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 of thinning intensity on the growth or Cunninghumis lanceolata and Michelia maclurei mixed forests

间伐强度对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生长影响的研究初报



全 文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年 ! 月 第 ∀ 卷 第 # 期
∃% &∋ ( )( ∗+, − ∋ . / + 0 . 11/ &( 2 ( ∃+ / +3 4 , ∗5 67    , ∀ 8# 9 : ; # 一; # ∀
间伐强度对杉木一火力楠混交林生长
影响的研究初报 ‘
邓仕坚
李锦芳
张家武
罗桂标
陈楚莹 8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沈阳   < < 9
8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营六万林场 , 玉林 # ! < ; 9
= 摘要】 对杉木 一火力楠混文林进行 > 种间伐强度试验表明 , 间伐 ∀ 年后各林分的杉木 、
火力楠胸径净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 !< 一  #  、  一 ; ? ,树高增加 >∀ 一 < 、 !一 < ? , 材
积生长增加 > 一  > < 、  < 一 > # ? ,林分蓄积量增加 >  一 ! ≅ # · Α Β 一 , , 平均冠高增加 ;一 ∀ 、 Χ一
 #写 , 第  活枝高下降 。Δ 一 # 、 # 一 >Χ ? , 冠幅杉木下降  一 ; ? 、火力楠增加  一 Χ ? Δ 可以
认为 , 以间伐强度为 #< 和 >< ? ; 种方式较好 , 间伐后林分定型株数约保留在  ∀。。一 ; ; < <
株 · ΑΒ 一 , 之间为宜 Δ
关键词 混交林 间伐强度 生长量 杉木 火力楠
( ΕΕΦ Φ Γ Η Ε ΓΑ Ιϑ ϑ Ιϑ Κ Ιϑ ΓΦ ϑ Λ ΙΓ7 Η ϑ ΓΑΦ Κ Μ Η ΝΓ Α Η Ε ∃ 5 ϑ ϑ Ιϑ Κ Α5 ≅ 勿 6Β 月ΟΦ Η 6Β ΓΒ Β ϑ Π ΘΙΟ ΑΦ 6ΙΒ
≅ Β Ο6 5 ΜΦ Ι ≅ ΙΡ ΦΠ ΕΗ Μ Φ Λ ΓΛ Δ 2Φ ϑ Κ ) Α ΙΣΙΒ ϑ , Τ Α Β ϑ Κ ∗ΙΒ Ν 5 , ∃Α Φ ϑ ∃ Α5 7 Ιϑ Κ 8&ϑ ΛΓ ΙΓ Η ΓΦ ΗΕ 滩1 6Ι ΦΠ(Ο Η 6Φ Κ7 , . Ο Β ΠΦ ≅ ΙΒ ) Ιϑ ΙΟ Β , ) ΑΦ 双, Β ϑ Κ   < <  9 Δ Υ ∃ ΑΙϑ Δ ∗ Δ 月沪户 Δ ( ΟΗΕ Δ ,    , ‘8# 9 : ; #  一
;# ∀ Δ
∀ 7 Φ Β Μ Λ Φ Ρ ς Φ ΜΙ≅ Φ ϑ Γ Η ϑ ΕΗ 5 Μ ΓΑ Ιϑ ϑ Ιϑ Κ Ιϑ ΓΦ ϑ Λ ΙΓΙΦ Λ Η Ε ∃5 ϑ ϑ Ιϑ Κ Α Β ≅ ΙΒ 6Β ϑ Ο ΦΗ 6Β ΓΒ Β ϑ Π ΘΙ ΟΑΦ6Ι ΒΩ Ο65滋 ≅ ΙΡ Φ Π ΕΗ Μ Φ Λ Γ Λ Α Η Ν Λ ΓΑ Β Γ Ιϑ Φ Η ≅ ς Β Μ Ιϑ Κ Ν ΙΓ Α ΦΗ ϑ ΓΜ Η 6 , ϑ Φ Γ Κ Μ Η Ν ΓΑ Η Ε 2 Ξ% ΕΗ Μ ∃ ·6Β ϑ Ο ΦΗΕΒ ΓΒ Β ϑΠ Θ Δ ≅Β Ο 65 Μ Φ Ι  Μ Φ Λ ς Φ Φ ΓΙΨ Φ 67 Ζ 7 ! < 一  #  ? Β ϑ Π  一 ; ? , ΑΦ ΙΚ Α Γ Ζ 7 > ∀一  <Β ϑ Π !一  < ? , Ψ Η 65 ≅ Φ Ζ7 > 一  > < Β ϑ Π  < 一 > # ? , ≅ Φ Β ϑ ΦΜ Η Ν ϑ Α Φ ΙΚ Α Γ Ζ 7 Τ一 ∀ Β ϑ Π Λ 一
 #写 , Κ Μ Η Ν Ιϑ Κ Λ ΓΗ Φ [ Η Ε ΓΑ Φ Λ ΓΒ ϑ Π Ζ7 > 一 ! ≅ # · Α Β ” Δ ∴ Α Φ ΑΦ ΙΚ Α Γ Η Ε ΕΙΜ Λ Γ 6ΙΨ Ιϑ Κ ΖΜ Β ϑ Φ Α 
Π Φ Φ Μ ΦΒ ΛΦ Π Ζ 7 < Δ 一 # Β ϑ Π # 一 > Χ ? , Ζ 5 Γ ΦΜ Η Ν ϑ Ν ΙΠ Γ Α Ζ7 6一 ; ? ΕΗ Μ ∃ Δ 6Β ϑ Ο Φ汉Β ΓΒ , Β ϑ Π Ζ 7
 一 Χ ? ΕΗ Μ Θ Δ 二Β Ο 6Η Μ “ Δ ∴ Α Φ Μ Φ ΕΗ Μ Φ , ΙΓ  Φ Η ϑ Λ ΙΠ Φ Μ Φ Π Γ ΑΒ Γ ΓΑ Φ ΓΑ Ιϑ ϑ Ιϑ Κ Ιϑ ΓΦ ϑ ΛΙΓΙΦ Λ Η Ε # < ?
Β ϑ Π > < ? Β Μ Φ ΖΦ ΓΓ Φ Μ ΓΑ Β ϑ Η ΓΑΦ Μ Λ , Β ϑ Π Γ ΑΦ Μ Φ ≅ Β Ιϑ ϑ Ιϑ Κ Γ Μ Φ Φ Λ Β Μ Φ  ∀ < < 一 ; ; ΗΗ ς 6Β ϑ Γ · ΑΒ 一 , Δ
] Φ 7 Ν Η Μ Π Λ Θ ΙΡ Φ Π Λ ΓΒ ϑ Π , ∴ Α Ιϑ ϑ Ιϑ Κ Ιϑ ΓΦ ϑ ΛΙΓ7 , &ϑ ΦΜ Φ ≅ Φ ϑ Γ , 山 ϑ ϑ Ιϑ Κ Α Β ≅ ΙΒ 6Β ϑ ΦΟΗ 6Β ΓΒ ,
材Ε‘Α Φ 6ΙΒ ”Δ召 Ο65 Μ蕊 Υ
6 引 言
杉木 8∃5 ϑ ϑ Ιϑ Κ ΑΒ ≅ 6’Β 6Β ϑ Ο Φ Η 6Β ΓΒ 卜火力
楠 8ΘΙ ΟΑ Φ6 ΙΒ ≅ ΒΟ 65 ΜΦ Ι9 混交林是 中国科学
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国营六万林场共同试验栽植成功的  种高
生产力和生态协调的针 、阔混交林 , 经过 <
多年的生产实践 , 越来越显示 出其经济效
益 、生态效益 和生 态学 优势〔‘ , , 一‘·, 〕Δ 目前 ,
六万林场大部分混交林 已进入成林阶段 ,
由于初始 密度过大 , 部分 已 影响生 长 Δ 因
此 , 对其进行抚育间伐强度研究 旨在找 出
适合人工混交林生长发育的合理空 间 , 进
一步提高林分的生产力 , 使林木在生长周
期 内能充分地利用光 、热 、水 、土等 自然条
件 , 发挥林木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 促进林木
速生丰产 Δ
; 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
; Δ  试验地概况
, 广西林业厅科研基金资助项 目 Δ
  > 年  < 月 ∀ 日收到 ,    年 Ι 月   日改回 Δ
; # ;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 卷
试验地设在广西六万林场东山分场水涡塘 , ; Δ ; 研究方法
每个处理面积为 。Δ ΗΛ ΑΒ , # 个重复 , 共设置 ; 块 ; Δ ; Δ  间伐方法 分间伐强度为 ;< 、 #。 、> < ? 和对
同一坡向 、土壤条件一致的长期观测试验地 Δ 坡度 照 > 个处理 Δ 本试验根据各径级应伐株数的数量 ,
; 。 , 坡向西南 , 海拔 #>< ≅ 左右 Δ 以伐病留好 、伐密留稀 、伐弱 留强的原则 , 尽量不
杉木 、火力楠混交林均为   Χ  年用实生苗栽 使林内出现天窗为标准 , 于   Χ ! 年春和    < 年
植的人工林 , 到观测时为 ! 年生林分 Δ 混交 比例杉 春各间伐 6 次 , 伐后杉木 、火力楠比例保持在 Χ :
木 Χ 、火力楠为 ; , 林分初始密度为 > < 。株 · ΑΒ 一 , Δ ; , 对照处理不伐树不打枝 Δ 间伐前 、后 6ΑΒ 保留株
抚育间伐前 ,林冠郁闭度已达  Δ < Δ 数见表 /
表  问伐前后林分保留株数和材积变化
∴ Β Ζ6Φ  ∋ 5 ≅ Ζ Φ Μ Η Ε Γ Μ Φ Φ Λ Ιϑ Γ Α Φ ς Μ Φ 一Β ϑ Π ς Η Λ Γ 一 Γ卜Ιϑ ϑ Φ Π Λ Γ Β ϑ Π Λ 8Α Β 9
测定时间 一一一Υ——Υ 一」旦丝鱼里Ω工竺垫卫Ι卫多Σ卫卫竺卫兰竺竺—一一一一2Φ Γ Φ Μ ≅ Ιϑ Φ Γ Ι≅ Φ ; < 写 # < 肠 > < 呱 对照 ∃ Η ϑ Γ Μ Η 6衫ΟΔ6井 火力楠 火力楠 火力楠 火力楠杉ΟΔ杉ΟΔΘ Δ 功 Β Υ 6霖Θ 。 幼 Β Υ 6霖Θ Δ 勿Β Υ 6霖 Θ Δ 功 Β Υ杉ΟΔ Ο 65 Μ Φ Ι
间伐前
1 ΜΦ 一ΓΑ Ιϑ ϑ Ιϑ Κ 8ϑ 5 ≅ Ζ Φ Μ Η Ε Γ ΜΦ Φ 9
第 6 次间伐后. ΕΓΦ Μ ΕΙΜ Λ Γ ΓΑ Ιϑ ϑ Ιϑ Κ 8ϑ 5 ≅ Ζ Φ Μ Η Ε Γ ΜΦ Φ 9
伐去蓄积 8≅ # 9
∴ Α Ιϑ ϑ Φ Π Ψ Η 65 ≅ Φ
第 ; 次间伐后
. ΕΓΦ Μ Λ Φ Φ Η ϑ Π ΓΑΙϑ ϑ Ιϑ Κ 8ϑ 5 ≅ ΖΦ Μ Η Ε Γ Μ Φ Φ 9
伐去蓄积 8≅ , 9
∴ Α Ιϑ ϑ Φ Π Ψ Η 65 ≅ Φ
# ∀ < <
‘65 Μ 巴Ι
< < # ∀ < <
亡65 Μ Φ Ι
 < < # ∀ < <
Ο 65 Μ 亡Ι
 < < # ∀ < <  < <
; Χ 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Δ ; # < 。 ; > 。 ∀ ! # ! Δ > > ∀ Δ 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Δ < ∀ ∀ Δ ! <  ∀ Δ ; ∀ Χ Δ ; ∀  ∀ Δ ; <
; Δ ; Δ ; 调查方法 间伐前 , 全林用围尺每木捡尺 
次 , 以后每年年终各处理全林捡尺  次 Δ 根据全林
检尺资料 , 各径阶测量 ; 一 #< ? 株数的树高 , 同
时测量第  活枝高 、冠幅和冠高Δ
# 结果与讨论
# Δ  胸径 、树高生长量变化
间伐 ∀ 年后 , 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的平
表 ; 间伐前 、后 8‘年9各林分测树学因子平均值 Δ
均单株胸径 、树高净生长量 8即间伐后生长
量一 间伐前生长量 9比对照杉木增加  Δ !>
一 # · > # Φ≅ 和  Δ # 一 ; Δ ∀ ≅ , 即 生长 增加
! < 一  # 肠和 > ∀ 一  < ? ⊥火力楠增加 < Δ Χ ;
一  Δ ! Φ ≅ 和 < Δ ; 一 < Δ ! # ≅ , 生 长增加  
一 ; ?和 ! 一 < ? Δ 杉木 、火力楠胸径和树
高 比对照生长增加的排序为 : 间伐 >< ? _
间伐 #< ?_ 间伐 ;< ? 8表 ;9 Δ
∴Β Ζ6Φ Τ 决 ϑ Π Μ Η ≅ Φ Γ Μ ΙΦ Β 6 ΕΒ Φ Γ Η Μ Λ  Δ &, Μ Φ一 ϑ Π 1Η Λ Γ一ΓΑ Ιϑ ϑ ΦΠ 8Λ ΙΡ 7 Φ Β Μ 9 ΛΓΒ ϑ Π Λ
间伐前后1 Μ Φ 一Β ϑ Π 1Η Λ Γ Υ
ΓΑΙϑ ϑ Ιϑ Κ
间伐强度 ∴ ΑΙϑ ϑ Ιϑ Κ Ιϑ Γ Φ ϑ Λ ΙΓ7
; < ? # < ? > <呱 对照 ∃ Η ϑ Γ Μ Η 6
杉ΟΔ6盛 火力楠 漂 火力楠Θ Δ 切 Β Υ Θ 。 勿 Β Υ 沈 火力楠 火力楠Θ 。 功 Β Υ 6柔 Θ Δ 切Β Υ杉∃Δ杉ΟΔ杉∃Δ
Ο 65 Μ Φ Ι
厅才>乃乙 口了,!∀#∃%,自 ∃⋯均乙,工匕&连几心山月∋∀()∗∋(∋+(#,%+(八∃−舀一勺,#.!亡口∃任%%‘+⋯!,工∃口门了/山匕」
.!几∃.‘八012%%−∃,.3,4⋯丹‘,人亡口几八巴」∀,二‘ &%+二.!八石亡∃月5月67曰⋯‘,,二亡曰月%88∃任
胸径 9 : ; <
5 = >
树高 9 ? <
> : ≅2 Α 6
材积 9 ; ( <
Β 7 81 ; :
冠幅 9 ; <
− 7 Χ ? & ≅Δ ; : 6 :
冠高 9 ; <
− 7 Χ ? Α : ≅ 2 Α 6
第 , 活枝高
> : ≅2 Α 6 7 Ε Ε≅ Φ 6
8≅Γ :  Δ ? : Α 9 ; <
伐前 Η : 一 6 Α ≅? ? ≅? 2
伐后 Η 7 Φ 6 一 6 Α ≅? ? ≅? 2
伐前 Ι : 一 6 Α ≅? ? ≅? 2
伐后 Ι 7 Φ 6 一6 Α ≅? ? ≅? 2
伐前 Η : 一 6 Α ≅? ? ≅? 2
伐后 Ι 7Φ 6 一6 Α ≅? ? ≅ ? 2
伐前 Η : 一 6 Α ≅? ? ≅? 2
伐后 Η7Φ 6 一 6 Α ≅? ? ≅ ? 2
伐前 Ι : 一6 Α ≅? ? ≅? 2
伐后 Η7Φ 6 一6 Α ≅? ? ≅ ? 2
伐前 Η : 一 6 Α ≅? ? ≅? 2
伐后 Η 7 Φ 6 一6 Α ≅? ? ≅? 2
亡: 7 8Δ 6 Δ
ϑ + ϑ #
, , + ) ϑ
ϑ 。 ∋ ∗
, , + Κ #
% + % ∋ (
% + % ϑ 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Κ + Κ ϑ
) + ) ∗
% 。 ϑ ∗
( + # Κ
Λ : 7 8Δ 匆
∗ + ∀ %
, ( + Μ Ν
ϑ + ϑ ϑ
, ∋。 ∗ ∀
% + % ∋ ∗
% + %) Κ
ϑ + ∀ Κ
, # 。 % #
ϑ + ( %
,∀ + Κ ∀
% 。 % ∋ ,
% + ,Κ #
∋ + ∀ #
∋。 # #
# + # ∀
) + ∗ ∀
% + ) ∀
( + ϑ%
Λ 亡7Ε Δ 6 Δ
∗ + , %
, ∀ + % %
ϑ 。 Κ 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Λ : 7 8Δ 6 Δ
∗ + ∋ Κ
, % + ϑ ∋
ϑ + # #
, % Κ )
% 。 % ∋ ϑ
% + % # ∋
Λ 81 肥 ≅
# + ϑ )
, ( + ϑ ∗
# + ϑ ∗
,( + ΚΚ
% + % , #
% + , , %
∋ + ∋ %
∋ + ∀ (
# + , ϑ
∗ + Κ ∀
% + ϑ ∀
Κ + % ,
+ 表 ∋ 、 ( 、 # 的统计样本数相同 Ο 1 ;  : Φ 7 Ε Φ Δ 6 ≅Φ 6 ≅: Δ 8 Φ Δ ; Ι一: Φ ≅? Δ  8: Φ Π , ( Δ ? & # Δ : Θ Δ 们8 : Ρ
# 期 邓仕坚等 : 间伐强度对杉木 一火力楠混交林生长影响的研究初报
由于胸径生长量的增加 , 林分径阶的 ∀! ?和 ∀ 一 < < ? , 比对照杉木 、火力楠分
变化也很明显 , > Ο ≅ 8含 > Ο ≅ 9以上 的径 别增加  一 #! ?和  一 >; ? Δ 因此 , 从培育
阶对照杉木 、火力楠 占的 比例分别为 ; ? 大径材角度考虑 , 间伐强度为 >< ?和 #< ?
和 Χ ? , 经 间伐后林分占 的比例为 #< 一 的较理想 8表 #9 Δ
表 # 问伐 ‘年后各林分径级分配 8? 9
∴ Β Ζ 6Φ # 2 ΙΛ ΓΜ ΙΖ 5 ΓΦ 1 Φ Μ Φ Φϑ ΓΒ Κ Φ Η Ε Π ΙΒ≅ Φ Μ ΓΦ Μ Φ 6ΒΛ Ιϑ ςΗ , 卜 ΓΑ Ιϑ ϑ ΦΠ Λ ΓΒ ϑ Π Λ
胸 径 间伐强度 ∴ Α Ιϑ ϑ Ιϑ Κ Ιϑ Γ Φ ϑ Λ ΙΓ 71月耳
、仁ϑ 6 声
; < 写 # < ? > < 弘 对照 ∃ Η ϑ Γ Μ Η 6
杉 木
∃ 。 6Β ϑ Υ
Ο Φ时Β 她
火力楠 衫 木
几ΕΔ 沉Β 一 ∃ 。 6Β ϑ Υ
Ο 65 ΜΦ Ι Ο 己司口扭
火力楠 衫 木∃ 。 6Β ϑ Υ
“ ΗΕ Β Γ 口
火力楠 火力楠
Θ Δ ≅ 口 Υ Θ Δ ≅ Β ΥΟ6 5 Μ 己£ Ο 65 Μ Φ Ι
衫 木
∃ Δ 6Β ϑ Υ
Ο Φ Η6 Β Γ Β Ο 65 ΜΦ Ι
∀ < 。 ∀ 一 一 一 一 一 Δ ; > 一
Χ Δ ΧΧ 一  Δ ∀  一 一 一 ; ∀ Δ ∀ ! 一
 < ; > Χ >  ∀ Δ ∀ ! ∀ Δ  > 一 ∀ Δ   一 ; Δ ’  ! Δ # ;
 ; # ! Δ    ∀ Δ ∀ ! ; Δ Χ >  # Δ ∀ > ; ∀ Δ Χ < 一 ; < Δ 〕 # > Δ >
 > ;; Δ Χ Χ # # Δ # # #; Δ ; ∀ ; ! Δ ; ! > < Δ ; < #  Δ ;  ; # ∀ ;  Δ ;!
 ∀ Δ Χ Χ  ; Δ <  Δ # ;  # Δ ∀ >   Δ  ∀ Δ ; 厂 6日 ;  Δ 
 Χ  Δ  ∀ ; < Δ Χ # # Δ ; # #  Δ Χ  ∀ Δ   一 , Δ # ∀ > Δ ΧΧ
; < 一 一 < Δ Χ <  # Δ ∀ > 一  ; Δ < 一 ; Δ >>
; ; 一 一 一 一  Δ < # 一 一
# Δ ; 间伐强度对立木蓄积的影响 #< ?和 ;< ?的林分总蓄积量 8即间伐 ∀ 年
# Δ ; Δ  生长量 间伐强度不同造成了各处 后林分 蓄积净 增加量 ⎯ ; 次 间伐 的蓄积
理林分密度的差异 , 必然导致林木生长量 量 9比对照分别增加 ∀ Δ  ; 、 ! Δ ” 和 # Δ <
的变化 , 而林木的蓄积量与胸径 、树高生长 ≅ , · ΑΒ 一 , 8表  、 ; 、 >9 Δ
量又成正比 Δ 在本试验中 , 各处理与对照比 # Δ # 间伐强度对树冠生长的影响
较 , 杉木单株生长增 加 < Δ <  一 < Δ < > ≅ # # Δ # Δ  冠幅变化 间伐 ∀ 年后 , 杉木 的平
8表 ;9 , 即增长 > 一  >< ? ⊥火力楠单株增 均冠幅 比间伐前年平均降低  一 ; ? , 对照
加 < Δ < < 一 。Δ < >6 ≅ , , 增加 < 一 ># ? ⊥ 按第 处理降低 #∀ ? , 年平均下降 ∀ ? ⊥火力楠年
; 次间伐后林分定型株数算 8表 ;9 ,杉木生 平均增加  一 Χ ? , 对照处理也增加约 ; ?
长增加 ># 一 ∀# ≅ # · ΑΒ 一‘ , 火力楠增加 一 8表 ;9 Δ 这说明杉木林在郁闭之后 , 冠幅的
Χ ≅ , · ΑΒ 一‘Δ 由此可见 , 间伐 >< ? 、 #< ?和 生长量 已达到最大的程度 , 即使林内空间
;< 写各处理的杉木 、火力楠合计 比对照分 的改变 , 也无法使其冠幅生长量继续增加 ,
别增加 ! 、 ! > 和 > ≅ # · ΑΒ 一  Δ 火力楠则相反 Δ 杉木冠幅减小可能有 # 方
# Δ ; Δ ; 林分蓄积量 从整个林分的总蓄积 面原 因 : 一是杉木下部的枝叶因光照不足
量来看 , 间伐后各林分杉木 、火力楠蓄积的 而 自然整枝 , 树冠迅速上移 , 冠幅减小 ⊥ 二
净增加量都有很大变化 Δ 按第 ; 次间伐后 是在顶生优势影响下 , 杉木各级侧枝的长 、
算 , 间伐 ;< ? 、 #< ? 、 >< ?和对照处理的林 粗生长均小 , 冠形变化不大 , 即使是疏生的
分蓄积净增加量分别为  Χ> Δ #; 、  ! Δ !# 、 孤立木 , 冠幅扩张增大也甚缓慢图 ⊥ 三是树
 < Δ Χ 和 ; < Δ ∀< ≅ , · ΑΒ 一‘ , 比对照减少 ;∀ 冠中下部树干上的枝轮较稀 , 枝较长 8中下
一  ≅ # · Α Β 一, , 而 6ΑΒ 株数是对照的 ∀ > 、 >  部枝轮多为 # 一 个 · ≅ 一 , , 中部以上多为 >
和 #∀ ? ⊥ 对照处理显 然以株数 占优势 Δ 如 一 ! 个 · ≅ 一‘ 9 , 枝轮 较密 , 枝较短 Δ 因杉木
果 加 上 ; 次伐去 的 蓄 积量 , 间伐 >< ? 、 和火力楠都是萌芽能力很强的树种图 , 所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 卷
以 ; 树种混交后是否存在种间效应问题还 积的得分要多 8表 9 Δ 平均冠幅 _ ; Δ Η ≅ 的
需进一步探讨 Δ 根据相关分析结果 , 冠幅_ 多刃火力楠树种 8表 ;9 , 说明间伐与否对
; Δ Η ≅ 的比镇 ; Δ Η ≅ 林木的胸径 、树高和材 火力楠冠幅生长都无不良影响 Δ
表 > 问伐 ‘年后林分相对增长蓄积和产值
∴ Β Ζ 6Φ > − Φ 6Β ΓΙΨ Φ 云ϑΟ Μ Φ Β ΛΦ ΗΕ Ψ Η 皿5 ≅ Φ Β ϑ Π Η 5 Γς 5 Γ Ψ Β65 Φ Ιϑ ς 。 , 卜 ΓΑ Ιϑ ϑ曰 Δ ΓΒ ϑ ΠΛ
溉尸 间伐强度 ∴ ΑΙϑ ϑ Ιϑ Κ Ιϑ Γ Φ ϑ Λ ΙΓ7; < ? # < 写 > < ? 对照 ∃ Η ϑ Γ Μ Η 6
单株材积 ΛΙϑ Κ 一。 Ψ Η 65 ≅ Φ 8≅ , 9
林分蓄积 ) Γ Β ϑ Π Λ Ψ Η 65 ≅ Φ 8≅ # · Α Β 一 , 9
间伐蓄积 ∴ Α Ιϑ ϑ Φ Π Ψ Η 65 ≅ Φ 8≅ # · Α Β 一 , 9
木材价格 ’
∴ Ι≅ Ζ Φ Μ ς Μ ΙΦ Φ 87 5 Β ϑ Δ ≅ 一 , 9
预估产值
( Ρ 1Φ Φ Γ ΦΠ Ψ Β 65 Φ 875 Β ϑ Δ Α Β 一  9
杉 木
∃ Δ 6Β ϑ Υ
“Η6 Β Γ Β
< Δ < >
 ; > Δ > ;
 Δ ! <
火力楠
Θ 。 功 Β Υ
Φ 65 Μ 心Ι
< Δ  < >
 Δ  <
 。 Χ
杉 木
∃ Δ 6Β 月 Υ
Ο ‘< 口 ΓΒ
< Δ < ∀ !
  Χ 。  
Χ ∀ Δ  >
火力楠
Θ 。 扭Β
Ο 65 Μ 心Ε
< Δ  #
 Δ >
;  Δ  ;
; Χ <
杉 木
∃ Δ 6Β 刀 Υ
Ο 己Η 6Β Γ Β
< < Χ >
 < Χ Δ Χ ∀
 < Δ ! <
> <
 ∀ ;
火力楠
五了Δ 勿Β 一
Ο 65 Μ 亡 Ι
< Δ  # <
> ; Δ  ;
; # Δ < >
杉 木
∃ Δ 6Β ϑ Υ
Ο 己Η 6Β ΓΒ
< 。 < #
 ; ∀ Δ < <
火力楠
Θ Δ 叨 Β ΥΟ6 “ Μ ‘ Ι
< Δ <  >
Χ > 。 ∀ <
; Χ < > <
< Δ < < Δ <
> < ; Χ <
!  ; >   > >  ; # <  ; ; Χ <   Χ ; > ∀ ! < < ; # ∀Χ Χ
Δ 杉木按一般中 、小径材平均价计算 : 火力楠按一般杂材平均价计算 Δ
# Δ # Δ ; 冠高变化 间伐 ∀ 年后 , 杉木冠高
增加 # 一 #> ? , 年平均约增加 ; 一 ∀? , 对
照杉木则下降 ; ? , 年平均下降 > ? ⊥火力
楠则相反 , 不论间伐与否 , 冠高均有不同程
度 的增加 , 经 间伐的总生长 量增加 >Χ 一
!  ? , 年平均增加 Χ 一 # ? , 对照年平均增
加 ∀ ?左右 , 说 明火力楠对 立地条件和立
木空间的适应范围 比杉木更广泛 , 具有不
怕挤压 、抗逆性和可塑性强等优点 , 这与火
力楠树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Δ 另外 , 当
地常在火力楠混交比例较大的林分中伐去
一定 比例的火力楠 ,待其自然萌芽 , 以占据
林下空间充分利用光源 , 还可增加林内凋
落物量 Δ 活树冠高度的增加 , 对树高的影响
最大 , 相关分析相对得分为 ; Δ  , 相对 得
分百分比为  > Δ Χ# ? , 比胸径和材积多 8表
9 Δ 活树冠高度 _ Χ Δ Η ≅ 的也均为火力楠
树种 8表 ;9 Δ
# Δ # Δ # 第  活枝高 差异 林木在郁闭之
后 , 树冠下部的枝条随着林龄和高生长的
增加而 自然整枝 , 逐渐枯死 、脱落 Δ 枯枝的
脱落量和枯枝的高度与树种本身的生物学
特性有关 , 同时与林木所占的空 间大小也
有很大的关系 Δ 相对来说 , 第  活枝高度与
冠高成反 比 Δ 在不同的处理 中 , 杉木枯枝的
高度年平均增加 ;! 一 # ? , 对照试验年平
均增加 #; ? Δ 火力楠不同处理的枯枝高度
年平均 增加 >Χ 一 ∀ ? , 对 照年 平均增 加
 ∀? 8表 ; 9 Δ
# Δ > 不同间伐强度比较
# Δ > Δ  方差分析 比较 结 果表明 , 杉木各
处理与对照 、 间伐 ;< ?与间伐 >< ? 比较 ,
胸径 、树高和材积间伐前的差异均不显著 Δ
而 间伐 ∀ 年后 , 其 0 值 都很 显 著 Δ 间伐
; < ?与 # < ? 、 间伐 #< ?与 >< ?的处理 , 间
伐前 、后 的 0 值都不显著 , 说 明本试验设
计时初始水平基本一致 , 各处理在间伐后
才显示出生长上的差异 Δ 火力楠的胸径 、树
高和材积 , 以及 ; 树种的第  活枝高 、冠幅
和冠高间伐前后的 0 值均不显著 8表 ∀9 Δ
# Δ > Δ ; 对树种的影响 从表 可看出 , 间
伐强度对树种的影响较大 , 火 力楠相对得
分树高为 ! Δ ;  、胸径 ∀ Δ  、材积 < Δ < ⊥ 杉
木树高 > Δ ; 、胸径 # Δ <> 、材积 < Δ < , 说 明
间伐后火力楠胸径 、树高和材积的生长状
况均 比杉木好 Δ 相对得分百分 比也是树高
和材积较高 Δ
# 期 邓仕坚等 :间伐强度对杉木一火力楠混交林生长影响的研究初报 ; #
表 各因变量得分表 Δ
∴ Β Ζ 6Φ Θ Β Μ [ ΕΗ ≅ Η Ε Π ΙΕΕΦ Μ Φ ϑ Γ Ψ Β Μ ΙΒ Ζ 6Φ Λ Φ Β 6Φ 5 6Β Γ Φ Π ΕΜ Η ≅ α 5 Β ϑ ΓΙΕΙΦ Β ΓΙΗ ϑ ΓΑ ΦΗ Μ7 6
理月& Γ七 Δ ϑ 类 目3 Μ Η 5 1 相对得分 − Φ 6Β Γ ΙΨ Φ Λ Φ Η Μ Φ 得分范围 反 Η
Μ Φ Μ Β ϑ Κ Φ 相对得分 − Φ 6Β Γ ΙΨ Φ ΛΟ Η Μ Φ 8? 9
胸 径 树 高 材 积 胸 径 树 高 材 积 胸 径 树 高 材 积2 Ξ % % Φ ΙΚ Α Γ Ψ Η 65 ≅ Φ 2 Ξ % % Φ ΙΚ Α Γ Ψ Η 65 ≅ Φ 2 Ξ% % Φ ΙΚ Α Γ β Η 65 ≅ Φ
间伐强度
∴ Α Ιϑ ϑ Ιϑ Κ
Ιϑ Γ Φ ϑ Λ ΙΓ7
; < ?
# < ?
> < ?
对照 ∃Η ϑ Γ Μ Η 6火力楠 Θ Δ , Β Ο 65 Η Ι
杉 木 ∃ Δ 6Β ϑΟ ΦΗ 坛 ΓΒ
9 Χ 。 Η ≅
《Χ Δ Η ≅
成 ; Δ Η ≅
_ ; Δ Η ≅
< 。 <
< Δ < !
< 。 <Χ
< Δ <>
< 。 <
< Δ < 
< 。 < 
< Δ < 
< Δ < 
# 。  Χ ; 。   < Δ < > ; 。 ; # # Δ ; ∀ > < Δ Χ #
树 种
)ς Φ Φ ΙΦ Λ
冠 高
∃ Μ Η Ν ϑ 卜Φ ΙΚ 卜Γ
冠 幅
∃ Μ Η Ν ϑ
Π ΙΒ ≅ Φ ΓΦ Μ
# Δ < ∀ ; Δ  ∀ < 。 < > < 。 ∀ >  。 ∀> > ; 。 # !
<  > < 。 Χ  < Δ <   ; Δ > # > 。  < ∀ 。  ∀
八‘#匕亡∗6二ΔΖΛ朽」,丈χΣ叮‘ΜΤ,!八几乃%⋯西+Υ勺一∀门Μ月性今山,二%仁∃亡六月%?3∃任口了(/口亡∃,曰!占%3..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ϑ ϑ % + ∋ % ) 。 ∗ (
+⋯口Α,%仁口!Α−∃,80−‘+二
, ? ς ) ∗ ∋ , 胸径 ς % + Κ( # , Φ 一 % + ∋ % ) Ω树高 ς % + # ∋ , , Φ 一 % + , ( ∗ Ω材积 Ξ % + Κ ( ϑ , Φ 一 7 + 1 。。 +
表 ‘ 各测定因子多重比较的 Ψ 值
ΖΔ  8: ‘ Ψ一 ΓΔ 81 : 7 Ε ; 1 86 ≅ 一: 7 ; ΗΔ ≅Φ 7 ? Ε7 ; : ΔΦ 1 : & ΕΔ : 6 7 Φ
处理间比较
−7 ; ΗΔ ≅Φ 7 ?
 : 6 Χ : : ?
6 : Δ 6 】,, : ? 6 Φ
间伐前后Η : 一Δ ? &
Η7 Φ 6 Ρ
6 Α ≅? ? ≅? 2
胸 径5 => 树 高> : ≅2 Α 6 材 积Β 7 81 ; : 第
8 活枝高
> : ≅2 Α 6 7 Ε Ε≅ Φ 6
8≅Γ :  Δ ? : Α
杉木 火力楠
− + 8Δ ? 一[ + 功 Δ Ρ“78 Δ 6Δ Λ 81 理 ≅
高如胃 与寻 渔二
9’ 犷+ Χ ?
& ≅Δ; : 6 :
− 7 Χ ?
卜: ≅2 Α 6
杉木 火力楠
− + 8Δ ? 一[ + 祝 Δ Ρ
Λ 亡。8Δ 6Δ Λ 81 左 ≅
杉木 火力楠
− + 8Δ ? 一五了+ 功 Δ Ρ
Λ 亡正建口她 Λ 8“犷亡≅
杉木 火力 楠
− + 8Δ ? 一[ + 功 Δ Ρ
Λ : 7 8Δ 6 Δ Λ 8“ 亡≅
杉木 火力楠
− + 8Δ ? 一[ + 从 Δ Ρ
Λ : 7 8Δ 亡Δ Λ8 1 : ≅
杉木 火力楠
− 。 8Δ ? 一 [ + 切 Δ ΡΛ 亡7 8Δ 6 Δ : 81 理 ≅
∋% ∴ 4 ( % ∴ 伐前 ( + Κ Κ % + ( ∋ ( + , , % + ∋ ϑ ( + 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Η : 一 6 Α ≅? ? ≅? 2
伐后 ( + ( ( , + Κ ϑ ∋ + ) ) , + Κ ∀ ( + ( ) , + Κ ) , + , ∋ % + ( Κ % + % % % + % ϑ % + % ( % + % %
Η 7 Φ 6 一 6 Α ≅? ? ≅叱
∋ %纬 4 ∀ % 写 伐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Κ Κ % + % % % + Κ % % + , # % + ∋ ( % + % %
Η : 一 6 Α ≅? ? ≅ ? 2
伐后 ) + (∗ + , + % ∋ ϑ + Κ % “ , + ∋ Κ , % + % ∗ ‘ % + ∗ # % + , ϑ % + % ∀ % + ∋ , , + Κ Κ % + % ∋ % + ∋ (
Η7 Φ 6一 6Α ≅? ? ≅? 2
∋ % ∴ 4 对照 伐前 , + ) Κ % + % % , + ϑ # % + % , ∋ + % Κ % + % ∀ , + # ∋ % + % , % + % ϑ % + % ∀ % + % ( % + Κ %
− 7 ? 6 7 8 Η : 一6 Α ≅? ? ≅ ? 2
伐后 Κ + ∋) + % + % Κ ∗ + % ) + % + % ∋ ( + ∋ ∀ % + % ∗ ( + ∗ Κ % + # # ∋ + ∋ ( % + % , ∋ , # ( % + ,∗
Η7 Φ 6一 6 ]、≅? ? ≅? 2
( % ∴ 4 ∀ % ∴ 伐前 % + # ∀ % + ∋ # % + ∀ Κ % + , ∗ % + 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Κ
Η : 一 6 Α ≅? ? ≅? 2
伐后 , + ϑ % % + % ∋ , + ∋ ∗ % + % % , + ) # % + % Κ % + ( # % + Κ ) % + ∋ ( , + % # % + % ∗ % + ∋#
Η 7 Φ 6 一 6 Α ≅? ? ≅? 2
( % ∴ 4 对照 伐前 % + , ) % + ∀ ( % + , # % + ∋ Κ % + ∋ ∀ % + # Κ % + % ∗ % + % ∋ % + % ∋ % + , , % + % Κ % + %(
− 7 ? 6 7 8 Η : 一 6Α ≅? ? ≅? 2
伐后 ,# ∗ϑ ’ ∋ + # ( ∋ % + ( ∗ + ∋ + ( , , ( + ( Κ + ∋ + ∗ , % + # # % + % ∀ , + ) , % + , Κ , + ) , % + ,ϑ
Η7 Φ 6 一6 Α ≅? ? ≅? 2
∀ % ∴ 4 对照 伐前 % + , , % + % ( % + % ϑ % + % , % + , ϑ % + % ϑ % + ∋ ) % + % ∋ % + ∋ ϑ % + % Κ % + % ϑ % + # ,
− 7 ? 6 7 8 Η : 一 6卜≅? ? ≅? 2
伐后 ∋ ϑ , ΚΚ ‘ , + ϑ % ∋ ) + ( ∋ + , + ϑ ∗ ∋ ∀ + ⊥ # ’ , + Κ ) ∋ + % Κ % + , ∗ ( + ∀ Κ ∋ + , % ∋ + ϑ ∀ % ∗#
Η 7 Φ 6 一6Α ≅? ? ≅? 2
间伐前 Ψ + 值 Κ + ϑ ∗ ( + ∗ ϑ ( + ϑ ∗ ( + ∗ ϑ Κ + ϑ ∗ ( + ∗ ϑ Κ + ∗ ϑ ∀ + % ∗ ( + ∗ 了 ∀ + % ∗ ( + ∗ ϑ ∀ + % ∗
Η : 一6 Α ≅? ? ≅ ? 2 Ψ 。 Γ Δ 81 :
样本数 Ε4 , , , ∋ ∋Κ ( , , , ∋ ∋ Κ ( , 一, ∋ ∋ Κ ( ∋ % # #) ∋ % ( # ϑ ∋ % # # )
Ο 1 ;  : Φ 7 Ε 6 : :
间伐后 Ψ + 值 ( + ∗ % ( ) ( 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Η7 Φ 6 一 6 Α ≅? ? ≅? 2 Ψ 。 Γ Δ 81 :
样本数 Ε4 ∗ ( ϑ , ∀ Κ ∗ ( ϑ , ∀ Κ ∗ ( ϑ , ∀ Κ ,( ϑ ∀ ) , ( ϑ ∀ ) ,( ϑ ∀ )
Ο 1 ;  : Φ 7 Ε 6 : :
注 4 查 Ψ 检验的临界值 9 Ψ。 <表 _ ,〕, Ε , 一 ( , 。一 % + % , + − Α : : ⎯ 6 Δ  8: 7 Ε Ψ 。 , Ε8 Ξ ( , Δ ς % + % , + , 差异显著 Θ ≅2 ? ≅Ε≅: Δ ? 6 8: Γ : 8 +
; # ∀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 卷
> 结 语
> Δ  广西六万林场属亚热带地区 , 杉木主
伐周期较短 8轮伐期一般 ;< 一 ; 年左右 9 ,
在一般的立地条件下 , 杉木前 < 年生长最
快 , 径 、高生长比例达  :  , 一 ! 年生的林
分基本郁闭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还要早些 ,
试验结果表明 , 杉一火混交林在林冠郁闭之
后 , 杉木冠高继续增长 , 冠幅不再增长 Δ 火
力楠冠幅和冠高都继续增长 Δ 因此 , 间伐时
间应适当提前 Δ
> Δ ; 从充分利用地力和培育大径材 的角
度考虑 , 杉木一火力楠混交林应在林冠郁闭
后进行第  次间伐 , 过 #一 > 年再第 ; 次间
伐 Δ 间伐强度根据林分初始密度而定 , 间伐
后的林分定 型 株数应 在  ∀ < < 一 ; ;< 株
ΑΒ 一‘左右 , 以利于提高林木的生长量 、林分
蓄积量和预期的经济效益 Δ
致谢 参加野外工作的还有苏 勇 、谢文才 、罗
维坚 、胡庭榕 、覃洪平 、谢国贞 、黄文 良 、熊左平 、
杨 丽等同志 , 在此一并致谢 Δ
参考文献
丁宝永 Δ  Χ Χ Δ 落叶松人工林动态间伐系统的研究
8 , 9Δ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 8; 9 , > ∀ 一 ∀ Δ
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主编 Δ   !Χ Δ 中国主要树种造林
技术 Δ 农业出版社 , 北京 Δ
邓仕坚等 Δ   > Δ 不 同树种混交林及其纯林对土壤
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 Δ 应用 生态 学报 , 8;9 : ; ∀ 一
 # ; Δ
冯宗炜等 Δ   ΧΧ Δ 一种高生产力 和生 态协调的亚热
带针阔混交林一杉木火力楠 混交林的研究 Δ 植物生
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 8# 9 ⊥ ∀ 一 Χ <Δ
陈楚莹等 Δ   < Δ 改善杉木人工林的林地质量和 提
高生产力的研究 Δ 应用生态学报 , 6 8; 9 : ! 一  < ∀Δ
杨金宽等Δ   Χ Χ Δ 杉木火力楠混 文林对其主要害虫
的抑制效能 Δ 生态学杂志 , , 8 9 : > 一 >! Δ
陈华紊等编 Δ   ; Δ 林业应用数理统计 Δ 大连海运学
院出版社 , 大连 Δ
郎奎健等编 Δ  Χ Δ &Ξ Θ 1∃ 系列程序集 Δ 中 国林业
出版社 , 北京 Δ
曾士余等 Δ   Χ Δ 衫木火力楠混交林的气候效应Δ 生
态学杂志 , ! 8∀ 9 : ;# 一 ;∀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