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西藏红缨合耳菊中药美白霜的美白功效评价



全 文 :第 29卷 ,第 3期 光 谱 实 验 室 Vol . 2 9 , No . 3
2 0 1 2年 5月 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May , 2 0 1 2
西藏红缨合耳菊中药美白霜的
美白功效评价①
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1042003)
② 联系人 ,手机: ( 0) 15017554203; E-mail: zhangrui rui1212@ 126. com
作者简介:张瑞瑞 ( 1988— ) ,女 ,山西省运城市人 ,在读硕士 ,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11-09-13;接受日期: 2011-09-26
张瑞瑞② 徐学涛 颜秋萍 张
(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 广州市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 100号  510006)
摘 要 采用人体试验结合仪器测量的方法评价了西藏红缨合耳菊中药美白霜的美白效果。 应用
Lab色度系统评价美白霜使用前后皮肤颜色的变化。 西藏红缨合耳菊中药美白霜使用 4周后与使用前相
比 ,ΔL值、Δb值均有增大 ,且差异显著 (ΔL= 1. 79± 1. 33, P < 0. 01;Δb= 0. 60± 0. 82, P < 0. 05)。实验结果
表明 ,西藏红缨合耳菊中药提取物的美白效果优于熊果苷 (ΔL= 0. 86± 1. 11, P < 0. 05) ,有使皮肤变白的
趋势。
关键词 西藏红缨合耳菊 ;人体试验 ;中药美白霜 ;美白功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O657. 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138( 2012) 03-1308-03
1 引言
美白是女性护肤恒久不变的主题。一般而言 ,皮肤的美白主要就是外防紫外线 ,内抵黑色素 [1 ]。
西藏红缨合耳菊 [Synotis erythropappa( Bur. et Franch. ) C. Jef f rey et Y. L. Chen ]为西藏特有的菊科
( Composi tae)植物。本实验室徐学涛等人 [2 ]报道 ,西藏红缨合耳菊具有美白皮肤的功效 ,对酪氨酸
酶的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文在其研究基础上 [3 ]将西藏红缨合耳菊提取物应用于中药美白霜
中 ,并采用人体试验结合仪器测量的方法来评价西藏红缨合耳菊中药美白霜的美白功效。
2 实验部分
2. 1 仪器及试剂
美能达 CR-10型色差仪 (日本柯尼卡美能达公司 )。
甘草、桑白皮 (北京同仁堂药店 ) ;乙醇、甘油、硬脂酸、十六酸异丙酯、羊毛脂、橄榄油、乳化剂
(吐温 20)、三乙醇胺等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西藏红缨合耳菊 (西藏波密县 )。
2. 2 实验方法
2. 2. 1 中草药的提取
将中药粉碎 ,用 70%乙醇浸提 ,过滤 ,并将滤液在 50℃下减压浓缩 ,得中药浸膏。
2. 2. 2 润肤霜的配制
组分 A:甘油 10% ,硬脂酸 5% ,十六酸异丙酯 5% ,羊毛脂 1% ,橄榄油 0. 5% ,乳化剂 (吐温
20) 0. 5% ;
组分 B:三乙醇胺 0. 2% ,乳化剂 (吐温 20) 2% ,去离子水 75% ,防腐剂 0. 1% ;
组分 C: 香精 0. 1% ;
将组分 A、 B分别混合 ,加热至 70℃ ,搅拌均匀。在搅拌下将 B慢慢加入 A中进行乳化 ,当温度
降至 45℃时加入组分 C,搅拌均匀即得。
2. 2. 3 美白霜参考配方
组分 A:甘油 10% ,硬脂酸 5% ,十六酸异丙酯 5% ,羊毛脂 1% ,橄榄油 0. 5% ,乳化剂 (吐温
20) 0. 5% ;
组分 B:中药提取物 5% (或熊果苷 5% ) ,三乙醇胺 0. 2% ,乳化剂 (吐温 20) 2% ,去离子水
70% ,防腐剂 0. 1% ;
组分 C: 香精 0. 1% ;
配制方法同 2. 2. 2节。
2. 2. 4 人体试验受试对象及分组
广东工业大学在校学生 40名 ,年龄 18— 24岁 ,皮肤健康 ,无化妆品过敏史。分为四组 ,每组 10
人。第一组 ,使用含 5%西藏红缨合耳菊提取物的中药美白霜 ;第二组 ,使用含 3%西藏红缨合耳菊
提取物、 1%甘草提取物及 1%桑白皮提取物的中药美白霜 ;第三组 ,使用含 5%熊果苷的美白霜作
为阳性对照组 ;第四组 ,使用润肤霜 ,作为阴性对照组。试验过程中受试者及数据采集者均不知晓分
组情况。
2. 2. 5 受试涂抹方法
受试者连续使用试验品 4w ,每天早晚洗漱后涂于左前臂臂弯处 ,右前臂臂弯处不涂 ,作为对
照。
2. 2. 6 受试测试部位及时间
受试者左、右前臂臂弯处 ,连续测试 6次 ,取平均值 (先测右臂再测左臂 ) ;使用化妆品前 1d,以
及使用 1周、 2周、 3周、 4周后。
2. 2. 7 测试指标
左右臂色差 ΔL、Δa、Δb。 ΔL为正值 ,表示左臂较右臂偏白 ,ΔL为负值 ,表示左臂较右臂偏黑 ;
Δa为正值 ,表示左臂较右臂偏红 ,Δa为负值 ,表示左臂较右臂偏绿 ;Δb为正值 ,表示左臂较右臂偏
黄 ,Δb为负值 ,表示左臂较右臂偏蓝 [4 ]。
2. 2. 8 统计分析
应用 SPSS 12. 0统计分析软件 ,对受试者左右臂色差 ΔL、Δa、Δb进行分析。同一试验品使用前
后参数的初始值和终末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用配对 t检验 ( Paired-Sample T Test )分析 ;各试验
品之间 (中药美白霜和对照组 )使用前后参数初始值和终末值差异的显著性 ,用独立样本 t检验
( Independent-Sample T Test)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平为 P≤ 0. 05。
3 结果和讨论
3. 1 ΔL值变化
在 Lab色度系统中 , Lab色度系统表明了颜色在色空间的位置 ,并加以量化 ,使颜色变化以数
值的形式表达 ,肉眼不能看见的细微变化也可反映出来。经配对 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 1。配制
的美白霜在使用过程中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 ,ΔL值均发生差异性变大。 表明配制的美白霜均有
美白效果 ,并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美白效果越明显。
使用 4周后 ,西藏红缨合耳菊中药美白霜 (ΔL= 1. 79± 1. 33, P= 0. 008)、中药复配美白霜
(ΔL= 0. 82± 0. 76, P= 0. 008)、阳性对照组 (ΔL= 0. 86± 1. 11, P= 0. 037)的 ΔL值与阴性对照的
ΔL值对比发现 ,美白效果应是:西藏红缨合耳菊中药美白霜> 阳性对照组> 中药复配美白霜。 其
中红缨合耳菊组方效果明显 ,白度效果是阳性对照组 ,以及中药复配美白霜组的两倍。文献 [3 ]报道
1309第 3期 张瑞瑞等:西藏红缨合耳菊中药美白霜的美白功效评价
红缨合耳菊的对酪氨酸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抑制效果明显优于熊果苷 ,与实验结论一致。
表 1 使用后与使用前相比各组的 ΔL值变化 (平均值±标准偏差 )
1周后 2周后 3周后 4周后
第一组 0. 46± 1. 56 0. 99± 1. 95 1. 42± 1. 27* * 1. 79± 1. 33* *
第二组 0. 44± 0. 27* 0. 60± 0. 64* 1. 06± 0. 90* * 0. 82± 0. 76* *
第三组 0. 45± 0. 78 0. 41± 0. 59* 0. 62± 1. 13 0. 86± 1. 11*
第四组 0. 007± 0. 097 0. 077± 0. 16 0. 043± 0. 14 - 0. 006± 0. 44
  注: * P < 0. 05,* * P < 0. 01;第一组 ,含 5%西藏红缨合耳菊提取物的中药美白霜 ;第二组 ,含 3%西藏红缨合耳菊提取物、
1%甘草提取物及 1%桑白皮提取物的中药美白霜 ;第三组 ,阳性对照 ;第四组 ,阴性对照。
3. 2 Δa值变化
各组的 Δa值变化值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明在红绿色品方向的变化不大。
图 1 西藏红缨合耳菊中药美白霜 Δb平均值变化
(与使用前相比较 ,* P < 0. 05)
3. 3 Δb值变化
Lab色度系统反映的是皮肤颜色的色彩变
化 ,它不仅能反映肤色的黑白变化 ,也能反映皮肤
的变红、变黄等。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西藏红缨合
耳菊中药美白霜后 ,Δb值有显著增大 ,如图 1所
示。其他组方的 Δb值变化均无显著性意义。西藏
红缨合耳菊中药美白霜的 Δb值在使用的前 2周
发生明显变大 , 2周后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变化
不大。 综上 ,使用西藏红缨合耳菊中药美白霜后 ,
皮肤能较快的向黄白肤色方向变化。
4 结论
本文采用人体试验和仪器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西藏红缨合耳菊中药美白霜及其中药复配
美白霜的美白功效。结果表明西藏红缨合耳菊美白效果优于熊果苷 ,同时也优于中药复配美白霜。
从人体试验的角度表明了西藏红缨合耳菊提取物的美白效果优于甘草、桑白皮提取物。西藏红缨合
耳菊中药复配美白霜的配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玮 ,张怀亮 .皮肤科学与化妆品功效评价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 100— 101.
[2 ]徐学涛 ,张 .天然产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 J ].广东化工 , 2007, 34( 11): 53— 56.
[3 ]徐学涛 ,张 ,杜志云等 .西藏红缨合耳菊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 J] .中药材 , 2008, 31( 10): 1544— 1547.
[4 ]李玲 ,苏瑾 ,李竹等 .采用 Lab色度系统评价某种美白化妆品的美白功效 [ J ].环境与职业医学 , 2003, 20( 1): 28— 30.
Evaluating Effectiveness of Skin Whitening Cream
with Tibet Synot is erythropappa
ZHANG Rui-Rui XU Xue-Tao  YAN Qiu-Ping  ZHANG Kun
( Facul ty o 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Ligh t Industr y, Guangdong University o 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P . R. China )
Abstract  Bo th human test and inst rument measuring w 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skin whi tening cream with Synotis erythropappa. Lab color system w as applied to evaluating the color
changes of the skin before and after using skin whitening cream. There are significant increasing inΔL、 Δb af ter using the skin w hitening cream with Synotis erythropappa for 4 w eeks (ΔL =
1. 79± 1. 33, P < 0. 01;Δb= 0. 60± 0. 82, P < 0. 05) . The result show s that the skin whitening
efficiency of Synot is erythropappa ex traction is bet ter than that of arbutin (ΔL = 0. 86± 1. 11,
P < 0. 05) , and it makes the skin have a t rend of turning w hite.
Key words  Synotis erythropappa; Human Tests; Skin Whitening Cream with Chinese Herbs;
Evaluation of Whitening Ef fect
1310 光谱实验室 第 2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