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森林保护 Forest Protection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41
二
○
一
五
年
第
三
期
林
业
科
技
通
讯
贵州花榈木主要害虫种类、危害及防控方法*
徐芳玲1,2,韦小丽1,古定豪3,杨 萍4
(1.贵州大学林学院,贵阳550025;2.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3.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4.贵州省黎平县国营东风林场)
摘要:通过踏查和定点调查的方法,对贵州花榈木主要害虫种类对其危害程度、危害规律进行了调查观测,结果表明危
害花榈木的害虫有4目、8科、8种害虫。其中对花榈木危害最为严重是鳞翅目的豆荚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和
小卷蛾(Laspeyresiasp.)。同时介绍了2种主要害虫的危害规律及其相应的综合防控方法。
关键词:花榈木;害虫;种类;防控;贵州
中图分类号:S763.30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671-4938(2015)03-0041-03
DOI:10.13456/j.cnki.lykt.2015.03.013
花榈木(Ormosia henryi Prain)是蝶形花科红豆
树属植物,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我国特有物种,珍贵
用材树种、园林绿化观赏树种。同时,还具很高的药
用价值,其根、皮、茎、叶均可入药,有破瘀行气、解毒、
通络、祛风湿、消肿痛之功效。由于材质优良,花榈木
的大树多被砍伐殆尽,自然更新不良,再加上乱砍滥
伐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野生资源愈来愈少。据调查
资料统计,花榈木在贵州较集中分布面积约为5hm2,
加上散生木共350株左右,蓄积量约20m3。人工栽
培花榈木纯林、混交林已有一定面积,但其害虫发生
却很普遍,尤其是枝叶、花果、树干害虫较为严重,致
使其开花不能结实、新枝不能萌发等严重影响其长势
*珍稀濒危树种花榈木致濒原因及机理研究(黔省专合字[2009]
01号),贵州乡土土优质阔叶用材树种培育与示范(黔林科合[2010]重
大02号),珍贵用材树种花榈木精准化容器育苗理论与技术研究(黔科
合外G字[2012]7012号),贵州乡土优质阔叶用材树种培育与示范”
(黔林科合 [2010]重大03号)。
作者简介:徐芳玲(1977—),博士在读,副教授,从事森林昆虫分类
及防治研究。
通讯作者:韦小丽。
和繁育。本笔者于2011—2013年,对贵州花榈木人
工种植区及野外分布区进行害虫种类及危害程度调
查,提出了主要害虫名录,对花榈木害虫的提出有效
防控方法。
1 研究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以贵州省花榈木种
植区的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州黎平县为定点调查区,
同时,对贵州省内花榈木分布区进行踏查,采取踏查
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本采集,调查害虫
发生危害程度,并将标本带回室内进行整理鉴定,部
分标本由贵州大学昆虫所进行鉴定。同时,调查过程
中对其中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
害虫危害程度常以轻度、中度、重度记录,分级标准用
“+、++、+++”符号表示。分级标准见表1。
2 结果分析
2.1 花榈木害虫种类及危害程度
通过对昆虫标本的采集鉴定,共鉴别其害虫种类
3目、8科、8种(见表2)[1-10],其中对花榈木危害最为
严重是鳞翅目豆荚野螟和小卷蛾,分别造成花榈木花序
0.100%药液或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0.033%药液
进行防治,可有效降低云杉梢斑螟幼虫种群密度,控
制其危害。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中云杉防治指标适用
于树高1.5~2.5m的云杉,防治指标是动态的,随树
龄、防治成本、防治效果、苗木价格、天敌等各种影响
因素的改变而变化,各地应用防治指标时,应根据具
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 李桂琴 .云杉梢斑螟生物学特性与防治[J].中国森林病
虫,2003,22(1):3-5.
[2] 邱书志,蔡斌 .云杉落针病防治指标的研究[J].植物保
护,2005,31(6):58-62.
[3] 汪西北,方屹豪,郑校平等 .大豆苗期蚜虫为害损失与经
济阈值研究[J].植物保护,1994,20(4):12-13.
[4] 谢宗谋,马艳芳,张永强,等 .大栗鳃金龟幼虫对云杉幼
林的危害损失估计及防治指标初探[J].林业实用技术,
2011(8):46-47.
[5] 朱晓锋,徐乒强,阿布都克尤木,等 .新疆杏树吐伦球坚
蚧的防治指标与田间药效试验[J].环境昆虫学报,2011,
33(1):65-69.★
森林保护 ForestProtection
42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二
○
一
五
年
第
三
期
林
业
科
技
通
讯
表1 害虫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危害部位 统计单位 轻度(+) 中度(++)重度(+++)
叶部 叶片受害率 ≤30% 30%~60% >60%
枝梢 有虫株率 ≤5% 5%~10% >10%
果实、种子 果实、种子被害率 ≤10% 10%~20% >20%
干部、根部 有虫株率 ≤5% 5%~10% >10%
无法结实及当年生新枝枯死,严重影响花榈木的种子
发育繁育及林木生长。
2.2 花榈木主要害虫危害规律及防控技术
2.2.1 豆荚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
(1)危害规律。贵州1年发生4代。以蛹在土壤
中越冬,越冬代成虫出现于6月中、下旬,基本是1个
月1代,第1、2、3代分别在7月、8月和9月上旬出
现,第4代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出现成虫,10月下
旬以蛹越冬。
成虫产卵于花蕾、叶柄及嫩荚上、单粒散产,卵期2~
表2 贵州花榈木害虫种类及危害程度
目 科 种 危害部位 危害程度
同翅目
Homoptera
蛾蜡蝉科
flatidae
碧蛾蜡蝉
Ceisha dis-
tinctissima
(Walker)
刺 吸 枝、
茎、叶 的
汁液
+
鞘翅目
Coleopetera
锹 甲
科 Lucani-
dae
巨 陶 锹 甲
Dorcus titanus
(Boisduval)
危 害 生 长
不 良 或 干
腐的枝干
++
花 金 龟
科 Cetoni-
idae
雅唇花金龟
Trigonopho-
rus gracili-
pes Westw.
取食叶、花 +
天牛科Ce-
rambycida
锦天牛
Acalolepta
sp.
食 嫩 叶 或
树皮
+
象 甲
科 Curcu-
lionidae
茶丽绞象甲
Mylocerinus
aurolineatus
Voss
取食叶片 +
露 尾 甲
科 Nitidu-
lidae
四斑露尾甲
Librodor ja-
ponicus
取食花粉、
花 蕊、子
房、花瓣
+
鳞翅目Lep-
ldoptera
螟蛾科
Pyralidi-
dae
豆 荚 野 螟
Maruca tes-
tulalis Geyer
花 蕾、豆
荚、叶片
+++
卷蛾科
Tortricidae
小卷蛾
Laspeyresia
sp.
嫩梢、幼芽 +++
3d,初孵幼虫蛀入花蕾和嫩荚,被害蕾易脱落,被害荚
的豆粒被虫咬伤,蛀孔口常有粪便,虫蛀荚常团雨水
灌入而腐烂脱落。幼虫危害叶片时,常吐丝把叶和豆
荚粘在一起,躲在其中咬食叶肉、豆荚,残留叶脉、豆
荚,叶柄或嫩茎被害时,常在一侧被咬伤而萎蔫至调
萎。成虫趋光性强,白天常躲在荫蔽处。老熟幼虫常
在荫蔽处的叶背、土表等处作茧化蛹。
该害虫取食花榈木新鲜的花托以及新结实的豆
荚,4~6头幼虫可以将花榈木1枝花序上的约30个
花蕾取食殆尽,严重破坏花榈木开花结实。花谢后,
幼虫将掉落花瓣用丝缠在花梗上,以此为藏身之所继
续取食豆荚,直到结茧为止。大量发生时,幼虫还可
进行迁移危害,严重时可将嫩枝条的皮层全部食尽,
只留下髓心。
(2)防控技术。①及时清除林间落花、落荚,摘除
被害的卷叶和荚果,集中烧毁。②7—9月,成虫羽化
盛期,可进行灯光诱杀。③使用52.5%毒·氯乳油
0.10%药液、20%甲氰菊酯乳油0.05%药液和1.8%
阿维菌素乳油0.02%药液,在7月始花期进行第1次
施药,在盛花期(花相对集中时)进行第2次施药,于
早晨8:00前花瓣张开时喷药,重点是喷蕾、花、嫩荚
及落地花上,连喷2~3次,防效可达到85%、81%
和80%。
2.2.2 小卷蛾(Laspeyresiasp.)
(1)危害规律。每年发生1~2代,多以低龄幼虫
隐藏在树皮缝隙或枯枝落叶中越冬。次年早春枝叶
发芽时,越冬幼虫开始活动。成虫多由黄昏开始进行
夜间活动,趋光性。成虫交尾后不久即行产卵,成堆
或单产。每年夏末秋初出现第1代成虫。成虫产卵
于新芽或1年生枝条、新生叶柄、单粒散产,初孵幼虫
蛀入嫩枝条,取食新生嫩茎髓心组织,从蛀孔处排除
排泄物及残渣,嫩茎生长缓慢,甚至停滞生长、萎蔫及
调萎。该害虫多取食新生枝条,一根嫩枝条内有1~2
头幼虫蛀入,可以将整个新生枝条髓心全部蛀空至稍
端。花榈木人工林幼林内,受害的植株可达30%以
上,严重破坏新生枝条,使幼树失去顶端优势,生长
缓慢。
(2)防控技术。①清理杂草、落叶,发现有虫枝条
及时摘除。②冬季剪摘被害的虫苞、秋梢,并及时加
以焚毁或掩埋,可有效降低翌年虫口密度。③秋季,
可在林间束草诱集越冬幼虫。④成虫可灯诱或利用
糖醋液诱杀。⑤以1.8%阿维菌素乳油0.10%药液、
20%杀灭菊酯乳油0.05%药液在其孵化高峰期进行
森林保护 Forest Protection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43
二
○
一
五
年
第
三
期
林
业
科
技
通
讯
喷雾,防效均可达90%以上。
3 综合防控技术
3.1 加强抚育管理,增强其抗虫性
通过抚育管理,合理施肥、浇水、松土除草,提高
植株自身的抗虫能力。秋冬季节,可剪除去染虫枝条
并集中销毁,增加林木通风透光性。
3.2 物理防治
花榈木繁育过程中,大多数花榈木结荚率低,对
贵州7个县市的花榈木结实特性调查发现,豆荚中空
室率高达51.3% ,发育种子虫蛀率高达45.3% ,其
中主要种类为鳞翅目幼虫。利用鳞翅目成虫的趋光
性,在成虫羽化盛期进行黑光灯诱杀,每2.67hm2 可
安装1盏。
3.3 生物防治
花榈木害虫调查过程中,还发现2种天敌种类
(猎蝽及中华大刀螳螂),特别是鳞翅目幼虫有明显的
控制作用。另外,一些鸟还能捕食花榈木害虫。因
此,注意保护花榈木害虫的天敌,并在林林中保护益
鸟,都可起到防治作用。其中,豆荚野螟的天敌,除捕
食性天敌蜘蛛、草岭和瓢虫外,还有卵寄生蜂、幼虫期
寄生蜂。汪自卿等(1987)调查到豆荚野螟第2代发
生期主要天敌有3种,即小花蝽(Orius minutus L.)、
气步甲(Pheropsophus hassiebsus Morawitz)和胡蜂
(Phynchium bruneum Fabricius)。其中小花蝽捕食
幼虫和卵,气步甲和胡蜂捕食幼虫。Okey-owuor等
(1991)则发现了7种寄生性天敌、2种捕食性天敌、1
种线虫和几种病原微生物,其中蛹寄生天敌一凹头小
蜂(Anrtocephalus sp.)为优势种,微孢子虫(Nosema
sp.)和杆菌(Bacillus sp.)可引起豆荚野螟幼虫很高
的死亡率。在肯尼亚西部地区,寄生和病原菌可引起
35.6%~0.7% 的死亡率,其中寄生死亡率仅为
3.3%~3.8% ,因捕食及其他原因可引起59.4%~
64.8% 的幼虫死亡或失踪(Okeyo-owuor等,1991)。
3.4 化学防治
尽量选择低毒、对环境污染少、对人畜危害小、不
伤害天敌、对害虫控制作用持久的药剂,张志光等
(1985)用青虫菌6号液剂防治豆荚野螟,对低龄幼虫
有一定效果。应用苏芸金芽抱杆菌防治豆荚野螟,与
用化学药剂林丹、西维因的效果相同。柠檬苦素等类
似物可明显地阻止豆荚野螟幼虫的取食(Hassanali,
1986)。印楝提取物对豆荚野螟幼虫亦具良好的控制
作用,9% 的印棣籽和印楝种仁水提取液即可影响幼
虫发育速率,降低存活率,用印楝树芳香油5%NO-
EC和印楝树不溶解物的悬浮液5%NOSEC可以有
效地使豆荚野螟幼虫拒食(Jackai,1991)。曾玲等
(2001)劝的研究结果证实一些植物提取物对豆荚野
螟种群具明显驱避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振中.贵州农林昆虫志:第1卷[M].贵阳:贵州人民出
版社,1987:1-499.
[2] 郭振中.贵州农林昆虫志:第2卷[M].贵阳:贵州人民出
版社,1989:1-592.
[3] 郭振中.贵州农林昆虫志:第3卷[M].贵阳:贵州人民出
版社,1991:3-361.
[4] 郭振中.贵州农林昆虫志:第4卷[M].贵阳:贵州人民出
版社,1992:1-304.
[5]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蛾类图鉴(I)[M].北京:科
学出版社,1983:1-131.
[6]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蛾类图鉴(II)[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3:135-235.
[7]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蛾类图鉴(III)[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3:237-390.
[8] 杨子琦,曹华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M].北京:中
国林业出版社,2002:211-212.
[9] 张志光,李梅辉,黄生 .青虫菌6号液防治豆角钻蛀性
害虫的初步试验[J].植物保护,1985(4):1-43.
[10] 柯礼道,方菊莲,李志强 .豆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
治[J].昆虫学报,1985,28(1):51-59.
[11] 曾玲,沈叔平,王琳 .非嗜食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豆野螟
种群的驱避作用[C].昆虫与环境一中国昆虫学会2001
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1:196-200.
[12] Okeyo-Owuor JB.Natural enemies of the legume pod
borer.Maruca testulalis (Lepidoptera:Pyralidae)in
smal scale farming systems of western Kenya[J].Insect
Sci.Appl.1991,12(1/3):35-42.
[13] Okeyo-Owuor JB et al.Life tables.key factor amalysis
and density relations in natural populations of the leg-
ume pod borer Maruca testulalis Geyer(Lepidoptera:
Pyralidae)in western Kenya[J].Insect Sci.Appl.
1991,12(4):423-431.
.[14] Hassanali A.Studies on limonoid insect antifeedants
[J].Insect Sci.Appl.1986,7(7):495-499.
[15] Jacki LEN.The potential of neem 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 for controling post-flowering pest of cow-pea,Vig-
na unqiculata Wapl.The pod borer,Maruca testulalis
[J].Insect Sci.Appl.1991,12(1/3):1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