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骨碎补与其伪品中华槲蕨根茎的鉴别



全 文 :·中药鉴别·
收稿日期:2008-04-25;修回日期:2008-09-26
作者简介:张耀邦(1968-),男 ,主管中药师 ,主要从事中药材的鉴定工作。
骨碎补与其伪品中华槲蕨根茎的鉴别
张耀邦 ,潘 遐
(定西市药品检验所 ,甘肃 定西 743000)
摘 要:对骨碎补(槲蕨)和中华槲蕨从原植物形态 、药材性状 、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 4个方面进行了
比较鉴别 ,发现二者在上述诸方面均有明显区别 ,尤其在根茎横切面显微特征上 ,能够较容易地将两种药
材区分。
关键词:骨碎补;中华槲蕨;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8450(2008)06-0046-03
  骨碎补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品
种 ,其原植物为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r植物槲蕨
Drynariafortunei(Kunze)J.Sm.的干燥根茎。功能
补肾强骨 、续伤止痛 ,用于肾虚腰痛 、耳鸣耳聋 、牙齿
松动 、跌扑闪挫 、筋骨折伤等疾患 [ 1] 。但是 ,在近几
年的基层监督检验中 ,经常发现一些药品收购 、流
通 、使用单位用同科植物中华槲蕨 Drynariabaronit
(christ)Diels的根茎冒充骨碎补使用 。因此 ,笔者
将二者在原植物形态 、药材性状 、显微特征 、薄层色
谱诸方面进行了比较鉴别 ,结果发现二者在这几个
方面均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现详述如下。
1 材料与试剂 、仪器 、对照品
骨碎补 、中华槲蕨原植物标本由我所标本室采
集 、提供 ,并经作者鉴定。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薄层色谱用硅胶 G板购于青岛海洋化工厂 ,对照
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 365 长波紫
外线分析仪(上海电光仪器厂)、KT-250W超声波
清洗仪(济宁科特超声电子有限公司)。
2 原植物形态
2.1 槲蕨
为多年生草本 ,植株高 20 ~ 40 cm。根茎 (骨
碎补)肉质粗壮 ,长而横走 ,有分枝 ,密被棕黄色钻
状披针形鳞叶 ,有睫毛 。叶二型 ,孢子叶较高大 ,绿
色 ,厚纸质 , 长椭圆形 , 长 20 ~ 40 cm, 宽 10 ~
20 cm;背面无毛 ,基部渐狭 ,下延成有翅的短柄 ,中
部以上深羽裂 ,裂片互生 ,长 4 ~ 10 cm,宽 1.5 ~
2.5cm,先端渐尖 ,边缘具不明显的疏缺刻。叶脉
网状 ,孢子囊群圆形 ,在叶脉两侧各有 2 ~ 4行 ,每
一长方形网眼内 1枚 ,无盖。营养叶多数 ,灰棕色 ,
革质 ,宽卵圆形 ,长 5 ~ 7 cm,宽 3 ~ 6 cm;边缘羽状
浅裂 ,叶脉显著 ,背面有短毛 ,着生于孢子叶叶柄基
部 。
2.2 中华槲蕨
为多年生草本 , 植株高 15 ~ 50 cm。根茎横
走 ,肉质 。直而细长 ,分枝少 。叶二型 ,孢子叶阔披
针形 ,深羽裂几达叶轴 ,裂片条状披针形 , 长 2 ~
7 cm,宽 1 cm左右 ,先端钝尖 ,两面均被短毛 ,孢子
囊群圆形 ,在主脉两侧各有 1行 ,无囊群盖。营养
叶稀少 ,长圆状披针形 ,长达 10 cm,羽状深裂 ,裂
片互生 ,先端钝尖 ,背面无毛 。
2.3 槲蕨(骨碎补)与中华槲蕨原植物形态比较
见表 1。
3 药材性状
骨碎补与中华槲蕨根茎性状特征比较 ,见表 2。
表 1 槲蕨(骨碎补)与中华槲蕨原植物形态比较
项目 槲蕨 中华槲蕨
孢子叶 长椭圆形 ,基部渐狭 , 下延成有翅的短柄 ,中部以上深
羽裂。孢子囊群分布于裂片主脉两侧 ,各有 2 ~ 4行。
阔披针形 , 深羽裂几达叶轴。孢子囊群分布于
主脉两侧各有 1行。
营养叶 较多 ,宽卵形 , 边缘羽状浅裂 ,背面有短毛。 稀少 , 长圆状披针形羽状深裂 ,裂片背面无毛。
根茎  肉质粗壮 ,扁平长条状 , 有分枝 , 密被棕黄色钻状小鳞
叶。质脆 ,易折断 , 断面红棕色。
肉质 , 平直而细长 ,分枝少 , 其上黄棕色小鳞片
易脱落。质较坚硬 , 难折断 ,断面黄色。
—46—
第 25卷 第 6期
2008年 12月        
甘 肃中 医学院 学报
J.GANSUCOLLEGEOFTCM       
Vol.25 No.6
Dec.2008
表 2 骨碎补与中华槲蕨根茎性状特征比较
项目 骨碎补 中华槲蕨
形状   扁平长条状 ,略弯曲 , 有分枝。 扁圆柱形或扁长条形 , 较平直而细长 ,
分枝少。
鳞片着生情况 密被棕黄色小鳞片 ,柔软如毛 , 脱落后残存基部呈鱼
鳞状 。
密被黄棕色细小鳞片易全部脱落。
表面特征 淡棕色至黑棕色 ,两侧及上面具圆形叶柄痕 , 下面有
少量坚硬的须根残基。
黄色或淡棕色 , 上面及两侧具坚硬的
叶柄残基和类圆形叶柄痕;下面有多
数须根残基。
断面特征 扁圆形 ,红棕色 , 有 10 ~ 20多个黄色点状维管束断
续排列呈环状。
类圆形或扁圆形黄色至黄棕色 , 有 10
多个黄色点状管束断续排列呈环状。
质地   质脆易折断。 质坚硬难折断。
4 显微特征
4.1 骨碎补横切面
横切面为扁圆形 。表皮细胞 1列 ,鳞片着生处
的表皮凹入 。基本组织内有分体中柱 17 ~ 25个 ,
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周韧型 ,内皮层细胞 1列 ,
细胞呈切向延长 ,呈类方形或类长方形 ,横壁不均
匀增厚 ,可见凯氏点。基本薄壁组织细胞壁呈深波
状弯曲 ,内含多数淀粉粒。见图 1、图 2。
图 1 骨碎补横切面简图(×5)
1.鳞片  2.维管束  3.表皮 4.薄壁组织
图 2 骨碎补横切面详图(5×10)
1.鳞片  2.表皮细胞  3.薄壁组织 4.内皮层  5.维管束
4.2 中华槲蕨根茎横切面
横切面类圆形或扁圆形 。表皮细胞 1列 ,鳞片
着生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基本组织内有分体中
柱 12 ~ 19个 ,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周韧型 ,内皮
层细胞 1列 ,类长方形 ,其细胞横壁均匀增厚(凯
氏带)。基本薄壁组织细胞壁略呈浅波状弯曲 ,并
含淀粉粒。见图 3、图 4。
图 3 中华槲蕨根茎横切面简图(×5)
1.鳞片 2.维管束 3.表皮细胞  4.基本组织
图 4 中华槲蕨根茎横切面详图(5×10)
1.鳞片 2.表皮细胞 3.基本薄壁组织 4.内皮层 5.维管束
4.3 骨碎补与中华槲蕨根茎横切面显微特征
见表 3。
—47—
第 25卷 第 6期
2008年 12月        
甘 肃中 医学院 学报
J.GANSUCOLLEGEOFTCM       
Vol.25 No.6
Dec.2008
表 3 骨碎补与中华槲蕨根茎横切面显微特征比较
项目 骨碎补   中华槲蕨
形状 扁圆形 类圆形或扁圆形
内皮层细胞 细胞壁呈点状增厚(凯氏点) 细胞壁呈带状增厚(凯氏带)
表皮及鳞片着生情况 鳞片着生处表皮凹入 鳞片着生处表皮向外突起
维管束数目及排列方式 17 ~ 25个周韧形 12 ~ 19个周韧形
薄壁组织细胞壁弯曲程度 呈深波状弯曲 呈浅波状弯曲
淀粉粒脐点形状 点状 、短线状 点状 、短线状 、人字状 、星状
5 薄层色谱
取骨碎补粉末 、中华槲蕨根茎粉末各 0.5g,分
别加甲醇 20 mL,超声处理 10 min。放冷 ,滤过 ,滤
液蒸干 ,残渣再加甲醇 1 mL,使溶解 ,分别作为骨
碎补供试品溶液和中华槲蕨根茎供试品溶液。另
取柚皮苷对照品 ,加甲醇制成每 1 mL含 0.5mg的
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依照薄层色谱法试验[ 2] ,
吸取上述 3种溶液各 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 , 以苯—乙酸乙酯 —甲酸—水(1∶12∶
3∶3)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喷以
三氯化铝试液 ,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 ,骨碎
补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
同的亮黄绿色荧光斑点 ,而中华槲蕨根茎供试品色
谱在此位置上不呈现任何颜色的荧光斑点 (见
图 5)。
6 讨论
骨碎补与中华槲蕨虽然原植物亲缘关系较近 ,
均为水龙骨科槲蕨属植物 。但骨碎补含淀粉 、葡萄
糖 、柚皮苷等成分 ,有效成分为柚皮苷 ,属双氢黄酮
类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 ,能够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及
骨伤愈合。还有活血解痉 、改善局部微循环 、加强
病所的营养供给 、促进氨基甙类药物排泄的作用 ,
对防治链霉素的毒副反应有价廉 、实用的独特疗
效 [ 3] 。而中华槲蕨根茎中无柚皮苷活性成分。经
作者多年来的调查 ,发现在基层药材收购 、使用单
位经常出现将中华槲蕨的根茎作为骨碎补使用的
情况 ,对患者来说起不到积极的治疗效果 ,延误病
情 。
图 5 中华槲蕨根茎与骨碎补薄层色谱图
1.中华槲蕨根茎 2.骨碎补 3.柚皮苷对照品
通过上述 4个方面的比较鉴别 ,能够容易地将
二者区分开来 ,对基层中药材采集 、收购和使用单
位来说 ,此法比较简便易行 、经济实惠 ,应当大力推
广应用 ,确保广大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参考文献:
[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M] .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180.
[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 Ⅵ B)
[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31.
[ 3]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第一卷)[ M] .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 , 2001:696.
—48—
第 25卷 第 6期
2008年 12月        
甘 肃中 医学院 学报
J.GANSUCOLLEGEOFTCM       
Vol.25 No.6
Dec.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