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黄毛楤木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全 文 :样进行纸层析分析(方法同单糖组成分析),以葡萄
糖 、甘油 、赤藓醇为参照 。结果检出葡萄糖和甘油 ,
无赤藓醇。如前所述 ,将水解产物转化为糖腈乙酸
酯衍生物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结果亦检出葡萄糖和
甘油 ,两峰相对面积比为 3∶1。表明HNP 主链为 1 ,
3-连接方式 ,甘油的产生是由于侧链氧化断裂的结
果。根据高碘酸钠消耗量 、甲酸生成量 ,以及 GLC
定量分析结果 ,可推测 HNP 可能为(1※3)-β-D-葡
萄糖 ,平均每 3个葡萄糖残基上有 1个 O-6位分支
的葡萄糖残基。
3 讨 论
虎奶多糖(HNP)的结构与从许多其它真菌中
得到的多糖(如茯苓多糠 、香菇多糖 、裂褶菌多糖等)
相似 ,这些(1※3)-β-D-葡聚糖 ,被称作生物应答调
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 , BRM)国内外对
于这类多糖的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的研究已有大量
报道[ 9] ,推测 HNP 亦应有类似的活性。初步研究
表明 ,HNP 对小鼠四氢化碳致肝损伤具有保护作
用 ,对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引起的细胞病变
有抑制作用(结果另文报道)。其它生物活性如抗肿
瘤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等的研究亦在进行之中。
参考文献
[ 1] 蔡永敏.中药药名辞典.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1996:198.
[ 2] 胡映辉 ,林志彬.灵芝菌丝体多糖对 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
药学学报 , 1999 , 34(4):264.
[ 3] Chihara G , Humuro J , Maeda Y , et a l.Anti tumor polysaccharide
derived f rom natural glucan(pachyman).Natu re , 1970 , 225:
943.
[ 4] 张庆林 ,张慧娟 ,王秉及.密环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分析.
中国药学杂志 , 1995 ,30(7):401.
[ 5] 刘美琴 ,李建中 ,孔繁祚.香菇菌丝体多糖的分离鉴定与免疫
功能研究.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 1999 , 31(1):46.
[ 6] 吴梧桐 ,陈琼华 ,徐碧如 ,等.银耳孢子多糖的分离和分析 , 真
菌学报 , 1982 , 1(2):119.
[ 7] 董群 ,郑丽伊 ,方积年.改良的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和寡糖含
量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 , 1996 , 31(9):551.
[ 8] 李铁林.糖的气相色谱.见:张帷杰主编.复合多糖生化研究技
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7:41~ 43.
[ 9] Young SH , Jacobs RR.Sodium hydroxide-induced conformat ional
change in schizophyllan detected by the fluorescence dye , aniline
blue.Carbohydr Res , 1998 , 310:91.
(收稿:1999-07-27)
黄毛 木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林耕 许旭东 刘东 鞠建华 杨峻山 (北京 100094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第 39470062号
摘要 目的:为寻找降糖活性成分 , 研究黄毛 木(Aralia decaisneana Hance)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常规的硅胶柱层析进行分
离 ,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 7 个化合物 , 分别确定为齐墩果酸(Ⅰ), 熊果酸(Ⅱ), 甘露醇
(Ⅲ),蔗糖(Ⅳ), β-谷甾醇(Ⅴ),胡萝卜苷(Ⅵ), 木酮(Ⅶ )。结论:化合物 Ⅶ 为新化合物 , 命名为 木酮(Aralone)。其中化合
物Ⅱ , Ⅲ为本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 Ⅳ , Ⅵ 为本种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关键词 黄毛 木;齐墩果酸;熊果酸;甘露醇; 木酮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Aralia decaisneana
Lin Geng (Lin G),Xu Xudong (Xu XD), Liu Dong (Liu D), et al(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 Beijing 100094)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ge the anti-diabetic 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the bark of A ralia decaisneana Hance.METH-
ODS:To separate the constituents of A ralia decaisneana Hance by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 and to identify their sturctures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analysis.RESULTS:Sev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bark of A ralia decaisneana Hance.Their structures
w ere identified as olernolic acid(Ⅰ), ursolic acid(Ⅱ), mannitol(Ⅲ), sucrose(Ⅳ), β-sitosterol(Ⅴ), daucosterol(Ⅵ) and aralone
(Ⅶ ), respectively.CONCLUSION:Ⅶ w as a new compound , named aralone.Compound Ⅳ and Ⅵ were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 r the
first time , compound Ⅱ and Ⅲ from this genus 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 Aralia decaisneana Hance , o lernolic acid , ursolic acid , aralone
·298· Chin Pharm J , 2000 May , Vol.35 No.5              中国药学杂志 2000年 5月第 35卷第 5期
  黄毛 木(Aralia decaisneana Hance.)系五加
科 木属植物 ,分布于广西 、云南 、四川和贵州等地 ,
其根皮和茎皮供药用 ,主治风湿腰痛 、肝炎 、肾炎和
糖尿病等[ 1 ~ 2] ,经现代药理学实验证明 ,黄毛 木
有降血糖作用[ 3] 。近年来 ,对其化学成分的报道较
多[ 1 ,4 ~ 5] ,为进一步寻找其活性成分 ,我们对四川产
的黄毛 木水提取液进行了研究 ,从中分离了 42个
化学成分 ,本文报道了其中的 7 个 ,齐墩果酸(Ⅰ),
熊果酸(Ⅱ),甘露醇(Ⅲ),蔗糖(Ⅳ), β-谷甾醇(Ⅴ),
胡萝卜苷(Ⅵ), 木单萜(Ⅶ ),其中化合物Ⅱ , Ⅲ为
本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 Ⅳ , Ⅵ为本种植物中首次
分离得到 , Ⅶ 为新化合物 。
1 仪器与材料
熔点用 X-4型显微熔点仪测定(温度计未校
正);UV 用 Philips PYE Unican PU8800 型紫外光
谱仪测定;IR用 Perkin-Elmer 983 G型红外光谱仪
测定;FAB-MS 用 Zab-Hs型质谱仪测定;EI-MS 用
Kyky-Zsp -50 型质谱仪测定;NMR 用 Bruker
AM5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 ,内标为 TMS;旋光用
Perkin-Elmer341旋光谱仪测定。层析用硅胶为青
岛海洋化工厂产品;D201大孔吸附树脂为天津骨胶
厂产品;Sephadex LH -20 为 Pharmacia 公司产品;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本植物于 1996 年采自四川
省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朱兆仪教授
鉴定为黄毛 木(Aral ia decaisneana Hance.)。
2 提取与分离
取干燥黄毛 木根皮粗粉 6.0 kg ,热水煎煮 6
遍 ,过滤药渣 ,滤液分批通过大孔树脂(其间控制流
出液的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为阴性),并用蒸
馏水反复冲洗至流出液的 Molish 反应为阴性 ,用体
积分数为 95%的乙醇洗脱 ,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 ,
得浸膏217.4 g 。取浸膏 190 g ,经常压硅胶柱层析 ,
氯仿-甲醇-水(90∶10∶5 ,下层)洗脱 ,共分得 10个部
分。其中在 E 部分 ,经反复中压硅胶柱层析 ,以氯
仿-甲醇-水(1∶1∶0.2)洗脱得化合物 Ⅰ(80 mg);在
D部分 ,经常压硅胶柱层析分离 ,氯仿-甲醇-乙酸乙
酯-水(9∶1∶1∶0.2)洗脱 ,得化合物 Ⅱ , Ⅶ ;H 部分 ,经
反复中压硅胶柱层析 ,以氯仿-甲醇-水(3∶1∶0.2)洗
脱 ,得化合物Ⅲ(150 mg);取 2000 m l大孔树脂水洗
脱液减压浓缩 ,浸膏以常压硅胶柱层析 ,氯仿-甲醇-
水(6∶4∶1)洗脱 ,得化合物Ⅳ(110 mg);在 C 部分 ,
经常压硅胶柱层析 ,以石油醚-乙酸乙酯(3∶2)洗脱
得化合物Ⅴ(60 mg), Ⅵ(50 mg)。
3 鉴 定
化合物Ⅰ :白色结晶性粉末 ,mp310 ~ 312℃(氯
仿-甲醇重结晶)。 IR(νKBrmax cm -1)3440 (OH), 1700
(C=O), 1660(C =C);EI -MS(m/z);456[ M] + ,
438 ,410(100%),395 ,248 , 203 , 189 。1H-NMR(pyri-
dine-ds)δ:0.89 , 0.90 ,0.93 , 0.94 , 0.98 , 1.10 , 1.23
(3H ×7 , s), 3.40(1H , dd , J =5.0 , 11.0 Hz , H -
3);13C-NMR(py ridine-ds)δ:39.1(C-1), 28.1(C-
2), 78.1(C-3), 39.4(C-4),55.9(C-5),18.8(C
-6),33.3(C-7), 39.8(C-8), 48.2(C-9), 37.4
(C-10),23.7(C-11),122.6(C -12), 144.9(C-
13), 42.2(C -14), 28.4(C -15), 23.8(C -16),
46.7(C-17),42.1(C-18), 46.5(C -19),31.0(C
-20),34.3(C-21), 33.2(C-22), 28.8(C-23),
16.6(C-24),15.6(C-25), 17.5(C -26),26.2(C
-27), 180.2(C-28),33.3(C-29),23.9(C-30)。
以上碳谱数据与报道的齐墩果酸光谱数据一致[ 6] ,
经薄层层析检查 ,与齐墩果酸对照品的 Rf值 ,斑点
颜色一致 ,故确认化合物Ⅰ为齐墩果酸。
化合物 Ⅱ:白色针状结晶 , mp277 ~ 278℃,溶于
甲醇 ,氯仿。 IR(νKBrmax cm-1)3420 (OH), 2930 , 2850
(CH),1693(C =O),EI -MS(m/ z);456[ M] + , 248
(100%), 207 , 203 , 189;1H-NMR(py ridine-ds)δ:
3.27(1H , dd , J=12.4 Hz ,H -3), 5.45(t-like ,H-
12), 2.51(1H , d , J -11Hz , H -18), 0.90 , 1.10 ,
1.14 ,1.21 , 1.29(3H×5 , s), 0.95(3H , d , J=7Hz),
0.91(3H ,d , J=6Hz), 13C-NMR(py ridine-ds)δ:38.7
(C-1), 27.2(C -2), 78.8(C -3), 38.7(C -4),
55.2(C-5), 18.3(C -6),32.9(C -7), 40.0(C-
8),47.7(C-9),36.9(C-10),23.3(C-11),126.2
(C-12), 138.0(C-13), 42.1(C-14), 28.7(C-
15), 24.3(C -16), 48.1(C -17), 52.8(C -18),
39.1(C-19),38.9(C-20),30.7(C-21), 36.7(C
-22),28.7(C-23), 15.5(C-24), 15.7(C-25),
16.9(C-26),234.7(C-27),180.1(C -28), 16.9
(C-29),21.3(C -30),以上碳谱数据与报道的熊
果酸光谱数据一致[ 6] ,经薄层层析检查 ,与熊果酸
对照品的 Rf值 ,斑点颜色一致 ,故确认化合物 Ⅰ为
熊果酸 。
化合物 Ⅲ:白色针状结晶 ,mp167℃(甲醇-水重
结晶)EI-MS(m/ z):183[ M +H] +;1H-NMR(pyri-
dine-ds)δ:3.37(m), 3.54(dd , 7.5 , 7.5Hz),4.4(d ,
7.0Hz);13C-NMR(py ridine-ds)δ:63.9 , 69.7 , 71.3;
以上光谱数据与所报道的甘露醇的光谱数据一
致[ 7] ,经薄层层析检查 ,与甘露醇对照品的 Rf值 、斑
·299·中国药学杂志 2000年 5月第 35卷第 5期           Chin Pharm J , 2000 May , Vol.35 No.5
点颜色一致 ,故确认化合物Ⅲ为甘露醇 。
化合物 Ⅳ:无色方晶;mp:185℃;易溶于水 ,
Molish反应为阳性 。化合物Ⅳ的红外光谱与蔗糖对
照品红外光谱一致 ,且经薄层层析检查 ,与蔗糖对照
品的 Rf值 、斑点颜色一致 ,故确认化合物Ⅳ为蔗糖。
化合物Ⅴ:白色片状结晶;mp 137 ~ 139℃(氯
仿-甲醇重结晶), IR(νKBrmax cm-1):3420(OH), 2980 ,
2960(CH), 1650(C=C);UV(λEtOHmax )206 nm;EI-MS
(m/ z):414 [ M ] + 396[ M-H2O ] , 329 , 105 , 95 , 81
(100);化合物Ⅴ与 β-谷甾醇对照品混合熔点不下
降 ,红外光谱能叠加 ,且经薄层层析检查 ,与 β-谷甾
醇对照品的 Rf值 、斑点颜色一致 ,故确认化合物Ⅴ
为 β-谷甾醇 。
化合物 Ⅵ :白色粉末 , mp 305℃(分解)IR(νKBrmax
cm-1):3380(OH), 2900 , 2800;EI-MS(m/ z):576
[ M] + ,414[ M -162] + , 396;化合物 Ⅵ 与胡萝卜苷
对照品混合溶点不下降 ,红外光谱能叠加 ,且经薄层
层析检查 ,与胡萝卜苷对照品的 Rf 值 、斑点颜色一
致 ,故确认化合物Ⅵ 为胡萝卜苷。
化合物 Ⅶ :淡黄色块状结晶 , mp 39 ~ 41℃
(95%乙醇重结晶)。易溶于氯仿 、丙酮 、甲醇。EI-
MS谱给出 m/ z(%):168(M + , 7.7), 150(M -18 ,
11.5), 59(100)峰 ,表明分子内含有一个异丙羟基 。
结合1H-NMR , 13C-NMR 谱 ,推断其分子式为 C10
H16O2 ,相对分子质量 168 ,是一个单萜 ,其不饱和度
为 3 ,红外光谱提示分子内有羟基(3420 cm-1), α,
β-不饱和羰基(1660 cm-1),此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的
最大吸收为 243 nm ,再根据其不饱和度 ,说明此结
构为一个六元环的 α, β不饱和酮 。根据13C-NMR
和 DEPT 谱 ,可以看到 10个碳信号 ,其中有三个甲
基δ:15.4 ,27.0 , 27.1;两个亚甲基δ:26.8 , 39.5;两
个叔碳 δ:45.9 , 145.2;还有两个季碳 δ:71.2 ,
134.9。其中 ,一个烯碳为季碳δ:134.9 ,一个烯碳
为叔碳δ:145.2。在1H-NMR 谱中 ,除了显示出三
个甲基δ:1.23(6H , s);1.78 ,(3H , s)外 ,还显示出一
个烯氢δ:6.67(1H , m),及四组质子信号δ:2.10
(1H , m);2.28(2H , m);2.44(1H , m);2.60(1H ,
m),综合以上数据 ,可以初步推定此结构为一个具
有环内双键的 α, β-不饱和六员环酮 ,同时 ,在烯碳
上带有一个甲基 ,在环上还带有一个异丙羟基。
根据1H-1HCOSY谱 ,可以看到 H -3与 H -4
相关 ,H-5与 H-4 及 H -6相关 ,再根据 HMQC
谱 ,归属了化合物的碳和氢的数据确定该化合物为
2-甲基-5-异丙羟基-2-烯-环己酮 。为一新化合物 ,命
名为 木酮(araione)。
参考文献
[ 1] 朱兆仪 ,崔立英 ,胡碧煌 ,等.黄毛 木皂苷 A 的分离和结构
测定.药学学报 , 1994 , 29(11):840.
[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986:2440.
[ 3] 王大元 ,俞红 ,胡盛珊,等.黄毛 木皂苷的降血糖作用.中国
药学杂志 , 1995 , 30(7):407.
[ 4] 方乍浦 ,周迎新 ,曾宪仪.黄毛 木皂苷的分离鉴定.植物学报
1992:34(6):461.
[ 5] Miyase T , Shiokaw a KI , Zhang DM , et al.Araliasponins Ⅰ ~
Ⅵ , t ri terpene saponins from the root s of Aralia decaisneana.
Phytochem istry , 1996:41(5):1411.
[ 6] 龚运淮.天然有机化合物的13C-核磁共振化学位移 , 昆明:云
南科技出版社 , 1986:131.
[ 7] 詹培思 ,牛保琴 ,李振华 , 等.红毛五加水溶性成份初报-甘露
醇的分离与鉴定.兰州医学院学报 , 1987 ,(2):51.
(收稿:1999-11-28)
头花蓼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李勇军 骆宏丰 王永林1 盛宛云2 胡昌奇 (上海 200032上海医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1 贵阳 550004贵阳医学院药
学系;2 上海 200032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摘要 目的:对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Ham ex D.Don.)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和聚酰胺柱层析
进行分离 ,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 4 个化合物:槲皮素(quercetin , Ⅰ)、槲皮苷
(quercitrin , Ⅱ)、陆地棉苷(hirsutine , Ⅲ)、 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鼠李糖苷(querce tin 3-rhamnoside 2″-gallate , Ⅳ)。结论:
4 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头花蓼;槲皮素;槲皮苷;陆地棉苷;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鼠李糖苷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flavonoids from Polygonum capi tatum
Li Yongjun(Li YJ),Luo Hongfeng(Luo HF),Wang Yonglin(Wang YL), et al(Department of Chemistry of Natural
·300· Chin Pharm J , 2000 May , Vol.35 No.5              中国药学杂志 2000年 5月第 35卷第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