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虾衣花的生药学鉴定



全 文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11月30日 第28卷第22期 J Mod Med Health,November 30,2012,Vol.28,No.22
图 2 虾衣花茎横切的显微观察
·药物与临床·
虾衣花 (callispidia guttata)为爵床科(acanthaceae)麒麟吐珠
属植物的茎和叶。又称虾夷花、虾衣草、狐尾木、麒麟吐珠。有清热
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疔疮疖肿、跌打肿痛。原产于
墨西哥,中国多在温室中栽培。
近年来,文献对其显微鉴定、药理作用等有少量相关报道,但
对其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并没有报道,本选题采用显微及理化鉴
别方法对虾衣花进行生药学鉴定研究,期望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
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3]
1.1 仪器 FW-100 型高速万能粉碎机(上海新诺仪器)、UVP-
2041PC 型紫外分光光谱仪(爱丽色)、显微镜(奥林巴斯)、E200
型显微绘图仪(博克)、数码相机(尼康)等。
1.2 样品 虾衣花采自新疆石河子大学药园。取茎、叶分别干燥
并粉碎,过 65 目筛,备用。
1.3 试剂 水合氯醛、稀甘油、乙醇、氯仿、甲醇、石油醚、盐酸、
镁粉、三氯化铁(FeCl3)、三氯化铝(AlCl3)、5%α-萘酚乙醇 、乙酸
酐、浓硫酸-乙酸酐、盐酸羟胺、碘化铋钾、碘化汞钾、碘-碘化钾、
硅钨酸、甲醛等。
1.4 鉴别方法
1.4.1 显微鉴别 (1)叶上、下表皮观察片(水装片):撕取叶的
上、下表皮制成水装片进行显微观察。(2)虾衣花茎横切片:①茎
横切(水合氯醛装片),用小刀切取较薄的茎横切片,经透化后制
成可观察的片子;②石蜡切片的制作步骤与注意点,具体流程
见图 1;③粉末(水合氯醛装片)。
1.4.2 理化鉴别 (1)采用试剂鉴别:盐酸镁粉、金属盐络合反
应、0.5%FeCl3、水、5% α-萘酚乙醇溶液和浓硫酸、Lieberman-Bur-
chard 反应、FeCl3、异羟肟酸铁反应、碘化铋钾、碘化汞钾、碘-碘
化钾;(2)紫外光谱鉴别:选择提取的溶剂分别是石油醚、甲醇、氯
仿、水。每种提取液稀释的倍数:①石油醚、甲醇、氯仿:稀释 4 倍;
②水:稀释 16 倍 [4-5]。
2 结 果
2.1 显微鉴别
2.1.1 叶上、下表皮观察片(水装片) 上表皮含钟乳体细胞甚
多,棱形,稍弯曲,两端渐尖或钝圆,长 200~800 μm,直径 33~58 μm;
气孔直轴式;腺鳞头部 4 个细胞,直径 33~43 μm;腺毛,柄短,头
部单细胞;非腺毛 2~5 个细胞,长 230~700 μm,基部直径约至
60 μm,表面有角质条纹,有的可见疣状突起。下表皮含钟乳体细
胞较小,长 200~500 μm,直径 11~58 μm;气孔密布;腺鳞颇多;非
腺毛着生于叶脉及叶缘处。
2.1.2 虾衣花茎横切片 (1)茎横切(水合氯醛装片)镜检可清晰
地看到边缘的非腺毛,但由于手工切制的茎横切片太厚,拍出的
照片不够清晰,所以没有附上茎横切的全图,见图 2、3。(2)虾衣
花茎横切的石蜡切片,见图 4。
虾衣花的生药学鉴定
姜文燕,马小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学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4)
【摘 要】 目的 研究和利用虾衣花资源。 方法 采用显微及理化鉴定方法进行生药学鉴定研究。 结果 描述、绘
制了虾衣花的显微特征,建立其理化鉴别方法。 结论 为制订虾衣花质量标准和利用该生药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植物,药用; 中药鉴定; 虾衣花
文章编号: 1009-5519(2012)22-3451-03 中图法分类号: R282.71 文献标识码: B
1 取材
2 固定
3 冲洗
4 脱水
5 透明
6 浸蜡
7 包埋
8 切片
9 粘片
10脱蜡
11染色
12封片
步骤 注意点
选择适宜材料,坚硬材料需软化
用福尔马林-冰醋酸-乙醇(F-A-A)固定液固定 12~24 h
用慢速流动的水冲洗 12~24 h
用 60%乙醇(2 h)、70%乙醇(2 h)、80%乙醇(2 h)、95%
乙醇(2 h)各 1 次,无水乙醇(1 h)2 次,分别进行脱水
用 1/3 二甲苯+2/3 纯乙醇→ 1/2 二甲苯+1/2 纯乙醇→
2/3 二甲苯+1/3→纯乙醇 纯二甲苯→ 纯二甲苯进行透
明,每级 30 min,材质完全透明方可浸蜡
用 3/4 二甲苯+1/4 石蜡(2 h)→1/2 二甲苯+1/2 石蜡(2 h)
→1/4 二甲苯+3/4 石蜡(2 h)→纯石蜡(2.5 h)→纯石蜡
(2.5 h)进行浸蜡
注意药材要尽量在石蜡块中间,摆放整齐,防止石蜡块
凝固时分层
注意调整刀的角度及切的厚度,手转动机器的速度不易
过快
蛋清不宜过多,以免影响后面脱蜡
脱蜡时要尽量完全脱去,脱蜡困难时可以在 37 ℃恒温
箱中加热
1/2 二甲苯+1/2 纯乙醇 (8 min)→纯乙醇(8 min)→95%
乙醇 (8 min)→80%乙醇 (8 min)→70%乙醇 (8 min)→
番红溶液(3 h)→50%乙醇(5 min)→70%乙醇(5 min)→
80%乙醇(5 min)→95%乙醇(5 min)→固绿液(15 s)→
观察染色情况→95%乙醇过一下→纯乙醇 30 s→纯乙
醇 60 s→1/2 二甲苯+1/2 纯乙醇(5 min)→二甲苯(5 min)
→ 二甲苯(30 min)
封片时加胶不宜过多,注意平放干燥,贴标签






















图 1 石蜡切片的制作步骤与注意点
·3451·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11月30日 第28卷第22期 J Mod Med Health,November 30,2012,Vol.28,No.22
图 3 虾衣花茎横的详图
图 4 虾衣花茎横切的石蜡切片图
2.1.3 粉末(水合氯醛装片) 茎、叶混合粉末为浅绿色。(1)非腺
毛有规则和不规则两种,柄细胞 2~4 个,壁薄,腔大;(2)腺毛有规
则和不规则两种,头部多细胞,柄细胞 2~4 个;(3)气孔多为直轴
式,直径 30 μm左右;(4)腺鳞头部多为 4个细胞,半径 10~20 μm;
(5)钟乳体较多,大小不一;(6)嵌晶纤维,大小不一;(7)导管多数
为螺纹导管,偶见梯纹导管及缘纹导管;(8)石细胞较多,大小不
一,形状多为长方形;(9)草酸钙方晶多见,形状不规则,方形、不
规则块状,大小不一;(10)薄壁组织,多见。见图 5、6。
1、2 非腺毛;3、4 腺毛;5 气孔—直轴式;6 腺鳞;7、8 钟乳体;9 草酸钙
晶体—方晶;10 薄壁组织;11、12 石细胞;13 嵌晶纤维;14、15 螺纹导管。
图 5 虾衣花茎、叶混合粉末图(摄影片)
1 嵌晶纤维;2 腺毛;3 非腺毛;4 气孔(直轴式);
5 螺纹导管;6 钟乳体;7 腺鳞;8 石细胞
图 6 虾衣花茎、叶混合粉末(扫描图)
2.2 理化鉴别结果
2.2.1 试剂鉴别 试剂检查可以判定出虾衣花主要化学成分为
生物碱类,含少量三萜皂苷类成分,见表 1。
2.2.2 紫外光谱鉴别 紫外光谱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石油醚有
1 个最大吸收峰,位于 212.0 nm;氯仿有 3 个峰,242.0 nm 的峰比
较明显,432.5 nm 和 458.0 nm 处的峰不是特别明显;甲醇有 4 个
峰,224.5 nm 的峰最突出,329.0、435.0、450.5 nm 处的 3 个峰不明
显;水有 1 个最大峰,位于 217.0 nm。每种提取溶剂的紫外光谱
图,见图 7;每种溶剂的吸光度值,见表 2。
图 7 每种溶剂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表 1 试剂鉴别结果
试剂
盐酸镁粉(黄酮类检查)
金属盐络合反应(黄酮类检查)
0.5%FeCl3(萜类理化检识)
水(三萜类化合物检识)
5% α-萘酚乙醇溶液、浓硫酸
(Molish反应)
(三萜类化合物检识)
Lieberman-Burchard反应
(三萜类化合物检识)
FeCl3(鞣质检识)
异羟肟酸铁反应(香豆素类检识)
碘化铋钾(生物碱类检识)
碘化汞钾(生物碱类检识)
碘-碘化钾(生物碱类检识)
硅钨酸(生物碱类检识)
Feigl反应(醌类检识)
乙醇(荧光检查)
均无颜色反应
均无颜色变化
无赤色络合物生成
产生少量泡沫
两液面间无紫色环产生
无颜色变化
无颜色变化,无沉淀生成
无红色络合物生成
茎——橘红色絮状沉淀
叶——黄色絮状沉淀
无颜色变化
茎——黄绿色,底部有红棕色絮状沉淀
叶——上层颜色变浅,无沉淀生成
茎——浅绿,无沉淀生成
叶——淡绿,无沉淀生成
无紫色络合物生成,加热后亦无反应
紫红色
茎、叶粉末现象
提取溶剂
石油醚
氯仿
甲醇

1
3
4
1
212.0
242.0
432.5
458.0
224.5
329.0
435.0
450.5
217.0
0.566 5
1.233 0
1.059 2
0.714 6
2.602 8
0.560 7
0.713 0
0.473 6
0.642 9
表 2 每种溶剂的吸光度值
峰数(个) 波长(nm) 吸光度(A)1 2
3
4
5
6
7
8
石油醚
氯仿
甲醇




( A

3.0
2.5
2.0
1.5
1.0
0.6
0.0
-0.5
200 300 400 500 600

甲醇
氯仿
石油醚
波长(nm)
非腺毛
表皮
厚角组织
皮层
韧皮部
形成层
木质部
导管

非腺毛
表皮
皮层
形成层
髓部
韧皮部
木质部
·3452·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11月30日 第28卷第22期 J Mod Med Health,November 30,2012,Vol.28,No.22
脑梗死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局部血栓形成等原因
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缺血性脑
血管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致残率高等特点。脑梗死的发病率
在我国以 8.7%的惊人速度急剧上升 [1],故本文探讨阿司匹林联合
舒血宁注射液(神威药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 2008 年 12 月以来住院脑梗死患者 68
例,均符合 1995 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 [2]。其
中男 36 例,女 32 例,年龄 51~87 岁,平均(65.00±5.61)岁。头颅
CT 显示:多发性脑梗死 19 例,单灶性脑梗死 25 例,腔隙性脑梗
死 24 例。其中既往有高血压史 29 例,冠心病史 17 例,糖尿病史
14 例。均为首次发病,近期未使用过抗凝、溶栓剂,同时排除大面
积脑梗死、颅内出血及昏迷者。两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
34 例和对照组 34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 75~100 mg,每天 1 次,
口服,生理盐水 250 mL 联合舒血宁注射液 20 mL,静脉滴注,每
天 1 次,14 d 为 1 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 250 mL 联合胞二
磷胆碱 0.5 g,生理盐水联合复方丹参 20 mL,静脉滴注,每天 1 次,
14 d 为 1 个疗程。两组均予常规调整血糖、血压、血脂,有颅内高
压者给予适量 20%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
分,有无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以及肝肾功能、电解质、空腹血
糖、血常规等。
1.4 疗效指标 采用 1995 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
制定的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减少 91%~100%,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病残程度 0 级为基本痊
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46%~90%,症状、体征改善,病残程度
1~3 级为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18%~45%,肌体肌力
提高 1 级以上为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17%以内或功能缺
损评分增加 18%以上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3.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4.12%
(32/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7.65%(23/34),治疗组总有效率显
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7.70,aP<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见表 2。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5。
2.3 不良反应评价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变化,复
查头颅 CT 显示梗死灶缩小或消失,治疗中、后未见明显出血现
象,也无胃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樊 静(海门市三厂镇医院,江苏 海门 226100)
【摘 要】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 68 例急性脑梗死患
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34 例用胞磷胆碱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 20 mL,静脉滴注,每天 1 次,共 14 d;治疗组 34 例
用阿司匹林 75~100 mg 口服,每天 1 次,舒血宁 20 mL,静脉滴注,每天 1 次,共 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
组总有效率为 94.12%(32/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7.65%(23/34)。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总
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更好地抑制血小板
活化、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脑血流供应,改善脑循环,且经济、简单、安全、有效。
【关键词】 急性病; 脑梗死/中西医结合疗法; 银杏素/治疗应用; 注射剂;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治疗结果
文章编号: 1009-5519(2012)22-3453-02 中图法分类号: R743.330.5 文献标识码: B
3 讨 论
通过对虾衣花进行显微及理化鉴别,可以判定其显微茎横切
特征(表皮上有非腺毛,表皮和皮层之间有厚角组织,皮层向里为
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粉末特征(非腺毛、钟乳体、直轴式
气孔、腺鳞、石细胞、腺毛、螺纹导管、薄壁组织、方晶、嵌晶纤维)
明显,理化鉴别显示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类成分,含少量三
萜皂苷类成分。以上均具有生药学鉴定意义,为虾衣花质量标准
的制订及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孙启时. 药用植物学[M]. 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4:47-90.
[2] 金玺.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的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4):
39-41.
[3] 杨军衡,马青松,黄德良. 药用植物新资源的开发途径和方法[J]. 中国
林副特产,2002,5(2):51-53.
[4] 郭灵洁. 藏红花之妙用[J]. 中国食品,2010(2):72-73.
[5] 刘涛,刁治民,祁永青,等. 药用植物藏红花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
青海草业,2009,18(1):21-25.
(收稿日期:2012-08-16)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34
34
10(29.41)
8(23.53)
16(47.06)
12(35.29)
6(17.65)
3(8.82)
2(5.88)
11(32.35)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
n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效 总有效率(%)
94.12
67.65
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确损程度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34
34
28.58±5.32
28.21±3.56
11.45±4.35ab
17.67±3.73b
n 治疗前 治疗后
·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