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小叶女贞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11 - 06 - 28
基金项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人才项目“低矮免剪小叶女贞新品种鉴定
选育”黔农科合(人才)08009 号。
作者简介:刘晓霞(1978 -) ,女,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草地生态,植物
资源引种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舒健虹(1972 -) ,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园林植物资源利
用研究。
小叶女贞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刘晓霞, 舒健虹, 吴佳海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 贵阳 550006)
Study on Cuttage Technology of Ligustrum quihoui
LIU Xiao-xia,SHU Jian-hong,WU Jia-hai
摘要:以 JH 9816 小叶女贞不同茎粗、不同切面进行扦插试验,
根据根长、根系数、生根率、成苗率等因素观测比较,结果认为
JH 9816 小叶女贞整个枝条都可用于扦插,不同茎粗扦插苗在
一定土壤温湿条件下易形成植株;不同切面扦插的根长和生长
高度差异不显著,根系数差异达极显著。3 个处理中 J 处理效
果最好,前期生根较快、根系多而长。
关键词: 扦插育苗;小叶女贞
中图分类号: S 682. 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4705(2011)11-0087-02
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为木犀科女贞
属常绿小灌木,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的土壤都能生长
良好,萌芽性强,极易形成开张扁圆头形树,树形矮化,
具有一定的艺术观赏性,课题组发现的 JH 9816 小叶
女贞经多年栽种未见结实,是一个优良无性系。为了
最大限度地提高扦插繁殖系数,为大规模工厂化生产
提供最合理的依据,对适栽品种绿枝扦插苗技术做了
进一步的研究。
1 试验区自然概况及土壤农化性状
试验设在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试验场内,该地区地
势平坦,海拔 970 m,年均温 15 ℃,极端高温 35 ℃,极
端低温 - 8 ℃,≥10 ℃年积温 4 538. 1 ℃,年降雨量
1 346. 3 mm,无霜期 272 d,年日照时数 1 337 h,年均相
对湿度 82%。土壤类型为黄棕壤,pH值为 5. 97,有机
质为 1. 698%、全氮 0. 21%、水解氮为 130. 78 mg /kg、
速效钾为 110. 20 mg /kg、速效磷为 18. 23 mg /kg、土壤
肥力中等。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在贵州省草业研究所遮阳网(75%遮荫率)下进
行,供试材料为第 2 代 3 年生小叶女贞 JH 9816 扦插
苗(2009 年 6 月扦插) ,采集无病虫害,长 9 ~ 12 cm,留
2 ~ 3 片叶,带顶梢嫩枝、半木质化、木质化插条,茎粗
为 A:0. 88 ~ 1. 07 mm、B:0. 35 ~ 0. 48 mm、C:0. 24 ~
0. 35 mm、D:0. 22 ~ 0. 31 mm、E:0. 14 ~ 0. 2 mm(带顶
梢嫩枝) ,A、B、C、D、E 下剪口匀为马蹄形;F:0. 15 ~
0. 26(下剪口平剪)、J:0. 14 ~ 0. 24(下剪口为马蹄
形)、H:0. 14 ~ 0. 3(下剪口为楔形斜面) ,F、J、H 均为
带顶梢嫩枝,每个处理剪取 80 个枝条,插入深度为插
条长度的 1 /2 ~ 2 /3,除杂保持土壤湿润,扦插 11 d 后
进行观察计载,每 7 天 1 次连续 4 次,每次挖取 10 株
冲洗干净后,观测记录根长、根系数、植株生长高度。
表 1 不同茎粗扦插生根观测结果
不同
茎粗
平均生根长 平均根数
1 次 2 次 3 次 4 次 1 次 2 次 3 次 4 次
成苗率
(%)
植株
高度
(cm)
A 1. 88 3. 55 4. 42 5. 3 12. 7 36 37. 8 41. 0 100 2. 53
B 1. 45 2. 47 2. 72 4. 13 8. 3 11. 5 15. 8 20. 5 100 2. 03
C 1. 18 1. 47 3. 1 3. 95 4. 2 9. 8 14 18. 0 100 1. 47
D 0. 43 0. 85 2. 87 3. 35 2. 8 6 13. 8 14. 5 98 1. 42
E 0. 12 0. 82 2. 6 3. 07 1. 2 4. 3 7 8. 8 95 0. 86
表 2 不同茎粗根长、根数方差分析
不同
茎粗
根 长 根 数
均值 5%水平 1%水平 均值 5%水平 1%水平
A 5. 30 a A 41. 0 a A
B 4. 13 ab AB 20. 5 b B
C 3. 95 ab AB 18. 0 bc B
D 3. 35 b AB 14. 5 c BC
E 3. 07 b B 8. 8 d C
3 结果与分析
3. 1 不同茎粗扦插的生根情况
从表 1、2 可看出,不同茎粗扦插根长和根数差异
较大,其中 A、B 处理生根速度最快,根长最长,根数最
多,株高最高,其次为 C、D处理,最差的是 E 带顶梢插
穗处理,利用第 4 次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其根长 A > B >
·78·
问题探讨 刘晓霞 等:小叶女贞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表 3 不同切面根长、根数、生根率对比(单位:cm)
不同
切面
7 月 6 日 7 月 13 日 7 月 20 日 7 月 28 日
根长 根数
生根率
(%) 根长 根数
生根率
(%) 根长 根数
生根率
(%) 根长 根系数
生根率
(%)
株高
(m)
F 0. 25 1. 0 50 0. 45 2. 2 67 2. 82 7. 7 100 3. 83 9. 2 100 1. 04
J 0. 2 0. 7 50 0. 55 6. 3 100 2. 2 12. 3 100 3. 15 14. 6 100 0. 96
H 0. 13 0. 7 33 0. 78 6. 2 83 2. 77 9. 2 100 3. 4 11. 5 100 1. 09
C > D > E,A 与 E 达极显著水平,A 与 B、C、D 达显著
水平;植株根数 A > B > C > D > E 达到极显著水平;植
株茎节木质化有利于利用自身的营养萌发出根系,成
苗早。E处理虽然成苗时间长但成苗率达 95%,从生
产利用来看植株整个枝条都可以用于扦插,但插穗应
有 9 cm以上,加强管理,保持土壤湿润插穗才易成活。
3. 2 不同切面扦插的生根情况
由表 3、4 可知:不同切面对小叶女贞扦插生根的
试验结果表明:3 种扦插方法生根率均较高,植株生长
高度无明显差异。F 处理前期易形成愈伤组织,生根
快,且较长但用其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植
株根系数 J > F > H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对于根系浅
且抗旱性较差的树苗其根系数多有利于吸收较多的水
分和营养元素提高树苗的成活率。从 3 种扦插方法来
看最佳的是 J处理,其根较长,根系多,前期生根较快。
表 4 不同切面根系数方差分析
不同切面 均值 5%显著水平 1%极显著水平
J 14. 6 a A
H 11. 5 b B
F 9. 2 c C
4 小 结
4. 1 不同茎粗扦插根长和根系数差异较大,其中 A、B
处理生根速度最快,根长最长,根系数最多,株高最高,
其次为 C、D 处理,最差的是 E 带顶梢插穗处理,植株
茎节粗有利于利用自身的营养萌发出根系,成苗早。
E处理虽然成苗时间长但成苗率达 95%,从生产利用
来看植株整个枝条都可以用于扦插,但插穗应有9 cm
根长以上,加强管理,保持土壤湿润插穗才易成活。
4. 2 不同切面对小叶女贞扦插生根试验,3 种扦插方
法生根率均较高,植株生长高度、根长无明显差异;植
株根系数 J > F > H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对于根系浅
且抗旱性较差的树苗其根系数多有利于吸收较多的水
分和营养元素提高树苗的成活率。3 种扦插方法中最
佳的是 J处理,其根较长,根系多,前期生根较快。
参考文献:
[1]袁卉馥,赵销江,于宝海.金叶女贞快速繁殖方法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04(6) :23 - 24.
[2]孙金环.金叶女贞扦插生根试验研究[J]. 河北林业科技,
2005(1) :9 - 10.
[3]王卫成,贺成英,韩富军,等.不同处理组合对金叶女贞扦插
效果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06(2) :11 - 12.
[4]靳艳苏,高文清,刘继承,等.金叶女贞扦插试验[J].河北林
业科技,2000(4) :15 - 17.
[5]舒健虹,吴佳海,王舒颖,等.小叶女贞 JH 9816 扦插育苗技
术研究[J].种子,2009,28(8) :117 - 118.
[6]陈丛梅.园林绿化树种嫩枝扦插试验[J].林业科技,2007,
32(5) :

59 - 60.
(上接第 86 页)
参考文献:
[1]陈岳徐,许大熊,陈文贞.杂交稻特优 524 的丰产性稳定性
适应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3) :21 - 22.
[2]GK SHUKLA. Some statistical aspects of partitioning genotype
environmental components of variability[J]. Heredity,1972,29
(2) :237 - 245.
[3]许乃银,陈旭升,狄佳春,等.棉花区域试验中品种稳定性分
析方法探讨[J].江西棉花,2004,26(4) :9 - 13.
[4]杨进荣,王成社,李景琦,等.小麦新品种陕农 78 的丰产性
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3) :
134 - 135.
[5]郜俊红,潘娟,胡波. GS 郑农 16 小麦丰产性、稳产性、适应
性及品质稳定性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7(1) :1 - 3.
[6]张俊灵,孙美荣,李岩华,等. 小麦新品种长 4738 的丰产性
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7) :9 -
11.
[7]任红松,吕新,曹连莆,等. 通径分析的 SAS 实现方法[J].
计算机与农业,2003(4) :17 - 19.
[8]吴瑜.小麦新品种川育 12 产量构成及丰产稳产性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1995,8(3) :7 - 11.
·88·
第 30 卷 第 11 期 2011 年 11 月 种 子 (Seed) Vol. 30 No. 11 Nov.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