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43 卷 第 3 期
2 0 1 6 年 9 月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Jour of Fujian Forestry Sci and Tech
Vol. 43 No. 3
Sep. ,2 0 1 6
doi:10. 13428 / j. cnki. fjlk. 2016. 03. 039
任豆扦插育苗试验
郝海坤1,何英娟2,黄志玲1,彭玉华1,侯远瑞1
(1.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02;
2. 罗城县林业局,广西 罗城 546400)
摘要:在南宁开展任豆扦插育苗试验,探讨扦插时间、插穗直径、插穗位置和生根促进剂等 4 个因素对任豆扦插育苗效果的
影响。结果表明:扦插时间、插穗位置和插穗直径都是影响扦插效果的重要因素,在 10—11 月采集枝条下段、表皮褐色、有
麻点、直径 1. 0 ~ 3. 0 cm的插穗进行扦插效果最好,枝条中段、表皮绿色的插穗次之;2 月在芽萌动以前扦插也能获得较好
的扦插效果;枝条下段、直径 0. 5 ~ 1. 0 cm的插穗成活率也比较高,但是生根数较少;CPD 500 mg·L -1没有显著促进生根的
作用,这可能与插穗内源激素水平有关,也可能是因为生根促进剂类型或浓度不适合任豆。
关键词:任豆;扦插育苗;成活率;生根数
中图分类号:S723. 1 + 32.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 7351(2016)03 - 0187 - 05
Effects of Four Factors on Cutting of Zenia insignis Chun
HAO Hai-kun1,HE Ying-juan2,HUANG Zhi-ling1,PENG Yu-hua1,HOU Yuan-rui1
(1. Guangxi Forestry Academy,Central South Key Laboratory Fast-growing Tree Cultivation,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Nanning 530002,Guangxi,China;2. Luocheng Forestry Bureau,Luocheng 546400,Guangxi,China)
Abstract:cutting of Zenia insignis Chun was carried out in Nanning,and effects of 4 factors were test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im-
ing,original positions and diameter of scions were important for the cutting. Lower segments of scions collected from Oct. to Nov. ,
with brown epidermis and dot hemps,diameter 1. 0 ~ 3. 0 cm performed best in cutting experiments,in the middle of segments of sci-
ons with green epidermis take second place. Cutting in Feb. before bud germination could get good effects as well. Lower segments of
scion with diameter 0. 5 ~ 1. 0 cm had high survival rate but less number of roots. Supplementing with 500 mg·L -1 CPD did not
significantly promote rooting,due to endogenetic hormones or the mismatch in agent types and concentrations.
Key words:Zenia insignis;cutting;survival rate;number of root
任豆(Zenia insignis)又称翅荚木、任木,是苏木科翅荚木属 (Zenia)落叶乔木,华南石灰岩地区特有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之间的广西、广东、云南、湖南和贵州等地。
任豆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萌发力强,根系穿透能力强,是岩溶地区恢复与重建生态系统首选的树种[1 - 2],
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研究也较多[3 - 9]。虽然任豆结实量大,实生苗繁育容易,但是实生苗个体分化
严重,造林后生长差异大,严重影响造林效益。利用优树的萌芽枝进行扦插育苗具有保持母树的优良性
状、缩短育苗周期,降低苗木分化程度,提高苗木质量的优点。任豆萌发能力强,萌枝生长迅速,插枝容易
成活,扦插繁殖系数高,非常适宜扦插繁殖。潘月芳等[10 - 12]对任豆扦插育苗技术作了研究,但是这些研究
考查的因素不够全面,侧重点各不相同,研究结果也有差异。本文拟探讨扦插时间、插穗直径、插穗位置和
生根促进剂等 4 个因素对任豆扦插育苗效果的影响,以求找到任豆扦插育苗最佳方法,为任豆育苗生产提
供参考。
收稿日期:2015 - 09 - 31;修回日期:2015 - 10 - 27
基金项目:广西林业科技项目(广西石漠化植被演替机理及优化恢复模式研究与示范,桂林科字[2014]02 号);2013 年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基金项目(广西岩溶地区优良树种及其高效栽培模式推广示范,[2013]、TG10
号) ;广西林业科技项目(主要珍贵树种种质资源收集库建立及其利用技术研究,桂林科字[2013]第 2 号)
作者简介:郝海坤(1975—),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从事人工林培育研究。E-mail:
hhk_081008@ 126. com。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第 43 卷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苗圃内,地处南宁市北郊,位于 22°56N、108°21E,海拔 80 ~ 100 m,
属湿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 20 ~ 21 ℃,极端最高气温 39. 4 ℃,极端最低气温 - 1. 5 ℃,1 月平均
气温 11. 8 ℃以上,7 月平均气温 27. 6 ℃。5—9 月为雨季,月平均降水量 100 mm 以上,10 月—翌年 4 月
为旱季,月平均降水量 80 mm以下。年均降水量 1347 mm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约 80%。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 1 试验材料
2010 年 2 月按株行距 1 m ×1 m 点播任豆种子于圃地,培育采穗母树。2011 年 1 月母树平均高 3. 2
m,平均地径 3. 3 cm,距离母树基部约 5 cm处截断,促进萌芽。2011 年 4 月进行抹芽,每株母树留萌芽条
4 ~ 5 条,分别于 2012 年 4 月、7 月、9 月、11 月和 2013 年 2 月采集穗条进行扦插,即扦插试验所用的插穗
来自2 ~ 3 年生母树上的 1 ~ 2 年生萌芽枝。试验用的生根促进剂是广西林科院职工生产的 CPD生根粉。
2. 2 试验设计
试验设不同扦插时间(4 月 1 日、7 月 12 日、9 月 2 日、11 月 19 日、2 月 2 日)、生根促进剂(蘸 CPD生
根粉 500 mg·L -1、蘸清水)、插穗位置(枝条基部、枝条中部、枝条顶部)和插穗直径(0. 5 cm < d≤1. 0 cm、
2. 0 cm≥d > 1. 0 cm、3. 0 cm≥d > 2. 0 cm、d > 3. 0 cm),每个扦插时间做 24 个处理,每处理 50 条穗条,3 次
重复,完全随机排列,具体见表 1。
2. 3 试验方法
首先把采集来的任豆萌芽枝分成 3 段:第 1 段位于枝条基部(0. 5 ~ 1 m处),表皮灰褐色、有麻点;第 2
段位于枝条中部(1 ~ 2 m处),绿色、无麻点;第 3 段位于枝条顶部(2 ~ 3. 2 m处),已生长侧枝。然后分别
从这 3 段上剪取 18 ~ 22 cm长的小段作插穗,每段插穗有芽眼 2 ~ 3 个,上切口是平口,下切口是斜口,按 4
个径级进行分类捆扎。扦插前 1 d用 0. 3% ~0. 5%的高锰酸钾溶液淋透基质,并覆盖薄膜,把修剪好的插
穗浸泡于 70%的敌磺纳可湿性粉剂 800 ~ 1000 倍液 10 ~ 15 min 后,捞起滴干水扦插,扦插深度 2. 5 ~ 3. 0
cm。扦插后用 70% ~80%遮荫度的遮荫网覆盖扦插床,每隔 5 d 观察 1 次生根情况,在生根稳定后,除去
遮荫网,全面调查扦插成活率和生根数量。
2.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03 进行试验数据处理,采用 SPSS 18. 0 进行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 S - N - K法
多重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 1 试验结果
试验分别于 4 月、7 月、9 月、11 月、2 月进行,始生根时间分别为 50、35、45、70、60 d,扦插效果见表 1。
由于枝条顶部、长侧枝的插穗在每次扦插中成活率都是 0,所以在表 1 中没有列出。
表 1 试验处理、水平和扦插效果
生根促进剂 插穗位置 插穗直径
/
cm
4 月 1 日
成活
率 /%
生根
数 /条
7 月 12 日
成活
率 /%
生根
数 /条
9 月 2 日
成活
率 /%
生根
数 /条
11 月 19 日
成活
率 /%
生根
数 /条
2 月 2 日
成活
率 /%
生根
数 /条
蘸 CPD生根粉 / 枝条基部 0. 5 < d≤1. 0 22. 2 3. 8 64. 0 7. 5 86. 0 8. 3 77. 6 7. 8 75. 5 6. 8
(500 mg·L -1) 2. 0≥d > 1. 0 40. 0 11. 9 88. 0 7. 3 84. 0 10. 9 88. 6 19. 6 78. 9 13. 8
3. 0≥d > 2. 0 58. 3 10. 7 24. 0 5. 2 88. 9 14. 1 75. 0 27. 2 74. 5 17. 2
d > 3. 0 15. 4 13. 3 47. 0 4. 8 42. 9 14. 4 55. 0 20. 5 50. 6 20. 1
枝条中部 0. 5 < d≤1. 0 6. 0 3. 0 30. 0 4. 1 46. 0 6. 8 70. 5 14. 0 77. 5 14. 0
2. 0≥d > 1. 0 16. 0 5. 8 22. 0 5. 1 78. 0 6. 7 84. 1 14. 6 84. 8 14. 6
·881·
第 3 期 郝海坤,等:任豆扦插育苗试验
表 1(续)
生根促进剂 插穗位置 插穗直径
/
cm
4 月 1 日
成活
率 /%
生根
数 /条
7 月 12 日
成活
率 /%
生根
数 /条
9 月 2 日
成活
率 /%
生根
数 /条
11 月 19 日
成活
率 /%
生根
数 /条
2 月 2 日
成活
率 /%
生根
数 /条
3. 0≥d > 2. 0 39. 1 17. 3 26. 3 5. 7 62. 5 6. 7 62. 5 20. 3 65. 3 17. 3
d > 3. 0 7. 3 10. 2 20. 2 5. 6 32. 3 14. 1 46. 7 19. 6 44. 7 14. 9
蘸清水 枝条基部 0. 5 < d≤1. 0 41. 2 5. 4 68. 0 5. 9 76. 0 8. 0 79. 4 8. 6 78. 9 11. 2
2. 0≥d > 1. 0 52. 0 7. 3 90. 0 6. 0 86. 0 7. 8 91. 0 15. 5 89. 7 13. 4
3. 0≥d > 2. 0 56. 6 10. 9 46. 0 11. 8 81. 3 13. 0 68. 8 20. 7 65. 7 14. 1
d > 3. 0 10. 5 2. 5 39. 5 10. 2 92. 9 17. 5 75. 0 17. 6 73. 9 17. 6
枝条中部 0. 5 < d≤1. 0 18. 4 7. 9 24. 0 4. 0 60. 0 7. 0 65. 9 7. 8 85. 3 7. 8
2. 0≥d > 1. 0 30. 0 5. 2 46. 0 5. 0 72. 0 7. 8 81. 8 17. 1 80. 7 17. 1
3. 0≥d > 2. 0 16. 7 11. 0 37. 4 7. 8 81. 3 12. 9 95. 0 20. 0 90. 1 15. 6
d > 3. 0 11. 2 10. 6 33. 2 9. 4 72. 1 12. 3 68. 5 18. 9 71. 4 18. 9
3. 2 4 个因素的总体评价
对试验结果进行嵌套分组,4 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2,由于枝条顶部的插穗扦插成活率全部为 0,只
用枝条中部和基部插穗的扦插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所以插穗位置的 df值为 1。扦插时间、插穗直径和插穗
位置对扦插成活率和生根数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即这 3 个因素都是影响扦插效果的重要因素。生根促进
剂对扦插成活率有极显著的影响,但是对生根数的影响并不显著,是影响扦插效果的次要因素。
表 2 主体间效应的检验
因素 因变量 Ⅰ型平方和 df 均方 F Sig.
扦插时间 成活率 /% 11580. 534 4 2895. 133 41. 95 0. 00
生根数 /条 1. 907 4 0. 477 26. 182 0. 00
插穗直径 成活率 /% 2343. 823 3 781. 274 11. 321 0. 00
生根数 /条 0. 843 3 0. 281 15. 423 0. 00
插穗位置 成活率 /% 1456. 668 1 1456. 668 21. 107 0. 00
生根数 /条 0. 014 1 0. 014 0. 757 0. 387
生根促进剂 成活率 /% 631. 744 1 631. 744 9. 154 0. 003
生根数 /条 0 1 0 0. 006 0. 941
误差 成活率 /% 4830. 963 70 69. 014
生根数 /条 1. 275 70 0. 018
3. 3 扦插时间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对 5 个扦插时间扦插效果进
行多重比较(表 3)可知,9 月、11
月、2 月扦插成活率差异不显著,
但均与 7 月、4 月存在极显著差
异,比 7 月提高 61. 9% ~ 68. 3%,
比 4 月提高 158% ~168. 2%;7 月
扦插成活率极显著高于 4 月,比 4
月提 高 59. 4%,这 与 潘 月 芳
等[11]、彭玉华等[12]研究结果相
似。11 月与 2 月扦插生根数差异
不显著,与 9 月、7 月和 4 月存在
极显著性差异,分别比 9 月提高
60. 3%、39. 3%,比 7 月 提 高
155. 8%、122. 3%,比 4 月提高
90. 3%、65. 3%。9 月扦插生根数
表 3 4 个因素对任豆扦插效果影响的多重比较(S - N - K)
因素 水平 平均成活率
/
%
平均生根数 /
条
扦插时间 4 月 1 日 27. 67Cc 8. 86BCc
7 月 12 日 44. 10Bb 6. 59Cc
9 月 2 日 71. 39Aa 10. 52Bb
11 月 19 日 74. 09Aa 16. 86Aa
2 月 2 日 74. 22Aa 14. 65Aa
插穗直径 /cm 0. 5 cm < d≤1. 0 cm 58. 48Ab 7. 60Bc
2. 0 cm≥d > 1. 0 cm 69. 18Aa 10. 63Ab
3. 0 cm≥d > 2. 0 cm 60. 77Ab 13. 98Aa
d > 3. 0 cm 46. 28Bc 13. 72Aa
插穗位置 枝条基部 65. 97 11. 96
枝条中部 51. 57 11. 11
枝条顶部 0 0
生根促进剂 蘸 CPD生根粉 53. 96 11. 64
蘸清水 63. 53 11. 41
* :不同大写字母为 0. 01 水平上差异显著;不同小写字母为 0. 05 水平上差异
显著。
·981·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第 43 卷
极显著高于 7 月、4 月,比 7 月提高 59. 6%,比 4 月提高 18. 7%。7 月与 4 月扦插生根数差异不显著。
3. 4 插穗直径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对 4 个径级插穗扦插效果进行多重比较(表 3)可知,2. 0 cm≥d > 1. 0 cm的插穗扦插成活率显著高于
其它径级的插穗,提高 13. 8% ~49. 5%。3. 0 cm≥d > 2. 0 cm与 0. 5 cm < d≤1. 0cm的插穗扦插成活率差
异不显著,但均与 d > 3. 0 cm的插穗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比 d > 3. 0 cm 提高 31. 3% ~ 26. 4%。这与陈晓
芬[10]的研究相同,与杨燕红[14]和 Burgess D[15]的研究相似。一般而言,较粗的插穗储存的营养物质更多,
能在更大程度上保证插穗生根时的营养需求,扦插成活率也较高,胡集瑞[16]对白柳的研究表明,较细小的
插穗 N、P、K及碳水化合物含量都比较少,扦插成活率也比较低。但是,过于粗大的插穗也很可能会因为
木质化程度较高,细胞分生能力和内源激素水平降低等原因而影响扦插效果。
d > 2. 0 cm的插穗生根数极显著多于 d≤2. 0 cm 的插穗,即粗大的插穗,生根比较多,这可能是因为
不定根多生于插穗下切口边缘及以上 2 cm范围内,粗大的插穗能供不定根生长的面积相对较大,营养物
质含量相对丰富,有利于不定根的生长。
3. 5 插穗位置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由于枝条顶部扦插成活率全部为 0,所以无法对此因素进行多重比较。但是从表 3 可知,枝条基部与
枝条中部相比较,扦插成活率提高 27. 9%,生根数提高 7. 7%,显然,枝条基部的扦插效果优于枝条中部。
枝条顶部生长时间通常不足 1 a,比较幼嫩,且已生长侧枝,营养物质含量极低,极易因过度丧失水分而萎
蔫,基本没有生根能力。
3. 6 生根促进剂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人们通常在扦插前使用一些外源激素或药物处理插穗,以调节插穗内源物质含量,减少或抗拮抑制物
质,达到提高扦插成活率的目的。但本次试验结果却表明使用 CPD 500 mg·L -1处理插穗没有促进生根
的作用,蘸清水的处理扦插效果更好。这可能是因为任豆内源生长激素水平较高,不含或很少含有抑制生
根的物质,石山区农民有插枝造林的传统也证明了任豆是易生根树种。但是潘月芳等[11]却认为使用双吉
尔(GGR)6 号和 CPD生根粉可提高任豆扦插生根率 10%以上,所以在这方面还应继续试验研究。
4 结论与讨论
扦插时间、插穗位置和插穗直径都是影响扦插效果的重要因素,10—11 月选择枝条基部、表皮褐色、
有麻点、直径 1. 0 ~ 3. 0 cm的插穗进行扦插效果最好;枝条中部表皮绿色的插穗效果次之;若插穗直径只
有 0. 5 ~ 1. 0 cm,则必须选择枝条基部、表皮灰褐色、有麻点的插穗扦插,才能保证较好的扦插效果,枝条
顶部不宜用于扦插。
在南宁 10—11 月任豆生长由缓慢至停止[9],体内营养物质积累逐渐增多[13],土壤温度稍高于空气温
度,有利于愈伤组织和不定根的形成,扦插成活率较高,是任豆扦插的最好时间。2 月任豆树液流动以前,
芽尚未萌动,气温逐渐升高,也是扦插的好时期,但是必需注意观察芽萌动情况,否则待萌动抽芽以后,消
耗大量的营养,扦插成活率将会大大降低。各地的任豆生长节律各不相同[9,16 - 19],应根据生产地每年的
具体天气情况把握好具体的扦插时间。
很多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扦插生根,但是本次试验使用 CPD 500 mg·L -1处理插穗,却
没能表现出明显促进生根的作用,这可能与插穗内源激素水平有关,也可能是因为生根促进剂类型或浓度
不适合任豆扦插,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朱积余,侯远瑞,刘秀 . 广西岩溶地区优良造林树种选择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3):81 - 84.
[2]侯远瑞,黄大勇,郝海坤,等 . 广西岩溶石漠化地区典型造林模式及营建技术[J]. 广西林业科学,2011,39(4):211 -
213.
[3]蔡乙东,曾巧如 . 任豆育苗及造林实用技术[J]. 热带林业,2006,34(2):45 - 46.
·091·
第 3 期 郝海坤,等:任豆扦插育苗试验
[4]侯伦灯,李玉蕾,李平宇,等 . 任豆树综合利用研究[J]. 林业科学,2001,37(3):139 - 143.
[5]覃勇荣,蒋光敏,岑忠用,等 . 喀斯特地区造林先锋树种任豆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 种子,2008,27(12):15 - 21.
[6]袁德义,邹锋,何小勇,等 . 翅荚木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6):60 - 63.
[7]柳新红,何小勇,袁德义,等 . 翅荚木地理种源苗期遗传性状变异[J]. 林业科学研究,2007,20(6):814 - 819.
[8]何小勇,赵思东,柳新红,等 . 翅荚木的天然分布与引种栽培[J]. 浙江林业科技,2006,26(5):61 - 65.
[9]黄志玲,庞世龙,郝海坤,等 . 广西珍贵乡土速生树种任豆苗木生长节律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1(6):6 - 9.
[10]陈晓芬 . 任豆树硬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06(2):126 - 128.
[11]潘月芳,郝海坤,曹艳云,等 . 任豆扦插育苗试验[J]. 林业科技开发,2006,20(6):65 - 66.
[12]彭玉华,何峰,覃文能,等 . 任豆扦插育苗试验[J]. 广西林业科学,2006,35(2):95 - 96.
[13]卢又伟,谭云蜂,栗彩 . 翅荚木苗期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积累的初步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1,12(2):42 - 45.
[14]杨燕红 . 长叶胡颓子扦插繁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27 - 31.
[15]Burgess D,Hendrickson O Q,Roy L. The importance of initial cutting size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Salix alba L[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1990,5(1 - 4):215 - 224.
[16]胡集瑞 . 任豆树实生苗生长规律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2008(2):140 - 142.
[17]曾广腾,龚期绳,吴茂隆,等 . 翅荚木引种育苗试验及苗木生长规律研究[J]. 江西林业科技,2004(2):6 - 7.
[18]何小勇,赵思东,袁德义,等 . 翅荚木苗期生长模型及其生长参数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30(1):81 - 85.
[19]邝雷,邓小梅,陈思,等 . 4 个任豆种源苗期生长节律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15(5):98 - 101.
(上接第 177 页)33. 3%。对不同切根处理的苗木生长状况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切根处
理高生长有显著差异,QCK、QCZ与 QHT苗高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切根处理地径生长也存在显著差异,
QHT、QCZ处理与 QCK处理平均地径间存在显著差异。
4)福建青冈育苗的关键技术是及时播种和切根处理。最佳技术组合为:福建青冈采种水选后,经湿
沙层积贮藏 2 ~ 7 d,取出用指甲掐断根尖 0. 2 ~ 0. 3 cm;或水选种子直接播种,于 6 月中旬,利用锋利铁铲,
在距离苗木 5 cm处,呈 45°斜切,切断主根的育苗方式。
参考文献:
[1]詹有生 . 江西部分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的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21(1):67 - 70.
[2]林鹏,福建森林编辑委员会 . 福建森林[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134 - 139.
[3]林鹏 . 福建植被[M]. 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90:91 - 116.
[4]黄清麟,郑群瑞,阮学瑞 . 福建青冈萌芽林分结构及生产力的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95,15(2):107 - 111.
[5]陈世品 . 福建青冈林恢复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3):258 - 262.
[6]王友凤 . 福建青冈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研究[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7.
[7]马大浦,黄宝龙,黄鹏成 . 主要树木种苗图谱[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13 - 15.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