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u hyperaccumulators in mining area

铜矿区超积累Cu植物的研究



全 文 :铜 矿 区 超 积 累 Cu 植 物 的 研 究 3
姜理英 3 3  石伟勇 杨肖娥 傅承新 陈伟光 3 3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 , 杭州 310029)
Cu2hyperaccumulators in mining area. J IAN G Liying , SHI Weiyong , YAN G Xiaoe , FU Chengxin , CHEN
Weiguang ( College of Envi ronment & N atural Resources , Zhejiang U niversity , Hangz hou 310029 ;) . 2Chin.
J . A ppl . Ecol . ,2002 ,13 (7) :906~908.
Plant species distributing in three Cu2mining area were investigated , and Cu concentrations in soils and plant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u ore deposit mostly was distributed at the altitude of about 630 m.
Elsholtz ia splendens and R umex acetosa were distributed only on the Cu ore deposit or the place with high Cu
concentration , and the maximum Cu concentrations in these two plants were 1060 mg·kg - 1DW and 1006 mg·
kg - 1DW , which reached the critical of hyperaccumulator. Cu accumulations in Elsholtz ia splendens and R umex
acetosa were positively and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Cu concentration in soil.
Key words  Mining area , Cu2hyperaccumulators , Elsholtz ia splendens , R umex acetosa.
文章编号  1001 - 9332 (2002) 07 - 0906 - 03  中图分类号  X753  文献标识码  A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9977017) .3 3 通讯联系人.3 3 3 现在浙江诸暨化肥厂 ,诸暨 311800.
2000 - 04 - 16 收稿 ,2002 - 02 - 06 接受.
1  引   言
土壤重金属污染一直是环境污染问题之一 ,而且土壤中
的重金属污染具有严重性、长期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1 ,6 ] . 但
常规的一些物理化学方法因费用过高、对土壤性质破坏等一
系列问题而难以广泛应用 ,植物修复为重金属污染带来了希
望[5 ,7 ,9 ,13 ] .植物修复主要是基于重金属超积累植物 ( hyper2
accumulator)的研究而兴起的. 超积累植物是指地上部分能
富集重金属占干重的 100mg·kg - 1 (Cu、Pb、Cd)或 10000 mg·
kg - 1 (如 Zn)的一类植物[2~4 ,8 ] . 在过去 20 年内 ,已报道的超
积累植物已有 400 余种 ,但大多数都分布在非洲和欧
洲[10~12 ] ,中国也有分布. 本研究目的旨在铜矿区筛选出 Cu
积累植物 ,以用于 Cu 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2  研究地区与方法
211  自然概况
植物种类的调查主要在浙江的 3 个老矿区 ,它们分别位
于浙江省的诸暨、建德和富阳. 诸暨位于浙江中部 ,介于 119°
53′03″~120°32′07″E , 29°21′08″~29°59′03″N 之间 ,属亚热
带季风区 ,气候温和、湿润、多雨 ,四季分明 ,水资源丰富 ,年
平均气温 16. 2 ℃,年平均降水量 1315. 9 mm. 富阳和建德位
于浙江省偏北地区 ,地处 118°15′~120°45′E ,29°12′~30°35′
N 之间 ,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季平均温度为 17 ℃左右 ,年
均降水量为 330~450mm.
212  铜矿区植物种类的调查
为充分调查这些地区可能生长的植物种类 ,调查分两次
进行 ,一次在 1995 年 11 月 ,另一次在 1996 年 5 月. 在诸暨
铜矿区 ,调查点分别选在矿床分布区、矿床临近区和矿床远
离区 ,对土壤 Cu 含量分别进行调查. 在建德和富阳市 ,调查
了老矿区、尾矿砂堆和一般的农田区 ,调查点的土壤和植物
样品取回用于 Cu 含量分析.
213  植物样品分析
植物样品取自矿区 ,用蒸馏水冲洗 ,在 65 ℃烘干 ,磨碎
后通过 60 目的尼龙筛 ,过筛后的样品在 550 ℃灰化 4h ,用 1∶
30 (v/ v) HCl 溶解 ,Cu 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214  土壤样品分析
取回表层土壤 ,自然风干 ,磨碎 ,过 100 目尼龙筛 ,过筛
后的样品经 HNO3 预处理以除去碳酸盐或有机质 ,继而用
H2 SO42HF 分解样品 ,破坏硅酸盐 ,后用 HNO32H2 SO42HClO4
溶解残留物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 Cu 含量.
3  结果与分析
311  土壤 Cu 含量
从图 1 可以看出 ,诸暨铜矿矿床主要分布在海拔 630m
左右 ,在这附近土壤中的 Cu 含量明显比其它点高 ,达 2000
~3000mg·kg - 1 . 在铜矿临近区的土壤 Cu 含量也达 1000~
2000mg·kg - 1 ,而在远离铜矿分布区 ,Cu 含量大约为 10~
500mg·kg - 1 .
312  植物分布及其 Cu 含量
31211 植物的分布  在铜矿矿床分布区的调查发现 ,海州香
薷 ( Elsholtz ia splendens) 、酸模 ( R umex acetosa) 是主要生长
的植物. 在没有开采或离铜矿区较远的地方 ,分布一些常见
植物 ,如爵床 ( Rostellularia procumbens) 、一年逢 ( Erigeron
annuus) 和败酱 ( Pat rinia scabiosaef olla) (表 1) . 调查发现 ,在
未开采的矿区和土壤 Cu 含量低的地方不生长海州香薷 ,而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2 年 7 月  第 13 卷  第 7 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J ul. 2002 ,13 (7)∶906~908
只有在 Cu 含量高的地方才有海州香薷的生长. 海州香薷与
铜矿的分布紧密联系 ,据文献记载 ,地质学家称其为“铜花”,
并作为铜矿贮藏的指示植物.
31212 植物体内的 Cu 含量  植物体内 Cu 含量因植物种类
和土壤或岩石中的 Cu 含量而异 ,在所有调查植物中 ,生长在
Cu含量最高点即诸暨矿区c2630点 ,海州香薷和酸模体内
Cu 含量分别达 1060、1006mg·kg - 1 (干重) . 在其它植物样品
中 ,Cu含量大约在50~700mg·kg - 1 (干重) (表1) . 在建德
图 1  诸暨 4 个铜矿分布区 (a、b、c、d)全 Cu 含量
Fig. 1 Total soil Cu concentrations in four copper mining areas (a ,b ,c
and d) from Zhuji.
表 1  诸暨铜矿山主要植物种类及其体内 Cu、Zn 含量
Table 1 Main plant species collected from Cu mining area in Zhuji and
concentration of Cu and Zn in shoot( mg·kg - 1)
地点
Site
点编号 3
Number
植物
Species
Cu Zn
矿床分布区 c2630 海州香薷 Elsholtz ia splendens 637. 0 510. 7
On the ore band c2630 酸模 R umex acetosa 500. 0 100. 8
c2630 蔓茎堇菜 V iola dif f usa 206. 4 245. 6
b2630 海州香薷 Elsholtz ia splendens 1060. 4 790. 3
b2630 酸模 R umex acetosa 1006. 0 168. 8
b2630 箭叶蓼 Polygonum sagittatum 300. 5 130. 7
a2630 海州香薷 Elsholtz ia splendens 554. 2 490. 4
a2630 酸模 R umex acetosa 420. 4 106. 8
矿临近区 b2590 酸模 R umex acetosa 47. 5 61. 5
Near the c2680 海州香薷 Elsholtz ia splendens 520. 2 90. 4
ore band c2680 酸模 R umex acetosa 320. 4 76. 8
远离矿区 d2760 爵床 Rostellularia procumbens 91. 4 165. 2
Far from the d2760 野艾蒿 A rtemisa lavandulaef olia 91. 3 165. 3
ore band d2760 一年蓬 Erigeron annuus 74. 5 68. 0
d2760 败酱 Pat rinia scabiosaef lla 27. 1 78. 33 根据图 1 所示而定 . Determining based on figure 1.
和富阳矿区 (表 2) ,海州香薷体内 Cu 含量大约在 200~
700mg·kg - 1 (干重) . 在铜矿矿床和尾砂堆放处 ,虽然土壤一
般比较砂性、贫瘠 ,但是海州香薷是生长最多的植物 ,表明这
种植物对干旱和营养缺乏有很强的抵抗力. 但在肥沃土壤
上 ,其长势还要好.
表 2  建德、富阳矿区主要植物种类及体内 Cu、Zn 含量
Table 2 Main plant species collected from mining area in Jiande and
Fuyang and concentration of Cu and Zn in shoot( mg·kg - 1)
地点
Site
植物
Species
Cu Zn
尾矿砂堆 酸模叶蓼 Polygonum lapathif olium 150. 2 505. 6
Residue sand place 莲子草 A lternanthera sessilis 220 . 3 280. 2
醴肠 Eclipta prost rata 125. 7 525. 6
农田区 毛梗签 S iegesbeckia glabrescens 190. 1 95. 4
Farmland 醴肠 Eclipta prost rata 235. 4 750. 4
老矿区 海州香薷 Elsholtz ia splendens 687. 0 530. 3
Old mining area 酸模 R umex acetosa 530. 0 530. 3
野艾蒿 A rtemisia lavandulaef olia 198 . 6 372. 5
蔓茎堇菜 Viola diffusa 606 . 4 585. 6
313  植物体内 Cu 的积累与土壤 Cu 含量的关系
海洲香薷和酸模体内 Cu 积累与土壤 Cu 含量有紧密的
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605 和 0. 9788. 随着土壤 Cu 含量
的增加 ,海洲香薷体内 Cu 含量的增加比酸模明显 (图 2) . 由
此可看出 ,这两种植物都有积累 Cu 的能力 ,但只有当土壤内
的 Cu 含量高的情况下 ,它们体内的 Cu 含量才能达到超积
累的水平.
图 2  植物体内 Cu 积累量和土壤中 Cu 含量的关系
Fig. 2 Relationship between Cu accumulation in shoot and Cu concentra2
tion in soil.
Ⅰ1 海州香薷 ( Elsholtz ia splendens) , Ⅱ1 酸模 R umer acetosa.
4  讨   论
  这次调查铜矿的 Cu 源主要来自原生矿物的各种风化作
用 ,土壤 Cu 的自然矿化使局部地区的土壤中 Cu 过量 ,而这
种由于自然源而产生 Cu 过量的地区常存在耐 Cu 的植物种
类. 海州香薷是这些铜矿主要生长的 Cu 超积累植物. 它只能
生长在铜矿山上或者附近那些 Cu 含量比较高的地方 ,在 Cu
含量低的地方很少见到. 所以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作为铜矿指
示植物而被用在生物地球化学勘探上.
海州香薷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茎直立 ,高达 15~50cm ,
有许多分枝. 叶子呈茅尖状 ,长 1. 5~ 3. 5cm ,宽 0. 5~
115cm. 叶柄长 0. 3~1. 0cm. 据估计 ,海州香薷的干物质产量
可达 4500kg·hm - 2 ,如果土壤肥沃时则可高于 4500kg·
7097 期                 姜理英等 :铜矿区超积累 Cu 植物的研究         
hm - 2 ,所以在 Cu 污染严重的土壤中 ,每株植物能吸收 Cu 达
4. 5kg·hm - 2 . 植物对 Cu 或其它重金属的超积累特性可应用
于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 ,这种技术的原理是超积累
植物能在被污染的土壤内生长并且能吸收积累高水平的重
金属 ,收获后能减少土壤内的重金属含量 [14 ] . 海州香薷有相
对比其它超积累植物大的生物量 ,而且这种植物对于干旱和
贫瘠的土壤条件有较强的抵抗力 ,因此在 Cu 污染土壤的植
物修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但对其生长条件和超积累机
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致谢  何汉源先生对本研究的支持和帮助 ,在此谨表示谢
意.
参考文献
1  Adriano DC. 1986. Trace elements in the terrestrial environment .
New York : Springer2Verlag.
2  Baker AJ M ,Mc Grath ,SP and Sidoli CMD. 1984. The possibility of
i n sit u heavy metal decontamination of metal2polluted soils using
crops of metal2accumulating plants. Resour Conser & Recycl ,11 :
41~49
3  Baker AJ M and Brooks RR. 1989. Terrestrial higher plants which
hyperaccumulate metallic elements A review of their distribu2
tion ,ecology and phytochemistry. Biorecovery ,1 :81~126
4  Brooks RR , Reeves RD ,Morrison RS ,Malaisse F. 1980. Hyperac2
cumulation of copper and cobalt :A review. Bell SociétéRoyal Bot
Belg ,113 :166~172
5 Chaney RLM ,Li YM and Brown SL . 1997. Phytoremediation of
soil metals. Current Opinions Biotechnol ,8 :279~284
6  Chen H2M (陈怀满) eds. 1996.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2Plant
System. Beijing :Science Press. 309~333 (in Chinese)
7  Gpyra G ,Mcklean AI ,Levy RD and Gold H. 1989. In sit u Immo2
bilization of Heavy2Metal2Contaminated Soils. New Jersy : Nayes
Data Comporation.
8  Gao Z2M (高拯民) ed. 1986. Study on Pollution Ecology of Soil2
Plant System. Beijing :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 in
Chinese)
9  Kumar PBA ,Dushenkov V and Motto H. 1995. Phytoextraction :
the use of plants to remove heavy metals from soils. Envi ron Sci
Technol ,29 :1232~1238
10  Lolkema PC. 1985. Copper Resistance in Higher Plants. Amster2
dam : Amsterdam Free University Press.
11  Macnair MR. 1981. The uptake of copper by plants of Mi m ulus
gunat us differing in genotype primarily at a single major copper tol2
erance locus. New Phytol ,88 :723~728
12 Tiller KG and Merry RH. 1981. Copper pollution of agricutural
soils. In : Loneragan J F ,Robson AD and Graham RD eds. Copper in
Soils and Plant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19~137
13  Watanabe ME. 1997. Phytoremediation on the brink of commercial2
ization. Envi ron Sci Technol ,31 :182A~186A
作者简介  姜理英 ,女 ,1977 年出生 ,现为浙江大学博士研
究生 ,主要从事植物营养环境生态方面的研究. E2mail :jiang2
ly111311 @sina. com
欢迎订阅《兽类学报》
  《兽类学报》是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兽类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兽类学 (哺乳
动物学)综合性的学术刊物. 本刊辟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问题讨论、方法探讨、,书刊评介、资料和学
术动态等栏目 ,主要刊登野生哺乳动物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创造性论文 (包括兽类的分类、区
系、形态、生态、行为、繁殖、生理、生化、解剖、遗传、以及珍稀濒危兽类的保护 ,有害兽类的防治等) .
  《兽类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被列入 Ulrich‘S 国际期刊名录 ,是首批进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
期刊之一 ,并数次被列进“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 500 名排行表”’;2000 年被列入被引频次最高的中
国科技期刊 300 名排行表和影响因子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 300 名排行表. 2001 年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
总署列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本刊已被国内《中国生物学文献》、《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版)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
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及其专题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Chinalnfo) 数字化期刊群、中
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数据库 ,美国《生物学文摘》、《生态学文摘》、《地质学文摘》、《地理学文献》、英国《动物学
记录》、俄罗斯《文摘杂志》、《生物学文献》、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著名检索刊物和数据库所收录.
  本刊为从事兽类学科研人员、大专院校生物系及科技信息部门、图书馆必备的科技刊物.
  为扩大信息容量 ,本刊从 2003 年起改为大 16 开本 ,季刊 ,每期 80 页 ,定价 12. 00 元. 国内外发行 ,邮发
代号 56 - 11 ,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亦可从编辑部直接订阅.
  编辑部地址 :青海省西宁市西关大街 59 号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邮编 :810001  电话 : (0971) 6143617   E - mail :slxb @mail. nwipb. ac. cn
809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3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