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收稿日期:2005-09-17
基金项目:凉山州科技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张平(1971-),男,四川富顺人,农艺师,从事南药栽培研究与开发推广工作。
肾茶不同生长阶段熊果酸含量的变化(简报)
张 平,罗关兴,铁万祝,兰世宽
(四川省凉山州 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四川 米易 617201)
Changes of Ursalic Acid Content in 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during Different Growing Period
ZHANG Ping, LUO Guan-xing, TIE Wan-zhu, LAN Shi-kuan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Crops, Liangshan Prefecture of Sichuan Province, Miyi 617201, Sichuan China)
摘 要:对肾茶定植后不同时期的熊果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肾茶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熊果酸含量差异明
显,定植后 30~90d极显著高于 105~120d。因此,在四川攀西地区,肾茶在定植后 90d左右收获,可保证其
药材有较高的熊果酸含量。
关键词:肾茶;生长阶段;熊果酸含量
中图分类号:Q946.81+9; Q949.77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7791(2006)01-0065-01
1 材料与方法 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种苗于2004年6月在凉山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苗圃扦
插培育,7月初移栽定植于大田。
2 试验点基本情况 试验于 2004年在四川米易县新河乡试验点进行。当地年平均气温为 19.2~20.3℃,
年日照时数高达 2 361.5~2 709.2h,平均相对湿度 68%,年降雨量 740~1 352mm,雨季集中在 6~10
月,降雨量占全年的 80%。试验地为旱坡台地,土质为粘壤土,肥力中等。
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为 2m × 6m。根据生产中对肾茶生长量情况的观察,
生育期(T)共设 7个处理:分别为 T1(30d),T2(45d),T3(60d),T4(75d),T5(90d),T6(105d)和 T7(120d)。
每个处理 3 次重复。每小区等量取样,晒干后进行熊果酸含量检测。施肥每 667m2施 2 500kg农家肥
+50kg玖源牌复混肥(N﹕P2O5﹕K2O = 20﹕8﹕12);基肥占 60%,沟施;追肥占 40%,穴施。
4 结果与分析 试验数据经方差分析表明,肾茶定植后的各生长阶段中熊果酸含量如表1所示。从表1
可见,肾茶定植后30~90d期间,熊果酸含量无显著差异,平均含量为0.160%;而在105d之后熊果酸含
量则明显降低,与30~90d期间的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随后又趋于稳定。
目前四川攀西地区肾茶一年收获一次,即 6 月底至 7 月初(正逢雨季,为高温高湿季节)定植,
经 75~120d收获。根据多年田间观察,肾茶在 7
月初定植后 60d左右进入盛花期,90d左右花期
结束。本试验结果表明,肾茶在花期结束(90d)
后,其熊果酸含量开始下降,在 105~120d期间
的熊果酸平均含量只有 30~90d期间的 75%。因
此,在四川攀西地区的实际生产中,考虑到农户
可接受的肾茶产量问题,建议肾茶在定植后 90d
左右采收,既可保证肾茶药材有较高的质量,又
能收到较高的产量。
(下转第74页)
2006,35(1):65.
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
表 1 肾茶不同生长阶段熊果酸含量的变化
定植后天数(d) 平均含量(%)
T1(30) 0.165A
T2(45) 0.158A
T3(60) 0.166A
T4(75) 0.152A
T5(90) 0.158A
T6(105) 0.118B
T7(120) 0.119B
注:标有不同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第 35卷
﹒74﹒
参考文献:
[1] 陈勇,等. 蝴蝶兰的快速繁殖和规模化栽培技术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4,31(11): 84-88.
[2] Potor G.. Method of vegetative propagation of Phalaenopsis stem cuttings[J]. Amer Orchid Soc Bull, 1949,(18):739-742.
[3] Intuwong O, et al. Clonal propagation of Phalaenopsis by shoot-tip culture[J]. Amer Orchid Soc Bull, 1975,(93): 893-895.
[4] 李进进,等. 蝴蝶兰根段的组织培养[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0,35(3): 209.
[5] 林宗铿,等. 蝴蝶兰花梗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J]. 福建热作科技, 2001,26(1): 4-7.
[6] 张元国,等. 蝴蝶兰花梗腋芽组培再生技术体系的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04,(6): 3-5.
[7] 潘学峰,等. 海南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15(3): 206-210.
[8] 彭立新,等. 蝴蝶兰组织培养快繁研究[J]. 天津农业学报, 1999,(5): 27-29.
[9] 张秀清,等. 蝴蝶兰实生苗不同器官的离体培养[J]. 植物学通报, 1996,13(1): 50.
[10] 姚丽娟,等. 蝴蝶兰原球茎增殖分化影响因子探讨[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4,33(3): 42-44.
[11] 李军,等. 蝴蝶兰组培工厂化生产技术[J]. 园艺学报, 2004,31(3): 413-414.
[12] 陈之材,等. 蝴蝶兰花葶的离体培养[J]. 园艺学报, 2003,30(2): 242-244.
[13] 鲁雪华,等. 蝴蝶兰花梗节间段培养繁殖的初步研究[J]. 园艺学报, 2002,29(5): 491-492.
[14] 杨美纯,等. 蝴蝶兰的种子培养[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2,21(4): 258-260.
[15] 梁宏伟,等. 蝴蝶兰瓶播培养小试验[J]. 生物学通报, 2004,39(10): 57.
[16] 张福明,等. 蝴蝶兰种子的组织培养[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9,35(4): 303.
[17] 顾伟民,等. 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 2004,(5): 12-13.
[18] 周俊辉, 等. 蝴蝶兰原球茎增殖的研究[J].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2002,15(3): 13-17.
[19] 马子骏, 等. 蝴蝶兰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J].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8,15(2): 192-196.
[20] 王静,等. 大量元素、有机添加物、激素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J]. 上海农业科技, 2004,(3): 21-23.
[21] Bhattarcharjee S, et al. Effect of growth regulating substance on in vitro seed germination of Phalaenopsis hybrid[J].
Indian Agriculturist, 1999,43(1/2): 79-83.
[22] 叶晓青,等. 不同激素水平对蝴蝶兰原球茎状体增殖影响[J]. 江苏林业科技, 2002,(33): 42-44.
[23] 曹孜义,等. 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M]. 甘肃: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179-181.
[24] 姚丽娟,等. 蝴蝶兰防褐化技术探讨[J]. 广西热带农业, 2004,(3): 12-13.
[25] 柴向华,等. 金边蝴蝶兰的叶片培养[J]. 热带农业科学, 2004,24(3): 18-21.
[26] 林宗铿,等. 应用正交设计方法探讨蝴蝶兰丛生芽生根壮苗的条件[J]. 福建热作科技, 2002,27(1): 4-5, 11.
(上接第65页)
5 意义与进展 肾茶为唇形科肾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植物仅有5种,产于东南亚至澳大利亚的热
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仅有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一种,在四川攀西、广西、海南、云南和台湾等
省区有引种栽培。民间药用全草,有清热袪湿、排石利水之功效,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膀胱炎、
尿路结石、风湿性关节炎等。肾茶中含有熊果酸(ursolic acid),又名乌索酸、乌苏酸,属三萜类化合物,
分子量为456, 是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为肾茶的主要药效
成分之一,其含量高低直接影响肾茶药材及相关产品的质量。近年来肾茶资源的开发利用集中在以肾
茶为主要原料的各类新药产品的研制上,而对肾茶药材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在四川攀西地
区的肾茶生产中,收获肾茶没有固定时间,农户考虑到自己的经济利益,根据其田间肾茶的长势,认
为可保证有最高产量时才愿意收获,这必然造成肾茶药材质量的不稳定性。而对肾茶在不同生长阶段
熊果酸含量的研究罕见报道,本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中确定肾茶药材最佳采收期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