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粒种咖啡扦插试验简报



全 文 :2012. 4 总第47期
52
中粒种咖啡扦插试验简报
中粒种咖啡为异花授粉,实生树产量变异性很
大,同一丰产母株的后代有的产量高,有的产量低,而
且差异较大。长期使用实生苗,由于在咖啡园中占有相
当比例的植株产量偏低,造成咖啡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因此,用种子繁育的方法亟需改革。
正如果树栽培一样,使用扦插繁殖可保持中粒种母
树的丰产性状,同时还可以提早结果和提高产量。早在
1930年,印度尼西亚就用无性繁殖的方法培育中粒种咖
啡无性系,如比苏基试验站培育出豆粒大型的BP42、
BP39,东爪哇Bangelan试验站培育出Bgn、300、325,
东爪哇Samber Asin咖啡园培育出SA、13、56等。近
期,科特迪瓦经10多年研究,选育出10个优良的中粒种
高产无性系107、126等,还有较耐干旱的无性系149、
400,经过多年大面积栽培和在该地区推广种植,产量
比实生树高40%~50%,最高产量曾达到1hm2产豆8t,
相当于亩产千斤左右。
当前海南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咖啡生产前景广
阔。为了海南咖啡生产能够顺利发展,获得高产,选用
优良的中粒种8个无性系作为主要种植材料是获得高产
的前提,有了良种才有望丰收。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上世纪90年
代选育出的中粒种8个无性系24-1、24-2、24-10、
24-11、24、26、27、6,经在海南多年多点试验,无
论是芽接苗或扦插苗,均具有投产早、产量高、适应
性强等优点,其产量达2.03~3.55t/hm2,高于2.25t/hm2
的无性系有7个,高于3t/hm2的有4个,比生产上普遍栽
培的实生树高4 ~5倍,经济效益显著。
选用中粒种无性系除了芽接繁育种苗之外,还可用扦
插方法繁育种苗,本文介绍的是进行了3年的扦插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选用成龄的中粒种咖啡的直生枝,对剖扦
张籍香 吴坤南 龙宇宙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海南兴隆 571533)
插于沙混合椰糠的扦插床里,定期检查发根率,统计新
根生长量等。扦插床为大棚,采用喷雾代替淋水的保湿
方法。
试验内容分14项处理:扦插床不同基质试验;8个
高产无性系插条发根率差异;植物生长素对插条发根率
的影响;不同老熟程度的直生枝发根比较;插条发根时
间;扦插条长度试验;插条削顶和不削顶试验;插条修
边和不修边试验;插条浸水和不浸水试验;难发根插条
特殊处理;完整插条和对剖插条发根对比试验;插条留
叶宽度试验;喷药、不喷药防治插条“黑头”病;“黑
头”苗移苗试验。
2 结果分析
2.1 扦插床不同基质
试验结果表明:喷雾房扦插床不同基质以沙加椰
糠发根率最高,2次试验平均发根率为90.7%。比椰糠
发根率76.7%,沙床发根率68.3%,对照(椰糠床不喷
雾)74.1%都高,统计分析达到极显著差异。
其次,在同一种插床基质椰糠的试验中,喷雾和
不喷雾的发根率差异显著,喷雾69.21%,不喷雾为
44.38%。
扦插条长根数量和出圃率差异不显著,但喷雾插床
的根系生长较不喷雾的长一些(见表1)。
2.2 8个高产无性系插条发根率差异
此项试验共进行4次,插条总数为4800支,其中1
组插于椰糠床,3组插于沙床。根据发根率统计分析,
各无性系插条之间发根率有极显著差异(见表2)。
难发根的无性系有24-11和24号树,24-11树平
均发根率为33.91%,24号树平均发根率为22.16%;
发根率较高的为24-10、24-2、24-1、6号树,24-10
号树平均发根率为74.49%,24-2号树平均发根率为
67.8%,24-1号树平均发根率为67.36%,6号树平均
摘 要:以中粒种咖啡直生枝作扦插材料,经14组试验结果认为,中粒种咖啡扦插繁殖
是可行的。扦插基质以沙加椰糠为好;用喷雾代替淋水发根率高;选用未木栓化的第二、三
段的直生枝;插条长度4~5cm或8~10cm;留叶宽度为6~8cm;扦插苗出圃时间为90d。
关键词:中粒种咖啡;扦插试验
试 验 研 究
53
2012. 4 总第47期
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生根粉1号、生根粉2号和
“802”。使用浓度有50ppm、100ppm和1000ppm(速
溶),剂型有粉剂、水剂。
第一组试验表明,萘乙酸50ppm和100ppm、吲哚
乙酸50ppm和200ppm、萘乙酸粉剂1∶1000、吲哚乙酸
粉剂1∶1000、“802”水剂4000倍,均比对照发根率
高,达到极显著差异,前6种药剂处理间发根率没有显
著差异。
第四组试验结果表明,萘乙酸水
剂100ppm、吲哚乙酸100ppm、吲哚丁
酸50ppm和100ppm、生根粉1号和2号
100ppm和对照间发根率不显著。
第二、三组试验为生根粉1号、2号
50ppm、100ppm和1000ppm(速溶)、萘
乙酸50ppm和100ppm、吲哚乙酸50ppm、
吲哚丁酸50ppm和1000ppm(速溶)效果不明显。
植物生长素使用在咖啡扦插效果不稳定,从4组试
验的发根效果初步看来,以萘乙酸较其他试剂为好,新
根生长亦较粗大;吲哚乙酸的新根较细长。剂型以水剂
比粉剂好。
2.4 不同老熟程度的直生枝发根比较
试验结果经统计分析,处理之间有极显著差异,即
绿色未木栓化的第二、三段的直生枝(对剖)的插条发
根率最高(见表3)。
顶芽发根率较低,萌动和稳定之间差异不显著,半
木栓化有些变异的插条发根率出圃率均最低。
2.5 插条发根时间
插条发根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发根率、根长度和
出圃率扦插时间长短有极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插条扦插
后90d发根率最高,70d次之。90d和70d在发根率、根长
度和出圃率3项均比60d、50d、40d显著增加,根的长度
总的来说随着扦插时间延长而增加(见表4)。
2.6 扦插条长度试验
扦插条长度试验结果:10cm长比2cm长的发根率
表2 8个无性系扦插发根差异
平均发 平均长 平均最 平均出
根率(%) 根条数(条) 长根(cm) 圃率(%)
24-1 67.36 2.13 9.55 31.49
24-2 67.86 2.32 9.78 23.49
24-10 74.49 1.93 10.37 35.64
24-11 33.91 1.57 7.80 20.14
24 22.16 1.70 7.81 29.56
26 46.72 2.12 6.80 12.10
27 54.23 2.31 8.40 30.20
6 62.21 2.07 8.36 20.57
发根情况
无性系
表3 不同老熟程度直生枝扦插结果
处 理 平均发 平均长根 出圃 根率(%) 条数(条) 率(%)
绿色未木栓化第二、四段(对剖) 86.0 2.16 58.3
绿色未木栓化第三段以上(对剖) 58.2 1.83 37.1
萌动的顶芽(完整插条) 32.0 1.57 69.1
稳定的顶芽(完整插条) 22.0 1.33 80.35
半木栓化 29.1 1.85 14.3
表4 扦插时间长短发根比较
扦插后检查 1季度 2季度 3季度
天数(d) 平均发 平均根 出圃率 平均发根 平均根长 出圃率 平均发 平均根 出圃率
根率(%) 长(cm) (%) 率(%) (cm) (%) 根率(%) 长(cm) (%)
30 0 0 0 — — — — — —
40-45 0.5 0.4 0 20.5 3.03 0 — — —
50 — — — 24.0 7.46 6.25 50.5 5.75 1.98
60 6.53 4.13 0 48.5 11.06 28.86 65.0 8.64 50.8
70 — — — — — — 68.5 9.86 70.1
90 49.2 8.80 21.67 62.0 12.10 55.64 80.5 12.22 86.3
发根率为62.21%。
不同无性系之间的插条根系生长形态有些不同,
如24-10号树的插条,一般垂直斜向生长的根系较粗大
些,横向水平生长的新根较纤细。
2.3 植物生长素对插条发根率的影响
共进行4组试验,扦插5260支,使用生长素有萘乙
试 验 研 究
2012. 4 总第47期
54
和根长度及出圃率3项均有显著差异,8cm和10cm的
插条在根的长度相差不大,平均长分别为10.50cm和
10.53cm,而出圃率则以10cm为最高(见表5)。从充
分利用插条材料、扦插方便综合考虑,以4~5cm和8cm
左右为好。
2.7 插条削顶和不削顶试验结果
对咖啡插条的顶部在剪
插条后用利刀在节上加削1
刀,保证插条切口平滑,
减少病害感染,即所谓削
顶。但2年的试验表明,在
发根率、长根条数、根长
度、出圃率和“黑头”病
插条数均无显著差异(见
表6)。
2.8 插条修边和不修
边差异不大
所谓修边,即将完整
插条剖开为2条对剖插条
时,用利刀将插条的边缘修饰光滑,以利生根。试验结
果表明,两处理间发根率、长根条数、根长、出圃率均
无显著差异(见表7)。
2.9 插条浸水和不浸水差异不显著
插条剪下之后,为了
保证插条水分不致蒸发,
将插条浸于清水中。2年3
批试验均表明,两处理之
间在发根率、长根条数、
出圃率、“黑头”苗方面
差异不显著(见表8)。
2.10 难发根插条特殊
处理
经过8个无性系扦插发根对比试验中,其中24号树
难出根和发根慢,因此,对该无性系的插条分别于1989
—1991年间共布置了6批试验,由于台风和病害影响,
有些试验未能取得结果。经用萘乙酸50ppm、100ppm和
生根粉50ppm、100ppm,处理插条效果不明显;扦插后
50d、60d用0.1%和0.3%尿素溶液喷射,对提高插条发
根率无显效;1990年用“丰产灵”400倍液分别于扦插
后40d、50d、60d喷射亦无显效。
2.11 对剖插条发根率高
共进行3批试验,其中2批因台风影响和喷雾机损
坏,未能得出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经显著性测定,
对剖插条在发根率、根长度、出圃率和“黑头”苗几
表10 插条留叶宽度扦插结果
处 理 平均发 长根 根长 出圃率 “黑头” 根率(%) 条数(条) 度(cm) (%) 苗(%)
留叶宽8cm 55.33 3.18 13.96 71.1 39.7
留叶宽6cm 64.67 3.12 12.42 73.2 44.6
留叶宽3~4cm 28.7 1.82 9.88 53.5 50.0
注:5次重复平均数。
表5 插条长度试验结果
插条 平均发 平均根 平均长 出圃率
长度 根率(%) 最长(cm) 根条数(条) (%)
2cm 33.0 7.71 1.50 11.4
4~5cm 70.5 14.03 2.62 50.4
8cm 71.5 15.25 2.73 69.8
10cm 73.0 15.24 3.12 75.7
试 验 研 究
55
2012. 4 总第47期
项均比完整插条有极显著的差异,即对剖插条的发根
率等均高于完整插条,而“黑头”病苗百分率高于完整
插条(见表9)。
2.12 插条留叶宽度
试验结果表明:留叶宽6cm和8cm的插条显著优于
留叶宽3~4cm的插条,而6cm与8cm的差异不显著(见
表10)。
2.13 喷药、不喷药防治插条“黑头”病
共布置了3次试验,但1989年的试验因受26号强台
风影响,没有结果。1990年的2次试验结果表明:发根
率较高的药剂有1000倍托布津和150倍霜疫灵。但从控
制“黑头”病效果看,则用0.01%高锰酸钾和1000倍托
布津较好。根条数和根长度差异不大(见表11)。
2.14 “黑头”苗可以培育成苗
扦插过程中由于苗床湿度较大或温度高的情况
下,有时会出现插条顶部变黑现象,暂称为“黑头”
苗。这种黑腐现象有时会影响插条的正常抽芽,无法形成
新植株。过去认为这种苗移栽后均不能成活,都把它丢
弃。但经过移苗试验,只要顶部变黑处不继续腐烂至芽点
处,都不会影响插条抽生新直生枝,都能培育成种苗。
移苗后2个月的调查结果见表12。
3 结论
综上试验结果认为,中粒种咖啡采用扦插繁殖是可
行的,其最佳为选择如下。
表11 喷药、不喷药扦插结果
处 理 平均发 平均长 平均根 出圃率 “黑头” 根率(%) 根条数 长度(cm) (%) 病(%)
150倍霜疫灵 40.5 2.73 11.08 65.6 24.3
1000倍多菌灵 34.3 2.35 11.33 54.9 28.0
0.01%高锰酸钾 35.9 2.32 11.15 55.5 14.9
1000倍托布津 42.3 2.42 12.25 64.0 19.4
对照(不喷药) 33.3 2.29 11.83 65.2 27.2
注:对比共8次重复平均。
表12 “黑头”苗移苗后2个月成活情况调查(1989,8,14)
成活率(%) 抽芽率(%) 备 注 Ⅰ Ⅱ Ⅲ 平均 Ⅰ Ⅱ Ⅲ 平均
好的插条 90.0 93.3 90.0 91.1 96.3 92.9 96.3 95.17 没有“黑头”
较老的插条 92.8 86.6 86.6 88.66 84.6 84.6 92.3 87.2 有“黑头”症状
较嫩的插条 92.8 93.3 90.0 92.03 100.0 96.4 100.0 98.8 有“黑头”症状
类别 抽芽
成活
3.1 扦插基质以中沙加椰糠为最好。
3.2 用喷雾代替人工淋水,发根率高。
3.3 植物生长素以萘乙酸50ppm和100ppm较好。
3.4 选用绿色未木栓化的第二、三段的直生枝。
3.5 用4~5cm或8cm至10cm长度的插条。
3.6 选用对剖插条,留叶片宽度为6~8cm。
3.7 扦插过程要喷药防病,用0.01%高锰酸钾或
1000倍托布津有效。
3.8 出圃时间以90d为最好。
4 存在问题
4.1 对难发根无性系,如24-11和24的进一步试
验,例如应用植物生长素催根等尚待探讨。
4.2 植物生长素的催根效果不太稳定,在不同组的
处理间有所差异。
广西农垦开辟生物质能源新来源
日前,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第二次引进的“能源草”牧草系列品种在农业示范园试种成功。经过近
5个月的精心护理,0.6亩牧草长势喜人,普遍高度达0.4米左右。这是该集团在探索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上走
出的一条新路,为生物质能源开辟了新的原料来源。
据介绍,“能源草”经过生物和化学方法转化后,不仅可以得到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沼气、氢气等
高燃烧值的能源,还可以通过固化制作成干草块、草颗粒、生物性煤等,用于直接燃烧发电或通过热解气
化技术供热发电等。目前,利用牧草生产生物质能源尚处于前瞻性的研究阶段。科学研究显示,以“能源
草”作为生物质能的原材料,能够有效减轻温室效应、降低环境污染。 (来源:农民日报)
试 验 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