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北方园艺2014(19):93~98 ·生物技术·
第一作者简介:王阳(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野生植
物引种驯化。E-mail:young0608@qq.com.
责任作者:董然(1966-),女,吉林长春人,博士,教授,现主要从事
野生植物引种驯化等研究工作。E-mail:dongr999@163.com.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D22B0401);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10262)。
收稿日期:2014-06-10
东北对开蕨孢子体诱导技术的研究
王 阳,董 然,顾 德 峰,刘 美 彤
(吉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吉林 长春130118)
摘 要:以东北对开蕨孢子为试材,采用无菌培养及常规繁殖的方法,研究了常规条件和无
菌条件对孢子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孢子最佳萌发培养基为1/4MS无糖培养基;最佳增殖培
养基为MS+15g/L蔗糖;最佳孢子体无菌诱导培养基为 MS培养基;最适宜的常规诱导条件是
以草炭为最适宜基质,温度20~30℃,空气湿度95%。
关键词:东北对开蕨;孢子体诱导;孢子繁殖
中图分类号:S 68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14)19-0093-06
东北对开蕨(Phylitis japonica Kom.)属铁角蕨科
(Aspleniaceae)对开蕨属(Phylitis)林下多年生常绿草本
植物,又称日本对开蕨、对开蕨,在中国仅一属一种[1]。
它的自然分布范围十分狭窄,仅少量分布于长白山南麓
和西部局部地区[2],对生境要求严格,由于近年来环境
破坏严重且人为野外大量采挖,导致其自然储存量逐年
减少,已经濒临灭绝,是世界稀有物种,属于我国国家二
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东北对开蕨已开展细胞学、
繁殖栽培及生理等方面的研究[3-18]。该试验应用保存于
吉林农业大学苗圃基地内的东北对开蕨组培苗,进行孢
子无菌培养,研究其常规转化和无菌转化的技术,以期
为东北对开蕨的资源保护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技术
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东北对开蕨(Phylitis japonica Kom.)孢子采
自吉林农业大学苗圃基地内。选取栽培3~4a长势健
壮良好的东北对开蕨组培苗,挑选叶片背面孢子囊群成
熟且已经变为褐色的叶片,整片剪下,置于洁净的硫酸
纸袋中,在4℃冰箱内密封保存备用。
取东北对开蕨带孢子囊叶片整片,先用蒸馏水浸泡
30min,再用脱脂棉占取饱和洗衣粉溶液擦洗叶片,要避
免触及孢子囊,然后用蒸馏水再次擦去叶片表面的洗衣
粉溶液。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叶片顺着孢子囊群生长方
向切成1cm×1cm带孢子囊的小片,用含有吐温-20的
0.1%HgCl2溶液浸泡4min灭菌,灭菌后用无菌水冲洗
6~8次,使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分后准备接种。
1.2 试验方法
1.2.1 孢子的萌发 以 MS为基本培养基,设置 MS、
1/2MS、1/4MS 3个处理,分别设置0、15、30g/L 3个蔗
糖浓度水平,共9个处理,pH 5.8,琼脂浓度7.0g/L,经
过121℃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20min后分装至50mL
三角瓶中。每瓶接种1片带孢子囊小叶片(图1),每个
处理20瓶,3次重复。培养条件为温度(25±2)℃,光照
强度1 000~1 500lx,光周期12h/d。
图1 孢子无菌接种时的状态
Fig.1 Vaccination status of spore
1.2.2 原叶体的增殖 在1.2.1的基础上,进行原叶体
的继代增殖。切取约0.5cm×0.5cm原叶体团,每瓶接
种10团,每个处理5瓶,3次重复。采用 MS为基本培
养基,pH 5.8,琼脂7.0g/L。设置MS、1/2MS、1/4MS、
N6 4个处理,分别设置0、15、30、60g/L 4个蔗糖浓度水
平,90d后将原叶体取出称重,记录每瓶的总鲜重后,设
39
·生物技术· 北方园艺2014(19):93~98
置60℃恒温烘干6h,记录每瓶总干重。每天观察各处
理中原叶体的发育情况。自第1片孢子体转化成功开
始,30d后进行数据分析。
1.2.3 孢子体的常规转化 基质的筛选:设腐殖土、草
炭、园土、河沙和混合基质(草炭∶腐殖土=1∶1)5种基
质,基质分别过24目筛,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置
于口径12cm的塑料花盆中,底部垫少量泡沫防止积水,
放入约2/3基质后压实整平,整盆浸水直至基质表面湿
润。切取未经受精的原叶体团1cm×1cm大小,每盆均
匀栽植10块(图2),每个处理5盆,3次重复。放入
GZX-350D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条件为12h周期性光照,
光照强度2 000lx,温度15/25℃,加保鲜膜封口保湿,每
10d喷1次水。温度的筛选:以草炭为基质,基质灭菌
方式、装盆和原叶体团的栽植同上,每个处理5盆,3次
重复。白天设置温度15、20、25、30、35℃5个梯度,夜晚
温度均为15℃。放入GZX-350D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条
件为12h周期性光照,光照强度2 000lx,温度15/25℃,
加保鲜膜封口保湿,每10d喷1次水。光照的筛选:以
图2 原叶体常规转化接种时的状态
Fig.2 Vaccination status of prothalus in conventional
induction conditions
草炭为基质,基质灭菌方式、装盆和原叶体团的栽植同
上,每个处理5盆,3次重复。放入GZX-350D光照培养
箱中设置温度15/25℃,每天12h周期性,光照强度
1 000、2 000、3 000lx 3个光照强度,加封口膜保湿,每
10d喷1次水。相对空气湿度的筛选:以草炭为基质,基
质灭菌方式、装盆和原叶体团的栽植同上,每个处理5
盆,3次重复。试验环境条件为温室内搭建有人工生长
箱(300cm×150cm×100cm),加盖遮阳网,每个生长箱
内均装有温湿度传感器,通过XMT-9007温湿度控制仪
对湿度进行自动控制,用超声波加湿器来提高空气湿
度。室内温度为白天22~25℃,夜间13~15℃;光照
条件为0~7 700lx;棚内相对湿度设置95%、85%、75%
3个湿度梯度;以温室内40%左右的相对湿度作为对照,
每2d喷1次水。以上处理自第1片孢子体转化成功开
始,记录转换日期,30d后统计其转化率。
1.2.4 孢子体的无菌转化 无机盐浓度与蔗糖浓度的
配比:以MS为基本培养基,设置MS、1/2MS、1/4MS、N6
4个处理,分别设置0、15、30g/L 3个蔗糖浓度,共12个
处理,pH 5.8,琼脂7.0g/L。每瓶30片原叶体,每个处
理10瓶,3次重复。培养条件为(25±2)℃,光照强度
1 000~1 500lx,光周期为12h/d,自第1片孢子体转化
成功开始,30d后进行数据分析。生长调节剂的配比:
将增殖后的原叶体分成20片左右的小块,接种到分别
含有不同浓度(0、5、10、15、20mg/L)GA3和不同浓度(0、
0.5、1.0、1.5、2.0)NAA和6-BA的 MS培养基中,每瓶
接种10块,每个处理5瓶,3次重复。自第1片孢子体
转化成功开始,30d后统计其转化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基与不同蔗糖浓度对孢子无菌培养的
影响
由表1可知,在3种不同培养基中孢子萌发率存在
差异,1/2MS与1/4MS培养基对孢子萌发率有明显的
促进作用。而蔗糖浓度对萌发时间也有着较为明显的
影响,随着蔗糖浓度的升高,3种培养基下的孢子萌发率
呈现下降趋势,不添加蔗糖的孢子萌发率最高。因此最
适宜孢子无菌萌发的培养基为1/4MS无蔗糖培养基。
表1 不同培养基与不同蔗糖浓度对
孢子无菌培养的影响
Table 1 Efect of diferent culture medias and
sucrose concentrations to the spore germination rate of Phyllitis japonica
培养基
Culture
media
蔗糖浓度
Sucrose concentration
/(g·L-1)
萌发时间
Germination
time/d
心形原叶体出现时间
Days of gametophytes
appearance/d
萌发率
Germination
rate/%
0 65 80 37.6
MS 15 90 105 33.4
30 120 130 16.3
0 60 80 42.9
1/2MS 15 85 95 40.5
30 105 115 34.6
0 60 70 76.2
1/4MS 15 70 80 72.7
30 100 115 55.6
2.2 不同培养基与不同蔗糖浓度对原叶体增殖的影响
表2表明,虽然在N6培养基中,对开蕨增殖系数最
好,但原叶体结团生长,不利于进一步增殖和转化;在
1/2MS、1/4MS培养基又均出现褐化现象,因此最适宜
的增殖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原叶体为深绿色,生长
平展较大(图3)。
在研究了培养基与蔗糖浓度对对开蕨孢子萌发的
影响后,接种于不同蔗糖浓度的MS培养基的原叶体团,
10d后即可长出新的原叶体,以30d为1个继代周期,
由表3可知,蔗糖浓度为15g/L的增殖系数最好,且原
叶体团始终保持翠绿色且生长良好(图3)。
49
北方园艺2014(19):93~98 ·生物技术·
表2 不同培养基对原叶体增殖的影响
Table 2 Efect of diferent culture medias to
the prothalus proliferation of Phyllitis japonica
培养基
Culture
media
鲜质量
Fresh
weight/g
干质量
Dry weight
/g
增殖系数
Proliferation
coeficient
生长状态
Growth state
MS 12.38±2.84b 1.28±0.27b 3.40 平展较大
1/2MS 12.30±2.15b 1.57±0.13b 5.88 少量褐化
1/4MS 11.90±4.94b 0.85±0.23b 3.29 多褐化
N6 26.10±3.52a 4.81±2.73a 6.87 结团,生长慢
注:同一行(或同一列)不同字母的数值之间有显著差异(α=0.05)。下同。
Note:The same letters within same column(row)show significant diference(α=
0.05).The same below.
图3 原叶体增殖接种时的状态
Fig.3 Vaccination status of prothalus proliferation
表3 蔗糖浓度对原叶体增殖的影响
Table 3 Efect of diferent sucrose concentrations to
the prothalus proliferation of Phyllitis japonica
蔗糖浓度
Sucrose
concentration
/(g·L-1)
鲜质量
Fresh weight
/g
干质量
Dry weight
/g
增殖系数
Proliferation
coeficient
生长状态
Growth state
0 13.87±2.30a 4.81±2.73a 4.99 翠绿色、一般
15 15.41±1.77a 1.18±0.13b 7.61 翠绿色、良好
30 12.38±2.84a 1.28±0.27b 3.40 深绿色、好
60 9.19±1.11b 1.13±0.18b 2.94 暗绿色、一般
2.3 不同基质对孢子体转化的影响
由表4可知,在河沙基质上的转化试验原叶体生长
缓慢,后期无法正常进行受精作用,孢子体无法生长;园
土完成转化的时间最长;混合基质和腐殖土作为基质相
对于园土和草炭的转化率均不高;从转化时间和转化率
两方面考虑,最适宜东北对开蕨原叶体转化的基质为
草炭。
2.4 白天温度对孢子体转化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在变温变光的试验条件下,原叶
体在不同白天温度条件下的发育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25℃白天温度下原叶体受精成苗率最高,孢子体转化率
最高,孢子叶出现时间也较早;而在温度偏低和偏高的
15℃和35℃条件下,虽然也有转化但孢子体出现时间晚
表4 不同基质对孢子体转化的影响
Table 4 Efect of diferent culture mediums to
the sporophyte induce of Phyllitis japonica
基质
Culture medium
第1株孢子体出现时间
First sporophyte
appearance time/d
孢子体转化率
The rate of transform
to sporophyte/%
腐殖土Humus soil 90 47.5
园土Soil 95 80.5
草炭Turf 75 84.2
河沙Sand - -
混合基质 Mix storage period 85 60.2
注:“-”表示150d后仍然没有出现孢子体转化。
Note:‘-’shows there is no sporophyte induce after 150days.
表5 不同白天温度对孢子体转化的影响
Table 5 Efect of diferent day-temperatures to
the sporophyte induce of Phyllitis japonica
白天温度
Temperature/℃
第1株孢子体出现时间
First sporophyte
appearance time/d
孢子体转化率
The rate of transform
to sporophyte/%
15 120 45.0
20 85 82.6
25 75 84.2
30 80 80.2
35 95 62.5
且转化率也并不理想。因此最适宜的转化环境温度应
控制在20~30℃,最适宜的白天温度为25℃。
2.5 光照强度对孢子体转化的影响
由表6可知,在以荧光光源为主要光源的变温变光
条件下,各个光照强度下对开蕨原叶体转化为孢子体的
转化时间和转化率差异均不大,转化率均能达到80%
以上。
表6 光照强度对孢子体转化的影响
Table 6 Efect of intensity of ilumination to
the sporophyte induce of Phyllitis japonica
光照强度
Intensity of
ilumination/lx
第1株孢子体出现时间
First sporophyte
appearance time/d
孢子体转化百分率
The rate of transform
to sporophyte/%
1 000 75 80.5
2 000 75 84.2
3 000 80 80.2
2.6 相对空气湿度对孢子体转化的影响
从表7可以看出,湿度在东北对开蕨原叶体受精作
用和孢子体生长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湿度的升
高转换率明显提升,在相对湿度达到95%左右,转化率
可以达到87.6%(图4);转化时间也相对上述试验有所
缩短,70d第1株孢子体就出现了。
2.7 不同培养基与不同蔗糖浓度对孢子体诱导的影响
将增殖后的原叶体分成20片左右的小块,将原叶
体团接种到不同培养基与不同蔗糖浓度培养基中,培养
90d后开始有孢子体出现,120d后开始有大量孢子体
出现,从表8可以看出,转化率最高的组合为1/4MS无
59
·生物技术· 北方园艺2014(19):93~98
图4 原叶体常规转化30d后的状态
Fig.4 Vaccination status of prothalus in conventional
induction conditions after 30days
表7 相对空气湿度对孢子体转化的影响
Table 7 Efect of air humidity to
the sporophyte induce of Phyllitis japonica
空气湿度
Air humidity/%
第1株孢子体出现时间
First sporophyte
appearance time/d
孢子体转化率
The rate of transform
to sporophyte/%
40(CK) 120 32.7
75 80 78.5
85 70 87.3
95 70 87.6
糖培养基,但生长过程中原叶体团出现大量褐化,长势
不良,因此最适宜基础培养基为 MS无蔗糖培养基
(图5)。
图5 接种90d后孢子体转化的状态
Fig.5 Transformation status of sporophyte after 90days
2.8 生长调节剂对孢子体诱导的影响
将原叶体团接种到添加不同的生长调节剂的 MS
无蔗糖培养基,培养90d后开始有孢子体出现,120d后
开始有大量孢子体出现,由表9可知,仅添加5mg/L和
10mg/L赤霉素诱导产生少量孢子体,添加 NAA和
6-BA均没有孢子体产生。
表8 不同培养基与不同蔗糖浓度对
孢子体诱导的影响
Table 8 Efect of diferent inorganic salts and diferent sucrose
concentrations to sporogonium the induction of Phyllitis japonica
培养基
Culture
media
蔗糖浓度
Sucrose
concentration
/(g·L-1)
栽植原叶体数
The number of
gametophytes
/个
孢子体数
The number of
sporophyte
/个
孢子体诱导率
The rate of
transform to
sporophyte/%
0 200 40 20.0
MS 15 200 15 7.5
30 200 15 7.5
0 200 45 22.5
1/2MS 15 200 25 12.5
30 200 25 12.5
0 200 85 42.5
1/4MS 15 200 60 30.0
30 200 40 20.0
0 200 0 0
N6 15 200 0 0
30 200 0 0
表9 GA3、NAA和6-BA对孢子体诱导的影响
Table 9 Efect of GA3,NAA and 6-BA on
sporogonium the induction of Phyllitis japonica
激素类型
Hormone
type
浓度
Concentration
/(mg·L-1)
栽植原叶体数
The number of
gametophytes/个
孢子体数
The number of
sporophyte/个
孢子体诱导率
The rate of transform
to sporophyte/%
0 200 0 0
5 200 25 12.5
GA3 10 200 45 22.5
15 200 0 0
20 200 0 0
0 200 0 0
0.5 200 0 0
NAA 1.0 200 0 0
1.5 200 0 0
2.0 200 0 0
0 200 0 0
0.5 200 0 0
6-BA 1.0 200 0 0
1.5 200 0 0
2.0 200 0 0
3 结论与讨论
3.1 无机盐和蔗糖浓度对孢子萌发和原叶体增殖的
影响
Camloh等[19]研究表明,在蕨类植物孢子的无菌培
养中,不含糖的基础培养基能促进孢子的萌发,适量加
入蔗糖利于原叶体的生长发育。该试验结果表明,东北
对开蕨的孢子在低无机盐、低蔗糖浓度的条件下萌发最
好,但萌发长出的原叶体则需要在无机盐充足,并加入
适量蔗糖的条件下才能继续增殖生长。蕨类植物的孢
子与种子植物的种子生长发育过程相似,其生长发育过
程都是一种有性繁殖过程。孢子萌发的前期,其孢子内
储藏的营养足够支撑其正常萌发,因此无机盐和蔗糖主
要作为调节剂来调节孢子所处环境的渗透压,主要目的
是要利于孢子从外界吸收水分进而萌发。在孢子萌发
的后期,随着孢子母细胞吸收水分并不断分化,其孢子
69
北方园艺2014(19):93~98 ·生物技术·
内原有的内含物不断消耗,新生的原叶体就需要从外部
环境吸收营养以供其继续生长发育,此时无机盐和蔗糖
则作为主要营养物质,因此后期提高无机盐与蔗糖浓度
则会更适合于原叶体的增殖和生长。Melan等[20]在研
究蕨类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认为,蕨类植物孢子的生
长需要含氮量高的培养基,铵态氮则是氮源补给的最有
效形式,具体为 MS培养基;Helena[21]则认为培养基中
过量的氮会造成植物氮毒害,紫萁的配子体在 MS、
1/2MS、KP培养基中会停止生长;Dyer[22]研究表明蔗糖
在蕨类组织培养中是最有效和最广泛应用的碳源,1%以
下的蔗糖有利于原叶体的形成和增殖;吴华等[23]在对扇
叶铁线蕨的组织培养研究中和程冶英等[24]在研究桫椤的
组织培养上也得出同样的结论;该试验结果与此相一致。
3.2 常规条件下对孢子体诱导的影响
该试验结果表明,主要决定东北对开蕨孢子体转化
的因素是水分,因为东北对开蕨的原生环境为林下,性
喜阴凉湿润,要求有较高的相对空气湿度和充足的营养
物质[2]。在基质试验中,草炭、园土和腐殖土都能够提
供充足的营养,但园土相对粘重,结构紧实;腐殖土性质
疏松,不能有效的持水;这2种基质所提供的空气湿度
均没有草炭的高;河沙营养物质较少,无法满足原叶体
的生长发育。在相对空气试验中,相对空气湿度最大的
95%的处理可以将转化率提高到87.6%,也符合这一结
论。东北对开蕨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5℃[2],该试
验中由于加盖了塑料膜进行保湿,适当的提高环境温
度,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提高了相对空气湿度,因此最适
温度为20~30℃。移栽后小苗健壮长势良好(图6)。
图6 移栽后小苗的生长状态
Fig.6 The growth of seedlings after transplant
3.3 无菌条件下对孢子体诱导的影响
该试验结果所得到的无菌条件下的孢子体诱导率
都不如常规条件下的转化率高,而培养瓶内的无菌环境
与常规条件盆中的最大差别就是湿度;加盖棉花胶塞的
培养瓶内湿度不可能很大,而覆盖有塑料膜保湿的花盆
基质相对空气湿度是非常大的,每次打开塑料膜检查都
可见水汽从膜上滴下,这也能够证明主要决定东北对开
蕨原叶体转化的因素是水分这一结论。另外,添加生长
调节剂后的转化率并没有提高,这与吴华等[23]在研究扇
叶铁线蕨无菌繁殖中得到的结论一致。Suzanne等[25]也
认为,蕨类植物的原叶体通常在没有外源植物生长调节
剂干扰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分化出孢子体。在外源植物
生长调节剂的调控下原叶体可能不会朝着分化孢子体
的方向发育,而是进一步增殖、形成原叶体或愈伤组织。
东北对开蕨作为一种集室内外绿化观赏价值与药
用价值于一身的珍惜濒危的长白山特色中草药[2],是北
方地区一种孑遗植物,是研究生物进化和植物系统发育
理论的材料之一。它自然繁殖力极弱,而现在的生态环
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种群面临灭绝的危险,对其保护
和繁殖刻不容缓。该研究通过无菌孢子萌发和增殖,以
及对原叶体转化这一关键技术的研究,为东北对开蕨的
保护和繁殖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 钱家驹.对开蕨首次在我国发现[J].植物分类学报,1980,18(4):482-
483.
[2] 刘保东,时述武.长白山的珍稀观赏植物———对开蕨[J].中国野生
植物,1991(4):37-38.
[3] 吴兆洪.中国铁角蕨科资料(二)[J].广西植物,1989,9(4):259-292.
[4] 田洪.东北对开蕨的栽培[J].人参研究,1997(2):16-17.
[5] 刘保东.对开蕨孢子育苗[J].生命世界,1993(3):27.
[6] 张玉翠.观赏蕨类的无性繁殖[J].中国种业,2006(12):53-54.
[7] 岳晓晶,岳桦.对开蕨在哈尔滨地区的繁殖技术研究[J].黑龙江农
业科学,2010(7):81-83.
[8] 顾德峰,李东升,王蕾,等.东亚对开蕨离体快繁的研究[J].园艺学
报,2008,35(9):1373-1376.
[9] 王蕾,顾德峰,王海峰.东北对开蕨两种繁殖技术的研究[J].中国园
艺文摘,2009(6):16-18.
[10]岳桦,孙笑从.PEG渗透胁迫对对开蕨生理特性影响[J].北方园艺,
2011(1):91-94.
[11]岳桦,吴妍,姜丽颖.不同栽培基质对对开蕨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
科学,2011(2):66-68.
[12]古安根,刘仪娴.对开蕨属导管的发现[J].植物学报,1957,29(4):
377-378.
[13]古安根,汪矛.对开蕨属次生维管组织的发现[J].植物研究,1989,9
(4):87-88.
[14]王立军,张友民,钟岩.东北对开蕨的解剖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
报,1996,18(增刊):1-2.
[15]Andrea P,Blendi D,Gjystina G,et al.Traditional phytotherapy of the Al-
banians of Lepushe[J].Northem Albanian Alps,Fitoterapia,2005,76:379-399.
[16]Istvan P,Freek B,John B,et al.Phylogenetic and biosystematic relation-
ship in four highly disjunct polyploid complexes in the subgenera Ceterach and
Phyllitisin Asplenium(Aspleniaceae)[J].Urban and Fischer Verlag,2002
(2):299-311.
[17]Emilia P,Stuart L,Adrian D.Spore germilnation and gametophyte
development in three species of Asplenium[J].Annals of Botany,1994(6):
587-593.
79
·生物技术· 北方园艺2014(19):98~102
第一作者简介:高睿(198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资源植
物学与植物分子生物学。E-mail:gaoruineau@163.com.
收稿日期:2014-04-21
香鳞毛蕨psbA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高 睿1,梁 彦 涛2,常 缨1
(1.东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30;2.大庆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163712)
摘 要:以提取的香鳞毛蕨总RNA为试材,采用RACE方法得到香鳞毛蕨psbA基因全长,
研究其序列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并提交序列至GeneBank。结果表明:克隆的基因全长1 425bp,开
放阅读框为1 062bp,编码353个氨基酸,与其它植物相比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基因命名为DfpsbA,
GeneBank登录号为KJ728648。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香鳞毛蕨光合作用机理、基因表达与
调控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植物分类与进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香鳞毛蕨;psbA;RACE;基因克隆
中图分类号:S 68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14)19-0098-05
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L.)Schott]属鳞毛
蕨科(Dryoperidaceae)鳞毛蕨属(Dryoperis)多年生草本
植物,主要分布于远东高寒地区,能够生长在滑石坡及
火山熔岩表面,具有多种生理活性[1-6]。大多数蕨类植
物都是阴生植物,喜生于散射光下。而香鳞毛蕨则能在
岩石表面阳光的直射下存活,这反映出香鳞毛蕨必有
与一般蕨类植物不同的光合作用机制以抵御阳光直射
与紫外线的照射。因此,对其光合作用的研究有着特殊
的意义。
在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中,psbA基因是一个重要光
调控基因,编码分子量为32ku的D1类囊体膜蛋白是光
系统II反应中心的2个核心亚基之一,在光合作用中主
要涉及光能的转换、电子和质子的产生以及分子氧的释
放[7]。psbA基因的启动子具有光诱导性和高效活性,其
基因的转录、翻译、降解和修复等过程受光照、氧化压
力、UV辐射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是研究光饱和、光抑制
[18]Lawrenee P A,Ashenden T W.Efects of acidic gases and mists on the
reproductive capability of three fem species[M].Environmental Polution,
1993.
[19]Camloh M,Vilhar B,Ravnikar M.Jasmonic acid stimulates development
of rhizoids and shoots in fern leaf culture[J].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1999,155(6):798-801.
[20]Melan M A,Whittier D P.Efects of inorganic nitrogen sources on spore
germination and gametophyte growth in Botrychium dissectum[J].Plant Cel
Environ,1990,13:477-482.
[21]Helena F B.Germination in cultured gametophytes of Osmunda regalis
[J].Plant Cel Reports,1997,16(5):358-362.
[22]Dyer A F.The culture of fern gametophytes for experimental investiga-
tion[J].Plant Cel Tiss Org Cult,1979,57:65-69.
[23]吴华,袁丽萍,王洋,等.扇叶铁线蕨孢子无菌繁殖技术研究[J].园艺
学报,2010,37(3):457-464.
[24]程冶英,张风雷.桫椤的快速繁殖与种质保存技术的研究[J].云南植
物研究,1991,13(2):181-188.
[25]Suzanne M,Rogers D,Banister S.Micropropagation of Notholaena
‘Sun-Tuf’fern[J].Hort Science,1997,27(1):1224-1225.
Study on Sporophytic Induction Technology of Phylitis japonica
WANG Yang,DONG Ran,GU De-feng,LIU Mei-tong
(Colege of Horticulture,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118)
Abstract:Taking spore of Phylitis japonica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the efect of general conditions and sterile
conditions on the sporophyte induce of Phylitis japonica were studied by using normal condition and isolated culture of
breeding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germination medium was 1/4MS sugar-free culture medium.The best
multiplying culture was MS+15g/L sucrose.The best sporophyte inductive medium was MS.The best conventional
induction conditions was turf,the temperature was 20~30℃and the air humidity was 95%.
Keywords:Phylitis japonica;sporophytic induction;spore multiply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