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27卷第1期
2 0 1 2年3月
河 北 林 果 研 究
HEBEI JOURNAL OF FORESTRY AND ORCHARD RESEARCH
Vol.27No.1
Mar.2 0 1 2
文章编号:1007-4961(2012)01-0083 -03
照山白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黄跃新,王利宏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 围场068466)
摘要:主要介绍了照山白的生态习性,对其在园林绿化中实现引种驯化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对其开发的可行性,以及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配景模式进行简要概述。旨在为北方园林绿化提供
一个优良品种,丰富北方的常绿树种选择,以及为照山白今后的开发利用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关键词:照山白;引种驯化;园林;配景
中图分类号:S 731 文献标志码:A
The feasibility study of application of Rhododendron micranthum
in landscape
HUANG Yue-xin,WANG Li-hong
(Saihanba Mechanized Forestry Centre of Hebei,Weichang068466,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ecology habit of Rhododendron micranthum.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feasibility of achieving its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
cation in the botanical garden,its further development feasibility and application in the land-
scape mode were outlined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an improved seed for the north botani-
cal garden afforestation,enriching the choice of north evergreen tree plants,as wel as provi-
ding certain scienc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next development,uses and protection of Rhodo
dendronmicranthumin the future.
Key words:Rhododendron micranthum;introduction domestication;gardenn;landscape
照山白(Rhododendron micranthum),俗名(冬
青)。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多分枝灌木,是北方
的一种常绿植物,在塞罕坝普遍分布,生于海拔1 000m
以上的阴坡或半阴坡林下灌木丛,为酸性土壤指示
剂。花冠钟形白色,花期5-7月,果期7-9月[1]。
叶子经冬不凋,夏季观花,冬季观叶,是观赏性比较
强的园林植物。但是目前尚处于野生阶段,还未经
人工引种驯化。
1 研究现状
照山白现在基本上是药物方面的研究。如照山
白药用其叶,有镇咳、祛痰、平喘、消炎、降压作用,毒
性较大。河北医科大学曾对照山白的总黄酮的药理
进行研究[2]。但是还未见对其生活习性和驯化引种
的研究以及园林应用的报道。
收稿日期:2012-01-06;修改稿收期:2012-02-20
作者简介:黄跃新(1974-),男,蒙古族,河北围场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生产与管理工作。
84 河 北 林 果 研 究 第27卷
2 引种驯化的可行性
目前有关照山白的生活习性的研究还不多。但
是有关同属的迎红杜鹃的研究比较多。早在1989
年,已有人在五台山发现并移植成活了迎红杜鹃[3],
此后陆续对其进行了研究。有试验证明,迎红杜鹃
喜欢在遮阴条件下生活,并可以引种在园林绿化中
与乔灌混搭,形成很好的园林景观[4]。有关迎红杜
鹃的繁殖培育也已很多,并建立了快速繁殖体
系[5-6],在pH 值为5.5时迎红杜鹃的生长情况最
好[7]。播种繁殖迎红杜鹃,种子上层覆盖腐殖土为
宜,且分苗期应在3片真叶以上时[8]。迎红杜鹃也
可以进行扦插繁殖。扦插这种无性繁殖方法,操作
简单,繁殖速度快,繁殖系数高,成本低,同时能够保
持木本的优良性状。用种子繁殖可以育成实生株,
为扦插提供母本。迎红杜鹃与照山白同属杜鹃花
属,生长习性基本相同。因此,参考迎红杜鹃引种驯
化的成功经验,照山白的引种驯化是可行的。
3 开发的可行性
我国杜鹃花泛指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
(Hododendroideae)植物,它是世界四大花卉之一,
也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三大天然花卉之一。全世
界杜鹃花属植物近1 000种,我国有571种[9]。其
中特有种400多个[10]。杜鹃花属植物的垂直分布
范围广泛。从低海拔至高海拔的各个植被带内均可
见,但大部分种类多出现于海拔1 000~3 800m之
间,如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
林或海拔更高一些的暗针叶林。上达森林线附近往
往形成杜鹃苔藓生物群落,某些高山种自成群落。
根据吴志的研究[11],杜鹃花属可以引种驯化的野生
种为过渡群落、一般从属种、和附生型杜鹃,而照山
白因其生境可归属为过渡群落,并且杜鹃科植物生
态幅较宽,从渊源上来说引种驯化也比较容易。
4 应用前景
4.1 配置模式及方案
4.1.1 与早春种类搭配 因为照山白的叶子经冬
不凋,可以和早春开花的植物配置在一起,例如迎
春、连翘、榆叶梅等,绿色与红黄搭配在一起,颜色十
分鲜艳。迎春在2~3月开花,连翘、榆叶梅在3~4
月开花,此时照山白叶片呈现绿色,作为这几类植物
的背景植物更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春意。到初夏,
照山白开出朵朵白花,在一片绿色包围中给人带来
丝丝凉意。
4.1.2 与早春返青早,萌动快的地被类植物配置
将照山白栽植于稀疏的落叶松林下,配以郁金香,杜
鹃花与郁金香错落有致。再配以返青早,萌动快的
地被类植物,如冰凌花、萎菱菜、报春花、紫花地丁、
蒲公英、连线草等营造出一幅春光无限风景画,每当
春天的使者冰凌花迎霜斗雪开过之后,紫花地丁、报
春花等相继吐绿返青,小小花朵在地面上静静地开
放,与照山白相呼应,此时落叶松则吐出娇嫩的黄绿
色针叶,锦上添花。
4.1.3 与观枝、观干、观皮树种配置 将照山白栽
植于稀疏的白桦林中,再点缀红瑞木等,初秋时节白
桦的叶子早早变成金黄色,红瑞木的叶色则变为鲜
红色,当二者相伴纷纷飘落之时,照山白的叶子仍旧
翠绿无比,黄、绿、红相间的叶子与白桦的白树干、红
瑞木的红枝条、交相辉映,风姿绰约。
4.1.4 与观果及秋色叶树种配置 将照山白与金
银忍冬、鸡树条荚蓬、卫矛等观果类和五角枫等观叶
类植物种植在一起,秋季到来时形成赤橙黄绿、四季
缤纷的景象。
4.2 种植方式
4.2.1 孤植 照山白为多分枝灌木,花小而数多,
密集枝顶成总状花序,在盛开时节只见花而未见叶,
可单独种植于疏林草地之中,用作景观的中心视点,
也可以起到引导视线作用。
4.2.2 丛植、聚植、片植 将照山白三五成丛或成
片地种植于草地中,与不同时期的花灌木搭配在一
起,可使景观丰富多样,生动活泼。
4.2.3 基础种植 照山白为常绿植物,与其他绿色
基础种植材料相互搭配构成美丽的镶边、组字、图
案、花境或花坛。特别是与春天萌动早,秋季落叶晚
的地被类植物配置,使之有跳跃的动感。
4 小结
通过对照山白的研究可以看出,照山白作为一
种半常绿的北方植物,园林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对
第1期 黄跃新等:照山白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85
照山白进行引种驯化,不仅可以更好的保护这一物
种资源,还可以充分利用其生物学特性,为北方园林
绿化提供新的常绿植物,丰富园林绿化物种资源。
参考文献:
[1]黄金祥,李信,钱进源.塞罕坝植物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6.
[2]杨秀岭,袁志芳,张兰桐,等.照山白总黄酮的药理作用研究[J].
中草药,2006,37(4):583-584,615.
[3]陈度锁.珍贵的华北迎红杜鹃被发现并引种成功[J].中国花卉
盆景,1990(3):6.
[4]曹玉峰,徐娟,林永木,等.不同光照条件对兴安杜鹃和迎红杜鹃
光合生理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8):19-21.
[5]周兰,曹后男,孙博,等.迎红杜鹃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8,30(4):229-235.
[6]冯颖,鞠月秋,顾地周.应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两种野生药用及观
赏杜鹃花的高效快繁体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
13566-13568.
[7]徐娟,玉峰,田艳丽,等.不同pH值对兴安杜鹃及迎红杜鹃生理
特性的影响[J].林业科技,34(5):58-59.
[8]徐娟,田艳丽,赵丽波,等.兴安杜鹃、迎红杜鹃播种繁殖技术的
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3):87-88.
[9]赵喜华,张乐华,王曼莹.11种杜鹃花 RAPD分类学初步研究
[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8(4):544-547.
[10]朱春艳,李志炎,鲍淳松,等.我国杜鹃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26(2):28-30.
[11]吴志,刘念,王定跃,等.中国野生杜鹃花属景观资源研究进展
[J].广东农业科学,2009(9):183-186.
[12]魏海良.北方地区杜鹃花的栽培管理技术[J].林木花卉,2008
(7):195.
(编辑 郭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