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江西省樟科富油能源植物的开发利用研究



全 文 :第 33卷 第 3期 生 态 科 学 33(3): 445−451
2014 年 5 月 Ecological Science May 2014

收稿日期: 2014-04-03; 修订日期: 2012-04-23
基金项目: 江西非粮柴油能源植物调查、收集与保存(2008FY110400-1-4); 罗霄山脉地区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2013FY111500)
作者简介: 祝必琴(1983—), 女,江西彭泽人,硕士, 研究方向为林业与卫星遥感监测应用, E-mail: zhubiqin@126.com
*通信作者: 廖文波, 男, 教授, 研究方向为植物系统分类与植物资源, E-mail: lsslwb@mail.sysu.edu.cn

祝必琴, 刘宇, 陈晖, 等. 江西省樟科富油能源植物的开发利用研究[J]. 生态科学, 2014, 33(3): 445−451.
ZHU Biqin, LIU Yu, CHEN Hui, et al. Study on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Lauraceous oil-rich species in Jiangxi Province[J].
Ecological Science, 2014, 33(3): 445−451.

江西省樟科富油能源植物的开发利用研究
祝必琴 1, 刘宇 2, 陈晖 3, 景慧娟 2, 廖文波 2, *
1.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南昌 330046
2. 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州 510275
3. 江西省林木生物质能源管理办公室, 南昌 330038

【摘要】 樟科是一个富油能源植物重点科。通过文献查阅、野外考察和种子实测, 结果表明: 江西省樟科植物共有 14 属
89 种, 其中种子含油量在 60%以上的有 6 种; 含油量在 50%—60%的有 14 种, 含油量在 30%—50%有 7 种; 从油脂价值、
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资源潜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表明: 大叶新木姜、鸭公树、山鸡椒、木姜子、黑壳楠、月桂、鳄
梨、阴香、樟、黄樟、潺槁等 11 种优良能源植物, 值得开发利用和推广种植。尤其是大叶新木姜、鸭公树、山鸡椒, 其分
布广, 适应性强, 果实大, 易采摘, 且单株产量高而极具开发前景。

关键词:江西省; 樟科; 富油能源植物; 开发利用
doi:10.3969/j.issn. 1008-8873.2014.03.008 中图分类号:Q-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73(2014)03-445-07
Study on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Lauraceous oil-rich species in
Jiangxi Province
ZHU Biqin1, LIU Yu2, CHEN Hui3, JING Huijuan2, LIAO Wenbo2, *
1.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330046, China;
2. 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Resources,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3. Forestry Biomass Energy Office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330038, China
Abstract: Lauraceae is an important family with oil-rich energy plants.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determination of Lauraceous seed oil
content, as well as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related literature search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89 species in 14 genera of
Lauraceae distributed in Jiangxi Province, China; and among them, the rate of oil content in six species is more than 60%. They are
Neolitsea chuii, N. levinei, Litsea rotundifolia var. oblongifolia, L. coreana var. sinensis, Lindera nacusua, Cinnamomum burmanniii; the
rate of oil content in 14 species is between 50% and 60%. About 7 species is between 30% and 50%. Bu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cluding the oil value, economic values, ecological value and resource potential make that Neolitsea levinei, N. chuii, Litsea pungens,
Cinnamomum burmannii, C. camphora, C. porrectum, Litsea glutinosa, Lindera megaphylla, Laurus nobilis and Persea americana are
worth popularizing exploration, utilization and cultivation. Neolitsea levinei, N. chuii and Litsea cubeba with advantages of wide
distribution, high adaptability, big fruit, easy to pick, and higher yield have the most developmental value and prospect.
Key words: Jiangxi province; Lauraceae, oil-rich energy plants;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1 前言
充分利用能源植物的可再生性、二氧化碳零排
放、资源丰富等优势, 发展清洁能源, 成为解决能源
危机的一种重要手段[1–5]。然而, 自 1896 年油料作物
成为开发生物柴油的研究热点以来[6], 至今 90%左
446 生 态 科 学 33 卷
右的植物种类局限于可食用的经济类作物[7–9], 如油
菜、大豆和棕榈等[10], 使得原料成本占生产总成本
的 70%—90%[11–12]。因此, 加强对非粮能源植物资
源的研究至关重要。
樟科 Lauraceae 全世界约有 45 属 2500 种, 产热
带及亚热带地区, 分布中心在东南亚及巴西。我国约
有20属423种, 集中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只有少
数落叶种类分布较北[13]。江西樟科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有14属89种[14–15], 分别占国产属总数、种总数的70%
和 20%, 除新樟属Neocinnamomum、莲桂属Dehaasia、
檬果樟属 Caryodaphnopsis、油丹属 Alseodaphne、油
果樟属 Syndiclis 和土楠属 Endiandra 等在江西未见有
分布外, 其余国产属在江西均有分布。其中, 赛楠属
Nothaphoebe、无根藤属 Cassytha 等寡种属内所有种在
江西境内均有分布, 而超过 50 种的大属, 在江西分布
的种数亦占了全国的 20%以上。
樟科不仅是江西省自然分布的大科, 同时也是
江西省富油植物分布的大科。根据资料统计, 在江
西省89种樟科植物中, 含油量较高的有58种[16], 比
例高达 65.2%。因此, 深入开展樟科植物资源的调查,
果实采集, 含油量检测, 挖掘樟科高能源植物, 具
有重要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樟科 27 种植物成熟果实, 主要为 2009—2013
年期间在江西各主要山地开展野外考察时采集。采
集地点包括江西武夷山、井冈山、南风面、七溪岭、
高天岩、三清山、武功山、齐云山、官山、九岭山、
铜拔山、庐山等地。
2.2 种子处理方法
对采集的新鲜果实、种子进行适当处理, 包括
去壳、破碎、研磨、凉干等。果实和种子采用自然
凉干的方法, 携带和保存采用透气的布袋。含油量
测定采用索氏抽提法, 对种子进行油脂提取并测定,
每种植物种子含油量测定重复3次[17], 计算出平均值。
2.3 评价系统
依据文献资料记载和实地考察情况, 确定樟科
植物的“油脂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资源潜
力”, 制定评分标准, 进行综合评价。油脂价值最为
重要, 确定其权重 60%, 而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资
源潜力也缺一不可, 共 40%权重。
油脂价值的评分方法为: 根据实际测定和文献
资料, 确定樟科植物油脂成分含量。不饱和脂肪酸
量对油脂价值评价起着正效应作用, 为增分指标;
碘值和皂化值对油脂价值的评价起着负效应作用,
是减分指标。樟科植物油脂成分很特殊, 其碘值和
皂化值指数相当高, 特别是碘值极高。但显然其油
脂价值是与食用油山茶科的茶油是不同的, 作为工
业用柴油, 这里评价的方法是“以不饱和酸含量抵
消碘值和皂化值”, 油脂价值通过实际检测确定(权
重 60%)。各项评分标准具体见表 1。
3 结果与分析
3.1 江西省樟科高含油能源植物的组成
江西省樟科植物中果实、种子含油量≥30%的
植物有 27 种(含变种)。其中含油量在 60%以上的有
6 种(含变种), 含油量在 50%—60%的有 14 种, 含油
量在 30%—50%有 7 种, 如表 2 所示。这些种类主要

表 1 樟科富油植物综合开发利用价值评分标准
Tab. 1 The criteria evaluated by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value of Lauraceous oil-rich species
价值类型/权重 分值/价值项 4 分 3 分 2 分 1 分
油脂价值/60% 根据实际测定×60%计算
经济价值/16% 材用价值 珍贵木材 重要木材 价值一般 价值较小
药用价值 药材价值高 一般药材 价值较低 很小或无
工业价值 重要 比较重要 一般 很小
其他价值 很多 较多 一般 很小
生态价值/12% 水土保持力 强 较强 一般 较小
背景林 好 较好 中等 较差
观赏价值 价值高 比较高 一般 很小
资源潜力 12% 单株产量 高 较高 低 较低
资源蕴藏量 丰富 比较丰富 少 很少
繁殖难易 容易 较容易 较难 难
3 期 祝必琴, 等. 江西省樟科富油能源植物的开发利用研究 447

448 生 态 科 学 33 卷

隶属于山胡椒属 Lindera(10 种)、木姜子属 Litsea(8
种, 含变种)、樟属 Cinnamomum(3 种)、新木姜子属
Neolitsea(3种)、月桂属Laurus(1种)、鳄梨属Persea(1
种)和檫木属 Sassafras(1 种)。
3.2 江西省樟科富油植物的综合评价
江西省樟科富油植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为
了实际开发需要, 除含油量因素外, 还应从经济价
值、生态价值、资源潜力等方面综合考虑、评价。
根据前述的评价标准, 对樟科主要富油植物(种子含
油量≥30%)进行打分评价, 如表 3 所示。
表 3 表明, 樟科富油能源植物在油脂价值、生
态价值、资源潜力和繁殖难易等各有差异, 试做一
简要分析如下:
(1) 油脂价值: 江西樟科植物中, 具有高油脂价
值的主要有鸭公树 Neolitsea chuii、大叶新木姜
Neolitsea levinei、豺皮樟 Litsea rotundifolia var.
oblongifolia、豹皮樟 L. coreana var. sinensis、绒毛山
胡椒 Lindera nacusua、阴香 Cinnamomum burmannii、
潺槁树 Litsea glutinosa、黑壳楠 Lindera megaphylla、
香叶树 L. communis、清香木姜子 Litsea euosma、木
姜子 L. pungens、黄樟 Cinnamomum porrectum、山
橿 Lindera reflexa、月桂 Laurus nobilis、红脉钓樟
Lindera rubronervia、乌药 L. aggregata、黄丹木姜子
Litsea elongata、山胡椒 Lindera glauca、山鸡椒 Litsea
cubeba、显脉新木姜子 Neolitsea phanerophlebia、鳄
梨 Persea americana。其中, 山橿、山胡椒、豹皮樟、
豺皮樟、显脉新木姜子等非油脂价值较低。
(2) 经济价值: 综合材用、药用、工业用价值分
析 , 木姜子、山鸡椒、黄樟、樟 Cinnamomum
camphora、江浙山胡椒 Lindera chienii、乌药、檫木
Sassafras tzumu和鳄梨Persea americana具有较高的
经济价值。其中, 黄樟、樟和檫木是重要木材; 木姜
子、山鸡椒、樟、乌药和檫木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
值, 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可提取香料或精油;
另外, 鳄梨可供食用, 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
(3) 生态价值: 综合水土保持能力、背景林价值
和观赏价值分析, 鸭公树、木姜子、山鸡椒、阴香、
黄樟、潺槁树、樟、乌药、豺皮樟、檫木、大叶新
木姜等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其中, 木姜子、潺槁
树、樟、乌药、豺皮樟等植株的分支多, 根系发达, 是
很好的水土保持树种; 山鸡椒、阴香、樟和檫木等
树形美丽, 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是重要的园林绿
化树种。
(4) 资源潜力: 综合单株产量、资源蕴藏量和繁
殖难易程度分析, 大叶新木姜、木姜子、鸭公树、
山鸡椒、黄樟、樟等具有较高的资源潜力。它们单
株产量高、资源蕴藏量较大且较易繁殖。
(5) 综合评价: 江西省樟科富油能源植物综合
利用价值评分在 50 分以上者达 24 种, 但具有较高
的含油、较好的生态资源价值以及较易繁殖开发的
种类主要有 11 种, 如大叶新木姜、鸭公树、山鸡椒、
木姜子、黑壳楠、月桂、鳄梨、阴香、樟、黄樟、
潺槁树等。这些种类均值得开发利用和推广种植,
尤其是鸭公树、大叶新木姜, 分布范围广, 适应性强,
另外果实大, 易采摘, 且单株产量极为可观。
3.3 樟科主要富油能源植物的地理分布
江西省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优越, 东部有武夷山
脉, 主要山体有江西武夷山、怀玉山、三清山、军
峰山、鸡公栋, 西部有罗霄山脉, 主要山体有幕阜
山、九岭山、官山、武功山、井冈山、南风面、齐云
山等, 南部为赣南山地、南岭山地, 如三百山、金盆
山、九连山等, 北部还有庐山等。整体上, 江西省东、
西、南三面环山, 自山麓到下游鄱阳湖, 广阔的低海
拔丘陵地为赣江流域, 支流水网复杂, 形成了复杂多
样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山地环境, 为各类资源植物的
栖息提供了重要场所。樟科富油种在江西省全境的分
布可以大致划分为 5 个区域, 分别概述如下。
(1) 罗霄山脉北段: 包括九岭山脉、幕阜山脉,
呈东北—西南走向相平行, 海拔 1000—1500 m, 其
中有五梅山等 1500 m 以上的山峰。区域内所分布
的樟科富油植物有: 黄樟、乌药、香叶树、山胡椒、
黑壳楠、豹皮樟、山鸡椒、新木姜子 Neolitsea aurata、
鸭公树。
(2) 怀玉山脉: 在江西省东北部, 呈东北—西南
走向, 海拔一般 500 m 左右, 但主峰玉京峰却高达
1817 m。区域内所分布的樟科富油植物有: 黄樟、
乌药、香叶树、山胡椒、黑壳楠、山橿、豹皮樟、
山鸡椒、木姜子、大叶新木姜子。
(3) 武夷山脉: 沿赣闽省界延伸, 由北而南呈北
北东走向, 是全省最长的山脉, 海拔多在 1000 m 到
1500 m, 主峰黄岗山海拔高达 2157.7 m, 是全省最
高峰。区域内所分布的樟科富油植物有: 阴香、黄
樟、乌药、香叶树、山胡椒、黑壳楠、山橿、豹皮
3 期 祝必琴, 等. 江西省樟科富油能源植物的开发利用研究 449


450 生 态 科 学 33 卷
樟、山鸡椒、潺槁树、木姜子、豺皮樟、新木姜子、
鸭公树。
(4) 罗霄山脉中南段: 为万洋山脉、武功山脉、
诸广山脉, 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 蜿蜒于赣湘边
境, 海拔多在 1000 m以上, 少数山峰在 2000 m以上,
其中南风面高达 2120 m。区域内所分布的樟科富油
植物有: 大叶新木姜、阴香、黄樟、黑壳楠、豹皮
樟、潺槁树、木姜子、豺皮樟、新木姜子、鸭公树。
(5) 南岭山脉: 大庾岭、九连山、金盆山等, 为
南岭山脉余脉, 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 盘亘于赣
粤之间, 海拔多在 600—1000 m。区域内所分布的樟
科富油植物有: 阴香、黑壳楠、豹皮樟、潺槁树、
木姜子、新木姜子、鸭公树。
分布较窄的种只有山橿、香叶树、新香木姜子、
狭叶山胡相通等, 但大多数种均在 3 个以上区域中
有分布, 视为常见种。在江西省分布最广泛的富油
植物是: 黑壳楠、豺皮樟、山鸡椒、新木姜子, 在 5
个区域内均有分布。
江西省樟科富油植物中分布范围广、含油量高
在 54.0%以上的重要种有 14种, 其分布如图 1所示。

图 1 江西省樟科富油植物分布图
Fig. 1 Distribution of Lauraceous oil-rich species in Jiangxi Province
3 期 祝必琴, 等. 江西省樟科富油能源植物的开发利用研究 451
4 结论
根据樟科植物含油量、生态价值、资源特点、
繁殖难易, 可筛选出 11 个主要树种, 用于广泛种植,
如大叶新木姜、鸭公树、山鸡椒、木姜子、阴香、
樟、黄樟、潺槁树、黑壳楠、月桂、鳄梨等。大叶
新木姜、樟、黄樟是良好的行道树; 樟、山鸡椒是
重要药用植物; 山鸡椒、黑壳楠是重要香料, 月桂、
鳄梨也是传统的栽培香料。山鸡椒、木姜子、豺皮
樟、黑壳楠适应性强, 耐干旱。山鸡椒为先叶植物,
早春开花, 花蜡黄色, 花后长叶, 做景观背景林, 又
易栽培, 很有价值。
参考文献
[1] 万泉. 能源植物的开发和利用[J]. 福建林业科技, 2005,
32(2): 1–5.
[2] 费世民, 张旭东, 杨灌英, 等. 国内外能源植物资源及
其开发利用现状[J]. 四川林业科技, 2005, 26(3): 20–26.
[3] 冯今朝, 周宜君, 石莎, 等. 国内外能源植物的开发利用[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17(3): 26–31.
[4] 钱金玲, 陈丽敏, 胡思达. 非粮能源植物的研究现状[J].
江西林业科技, 2009(5): 17–20.
[5] 龙春林, 宋洪川. 中国柴油植物[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111–114.
[6] SHAY E G. Diesel fuel from vegetable oils: status and
opportunities[J]. Biomass and Bioenergy, 1993, 4(4): 227–242.
[7] OLHOFT P M, FLAGEL L E, DONOVAN C M, et al.
Efficient soybean transformation using hygromycin Bselec-
tion in the cotyledonary-node method[J]. Planta, 2003,
216(5): 723–735.
[8] ALCANTARA R, AMORES J, CANOIRA L, et al.
Catalytic production of biodiesel from soy-bean oil, used
frying oil and tallow[J]. Biomass and Bioenergy, 2000,
18(6): 515–527.
[9] CAO Weiliang, HAN Hengwen, ZHANG Jingchang.
Preparation of biodiesel from soybean oil using super-
critical methanol and co-solvent[J]. Fuel, 2005, 84 (4):
347–351.
[10] 宁泽逵, 王征兵, 付青叶. 生物能源发展与粮食安全及
其对中国的启示[J]. 统计与决策, 2010(1): 122–125.
[11] MOSER B R. Biodiesel production, properties, and feed-
stocks[J]. In Vitro Cellular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Plant, 2009, 45(3): 229–266.
[12] 赵宗保, 华艳艳, 刘波. 中国如何突破生物柴油产业的
原料瓶颈[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11): 1–6.
[13] 李锡文, 白佩瑜, 李树刚, 等. 樟科[M]//李锡文. 中国植
物志(第 31 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2: 1–463.
[14] 周蓄源. 樟科[M]//《江西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江西植
物志 (第二卷 ). 北京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4:
76–144.
[15] 刘仁林, 张志翔, 廖为明. 江西种子植物名录[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 1–365.
[16] 贾良智, 周俊. 中国油脂植物[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1–640.
[17] 普布扎西, 孙誉育, 干友民, 等. 西藏林芝地区 11 种野
生植物种子含油量测定[J]. 中国畜牧杂志, 2012, 48(14):
59–62.

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
(上接第 444 页)
[14] GUARIGUATA M R, OSTERTAG R. Neotrop ical
secondary forest succession: changes in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
ment, 2001, 148: 185–206.
[15] 杨小波, 吴庆书. 海南岛热带地区弃荒农田次生植被恢
复特点[J].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 (4): 477–482.
[16] 杨小波, 文洪波, 吴庆书, 等. 海南岛中部山区次生林
生态特征研究[J]. 海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9,
17(4): 343–346
[17] 颜文洪, 胡宇佳. 海南石梅湾皮林最小取样面积与物种
多样性研究[J]. 生物多样性, 2004, 12(2): 245–251.
[18] LAMPRECHT H. Silviculture in the Tropics [M].
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Technische Zusammenarbeit
(GTZ) GmbH, Eschborn, 1986.
[19] APLE U. Der Dorfwald von Moxie Traditionelle Dorfwal-
dbewirtschaftung in Xishuangbanna, Südwest-China [M].
Diss. Fak. Forstw., Univ. Göttingen, 1996.
[20] DREE E M. The minimum area in tropical rainfores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some types in Bangka (Indonesia) [J].
Vegetatio, 1954, 5: 517–523.
[21] 臧润国, 丁易. 热带森林植被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 生
态学报, 2008, 28(12): 6292–6304.
[22] LEWIS S L. Trop ical forests and the changing earth
system[J].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2006, 361: 19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