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贵州盘县西康玉兰调查研究
郭 应1,张建华1,路元礼1,李 鹤2 (1.贵州省盘县林业局,贵州盘县 553537;2.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 经过调查,在盘县发现西康玉兰 36株,无幼苗,其分布方式为单株散生分布;植株繁殖以伐后萌蘖为主,缺乏更新层,种群处于衰
退阶段。分布在海拔 2 200 m以上,位于喀斯特山峰的顶部,地貌类型属玄武岩侵蚀剥蚀地貌。森林生态系统以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
统为主,土壤为上二叠统玄武岩发育形成的山地黄棕壤。繁殖途径单一、种子萌发率较低、自然环境破坏是导致西康玉兰濒危的主要
因素。
关键词 盘县;西康玉兰;资源现状;濒危
中图分类号 S757.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 2014) 24 -08229 -03
Investigation of Magnolia wilsonii in Panxian County
GUO Ying et al ( Forestry Bureau of Panxian County,Panxian,Guihzou 553537)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it was found there are 36 strains of Magnolia wilsoni in Panxian County,no seedlings,its distribution
mode for individual scattered distribution; Plant breeding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shoot after cutting,the lack of update layer,population de-
cline stage. They are distributed in above 2 200 m,located in karst mountain tops,landform denudation physiognomy type belongs to the ba-
salt erosion. Forest ecosystem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karst mountain forest ecosystems,soil for the formation of Permian series on basalt devel-
opment by mountain yellow brown soil. Breeding way is single,low seed germination rate,the natural environment destruction is the main fac-
tor lead to Magnolia wilsoni endangered.
Key words Panxian; Magnolia wilsonii; Resource status quo; Endangered
基金项目 盘县八大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 贵州省珍稀濒
危植物资源调查项目。
作者简介 郭应( 1973 - ) ,男,苗族,贵州盘县人,工程师,从事森林资
源调查和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 2014-07-22
西康玉兰[Magnolia wilsonii(Finet et Gagn)Rehd.]为木
兰科(Magnoliaceae)木兰属(Magnolia)天女木兰组(Sect.
Oyama)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分布于四川中部和西部、云南北
部[1 -3],在贵州兴义、安顺、水城、雷山也有分布[4]。喜温暖、
湿润的亚热带山地气候,常生长于海拔 1 900 ~ 3 300 m的灌
木林或灌丛中。花白色、芳香,初杯状,盛开呈碟状,观赏价
值高。树皮药用,称“川姜朴”,为厚朴代用品,国家二级保护
植物[5 -6]。
在自然条件下西康玉兰被人为破坏严重,其天然繁殖能
力弱,自然更新十分困难。近年来在野外很难看到成年野生
植株,对其相关研究也比较匮乏,仅见有对其育苗的相关报
道[7 -8],西康玉兰资源面临灭绝的危险。笔者在贵州省盘县
八大山保护区调查时发现多株西康玉兰,随即对其种群及群
落展开详细调查。对西康玉兰种群分布区域、生存立地环
境、自然繁殖更新特征和濒危因素等开展调查研究,旨在为
西康玉兰的有效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1 调查区概况
盘县位于贵州西部,是贵州西大门,地处 104°1746″ ~
104°5746″E,25°1936″ ~ 26°1731″ N。全县总面积 4 056
km2,地貌类型交错分布,形态多样复杂,有侵蚀地貌、溶蚀地
貌、构造地貌和溶蚀侵蚀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体,地势西北
高,东南低,中南部隆起。属于北亚热带春干夏湿温和气候
区,热量丰富,雨日较多,雨热基本同季,干湿季节明显,春秋
季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为 15. 2 ℃,年平均
无霜期为 271 d,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 594. 3 h,空气相对湿
度平均为 76. 0%,平均风速为 1. 6 m/s。县域内年平均降雨
量 1 411. 7 mm,日最大降水量 148. 8 mm,是全省雨量丰沛县
之一。植被类型属中亚热带云贵高原半干性常绿阔叶林地
带,滇黔边缘高原、山地常绿栎林、云南松林植物区,全县总
体以云南植物区系为主[9]。
2 调查方法
2. 1 调查对象 此次野外调查根据西康玉兰生长习性,并
参考相关资料,结合以往调查结果,选取原生性较强的森林
类型进行踏查。
2. 2 调查内容
2. 2. 1 资源分布情况。对目的物种进行详细调查,记录其
分布格局、株数、树高、胸径、健康等级及幼树数量,胸径≥5
cm要求每木检尺。
2. 2. 2 群落类型。按要求逐项调查目的物种所处生境类
型;植物群落(生境)的名称、种类组成、郁闭度或盖度;地貌、
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类型;人为干扰方式与程度、保
护状况等。
2. 2. 3 生态因子。查阅相关资料,总结目的物种生长区域
的地貌、生态、气候、土壤类型等。
3 结果与分析
3. 1 资源分布
3. 1. 1 资源分布与特点。通过野外调查,在普古乡勒米文
阁大山、坪地乡小树林村牛棚梁子、淤泥乡清水村 3 个地点
发现有西康玉兰分布,共 36 株(幼苗无、胸径 < 5 cm未达检
尺标准的幼树 19株、胸径 > 5 cm达检尺标准的幼树 17 株,
表 1) ,零散分布于拟建盘县八大山省级保护区范围内,没有
发现植株幼苗,植株更新方式以无性繁殖为主,受威胁因素
包括自身特性限制、生境退化、直接采挖或砍伐,当地人常用
作薪柴。其中自身特性限制威胁较为突出,其次为人为破
坏,总体受威胁程度一般。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4,42(24):8229 - 8231 责任编辑 高菲 责任校对 李岩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4.24.055
根据西康玉兰生长立地环境条件与种群生存现状调查
可知,西康玉兰多见于高海拔湿润寒冷的地区,生长在光照
条件好、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森林土壤及自然植被
保存完好的山谷沟溪旁或阴坡。分布方式为单株散生分布,
无片状或块状分布。
表 1 盘县西康玉兰分布概况
地点
海拔
m
群落类型
>5 cm检尺
株数
幼树
株数
幼苗
株数
合计
株数
普古乡勒米文
阁大山
2 220 房县槭群落 3 6 0 9
坪地乡小树林
村牛棚梁子
2 471 房县槭群落 3 13 0 16
淤泥乡清水村 2 411 桃叶杜鹃 -箭
竹群落
11 0 0 11
3. 1. 2 种群结构。此次调查共发现西康玉兰 36 株,其中幼
树 19株、达检尺 17株(表 2)。由表 2可知,盘县西康玉兰径
级连续性较差,植株均为砍伐后根部萌蘖,没有发现幼苗更
新情况,说明该地区西康玉兰种子自然繁殖能力弱。在达检
尺的西康玉兰植株中平均胸径为 8. 03 cm,平均高为 7. 89 m,
仅见 1株胸径 >15 cm的大径阶树。种群以中度健康为主,
处于严重衰退和枯竭状态,如不加以保护,有濒临灭绝的
危险。
表 2 盘县西康玉兰生长情况
编号 高度∥m 胸 /地径∥cm 冠幅∥m ×m 健康状况
1 6. 0 12. 0 6 ×3 2
2 5. 0 6. 0 4 ×3 2
3 5. 4 7. 0 7 ×6 3
4 12. 0 12. 4 4 ×6 3
5 6. 4 15. 6 9 ×10 3
6 8. 0 10. 6 6 ×6 3
7 15. 5 6. 0 4 ×5 3
8 5. 5 4. 0 1. 5 ×2 3
9 10. 4 6. 5 3 ×2 3
10 8. 0 6. 5 2 ×3 3
11 11. 1 6. 5 3 ×3 3
12 5. 5 6. 0 1. 5 ×2 3
13 5. 6 6. 0 1. 5 ×2 3
14 8. 0 7. 0 2 ×4 3
15 10. 0 8. 0 2. 5 ×3 3
16 9. 3 5. 5 3 ×3 3
17 10. 3 6. 0 4 ×3 3
注:健康状况中 1为健康,2为亚健康,3为中度健康,4为不健康。
3. 2 环境特征
3. 2. 1 非生物环境。
(1)地质地貌。调查区域喀斯特地貌发育分布广泛,在
盘县中西部海拔 1 200 m以上的地面,地貌组合形态以喀斯
特峰林峰丛为主,在喀斯特山峰的顶部还戴有残存的玄武岩
山帽。其次为火山玄武岩地貌,集中分布于娘娘山、八大山 2
片,是上二叠统玄武岩受流水线状侵蚀及面状剥蚀等作用形
成的地貌,以高陡的悬崖绝壁叠加在喀斯特地貌之上,分布
在东西向沙河背斜的南北两侧。八大山至娘娘山一带,一般
地面海拔 1 160 ~2 300 m,最高海拔 2 558 m,地形相对高差
800 ~1 100 m。
据调查显示,西康玉兰分布海拔在 2 200 m以上,位于喀
斯特山峰的顶部,即残存的玄武岩山帽区域,地貌类型属玄
武岩侵蚀剥蚀地貌。
(2)气候条件。调查区域的年日照时数在 1 453 ~ 1 704
h,年日照百分率在 33% ~ 39%,太阳辐射年总量在 4 125. 7
~4 408. 8 MJ /m2,是贵州省内日照和太阳辐射较多且各月差
异较小地区之一。分布区域的地势较高,林木郁闭,故多云、
雾、雨日,年均温在 10. 3 ℃以下。该区春温略高于秋温,表
现出春季升温和秋季降温都较快的云南高原气候特色。多
年极端最高气温 36. 7 ℃,无对植物的伤害性高温;多年极端
最低温 -7. 9 ℃。日均温≥10 ℃的持续日数在 118 ~ 309 d,
稳定高于 10 ℃的积温在 1 451. 4 ~ 6 002. 1 ℃。该地区属北
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海拔 1 800 m以上高山地区属暖
温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区。该区年降水量为 1 200 ~ 1 400
mm,具有南部多于北部,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秋季略多于春
季的分布规律。尤其是有干季(11 月 ~次年 4 月)降水量占
年雨量的 12% ~ 17%,湿季(5 ~ 10 月)降水量占年雨量的
83% ~88%的干、湿季明显的云南高原气候特征。
(3)土壤。该区域土壤以山地土壤为主,另有少量的耕
作土壤分布。山地土壤主要是玄武岩及风化物发育的山地
黄棕壤,在部分喀斯特灌木林下也有石灰土分布。主要为酸
性土壤,pH在 4. 10 ~6. 49之间变动,基本上都是随土层深度
的增加而递增。
总体来说,区域内森林土壤比较疏松、通气性能良好。
土壤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平均值达 101. 85 g /kg;土壤全 N
含量充足,为 4. 73 g /kg;土壤全 P含量在 0. 44 ~ 2. 57 g /kg,
含量相对充足;土壤全 K含量为 7. 81 g /kg。土壤有机质、全
N、全 P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全 K 含量随土层
深度的加深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土壤有机质、全 N、全 K的含
量都随海拔的增高而递增,全 P含量随海拔增高无明显变化
规律。土壤容重为 0. 88 g /cm3,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
加,随海拔的增加而递减;土壤总孔隙度平均值 64. 54%,除
个别土壤剖面以外,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基本上都
是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海拔增高而递增,毛管孔隙
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无明显变化规律;土壤的平均初渗速率
和稳渗速率分别为 8. 08 mm/min和 3. 35 mm/min,均随着土
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海拔增高而递增。
3. 2. 2 生物环境。根据西康玉兰种群结构调查资料可知,
该区域西康玉兰分布的海拔均差在 250 m左右,地理高差无
太大变化,故该区域的群落树种组成基本一致。该区域地带
性植被为贵州西部(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地带,是典型的喀斯
特山地,其森林生态系统以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为主,
也有常态地貌的森林生态系统。西康玉兰分布的 3 个地点
都是海拔 2 000 m以上较原始的森林群落,人为干扰少,腐殖
层深厚,群落结构相似,以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独山石楠(Photinia tushanensis Yu)、大果花楸(Sor-
bus megalocarpa Rehd.)、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 et
Zucc.)、房县槭(Acer franchetii Pax)、青榨槭(Acer davidii
0328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年
Franch.)等为建群树种,伴生有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
Hook. f. et Thoms.)、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 Oliv.)、光叶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var. vilmoriniana)等珍稀植物,其他
伴生种还有野八角(Illicium simonsii Maxim.)、八角枫[Alan-
gium chinense (Lour.)Harms]、云南樟[Cinnamomum glandu-
liferum (Wall.)Nees]、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 Wu)、檫
木[Sassafras tzumu (Hemsl.)Hemsl.]、云贵鹅耳枥(Carpinus
pubescens Burk.)、野茉莉(Styrax japonicus Sieb. et Zucc.)、川
桂(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白杜(Euonymus maackii
Rupr.)、中华槭(Acer sinense Pax)等;林下灌木层有高丛珍珠
梅(Sorbaria arborea Schneid.)、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
(Roxb.)Blume]、西南绣球(Hydrangea davidii Franch.)、桃
叶杜鹃(Rhododendron annae Franch.)、宜昌悬钩子(Rubus
ichangensis Hemsl. et Ktze.)、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Li]、异叶梁王茶[Nothopanax davidii (Franch.)
Harms ex Diels]、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宜昌荚
蒾(Viburnum erosum Thunb.)、珍珠荚蒾[Viburnum foetidum
Wall. var. ceanothoides (C. H. Wright)Hand. - Mazz.]、水
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 C. J. Chen)、金丝桃(Hypericum mo-
nogynum L.)、箭竹(Fargesia spathacea Franch.)、方竹[Chi-
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Fenzi)Makino]、细枝柃(Eurya
loquaiana Dunn)、窄叶野扇花(Sarcococca ruscifolia var. chinen-
sis)等;草本层以蓼科(Polygonaceae)、荨麻科(Urticaceae)、禾
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植物为主要类群。
3. 3 受危因素分析 根据西康玉兰自然繁殖更新现状、生
长环境条件调查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记载等因素综合分析,得
出导致西康玉兰濒危的因素有如下 3 点:①繁殖途径单一。
野外调查发现,西康玉兰均是砍伐后萌蘖繁殖,没有发现幼
苗更新。长期的无性繁殖,加之人为砍伐母株,导致种群扩
展更加缓慢。②种子萌发率较低。西康玉兰种子为中间性
种子,种子萌发条件较为苛刻,需要长时间低温层积处理来
解除生理休眠才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而在野外自然状况
下,很难有适宜的条件保证其种子成活。③外界因素。长期
的人为砍伐破坏,导致母株数量严重减少,再加上生存环境
的改变,使得种子发芽成苗的机率更小[10 -15]。
4 结论与建议
4. 1 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在盘县调查区域发现西康玉兰
仅 36株,以幼树为主,无幼苗,其分布方式均为单株散生分
布,无片状或块状分布。植株繁殖以伐后萌蘖为主,缺乏更
新层,种群健康度为中。
盘县西康玉兰分布在2 200 m以上的高海拔湿润寒冷地
区,位于喀斯特山峰的顶部,地貌类型属玄武岩侵蚀剥蚀地
貌。森林生态系统以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土壤为
上二叠统玄武岩发育形成的山地黄棕壤。繁殖途径单一、种
子萌发率较低、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导致西康玉兰濒危的 3个
主要因素。
4. 2 建议 根据调查研究,西康玉兰种群处于严重衰退和
枯竭状态,如不加以人工保护,有濒临灭绝的危险。鉴于此,
建议立即开展针对西康玉兰等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工作。
在保护过程中,不仅要对植物本身进行保护,更重要的是对
其伴生物种和原始生境的有效保护,杜绝盲目开发和乱砍滥
伐现象的发生。并加强西康玉兰种子繁殖的相关科研工作,
制定合理的就地保护方案,以扩大种群数量。
参考文献
[1]刘玉壶.中国植物志. 30卷1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2]李永康,黄威谦,王兴国,等.贵州植物志. 4卷[M].成都:四川民族出
版社,1989.
[3]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4]徐来福,杨成华,陈茂祥.贵州野生木本花卉[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
社,2006.
[5]刘玉壶,曾庆文,周仁章,等.中国木兰[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J].植
物杂志,1999(5):4 -11.
[7]吴守清,张廷忠.西康玉兰种子育苗初报[J].贵州林业科技,1998,26
(1):42 -43,50.
[8]韩春艳,龙春林.濒危植物西康玉兰种子休眠、萌发及贮藏特性[J].云
南植物研究,2012,32(1):47 -52.
[9]郭应,路元礼,张建华,等.盘县湿地初步调查[J].贵州林业科技,2013,
41(4):31 -34.
[10]杨荣慧,孙宝胜,刘守阳.秦岭地区连香树分布现状与濒危机理[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6):19 -22.
[11]彭林鹏,铁军.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
长治学院学报,2010,27(5):23 -26.
[12]龚洵,张启泰,潘跃芝. 濒危植物的区系性质与迁地保护[J].云南植
物研究,2003(3):354 -360.
[13]张可荣,黄华梨,杨文云.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概况及保护策略[J].甘肃林业科技,2002(2):19 -22,50.
[14]刘胜祥,黎维平,杨福生,等.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香树资源现
状及其保护[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9(1):34 -38.
[15]田毅,胡凤成,李年麒. 略阳金家河、郭镇林区红豆杉资源调查研究
[J].现代农业科技,2014(2):199,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209.
( 上接第 8214页)
分相比有差异。为提高林分质量,可以考虑适当提前间伐时
间,在间伐过程中伐除风折木、多头木、干形不良木,消除高
切后遗症。
参考文献
[1]程朝阳.修枝强度对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7,
27(1):70 -73.
[2]曾波,张小萍,钟章成.切枝对三峡库区两种榕属乔木生物量积累和枝
供给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26(5):1383 -1389.
[3]林开敏,洪伟,俞新妥,等.杉木幼林抚育技术的综合评价和决策[J].
林业科学,2001,37(15):49 -56.
132842 卷 24 期 郭 应等 贵州盘县西康玉兰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