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不同浓度的 NaOH溶液对中粒种咖啡
种子发芽率与幼苗生势的影响
王令霞 谭乐和 朱红英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研究所)
摘要 用不同浓度的 NaOH 溶液洗去种子上的果胶 ,凉干后播种。结果表明:NaOH 溶液浓
度的高低与咖啡种子的发芽率有密切的关系 , NaOH 溶液浓度小于 0.175 %, 显著地提高咖
啡种子的发芽率而对其生势没有影响。
中粒种咖啡鲜果经人工脱去果皮后种
子上的果胶如果不清洗干净播种 ,易招致蚂
蚁及其它害虫为害 ,影响发芽 。要用多大浓
度的 NaOH溶液才不影响发芽率和幼苗生
势 ,为此进行了如下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用刚采摘充分成熟的中粒种咖啡鲜果 ,
经人工脱去果皮然后分别用 A 10%NaOH
溶液 , B 5% NaOH 溶液 , C 0.25% NaOH
溶液 , D 0.175% NaOH 溶液 , E 0.125%
NaOH 溶液洗至种子无粘滑感后 ,清水漂洗
干净 ,置于荫凉处凉干种子 ,分 5个处理 4
次重复播于砂床 ,随机排列 ,每小区 100粒
种子 , 20 d后每隔 7 d观察 1次种子出土情
况 。待种子停止出土后子叶平展时 ,从每小
区随机取出 30株幼苗观测其地上 、地下各
部分的生长情况 。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芽率与幼苗生势
2.1.1 发芽率的测定
各处理平均发芽率为 A 76%、B 78%、
C 77%、D 94 %、E 93%,后正弦代换后 ,经
Q 测验结果表明:D极显著于 A 、B 和 C ,但
与 E无显著差异;E 极显著于 A 、B和 C ,但
与 E 无显著差异;E 极显著于 A 、B 和 C;B
与 A 、C无显著差异;A 与 C无显著差异(见
表 1)。
·25·
王令霞等 不同浓度的 NaOH 溶液对中粒种咖啡种子发芽率与幼苗生势的影响
承蒙张籍香研究员对本文提出修改意见 ,谨此致谢。 收稿日期:1997-08-01。
表 1 Q法测定各处理间发芽率差异性
处理 差 数 X X-60.76 X-60.84 X-62.05 X-74.70
D 76.08 15.32** 15.24** 14.03** 1.38
E 74.70 13.94** 13.86** 12.65**
B 62.05 1.29 1.21
A 60.84 0.08
C 60.76
Q 测验 D0.05=4.81 D0.01=6.12
2.1.2 主茎长的测定
各处理主茎平均长度为 A 7.30 cm 、B
7.45 cm 、C 8.18 cm 、D 7.20 cm 、E 7.15
cm ,Q 测验结果表明:C 显著于 D和 E ,而
与 A和 B 差异不显著;B与 A 、D和 E 无显
著差异;A与 D和 E 无显著差异;D与 E 无
显著差异(见表 2)。
表 2 Q法测定各处理间主茎长差异性
处理 差 数 X X-7.15 X-7.20 X-7.30 X-7.45
C 8.18 1.03* 0.98* 0.88 0.73
B 7.45 0.30 0.25 0.15
A 7.30 0.15 0.10
D 7.20 0.05
E 7.15
Q 测验 D0.05=0.92 D0.01=1.17
2.1.3 根幅的测定
各处理幼苗平均根幅为 A 5.30 cm 、B
4.83 cm 、C 5.88 cm 、D 4.48 cm 、E 4.40
cm ,Q测验结果表明:C 极显著于 D和显著
于 E ,而与 A和 B无显著差异;A 与 B 、D和
E无显著差异;B与 D和 E 无显著差异;D
与 E无显著差异(见表 3)。
·26·
1998年 12月 热带农业科学 第 6期
表 3 Q法测定各处理间根幅差异性
处理 差 数 X X-4.40 X-4.48 X-4.83 X-5.30
C 5.88 1.48** 1.40** 1.05 0.58
A 5.30 0.90 0.82 0.47
B 4.83 0.39 0.35
D 4.48 0.08
E 4.40
Q 测验 D0.05=1.14 D0.01=1.45
2.1.4 主根长 、茎粗 、一轮根数经方差分 析 ,差异均不显著(见表 4)。
表 4 茎粗 、一轮根数 、主根长观察值统计表
项目 处 理
A B C D E
茎粗(cm) 0.17 0.18 0.18 0.17 0.18
一轮根数(条) 52 50 50 52 53
主根长(cm) 8.10 8.55 7.78 8.60 8.88
2.1.5 幼苗出土盛期(见表 5)。
表 5 幼苗出土盛期观测
处理 播种日期 出土盛期 盛期出土数占总出土数(%)
A 1997年 2月 26 日 1997 年 4 月 8 日~ 1997 年 4 月 28 日 77.5
B 1997年 2月 26 日 1997 年 4 月 8 日~ 1997 年 4 月 28 日 80.3
C 1997年 2月 26 日 1997 年 4 月 8 日~ 1997 年 4 月 28 日 84.5
D 1997年 2月 26 日 1997 年 4 月 8 日~ 1997 年 4 月 28 日 82.0
E 1997年 2月 26 日 1997 年 4 月 8 日~ 1997 年 4 月 28 日 84.8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NaOH 溶液浓度的高低
·27·
王令霞等 不同浓度的 NaOH 溶液对中粒种咖啡种子发芽率与幼苗生势的影响
与咖啡种子的发芽率有密切关系。浓度小
于 0.175%时 ,显著地加快咖啡种子的发芽
率而没有影响生势 ,但脱果胶的速度较慢 ,
约3 min;浓度为 0.25%时 ,脱去种子果胶
的速度较快 ,约 2 min ,盛期出土数百分比也
较高 。因此认为在生产上使用以 0.125%
~ 0.25%的浓度 NaOH 溶液较适宜 。
海南香蕉的叶斑病
邓晓东 张运强 张辉强 刘志昕 郑学勤
(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 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实验 , 详细阐述当前危害海南香蕉生产的叶斑病主要种群及其特
征。并报道两种新的叶斑病病原菌:Brachysporium sp 和 S phacelloma sp。
香蕉叶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危害香蕉
叶片的一类重要病害 。近年来 ,香蕉微繁技
术飞速发展 ,一批优质种苗如天宝 、广东 2
号等在省内大面积种植。由于种植密度的
加大 ,以及品种相对单一 ,造成香蕉叶斑病
发病日益严重 ,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
视。据调查 ,一般的蕉园叶斑病发病率在
70 %以上 , 发病严重的蕉园可达 85%~
95%。
对于香蕉叶斑病的病原 ,国内外都有过
报道。Meredith D S[ 3]报道了由感病的香
蕉叶片分离到 Helm inthosporium torulo-
sum , Cordana musae , Mycosphaerella musi-
cola , Pyricularia musa , Nigrospora musa.
Stwer[ 6] 报道了 Mycosphaerellaf ijiensis 引
起香蕉的 Black sigatoka病害。国内的报道
一般认为香蕉叶斑病病原主要是 Cercospo-
ra musae(有性时代为 Mycosphaerella),其
次是 Cordana musae 和 Helminthasporium
torulosum[ 2] 。由于近年来岛内香蕉种植面
·28·
1998年 12月 热带农业科学 第 6期
张运强 、张辉强系中国热带农科院植保所。 收稿日期:1997-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