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15-11-01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2012F30020);浙江省林业厅项目(2011SY04、2013B28);舟山市科技计划(2013C31078);浙江省
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1R50027)。
作者简介:袁信昌(1961-),男,浙江岱山人,工程师,从事林业生态研究。
*通讯作者:陈斌(1982-),男,浙江定海人,工程师,硕士,从事森林培育和林业生态研究。
文章编号:1002-2724(2015)06-0044-03
菌根菌肥料对滨柃抗海雾能力的影响分析
袁信昌1,陈 斌2*,贺位忠1
(1.浙江省舟山市农林与渔农村委员会,浙江 舟山316021;2.浙江省舟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摘要:以采用不同处理浓度菌根菌肥料培育下的滨柃2年生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在模拟海雾环境下,植物叶片外观变化、
叶片脯氨酸、叶绿素、相对电导率10-30d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持续,滨柃叶片植物叶片外观、脯氨酸、叶
绿素、相对电导率发生了一定变化,证明菌根菌肥料提高了滨柃的抗海雾能力,200mg.L-1浓度效果最佳。
关键词:菌根菌肥料;滨柃;抗海雾;分析
中图分类号:S144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mycorrhizal fungi fertilizer anti sea fog on the shore of Eurya
YUAN Xinchang1,CHEN Bin2*,HE Weizhong1
(1.Zhoushan Agro-forestry,Fishery and Rural Areas Committee of Zhejiang,Zhoushan 316021,
China;2.Zhoush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of Zhejiang)
Abstract:by us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mycorrhizal fungi Fertilizer Cultivation of Eurya emarginated makine two-
year seedlings as test materials of in simulated sea fog environment,changes in the appearance of the plant leaves,proline,
chlorophyl,relative conductivity 10-30dchanges.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stress time sustained,Eurya emarginated
makine plant leaf blade appearance,proline,chlorophyl content,relative conductivity occurred some changes that mycorrhizal
fungi fertilizer improved the Eurya emarginated makine anti sea fog,200mg.L-1 concentration effect was best
Key words:mycorrhiza fertilizer;anti fog;Ling bin;analysis
滨柃(Eurya emarginata (Thunb.)Makin)山
茶科柃属常绿灌木。花期11-次年1月,果期次年
5-8月。野外主要分布于浙江舟山群岛、福建沿海
及台湾,属滨海区系植物,具有耐盐性强、适应性强、
观赏性强、抗性强、耐修剪等优点。前人对滨柃研究
主要是叶脉特征[1]、叶表皮[2]、播种育苗[3]、遗传多
样性[4]、生殖生长、耐盐机理[5、6]等方面,而对不同栽
培条件下海雾胁迫的研究尚不深入。
本研究以采用不同处理浓度菌根菌肥料培育下
的滨柃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其体内的叶
片外观变化、叶片脯氨酸、叶绿素、相对电导率伴随
模拟海雾喷洒后的动态变化情况,从生理学角度明
确滨柃耐受海雾机理,旨在为海滨地区绿化体系优
化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受试材料来自舟山市曙光农场采集的2年生滨
柃幼苗,株高25~30cm。美国NEB-26菌根菌生
物肥料 (Nutrient Enhan-cing Balancer),简称
NEB,是一种包含丛枝泡囊菌根的有机物生物产
品,称作营养强化平衡剂,下统称菌根菌。
1.2 试验方法
1.2.1 处理方法
2014年4月,利用菌根菌设置4种浓度梯度:0
(CK)、50、100、200mg·L-1(下称 T1、T2、T3、
T4),对滨柃容器苗进行根灌处理,每周1次,每株
根灌50ml,每个浓度梯度样本数量为30株,3重
复。培育3个月后,每天采用过滤海水直接喷洒叶
片,每30株每次喷洒海水200ml,30d后结束试
·44·
山东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 总221期 SHANDO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No.6
验。
1.2.2 指标测定
海雾喷撒实施后,每隔5d对叶片形态进行记
录,并采集植株叶片,立即测定脯氨酸、叶绿素、电导
率等指标。其中游离脯氨酸含量采用磺基水杨酸提
取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叶绿素含量采用丙酮乙醇浸
提法;相对电导率采用直读电导仪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盐雾胁迫对滨柃叶片的影响
植物受到盐胁迫后,叶片会表现出直观的盐害
症状[7]。盐雾胁迫下反应类似,植物外观形态会出
现一系列变化,如新叶卷曲、叶色改变,老叶脱落甚
至死亡。表1表明了在不同菌根菌浓度处理下,叶
片形态变化发生的变化。
按最后结果来看,不浇灌任何调节剂处理下,
30d后,出现13株新叶卷曲,11株顶端叶片叶尖叶
缘转褐,15株叶片破损处转褐枯焦明显。而在菌根
菌灌根栽培后,各数据均出现下降,200mg.L-1菌根
菌条件下,最终仅仅出现7株新叶卷曲,8株顶端叶
片叶尖转褐,和其他3个处理相比,差异显著有一定
效果。
按时间变化来看,T1、T2、T3表现较为接近,均
在10d后不同程度的出现新叶卷曲、顶端叶片叶尖
叶缘转褐、叶片破损处转褐枯焦明显等现象,T4在
15d后才出现2株新叶卷曲,2株顶端叶片叶尖叶缘
转褐的现象,证明200mg·L-1菌根菌条件下的栽
培处理效果最佳。
总的来说,浇灌200mg·L-1菌根菌的栽培下
滨柃的抗性表现最强,植物的盐害症状出现较晚。
表1 盐雾胁迫下菌根菌对叶片形态特征的影响
处理
胁迫
时间/d
T1 T2 T3 T4
5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10
2株新叶卷曲,1株顶端叶片叶
尖转褐
1株顶端叶片叶尖转褐,2株新
叶卷曲,
1株新叶卷曲 无明显变化
15
2株新叶卷曲,7株顶端叶片叶
尖叶缘转褐,3株叶片破损处
转褐枯焦明显
2株新叶卷曲,5株顶端叶片叶
尖叶缘转褐,3株叶片破损处
转褐枯焦明显
2株新叶卷曲,4株叶片破损处
转褐枯焦明显
2株新叶卷曲,2株顶端叶
片叶尖叶缘转褐
20
8株新叶卷曲,7株顶端叶片叶
尖叶缘转褐,9株叶片破损处
转褐枯焦明显
7株顶端叶片叶尖叶缘转褐,9
株叶片破损处转褐枯焦明显
7株新叶卷曲,7株顶端叶片叶
尖叶缘转褐,9株叶片破损处
转褐枯焦明显
5株新叶卷曲,5株顶端叶
片叶尖转褐
25
9株新叶卷曲,9株顶端叶片叶
尖叶缘转褐,11叶片破损处转
褐枯焦明显
8株新叶卷曲,9株顶端叶片叶
尖叶缘转褐,11叶片破损处转
褐枯焦明显
7株新叶卷曲,9株顶端叶片叶
尖叶缘转褐,11叶片破损处转
褐枯焦明显
7株新叶卷曲,8株顶端叶
片叶尖转褐
30
13株新叶卷曲,11株顶端叶片
叶尖叶缘转褐,15株叶片破损
处转褐枯焦明显
12株新叶卷曲,11株顶端叶片
叶尖叶缘转褐,14株叶片破损
处转褐枯焦明显
7株新叶卷曲,9株顶端叶片叶
尖叶缘转褐,12株叶片破损处
转褐枯焦明显
7株新叶卷曲,8株顶端叶
片叶尖转褐
2.2 盐雾胁迫对滨柃脯氨酸的影响
在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脯氨酸的含量通常会
显著增加,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植物的抗逆性。比较各处理间对脯氨酸含量影响
(见表2)发现,盐雾胁迫下,对照T1与不同浓度根
灌菌根菌处理T2、T3、T4脯氨酸含量显著提高,其
中T1在30d内增幅最大,为27.17%,T2、T3、T4
变化幅度依次降低,21.85%、21.56%、12.14%。
T4最小的变化幅度也验证了200mg.L-1浓度根灌
菌根菌处理好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的表现。
按时间变化来看,T1、T2、T3、T4各处理均在
10d-15d大幅上升,其他区间增长较为平缓,其中
脯氨酸含量以T1不浇灌菌根菌为最高,从增长曲
线来看,T4处理最为平缓,变化幅度最小,胁迫响应
度最小。
表2 盐雾胁迫下植物生长调节对4种树种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处理
胁迫
时间/d
T1 T2 T3 T4
5 24.43a 21.56a 20.83a 17.79a
10 25.54a 21.69a 20.96a 17.92a
15 27.68b 22.93b 21.4a 18.44b
20 28.81b 23.14b 22.9b 18.54b
25 29.94c 23.84b 23.34c 18.99c
30 30.04c 25.15c 24.49c 19.42c
注:不同字母表示0.05水平差异显著。下同。
·54·
山东林业科技 袁信昌等:菌根菌肥料对滨柃抗海雾能力的影响分析 2015年第6期
2.3 盐雾胁迫对滨柃叶绿素的影响
浇灌菌根菌后,滨柃叶色无显著变化。与对照
T1相比,T2、T3、T4这3个处理均能提高滨柃叶绿
素含量,T4处理增幅最大,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明显。
盐雾胁迫下,比较4个处理可以发现,浇灌50mg.
L-1菌根菌,与对照提高T1,差异极小,T3、T4从增
长幅度来看也较为类似,总体来看,在盐雾胁迫下,
菌根菌对滨柃影响不大,响应度较小。
表3 盐雾胁迫下不同条件对滨柃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处理
胁迫
时间/d
T1 T2 T3 T4
5 2.09a 2.09a 2.21a 2.24a
10 2.13a 2.12a 2.23a 2.35a
15 2.14a 2.12a 2.24a 2.35a
20 2.15a 2.16a 2.27a 2.36a
25 2.16a 2.16a 2.28a 2.37a
30 2.19a 2.29b 2.31a 2.44a
2.4 盐雾胁迫对滨柃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比较各处理之间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的差异,与
对照T1相比,T2、T3、T4这3个处理在盐雾胁迫
下相对电导率均有所升高。盐雾胁迫下,对照 T1
与不同浓度根灌菌根菌处理 T2、T3、T4相对电导
率上升,T2、T3、T4变化幅度有所上升,8.73%、
9.87%、9.76%,差异不明显。
按时间变化来看,各处理在各个时间段上升幅
度类似,均在1.6%~2.2%之间,增长较为平缓,其
中相对电导率以T1不浇灌菌根菌为最高,从增长
曲线来看,T1、T4处理升高幅度相等,T2、T3处理
升高幅度相等,T2、T3处理升高幅度稍大,无显著
差异。
表4 盐雾胁迫下不同条件对滨柃叶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处理
胁迫
时间/d
T1 T2 T3 T4
5 7.33a 6.99a 6.79a 6.25a
10 7.48a 7.11a 6.84a 6.37a
15 7.62a 7.24a 7.06a 6.47a
20 7.73b 7.36a 7.19a 6.61a
25 7.88b 7.49b 7.22a 6.75a
30 7.99b 7.6b 7.34b 6.94b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中菌根菌的灌根栽培一定程度上下缓解
了盐雾胁迫对叶片形态受害症状,以浇灌200mg·
L-1菌根菌作用明显。相关研究表明菌根菌能有效
提高植物地上部分的成活率,增强其抗性[8、9]。
植物体内的脯氨酸可以帮助植物在逆境条件下
增加抗性,抗性强的植物类型往往积累较多的脯氨
酸[7]。本研究中,与对照CK相比,两种调节剂均显
著提高了舟山新木姜子与铁冬青的脯氨酸含量,却
降低了普陀樟与全缘冬青的脯氨酸含量。结合生长
形态,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滨柃本身抗盐雾能力较
好,菌根菌处理对其含量改变作用不大。
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组成物质,植物
在盐胁迫下,其叶绿素随之降解,叶片黄化,光合效
率降低,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和发育。由于滨柃本身
为滨海植物,本身抗性较高,结合其形态可以看出,
浇灌菌根菌的栽培处理提高盐雾胁迫下的叶绿素含
量效果不显著。
盐胁迫也会增加细胞质膜的透性,相对电导率
反映了植物在逆境中质膜的受损程度,也是评价植
物抗逆性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对照相比,相对
电导率降低不明显。
综上所述,浇灌200mg·L-1菌根菌可以一定
程度上有助于缓解盐雾胁迫带来的伤害,能显著提
高了脯氨酸含量,在提高叶绿素含量和降低相对电
导率方面,效果有但不明显。建议栽培时选取合适
浓度的菌根菌灌根,同时配合其他外源植物调节剂
进行苗木定向培育,能有效提高滨柃抗盐雾性。
参考文献:
[1]黄芯婷,方玉霖,刘剑秋.福建柃属植物叶片脉序的比较
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2):
82-90
[2]黄芯婷,方玉霖,刘剑秋.福建柃属植物(山茶科)叶表皮
特征的比较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1(2):80-96
[3]王国明,王美琴,徐斌芬.滨海特有植物一滨柃播种育苗
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5,(6):22-23
[4]张帆,王中生,安树青,等.种子漂移对舟山群岛临海植物
滨柃遗传分化的影响[J]海洋科学,2007,31(s):25-31
[5]马进.滨柃幼苗(Eurya emarginata)对 NaCl胁迫的生理
响应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5),55-582
[6]赵向炯,陈斌.盐胁迫对野生滨柃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J].种子科技,2014,(13):41-43
[7]陈竹生,聂华堂,计玉,等.柑橘种质的耐盐性鉴定[J].
园艺学报,1992,19(4):289-295
[8]贺位忠,陈斌,吴初平,等.菌根菌肥料和地膜覆盖对普
陀樟幼苗海岛造林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2015,33(5),
55-59
[9]姚维传,王敏,张从宇,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干旱胁
迫下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
(5):727-728
·64·
山东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