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湿热地区优良牧草距瓣豆
黄梅芬 ,和占星 ,奎嘉祥 ,匡崇义
(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 ,云南 昆明 650212)
摘要:通过介绍引进的优良热带豆科牧草品种———伯尔奥托距瓣豆生物学 、农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等 ,旨在为
湿热地区的草地改良 、提高草场质量 、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提供可行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距瓣豆优良性状;生物产量;营养;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4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629(2003)05-0009-02
距瓣豆(Centrosema pubescens)又称蝴蝶豆或毛
蝶豆 ,原生种源于南美洲的热带地区 。它为一种
牧草植物 ,后来作为覆盖植物于 19世纪引入马来
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目前全世界的热带地区广泛
种植;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于 1984年从澳
大利亚引入。伯尔奥托距瓣豆(C.pubescens
cv.Belalto)经3年的引种及施肥试验 ,证明它是一
种适于热带地区酸性土壤 、产量高 、抗逆性强 、适
口性优 、结籽性能中等的优良热带豆科牧草。
1 植物学特性
距瓣豆是具有细的被短柔毛茎的藤本植物 ,
多年生 、攀延 、蔓性。行自花授粉 ,染色体数 2n =
20。可从节上长出根 ,具有浅根系统 ,一般深度为
30 cm的两主根在沙壤土里分别蔓延达 900 m2 。
单独种植 4 ~ 8月后 ,能形成可达 40 ~ 45 cm 厚的
繁茂草丛。三出小叶 ,叶量丰富 ,生长至 18 个月
茎仍未木质化 。小叶椭圆或卵状椭圆;叶背面有
微被毛 ,具三角状托叶 ,幼嫩叶片呈紫色或棕色 。
总状花序多腋生 ,着生在 6 cm长的花梗上的花长
1 ~ 3.5 cm ,宽2 ~ 3 cm ,呈深红紫色至白色 ,边缘
黄绿色 ,具暗紫罗兰色斑纹 。花朵有直纹苞片 。
呈线形的荚果平厚或略弯曲 ,顶尖 ,成熟时呈暗棕
色 ,一般每荚含种子约 20粒 。种子为短椭圆形或
具圆角的似方形 ,刚收获的种子呈黄色 、黄绿带黑
或深棕色 ,每千克种子含 39 600粒。
2 生物学特性
适于热带 、亚热带潮湿或中度湿润地区 ,海拔
在915 m 以下 , ≥10 ℃的年积温 6 000 ~ 7 500 ℃,
年降水量 1 200 mm 以上或有灌溉条件的广大区
域可种植 ,在降水量 750 mm 以上的地区亦能生
长。适于生长在 pH值 4.9 ~ 5.5的肥沃沙壤至排
水良好粘壤的大范围土壤上 ,甚至在 pH 值 4.0的
土壤上能结瘤 , 但需专门的根瘤菌接种 , 能在
0 ~ 15 cm 的土壤中固氮 75 ~ 280 kg (hm2·年)。具
有耐旱 ,抗逆性强 ,适口性好等特点 。适宜生长的
温度是 25.6 ℃,在冷季也能旺盛生长 ,但不耐霜
冻 ,当温度低于 12.5 ℃时植株停止生长。能抵御
叶斑病(Cercospora)和红蜘蛛(Tetranychus sp.)侵
害 ,同时比其它距瓣豆品系更能抵制杂草的入侵。
与大黍(Panicum maximum)、糖蜜草(Melinis minu-
tiflora)、盖氏虎尾草(Chloris Gayana)、象草(Pennis-
etum purpureum)、毛花雀稗(Paspalum dilatatum)、毛
蔓豆(Calopogonium mucunioides)和三裂叶葛藤
(Pueraria phaseoloides)混播很好 ,但是禾本科的生
长高度要求控制在37.5 ~ 45 cm ,以利其更旺盛生
长 。在美国弗罗里达州单播俯仰马唐(Digitaria
decumbens)产量仅有 5.24 t hm2 ,加入距瓣豆后的
混播草场 ,产草量可增加到 9.39 t hm2 ,并且俯仰
马唐粗蛋白含量可从 6.3%提高到 9.9%。同时
巴西的放牧试验表明 ,在距瓣豆和俯仰马唐混播
的草场中放牧肉牛的活重比单一俯仰马唐草场高
17.4%。
3 生长性能
3.1 生物量和种子生产 伯尔奥托距瓣豆在
云南的南亚热带湿热地区生长良好 ,播后第 4 ~ 6
个月能形成优势的草群 ,到 18个月草层覆盖厚度
为 50 ~ 70 cm ,进而抵制杂草的侵入。在 2个气候
和土壤类型上进行引种观测(见表 1),表明距瓣
收稿日期:2002-10-16
基金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课题“云南牧草种质资源
搜集 、保存和鉴定 、评价利用研究”(960072)的内
容之一
作者简介:黄梅芬(1965-),女 ,福建泉州人 , 助理研究员 , 在
读研究生。
20卷 5期 草 业 科 学 9
Vol.20 , No.5 PRATACULTURAL SCIENCE 5 2003
豆第 1年定植缓慢 ,到第 2年产量逐年增加 ,尤以
湿热地区更为明显。
表 1 不同气候 、土壤类型对距瓣豆
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t hm2
气候类型 土壤 地点 第 1 年 第 2年 第 3 年 平均
湿热 赤红壤 思茅 0.90 1.54 6.08 2.82
干热 燥红壤 元阳 0.330 3.830 0.798 1.650
在贫瘠土壤上生长 ,对缺磷 、钾 、钼较为敏感 ,
其次是镁。施用磷钾肥效果明显 。在思茅进行了
距瓣豆施磷肥的定植试验 ,施 400 kg hm2 的钙镁
磷肥 , 50 ~ 100kg hm2氯化钾或硫酸钾 ,可获得
最高干物质年产量 7.3 t hm2 ,同时可提升土壤的
pH 值 、提高土壤肥力和植株的营养价值。
植株能开花授粉 ,但由于开花期的延续 ,种子
成熟不一致 、易脱落 ,收种较困难 ,手工及时采收
可获 75 ~ 100 kg hm2 。成熟种子刚收获 , 要有
6 ~ 12个月的后熟 ,贮藏后 1年可使种子的发芽率
从 12%提高到 64%。
3.2 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 距瓣豆生长期不
同 ,其粗蛋白含量也不一样 ,一般在 11%~ 24%,
茎嫩 ,营养价值高(见表 2)。Ndyanabo发现牧草中
含有2.2%的草酸盐 ,但水溶性仅有 0.10%,对牲
畜不会造成危害 。
表 2 不同生长期的距瓣豆营养成分 %
生长时期 干物质 粗蛋白 粗纤维 灰分 粗脂肪 无氮浸出物 钙 磷
生长 4 周[ 1] 20.2 24.3 30.2 9.9 3.5 32.1 1.19 0.40
生长 8 周[ 1] 15.4 25.3 31.8 7.8 3.2 31.9 1.04 0.32
结实期 [ 2] — 17.63 30.91 7.29 2.1 42.07 0.63 0.21
距瓣豆的可消化率分别为:干物质 53.5%,有
机质 53.2%,粗蛋白 62.4%,粗脂肪 44.3%,粗纤
维39.5% ,无氮浸出物 61.3%,灰分 56.0%。
3.3 利用方式 由于距瓣豆是生长旺盛 、产量
高的一种优质饲草 ,因而可放牧 、制作青干草 ,与
大黍混合可制作青贮 ,又是热带地区水土保持的
覆盖植物和经济果 ,还是林地控制杂草 、肥地的优
良植物[ 3 ~ 5] 。
4 栽培技术
播种适期为雨季来临之前即 6月或 7月 ,播
量为 3.3 ~ 4.4 kg hm2 ,播前用专性根瘤菌接种 ,并
整地 ,清除杂草;采用条播或撒播 ,由于种子大 ,播
种的深度为 2.5 ~ 5 cm ,播后碾压或用耙轻轻覆
土。然后按 400 kg hm2钙镁磷 ,50 ~ 100 kg hm2硫
酸钾 , 3 ~ 5 kghm2 硼砂 , 5 ~ 8 kg hm2 硫酸铜 ,5 kg
hm
2 硫酸锌和 20 kg hm2 硫酸锰作为基肥施入 ,为
距瓣豆的定植创造良好的条件 。
苗期生长缓慢 ,应注意除杂 ,以保证距瓣豆的
成功定植;刈割利用时 ,留茬高度 20 cm左右 ,利
于牧草再生 ,而获得高的生物产量;含距瓣豆的混
播草场 ,控制禾草的高度在 45 cm以下 ,为距瓣豆
的再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同时根据土壤及植物分
析结果 ,每年需施定量维持肥(一般为定植肥的 1
2),微肥 3 ~ 5年施用 1次 ,从而稳固高质量的混
播草场 。
参考文献:
[ 1] 博·戈尔.热带饲料 ———饲料情况简介和营养价值
[ M].罗马: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1981.154.
[ 2] 吴仁润 , 卢欣石.中国热带亚热带牧草种质资源[ 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2.231-233.
[ 3] Schultze-Kraft R, Clements R J.Centrosema:Biology ,
Agronomy , and Utilization[ M] .Colombia:CIAT(Centro
Internacional de Agricultura Tropical)PublicationNo.92 ,
1990.
[ 4] Sakda-Sukviboon , Sookchit-Meegangwal , Wichai-Suwang-
erd.Study on some cover planted in rubber plantation[ C]
.Research Report 1984. Raingan wiiichakan prachampi
2527.Bangkok.1986.115-123.
[ 5] Sookchit-Meegangwal , Vichai-Limpothong , Sakda-Sukvi-
boon.Comparison of some cover crops for orchard[ C].R-
esearch Report 1984. Raingan wiiichakan prachampi
2527.Bangkok.1986.210-217.
本刊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将原杂志寄回编辑部 ,由本部负责调换。电话:(010)64985644
10 PRATACULTURAL SCIENCE(Vol.20 ,No.5) 5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