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唐文秀 ,骆文华 ,隗红燕 ,等.萘乙酸对野生药用植物走马胎扦插繁殖的影响 [ 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4):241-243.
萘乙酸对野生药用植物走马胎扦插繁殖的影响
唐文秀 , 骆文华 , 隗红燕 , 毛世忠 , 丁 莉 , 邓 涛
(广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桂林 541006)
摘要:以野生药用植物走马胎作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浓度(100、200、300、 400、 500 mg/L)的萘乙酸(NAA)对其扦
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6个处理中 , 采用浓度为 400 mg/L的 NAA浸泡 2 h的处理效果最好 , 扦插生根率为
(98.33±2.89)%,与清水对照相比 ,须根数极显著增多 , 是对照的 2倍。
关键词:走马胎;扦插;繁殖;生根率
中图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0)04-0241-02
收稿日期:2010-06-12
基金项目:广西植物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项目(编号:桂植业
09017)。
作者简介:唐文秀(1973—),女 ,广西桂林人 ,助理研究员 , 主要从事
植物引种驯化 、繁育研究。 E-mail:tangwx99@163.com。
通信作者:毛世忠 ,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植物引种栽培研究。 Tel:
(0773)3550084;E-mail:msz@gxib.cn。
走马胎(ArdisiagigantifoliaStapf)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
物 ,别名马胎 (广东)、山猪药(海南)、走马风(广西),为常
绿 、直立灌木 ,通常高 1 ~ 3 m。叶通常集生于枝顶 ,互生 ,背
面通常紫红色 ,有时淡绿色 。圆锥花序顶生 ,花白色或淡紫红
色;花期 4—6月 ,有时 2— 3月 ,果期 11—12月 , 有时 2— 6
月 。果球形 ,成熟时红色 。分布于我国云南 、广西 、广东 、江
西 、福建等省(区),越南北部亦有 。多生于海拔 1 300m以下
的山谷 、溪旁的疏 、密林下潮湿处 [ 1 ] 。走马胎为民间常用的
跌打损伤药 ,根茎及全株具有祛风湿壮筋骨 、活血化淤 、消肿
止痛 、止血生肌等功效 [ 2-3] ;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 4] ,筋骨疼
痛 、跌打损伤 、产后淤血 、半身不遂 、痈疽溃疡等;走马胎 60%
乙醇提取物还具有很强的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活性 [ 5 ] 。目前 ,
对它的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临床应用的研究 [ 4, 6-8 ]较多 ,对于
它的繁殖研究还未见报道 。走马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药
材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 ,因过度采挖利用 ,有些分布点已经很
难见到走马胎的踪影 。为了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该野生资
源 ,特进行了走马胎扦插繁殖的初步研究 ,重点研究了不同浓
度萘乙酸(NAA)对其扦插繁殖的影响 ,为走马胎的人工繁
殖 、培育 、引种驯化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场地设在广西植物研究所的繁育基地 。广西植物研
究所位于桂林市南郊 ,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 年均气温
19.2 ℃,年均降水量 1 865.7 mm,主要集中在 4— 8月 ,年均
相对湿度 78%;土壤为酸性红壤 , pH值 4.0 ~ 6.0。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009年 5月采自广西靖西的野生走马胎正在开花植株
(株高 1.5 ~ 2m),去根 、叶 ,截成 60 cm左右的枝条 ,保湿包
装后带回广西植物研究所繁育基地进行处理 。
2.2 方法
将走马胎植株已木质化茎干 ,剪成长 10 ~ 12 cm、上端平
齐 、下端呈马口形的插穗 。插穗穗茎的大小为 (13.23 ±
2.38)mm。插穗采用 6种方法处理:(1)清水浸泡 24 h(对
照);(2)100 mg/L萘乙酸 (NAA)浸泡 24 h;(3)200 mg/L
NAA浸泡 18 h;(4)300 mg/LNAA浸泡 12 h;(5)400 mg/L
NAA浸泡 2 h;(6)500 mg/LNAA浸泡 30 s。每个处理设
3次重复 ,每次重复 20根插穗 ,共 360根 。扦插基质为干净
河沙 ,将处理好的插穗插入沙床 ,插入深度为插穗的 2 /3,株
行距为 6 cm×7cm,淋透水 ,覆盖薄膜和 75%的遮阳网 ,保持
基质湿润 ,定时检查生根情况 。根干重的测定:剪取各处理的
所有不定根 ,分别置于烘箱中烘干 ,直至恒重 ,烘箱温度设置
为 80℃。 2个月后 ,调查所有处理的生根率 、不定根的数量 、
根长 、根干重 、苗高及芽形成数量等指标 。
2.3 数据分析
应用 Excel和 SPSS17.0进行数据整理 ,采用 One-way
ANOVA进行比较检验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根是植物适应陆上生活在进化中逐渐形成的器官 ,具有
吸收 、固着 、输导、合成 、储藏和繁殖等功能 ,植物生长所需要
的物质 ,大部分是由根自土壤中取得 。不定根是植物根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不定根的多少和长短是根系是否发达的重要
标志 ,也是植物插穗能否形成独立植株和生长快慢的决定
因素 。
走马胎插穗扦插 1个月后 ,调查枝条生根情况 ,发现所有
处理的 1年生嫩枝都已经生根 ,采用浓度为 400、500 mg/L
NAA的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 ,根形成较多 。老枝只有采用浓
度为 400mg/L的处理有个别枝条生根 ,且根量少 ,其他处理
未见生根 。表 1和表 2是扦插 2个月后的调查结果 。
3.1 不同浓度 NAA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
由表 1可见 , 400mg/LNAA浸泡 2h的处理与 300 mg/L
NAA浸泡 12 h的处理生根率相比 ,有显著差异(P<0.05),
其他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400 mg/LNAA浸泡
2 h处理的枝条生根率最高 ,为(98.33 ±2.89)%,最低的是
300mg/LNAA浸泡 12 h的处理 ,为(86.67 ±7.64)%,相差
10百分点以上 ,其余 3个处理的生根率都在 90%以上 。在清
—241—江苏农业科学 2010年第 4期DOI :10.15889/j.issn.1002-1302.2010.04.060
表 1 不同 NAA处理对走马胎插穗生根的影响
处理
编号
NAA浓度
(mg/L) 处理时间
生根率
(%)
根数
(条 /株)
根长
(cm)
根干重
(g/株)
1 0(CK) 24h 93.33±2.89abA 12.72±3.03cB 4.04±1.13abA 0.44±0.10abA
2 100 24h 93.33±7.64abA 22.33±3.92abAB 3.91±0.84abA 0.55±0.22abA
3 200 18h 90.00±8.66abA 23.89±2.82aAB 3.80±0.29abA 0.48±0.04abA
4 300 12h 86.67±7.64bA 25.06±7.56aAB 3.11±0.32bA 0.35±0.14bA
5 400 2h 98.33±2.89aA 27.67±2.60aA 4.35±0.51aA 0.62±0.10aA
6 500 30 s 93.33±7.64abA 16.22±1.67bcB 4.52±0.24aA 0.44±0.13abA
注:同列数据后小 、大写字母分别表示α=0.05和 α=0.01水平下的差异显著。
水浸泡 24 h的情况下 ,生根率可达(93.33±2.89)%,可见走
马胎插穗很容易形成不定根。走马胎新植株可以采用已木质
化枝条通过扦插繁殖获得 。
3.2 不同浓度 NAA对插穗根系的影响
从不定根形成的数量相比较 ,处理 5与处理 1、处理 6有极
显著差异(P<0.01),处理 2、处理 3、处理 4、处理 5等 4个处理
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 2、处理 3、处理 4与处理 6无
极显著差异(P>0.01),处理 1(CK)与处理 6(NAA500mg/L)
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 1)。可见 , 100 ~ 400 mg/L
NAA处理对走马胎插穗不定根的形成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采
用 400 mg/LNAA处理的插穗形成不定根的数量最多 , 为
(27.67±2.60)条 /株 ,是清水对照的 2.18倍;500mg/LNAA
处理对促进走马胎插穗形成不定根的效果不明显 。
各处理根长相比 ,处理 5、处理 6与处理 4之间有显著差
异(P<0.05),其他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采
用 500mg/LNAA处理形成的不定根最长 ,为 (4.52±0.24)
cm, 400 mg/LNAA处理次之 , 根长为 (4.35 ±0.51)cm,
300mg/LNAA处理最短 ,为(3.11 ±0.32)cm,平均根长最
大相差 1.4 cm。其他 3个处理和清水对照的根长介于
500mg/LNAA和 300 mg/LNAA处理之间(表 1)。
从不定根的干物质来看 ,处理 4与处理 5之间有显著差
异(P<0.05),其他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P>0.05)。采用
400mg/LNAA处理形成的不定根 , 干物质重为 (0.62 ±
0.10)g,是 6个处理中最重的 , 300 mg/LNAA处理最轻 ,为
(0.35±0.14)g,其次是清水对照和 500 mg/LNAA处理(表
1)。造成 300 mg/LNAA处理根长较短 、根干重较轻的原因
可能是 300mg/LNAA处理的时间不够长 。
综合不定根形成数量 、根长及根干重的数据表明:6个处
理中 , 400 mg/LNAA处理 2h对促进走马胎插穗扦插生根效
果较好 。
3.3 不同浓度 NAA对插穗芽形成和苗高的影响
不同处理下走马胎插穗芽形成数量及苗高见表 2。芽形
成数量相比 ,处理 1与处理 3、处理 4、处理 6 ,处理 5与处理
4 ,有极显著差异(P<0.01);处理 1与处理 2,处理 5与处理
6 ,处理 2与处理 4之间有显著差异 (P<0.05)。未经 NAA
处理的清水对照芽形成数量最多 ,达 15.33个 /株 , 400 mg/L
NAA处理次之 ,为 13个 /株 , 300mg/LNAA处理最少 ,只有 5
个 /株 ,处理 1是处理 4的 3.07倍 。在处理时间相同的情况
下 , CK形成芽数仍比 100 mg/LNAA处理略高 , NAA处理都
比 CK低 ,可能 NAA在促进根系形成的同时 ,对芽的形成有
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处理 1与处理 5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表 2 不同浓度NAA下走马胎插穗的芽数及苗高
处理
编号
NAA浓度
(mg/L) 处理时间
芽数
(个 /株)
苗高
(cm)
1 0(CK) 24h 15.33aA 7.27aA
2 100 24h 10.67bcABC 6.71aA
3 200 18h 9.00bcdBC 5.82abA
4 300 12h 5.00dC 2.54bA
5 400 2h 13.00abAB 7.51aA
6 500 30s 8.67cdBC 5.11abA
注:同列数据后小 、大写字母分别表示α=0.05和 α=0.01水平
下的差异显著。
(P>0.05),形成芽数相近 ,可能 400mg/LNAA浸泡 2 h处
理在促进根系形成的同时对芽的形成没有明显影响 。
苗高相比 ,处理 5、处理 1、处理 2与处理 4之间有显著差
异(P<0.05),处理 5最高 ,其次是处理 1 ,处理 4最矮 ,处理
5与处理 1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 4个处理的苗高
排序和形成芽数的排序相同 。 400 mg/LNAA浸泡 2 h处理
的苗高略高于 CK,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能
是 400mg/LNAA浸泡 2h处理在促进根系和芽形成的同时
对芽生长没有明显抑制作用 。处理 4在 6个处理中形成的芽
最少且生长较慢 ,原因可能与其形成的根较短 、根系的生物量
较小有关 。 6个处理中 , CK与 400mg/LNAA处理较好 ,走马
胎插穗芽形成数量及苗高相近(表 2)。
4 讨论
走马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民间有 “两脚行不开 ,不离
走马胎 ”之说 。在开发利用方面 ,当地的居民一般都是直接
采挖野生植株来出售 ,年复一年不断被采挖使野生资源日益
匮乏 。随着社会的发展 ,长期利用野生资源是不现实的 ,为了
能更好地保护走马胎野生资源 ,并且能够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
我们对走马胎进行了扦插繁殖研究 ,探索走马胎枝条扦插生
根机理 。
综合不定根的平均生根率 、形成根数量 、根长 、根干重 、芽
形成数 、苗高等参数 , 6个处理中 ,采用 400 mg/LNAA浸泡
2 h的处理对走马胎插穗扦插生根效果较好 ,对插穗芽的形成
和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NAA能够显著提高走马胎插
穗生根数 ,但对生根率 、根长 、根干重影响不大 。 NAA显著提
高走马胎插穗生根数的同时 ,对插穗芽的形成和生长有不同
程度的抑制作用 。在生产上建议采用 400 mg/LNAA浸泡
2 h处理走马胎插穗 。
(下转第 243页)
—242— 江苏农业科学 2010年第 4期
陈万光 ,屈菊平 ,邓平平 ,等.Cu2+、Pb2+对高体鳑 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 J] .江苏农业科学 , 2010(4):243-244.
Cu2+ 、Pb2+对高体鳑 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陈万光 1 , 屈菊平2 , 邓平平 1 , 郭志君 1
(1.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 ,河南洛阳 471022;2.焦作大学 ,河南焦作 454000)
摘要: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 ,研究 Cu2+、Pb2+对高体鳑 幼鱼的急性毒性 , 结果表明:Cu2+对高体鳑 幼鱼 24 h、
48h、96h的 LC50分别为 1.057 8、0.874 0和 0.723 8 mg/L;Pb2+对高体鳑 幼鱼 24h、48h、96 h的 LC50分别为 14.018 5、
13.677 3和 13.228 2 mg/L;Cu2+、Pb2+对高体鳑 幼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 0.179 0和 3.905 9mg/L。
关键词:高体鳑 ;重金属;急性毒性;安全浓度
中图分类号:S941.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0)04-0243-02
(上接第 242页)
由于试验材料有限 ,只采用了 1种生长调节剂 NAA作了
不同浓度处理 ,处理时间的长短对走马胎插穗扦插生根及芽
形成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还可以采用其他生长调节剂
进行试验 ,以寻找更合适的处理方法 。扦插苗的根系发达 ,与
实生苗相比 ,在植株生长方面区别不大 ,但根在药用方面是否
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生产上还可以考虑采用有性繁
殖(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繁殖 。
参考文献:
[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 58卷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9:93.
[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 [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77:1087.
[ 3]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药材标准 [ M] .9版.南宁:广
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2:58.
[ 4]唐亚平.中药走马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 J].四川中
医 , 2007, 25(1):54-55.
[ 5]张晓明.走马胎(ArdisiagigantifoliaStapf)活性成分的研究 [ D].
沈阳:沈阳医科大学 , 2004.
[ 6]杨 竹 ,黄敬辉 ,王乃利 ,等.走马胎中新的岩白菜素衍生物的提
取分离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 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2008, 25
(1):30-34.
[ 7]卢文杰 ,王雪芬 ,陈家源 ,等.大叶紫金牛化学成分的研究 [ J].
华西药学杂志 , 1990, 5(3):136.
[ 8]沈诗军 ,周定刚 , 黎德兵.走马胎提取液体内抗血栓作用研究
[ J].时珍国医国药 , 2008, 19(9):2224-2226.
高体鳑 (Rhodeusocelatus)属鲤科 ,鳑 亚科 ,鳑 属的
一种小型鱼类 ,身体侧扁且高 ,约呈卵圆形 ,广泛分部在内陆
淡水水域 。每年的 4 ~ 6月份为其繁殖季节 ,处于繁殖期的雌
鱼具一条细长的产卵管 ,雄鱼体披鲜艳的颜色 ,眼球上部橘红
色 ,体侧闪烁着淡蓝色的金属光泽 ,背鳍前几根鳍条、臀鳍边
缘和尾鳍中央均呈橘红色 ,臀鳍边缘为黑色 ,具有一定的观赏
价值 。
重金属能够在鱼体内富集 ,超过一定的剂量会对鱼类产
生毒害作用 。有关重金属离子对鱼类的毒性已有较多研
究 [ 1 -3] 。但迄今为止 ,涉及到重金属离子对高体鳑 幼鱼的
毒性研究未见报道 。本试验研究 Cu2+、Pb2 +对高体鳑 幼鱼
的急性毒性作用 ,一则扩充水生生物急性毒性研究的试验材
料 ,为高体鳑 经济价值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二则因为其分
布广 ,通过对这两种重金属离子对高体鳑 的安全浓度的测
定 ,为天然水环境受 Cu2+、Pb2 +污染程度研究提供一些基础
数据 。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08年 7月 ,从河南省洛阳市西苑公园人工湖一次性捕
收稿日期:2009-11-17
作者简介:陈万光(1964—),男 ,河南洛阳人 ,主要从事水产动物增养
殖学研究。 Tel:(0379)65526005;E-mail:chwgxql@ 163.com。
获批量高体鳑 幼鱼 ,暂养于室内水族箱中 72 h,暂养期间投
饵 1次 , 试验前 24 h停止投喂 。选择体质健壮 、体长为
(1.5±0.2)cm的个体作为试验用鱼 。试验药物为分析纯 Cu-
SO4 、Pb(NO3)2。试验用水为采用国际标准配制的稀释水 [ 4] ,
水温 (25 ±2)℃, 硬度 250 mg/L(以 CaCO3 计 ), pH值
7.8±0.2 , DO>7mg/L。
1.2 试验方法
试验前用蒸馏水将各试验药物配成一定浓度的母液备
用 。经预备试验 ,确定各试验药物浓度范围后 ,按等对数间距
设置 5个浓度梯度组 [ 5] 。试验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 ,每一药
物浓度梯度设 3个平行组 ,各放幼鱼 10尾 ,另设 1个对照组 。
试验开始 8h内连续观察幼鱼的活动及反应 ,以后在 24 h、
48 h、96h时检查并记录幼鱼症状及存活情况 ,及时捞出死亡
个体 。
根据重金属盐对高体鳑 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采
用概率单位 -质量浓度对数直线回归方程 [ 6]求出各药物对
高体鳑 幼鱼的 24 h、48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用下
列公式求出每种重金属对高体鳑 幼鱼的安全浓度(Sc)[ 7 ] :
Sc=48 hLC50 ×0.3/(24 hLC50 /48 hLC50)2
2 试验结果
2.1 中毒死亡症状
低药物浓度组的高体鳑 幼鱼的活动状况与对照组的基
—243—江苏农业科学 2010年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