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益精血 ,强筋骨 ,止心痛及兼有健脾益气的功能。
凭证标本: 555042(康县白云山 ,苟占平 ) ; 14969
(WUK,成县 ,王作宾 ) ; 3038( WUK,文县 ,张志英 ) ;
15947( WUK,天水党川 ,傅坤俊 )。
4 牛皮消、飞来鹤、折冠牛皮消〔2〕、驴屁瓜 (文县 )、臭
驴 草 (康 县 ) Cynanchum boudieri H. Leveille et
Vaniot
〔2〕—— Cynanchum caudatum auct t. non
( Miq. ) Maxim.
〔 4〕 ; Cynanchum auriculatum auct t.
non Royle ex Wigh t〔1, 7, 11〕。
甘肃陇南、甘南、天水等地产 ,安徽、广东、广西、
贵州、河北、河南、江苏、浙江、陕西、山东、四川、台湾、
云南和江西有分布 ;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海拔 300~
3500m的山坡林缘 ,路旁灌木丛等。花期 6~ 10月 ,果
期 7~ 11月。药用根。苦、甘、涩 ,温。补肝肾 ,益精气 ,
乌须发。
凭证标本: 555033(文县梁家山 ,苟占平 ) ; 15913
(WUK,天水党川 ,傅坤俊 ) ; 1073( NWTC,叠部 ,王
庆瑞 )。
5 徐长卿、竹叶细辛 (文县 ) Cynanchum paniculatum
( Bunge ) Kitagawa
〔1, 2〕—— Pycnostelma paniculatum
K. Schum.
〔4〕
甘肃陇南产 ,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河北、
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陕西、山
西、山东、四川、台湾、云南和浙江有分布 ;日本、朝鲜、
蒙古也有分布。生长于向阳山坡及草丛中。花期 5~
9月 ,果期 9~ 12月。药用根及根茎或带根全草。辛 ,
温。祛风除湿 ,行气活血 ,止痛止痒 ,解毒消毒。
凭证标本: 555039(文县肖家坝 ,苟占平 ) ; 3135
(WUK,徽县 ,郭本兆 )。
6 华 北 白 前、 老 瓜 头 Cynanchum mongolicum
( Maxim. ) Hemsl.
〔 2〕—— Cynanchum komarovii Al.
Iljinski〔 1, 6, 8, 9, 11, 12〕 , Cynanchum hancockianum
( Maxim. ) Al. Iljinski
〔 1, 6, 11〕
, Pycnostelma
lateri f lorum Hemsl.
〔3〕
甘肃兰州、甘南、酒泉、白银等地产 ,河北、黑龙
江、宁夏、青海、陕西、山西和四川有分布。生于海拔
1000~ 3 000m的荒山坡、砂地。花期 6~ 8月 ,果期 7
~ 9月。药用全草。 苦 ,温。活血 ,止痛 ,消炎。
凭证标本: 555015(兰州安宁 ,苟占平 ) ; 001(康
乐 ,鲁光祖 ,甘肃省药品检验所 ) ; 3340( WUK,景泰红
水 ,于兆英、徐养鹏 ) ; 11691( LZD,敦煌千佛洞 )。
致谢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李秉滔教授和兰州
大学生物系张国梁高级工程师提供部分资料 ,特此致
谢。
参考文献
〔1〕 蒋英 ,李秉淘 . 中国植物志 . 第 63卷 . 北京:科学出版
社 , 1977: 311, 318, 344, 351, 353, 367, 370, 379
〔 2〕 Li PT. Flo ra o f China ( 16) .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5: 205, 209, 210, 214, 216, 218, 219
〔3〕 孔宪武 . 兰州植物通志 . 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社 , 1962:
526, 527
〔4〕 甘肃省卫生厅 . 甘肃中草药手册 . 第 3册 . 兰州: 甘肃
人民出版社 , 1973: 1400, 1416, 1438, 1632
〔 5〕 蒋英 ,李秉涛 . 中国萝摩科植物志预报 . 植物分类学
报 , 1974, 12( 1): 101, 110
〔 6〕 内蒙古植物志编写组 . 内蒙古植物志 . 第 5卷 . 呼和
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1980: 104, 108, 111
〔 7〕 西北植物研究所 . 秦岭植物志 . 第 1卷 . 第 4分册 . 北
京:科学出版社 , 1983: 139, 148
〔8〕 马德慈主编 . 宁夏植物志 . 第 2卷 . 银川:宁夏人民出
版社 , 1988: 100, 101, 102
〔 9〕 中国科学院兰州研究所 . 中国沙漠植物志 . 第 3卷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92: 43, 45, 46, 47
〔10〕 中科院甘肃省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 . 中国沙漠地区药
用植物 .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1973: 352
〔 1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第 3卷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4: 473, 479, 481, 484
〔 12〕 刘辶西发 ,宁瑞栋 . 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8: 79
(收稿: 2000-09-14)
荷花玉兰的生药学研究
王 琪 李映丽* *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石河子
832002)
摘要 对玉兰同属植物荷花玉兰的花蕾进行了性状、
显微和薄层层析鉴别 ,并测定了挥发油含量。结果提
示荷花玉兰的花蕾可作为辛夷的药材资源之一加以
研究和开发利用。
关键词 荷花玉兰 ;花蕾 ;生药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82. 5 文献标识码: A
荷花玉兰 Magnolia grandi f lora L.为木兰科木
兰属植物 ,原产北美洲东南部 ,现作为观赏植物在我
国各地大量栽培。芦金清等〔 1〕曾报道其树皮含酚性成
分 ,认为它可作为厚朴的代用品。 其叶及花中含有挥
57西北药学杂志 2001年 4月 第 16卷 第 2期
硕士生论文 * * 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
发油、木兰花碱等多种化学成分 ,药理实验表明对正
常或麻醉状态下的动物均有缓慢的降压作用〔 2, 3〕。其
功效与常用中药辛夷相近。 本研究从扩大药源出发 ,
对陕西栽培的荷花玉兰的花蕾进行生药学研究 ,为进
一步对其化学成分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药材性状特征
花蕾长卵圆形 ,长 3. 7~ 7. 5cm,最宽处直径 1. 6
~ 3. 5cm。 花梗直径 0. 6~ 0. 8cm ,有皱纹 ,密被黄棕
色短茸毛 ,苞片一层 ,密被锈色贴生短茸毛 ,内面土黄
色 ,光滑无毛。花被片常为 9~ 12片 ,类棕色 ,螺旋状
包被 ,不紧密 ;外层和内层的较小 ,卵圆形 ;中层的较
大 ,顶端近平展 ,倒圆锥形。 雄蕊和雌蕊多数 ,螺旋状
排列在隆起的花托上。雌蕊柱头之间密被黄白色短茸
毛。体轻 ,质脆 ,有香气 ,味辛微苦。
2 显微特征
2. 1 花梗横切面 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组
成。皮层区域宽 ,其中可见油细胞和石细胞群。 叶迹
维管束外韧型 ,排成一环 ,个别处相间有小的维管束。
中柱维管束排成一环 , 43~ 47束 ,大小错综分布 ,外
韧型 ,导管分布较集中 ,髓部薄壁细胞排列紧密 ,含石
细胞群 (见图 1)。
图 1 荷花玉兰花梗横切面组织图 (× 80)
1-表皮层 2-石细胞群 3-油细胞 4-叶迹维管束
5-导管 6-韧皮部 7-木质部 8-髓部
2. 2 粉末特征 黄棕色。 苞片表皮细胞的细胞壁正
面观向外形成棘突 ,背面观形成连珠状增厚。油细胞
直径 73~ 90μm。群聚的石细胞的壁较厚 ,孔道清晰 ;
单个分散的石细胞壁较薄。 花粉粒椭球形 ,长 12~
20μm,宽 10~ 12μm。螺纹导管直径 20~ 40μm。非腺
毛有单细胞或有 2~ 5个细胞构成 ,多呈弯曲状 ,单细
胞非腺毛壁较薄 ,直径约 20μm,多细胞非腺毛壁较
厚 ,直径 20~ 40μm(见图 2)。
图 2 荷花玉兰花蕾粉末图 (× 100)
1-苞片表皮细胞 2-石细胞 3-油细胞
4-非腺毛 5-花粉粒 6-导管
3 理化鉴别
①称取荷花玉兰粗粉 0. 4g于试管中 ,加乙醇
4m l,振摇 5min,滤过 ,于滤液中加 1%三氯化铁试剂
1滴 ,溶液显绿色〔4〕 (示含有酚性成分 )。
②取荷花玉兰及药典载辛夷原植物望春玉兰、玉
兰、武当玉兰的花蕾粉末各 5g于烧杯中 ,加甲醇
15ml,超声 30min;浸泡过夜 ,滤过 ;滤液于水浴蒸干
后加甲醇 2ml使溶解 ,作为供试液 ;称取芦丁标准品 ,
配成 4mg /ml溶液作为对照品。吸取上述 5种溶液各
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薄层板上 ,以醋酸乙酯-甲
酸 -水 ( 7∶ 0. 5∶ 0. 5)展开 ,取出晾干 ;置紫外灯
( 365nm)下观察 ,荷花玉兰有 6个荧光斑点 ,其中从
上而下第二个绿色荧光斑点尤为显著 ;与芦丁对应的
Rf值下也有一黄棕色的可见光斑点 (见图 3)。
4 挥发油含量测定
参照中国药典 2000年版 (一部 )挥发油测定法
(附录 XD) ,测定 3次 ,取平均值 ,结果含挥发油
1. 08% ( ml /g )。 颜色为黄色。
5 讨论
①荷花玉兰花蕾与药材辛夷性状和显微结构上
基本相似。主要不同点是荷花玉兰花蕾个体稍大 ,苞
片茸毛较短 ;粉末中非腺毛多为弯曲状 ,花粉粒稍大。
②从图 3可以看出 ,荷花玉兰花蕾与药材辛夷的
三种原植物的花蕾在多处具有相同 Rf值及相同颜色
的荧光斑点 ,表明它们的化学成分近似 ,可为荷花玉
兰作为辛夷的药材资源之一进行研究提供了依据。
58 西北药学杂志 2001年 4月 第 16卷 第 2期
图 3 荷花玉兰花蕾与辛夷原植物花蕾薄层色谱对照图
1-芦丁 2-荷花玉兰 3-望春玉兰 4-武当玉兰 5-玉兰
参考文献
〔 1〕 芦金清 ,彭信玉 ,蒋礼成 . 荷花玉兰树皮的酚性成分研
究 . 中成药 , 1990, 12( 5): 32
〔 2〕 陈兴荣 ,魏春红 . 荷花玉兰化学成分研究 . 中药材 ,
2000, 23( 3): 159
〔 3〕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上册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75: 394
〔 4〕 施大文主编 . 生药学实验指导 .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
版社 , 1989: 29
(收稿: 2000-10-16)
贵州葛属药用植物的种类与分布
赵立久 何顺志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贵阳
550001)
摘要 在收集资料与调查的基础上 ,搞清了 5种贵州
葛属药用植物的分布、生境及药用情况 ,并编制了分
种检索表。
关键词 葛属 ;药用植物 ;贵州
中图分类号: R282. 71 文献标识码: A
葛根为常用中药 ,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明显的作
用 ,用于内科、外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疾病的治
疗均获得较好的疗效〔1〕。 葛根来源于豆科葛属
Pueraria DC.植物。全世界葛属植物约 18种 ,中国有
9种 2变种〔 2~ 4〕 ,贵州有 7~ 8种〔5, 6〕。 入药的葛属植
物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收载 5种〔7〕 ,《新华本草纲
要》收载 8种〔8〕 ,《贵州中草药名录》收载 2种〔9} ,《贵
州中药资源》收载 3种〔 10〕。为进一步弄清贵州葛属药
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笔者对贵州省中药研究所
历年来调查和全省中药资源普查采集的腊叶标本进
行了分类学处理 ,对鉴定有误的标本进行了订正 ,现
报道如下。
1 贵州葛属药用植物地理分布特点
贵州全省各地葛属植物均有分布 ,其中野葛、越
南葛为广布种 ,苦葛、食用葛为间断分布种 ,粉葛仅分
布于黔西南州与广西交界处。该属植物垂直分布于海
拔 500~ 1 800m,但在海拔 350m及 2 550m处也有其
分布踪迹。多生于山坡灌木丛中。
2 贵州葛属药用植物种类
2. 1 野葛 ( Pueraria lobata (Willd. ) Ohw i. 又名葛
藤 ,产贵阳、龙理、贵定、镇宁、关岭、紫云、平坝、兴义
望谟、册亨、翁安、施秉、镇远、三都、榕江、从江、江口、
思南、铜仁等地 ,生海拔 500~ 1 400m山地灌木丛
中。根、花入药 ;根具解肌退热 ,生津、透疹、止泻功能 ;
用于温病发热、头痛、口渴、泻痢、麻疹初起等。花具解
酒、醒脾功能 ,用于伤酒烦渴 ,不思饮食 ,逆吐酸等。
2. 2 粉葛 P. thomsonii Benth. 又名甘葛 ,产兴义、
望谟、册亨、罗甸、安龙、桐梓、印江、务川、正安、沿河
等地 ,生海拔 350~ 1 800m林中或灌木中。根入药 ;
具解热发汗 ,生津止咳 ,止泻功能 ;用于表症发热、无
汗、口渴头痛、麻疹不透、痢疾等。
2. 3 越南葛 P. montana ( Lour. ) M err. 又名葛麻
姆 ,产水城、黔西、正安、凤冈、黄平、安龙、兴仁等地 ,
生海拔 1 200~ 1 800m山坡灌丛或丛林下。 根入药 ;
有清肝大 ,止咳功用。
2. 4 食用葛 P. edul is Pamp. 又名葛根 ,产清镇、凤
冈、赤水、习水等地 ,生海拔 350~ 1 250m山坡或谷
灌丛中。根入药 ;具解表退热 ,生津止渴 ,升阳散郁 ,透
发癍疹功能 ;用于伤寒、头痛、项强、消渴、泄泻、癍疹
等。
2. 5 苦葛 P. peduncularis ( Benth. ) Grah. 又名云
南葛 ,产兴义、安龙、黔西、威宁、湄潭等地 ,生海拔
800~ 2 500m山坡灌丛中。根入药 ;具解热透疹 ,生津
止咳功能 ;用于风疹 ,皮肤发痒 ,麻疹初起等。本品有
毒 ,应用时须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2. 6 三裂叶葛藤 P. phaseoloides ( Roxb. ) Benth.
据贵州植物志记载兴义有产。笔者未见到标本 ,是否
有产 ,有待进一步研究。 该种根入药 ;具解表退热 ,生
津止咳 ,止泻功能 ;用于表症发热、无汗、口渴、头痛、
59西北药学杂志 2001年 4月 第 16卷 第 2期
贵州省中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