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Heat budget or Naiman grassland in inner Mongolia

内蒙古奈曼草地热量平衡的研究



全 文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年 月 第 ! 卷 第 ∀ 期
# ∃ %& ∋ ( ∋ )∗ + , & − . ∗ / − 00. %∋ 1 ∋ #∗ . ∗ 2 3 , − 4 5 6    , ! 7∀ 8 9 ∀  一∀  :
内蒙古奈曼草地热量平衡的研究 ’
李胜功
原茵芳信
何宗颖 申建友 7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 兰州 ; <。。。=8
7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 , 筑波 < = !8
∃ > ? ≅ Α Β Χ Δ > ≅ Ε Φ & ? ΓΗ ? Ι Δ 5 ?ϑ ϑ Κ? Ι Χ ΓΙ %Ι Ι > 5 Λ Ε Ι Δ Ε ΚΓ? 6 . Γ (Μ> Ι Δ Δ Ε Ι Δ , ∃ > ΝΕ Ι Δ Ο ΓΙ Δ , ( Μ >Ι
)Γ? Ι ΟΕ Β 7%Ι ϑ ≅Γ≅ Β ≅ > ΕΦ 庆ϑ > 5 ≅ , > 9 > ? 5Π Μ , − >?Χ >Η Γ? ( ΓΙ 滋> ? , 乙Ν Ι Θ Μ Ε ; < = = = = 8 , 3 Ε ϑ Μ ΓΙ Ε Α Β∃? 5 ? ΘΕ Ι Ε 7& ? ≅ ΓΕ Ι ? Κ % Ι ϑ ≅ Γ≅Β ≅ > ΕΦ − Δ 5Ε 一∋ Ι ‘5Ε Ι Η 。二 ≅? Κ ϑ“>Ι Π > ϑ , Ρϑ Ε Σ Β Α? , 了“户? Ι 8 6 Τ # Μ ΓΙ ·) 6 助0%6 ∋ > Ε Κ6 ,    , ! 7∀ 8 9 ∀  一 ∀  : 6Ρ Ε > ΚΒ > ΓΧ ? ≅> ≅Μ > Η > > Μ ? Ι Γϑ Η Ε Φ Χ > ϑ> 5 ≅ΓΦΓ>? ≅ ΓΕ Ι ΓΙ ϑ > Η Γ一 ? 5 ΓΧ ? 5 > ? , ≅Μ > Μ> ? ≅ ΑΒ Χ Δ > ≅ Ε Φ Χ > ϑ > 5 ≅ΓΥ
ΦΓ> ? ≅ΓΙ Δ Δ 5 ? ϑ ϑ Κ? Ι Χ Ε ς ΓΙ Δ ≅ Ε Ε Ω > 5 一Δ 5 ? Θ ΓΙ Δ ! ? Ι ? ΚΟΘ> Χ Β ϑ ΓΙ Δ Ξ∗ ς > Ι 5 ? ≅ΓΕ Η > ≅Μ>Χ 6 Ρ Μ > 5 > Υ
ϑ Β Κ≅ϑ ϑΜ Ε ς ≅ Μ? ≅ Ι > ≅ 5 ? Χ Γ? ≅ΓΕ Ι ? Ι Χ Κ? ≅> Ι ≅ Μ > ? ≅ ΦΚΒ Ψ ? 5 > ΓΙ > 5 > ? ϑ >Χ ς Γ≅Μ Δ 5 ? ϑ ϑ Δ 5 Ε ς≅ Μ 6 %Ι Χ ? ΟΥ
≅ ΓΗ > , Ι > ≅ 5 ? Χ Γ? ≅ ΓΕ Ι ! Β ϑ > Χ ΦΕ 5 Κ? ≅> Ι ≅ Μ > ? ≅ > Ψ > Μ ? Ι Δ > , Α Β ≅ ? ≅ Ι ΓΔ Μ ≅ , Γ≅ ! Κ? 5 Δ > ΚΟ ϑ Β 44 ΚΓ> Χ Α Ο
Κ? ≅ > Ι ≅ ? Ι Χ ! = 卜>? ≅ Ι Β Ψ > ϑ 6 Ρ Μ > Ι > ≅ 5 ?Χ Γ? ≅ΓΕ Ι ? Ι Χ Κ? ≅> Ι ≅ Μ >? ≅ ΦΚ Β Ψ Ε Ω > 5 ≅ Μ> Δ 5 ? ϑϑ Κ? Ι Χ ? 5 >
Η Β > Μ Κ? 5 Δ > 5 ≅Μ ? Ι ≅ΜΕ ϑ > ? ΑΕ Ω > ? ϑ ? Ι Χ Χ Β Ι > 6
Ζ > Ο ς Ε 5 Χ ϑ 2 5 ? ϑ ϑ Κ? Ι Χ , ∃ > ? ≅ Α Β Χ Δ > ≅ 6
引 言
奈曼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南部 , 属半千早地 区 6
这里因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如过度农垦 , 不
适当樵采 , 强度放牧等 , 导致土地沙漠化比 < 」6 沙漠
化的发生和发展必然引起包括微气象在内的诸环
境因子的变化 [<6 ‘〕6 因此 , 研究沙漠化地 区不同下
垫面的微气象特征对于阐明沙漠化发生机制和制
订逆转沙漠化措施无疑有重要意义 6 本文利用笔
者     年在奈曼沙漠化草地的微气象观测数据 ,
分析草地的热量平衡特点 , 并与流动沙丘的观测
结果作了 比较 6
ϑ叮Β ?厅Ε ϑ Β 。 8生长 , 盖度小于 ! 写 6
    年 ! 一 ∴ 月在草地和流动沙丘上进行了
微气象观测 6 观测时 , 在测点安置微气象 自动观测
系统 6 观测项目有风向 , ! 个高度的风速 ] ∀ 个高度
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净辐射 , 太阳辐射 , 反射辐射 6
∀ 个深度的土壤热通量和 ! 个深度的土壤温度 6 用
数据采集仪自动记录观测数据 , 每 ∀ 分钟一次 6 每
次观测一般持续 ∀ 一 < 天 6 观测期 间天气 以晴为
主 , 无降水发生 6 地表较干操 6
取观测数据 = Η ΓΙ 的平均值 , 用波文比—热量平衡法 [Κ, ‘一 ‘〕进行分析 6
< 结果分析
∀ 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
观测场设在奈曼尧勒甸子村 7 ∀ = ! : ‘& ,  ∀ = =
∀ ‘∋ , 平均海拔 丘上 6 观测场平坦 , 通风 , 上风向无高大树木 和建
筑物 6 风浪区在 ΝΕ Ε Η 以上 6 草地植被以禾草为
主 , 伴生有一些豆科牧草和杂类草 6 建群植物主要
有糙 隐子草 7ΠΚ > Γϑ ≅ Ε Δ Ε > ϑ ϑ、Β? 5 5 Ε ϑ ? 8 、 赖草 “砂 Υ
二Β , 9 > Π ? ΚΓ。。 9 8 和 白 草 70 > , ‘。 Γϑ > ≅ Β Η Π > Ι ≅5? ϑ Υ
Γ? ≅Γ ‘二Η 8 6 草地土壤为沙质土 6 因过牧而轻度沙漠
化 6 流动 沙 丘 上 只 有 少量 沙 蓬 7− Δ5 ΓΕ0 勺Κ纽Η
<6  太阳辐射和反射辐射
图 Κ 给出不同观测时间草地的太阳辐射 、反
射辐射和反射率的 日变化 6 ! 月 ∴ 日 6 : 月 ∀ 日
和 ∴ 月 ∀ 日草地的反射率分别为 。6 ∀: 、 。6 ∀ 和
。6 ∀ = 6 而同期用样方法测得的植被盖度分别为 := 和 ;= ⊥ , 用割草法测得地上生物量 7干重8分别
为 ; ·  、 ;: 6 : 和 ∴: 6 雏 · Η ” 6 由此可见 , 随着植物
的生长 7盖度增大 , 生物量增加 8 , 反射率减小 6 : 月
, 中日合作研究项 目“沙淇 化机制研究 ”部分 内容 6
  < 年 ! 月  = 日收到 , ∴ 月  日改回 6
∀ 期 李胜功等 9 内蒙古奈曼草地热量平衡的研究 ∀  !
和 ; 月在流动沙丘上测得的反射率分别为 = 6 <
和 。6 决于下垫面的状态 , 如植被和土壤水分条件等 , 同
时它也反映下垫面的变化 , 因此可作为沙摸化程
度的一个重要判据 6 另外 , 反射率的变化无疑也对
下垫面的热量平衡产生深刻影响 6
‘甘三,压Τ ∀ 即
晰= ==
主! ==
Τ 闷卜七
·
, , , 5
一 − Χ 。,名6心份簇以自)月.=6Υ汽
‘嗽知飞
声 _ ’ 、8
2 5 6 , 6 ⋯Χ · “
翎 =∀6。6Υ月0,留耳簇
一∀==:
Λ 一Ο ∴ ,  
6) ) ) ) ) ) ) 曰) ) ) ) ) ‘
日 ∀ : ∀=
⎯ 6 α ⎯ ⎯五
9 )Β Ι 6 ∀ , 
阵 6  一
卜 _ Κ α
⋯一侧⋯一]9’ 6月二汗份仗β 一 ”二尸分声6一 2 Τ 二亡Τα ] χ Β Δ · ∀ , ,   ⎯
∀ ‘ ∀= ∀ : ∀= ∀
图  草地 日射 7, ϑ 8 、反射福射 7, ϑ 5 8和反射率 7− Χ 8的变 化
/Κ Δ 6  (Ε Κ? 5 5 ? Χ Γ? ≅ΓΕ Ι 7, ϑ 8 , 5 > ΦΚ> > ≅> Χ ϑ Ε Κ? 5 5 ?Χ Γ? ≅ ΓΕ Ι 7, ϑ 5 8 ,
Λ Ε Ι Δ Ε ΚΓ? 6
< 6 ∀ 热量平衡各分量的 日变化
图 ∀ 表示不同观测时间草地热量平衡各分量
的 日变化 6 它们的符号规定为 9 若 向下的净辐射
, Ι 为正 , 则向上的显热通量 ∃ , 向上的潜热通量
? Ι Χ ? ΚΑ > Χ Ε 7− Χ 8 ? ΑΕ Ω > ? Δ 5 ? ϑ ϑ Κ? Ι Χ ? 5 & ? ΓΗ ? Ι , %Ι Ι > 5
. ∋ 和 向下的土壤热通量 2 为负 6
净辐射 , Ι 的 日变化趋势在 白天与 日射 , ϑ
的变化趋势一致 6 白天 , , Ι 变幅大 , 夜间 , , Ι 变化
较平缓 6 大约在日出后 Μ 和落日前 ΚΜ , , Ι 改变符
Τ , 。 8 _ > 5 6 一Χ攀一 ‘ ” 8Τ⋯⎯’一 ’沂”一’Υ鑫 _ _ _ 2矛6 一Χ且沂众6 ‘’Υ二⋯6及厂⋯6二6+几日臼几了‘7“·‘
∀ ‘ ∀= ∀ ‘ ∀= ∀ ‘ ∀= ∀
八几曰月八六·季 !,工∀#‘昌∃用簇
图 % 草地热量平衡
& , ∋  % ( ) ∗ + , − . / 0/ ) 1 ∗ 2 3 / , + / 4 4 0/ ) 5 / 6 7 / 89 / ) , :) ) ∗ + ; 2 ) , 2 08/ ·
号  < 月 => 日 、 ? 月 %= 日和 > 月 % 日草地 白天净 ≅  ≅ 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差异
辐射 的最大值分别为 < % <  ΑΒ · 9 一 , Χ =≅ Δ Ε Ε 、 表 = 给出草地和沙丘热量平衡各分量的累加
? > >  ΦΒ · 9 一, Χ= % Δ 。Ε 和 ? Ε =  Α Β · 9 一 , Χ =≅ Δ = Ε  值  由表 = 可见 , 随着植物的生长 , 或植被盖度 Χ生
白天因气温和土壤温度高 , 湍流强 , 地面蒸发 物量 的增大 , 白天净辐射有增大的趋势 , 而且净
和植物蒸腾强烈 , 因而显热通量 Γ 和潜热通量 Η( 辐射在太阳辐射中所占比例也在增大  由于植物
不仅绝对值较大 , 而且变化幅度较大  夜间则相 的生长需要消耗大量水分 , 同时也必然吸收大量
反  由于温度低 , 湍流减弱 , 蒸发减少 , 植物蒸腾基 热量 , 因此 , 随着植物趋于旺盛生长 , 潜热通量也
本停止 , Γ 和 Η ( 的绝对值较小 , 且变幅较小 相应增多 , 而土壤通量相对有所减少  白天 , 草地
白天草地土壤因吸收太 阳辐射而升温 , 夜间 的净辐射明显高于沙丘的净辐射 , 如 ? 月份 , 草地
则因辐射冷却而降温  土壤热通量 Ι 白天为负 , 夜 的净辐射是沙丘的净辐射的 =  ∋ 倍 , 这主要是因
间为正 , 其变化趋势与 Γ 和 Η ( 相似  为草地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 , 而沙丘反射的太阳
∀  :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 卷
表  草地热收支 7Λ ) · Η 一刁8
Ρ ? Α Κ> % ∃ , ≅ Α Β Χ Δ >≅ 7Λ ) · Η 一) 8 Φ Ε 5 6 Δ 5哪Κ? Ι Χ ?Ι Χ = ϑ? Ι Χ Χ Β Ι > ? ≅ & 公Η ? Ι , %Ι >5 Λ Ε Ι Δ Ε ΚΓ? ΓΙ   
地点
( Κ≅ > 1
? ≅>
时 间
Ρ ΓΗ > & > ≅ 5 ? Χ Γ? ≅ΓΕ Ι 反 Ι ϑ ΓΑ Κ> Μ > ? ≅ ΦΚΒ Ψ . ? ≅ > Ι ≅ Μ > ? ≅ Φ ΚΒ Ψ ! =  Μ > ? ≅ ΦΚΒ ΨΗ Ε Ι ≅ Μ 6 , Ι , Ι δ , ϑ . ∋ . ∋ δ , Ι 2 2 δ , Ι
; : = 6 ! =
∀ = 6 ! =
= 6 < <
= 6 ∀ !
= 6 ∀
= ;
= 6 < 
= 6 < 
!=;∴ Υ 6=6<.
ϑ.亡ΚΛ口Μϑ亡ΚΝΚΛ口汤悦
⋯Ε≅<>%Α?
∃?Η∋Ε>≅>Α%Ο=<Ε?∃%Ε衣么。
月,九0Κ几Π.2)?,‘仁口ϑΜ‘Κ ⋯八‘Π)Θ乙匕乃口一==∀ϑ二
草 地 <  =>
Ι +/ 4 4 ∃
0/ ) 5
?  % =
白天 Ρ / −
夜间 7 8, Θ 6
白天 Ρ / −
夜间 7 8, Θ 6
白天 Ρ / −
夜间 7 8, Θ 6
白天 Ρ / −
夜间 7 8, 卜6
白天 Ρ / −
夜间 7 8, Θ 6
% >  =≅ = ≅  ? Ο Ο > Σ
% ∋  Ε Ε <> Σ
% ?  ? ? < ∋ Σ
只ϑ,目Ε八ΤΟΥ5丹Κ月性2ς‘口ΚΜ甘Κ,一Κϑ急月」⋯Ε沙丘Ω/ ) 55 Υ ) ∗ ? 。 = Ε % Ε  > % Ο % Σ ΕΕΑ  = ? % %  Ο Ε >
 ? ∋
一 %  Ο >
>  ≅ ?
一 %  % =
≅ Α Σ
一 =  Ε Ο
Ε  Ο Ε
一 =  Ο <
Ε  ≅ ∋
Γ Ξ Ψ )
Ε  = Α
Ε  % <
Ε  % Ε
Ε  = >
Ε  = Ο
Ε  % Ε
Ε  = %
Ε  =?
Ε  = Α
Ε  =>
一≅  < Ε
Ε  > Ε
一 Ο  Ο Ε
Ε  > ?
一 Ο  =< Ε 
=  % > Ε 
一 %  < =
Ε  ∋ ?
辐射较多  白天 , 净辐射的大部分用 于潜热交换和
土壤热交换 , 夜间 , 净辐射主要由潜热交换和土壤
热交换补给 , 尤其是前半夜 , 土壤热交换成为净辐
射的主要供给源  显热通量的昼夜差异较小 , 而且
与其余分量相 比较 , 在净辐射中所占比例往往是
最小的 
中净辐射增多 , 潜热通量增多  白天 , 草地净辐射
的大部分用于潜热交换 , 其次用于土壤热交换 ,夜
间 , 草地净辐射主要由潜热交换与土壤热交换补
给  与流动沙丘相比较 , 草地的反射率低于流动沙
丘 ,草地的净辐射与潜热通量多于流动沙丘 
如果将潜热通量换算成蒸散量
= > 日 、 ? 月 % = 日和 > 月 % 日的蒸散叠
≅  Ο 和 ≅  2 9 9  沙丘 ? 月 = Ε 日和 Α
散量分别为 =  = 和 =  Ο 9 9  由此推华
主 编 Δ 郑玉辉
副 主 编 Δ 骆秀琼
执行编辑 Δ 草吉康
谢贤群  = ∋ ∋ =  农 田 蒸发研究 气象 出版
, ? =一 Α ∋ 
= ∋ ∋ =  中国的脆弱 生态带与土地荒 澳化
度, = = Χ Ο Δ ∋一 =% 
Π ,Κ刁一且Κ, 5ς孟任仁口内.尸Η&一卫量与实际值的吻合程度究竟如何  还有待进一步
研究 
Ο 结 论
研究结果表明 , 随着植物的生长趋于 旺盛 Χ植
被盖度增大 , 生物量增加 , 草地的反射率减小 , 即
由 < 月的 Ε  % ? 减到 > 月的 。 %Ε # 同时 , 热量平衡
胡孟春 = ∋ ∋ =  科尔沁土地沙漠化定量指标初 步研
究  中国沙淇 , = Χ≅ Δ < Α 一 ? Ε
翁笃鸣 、陈万隆 、沈 觉成  =∋ > =  小气候和农 田 小气
候  农业出版社 , 北京 , 0一 % Ο ?
谢贤群 、左大康 、唐登银  = ∋ ∋=  农田蒸发—侧定与计算  气象出版社 ,北京 , =一 < Ο
原园芳信 、申建气、刘新民 = ∋∋%  中国内毛 夕 犷斗
东部内 砂丘 内秋 季刃 微气象特性  农业气象 , 胡
Χ Ο Δ % =Α一 % % 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