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3期 (总第 134期 ) 吉 林 林 业 科 技 No. 3 ( Tota l No. 134)
1998年 6月 JILIN FO 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 LOGY Jun. 1998
白城市林科所试验林中形成的长白松×樟子松和长白松×黑
松天然杂种的选择
金小红 金志明 张连才 金培林 (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
【摘 要】在 1992年秋从白城市林科所内长白松无性系搜集圃中采收种子 , 次春播种育苗
的 5年生实生苗木里 , 分别选出了具有明显杂种优势的长白松×樟子松和长白松×黑松优
良天然杂种 25棵与 7棵。
【关键词】长白松 ; 樟子松 ; 黑松 ; 天然杂种 ; 选择
收稿日期: 1998- 2- 16
1长白松播种育苗及天然杂种选择
1. 1播种育苗
1992年秋 ,从白城市林科所内长白松无
性系搜集圃中采收球果 2万余个 , 得种子 20
余万粒。 1993年春播种育苗。1996年春将 23
727株 3年生长白松实生苗木移入塑料袋内
培育容器苗木。 1997年 9月调查保存苗木
13037株 , 保存率 55% 。
1. 2天然杂种选择
我们在 1997年 9月 9日— 11月 7日 ,
对上述 5年生实生苗木进行了 3年生长情况
调查及其形态特征的反复观测。
首先 , 我们对长白松实生苗木进行了生
长情况调查 ,其方法是对分布在 15个容器苗
木培育苗床上的长白松苗木 , 每 2床选 1个
1m
2的小标准地 ,调查其中 10株标准苗木的
苗高、当年苗高和地径生长量 , 取其平均值。
然后再对 8个小标准地的 8组数据进行平
均 , 做为入选的长白松×樟子松和长白松×
黑松天然杂种优良植株的对照。
其次 , 我们从长白松实生苗中发现了长
白松×樟子松天然杂种苗木 1510株 ,占全部
表 1 长白松×樟子松天然杂种优良植株生长情况
序
号
编
号
苗 高
高生长量 当年高生长量
高度
( cm )
比值
(% )
高度
( cm )
比值
(% )
地 径
粗度
( cm)
比值
(% )
1 01 60 134 17 114 1. 39 153
2 02 56 125 14 94 1. 45 159
3 03 56 125 16 107 1. 39 153
4 04 61 136 24 161 1. 48 163
5 05 54 121 16 107 1. 42 156
6 06 67 150 22 148 1. 66 182
7 07 57 128 26 175 1. 35 148
8 08 58 130 13 87 1. 19 131
9 09 67 150 13 87 1. 98 218
10 11 73 163 26 175 1. 68 185
11 12 87 195 36 242 1. 96 215
12 13 68 152 20 134 1. 90 209
13 14 72 161 27 181 1. 47 162
14 15 68 152 21 141 1. 62 178
15 16 68 152 15 101 1. 98 218
16 17 66 148 25 168 1. 66 182
17 19 59 132 23 154 1. 51 166
18 20 67 150 24 161 1. 44 158
19 22 68 152 18 121 1. 67 183
20 23 69 154 33 222 1. 47 162
21 24 58 130 26 175 1. 26 139
22 25 58 130 22 148 1. 03 113
23 26 58 130 22 148 1. 11 122
24 28 61 136 21 141 1. 79 197
25 30 64 143 27 181 1. 85 203
平均 64. 0 143 21. 9 147 1. 55 169
长白松 44. 7 100 14. 9 100 0. 91 100
苗木的 11. 5%。同时还发现了长白松×黑松
—1—
DOI : 10. 16115 /j . cnki . i ssn. 1005 -7129. 1998. 03. 001
天然杂种苗木 68株 , 占全部苗木的 0. 5%。
最后 , 我们又从这些天然杂种中分别选
出了各自的优良植株。 其中长白松×樟子松
天然杂种优良植株 46棵 ,为其全部天然杂种
的 3. 1% (本文在后面只介绍其中 25株优良
植株的有关数据、资料 ) ; 长白松×黑松天然
杂种优良植株 7棵 , 为其全部天然杂种的
10. 3% 。
2长白松×樟子松天然杂种优良植株
2. 1优良植株生长速度的变异
从表 1中可以看出 , 25棵优良植株 5年
生时的苗高、 当年苗高 , 和地径生长量 , 分
别为对照的 143% ( 121%— 195% )、 147%
( 87%— 242% )和 169% ( 113%— 218% )。其
杂种生长优势明显。 尤其是 No12优良植株
在 5年生时的苗高、 当年苗高和地径生长量
达到了 87cm、 36cm和 1. 96cm , 分别为对照
的 195%、 242%和 215% , 有可能形成一个
优良的杂种无性系。
2. 2优良植株针叶、 顶芽形态特征的变异
表 2 长白松×樟子松天然杂种优良植株针叶顶芽形态特征比较 单位: cm
序
号
编
号
针 叶 顶 芽
颜色 质地 形 状 长 宽 颜色 形状 长 粗
1 01 黄绿 较硬 扭转弯曲 9. 4 0. 13 褐 卵圆形 1. 6 0. 4
2 02 黄绿 较硬 较扭转较弯曲 11. 0 0. 13 淡褐 卵圆形 2. 0 0. 5
3 03 黄绿 硬 扭转较弯曲 11. 1 0. 16 褐 卵圆形 2. 1 0. 5
4 04 黄绿 较硬 稍扭转稍弯曲 11. 9 0. 15 淡褐 长卵圆形 2. 3 0. 5
5 05 黄绿 硬 扭转弯曲 10. 3 0. 15 褐 卵圆形 1. 8 0. 6
6 06 黄绿 较硬 较扭转较弯曲 11. 8 0. 14 黄褐 长卵圆形 2. 3 0. 6
7 07 黄绿 较硬 扭转弯曲 11. 8 0. 13 黄褐 长卵圆形 2. 1 0. 6
8 08 灰绿 较硬 扭转弯曲 12. 3 0. 12 褐 圆锥形 2. 6 0. 5
9 09 绿 稍硬 扭转弯曲 12. 6 0. 14 深褐 卵圆形 1. 7 0. 5
10 11 黄绿 较硬 扭转弯曲 15. 2 0. 17 褐 长卵圆形 2. 4 0. 7
11 12 黄绿 较硬 较扭转较弯曲 14. 3 0. 14 淡褐 长卵圆形 2. 3 0. 7
12 13 黄绿 硬 较扭转弯曲 14. 4 0. 17 褐 卵圆形 2. 1 0. 7
13 14 黄绿 较硬 扭转弯曲 13. 4 0. 17 黄褐 卵圆形 2. 1 0. 6
14 15 绿 较硬 较扭转稍弯曲 13. 1 0. 16 褐 圆锥形 2. 1 0. 5
15 16 黄绿 较硬 较扭转较弯曲 12. 5 0. 15 淡褐 圆锥形 2. 1 0. 6
16 17 黄绿 较硬 稍扭转稍弯曲 13. 9 0. 13 黄褐 圆锥形 2. 5 0. 6
17 19 黄绿 较硬 扭转弯曲 14. 0 0. 13 褐 圆锥形 2. 4 0. 6
18 20 黄绿 较硬 较扭转较弯曲 12. 7 0. 16 褐 圆锥形 1. 6 0. 5
19 22 黄绿 硬 扭转弯曲 10. 0 0. 14 黄褐 圆锥形 1. 4 0. 4
20 23 黄绿 较硬 扭转较弯曲 12. 1 0. 14 褐 卵圆形 2. 0 0. 6
21 24 黄绿 较硬 扭转较弯曲 12. 8 0. 13 褐 卵圆形 1. 7 0. 5
22 25 黄绿 较硬 扭转弯曲 11. 5 0. 13 褐 卵圆形 1. 4 0. 4
23 26 黄 较硬 稍扭转较弯曲 13. 2 0. 15 黄褐 卵圆形 2. 0 0. 5
24 28 黄绿 较硬 较扭转较弯曲 12. 2 0. 13 褐 圆锥形 1. 8 0. 4
25 30 黄绿 较硬 转扭转较弯曲 13. 4 0. 15 褐 圆锥珙 2. 7 0. 7
平均 12. 4 0. 14 2. 0 0. 6
长白松 黄绿 稍硬 稍扭转直 10. 4 0. 12 红竭 卵圆形 1. 7 0. 5
樟子松 黄 硬 扭转弯曲 8. 8 0. 16 黄竭 卵圆形 1. 7 0. 5
注: 调查日期 1997年 9月 9日、 11月 17日。
—2—
从表 2中可以看出 , 长白松苗木的针叶
为黄绿色 ( 11月 17日观测 ,下同 ) ,稍硬 ,稍
扭转 , 直 , 长 10. 4cm ,宽 0. 12cm。顶芽为红
褐色 , 卵圆形 , 长 1. 7cm ,粗 0. 5cm。樟子松
针叶为与黄色 , 硬 , 扭转 , 弯曲 , 长 8. 8cm,
宽 0. 16cm。顶芽黄褐色 ,卵圆形 ,长 1. 7cm,
粗 0. 5cm。
从表 2中还可以看出 , 25棵长白松×樟
子松天然杂种优良植株针叶、 顶芽形态变异
的幅度是较大的 , 但是其多数形态却表现了
父母本双亲的特征。这也正是松树杂交种的
共同特征。
3长白松×黑松天然杂种优良植株
3. 1优良植株生长速度的变异
从表 3中可以看出 , 7棵长白松×黑松
天然杂种优良植株 5年生时苗高、 当年苗高
和 地径 生长量 , 分别 为对照 的 138%
( 121%— 159% )、 130% ( 94%— 168% ) 和
159% ( 118%— 189% )。其杂种生长优势也
比较明显。但当对表 1和表 3的数据进行比
较后便不难看出 , 不仅从长白松×黑松天然
杂种中选出的 7棵优良植株 , 在生长速度的
整体水平上 , 要明显逊于从长白松×樟子松
天然杂种中选出的 25棵优良植株 ,而且也没
能出现 1棵生长很快、 很好的优良植株 , 这
表明不同松树种间的天然杂交结果是不一致
的。
表 3 长白松×黑松天然杂种优良植株生长情况
序
号
编
号
苗 高
高生长量 当年高生长量
高度
( cm)
比值
(% )
高度
( cm)
比值
(% )
地 径
粗度
( cm)
比值
(% )
1 10 54 121 15 101 1. 07 118
2 18 63 141 23 154 1. 47 162
3 21 71 159 19 128 1. 73 190
4 27 59 132 23 154 1. 48 163
5 29 68 152 25 168 1. 24 136
6 31 58 130 14 94 1. 72 189
7 32 60 134 17 114 1. 44 158
平均 61. 9 138 19. 4 130 1. 45 159
长白松 44. 7 100 14. 9 100 0. 91 100
3. 2优良植株针叶和顶芽形态特征的变异
表 4 长白松×黑松天然杂种优良植株针叶顶芽形态特征比较 单位: cm
序
号
编
号
针 叶 顶 芽
颜色 质地 形 状 长 宽 颜色 形状 长 粗
1 10 黄绿 较硬 稍扭转直 13. 3 0. 13 淡褐 圆锥形 1. 7 0. 4
2 18 绿 稍硬 稍扭转直 13. 0 0. 14 淡褐 圆柱形 2. 3 0. 6
3 21 绿 稍硬 稍扭转直 11. 3 0. 12 褐 圆锥形 1. 7 0. 4
4 27 绿 稍硬 较扭转直 13. 4 0. 13 淡褐 圆柱形 2. 1 0. 6
5 29 绿 稍硬 稍扭转较弯曲 14. 2 0. 14 褐 圆柱形 2. 2 0. 7
6 31 绿 稍硬 转扭转较弯曲 14. 9 0. 14 褐 圆柱形 2. 3 0. 5
7 32 绿 稍硬 稍扭转直 11. 8 0. 11 褐 圆锥形 2. 1 0. 6
平均 13. 1 0. 13 2. 1 0. 5
长白松 黄绿 稍硬 稍扭转直 10. 4 0. 12 红褐 卵圆形 1. 7 0. 5
黑松 绿 稍硬 平直直 13. 4 0. 12 红褐 圆柱形 1. 7 0. 5
注: 调查日期 1997年 9月 10日、 11月 19日。 (下转第 29页 )
—3—
表 13 林带对农作物千粒重的影响 ( g )
农作物名称 空旷区
林带背风面
平均 1 H 5H 10H 15H 20H
比空旷区提高
(% )
玉米 182. 41 227. 31 169. 56 230. 48 251. 70 257. 51 — 24. 60
大豆 126. 35 146. 66 121. 02 142. 04 169. 02 154. 54 — 16. 07
高梁 67. 62 79. 29 53. 05 85. 87 98. 95 — — 17. 26
谷子 2. 359 2. 729 2. 248 2. 799 2. 836 2. 876 2. 885 15. 68
玉米平均 1hm2林网内比空旷区有明显
提高 (详见表 14)。但是 ,不容忽视地应该说
明林带还不可避免地具有负效应。即林带占
地和胁地。树高 8— 10m、宽 15m的杨榆混交
林带和杨树林带 , 根系扩展范围一般在
1. 5H。胁地范围: 主带东侧 1— 1. 5H, 西侧
0. 5H左右。副带南侧 1H左右 , 北侧 0. 5H。
这表明林带串根胁地重于遮荫胁地。 林网内
减产区 (胁地包括沟渠道路 ) 占林网面积的
11. 7% , 平产区占 12% , 增产区占 76. 3% 。
减产区平均 1hm2产 1431. 51kg ,平产区平均
hm
2 产 1724. 7kg , 增 产 区平 均 hm2 产
2604. 3kg。扣除胁地减产部分 , hm2净增产
687. 15kg , 增率 39. 8% , 再扣除林带占地面
积 ( 9% ) , 净增产率为 30. 9% , 这是防护林
带减免自然灾害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上述仅
为正常年份的增产率 , 如遇灾害性年份 , 则
增率将更大。
表 14 林网内外玉米产量调查
测点 穗长
( cm )
穗数
(穗 /h m2 )
单株产量
( kg )
平均产量
( kg /hm2 )
林网内 18. 25 22 725 0. 30375 2411. 85
空旷区 16. 90 22 140 0. 0779 1724. 7
(上接第 3页 )从表 4中可以看出 ,长白松苗
木针叶为黄绿色 , 稍硬 , 稍扭曲 , 直 , 长
10. 4cm, 宽 0. 12cm。顶芽红褐色 , 卵圆形 ,
长 1. 7cm、 粗 0. 5cm。黑松苗木针叶为绿色 ,
稍硬 , 平直 , 直 , 长 13. 4cm , 宽 0. 12cm。顶
芽红褐色 , 圆柱形 , 长 2. 4cm , 粗 0. 5cm。
从表 4中可以看出 , 7棵长白松×黑松
天然杂种优良植株针叶、 顶芽形态的变异幅
度也是比较大的 , 但它们的多数形态也表现
出杂种植株所通常具有父母本双亲的特征。
4总结
从 1992年秋 ,在白城市林科所长白松无
性系搜集圃中采种 , 1993年春播种育苗的
13037株 5年生实生苗里 , 选出了长白松×
樟子松天然杂种优良植株 25 ( 46) 棵 ; 长白
松×黑松天然杂种优良植株 7棵。它们不仅
表现了杂种松树父母本双亲的形态特征 , 而
且具有明显的杂种生长优势 , 是一批珍贵的
育种材料。 尤其是长白松×樟子松 No12在
苗高和地径生长速度方面均高出对照 1倍左
右 , 就更值得珍爱。今年应当对它们进行保
护与跟踪研究。
参考文献
〔 1〕陈嵘等 , 1983, 中国树木志 , 第 1卷 , 中国林业
出版社。
〔 2〕金志明等 , 1992, 长白松个体变异的研究 , 中国
林业遗传育种进展 ,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3〕金小红等 , 1998,白城市林科所试验林中形成的
黑松×樟子松和黑松×长白松天然杂种的选择 , 吉
林林业科技 , 第 1期。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