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海漆等几种植物的古汉名考证



全 文 :第41卷 第4期
2013年7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41 No.4
  July.2013
  文章编号:1000-2367(2013)04-0139-03
海漆等几种植物的古汉名考证
王凤产a,高明乾b
(河南师范大学a.学报编辑部;b.生命科学学院,河南 新乡453007)
摘 要:采用训诂学与现代植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就古代文献中的海漆、红荆树、罗望子树、乌饭树的古汉名进
行考证,在继承与传播古典植物学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关键词:植物;古汉名;考证
中图分类号:S51 文献标志码:A
作者近年来参加了《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的编纂工作,翻阅了不少古典文献,发现其中的很多植物,由于朝
代的更替名称发生嬗变,造成古今名称不一致,同种植物的别名甚多.影响古文化的继承与传播,也造成误食和误用.文学作
品中有些植物的古名,今人已难以确认.《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且我国素有“一物不解知,儒者之
耻”的传统.现在学科分割太细,学理不学文,学文不学理的现象很为严重.提倡文理渗透,相互沟通,软化学科界限很有必要.
承救古文化是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给植物正名,“承传古今、沟通中外”,是植物考据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就海漆、红荆树、
罗望子树、乌饭树等4种植物的古汉名进行梳理并确认其学名,防止误认、误用的情况再度发生[1-10].
1 海漆:莽吉柿(藤黄科)Garcinia mangostana L
[3]
宋·苏东坡在《东坡杂记》中记载他谪居海南岛所见海漆的情形:“吾谪居海南,以五月出陆至滕州.自滕至儋,野花夾道,
如芍药而小,红鲜可爱,朴樕丛生.土人云,倒捻子花也.至儋则已结子如马乳,烂紫可食,殊甘美,中有细核,嚼之瑟瑟有声.”又
曰:“海南无柿,剥津揉撋之以代柿油,盖愈于柿也,因名之曰海漆.”宋·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岭外有果子,名捻子……
东坡改名海漆,言捣其叶可代柿漆用.”隋·杜宝《大业拾遗录》:“十二年四月,南海郡送都念子树一百株,敕付西苑十六院内
种此树.高一丈许,叶如白杨,枝柯长细,花心金色,花叶正赤,似蜀葵而大,其子小于柿子,甘酸至美,蜜渍为粽,益佳.”
这些文献记载的倒捻子、海漆和都念子树其实是一种植物.它是属于藤黄科热带多年生的常绿果树,有热带“果后”之美
称.它的学名叫莽吉柿Garcinia mangostana L.,还有许多别名,又叫凤果、软枣、冬年、多年、多南子、丹粘子、倒燃子、倒念子、
都年子、胭脂子、逃军粮、姑捻、捻果、山尼等.现在商品名称多叫山竹.原产马来西亚,东南亚热带地区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我
国台湾种植较早,海南的文昌、琼海、万宁和保亭有种植.莽吉柿高10~20m.树皮黑褐色,有苦味的树脂液.枝条对生,小枝粗
壮、方形.单叶对生,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1~21cm,宽4.5~10cm,革质,叶柄短,叶基钝,叶尖急尖,全缘,叶脉明显,单花
顶生,盛开时直径5~6.2cm;栽培种只有雌花稀有雄花,具单性结实能力.浆果亚球形,直径3.5~7cm.在海南岛保亭县2~3
月开花,6~7月果熟.喜高温潮湿而适度荫蔽的环境.莽吉柿营养丰富,果宜鲜食,也可制果冻、果汁,树皮含树脂,可作商业藤
黄原料.我国同属可食用的的莽吉柿等9个种,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和福建等地.
2 红荆树:羊蹄甲(豆科)Bauhinia variegate L.(Bauhinia blakeana D.)
[4]
唐·元稹有红荆树诗:“庭中栽得红荆树,十月花开不待春,直到孩提尽惊怪,一家同是北来人.”[5]该诗被收入清朝的《广
群芳谱》卷38紫荆名下,并说:“一名满条红”.这显然是将南方的红荆树与北方的紫荆混为一谈了.
此红荆树不是我们北方所种的紫荆Cercis chinensis Bunge.北方常见到的紫荆,属于豆科,苏木亚科,紫荆属,原产我国中
部,落叶灌木,叶圆形,花期在春四五月间,花先叶开放,开花时细小的群花包满枝条,故又被称为“满条红”.
收稿日期:2013-02-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864)
作者简介:王凤产(1972-),男,河南滑县人,河南师范大学编辑,主要从事动植物古文化训诂研究.
DOI:10.16366/j.cnki.1000-2367.2013.04.051
古代所称的红荆树,学名为羊蹄甲(豆科)Bauhinia variegate L.属于豆科,含羞草亚科,羊蹄甲属,又有洋紫荆、红花羊蹄
甲、紫荆、红紫荆、红花紫荆、弯叶树等别称.现通称紫荆的,是泛指现在羊蹄甲属的多种植物.羊蹄甲最具代表性,是常绿乔木,
花期在冬季,每年11月至翌年的3月开花,故北方人见到南方冬季开花的红荆树会感到惊怪.其叶端二裂,因其叶似羊蹄甲,
故名.羊蹄甲是在1908年,法国一位传道会神父于香港薄扶林海边一间破屋附近发现它,所以又称洋紫荆.羊蹄甲是香港的本
土植物,因树秀花美深受港人喜爱,常作为行道树和观赏花木栽培,因此,早在1965年,香港已经采用洋紫荆作为市花,当时市
政局就用了洋紫荆为标志.1997年後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采纳洋紫荆花的元素作为区徽、区旗及硬币的设计图案.现在香港
的市花为紫荆花,这里内地传媒出於文字避讳,将洋字略去.於是谬种流传,将香港的市花说为紫荆花,其实,洋紫荆与紫荆是
属於两种不同的植物.
羊蹄甲学名中的Bauhinia,来自瑞典J.Bauhin及C.Bunhin兄弟的名字;variegata是有斑的意思.羊蹄甲是中等乔木.茎
高5~8m;叶圆形或广卵形,顶端2裂,钝头,状如羊蹄甲,叶长4~17cm,宽7~15cm;总状花序,花萼管状,有茸毛,裂片卵
形,花瓣5枚,倒卵形,粉红色或白色,具有紫色纹线,其中一片上具暗紫斑纹;荚果条形,长15~25cm,宽1.5~2cm.生南方
热带丛林或栽培.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常作行道树和庭院树,树皮含丹宁,花入药,清热解毒.据记载花芽可食.
3 罗望子树:苹婆(梧桐科)Sterculia nobilis Smith[6]
宋·范成大撰《桂海虞衡志》中曰:“罗晃子如橄榄,其皮七重.”又曰:“罗望子壳长数寸如肥皂又如刀豆.色正丹内有二三
实煨食甘美.”明·王济撰《君子堂日询手镜》中曰:“横州,果苽之属有名九层皮者,脱至九层方见肉,熟而食之,其味类栗.”
明·《思恩府志》:“罗晃子,俗称九层皮,形似蚕豆可茹,味如煨栗.外有黑光,连肉有皮九层,故名,产于山树(林)中.”清·吴
震方《岭南杂记》中曰:“频婆果,如大皂荚,荚内鲜红,子亦如皂荚子.皮紫,肉如栗,其皮有数层,层层剥之,始见肉.”
这些文献记载的罗晃子、罗望子、九层皮、频婆、都是一种植物.它的学名为苹婆(梧桐科)Sterculia nobilis Smith.其别名
还有很多,又叫凤眼果、频婆果、潘安果、七姐果、富贵子等.苹婆学名中的Sterculia来自〔拉〕stercus粪便,此为苹婆属;nobilis
意指出名的、显赫的.苹婆是乔木,高约10m.树皮黑褐色,幼枝有星状毛;单叶互生,薄革质,矩圆形或椭圆形,长8~25cm,宽
5~15cm,两面均无毛,柄长2~5cm;顶生或腋生圆锥花序,长达20cm,下垂,披散,花杂性,无花冠,花萼钟形,幼时乳白色,
后呈淡红色,外被短柔毛,5裂,裂片三角状条形;蓇葖果鲜红色,厚革质,矩圆状卵形,长约5cm,宽2~3cm,具喙;种子1~4
颗,椭圆球形,黑褐色.花期4~5月份,果期7~10月份.野生山林或灌丛,喜生排水良好的沃土.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福
建、云南和台湾,广州附近和珠江三角洲有栽培.苹婆种子可食亦入药,温胃、杀虫,治虫积腹痛,返胃吐食,疝气等.煮熟味道象
栗子,可以做菜吃,以前岭南民间常在七月初七用以拜七姐,又叫七姐果.
现在令人头疼的是,不少人把苹婆与豆科植物酸角相混淆.网上也有不少人把罗晃子作为酸角的别名,传之甚广.张敏在
《中国医药杂志》1991年第9期“罗晃子名实考辨”指出:“罗晃子应该是梧桐科植物苹婆Sterculia nobilis的果实,而不是豆科
植物酸角Tamarindus indica.建议不应再将罗晃子收作酸角的别名,Tamarindus当称为酸豆属,而不是罗望子属,以澄清罗
晃子的名实混乱.”追溯其原因是“由日本学者金平亮三的《台湾植物志》将豆科的酸角Tamarindus indica L.误为罗望子,后
人便辗转传抄,不再考证常以酸角作为罗晃子,这也是错误的.”[7]酸角又叫酸餃、酸豆.据报道在孙中山故居的围墙内,横卧
着一株已120多岁但仍蓬勃生长着的酸豆树,这株1883年由孙中山亲手种在自家门前的酸豆树.已被《中华古树名木大全》
收录.
4 乌饭树:南烛(杜鹃花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
[8]
青精饭,原为民间食品,又称乌米饭、杨桐饭,石饥饭、石食迅饭等.是以糯米用乌饭树之汁煮成的饭,颜色乌青,为寒食节
的食品之一.据说是晋国公子重耳为了纪念近臣介之推,把介在绵山(即现在的山西介休县)被烧死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以
后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从宋代开始,佛家开始将青精饭作为斋食.尤其是在四月八日浴佛节,佛
教徒多造乌米饭以供佛.
春秋时,南北朝梁朝·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曾记载说:乌米饭是“寒食取杨桐叶染饭,其色青而有光”.梁代陶弘景的《登真
隐绝》介绍了太极真人青精干石食迅饭法的烹制流程,即将南烛草木叶与茎皮合煮后,取其汁浸米并上锅蒸制,令饭作青色,
高格曝干,当三蒸曝…….杜甫《赠李白》诗曰:“南烛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每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
好.苦无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这些文献记载的杨桐、乌饭树和南烛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都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的一种植物.一种植物.还有别
名叫墨饭草、染椒、乌饭叶、康菊紫、饭桶树、乌饭子、零丁子、大禾子、称秆树、米碎子木、苞越桔、米饭花等.南烛生于山坡、路旁
或灌木丛中,为常绿植物树种,夏日叶色翠绿,秋季叶色微红,萌发力强,喜光耐旱、耐瘠薄,树高1~3m,多分枝,枝条细,灰褐
带红色,幼枝有灰褐色细柔毛,老叶脱落.叶革质,椭圆状卵形、狭椭圆形或卵形,长2.5~6cm,宽1~2.5cm,顶端急尖,边缘
具有稀疏尖锯齿,基部楔状,有光泽,中脉两面多少疏生短毛;叶柄短而不明显,总状花序腋生2~5cm,具有10余花,有微柔
04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
毛;苞片披针形,长1cm,边缘具不明显锯齿.花柄长0.2cm,具绒毛、萼钟状、5浅裂,外被绒毛,花冠白色,壶状,长5~7mm,
具绒毛;先端5裂片反卷,雄蕊10枚,花药先端伸长,成管状;花柱长6mm,浆果球,成熟时紫黑色,直径约5mm,萼齿宿存,内
含白色种子数颗,花期6~7月,果期8~9月.味甜,可生食.果实味甜可食.
有人误用大戟科的乌桕叶制作乌米饭,是错误的.乌桕有微毒,有学者认为乌桕还可以诱发癌症.宋·沈括《梦溪笔谈》已
有纠正:“南烛草木,记传、《本草》所说多端,多少有识者.为其作青精饭,色黑,乃误用乌柏为之,全非也.此木类也,又似草类,
故谓之南烛草木,今人谓之南天烛者是也.南人多植于延槛之间,茎如蒴藋,有节;高三四尺,庐山有盈丈者.叶微似楝而小.至
秋则实赤如丹.南方至多.”沈括纠正了以乌桕来制作乌米饭,但以南天烛代之也是错误的.南天烛是小檗科南天竹属植物南
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9]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中毒症状为兴奋,脉搏
先快后慢、且不规则、血压下降、肌肉痉挛、呼吸麻痹、昏迷等.不能用来制作乌米饭.
至今还有人误将杜鹃花科的珍珠花Lyonia ovalifolia(Wal.)Drude为南烛,这是错误的.《中国植物志》已作了更正[10].
错误源出《植物名实图考》载此植物一名米饭花,并曰“此树大致如南烛”.此植物有毒,不可用来制作乌米饭.
以上4种植物的古名、别名都很多,规范的中文名称和相应的拉丁名应该是:莽吉柿(藤黄科)Garcinia mangostana L.;羊
蹄甲(豆科)Bauhinia variegate L.(Bauhinia blakeana D.);苹婆(梧桐科)Sterculia nobilis Smith;南烛(杜鹃花科)Vaccinium
bracteatumThunb.
参 考 文 献
[1] 高明乾,刘素婷,王凤产,等,粮食作物古汉名训结(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1):110-112.
[2] 刘素婷,刘 坤,高明乾.粮食作物古汉名训结(四)[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3):90-93.
[3] 李锡文,李延辉,陶国达,等.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4] 王采文,匡可任,朱蕴芳,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
[5] 汪灏等.广群芳谱[O].上海:上海书店,1985.
[6] 冯国楣,李 恒,徐祥浩,等.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7] 夏冰,陈重明,郭忠仁,等.民族植物学和药用植物[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8] 方瑞征,黄素华,高宝莼.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9] 夏 冰,陈重明,郭忠仁,等.民族植物学和药用植物[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10] 方瑞征,黄素华,高宝莼.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Exegetical Study of the Archaic Chinese Names of GarciniaMangostanaL.,Bauhinia
Variegate L.,Sterculia Nobilis Smith and Vaccinium BracteatumThunb
WANG Fengchana,GAO Mingqianb
(a.Department of Journal;b.Colege of Life Sciences,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exegetical and modern botany,we mainly research on the colected ancient Chinese names
of Garcinia mangostana L.,Bauhinia variegate L.,Sterculia nobilis Smith and Vaccinium bracteatumThunb.This research
indicate some values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in retrieval,continuing and developing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Key words:plant;archaic Chinese names;exegetical study
141第4期              王凤产,等:海漆等几种植物的古汉名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