝繁叶茂 ,单株个体雄伟 ,树形优美 ,是作为园景树或庭荫树的优
良树种之一。
3.3.3 秃杉引种栽培效果 栽植于来舟林业试验场林坑工区的 4-7 、5-8 、5-9 、17-3小班山坡中下
部 ,造林地前茬林分 4-7 、17-3小班为油茶林分 ,5-8 、5-9小班为湿地松林分 ,林下植被以蕨类植物居
多间生有白茅和柃木 、冬青等 ,综合评定其立地条件为 Ⅰ 、Ⅱ类地(肥沃 、较肥沃类型)。造林后第 1年全面
锄草 2次 、扩穴 1次 ,第 2年全面锄草 2次 ,造林 2 a后即林木 4 年生时 ,林木保存率 78.3%,幼林平均高
2.64 m ,地径平均 5.1 cm ,最高 4.27 m ,地径最粗 7.27 cm ,冠幅 2.6 m ,最大冠幅 2.9 m 。秃杉 3月上旬
至中旬开始萌动 ,3月中旬至 4月上旬抽梢直至 11月下旬才停止生长 ,高生长高峰期在 5月 ,地径生长高
峰期在 8月 。秃杉适应性和抗逆性强 ,未发现有病虫为害和自然灾害(如冻害 、风折等)。该树种生长旺
盛 ,枝繁叶茂 ,林相整齐 ,树冠似塔 ,雄伟壮观 ,是作为园景树或庭荫树的优良树种之一。
从本次的调查研究和表 2 、表 3中的数据分析 ,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 3-7] ,可见台湾杉 、秃杉均具有一
定的速生性 ,如能进一步采用必要的营林措施 ,如施肥 、深翻等 ,完全可以大大提高这 2个树种的生长量 ,
以达到速生丰产的目标;台湾杉 、秃杉又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喜生于温暖湿润环境 ,在南平地区
海拔 500 m 以上的山地造林生长极为优良 ,很有发展前途 ,适宜推广用于营造用材林和园林绿化。
4 小结
1)通过对台湾杉 、秃杉树种的幼苗形态特征的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台湾杉 、秃杉育苗较为容易 ,场圃
发芽率分别为 16.7%和 33.7%,当年苗高和地径分别为 13.5 cm 、18.0 cm 和 0.26 cm 、0.20 cm 。通过种
苗试验 ,了解和掌握这 2种树种的幼苗生长 、发育过程及其规律 ,可为开发利用这 2 种珍稀优良用材和园
林绿化树种提供育苗技术指导 。
2)前人对我国主要造林树种的种苗已作了大量工作[ 8] ,但对这 2种珍稀树种的幼苗及栽培则较少研
究 ,本试验对台湾杉 、秃杉 2种珍稀树种的引种栽培结果表明:台湾杉 、秃杉试验林 4年生时平均树高和地
径分别是 1.37 m 、2.64 m 和 2.70 cm 、5.10 cm ,表现出一定的速生性 ,且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
通过引种栽培试验 ,对这 2种珍稀树种在福建省乃至南方各地继续引种栽培或扩大区域的栽植绿化具有
现实的指导意义 。
参考文献:
[ 1] 郑万钧 , 洪 涛 ,朱政德 , 等.中国树木志:第一卷[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3:310-313.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 J].大自然 , 1984(4):47-48.
[ 3] 王挺良.秃杉种源和配套栽培技术专集[ C] .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 1997.
[ 4] 王挺良.秃杉[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5.
[ 5] 徐俊森 , 罗美娟 ,危孝棋.台湾杉属的木材比较解剖学研究[ J] .福建林学院学报 , 1999 , 19(4):361-364.
[ 6] 周宗哲.安溪秃杉引种造林试验初报[ J].福建林业科技 , 2007 , 34(2):140-142.
[ 7] 黄晓声.台湾杉 、秃杉引种栽培试验及生长效果分析[ J].防护林科技 , 2006(6):23-25.
[ 8] 马大浦 , 黄宝龙 ,黄鹏成.主要树木种苗图谱[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1:16-22.
·113·第 3 期 陈道林 , 等:台湾杉与秃杉的幼苗形态特征研究及其栽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