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大芦荟全叶对氧化偶氮甲烷诱导的大鼠结肠直肠异常隐窝病灶的抑制作用



全 文 :国外医药 · 植物药分册 20 0 2年第 1 7卷第 6期 25 7
物的作用与 3“ m o l/ L的阳性对照药顺铂的
效果相当 。 双抗体夹层 E I LS A检测表明 , 25
和 5 0 拼m ol / L 的该化合物使细胞凋亡数分别
增至空白对照组的 2 . 8 和 3 . 6 倍 。 在各实验
浓度下培养介 质均未 出现 D N A 断裂 ,说明
白血病细胞的死亡模式是该成分诱导的细胞
调亡 ,而不是细胞坏死 。该化合物还导致与亚
二倍体 D N A 含量相应的粒子的进行性发生
(此为细胞凋亡特征 , 反映了断裂的 D N A 从
染色的细胞中渗出 ) 。上述结果表明 , r ot u n id -
fu ar n 是一潜在的化学防癌 、 治癌药物 。
实验显示 , 第 1 组 C O X 一 2 表达是第 5 组 的
4
.
2倍 , 是第 2 和 3 组 的 2 倍 。 与第 1 组相
比 , 第 2 组肝中 G S T 和酿还原酶 ( Q R ) 活性
略有增强 ,而它们在结肠中得到明显增强 ;第
3 组结肠和肝中的 G S T 与 Q R 活性均 明显
强于第 1 组 ,第 4 组大鼠结肠和肝中的 G S T
与 Q R 的活性强于第 5 组 。 表明该成分可能
通过抑制 C O X 一 2 的表达及细胞增殖 、诱导二
相解毒酶 的活性而发挥 A CF 化学防治作用 。
(沈 宇摘 霍万银校 )
4 0 4 红球姜中的球姜酮对氧化偶氮 甲烷诱
导 的 大 鼠异 常隐 窝病 灶 的化 学 预 防 作 用
〔英 〕 / T a n a k a T … / L if e S e i一 2 0 0 1 , 6 9
( 1 6 )一 1 9 3 5 ~ 1 9 4 5
异常隐窝病 灶 ( A C F ) 是结肠腺 癌癌前
病变 。 作者研究了从红球姜 iz n g ibe : ez o m -
be t S m i t h 根茎中分得的球姜酮 ( z e r u m b o n e )
对氧化偶氮 甲烷 ( A O M )诱导的结肠 A C F 的
抑制作用 。
雄性 F 3 4 大 鼠分为 5 组 : 1一 3 组每天
皮下注射 15 m g k/ g 的 A O M , 共 3 周 , 其中
第 2 和 3 组在注射 A O M 前 1 周开始每天分
别喂饲含 0 . 01 %和 0 . 05 %球姜酮的饲料 ,共
5 周 ;第 4 组只喂饲含 0 . 05 %球姜酮的饲料 ;
第 5 组为空 白对照组 。 5 周后 检查各组小 鼠
结肠 A C F 的发生率 。 结果显示 , 1一 3 组虽都
产生 A C F ,但第 2 和 3 组 A C F 的数 量有所
减少 ,第 3 组的作用最明显 ; 第 2 、 3 组 中含 4
个以上隐窝的大 A C F 的数分别为 2 . 3 和 。
7
, 明显少于第 1 组 ( 1 1 ) ; 而 第 4 、 5 组 未 见
A C F
。 球姜酮对结肠上皮细胞增殖 的活性通
过结肠隐窝中银染核仁形成 区 ( A g N O R s )计
数测定 。 结果显示 ,第 1组 A g N O R s 平均数
明显 高于第 2一 5 组 , 5 个组分别为 1 . 5 6 、 .0
9 。 、 。 . 8 2 、 .0 6 7 和 0 . 6 2 ,说明球姜酮可抑制细
胞增殖 。 球姜酮可剂量相关地降低前列腺素
( P G ) E
: 水平 , 剂量为 0 . 0 5%时还降低 P G D Z
水平 。 对结肠粘膜环氧化酶 ( CO X )一 2 表达的
4 0 5 大芦荟全叶对权化偶氮甲烷诱导的大
鼠结肠直肠异常隐窝病灶的抑制作用 〔英〕 /
S h im p o K … / P h y t o t h e r R e , 一 2 0 0 1 , 1 5
( 8 )一 7 0 5 ~ 7 1 1
作 者 曾报 道 大 芦 荟 A loe a bor er s ce sn
M il le : v a r
.
n a t a le n s i : B e r g e : 提取物对小 鼠
十二指肠癌和皮肤癌的促进 阶段有抑制作
用 。 现作者报道大芦荟全叶对氧化偶氮甲烷
( A O M )诱导大 鼠结 肠直 肠异常隐窝病灶
( A C F )形成的抑制 。
实验用大芦荟有 2 种处理方法 : 一种是
该植物全 叶匀浆的冻干粉末 f( A L O E ) ; 另一
种是将 f A L O E 用去离子 水混悬 , 棍悬液加
压 热处理 15 m in 后 再 冷 冻干 燥 得 到 的
a A L O E
。 雄性 F 3 4 4 大鼠分成 7 组 : 第 1 、 5组
喂饲基础饲料 (对照组 ) ;第 2 、 3 和 6 组分别
喂饲 1% 、 5 %和 5%的 f A L O E ;第 4 和 7 组
喂饲 5%的 a A L O E 。 尔后于 7 、 1 4 、 2 1 天 ,第
l 一 4 组皮下注射 1 5 m g / k g 的 A O M , 5 ~ 7
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 。 4 周后处死大鼠 ,取肝
脏进行醒还原酶 ( Q R )试验 。再取结肠经处理
后测 A C F 数 。 结果显示 , 实验中无动物死亡 ,
3 和 6 组大鼠出现稀便 、 软便 ,第 2 、 4 和 7组
大鼠有软便或正常便 。 第 2一 4 、 6 和 7 组大鼠
体重明显低于第 5组 。 第 2 和 4 组大鼠体重
明显高于第 3 组 。 第 2一 4 组单位结肠 A C F
平均数及 A C F 总数明显低于第 1 组 ,且这 3
个组大 A C F (在每个病灶中含有 4 个以上隐
窝 )平均数分别降至 35 % 、 14 % 、 9% 。 5%的
2 8 5国外医药 · 植物药分册 2 0 0 2年第 1 7卷第 6期
fA L OE 可使有无 注射 A OM的大 鼠的 QR
活性增强 。
以上结果表明 , 大芦荟显著抑制大 鼠结
肠直肠中 A O M 诱导的 A C F 的形成 , 明显减
少大 A C F 数 目 , 增加肝中 Q R 的活性 。 在该
实验 中 , f A L O E 和 a A L O E 的活性无差 异 ,
芦荟昔 A 和 B 可能是主要活性成分 。 该研究
结果提示大芦荟至少在结肠癌早期具有化学
防治作用 。
(陈红艳摘 黄正明校 )
茶 + C P 或 + D M B A 、 T F + D M B A 或 T R +
C P 明显降低小 鼠 R l 。 T F + C P 或 D M B A 、
T R + C P 或 D M B A , 明显减弱 S C E 。 以上实
验证 明 ,红茶及其 多酚类 T F 和 T R 对小 鼠
骨髓 细胞具 明显的抗诱变作用 , T F 的作用
强于 T R 。
(宋爱芹 夏 晶 翟 万银摘 )
40 6 红茶及其多酚类茶黄素 、 茶玉红精的抗
诱变活性 〔英〕 / G u p t a S … / L i f e S e i一 2 0 0 1 ,
6 9 ( 2 3 )一 2 7 3 5 ~ 2 7 4 4
作者通过检测染色体 畸变 ( C A ) 和姐妹
染色单体交换 ( S C E ) ,研究 了红茶及其所含
多酚类茶黄素 ( T F )和茶玉红精 ( T R )对环磷
酞胺 ( C P ) 和二甲基 苯并蕙 ( D M B A )诱导的
基 因损伤的抑制作用 。
1 )在 C A 实验 中 , 红 茶水 提 取物分为
5%

1 0 %和 2 。% 3种浓度 , 均以 l m L k/ g 剂
量给药 ; T F 和 T R 分别以 40 和 1 60 m g / k g
单次量给药 ;对照组给等体积的蒸馏水 。各组
在给药后 ,立即给以 D M B A 5 0 m g / k g 。 另 6
组动物除以 C P 替代 D M B A 外 , 其他处理同
上 。 2) 在体内 S C E 试验 中 , 除 C P 剂量改为
l o m g / k g 及在给药前将漠脱氧尿昔片植人
所有小 鼠腹内外 ,其他处理过程同 C A 试验 。
观察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裂变指数 (M l ) ,计
算细胞染色单体和染色体 C A 频率 、 S C E 频
率和 D N A 复制指数 ( R l ) 。 结果显示 , 1) 不同
浓度的红茶水提取物对染色体无诱变作用 ,
明显减少 C P 和 D M B A 诱导的 C A , 保护率
分别为 21 %~ 24 %和 23 % ~ 56 % 。 单次量
T F 和 T R 亦明显减弱 C P 和 D M B A 诱导的
C A
,保护率分别为 35 %和 41 % 。 对照组和治
疗组的 M l 无明显差别 。 2) 与对照组相 比 ,不
同浓 度的红茶提取物未 明显增加 S C E 。 除
5%红茶 十 D M B A 组外 , 所有试药均 明显减
少经 C P 或 D M B A 处理后 S C E 频率 。 20 %红
40 7 巴豆属植物 C即 ot n c a,’ “ ca ar 中的克 罗
烷型二菇 t ar n s一 d e h y d r o e r o t o n i n 的抗基因毒
活 性 〔英 〕 /A g n e r R A … / P l a n t a M e d一
2 0 0 1
,
6 7 ( 9 )一 8 1 5 ~ 8 1 9
巴 豆属植 物 C 犷。 t on c aj uc a ar ·在 巴西 民
间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 作者从其树皮中分离
出 二 菇 成 分 t ar n s 一 d e h y d r o e r o t o n i n ( t -
D C T N )
, 并通过腹 腔注射和管饲法给以诱变
剂环磷酞胺 ,研究 t 一 D C T N 的抗基因毒活性 。
该植物茎皮粉末用 己烷和 甲醇 提取 48
h
, 己烷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得 3个部位 。 其
中部位 B 经硅胶柱层析并 以 己烷 、 二氯甲烷
和 甲醇的混合物梯度洗脱得 t 一 D C T N 。 在小
核 (M N )试验 和染色体畸变 ( C A )试验 中 ,不
同剂量的 t 一 D C T N 以腹腔注射或灌 胃方式给
予 Sw i s s 小 鼠 , 3 0 m in 后给以环磷酞胺 ,另设
环磷酞胺 阳性对 照组和 t 一 D C T N 阴性 对照
组 。 结果显示 : t 一 D C T N 剂量为 27 7 . 50 m g /
k g (相 当于 L D S。 的 5 0% ) 和 4 1 6 . 2 5 m g / k g
(相当于 L D S。的 75 % ) 给小鼠腹腔注射 ,具有
显著的抗诱变活性 ,使 C A 频率明显减少 , 并
使伴有 C A 和 M N 发生 的细胞数减至近阴性
对照组水平 ;但剂量为 1 38 · 75 m g k/ g (相 当
于 L D 。。的 25 % )未显示上述活性 。 以管饲法
给药 , 3 种剂量均 明显抑制环磷酞胺诱导 的
C A
,减 少伴有 C A 发生 的细胞数 ,并接近 阴
性对照组水平 ; 1 38 · 75 和 27 .7 5 。 。 艰厂k g 两
剂量虽可降低 M N 频率 ,但未接近 阴性对 照
组水平 , 只有 4 16 . 25 m g k/ g 剂量组 与阴性
对照组接近 。 各组的裂变指数无明显差异 。
以 上结果提示 , 经 口 给药是最有效 的给
药方式 。 t 一D C T N 可能通过抑制环磷 酞胺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