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皇竹草的分株构件及其生物量分配的相关性研究



全 文 :第 34卷 第 5期 生 态 科 学 34(5): 17
2015 年 9 月 Ecological Science Sep. 2015

收稿日期: 2014-08-09; 修订日期: 2015-04-01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项目(2011CB1004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3059);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A020100003)
作者简介: 易自成(1987—), 男, 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生态学, E-mail: yicheng.137@163.com
*通信作者: 黎华寿(1964—), 男,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染生态学、农业生态学, E-mail: lihuashou@scau.edu.cn

易自成, 黎俏文, 高嘉乐, 等. 皇竹草的分株构件及其生物量分配的相关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15, 34(5): 17.
YI Zicheng, LI Qiaowen, GAO Jiale, et al. Correlation of modular growth and biomass allocation of Hybrid Giant Napier[J].
Ecological Science, 2015, 34(5): 17.

皇竹草的分株构件及其生物量分配的相关性研究
易自成 1,2, 黎俏文 1,2, 高嘉乐 1,2, 骆世明 1,2, 黎华寿 1,2,*
1.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部热带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广州 510642;
2. 广东省高等学校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2

【摘要】为了解在亚热带地区人工栽培条件下皇竹草(Pennisetum hyardum)生物量构件随生长时间的变化, 于广州地区
无人工施肥和灌溉且肥力偏差的典型赤红壤土旱地上, 分别对种植后 4、6、12、18 和 24 个月的皇竹草地典型样方进
行了生物量构件调查分析。皇竹草在分株生长过程中, 叶片生物量呈线性或幂函数规律增长, 相关性模型确定系数 R2
为 0. 279—0.995; 茎秆生物量呈线性或幂函数规律增长, 相关性模型确定系数较高, R2 为 0.89—1, 茎秆生物量增长规
律更为稳定。随着分株总生物量的增长, 6 个月生长期茎秆生物量、叶片生物量增长速率高于 12 个月生长期。枯叶生
物量在 6 个月生长期有着较为稳定的增长规律, 相关性模型确定系数 R2 为 0.818—0.989。

关键词:皇竹草; 生物量构件; 生物量分配; 能源作物
doi:10.14108/j.cnki.1008-8873.2015.05.001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73(2015)05-001-07
Correlation of modular growth and biomass allocation of Hybrid Giant
Napier
YI Zicheng1,2, LI Qiaowen1,2, GAO Jiale1,2, Luo Shiming1,2, LI Huashou1,2, *
1. Key Laboratory of Agro-Environment in the Tropic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China,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Agro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 of Guangdong Regula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 Hybrid Giant Napier (Pennisetum hydridum) was hybridized from elephant grass and African Pennisetum. This
plant with high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may be grown for multipurpose such as biomass energy or feed. So the research
on Hybrid Giant Napier has become more important toda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growth and biomass allocation
patterns of Hybrid Giant Napier under rainfed and no fertilized cultivation in South China, an investigation was made on
the biomass changes of different organs (modular) of Hybrid Giant Napier measured 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 at typical
latosolic red soil upland in Guangzhou,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mass of leaves followed a linear or
exponential pattern of growth. The coefficients of correlation R2 were from 0.279 to 0.995. Biomass of stems followed
linear or exponential functions. Their R2 were from 0.89 to 1. It showed that the biomass of stem grew more steadily. The
growth speed of the biomass of whole plant, biomass of stem and biomass of leave at the 6 months after planting was
greater than at the 12 months. Biomass of death leaves increased steadily with the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R2 from 0.818
to 0.989.
Key words: Hybrid Giant Napier; plant modular growth; biomass allocation; bioenergy crop
2 生 态 科 学 34 卷

1 前言
生物构件的结构是生物遗传特性与生态环境条
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生态结构与功能研究的重要
内容, 也是农业产量关注的调控内容。植物体的各
个器官均可看作是构件, 植株是由根构件、茎构件、
叶构件、花构件等组成的构件系统[1]。在构件水平
上研究植物种群, 可以弄清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过
程的机制, 也为研究提高植物生物产量、经济产量
提供理论基础[2]。定量研究作物构件的结构及其生
长规律, 从构件水平对作物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
构件结构、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生长规律进行分
析, 对明确农作物的光合产量分配规律, 以及作物
构件与生物量、经济产量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 李有涵等[3]以华南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为实验材料, 利用构件理论, 对华南象草无
性系分株各构件生长及其生物量分配率进行了相关
性分析, 探明栽培条件下不同生长期分株生长及其
各构件生物量积累的规律, 进而为象草的利用和栽
培管理及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参考。
能源作物皇竹草(Pennisetum hyardum)是由南美
洲象草与非洲狼尾草 (Pennisetum squamulatum
Fresen)杂交选育而成的三倍体多年生直立丛生刈割
型禾本科植物, 其分蘖力极强、生长快, 每棵可分蘖
30—50 株, 多者可分蘖 80 株。在无霜期地区宿根性
好, 可连续宿根6—7年, 可利用年限长达10年左右。
每年收割 6—9 次。肥力充足时, 亩产鲜草南方可达 8
万斤, 北方 6 万斤, 效益更为可观, 皇竹草干物质占
30%左右, 亩产干草 2 万多斤。实践证明种植皇竹草,
投资少、收效快、风险低, 是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理
想的多用途多功能作物, 特别适宜于海南、广西、广
东、海南、福建、贵州、云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
皇竹草光合力、再生力、抗旱力强[4-9]。其根系发达, 生
长迅速, 抗逆性强, 对生存环境要求低, 在贫瘠退化
的沙滩地沙地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陡坡地均能适
应生长而逐渐被应用于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4],既可
作为优质牧草, 又具备多年生高产禾草能源作物
和水土保持植物的基本特征, 作为热带亚热带地
区退化土壤固碳减排的能源作物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5–13], 但至今仍没见有关皇竹草生物量构件的
研究报道。因此, 开展能源植物的生物量构件研究,
对今后皇竹草大面积种植时, 田间实际产量的预测,
保证原料的连续性保质保量的供应, 以及指导生产
栽培, 以更好地提高产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自然概况
试验地位于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学系教学试验区
(北纬 23°9′—23°10′, 东经 113°20′—113°22′), 海拔
22 m, 具有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性海洋气候特征, 没
有气候上的冬季, 年均气温 20.2 ℃, 年降雨量约
1700 mm。土壤类型为赤红壤土, 供试土壤基本性质
如表 1。
2.2 试验设计与测定方法
试验材料选择一年生粗壮且较均匀的皇竹草种
茎切成单芽节段于温室沙床保持湿润进行催芽并在
萌芽后进行大田移栽, 株行距按70 cm×90 cm规格,
分别于试验材料分别于 2010 年和 2011 年分批于春
夏季的雨后种植, 调查时的生长时间距种植时分别
达到生长时间距种植时分别达到 4 个月、6 个月、
12 个月、18 个月和 24 个月, 各样方同时进行调查。
即试验共分为五种处理的样方, D1 为种植了 4 个月
的样方; D2 为种植了 6 个月的样方; D3 为种植了 12
个月的样方; D4 为种植了 18 个月的样方, 而且 12
月时经过一次刈割而且经过一次刈割; D5 为种植了
24 个月而且在于 2 月时进行了一次刈割的样方个月
而且进行了一次刈割的样方。种植后无人工施肥和
灌溉, 各样方面积为 3×5 m2, 各处理均设 3 个重复
样方, 于 2012 年 1 月中旬在各样方试验地随机选取
三兜不同生长时间的皇竹草株体, 从地表砍伐分出
地上地下部, 其中在尽量保全根部的前提下, 进行
破坏性取样, 挖出整株皇竹草根。对整兜皇竹草进
行测量与分析, 收集皇竹草叶片后, 分别称量其鲜
叶及枯黄叶(指全叶三分之二以上枯黄)的生物量。将
砍伐后的皇竹草用卷尺测量皇竹草每一分蘖株的株
高(茎秆基部至叶片自然伸展的最高处)、茎粗(茎基
部周长)并进行平均值的计算。小心收集根系(包括残
断须根)和洗净根部后, 称量整兜皇竹草地下部和地
上部茎秆、鲜叶、枯叶称量整兜皇竹草地下部, 同
时各取部分代表性根、茎、鲜叶、枯叶回实验室, 于
烘箱中 105 ℃杀青 30 分钟后, 75 ℃烘干至恒重测
其含水量, 以折算各部分的干物质量。
5 期 易自成, 等. 皇竹草的分株构件及其生物量分配的相关性研究 3

表 1 供试土壤基本性质
Tab. 1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est soil
土壤质地 pH 值 有机质/(g·kg–1) 有效氮/(mg·kg–1) 有效磷/(mg·kg–1) 有效钾/(mg·kg–1) Cd/(mg·kg–1)
红壤土 6.2 2.39 2.31 73.34 102.3 0.58

2.3 数据处理
利用 Excel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 利用
SPSS 13.0 软件对不同生物量构件数据进行相关分
析。相关性模型参考有关文献的方法[3, 14, 17]分别采
用了线性函数幂函数和指数函数进行模型拟合, 然
后选取确定系数 R2 最高, 相关性假设检验达显著
(a=0.05) 的模型进行分析讨论。
3 结果与分析
取线性函数幂函数和指数函数两种函数中相关
系数最大的为拟合模型, 获得皇竹草不同生长期的
株高与不同构件生物量的相关关系见表 2。皇竹草
茎重、叶重、枯叶重的规律在不同生长期有所差别,
随着分株株高的增长, 4 个月、6 个月的生长期分株
生物量呈幂函数增长, 而在 12 个月的生长期则表现
为线性增长。
茎秆生物量在 4 个月和 6 个月表现为幂函数增
长, 而在 12 个月表现为线性增长, 而三个相关性模
型的确定系数分别为 0.551、0.741 和 0.989, 这表明,
随着分株株高的增长, 茎秆生物量有着较稳定的增
长规律, 并且分株能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茎秆生物量
的积累方式进行调节。叶生物量与株高在种植时间
内相关性逐渐增加, 最后在 12 个月中显著线性相关
(R2=0.860)。在 4、12 月的模拟中, 枯叶生物量与株
高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当株高增长, 枯叶生物量,
但在 6 月的相关性模型的确定系数 R2 较低(0.134),
这说明枯叶生物量的线性增长规律有一定的波动
性。皇竹草分株总生物量积累的规律在不同生长期
有所差别, 随着分株株高的增长, 4 个月、6 个月的
生长期分株总生物量呈幂函数增长, 而在 12 个月的
生长期则表现为线性增长。三个生长时期相关性模
型的确定系数 R2 较高, 分别为 0.891、0.632 和 0.976,
表明皇竹草分株总生物量在不同生长期有一定的波
动性。即植株高度的增加与分株总生物量是正相关
的, 而且与不同构件生物量的关系在不同累计的生
长时长时表现趋势相近, 但相关性差异变化较大,
反映皇竹草克隆植株在利用空间资源等进行自我调
节的生物量分配策略及对光照等生境条件较强的适
应能力。
经过一次刈割的不同生长期的株高与不同构件
生物量的相关关系见表 3 , 在 18 个月的生长期的株
高与不同构件生物量的相关关系以幂函数为主, 但
R2均达不到显著相关; 可能原因是 12月经一次刈割
后至测定 18 个月仅有 6 个月恢复生长, 其周期比较
短, 各构件与株高的相关系数较低。在 24 个月的生

表 2 不同生长时间的株高(Y: cm)与不同构件生物量(X: g)的相关关系
Tab. 2 Correlativity between plant height(Y: cm) and modular biomass(X: g) in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生长期 构件 R2 方程类型 方程
茎 0.551* 幂函数 Y=x3.647
叶 0.031 幂函数 Y=68.691+ x 0.476
枯叶 0.526* 幂函数 Y= x 5.234
4 个月
总生物量 0.891** 幂函数 Y=x -3.749
茎 0.741** 幂函数 Y=15.303+x0.843
叶 0.469* 幂函数 Y=203.288+ x 0.274
枯叶 0.134 线性 Y=7.087+x*0.067
6 个月
总生物量 0.623* 幂函数 Y=81026.328+x -1.238
茎 0.989** 线性 Y=2767.971+x*15.757
叶 0.860** 线性 Y=220.18+x*2.44
枯叶 0.998** 线性 Y=382.88+x*2.11 12 个月
总生物量 0.976** 线性 Y=2966.42+x*22.09
4 生 态 科 学 34 卷

表 3 经过一次刈割的不同生长时间的株高(Y: cm)与不同构件生物量(X: g)的相关关系
Tab. 3 Correlativity between plant height(Y: cm) and modular biomass(X: g) in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after mowing,
生长期 构件 R2 方程类型 方程
茎 0.022 幂函数 --
叶 0.003 幂函数 --
枯叶 0.013 线性 Y=80.51+x*0.075 18 个月
总生物量 0.014 幂函数 --
茎 1.000** 线性 Y=52.69+x*8.03
叶 0.355 幂函数 Y= x -2.12
枯叶 0.994** 线性 Y= x 3.56
24 个月
总生物量 0.927** 幂函数 Y=85544.59+ x -0.514

长期的株高与不同构件生物量的相关关系中, 茎重
和枯叶重为线性相关, R2 达到显著相关, 其值分别
为 1 和 0.994; 叶、根和总生物量为幂函数相关, 总
生物量与株高显著相关, R2 为 0.927。即此时株高与
茎叶生物量积累的关系更密切, 特别是与茎生物量
增长为基础的。
如表 4 所示, 皇竹草光合构件(叶片) 生物量与
支持构件(茎秆)生物量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均显著的
正相关性, 其中 12 个月处理下的相关关系用线性函
数描述, 茎秆生物量每增加 10 g, 营养生长期叶片
生物量增加 1.5 g。而枯叶生物量在 6 个月处理下相
关性不显著, 而 4、12 个月处理均达到显著相关, R2
分别为 0.999 和 0.985, 这说明随着茎秆生物量的积
累, 叶片生物量有着稳定的增长规律。即茎秆生物
量分配的增加可以使叶片获得更多的空间拓展机会,
构件间的这种生物量分配关系, 蕴含了植株生长与
光能利用的策略。
经过一次刈割的不同生长期的茎生物量与叶、
枯叶生物量相关性见表 5。在皇竹草的整个生长过
程中, 随着茎秆生物量的增长, 叶生物量也随之积
累; 在 18 个月生长期, 叶生物量与茎秆生物量的相
关系数为 0.344, 而在 24 个月生长期极显著相关
(R2=0.991)。而枯叶生物量在两个生长期内均达到极
显著相关, 随着分株茎秆生物量的增加, 枯叶生物
量有着稳定的增长规律。说明了枯叶其实是前一生
长阶段光合器官的累积和可能对调查时阶段绿叶生
长的历史支持(包括原枯叶中氮磷等可转移再利用
营养元素等)强度, 即枯叶与绿叶是极显著相关的。
分株各构件生物量与分株总生物量的相关关系
能够反映分株构件生物量积累的有序性(表 6), 随着
表 4 不同生长期的茎生物量(Y: g)与叶片生物量(X: g)的相关关系
Tab. 4 Correlativity between culm biomass(Y: g) and leaf biomass(X: g)
生长期 构件 R2 方程类型 方程
叶 0.625* 幂函数 Y=45.580+ x 0.434
4 个月
枯叶 0.999** 幂函数 Y=0.001+ x 1.468
叶 0.922** 幂函数 Y= x 2.350
6 个月
枯叶 0.036 幂函数 Y=0.200+ x 0.452
叶 0.780* 线性 Y=219.87+x*0.15
12 个月
枯叶 0.985** 幂函数 Y=0.112+ x 1.02
表 5 经过一次刈割的不同生长期的茎生物量(Y: g)与叶片生物量(X: g)的相关关系
Tab. 5 Correlativity between culm biomass(Y: g) and leaf biomass(X: g) after mowing,
生长期 构件 R2 方程类型 方程
叶 0.344 幂函数 Y= x –2.007
18 个月
枯叶 0.992** 幂函数 Y= x 3.423
叶 0.991** 幂函数 Y=x–3.23
24 个月
枯叶 0.999** 线性 Y=979.88 + x*2.534
5 期 易自成, 等. 皇竹草的分株构件及其生物量分配的相关性研究 5

表 6 不同生长期的总生物量(Y: g)与不同构件生物量(X: g)的相关关系
Tab. 6 Correlativity between total biomass(Y: g) and modular biomass(X: g)
生长期 构件 R2 方程类型 方程
茎 0.890** 线性 Y=347.529 + x*0.092
叶 0.279 幂函数 Y=683.404 + x -0.02
根 0.855** 线性 Y=151.537 + x*-0.026
4 个月
枯叶 0.832** 幂函数 Y=284178.764 + x 1532820.46
茎 0.135 幂函数 Y=1764.401 + x-0.229
叶 0.009 幂函数 Y=683.404 + x -0.02
根 0.092 线性 Y=154.290 + x*0.031
6 个月
枯叶 0.818** 线性 Y=2.16 + X*0.008
茎 1** 线性 Y=0.008 + x *1.519
叶 0.736* 线性 Y=134.75 + x*0.101
根 0.523* 幂函数 Y= 59.89 + x0.338
12 个月
枯叶 0.981** 幂函数 Y=0.001+ x1.539

分株总生物量的不断积累, 分株各构件生物量均有
所增长, 各个构件生物量与分株总生物量的相关性
模型在 4个月和 12个月生长期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
平, 这表明, 随着分株总生物量的积累, 各个构件
生物量有着类似的增长规律。对于茎秆生物量来说,
4 个月和 12 个月生长期分株茎秆生物量与总生物量
相关性显著, 相关系数分别为 0.890 和 1.000。而在
6 个月生长期中, 只有枯叶生物量与分株总生物量
的相关系数较大, 为 0.981。
经过一次刈割的 18 个月和 24 个月生长期的总
生物量与不同构件生物量的相关关系见表 7, 18 个
月和 24 个月生长期的总生物量与不同构件生物量
之间相关性除了叶生物量外, 均达到极显著相关。
随着分株总生物量的不断积累, 分株各构件生物量
均有所增加, 而茎生物量呈负相关, 出现下降趋势。
可以是因为经过刈割后植株的分蘖蘖芽数量众多,
共同竞争光能和土壤养分等环境资源乃至竞争母株
蕴藏营养而出现“仔多母瘦”, 植株总体首要任务
是长根长叶, 茎生物量相对较小, 即在条件较恶劣
的竞争环境中, 个体首先将更多的能量用于植株生
长, 以获取更多的空间和资源, 提高现实竞争力,
分株构件间的这种生物量分配关系, 蕴含了植株分
株生长与克隆生殖策略。
3 结论与讨论
3.1 讨论
在皇竹草的整个生长过程中, 分株叶片生物量
与分株株高、茎秆生物量、分株总生物量在 6 个月、
12 个生长期和经过一次刈割的 24 个月中均有显著或
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这说明无论是否经过刈割超过
半年的生长期, 叶片生物量均有或多或少的增长,
并且有着相同的增长规律。可能的原因是营养生长期
植株通过产生大量的新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不断积
累物质能量, 保证植株生长后期的正常生长发育。

表 7 经过一次刈割的不同生长期的总生物量(Y: g)与不同构件生物量(X: g)的相关关系
Tab. 7 Correlativity between total biomass(Y: g) and modular biomass(X: g) after mowing,
生长期 构件 R2 方程类型 方程
茎 0.999** 幂函数 Y=376456.87+ x–0.847
叶 0.995** 幂函数 Y= x 2.744
根 0.941** 幂函数 Y= 2.082 + x0.819
18 个月
枯叶 0.999** 线性 Y=2949.563 + x*0.283
茎 0.933** 幂函数 Y=4034.65+ x–0.44
叶 0.127 幂函数 Y= x–2.37
根 0.959** 幂函数 Y=–4780.83 + x*1.44 24 个月
枯叶 0.881** 幂函数 Y=x–6.28
6 生 态 科 学 34 卷

枯叶生物量与分株株高、茎秆生物量、分株总
生物量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尤其是12个月生长期,
枯叶生物量与分株株高、茎秆生物量和分株总生物
量均为极显著正相关。一年生长期枯叶生物量的
增长速率高于其他生长期, 但低于同一生长期叶
片生物量的增长速率。这表明在皇竹草的整个生
长过程中 , 枯叶的产生是不间断的 , 尤其是在12
个月生长期 , 植株将生长中心转移 , 减少新叶片
的产生 , 枯叶生物量逐渐增加 , 这一过程是皇竹
草在不同生长期生长协调的体现, 同时采样时间
处于冬季干旱和相对低温气象条件, 热带植物皇
竹草生长缓慢甚至停止, 叶片枯黄或转为红黄色,
其中包括只生长了4个月的植株。这也是其新叶减
少枯叶增加的重要原因。同时采样时间处于冬季
皇竹草生长缓慢甚至停止也是其新叶减少枯叶增
加的重要原因。
茎秆生物量与分株总生物量间均有极显著的正
相关性, 相关性模型确定性系数R2为0.89—1, 这表
明茎秆生物量有着稳定的增长规律, 并且6个月生
长期茎秆生物量增长速率高于12个月生长期。茎秆
是皇竹草的最主要构件, 茎秆构件的旺盛生长必然
带动其他构件生物量积累速率的增加, 使整个个体
生物量随之增加 [14–15]; 在皇竹草的正常生长过程
中, 稳定的茎秆生物量增长是必要的, 尤其在6个
月生长期, 植株生长中心转移至其他构件, 此时茎
秆加速拔节生长, 增加有机物合成以及茎的支撑
作用[16], 确保后面生长的进行。另外, 皇竹草茎秆
生物量增加的速率均高于其他构件, 这可能是因
为人工栽培条件下, 植株生长环境条件相对较好,
分株促进茎的伸长生长, 以提高个体对空间和光
的竞争力[17]。
在皇竹草的整个生长过程中, 随着分株总生物
量的增长, 叶片、茎秆和枯叶生物量的积累呈线性
形式或幂函数关系增长。茎秆和枯叶生物量的积累
均呈线性形式增长。说明皇竹草分株构件生物量有
着类似的增长规律, 分株主要通过改变构件生物量
积累的速率来对总生物量的积累进行调节。随着分
株总生物量的增加, 6个月生长期各构件生物量的增
长速率为茎秆>叶片>枯叶, 而在12个月生长期则为
茎秆>枯叶>叶片。
对比同在广州开展的皇竹草亲本象草的分株
与生物量构件研究结果[3], 皇竹草分株构件及其生
物量增长与积累与象草有着类似的增长规律, 但皇
竹草的生物量增长速度比象草更快, 其总生物量与
茎构件生物量的增长关系更大, 茎平均值与总生物
量的平均值具有相同的增长规律。
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 皇竹草植株分蘖明显
增加, 根系和地上部都更为发达, 对水、肥的吸收
和光能的利用能力明显加强。对于皇竹草地上部
分主要生物学性状对产量的贡献, 以及其与产量
间的相关系数的系统调查与分析, 将有助于为指
导生产和育种筛选确定主要的参考指标。然而大
量研究表明, 许多植物种群在不同生境条件下或
生长年龄下各功能构件的生物量比率是不同, 例
如通过实验与实地调查分析认为, 粗毛淫羊藿地
上部分在灌木杂草丛生境中比较优势, 在林缘旷地
生境中根茎的营养积累效率最高, 而在沟渠溪边生
境中粗毛淫羊藿的生物代谢比较旺盛[18]。吴旭东等
对同一立地类型不同种植年限的人工酿酒葡萄林
形态指标和生物量随时间的分配格局的研究表明,
1—4 a 林分为叶生物量>新梢生物量>主蔓生物量,
4—12 a 林分为主蔓生物量>新梢生物量>叶生物量,
2—12 a 林分为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 以茎粗与
株高结合的作为自变量建立的各组分生物量最优
估测模型均为幂函数[19]。同时本次实验的皇竹草种
植土壤肥力较差, 并且无外源人工施肥, 与人工高
产栽培种植环境有差异, 实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
水分养分管理栽培条件下皇竹草不同生长期分株
生长及其各构件生物量积累的规律, 进而为不同
用途皇竹草的利用和栽培管理及新品种的培育提
供参考。
3.2 结论
在皇竹草分株生长过程中, 叶片生物量呈线性
或幂函数规律增长 , 相关性模型确定系数 R2 为
0.279—0.995; 茎秆生物量呈线性或幂函数规律增
长, 相关性模型确定系数较高, R2 为 0.89—1, 茎秆
生物量增长规律更为稳定。随着分株总生物量的增
长, 6 个月生长期茎秆生物量、叶片生物量增长速率
高于 12 个月生长期。枯叶生物量在 6 个月生长期有
着较为稳定的增长规律, 相关性模型确定系数 R2 为
0.818—0.989。
5 期 易自成, 等. 皇竹草的分株构件及其生物量分配的相关性研究 7

参考文献
[1] PORTER J R. Amodular approach to analysis of plant
growth[J]. New Phytologist, 1983, 94(2): 183–200.
[2] 黎云祥, 刘玉成, 钟章成.植物种群生态学中的构件
理论[J]. 生态学杂志, 1995, 14( 6): 35–41.
[3] 李有涵, 唐然, 解新明. 华南象草分株构件生长及其
生物量分配的相关性 [J]. 生态学杂志 , 2011, 30(9):
1875–1880.
[4] 马崇坚, 刘发光. 皇竹草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进展[J]. 中国水土保持, 2012, 1: 41–44.
[5] 陈雀民, 刘伟, 张伟, 等. 皇竹草栽培试验与营养成分分
析[J] .宁夏农林科技, 2007(6): 2–5.
[6] 廖晓勇, 陈治谏, 刘邵权, 等. 陡坡地皇竹草水土保持效
益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16(1): 34–36.
[7] 万军.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与生态重建研究进
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18(3): 447–453.
[8] 王会勤. 能源作物皇竹草的品种选育及生产乙醇研究[D].
郑州: 河南农业大学, 2009.
[9] 吴克华, 熊康宁, 容丽, 等. 不同等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的
植被恢复过程特征—以贵州省花江峡谷为例[J]. 地球与
环境, 2007, 35(4): 327–335.
[10] MAGCALE-MACANDOG D B, PREDO C D, MENZ K
M, et al. Napier grass strips and livestock: a bioeconomic
analysis[J]. Agroforestry Systems, 1998, 40(1): 41–58.
[11] MUTEGI J K, MUGENDI D N, VERCHOT L W, et al.
Combining Napier grass with leguminous shrubs in
contoure hedgerows controls soil erosion without
competing with crops[J]. Agroforestry Systems, 2008,
74(1): 37–49.
[12] TSAI W T. Coupling of energy and agricultural policies On
promoting the production of biomass energy from energy
crops and grasses in Taiwan[J]. Renewable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09, 13(6/7): 1495–1503.
[13] VLADIMIR S, TIM E, CHRIS H. Thermal conversion of
elephant grass ( 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 to biogas,
bio-oil and charcoal[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8,
99(17): 8394–8399.
[14] 聂勇, 黎云祥, 马永红.川产淫羊藿(Epimedium)药用植
物的无性系构件特征和生物量配制比较[J]. 植物研究,
2010, 30(4): 490–495.
[15] 张文辉, 李红, 李景侠.秦岭独叶草种群个体和构件生物
量动态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4): 530–534.
[16] 杨利平, 周晓峰.细叶百合的生物量和营养分配[J].植
物生态学报, 2004, 28(1): 138–142.
[17] 杨允菲, 李建东.松嫩平原不同生境芦苇种群分株的生
物量分配和生长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1):
30–34.
[18] 江维克, 周涛, 邵爱娟, 等. 粗毛淫羊藿不同生境下种群
构件的生物量分配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4):
420–424.
[19] 吴旭东, 谢应忠, 徐坤, 等. 贺兰山东麓不同种植年限酿
酒葡萄林生物量分配及估算模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10): 1322–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