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on region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in Daya Bay

遥感技术在大亚湾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监测中的应用


文章综合利用了Landsat系列卫星不同传感器(MSS、TM、ETM+)的遥感资料对1979至2004年20多年间的大亚湾周边的植被陆地、非植被陆地以及水域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变化进行了定量监测与评估.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大亚湾周边植被覆盖总体保持相对稳定,但非植被陆地由1991年的5.1%左右上升到2004年的10.5%左右,水体面积也相应降低了5%左右,表现出“人进水退”的总体变化格局,该变化特征与该区域过去的环境政策、经济活动发展历程有关.通过将人类对区域环境影响的方式、力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建立一种对应关系,可以预测以后的开发建设活动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并应用到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去.

The paper synthesized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obtained by Landsat series satellite(MSS,TM,ETM+) to survey and assess the land utilization,development of vegetated land,non-vegetated land and water area in Daya Bay district from 1979 to 2004.According to the data derived from Landsat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vegetated area around the Daya Bay remained stable while the non-vegetated land rose from 5.1% in 1991 to 10.5% in 2004 and the water area decreased by about 5% correspondingly.It showed a pattern of "human expansion,water retraction" which was highly related with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Daya Bay district.By buil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de of human‘s impact on regional environment,we can predict the impact of developmental action on land utilization and apply it to regional EIA.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remote sensing can be applied 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monitoring the changes of coastal land utilization.


全 文 : 遥感技术在大亚湾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监测中的应用

何章莉 1,史合印 2,3, 邢前国 3,4, 潘伟斌 5* (1. 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州 510115;
2. 广州海洋资源环境监测中心,广州 510235; 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 510301; 4. 广东省环境科学与技术公共
实验室,广州 510650; 5.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 510640)

【摘要】文章综合利用了 Landsat系列卫星不同传感器(MSS、TM、ETM+)的遥感资料对 1979至 2004年 20多年间的
大亚湾周边的植被陆地、非植被陆地以及水域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变化进行了定量监测与评估。遥感监测结果表明,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大亚湾周边植被覆盖总体保持相对稳定,但非植被陆地由 1991 年的 5.1%左右上升到 2004 年的
10.5%左右,水体面积也相应降低了 5%左右,表现出“人进水退”的总体变化格局,该变化特征与该区域过去的环境政
策、经济活动发展历程有关。通过将人类对区域环境影响的方式、力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建立一种对应关系,可以
预测以后的开发建设活动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并应用到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去。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遥感;Landsat;大亚湾
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73(2006)04-371-05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on region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in Daya Bay
HE Zhang-li1, XING Qian-guo2,3, SHI He-yin3,4, PAN Wei-bin5* (1.Guangzhou EP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LTD. ,
Guangzhou 510115; 2. Guangzhou Monitoring Center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Guangzhou 510235; 3.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 Guangzhou 510301; 4. Guangdong Public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50; 5.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synthesized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obtained by Landsat series satellite (MSS, TM, ETM+) to survey and
assess the land utilization, development of vegetated land, non-vegetated land and water area in Daya Bay district from 1979 to
2004. According to the data derived from Landsat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vegetated area around the Daya Bay remained
stable while the non-vegetated land rose from 5.1% in 1991 to 10.5% in 2004 and the water area decreased by about 5%
correspondingly. It showed a pattern of “human expansion, water retraction” which was highly related with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Daya Bay district. By buil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de of human’s impact on regional
environment, we can predict the impact of developmental action on land utilization and apply it to regional EIA.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remote sensing can be applied 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monitoring the changes of coastal land utilization.
Key words: Regional land utilization; Remote Sensing; Landsat; Daya Bay

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已由单纯的环境污染评价扩
大到整体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由对单个建设项目工
程的影响评价扩展到对政府政策的影响评价。现在区
域性规划与开发的环境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评
价对定量监测与评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土地利用
类型的变化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评价的一个重要方
面。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大空间尺度的区域性环境影响
评价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
间,而利用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可以同时获取大范围
的环境信息,成本低廉,利用积累的历史遥感影像资
料还可对土地利用类型等环境状况的历史演变进行回
顾,可更深入地了解现状,并对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测。
改革开改以来,由于经济开发活动的影响,我国
的海岸带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到目前,海岸带依然
是我国经济开发的热点与重点; 海岸带开发带来的环
境问题也是一项重要的监测内容。本文拟采用遥感资
料对大亚湾周边最近二十多年来的土地利用类型格局
的变化及趋势进行分析,说明遥感技术在区域土地利用
类型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1 技术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本文研究范围为 114o27′~114o54′E、22o26′~
22o53′N,如图 1所示,该区域基本涵盖了大亚湾从湾
内到湾口的所有海域水体,并且考虑可能对大亚
湾海域水环境产生影响的向陆地缓冲的部分,共约
2 400 km2。
大亚湾位于珠江口东侧,是一个半封闭型的亚热
收稿日期:2006-03-28,2006-08-20接收
作者简介:何章莉(1979—),女,硕士. E-mail:hezhangli@sina.com
基金项目:广东省环境科学与技术公共实验室开放基金(060211)主
要研究方向:环境影响评价及生态与环境修复。
*通讯作者,ppwbpan@scut.edu.cn
生 态 科 学 2006年 8月 第 25卷 第 4期 ECOLOGIC SCIENCE Aug., 2006, 25(4)371~374

万方数据
带海湾,它是是广东省重要的水产资源保护区,也是
我国十五个近海岸生态监控区之一。近年来,大亚湾
沿岸经济迅速发展,大亚湾核电站(DNPS, 1 800 MW)
已于 1994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岭澳核电站(LNPS,
4 000 MW)以及座落在大亚湾北岸的中国最大的石化
企业都在建设中,大亚湾沿岸的海水养殖业发展也很
迅速,其海水生态环境发生重要变化[1],赤潮时有发
生[2]。王友绍等人[1]对近二十年间大亚湾海域水体的
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Tang[3] 、陈楚
群[4-6]等人也运用遥感资料对大亚湾水体的水温、叶
绿素、海藻分布等进行定量研究。大亚湾的水体的生
态环境变化是周边的开发活动是分不开的。
1.2 遥感影像资料
自 1972年美国发射第一颗陆地卫星 Lansat 1,一
直到目前的 Landsat 7,它们携带的MSS、TM、ETM+
多波段传感器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地球环境信息,各
传感器的成像特点如表 1、表 2 所示,由它们获取的
影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可用于地形较复杂的海
岸带监测。本研究采用的影像为美国系列陆地卫星
(Landsat)不同时期不同传感器的资料,具体如表 3
所示。
1.3 图像处理与分类技术
先对不同来源的各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精校正使
图像地理位置相互匹配,误差控制在一个像素以内,
选定并裁剪出相应的研究区域(见图 1);因采用的是
不同时期、不同传感器的卫星资料,为消除太阳高度
角、地形、传感器本身等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先计
算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再用 5×5窗口做平滑处
理,并以此为基础,再用 ISODATA 非监督分类方
法[7]进行分类。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采用遥感技术时常
用到的一种植被指数,它能较好地反映植被覆盖度的


图 1 大亚湾位置,(彩色图由 2004 年 Landsat5/TM 7、4、2 波段合成(R、G、B)
Fig. 1 Location of Daya Bay (the color image was a composition of Landsat 5/TM Band 7, 4 and 2 acquired in 2004)

表 1 LANDSAT 1-3, 4, 5 MSS 各波段特性
Table 1 The performance of landsat 1-3 and 4-5 MSS
波段名称,
Name of wave
卫星 1,3
Landsats1 ,3
卫星 4,5
Landsats 4,5
波长,µm
Wavelength,µm
空间分辨力,m
Space resolving power,m
绿光,Green Band 4 Band 1 0.5 - 0.6 80
红 光,Red Band 5 Band 2 0.6 - 0.7 80
近红外,Near IR Band 6 Band 3 0.7 - 0.8 80
近红外,Near IR Band 7 Band 4 0.8 - 1.1 80
热红外,Thermal IR Band 8 10.4 - 12.6 不详

372 生 态 科 学 25 卷
万方数据
表 2 LANDSAT TM, ETM+ 各波段特性
Table 2 The performance of landsat TM and ETM+
波段名称
Name of wave
波段号
Number of wave
波长,µm
Wavelength,µm
空间分辨力,m
Space resolving power,m
蓝光,Blue 1 0.45 - 0.52 30
绿光,Green 2 0.52 - 0.60 30
红光,Red 3 0.63 - 0.69 30
近红外,Near IR 4 0.76 - 0.90 30
短波红外,SWIR 5 1.55 - 1.75 30
热红外,Thermal IR 6 10.40 - 12.50 120 (TM) 60 (ETM+)
短波红外,SWIR 7 2.08 - 2.35 30
全色,Panchromatic 0.5 - 0.9 15 (ETM+)

表 3 所用到的遥感影像资料
Table 3 The information of used remote sensing image
影像 Image a b c d
成像时间 Acquisition date 1979-09-30 1991-10-09 2001-12-31 2004-02-15
平台/传感器 Flat/ sensor Landsat3/MSS Landsat5/TM Landsat7/ETM+ Landsat5/TM
注:a、b、c、d分别指图 2中的 4个影像。Note:a、b、c、d represent the four image of fig. 2.

差异,其计算通常采用近红外(NIR)与红光(R)
的波段组合:NDVI=(NIR-R)/(NIR+R); 但针对具体不
同来源的遥感资料,采用的波段会有所不同:对于
Landsat-5 TM 及 Landsat-7 ETM+ 传 感 器 ,
NDVI=(band4-band3)/(band4+band3);对于 Landsat-
3MSS 传 感 器 来 说 , NDVI= ( band7-band5 ) /
(band7+band5)。由于水体、植被及裸露地表对可见
光中的红光及近红外光有着不同的响应特征,如,水体
对近红外光有强烈的吸收作用,植被通常对红光具有较
强的吸收作用、对近红外光有强烈的反射作用,而裸露
地表通常对红光及近红外光均有着较高的反射作用,故
采用NDVI可将三者进行识别,并可进一步分类。
本文将目标分为三类:植被陆地、非植被陆地、
水体区,其中非植被区是指包括各种建设用地及海水
养殖围塘在内的非植被覆盖区,可以表征人为活动的
影响。通过对该三类环境要素的监测来研究该地区在过
去的二十多年间的总体环境变化格局进行分析与评价。

2 结果与讨论
2.1 大亚湾过去二十多年间的总体格局变化
我们对从 1979年至 2004年二十多年间大亚湾地
区各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了处理,最终分类结果如图
2所示。由统计结果(见表 4)所示,1991年同 1978
年相比,大亚湾地区的植被区总面积上升了 2%,这
可以从过去广东省执行的林业政策得到解释:改革开
放以来,特别是 1985年以来,广东省大力加强林业和
生态建设,先后实施了十年绿化广东等一系列的战略
部署,荒山造林绿化取得显著成就。2001 年与 2004
年的总体格局相差不大,但同 1991年及 1978年相比,
则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为非植被区面积的由过去
的 5.5%左右增加到现今的 10.5%左右;这种扩张首先
导致了区域总体植被景观的破碎,然后就是水体面积
的缩小。非植被区中,除自然裸露的岩石、海滩外,
工业、交通建设用地与海水养殖围塘建设占了相当部
分;这种非植被区的大幅扩张,可以看作是大亚湾周
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扩张。大亚湾地处珠三角经济区,
受深圳市和惠州市两个行政区管辖。1992年以来,改
革开放在珠三角地区得到更进一步开展,深圳市及惠
州市的经济进一步扩张,大亚湾的土地利用格局也发
生了相应变化。
仔细研究分类结果,我们发现 1991至 2004年植
被区的面积尽管有所缩小,但只有 0.5%左右,那么非
植被区的大幅扩张必然是导致水域面积的大幅缩小:
统计结果表明,1991 至 2004 年间,整个研究区域的
水域面积所占百分比减少了 5%左右,约合 120 km2。
这些被占水体面积主要表现在填海、围塘养殖等工农
业活动占用水域方面,主要发生在靠近深圳市与惠阳
市的大亚湾西部海岸与北部海岸。总的说来,近二十
多间年,大亚湾周边环境变化的总体格局可以概括为
“人进水退”,而这种变化的驱动力正是大亚湾周边人
类的经济开发活动。
2.2 遥感应用于土地利用类型监测及环评有效性分析
从遥感资料可以看出,不同的年份呈现不同的遥
感影像,反应了各环境要素(植被、非植被、水体)
的一系列变化。从图 1可以得知,由于我们开发程度
的不同,1979年到 1991年的 12年内,植被陆地、非
植被陆地和水体面积变化不大,变化幅度分别为
4.42%、-13.9%、-2.57%,年变化率分别为 0.37%、
4期 何章莉,等:遥感技术在大亚湾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监测中的应用 373
万方数据

a, 1979-09-30 b, 1991-10-09

c, 2001-12-31 d, 2004-02-15
图 2 各年间植被陆地、非植被陆地、水体的分布
Fig. 2 The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land, non-vegetation land and the water in different years

表 4 各年各环境要素所占的面积百分比,%
Table 4 The area percentages of the environment factors in some years
各年各环境要素所占的面积 The area percentages of the environment factors in some years 环境要素 Environment factors
1979-09-30 1991-10-09 2001-12-31 2004-02-15
植被陆地 Vegetation land 46.450 48.504 48.275 47.928
非植被陆地 Non-vegetation land 5.952 5.122 11.679 10.512
水体 The water 47.599 46.374 40.046 41.561

-1.16%、-0.21%;而从 2001年到 2004年仅 4年时间,
变化程度分别为-0.72%、-9.99%、3.78%,年变化率
分别为 0.18%、-0.29%、-0.945%。因此通过将每次
人为对环境的方式、力度与各年份各环境要素对应起
来,就可以发现我们对环境的影响会导致环境如何变
化,在短期是如何变化、长期又是如何变化。然后通
过类比,可以得知我们即将对生态环境的改变行动会
导致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变化,这种变化是好的还是坏
的,是暂时的还是长远的,是否是可以接受的。从而
得出准确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从遥感影像图上还可以很直观地看出目标规划
区、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体温、
藻类等)、土地利用格局。根据多年的遥感资料,可
以找出人为对生态环境的方式、力度 (下转第 384 页)
374 生 态 科 学 25 卷
万方数据
Common Dab (Limanda limanda)[J]. Mar. Environ. Res.,
46(1~5):301~306.
[20] 李冠国,范振刚. 2004. 海洋生态学[M].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248~275.
[21] Stekoll M S and Deysher L. 2000. Response of the Dominant
Alga Fucus gardneri (Silva) (Phaeophyceae) to the Exxon
Valdez Oil Spill and Clean-up[J]. Mar. Pollut. Bull.,
40(11):1028~1041.
[22] Shi X Y, Wang X L, Han X R. 2001. Relationship between
petroleum hydrocarbon and plankton in a mesocolon
experiment[J]. Acta Oceanol Sin., 20 (2) : 231~240.
[23] Guzman H M, Burns K A, Jackson J B C. 1994.
Injury,regeneration and growth of Caribbean reef corals after
a major oil spill in Panama[J]. Mar. Ecol. Prog. Ser.,
105:231~241.
[24] Guzman H M, Jackson J B C, Weil E. 1991.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a major oil spill on Panamanian subtidal
reef corals[J]. Coral Reefs. 10:1~12.
[25] Guzman H M and Holst I. 1993. Effects of chronic oil
sediments pollution on the reproduction of Caribbean reef
coral-Siderastrea sidera[J]. Mar. Pollut. Bull. 26:276~282.
[26] Nansingh P and Jurawan S. 1999.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of a Tropical Coastline (Trinidad, West Indies) to Oil
Spills[J]. Spill Sci. Technol. Bull., 5(2):161~172.
[27] Qianxin L, Mendelssohn I A. 1996. A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South Louisana crude oil on
the vegetation of fresh, brackish and salt marshes[J]. Mar.
Pollut. Bull., 32:202~209.
[28] Proffitt C E, Devlin D J, lindsy M. 1995. Effects of oil on
mangrove seedlings grown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J]. Mar. Pollut. Bull, 30:778~793.
[29] Burns K A, Garrity S D, Levings S C. 1993. How many
years until mangrove ecosystems recover from catastrophic
oil spills[J]. Mar. Pollut. Bull, 26:239~248.
[30] 陈裕隆,陈加林,何容飞,等. 2004. 中华白海豚保护与
研究进展[J]. 海洋环境科学. 23(3): 65~70.
[31] 戴明新,郭 珊,周 斌,等. 2005. 铜鼓航道工程建设
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分析[J]. 交通环保,26(3):2~5.
[32] 杨传敏,庄杨杰. 2004. 珠江口溢油事故平均每年一次,
广东海洋渔业局将向漏油外轮索赔[N]. 南方都市报
[33] 陈 琳. 1990. 珠江口伶仃洋鱼虾类区系特征的研究[J].
南海水产研究,2:21~31.
[34] 何宝全,李耀权. 1990. 珠江口伶仃洋鱼虾类资源特征[J].
南海水产研究,3:3~21.
[35] 余日清,李适宇. 1998. 珠江口航道疏浚对海洋生态影响
及渔业资源损失的定量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37(suppl.2):180~185.
[36] 深圳市统计局. 2004 . 深圳统计年鉴-2004[M]. 北京:中国
统计出版社. 138.




(上接第 374 页)
与各年份各环(水境要素(地形、地貌,植被、水体
(水温、藻类等)、土地利用格局)之间的关系。本
文仅仅尝试了遥感技术在区域环境景观格局变化研
究中的应用,实际上,许多更具体的环境质量参数也
可以用遥感的方式来获取,其结果精度也能够满足环
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需要,如水温,水体叶绿素含量,
土壤湿度,植被群落结构与生长状况等等。我们可以将
这种变化叠加在三维立体图像,将工程建成后的影像更
加直观、动感、生动地展示出来,使所作的评价报告图
文并茂,生动有趣。

3 结 论
本文采用 Landsat 系列卫星遥感资料对大亚湾自
1979 年至 2004 年间的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格局进
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此二十多年间,大亚湾
周边植被覆盖总体保持相对稳定,在 2400 km2 的研究
区域中,植被区所占比例在 46.5%~48.5%间波动,但
非植被陆地由 1991 年的 5.1%左右上升到 2004 年的
10.5%左右,水体面积也相应降低了 5%左右。这种变
化随着人们对区域环境影响的方式、力度不同而不断
变化。通过遥感技术反应出的这些变化,可以发现人
类对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如何变化,在人
类对生态环境的开发或破坏活动与生态环境要素之间
的变化建立一种关系,通过这种关系预测以后的开发建
设活动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并应用到区域环境影响
评价中去,从而得出准确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参考文献

[1] 王友绍,王肇鼎,黄良民. 2004. 近 20 年来大亚湾生态环
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J]. 热带海洋学报,23(5): 85-95.
[2] Song X, Huang L, Zhang J, et al. 2004. Variation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primary production in Daya Bay
during spring and summer[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49(11-12): 1036-1044.
[3] Tang D L, Kester D R, Wang Z, et al. 2003. AVHRR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nd shipboard measurements of the thermal
plume from the Daya Bay, nuclear power station, China[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84(4): 506-515.
[4] Chen C, Shi P, Mao Q. 2003.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for Monitoring the Thermal Pollution of
Cooling-Water Discharge from Nuclear Power Pla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J]. Part A—
Toxic/Hazardous Substances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38(8): 1659-1668.
[5] 陈楚群,施 平,毛庆文. 1996. 应用 TM 数据估算沿岸
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模型研究 [J]. 环境遥感,11(3):
168-176.
[6] Goward S N, Masek J G. 2001. Landsat—30 Years and
Counting[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78(1-2): 1-2.
[7] 汤国安,张友顺,刘咏梅,等. 2004.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85-187.
384 生 态 科 学 25 卷
万方数据
遥感技术在大亚湾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 何章莉, 史合印, 邢前国, 潘伟斌, HE Zhang-li, XING Qian-guo, SHI He-yin, PAN Wei-bin
作者单位: 何章莉,HE Zhang-li(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510115), 史合印,XING Qian-guo(广州海
洋资源环境监测中心,广州,510235;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邢前国,SHI He-yin(中国科
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广东省环境科学与技术公共实验室,广州,510650), 潘伟斌,PAN Wei-
bin(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640)
刊名: 生态科学
英文刊名: EC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 2006,25(4)
被引用次数: 2次

参考文献(7条)
1.汤国安;张友顺;刘咏梅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2004
2.Goward S N;Masek J G Landsat-30 Years and Counting[外文期刊] 2001(1-2)
3.陈楚群;施平;毛庆文 应用TM数据估算沿岸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模型研究 1996(03)
4.Chen C;Shi P;Mao Q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for Monitoring the Thermal Pollution of Cooling-Water
Discharge from Nuclear Power Pla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2003(08)
5.Tang D L;Kester D R;Wang Z AVHRR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nd shipboard measurements of the thermal plume from the
Daya Bay,nuclear power station,China[外文期刊] 2003(04)
6.Song X;Huang L;Zhang J Variation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primary production in Daya Bay during spring and summer
[外文期刊] 2004(11-12)
7.王友绍;王肇鼎;黄良民 近20年来大亚湾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期刊论文]-热带海洋学报 2004(0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杜飞雁.王雪辉.李纯厚.贾晓平.DU Fei-yan.WANG Xue-hui.LI Chun-hou.JIA Xiao-ping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生产力变化特征[期刊
论文]-应用生态学报2008,19(4)
2. 吴风霞.李纯厚.戴明.杜飞雁.林琳.王昊.WU Feng-xia.LI Chun-hou.DAI Ming.DU Fei-yan.LIN Lin.WANG Hao 大亚湾初级生产力人
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期刊论文]-海洋环境科学2009,28(6)
3. 梁超愉.张汉华.吴进锋.LIANG Chao-yu.ZHANG Han-hua.WU Jin-feng 大亚湾潮间带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生物多样性研究[期刊
论文]-南方水产2005,1(3)
4. 宋淑华.王朝晖.付永虎.谷阳光.SONG Shu-hua.WANG Zhao-hui.FU Yong-hu.GU Yang-guang 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微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研
究[期刊论文]-海洋环境科学2009,28(2)
5. 林炜.赖丽萍.唐以杰 大亚湾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期刊论文]-生物多样性2001,9(3)
6. 丘耀文.张干.郭玲利.李向东.李军.QIU Yao-wen.ZHANG Gan.GUO Ling-li.LI Xiang-dong.LI Jun 大亚湾海域典型有机氯农药生物累
积特征及变化因素研究[期刊论文]-海洋学报(中文版)2007,29(2)
7. 林昭进.王雪辉.江艳娥.LIN Zhaojin.WANG Xuehui.JIANG Yane 大亚湾鱼卵数量分布及种类组成特征[期刊论文]-中国水产科学
2010,17(3)
8. 黄洪辉.林钦.林燕棠.贾晓平.李纯厚.王文质.HUANG Hong-hui.LIN Qin.LIN Yan-tang.JIA Xiao-ping.LI Chun-hou.WANG Wen-zhi
大亚湾网箱养殖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变化[期刊论文]-中国环境科学2005,25(4)
9. 何雪琴.温伟英.张观希.郑庆华.杜完成.HE Xue-qin.WEN Wei-ying.ZHANG Guan-xi.ZHENG Qing-Hua.DU Wan-cheng 大亚湾底栖生物
重金属现状与评价[期刊论文]-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3)
10. 何雪琴.张观希.郑庆华.杜完成.温伟英 大亚湾底栖生物体中4种重金属残毒量分析与评价[期刊论文]-地理科学2001,21(3)

引证文献(2条)
1.刘亚龙.王庆.毕景芝.张明明.邢前国.施平 基于Mann-Kendall方法的胶东半岛海岸带归一化植被指数趋势分析[期刊论文]-海洋学报
(中文版) 2010(3)
2.陈玉.葛晓光.贺爽.薛博 张集矿区GIS数据库的RS更新[期刊论文]-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tkx20060402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