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多效唑对紫菜薹苗状及产量的影响



全 文 :3
、 甲霜灵穴施最佳 用 1 比较试验 :试验结果表
明 :四种用量治病效果都很好 。 据调查 , 10 月 27 日
前均无箱露病病害 。 至 l 一月 2 日 5 00 、 刁0 0 、 2 0 0 克 3
个处理始见中心病株 ,而 3 0 克处理尚未发病 ,直到
1 月 9 日各处理表现轻度病害 , 用药量 5 0 、 4 0 0 、
3 0 0

2 0 0 克平均病指数依次为 6 . 3 、 4 . 2 、 5 . 7 、 8 . 7 ,对
照为 52 . 7 。 小区平均产量依次为 犯 公斤 、 42 公斤 、
刁3 . 8 公斤 、 招 . 1 公斤 ,分别 比对照 21 . 8 公斤增产
92
.
7 %

92
.
7%

10 %和 97 . 7纬 。 经显著性测验处
理间差异不显著 ,但与对照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
4
、 甲霜灵残效期试脸 : ①田间发病调查 : 4 年试
验与田间调查结果表明 : 甲霜灵穴施防治大白菜霜
称病较喷雾的残效期大大延长 。 从施药至 田间发现
中心病株日数自 1 9 8 7 至 1 9 90 年依次为 55 、 5 1 、 5 0
和 5 0 天 。 ②大白菜霜霉病接种 : 1 9 90 年的 5 次分期
接种结果 ,均为施药后 50 天 ( n 月 3 日 )接种 ,两天
后表现病状 ,残效期为 51 天 。
三 、小 结
4 年试验结果表明 : 某些化学杀菌剂穴施防治
大白菜霜称病效果优于喷雾 。 说明穴施法可作为化
学农药防治大白菜霜霉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穴施法
较喷雾法简便易行 。 且可节省劳力与工时 。 不需预
报 ,易被菜农掌握 。 应用甲箱灵或甲箱酮只需在栽菜
前施一次药 ,可维持 50 天左右不发生籍祥病 。
本试验的八种药剂中 , 甲霜灵和甲箱酮穴施均
比喷雾好。杀毒矾和疫霜灵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 此
外四种药剂无效 ,由此说明 ,并非所有的化学药剂都
可穴施 ,新药应用前须先试验 。 试验还表明 : 25 %甲
霜灵穴施每亩用量 20 0 克 ,即可达治病增产的目的。
多效哇对紫菜蔓苗状及产量的影响
幸感市新华街农技站 陈战鸣
控制叶苗徒长的方法有多种 , 但以使用植物生
长延缓剂最为简单有效。 为了摸索出一套化学控制
苗状的方法 , 1 9 89 年开始 ,笔者选用多效哇在紫菜
破进行了 2 年试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一 、试材与方法
试验在南桥村农户游新元菜地进行 。 供试品种
为“ 十月红 ”菜荃 。 8 月 25 日播种 , 9 月 10 日于紫菜
茎苗三叶期喷施 15 %多效哇可湿性粉剂 (上海产 ) ,
浓度分别为 1 00 、 1 5 0 、 2 00 p pm , 清水对照 。 9 月 2 2 日
定植 。 大田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重复 3 次 ,小区面积
13
·
1平方米 ,其它管理同常规 。
采用随机取样法 ,每处理取样 10 株调查幼苗性
状 . 全株 、根系鲜重用 1%粗天平测量 ,茎基部粗用
游标卡尺测量 ,株高等性状用普通米尺测量。
病害调查分级标准参照《蔬菜技术手册 》 (武汉
市科学技术情报所编 )大白菜病害分级标准 。
二 、结果与分析
l
、 对幼 苗性状的影响
9 月 22 日 ,我们对紫菜签的一些性状进行了调
查 , 并对 c 处理 (喷 2 0如pm 多效哇 )与对照的全株
重 、 株高 、 叶柄长 、 叶数等五个性状进行了差异性分
析 。 调查结果见表 1 。
对调查结果进行差异分析 , 2 00P m 多效哇处理
3 2
紫菜墓苗可以极显著的降低株高和叶柄长度 ,极显
著的增加全株重 、根重和叶数 。
表 l 多效哇对紫菜婪幼苗性状的影响
单位 :克 、 厘米
飞 根 茎部 最大叶 叶 株 全 叶鲜 基粗 致 高 株 色重 叶长 叶宽 叶柄 重长A一 1 0 OPPm 0 . 7 0 . 6 2 8 . 2 9 、 2 14 . 2 5 . 6 2 4 . 1 2 1. 3 绿
B一 1 50 Pp m 0。 7 0 . 6 27 . 6 9 , 6 1 3 . 8 5 . 6 2 4 . 6 2 0 . 8 绿
e 一 2 0 0P p m 1 . 2 0 . 7 1 8 . 9 9 . 9 6 . 3 6 . 6 1 6 . 2 2 3 . 9 浓绿
O 一C K 0 . 7 0 . 6 2 7 . 9 9 . 3 1 4 . 4 5 . 4 24 . 5 2 1 . 3 绿
由于 Z o o P m 处理的紫菜共苗根系发达 , 定植
后成活快 ,成活率高 。 Z O0 pmP 处理的紫菜羲苗比对
照提早 2 天 成活 , 成苗率为 98 . 7% , 比对 照高
1 6
.
5%

1 0 0 p pm

1 5 0即 m 处理的分别为 8 5 . 4% 、
86
.
1%与对照 84 . 7%基本无差异 。
二 、 对萦莱鉴生长势的影响
受多效哇的控制 , C一 20 pp m 处理前期生长势
较对照差 。 喷药后 24 夭 ( 1 0 月 4 日 )调查 ,除叶数
外 ,株高 、 最大叶长 、 叶宽等性状仍比对照低 。喷药后
3 5 ~ 4 0 天植株生长势加强 , 叶色变淡 (仍 比对照
深 ) 。 喷药后 朽 天 ( 1 0 / 2 5) 调查 ,上述性状都明显高
于对照 。 其中株高高 5 . 7 厘米 ,开展度大 5 . 8 厘米 ,
叶数多 4 . 3 片 ,特别是腋芽数比对照多 5 个 ,这就意
增产菌在西瓜上的应用效果
安徽省安庆市农业局 ( 2 4 6 0 0 1) 陈荣海 宁日丽 姚成西 李 丰 盆盘凤
在丘陵岗地的幼年经济林园内套种西瓜 , 既可
改 良土壤结构 , 提高土地利用率 , 又能做到以短养
长 。但由于此类园内一般土壤条件较差 、 瘩薄 、 易旱 ,
往往造成西瓜发蔓迟 ,营养生长不足 ,易早衰 ,经济
产量低下 。 因此只有提前建立高光效营养体 ,提高植
株抗逆能力 ,才能形成早产丰产结构 。 作者于 1 9 9 0
年采用两种叶面喷剂 ,在杂交西瓜“ 新澄 ”上应用 , 以
提高净同化物质积累水平 ,达到早熟丰产 目的 。
材料与方法
1
、 试验材料 增产菌 : 为 8 3一 6 、 83 一 10 阔叶广
谱混合菌粉 ,由增产菌联合体生产 。
A BT
: 为中国林业科学院提供的 4 号晶体 。 是广
谱性作物增产剂 。
西瓜品种 : “ 新澄 ” 一代杂交种 , 由安徽省南陵县
农技中心供种 。
2
、 试验 处理 五个处理 : 增产菌喷施 l 次、 2
次 、 3 次 、 A B T 喷 】次 、 清水对照 , 4 次重复 。 每小区
面积 叨 平方米 ,试验地面积 80 0 平方米 。 增产菌使
用浓度 500 p p m , A B T 使用浓度 1 0 p p m 。
3
、 试验方法 叶面喷施 ,全面喷到为准 。 A BT
于 5 月 8 日西瓜团棵期 (7 ~ 8 片真叶 )喷施 ;增产菌
于 5 月 8 日、 6 月 1 日、 6 月 18 日按设计喷施 。 对照
喷清水一次 ,生长周期中 ,观察植株生长发育情况 ; 7
月 1 1一 12 日田间考查主蔓节数 ,并将叶片从植株上
不带叶柄剪下称取鲜叶重 , 7 月 13 日称取单个西瓜
重 ,用手持糖量计 ( 日本产 )测量样瓜中心和边糖量 。
每小区内选 4 株具有代表性的植株 , 取其平均值 。
4
、 试脸点设 笠 试验点设置 于望江县古炉乡政
法村桃园内 ,桃树为一 年生 , 株行距 刁冰 难米 ,西瓜套
种于桃树行间 ,株行距 0 . 3 x 刁米 , 亩栽 5 05 株 , 土
壤为 19 8 9 年春开垦的红黄壤生土 , 土壤肥力差 , 易
旱 。 1 . 2 亩试验地共施基肥 :猪牛栏及沼气肥 30 担 ,
鸡粪 1 2 . 5公斤 ,尿素 15 公斤 ,磷肥 50 公斤 , 复合肥
18 公斤 。 西瓜种子催芽后 4 月 9 日播种 ,均采用第
三雌花留瓜 ,每株留一瓜 ,其他管理按正常进行 。 盛
花期 6 月 4 ~ 7 日 , 7 月 8 日开始采收 , 7 月 1 5 日收
瓜结束 。
结果与分析
味着要比对照多收 5 根子蔓 。 其它处理与对照基本
无差异 。
三 、 对杭病性的影响
多效哇处理后紫菜墓叶色加深 ,植株生长势加
强 ,抗病能力明显高于对照 。 1 月 2 日对紫菜墓的
2 种主要病害一一软腐病 、霜霉病进行了田间调查 。
调查结果表明 :
C一 Z o 0P m 处理的软腐病株发病率为 5 . 3% 比
对照 21 . 3%降低 75 . 1% ;霜霉病病指为 8 . 9 比对照
18
.
9 降低 52 . 9% 。 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 。
四 、 对产圣的影响
产量结果与统计分析如表 2 :
由表 2 可知 : C一 2 0 0P mP 处理紫菜垄幼苗能极
显著增加紫菜茎产量 ,增产幅度达 26 . 1% ,其它处
理与对照产量无显著差异 。
三 、 结果与讨论
用 20 0P pm 的多效哇处理紫菜荃三叶苗不仅能
有效的控制幼苗徒长 ,提高幼苗质量 ,而且还能极显
著增加产量 ,提高抗病能力 。 虽然始上市期要比对照
晚 7 天左右 ,但由于子鉴 、孙墓多中期产量高 ,经济
效益仍比对照好 。
1 0 P m

1 5如 pm 处理的对紫菜墓苗状及产量均
无影响 , 其它时期和浓度是否更好还有待于进一步
试验 。
表 2 产量与方差分析表
单位 :公斤
认落通万 x X 差异显著性 增产率0 . 05 0 . 0 1
e 一 2。。。 m 一2 5 0 . 8 8 3 . 6 舀 A 2 6 . 1
A一 1 0 0 P Pm 2 0 1 . 7 6 7 . 2 b B 1 . 4
D一C K 1 9 8 . 8 6 6 . 3 b B 0 . 7
B一 1 5 0P Pm 1 9 7 . 3 6 5 。 8 b B
注 :差异显著性测验 ,采用新复极差法 。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