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人工开窗面积大小对柏木低效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库管理的影响



全 文 :第28卷第4期
2014年8月
水土保持学报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28No.4
Aug.,2014
 
  收稿日期:2014-02-24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C09B05);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0NZ0049)
  作者简介:王谢(1987—),男,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研究。E-mail:wangxiechangde@hotmail.com
  通讯作者:李贤伟(1963—),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与森林生态研究。E-mail:lxw@sicau.edu.cn
人工开窗面积大小对柏木低效林土壤
有机碳含量及碳库管理的影响
王 谢,李贤伟,范 川,张 军,苏 宇,刘 鸿,李 婷
(四川农业大学 林学院,四川 雅安625014)
摘要:基于对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人工开窗技术的探索,研究人工开窗面积大小对土壤中有机碳
(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碳(ROC)、稳定性有机碳(IOC)、碳库活度
(CPA)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结果表明:(1)开窗处理可显著提高0-5cm,5-10cm和10-20
cm土层的SOC、ROC和IOC含量。(2)当开窗面积在50~100m2 时,SOC和IOC从上到下都表现出明显
的梯度性,当开窗面积达到150~200m2 时,5-10cm和10-20cm土层SOC和IOC的含量无显著差异。
(3)0-5cm表层土壤的DOC含量随着开窗面积的增加而减少,但当开窗面积达到150~200m2 时,5-10
cm和10-20cm土层土壤的 DOC含量和对照无显著差异。(4)开窗面积大小对 MBC无显著影响。
(5)土层之间的CPA及活度指数(CPAI)存在显著差异,而开窗处理对CPA和CPAI的影响却并不明显。
(6)开窗处理后土壤的CPMI皆表现为从上到下依次增加的趋势。(7)开窗后土壤碳库的增加主要反映在
5-10cm土层,而土壤有机碳更新能力的显著提高主要反映在10-20cm土层。(8)SOC与IOC呈极显
著正相关,而与 MBC呈极显著负相关。(9)SOC、MBC和IOC与土壤碳库指数(CPI)均呈极显著相关关
系。上述结果显示了人工开窗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和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矿化趋势。
关键词:易氧化碳;碳库管理指数;低效林改造;人工开窗;有机质
中图分类号:S157.5;S155.4+8;S1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42(2014)04-0177-06
Effect of Thinning Area with Gaps on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 in Low Efficiency Cypress Forest
WANG Xie,LI Xian-wei,FAN Chuan,ZHANG Jun,SU Yu,LIU Hong,LI Ting
(College of Forestry,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Ya’an,Sichuan625014)
Abstract:Based on exploring the gap thinning technology of low efficiency stand of Cupressus funebris in Si-
chuan hily basin,differences of soil total organic carbon(S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readily oxidizable carbon(ROC),stable organic carbon(IOC),carbon pool activity
(CPA)and 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CPMI)among different thinning area with gap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SOC,ROC and IOC of soil at 0-5cm,5-10cm and 10-20cm depths in-
creased after gap thinning.(2)Although when thinning area was 50~100m2,SOC and IOC gradualy re-
duced from top to bottom,when thinning area was 150~200m2,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OC
and IOC of soils at 5-10cm and 10-20cm.(3)Although DOC of soil at 0-5cm depths reduced with in-
creasing gap,when the area was 150~200m2,DOC of soils at 5-10cm and 10-20cm of treatment forests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control forest.(4)Thinning area with gap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MBC.(5)CPA and CPAI(carbon pool activity index)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t among soil depths,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inning areas with gaps.(6)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 of soils with dif-
ferent gap thinning gradualy increased from top to bottom.(7)Increase of carbon pool with gap thinning was
reflected mainly in 5-10cm soil layer,and the increase of renewability of soil organic carbon with gap
thinning was reflected mainly in 10-20cm soil layer.(8)SOC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OC,but it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MBC.(9)Soil carbon pool index(CPI)was in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SOC,MBC and IOC.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organic carbon of surface
DOI:10.13870/j.cnki.stbcxb.2014.04.033
soil had some stability,and that of deep soil showed some trend of mineralization.
Key words:readily oxidizable carbon;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reconstruction of low-efficiency for-
est;gap thinning;organic carbon
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受当时造林技术、树种选育、苗木品质及经营管理水平等诸
多因素的制约[1],形成了大面积的柏木低效林。这些林分的生态系统功能表现出逆向发展趋势,系统组成成分
缺失,林木生长缓慢,质量低劣,林下土壤受到严重侵蚀[2],导致土壤有机碳流失,整个林分的碳汇功能受到了
极大的限制。现有研究表明,低效林林分碳密度的提高可通过植被的改造来实现[3]。对土壤有机碳而言,林分
冠层结构的贡献是巨大的[4]。林窗的形成更是天然林自然更新与环境改善的重要动力,是森林动态演替与生
态功能优化的自调控自组织过程[5]。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人为开窗,以达到促进林下植被更新和土壤有机碳
库调控的目的,是低效林改造中所面临的重要难题。王成等就高密度云杉人工纯林研究发现:疏伐开窗后第1
年,生长季(5-9月)林窗内地表日均温升高而日均湿度降低,林窗内土壤腐殖层有机质增加了19.62%,可溶
性有机碳降低了23.60%,表明林窗式疏伐有效地改善了高密度云杉人工纯林地表阴湿等不良环境,增强了枯
枝落叶层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土壤矿化过程[5]。其中,开窗面积大小是人工开窗技术的重要参数。郝凯婕在研
究人工更新的不同面积云杉人工林林窗下发现,整个生长季内100m2 林窗下土壤总有机碳最大,其次是150
m2 和50m2 的林窗,对照则最小;在研究自然更新的不同面积云杉人工林林窗下总有机碳时,发现土壤总有机
碳的含量表现为50m2林窗>100m2 林窗>150m2 林窗>对照,表明人工开窗可以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
量[6]。然而,刘聪在研究辽东山区不同大小林窗土壤养分特征时发现,与非林窗(对照林分)相比,林窗大小对
土壤有机碳无显著影响[7]。何志斌在研究人工采伐形成的林窗斑块(面积0.02~0.12hm2)和半阴坡小斑块林
地(面积0.17~0.89hm2)时,也认为林窗斑块面积的大小并未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8]。
对于川中丘陵区而言,人工开窗面积的大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将基于开窗面积
大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来探究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对于林窗大小的响应机制,为该区域碳平衡研究提供一定
的参考依据。此外,研究利用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CPMI)[9]来量化林地经营
管理水平对森林土壤碳库的影响程度,为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经营措施选择与决策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德阳市旌阳区永新镇,东邻中江县,西连绵竹市和什邡市,北接罗江县,南靠广汉市,地处川中
丘陵区北部边缘,介于北纬31°5′-31°20′,东经104°15′-104°33′之间。该区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
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较少,年均温16.0℃,年平均日照时数1 215.4h,年平均降雨量905.9
mm,全年无霜期271d。现阶段,研究区内柏木人工林尚处于为中幼龄林阶段,其平均树高6.5m,平均胸径
8.0cm,郁闭度大于0.8,单位蓄积量约为44.7m3/hm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3.63m3/hm2[10]。
1.2 样地设置
在研究区内选择坡向、坡度、坡位等立地条件相近,属同一造林批次的,且生长状况及经营管理水平基本一
致的柏木低效林进行开窗处理,移除柏木地上部分,分别形成面积大小为50,100,150,200m2 的人工林窗。此
外,本研究以不采伐的纯柏木林为对照,共计5个水平,每种水平设3次重复,共建15个试验样地,每个试验样
地面积均为20m×20m,各样地之间留有保留带或过渡带。
1.3 土样采集
在每个样方中,按照S形在林下布设9个采样点,根据土层深度(20-30cm)和土色(棕色、黄色和紫色)等
特征,将土壤划分为0-5cm,5-10cm和10-20cm等3个土层。研究采用直径为6cm的土芯取样器采集
土壤后,按层次分割后混匀,最后按四分法选取约1.5kg土样样品装入封口袋中。其中一部分在室内经自然
风干后用于土壤有机质的分析,另一部分保存在4℃下,2天内送往实验室,去除石头、植物根系及其他杂质后
用于易氧化碳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测定。
1.4 室内分析
土壤总有机碳(SOC)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LY/T 1237-1999)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
提取采用氯仿熏蒸-提取法,其含量大小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的测试方法相同,使用总有机碳分析仪
(TOC-V,日本岛津)测定;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的测定采样高锰酸钾比色法[11]。
871 水土保持学报       第28卷
1.5 计算方法与数据分析
碳库管理指数的计算根据Blair等提出的方法计算[12-13]:稳定态有机碳(SOC)=总有机碳(SOC)-易氧化
性有机碳(ROC);碳库指数(CPI)=样品全碳含量/参考土壤全碳含量;碳库活度(CPA)=易氧化性有机碳含
量/稳定态有机碳含量;碳库活度指数(CPAI)=样品碳库活度/参考土壤碳库活度;碳库管理指数(CPMI)=碳
库指数×碳库活度指数×100。其中,对照样地CK作为参考土壤。
本研究所有数据统计、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皆基于R 3.0.2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开窗面积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土层中的SOC表现为上层0-5cm大于下层5-10cm和10-20cm的趋势(P<0.01),且
开窗面积的大小对土壤SOC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0-5cm土层SOC含量表现为150m2>50m2>100m2
>200m2>CK,CK的SOC含量最低,约为28.86g/kg,仅为开窗处理的38.57%~65.26%,表明开窗处理可
显著提高表层0-5cm的土层SOC的含量。在5-10cm土层,50,100,150,200m2 的人工林窗下的SOC含
量无显著差异,均值为34.03g/kg,为CK的2.3~2.6倍。此外,当开窗面积达到150m2 时,10-20cm土层
SOC含量和5-10cm土层无显著差异,这与CK一致,但含量确是其1.5~2.0倍。表明开窗可显著提高土壤
0-20cm土层SOC含量。可能是由于林窗大小不同,林下植被自然更新后的灌木-草本植物群落的差异,导
致了当开窗面积达到150~200m2 时,5-10cm和10-20cm土层SOC表现出较好一致性,而开窗面积在50
~100m2 时,从上到下都表现出明显的梯度性。该研究结果同其他森林类型处理后所得结果有较大差异。如
何中声在研究格氏栲天然林时发现,不同面积大小与发育期的林窗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低于对照[14],而刘聪
等则研究发现大、中、小等3种不同面积林窗对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无显著影响[7]。
表1 不同开窗面积下土壤从上到下各种有机碳组分含量
开窗
面积
土层/
cm
有机碳/
(g·kg-1)
可溶性有机碳/
(mg·kg-1)
微生物量碳/
(mg·kg-1)
易氧化有机碳/
(g·kg-1)
稳定性有机碳/
(g·kg-1)
0-5  28.86±1.63fg  379.88±16.52a 686.81±123.75gh  1.95±0.04c 26.91±1.61fg
0m2(CK) 5-10  13.87±0.94i 257.18±7.58b 1001.22±25.15d 1.17±0.04h 12.71±0.93i
10-20  17.29±1.34hi  216.97±9.85cd  903.54±41.08def  0.44±0.02k 16.85±1.32hi
0-5  45.56±3.76b 249.8±7.03b 1428.91±65.12b 1.75±0.07e 43.81±3.75b
50m2  5-10  35.96±2.41de  177.74±13.59ef  762.35±76.49fgh  1.37±0.03f 34.59±2.39de
10-20  26.49±2.55g  168.23±12.74f 650.29±32.99h 1.00±0.02i 25.50±2.54g
0-5  38.81±4.08cd  211.51±15.39cd  974.74±32.9de  1.94±0.07c 36.87±4.03cd
100m2  5-10  32.36±2.19ef  220.56±19.24c 702.73±60.84gh  1.27±0.05g  31.09±2.19ef
10-20  18.84±1.31h 164.9±1.92f 824.85±29.2efg  0.89±0.02j  17.95±1.31h
0-5  52.22±3.94a 196.17±11.9de  1627.47±307.29a 2.88±0.06a 49.34±3.93a
150m2  5-10  33.09±2.47ef  260.2±14.68b 776.57±19.97fgh  2.44±0.01b 30.64±2.48ef
10-20  31.44±2.43ef  208.95±19.74cd  408.49±55.12i 1.28±0.01g  30.15±2.43ef
0-5  41.52±4.48bc  200.8±19.94cde  1215.11±159.78c 1.89±0.05cd  39.63±4.45bc
200m2  5-10  34.71±3.11de  261.76±7.66b 675.77±33.8gh  1.85±0.04d 32.86±3.08de
10-20  35.26±2.22de  216.66±20.26cd  824.09±69.38efgh  0.85±0.02j  34.42±2.20de
  注:数据结构为均值±标准差,同列相同的字母表示差异性不显著(P<0.05)。
2.2 开窗面积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随开窗大小和土层深度的不同存在显著差异(P<0.05)。
在0-5cm土层中,DOC表现为CK>50m2>100m2>150m2>200m2;5-10cm土层中DOC表现为(CK,
150m2,200m2)>100m2>50m2;10-20cm土层中DOC表现为(CK,150m2,200m2)>(100m2,50
m2)。该结果表明,人工开窗显著减少了土壤表层DOC含量,并随着开窗面积的增加,0-5cm表层土壤的
DOC含量会逐渐减少,该结果与王成等的研究[5]相一致。然而,当开窗面积达到150~200m2 时,5-10cm和
10-20cm土层土壤的DOC含量的差异不显著。
2.3 开窗面积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随土层深度的不同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对于开窗
面积大小的响应并不显著(P>0.05)。在0-5cm土层中,MBC表现为150m2>50m2>100m2>(200m2,
971第4期       王谢等:人工开窗面积大小对柏木低效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库管理的影响
CK);5-10cm土层中 MBC表现为(50,100,150,200m2)<CK,CK的 MBC含量最高,约为1 001.22mg/
kg,为开窗处理的0.48~1.48倍;10-20cm土层中 MBC表现为(CK,100m2,200m2)>50m2>150m2。
该现象与王成等在研究云杉人工纯林进行低强度林窗式疏伐的结果相一致,即0-10cm和10-20cm土层的
MBC显著低于对照林分[5]。表面上,开窗似乎对土壤碳素的转换有所减缓[5],但整体看来,MBC对于开窗行
为及开窗面积的响应则更为复杂。这暗示了微生物群落组成成分在垂直空间上可能存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但
这还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2.4 开窗面积对土壤易氧化碳含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土壤中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随开窗大小和土层深度的不同存在显著差异(P<0.05)。
在0-5cm土层中,ROC表现为150m2>(100m2,200m2,CK)>50m2;5-10cm土层中ROC表现为150
m2>200m2>50m2>100m2>CK,CK 的 ROC含量最低,约为1.17g/kg,仅为开窗处理的47.75%~
91.86%;10-20cm土层中ROC表现为150m2>100m2>200m2>50m2>CK,其中100m2 和200m2 之间
无显著差异,表明人工开窗会显著提高0-5cm,5-10cm和10-20cm土层的土壤ROC含量,这可能是因为
土壤SOC含量的增加。该结果与郝凯婕的研究相一致[6]。
2.5 开窗面积对土壤稳定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开窗大小和土层深度对土壤中稳定性有机碳(IOC)含量有显著影响(P<0.01)。其中,0-5
cm土层IOC含量表现为150m2>50m2>100m2>200m2>CK,CK的IOC含量最低,约为26.91g/kg,仅
为开窗处理的36.74%~41.47%,表明开窗处理可显著提高表层0-5cm的土层SOC的含量。在5-10cm
土层,50,100,150,200m2 的人工林窗下的IOC含量无显著差异,均值为32.30g/kg,为CK的2.4~2.7倍。
此外,当开窗面积达到150m2 时,10-20cm土层SOC含量和5-10cm土层无显著差异,这与CK一致,但含
量却是其1.7~2.0倍。表明开窗可显著提高土壤0-20cm土层SOC含量。可能是由于开窗大小不同,林下
植被自然更新后的灌木-草本植物群落的差异,导致了当开窗面积达到150~200m2 时,5-10cm和10-20
cm土层SOC表现出较好一致性,而开窗面积在50~100m2 时,从上到下都表现出明显的梯度性。该结果与
SOC的结果高度一致,表明开窗后土壤中所增加的有机质的稳定性成分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是保持不变的。为
此,通过进一步分析土壤碳库的活度指数和碳库指数,将有可能更好地揭示开窗行为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机制。
2.6 开窗面积对土壤碳库活度及活度指数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土层之间的碳库的活度(CPA)及活度指数(CPAI)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开窗处理对
CPA和CPAI的影响却并不明显(P=0.17,P=0.24)。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可见的趋势变化。如开窗后0
-5cm和5-10cm土层的CPA相对于CK显著降低15%~58%;当开窗面积在50~150m2 时,10-20cm
土层的CPA相对于CK则要高出33%~66%。这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稳定输入和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矿化
趋势。此外,相对于CK而言,0-5cm和5-10cm土层的CPAI皆小于1,除了200m2 外,10-20cm土层的
CPAI皆大于1,最大可达1.99。
2.7 开窗面积对土壤碳库指数的影响
由表2可知,相对于CK而言,开窗处理后0-5cm,5-10cm和10-20cm土层的碳库指数都有所增加。
其中0-5cm土层碳库指数(CPI)增加了1.34~1.81倍,5-10cm土层增加了2.33~2.59倍,10-20cm土
层也增加了1.08~2.03倍。表明开窗会增加土壤碳库储量,突出反映在5-10cm土层。
对比4种不同面积大小的开窗处理发现,0-5cm土层在开窗面积为150m2 时,碳库指数达到最大;5-
10cm土层的碳库指数在50~200m2 的范围内差异不显著;底层10-20cm土层在开窗面积为200m2 时,碳
库指数最大(在150m2 无显著差异)。
2.8 开窗面积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由表2可知,开窗处理后土壤的碳库管理指数(CPMI)皆表现为从上到下依次增加的趋势。相对于CK
而言,表层0-5cm 土层的 CPMI仅为 CK 的86.75%~145.80%,5-10cm 土层为 CK 的103.63%~
206.53%,10-20cm土层可达到最高,为191.29%~294.39%,表明开窗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的更新
能力,特别是10-20cm土层。
对比4种不同面积大小的开窗处理发现,开窗后0-5cm土层的有机碳的更新能力在50~200m2 的范围
内差异不显著;5-10cm土层则表现为,随着开窗面积的增加土壤有机碳的更新能力不断加强;而底层10-20
081 水土保持学报       第28卷
cm土层在开窗面积为150m2 时,土壤有机碳的更新能力达到最大。
表2 不同开窗面积下碳库活度及管理指数
开窗面积 土层/cm 碳库活度 碳库活度指数 碳库指数 碳库管理指数
0-5  0.073±0.006b 1.037±0.055cd  0.943±0.055g  98±2hi
0m2(CK) 5-10  0.093±0.006a 1.060±0.087c 0.933±0.065g  99±4hi
10-20  0.030±0.001g  1.053±0.061cd  0.933±0.070g  98±2hi
0-5  0.040±0.001f 0.570±0.052hi  1.490±0.125de  85±4j
50m2  5-10  0.040±0.001f 0.457±0.021i 2.420±0.160a  110±2g
10-20  0.040±0.001f 1.573±0.167b 1.427±0.130ef  223±5b
0-5  0.053±0.006cd  0.757±0.074fg  1.270±0.135f 96±3i
100m2  5-10  0.043±0.006ef  0.473±0.042i 2.177±0.146b 102±5h
10-20  0.050±0.001de  1.987±0.122a 1.013±0.071g  201±4c
0-5  0.060±0.001c 0.837±0.064ef  1.710±0.1250c 143±4f
150m2  5-10  0.080±0.010b 0.920±0.075de  2.227±0.107ab  204±1c
10-20  0.043±0.006ef  1.707±0.122b 1.693±0.130cd  288±3a
0-5  0.050±0.001de  0.690±0.070gh  1.357±0.146ef  93±3i
200m2  5-10  0.057±0.006cd  0.650±0.053gh  2.333±0.210ab  151±3e
10-20  0.023±0.006g  0.987±0.046cd  1.897±0.120c 187±6d
  注:数据结构为均值±标准差,同列相同的字母表示差异性不显著(P<0.05)。
2.9 相关性分析
由表3可知,对整个土壤碳库而言,SOC、MBC和IOC对于土壤碳库的贡献是至关重要的,其中CPI与
SOC和IO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 MBC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此外,SOC与IOC
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 MB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土壤中的SOC主要以稳定性有机碳
为主,而微生物分解是其重要的矿化途径。MBC与CPA和CPAI的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体现了微生物作
用的重要性。CPMI仅与RO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则表明ROC在有机碳库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
作用,其含量可较好地反映管理技术对于碳库更新的影响。
3 结 论
综上所述,人工开窗在增加土壤有机碳输入的同时,向土壤输入了一定的易氧化有机碳和稳定性有机碳,
且在开窗面积为150m2 时达到最大本研究还发现人工开窗之后,土壤碳库显著增加,土壤更新机制被激活。
相对于对照CK而言,开窗后土壤有机碳增加主要反映在5-10cm土层,土壤碳库指数增加了2.3~2.5倍,
但土壤有机碳保护机制的激活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此外,开窗后土壤有机碳的更新能力也显著加强,但主要
体现在10-20cm土层,其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为CK的2~3倍,而这与微生物的作用密不可分。
鉴于整个低效林改造技术实施时间仅1年有余,土壤有机碳库对于人工开窗行为的响应仍然处于初期,部
分趋势尚不完全明确,因此,需进一步的持续观测。在后续的研究中,本课题组应立足于中长期的连续性观测,
进一步探讨土壤碳库对人工开窗技术的响应机制。
表3 5-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与碳库管理指数之间的相关性
SOC  DOC  MBC  ROC  IOC  CPA  CPAI  CPI  CPMI
SOC  ns. ** ns. ** ** ** ** ns.
DOC -0.30 ns. ns. ns. * * ns. ns.
MBC -0.85  0.19 ns. ** ** ** ** ns.
ROC  0.44  0.45 -0.34  ns. ns. ns. ns. **
IOC  0.99 -0.34  -0.85  0.39 ** ** ** ns.
CPA -0.77  0.63  0.73  0.22 -0.80  ** ** ns.
CPAI -0.75  0.65  0.7  0.25 -0.78  0.99 ** ns.
CPI  0.99 -0.30  -0.85  0.44  0.99 -0.77  -0.75  ns.
CPMI  0.39  0.48 -0.29  0.99  0.34  0.28  0.31  0.39
  注:上三角为P值,下三角为相关系数r。其中,***表示P<0.001;**表示P<0.01;*表示P<0.05;ns.表示P>0.05。
参考文献:
[1] 骆宗诗,侯波,向成华,等.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柏木低效防护林改造效果[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6):82-87.
181第4期       王谢等:人工开窗面积大小对柏木低效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库管理的影响
[2] 胡庭兴,李贤伟,张健,等.低效林恢复与重建[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1-3.
[3] 陈俊华,龚固堂,胡道亮,等.川中丘陵区低效防护林“开窗补阔”改造模式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J].四川林业科技,2011,
32(1):74-79.
[4] Yuan Z,Gazol A,Lin F,et al.Soil organic carbon in an old-growth temperate forest:Spatial pattern,determinants and bias
in its quantification[J].Geoderma,2013,195-196:48-55.
[5] 王成,庞学勇,包维楷.低强度林窗式疏伐对云杉人工纯林地表微气候和土壤养分的短期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
(3):541-548.
[6] 郝凯婕.川西亚高山低效云杉人工林林分结构调控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季节变化[D].四川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1.
[7] 刘聪.辽东山区不同大小林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D].辽宁 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
[8] 何志斌,赵文智,刘鹄,等.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斑表层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06,26(8):2572-2577.
[9] 李琳,李素娟,张海林,等.保护性耕作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3):106-109.
[10] 徐培富,陈进军.不同封育措施对绵阳市低山丘陵区柏木低效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四川林业科技,2009,30(5):88-94.
[11] 罗友进,王子芳,高明,等.不同耕作制度对紫色水稻土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7,21
(5):55-58.
[12] 沈宏,曹志洪,胡正义.土壤活性有机碳的表征及其生态效应[J].生态学杂志,1999,18(3):33-39.
[13] 袁喆,罗承德,李贤伟,等.间伐强度对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土壤易氧化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
2010,24(6):127-131.
[14] 何中声.格氏栲天然林林窗微环境特征及幼苗更新动态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上接第162页
参考文献:
[1] 张义,谢永生,郝明德,等.不同地表覆盖方式对苹果园土壤性状及果树生长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2):279-286.
[2] 杨春霞,赵志平,杨丽萍,等.不同覆盖绿肥养分特性及其对橡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18
(2):467-474.
[3] Sam E W.Diversification of Organic Cropping Systems with Cover Crop Mixtures:Influence on Weed Communities,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oil Moisture and Nitrogen,and Crop Yield[D].Lincoln:Agronomy and Horticulture De-
partment,2012.
[4] 侯贤清,李荣,韩清芳,等.夏闲期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
28(3):94-100.
[5] 韩丽娜,丁静,韩清芳,等.黄土高原区草粮翻耕轮作的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效应[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4):129-137.
[6] 武际,郭熙盛,张祥明,等.麦稻轮作下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3):87-93.
[7]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2.
[8] 胡淑萍,余新晓,岳永杰.北京百花山森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8,22(1):146-150.
[9] 刘霞,张光灿,李雪蕾,等.小流域生态修复过程中不同森林植被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1-5.
[10] 马长明,翟明普,刘春鹏.单作与间作条件下核桃根系分布特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6):181-186.
[11] 余海英,彭文英,马秀,等.免耕对北方旱作玉米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99-104.
[12] Moslem J,Jalil A,Pour H,et al.Mulching impact on plant growth and production of rainfed fig orchards under drought
conditions[J].Journal of Food,Agriculture &Environment,2012,10(1):428-433.
[13] 赵长增,陆璐,陈佰鸿.干旱荒漠地区苹果园地膜及秸秆覆盖的农业生态效应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1):
155-158.
[14] 任玉忠,王水献,谢蕾,等.不同灌溉方式对枣树水分利用效率和果实品质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2):95-102.
[15] 李荣,王敏,贾志宽,等.渭北旱塬区不同沟垄覆盖对春玉米水分及产量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106-113.
[16] 王海霞,孙红霞,韩清芳,等.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对小麦田土壤团聚体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4):1025-1030.
[17] Nie S W,Chen Y Q,Enejin A E,et al.Impacts of maize intercropping with ryegrass and alfalfa on environment in fields with
nitrogen fertilizer over-dose[J].Journal of Food,Agriculture &Environment,2012,10(2):896-901.
281 水土保持学报       第2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