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白花丹参叶制剂对小鼠局灶性脑梗死的保护性研究



全 文 :  表 2  光茎大黄根挥发油抑菌结果
菌名 抑菌环直径(mm)原液 1/2原液 1/4原液 1/6原液 1/8原液 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
金黄色葡萄球菌 18.11±0.54 15.82±0.78 11.64±0.55 9.21±0.69 8.37±0.47 -
大肠埃希菌 12.25±0.91 9.85±0.83 8.69±0.57 7.98±0.23 7.02±0.38 - 21.45±0.77
铜绿假单胞菌 12.33±0.96 9.89±0.81 8.57±0.58 7.84±0.25 6.94±0.8 -
F检验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3.4  抑菌结果分析  光茎大黄根挥发油能抑制
G+金黄色葡萄球菌 、G-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的生长繁殖而形成抑制菌环;当药品为挥发油 1 /6
原液时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
菌形成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 9.21 , 7.98和 7.89
mm, 3种菌株各药物浓度间比较显示出统计学意义
(P<0.05),且挥发油的浓度越大 ,其纸片周围抑菌
环直径越大 ,挥发油浓度与抑菌效应呈正相关 。纸
片的挥发油浓度相同时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的
抑菌环直径均大于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形成
的抑菌环直径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和铜
绿假单胞菌分别比较 ,具有统计学意义。大肠埃希
菌与铜绿假单胞菌比较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
0.05)。实验表明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
效应更加显著。光茎大黄根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 1/8原液 、大肠埃希菌和铜绿
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 1/4原液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
25卷 , 第一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8:181-182.
[ 2] 魏玉辉 , 张承忠 ,李冲 , 等.光茎大黄化学成分研究.中
草药 , 2004, 35(7):732-734.
[ 3] 马兴铭 ,李红玉 , 尹少甫 ,等 .西藏砂生槐生物碱抑菌抑
瘤的实验研究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9
(6):74-77.
[ 4] 王雪峰 , 郑俊华 ,陈青云 .GC/MS对唐古特大黄挥发油
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 1995, 30(12):719-
720.
[ 5] 张丙生 ,王树槐 , 宋根萍 ,等 .大黄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
究 .中草药 , 1992, 15(9):35-36.
[ 6] 胡军 , 屠鹏飞 ,果德安 , 等.秦岭大黄化学成分研究.西
北药学杂志 , 1997, 12(4):153-155.
(2006-01-11收稿)
白花丹参叶制剂对小鼠局灶性脑梗死的保护性研究
蔡洪信 ,李大伟 ,夏作理
(泰山医学院脑微循环实验室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 目的:探讨白花丹参叶制剂预处理对局灶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
局灶性脑梗死组 、低剂量白花丹参组(10 g/kg)、中剂量白花丹参组(20 g/kg)、高剂量白花丹参组(40 g/kg), 采用
光化学法诱导小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 , ELISA法检测梗死侧皮层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 , 比色法检测
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 , 2, 3, 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测定梗死体积。 结果:局灶性脑梗死组 ICAM-1表达
3 ~ 12h依次升高。与局灶性脑梗死组比较 , 白花丹参三个剂量组 ICAM-1表达均降低 , 三个剂量组之间比较依次
降低。 MPO活性时程 、剂量规律基本同 ICAM-1表达。与局灶性脑梗死组比较 , 三个剂量梗死体积均有缩小 , 三个
剂量组之间比较依次降低 ,其中中 、高剂量组缩小显著。结论:白花丹参叶制剂预处理对小鼠局灶性脑梗死有保护
作用 , 并有剂量依赖性趋势 ,其机制之一可能与降低梗死侧皮层 ICAM-1的表达 、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关键词 白花丹参;细胞间粘附分子-1;髓过氧化物酶;局灶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06)10-1074-04
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 2003-2004年中医药科技发展项目(132)作者简介:蔡洪信 ,男 , Tel:0538-6672169, Email:Caihongxin163@ 163.com。
  白花丹参是唇型科植物丹参的变异品种 ,为山
东特有的珍稀物种 。多年来 ,人们将白花丹参雷同
丹参使用 ,广泛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病 ,但对其进行的
研究甚少 。本研究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小鼠局灶性脑
·1074· 中药材第 29卷第 10期 2006年 10月
梗死模型 ,选择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髓过
氧化物酶(MPO)、梗死体积作为观察指标 ,来探讨
白花丹参叶制剂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为其
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健康雄性 kM小鼠 95只 ,
体重 22±2 g,由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鲁动
质字 20021024号)。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局灶性脑
梗死组 、低剂量白花丹参(10 g/kg)、中剂量白花丹
参组(20 g/kg)、高剂量白花丹参组(40 g/kg)。按
手术后断头取脑时间 ,每组又分为 3 h、6 h、12 h3
个时间点 ,用于制作脑匀浆 。局灶性脑梗死组 ,低 、
中 、高剂量白花丹参组另加 24 h时间点 ,用于 TTC
染色。每个时间点测试 5只小鼠 。
1.2 仪器及试剂  冷光源由徐州恒发有限公司
研制 ,型号为 LG-150;金属卤化灯(150W, 24V)为发
光光源 ,滤去全部紫外线与红外线 ,投射出单一绿色
光束 ,波长为 560±30 nm,光导纤维输出口至照射
区距离为 1.5 mm,光束投射中心直径为 3 mm,光照
强度为 5.6×105cd/m2 ,照射中心最高温度为 27℃;
立体定位仪 ,美国 Stoelting公司生产 ,型号为 51600;
微循环激光多普勒测量仪 ,瑞典百灵威公司生产 ,型
号为 PF5001;酶标仪 ,美国 BIO-RAD公司生产 ,型
号为 550;UV755GBG型紫外分光光度仪 ,上海精密
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玫瑰红(rosebengal, RB)
由美国 Sigma公司购买;ICAM-1 ELISA试剂盒由武
汉博士德公司购买;髓过氧化物酶(MPO)测试盒由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购买;2, 3, 5-三苯基氯化
四氮唑(TTC)由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购买。
1.3 白花丹参叶制剂的制备及给药  所用白花
丹参叶产于山东莱芜苗山白花丹参种植基地。称取
白花丹参叶适量 ,加蒸馏水浸泡 30 min,然后加热煮
沸 。开始用强火 , 沸腾后改用文火 , 保持微沸 40
min,搅拌 、趁热过滤。药渣再加蒸馏水同法煮沸后 ,
滤过。合并滤液 ,经旋转蒸发仪浓缩 ,最后用蒸馏水
稀释至所需浓度灌封 , 4℃保存备用。白花丹参组按
相应剂量连续灌胃 7天 ,局灶性脑梗死组 、假手术组
予以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 7天 ,末次给药
1 h后实行手术。
1.4 局灶性脑梗死模型的复制  根据丁品胜
等 〔1〕的方法略行改动 ,室温 25℃条件下 ,腹腔注射
水合氯醛(0.35g/kg)麻醉 ,使用加热垫调节体温以
维持在(37±0.5)℃,经股静脉缓慢注入 5%玫瑰红
(100mg/kg),立体定位仪固定小鼠头部 ,沿头正中
切口分离 、暴露左侧颅骨 。以矢状缝左侧 2 mm、冠
状缝后 2mm为中心 、直径 3 mm为照射野 ,使冷光
源光导纤维探头垂直贴近暴露的颅骨。注射玫瑰红
后 5 min时打开冷光源 ,照射 10 min。将激光多普
勒测量仪探针垂直放置在颅骨表面光照中心 ,即梗
死中心 ,测量光照前后的皮层血流量 ,光照前记录基
准血流量值 ,光照后再记录血流量值以证实栓塞的
成功 。假手术组除不作光照外其他操作同局灶性脑
梗死组。
1.5 观测指标及方法
1.5.1  灌药时间 、模型制作过程中及麻醉清醒后
进行一般情况的观察。
1.5.2  梗死侧皮层 ICAM-1含量的检测:小鼠于
相应时间点脱臼处死 ,快速取脑 ,冰盘上分离左侧皮
层 ,称重后置于匀浆器中 ,按重量体积比 1∶9加入
0.01MPBS,于冰水混合物中匀浆 40次 。严格按照
ELISA试盒说明进行操作 ,用酶标仪进行检测 。
1.5.3 MPO活性检测:取脑匀浆严格按 MPO检
测试盒说明进行操作 ,用紫外分光光度仪进行检测。
1.5.4 TTC染色测梗死体积:小鼠于相应时间点
脱臼处死 ,快速取脑 ,置于冰盘上 ,以梗死中心为中
点 , 1 mm层厚 ,向头尾端各作 3个冠状切片 ,置于
2%TTC中 , 37℃水浴孵育 30 min,然后于 4%多聚
甲醛固定 24h,扫描仪采集图像 , image-proplus图像
分析系统计算每一层梗死面积 ,梗死体积 =层梗死
面积之和 ×层厚。
1.6 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
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 q检验 ,数据用均数 ±标准
差 x±s表示 。所有数据均应用 SAS6.12软件进行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的观察 灌药期间及模型制作过程
中小鼠生命体征稳定 ,麻醉清醒后 ,精神萎糜 ,活动
及摄食减少 ,但均无明显肢体瘫痪 。
2.2 各组梗死侧皮层 ICAM-1含量的变化 假手
术组梗死侧皮层 ICAM-1表达较低 ,各时间点无差
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 ,局灶性脑梗死组
ICAM-1表达明显增加(P<0.05), 3 ~ 12 h依次升
高 ,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局灶性脑梗死组
比较 ,白花丹参组表达明显减少(P<0.05),三个剂
量组表达依次减少 ,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
12 h三个时间点之间比较 ,白花丹参低 、中剂量组
先升后降 ,高剂量组依次下降(见表 1)。
2.3 各组梗死侧皮层 MPO活性的变化 假手术
组梗死侧皮层 MPO活性较低 ,各时间点无差异(P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 ,局灶性脑梗死组 MPO
·1075·中药材第 29卷第 10期 2006年 10月
活性明显增强(P<0.05), 3 ~ 12 h依次升高 ,有显
著性差异(P<0.05)。与局灶性脑梗死组比较 ,白
花丹参组 MPO活性明显降低(P<0.05),三个剂量
组依次下降(见表 2)。
 表 1     各组梗死侧皮层 ICAM-1的
表达(OD值)( χ±s, n=5)
组别   3h 6h 12h
假手术组 0.658±0.024 0.666±0.0222 0.663±0.019
局灶性脑梗死组 0.864±0.019△ 0.979±0.020★△ 1.009±0.023★△
低剂量白花丹参组 0.848±0.022 0.929±0.022★△ 0.915±0.019△
中剂量白花丹参组 0.823±0.017 0.868±0.022★△ 0.826±0.013★△
高剂量白花丹参组 0.791±0.022△ 0.768±0.014△ 0.733±0.023★△
  注:与前一时间点比较 ,★P<0.05;与上一组比较 , △P<0.05。表 2同
 表 2      各组梗死侧皮层 MPO的
活性(u/g)( χ±s, n=5)
组别   3h 6h 12h
假手术组 0.456±0.032 0.453±0.032 0.425±0.026
局灶性脑梗死组 0.628±0.036 0.864±0.033★△ 0.929±0.039★△
低剂量白花丹参组 0.611±0.020 0.809±0.025★△ 0.817±0.033△
中剂量白花丹参组 0.585±0.022 0.727±0.028★△ 0.677±0.021★△
高剂量白花丹参组 0.556±0.022 0.638±0.024★△ 0.543±0.016★△
2.4 各组梗死体积的比较  局灶性脑梗死组冠
状切面梗死灶呈 “碗形 ”,尖端指向侧脑室 ,略穿透
皮层。白花丹参组冠状切面梗死灶范围缩小 ,穿透
深度变浅。与局灶性脑梗死组比较 ,白花丹参三个
剂量组梗死体积均明显缩小 ,低剂量组(P<0.05),
中 、高剂量组(P<0.01)。三个剂量组之间比较依
次缩小 ,中 、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P<0.01),
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P<0.01)(见表 3)。
 表 3    各组梗死体积(mm3)( χ±s, n=5)
组别 梗死体积(mm3)
局灶性脑梗死组 15.34±0.46
低剂量白花丹参组 14.59±0.54*
中剂量白花丹参组 13.05±0.49**
高剂量白花丹参组 12.17±0.34**
  注:与上一组比较 , *P<0.05, **P<0.01
3  讨论
近年来 ,炎症反应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过程
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逐步被认可。脑缺血和再灌注
早期产生的粘附分子 、细胞因子及中性粒细胞聚集
构成了炎症反应的基础 。细胞间粘附分子-1是最
重要的白细胞-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之一 ,其介导白
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以及白细胞穿出血
管壁向缺血脑组织浸润 ,并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
应 ,加重缺血脑组织损伤 。参与脑缺血后损伤反应
的白细胞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髓过氧化物酶主
要位于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中 ,其活性是评价中
性粒细胞在组织中浸润程度的可靠指标 。
本实验显示光化学法诱导小鼠局灶性脑梗死后
ICAM-1的表达升高 , MPO活性也增高且时程一致 ,
与文献报道相似 〔2〕。有大量动物实验研究表明
ICAM-1的表达 、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与脑缺血损害的
程度密切相关 。 ICAM-1-/-的裸小鼠比 ICAM-1+/
+野生型小鼠梗死面积缩小 80%, 存活率升高
31%,并且神经功能损害减轻;中性粒细胞免疫缺陷
小鼠梗死体积可缩小 70%, 神经功能损害也减
轻〔3〕。抗 ICAM-1抗体可明显减轻大鼠的梗死体
积〔4〕 ,并可延长溶栓治疗的时间窗〔5〕 ,但临床试验
效果不理想 ,反而使病情恶化 ,并伴随着感染和发热
等副作用 〔6〕。而传统中药安全无毒 ,特别是丹参作
为一种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 ,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
病的临床实践中已取得良好疗效 。白花丹参作为一
种稀有药材 ,多年来常雷同丹参使用 ,但对其研究较
少。有研究〔7〕显示白花丹参所含化学成分与丹参
基本一致 ,并含有一些特有成分 ,如 1, 2, 15, 16-四氢
丹参醌Ⅰ 、丹参醛Ⅱ ,有些成分含量还高于丹参。近
期有研究 〔8〕表明白花丹参茎叶水提物能明显增强
小鼠的耐缺氧作用 ,使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明显延
长。本实验研究显示白花丹参叶制剂预处理能够使
局灶性脑梗死后 ICAM-1的表达 、MPO的活性明显
降低 ,降低程度随剂量而增大。白花丹参叶制剂预
处理能够使梗死体积明显缩小 ,低剂量即有缩小 ,中
高剂量缩小更显著 。
这提示降低脑组织 ICAM-1的表达 、中性粒细
胞的浸润 ,从而减轻局灶性脑梗死后的炎症级联反
应可能是白花丹参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保护机制之
一。本实验研究结果还显示白花丹参叶制剂对局灶
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有剂量依赖性趋势 ,以高剂量
40 g/kg效果最好。
参 考 文 献
[ 1] 丁品胜 , 李林 ,赵美玲 , 等.光化学诱导小鼠急性脑梗塞
模型的建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 2001, 9(4):193-195.
[ 2] WangZQ, ChenXC, YangGY, etal.Inflammatoryreac-
tionafterfocalcerebralischemiainmouse.ChinMedJ
(Engl), 2004, 117(4):586-591.
[ 3] ConnollyESJr, WinfreeCJ, SpringerTA, etal.Cerebral
protectioninhomozygousnullICAM-1 miceaftermiddle
cerebralarteryocclusion:Roleofneurtrophiladhesionin
thepathogenesisofstroke.JClinInvest, 1996, 97(1):
209-216.
[ 4] KanemotoY, NakaseH, AkitaN, etal.Efectsofanti-in-
tercelularadhesionmolecule-1 antibodyonreperfusionin-
·1076· 中药材第 29卷第 10期 2006年 10月
juryinducedbylatereperfusionintheratmiddlecerebral
arteryocclusionmode.Neurosurgery, 2002, 51(4):1034-
1043.
[ 5] ZhangRL, ZhangZG, ChoppM, etal.Thrombolysiswith
tr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altersadhesionmoleculeex-
pressionintheischemicratbrain.Stroke, 1999, 30(3):
624-629.
[ 6] EnlimomabAcuteStrokeTrialInvestigators.Useofanti-
ICAM-1 therapyinischemicstroke:resultsoftheEnli-
momabAcuteStrokeTrial.Neurology, 2001, 57(8):
1428-1434.
[ 7] 李志田 , 杨保津 ,马广恩 .白花丹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
药学学报 , 1991, 26(3):209-213.
[ 8] 高允生 , 姜隆梅 ,刘延平 , 等.白花丹参茎叶水提物对小
鼠缺氧作用的研究 .中国临床康复 , 2005, 9(1):115-
117.
(2006-02-08收稿)
沙溪凉茶毒理学研究
刘建雄 1 ,吴清和2 ,方燮帆 1 ,荣向路 2 ,商丽华1 ,胡卓平 1
(1.广东益和堂制药有限公司 ,广东中山 528471;2.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广州 510405)
  摘要 目的:对沙溪凉茶的毒理学进行研究 , 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 方法:急性毒性实验以药物最大浓度 ,最
大体积灌胃给药 , 观察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 测定 LD50。如果毒性太低无法测定 LD50 , 一日内连续两次给药测
定最大给药量。长期毒性实验将动物分为对照组和用药高 、中 、低剂量组 , 给药剂量为临床用药量的 120、 60、30
倍 , 经口灌胃给药。连续重复给药后及停药后观察动物一般表现 , 测定血液学 、血液生化学指标 、尸解和检查病理
组织学 , 计算脏器系数。结果:急毒实验动物无 1例死亡 , 在最大给药量为临床 765.29倍的情况下 ,未见急性毒性
反应。长毒实验观察动物无 1例死亡 , 外观体征和行为无异常改变;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
著性差异 , 尸解其主要脏器大小正常 ,无异常改变 ,各给药组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 脏器组织镜
检未见异常。结论:沙溪凉茶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和长期毒性反应 , 在临床剂量下使用是安全无毒的。
关键词 沙溪凉茶;急性毒性;长期毒性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06)10-1077-03
  沙溪凉茶系列产品收载于 《部颁标准 》十四册
(颗粒剂)和十九册(煎煮茶剂和袋泡茶剂)。原方
来源于民间古验方 《广东医药工业志 》。据载始于
清朝末期 ,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应用历史 。在广东
众多的凉茶品种中 ,沙溪凉茶是唯一一个中药保护
品种 ,该配方已被认定为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 。沙
溪凉茶的主要成分是岗梅 、金钮扣 、蒲桃 、臭茉莉和
野颠茄等。功能主治清热 ,除湿 ,导滞 。用于四时感
冒 ,身倦骨痛 ,寒热交作 ,胸膈饱滞 ,痰凝气喘。经过
一百多年的临床使用 ,效果明显 ,从未收到过有关不
良反应的报道。我们对其进行了急性毒性和长期毒
性毒理研究 〔1〕 ,进一步证实沙溪凉茶的安全性。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NIH系小白鼠 ,合格证号:2003A021,
体重 19 ~ 21克 ,雌雄各半;SD系大白鼠 ,合格证号:
2003A024,体重 130 ~ 150克 ,雌雄各半 ,动物均由广
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购入。饲养条件:动物室温
度为 24 ~ 27℃,相对温度为 68 ~ 80%,每日光照 12
h,定时通风;动物雌雄分笼喂养 ,每笼 5 ~ 6只 ,自动
给水 。
1.2 受试药物 沙溪凉茶浸膏(53.57 g生药 /g
浸膏),批号:040807,由广东益和堂制药有限公司
提供 。临床用法用量:1包(1.4 g浸膏)/次 , 2次 /
日 ,按体重 60 kg计算 , 相当于 2.52 g生物 /kg体
重。
1.3 试剂及仪器 ALP、AST、ALT、TCHO测定试
剂 ,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GLU、BUN测定
试剂:上海科华实验有限公司产品;Crea(苦味酸
法)、TP(双缩脲法)、ALB(溴甲酚绿法)、TBIL(重氮
法)测定试剂自配 ,稀释液 、清洗液 、鞘液 、溶血素均
为原装进口。 AU600型全自动生化测定仪:日本 O-
LYMPUS公司生产;CELL-DYN3500R型血球计数
仪:美国雅培公司。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急性毒性实验 〔2〕
2.1.1  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选取健康小白
·1077·中药材第 29卷第 10期 2006年 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