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菘蓝不同部位鲜品和干品抗菌效价的对比研究



全 文 :2016 年 03 月第 36 卷第 2 期
Mar. 2016 Vol. 36 No. 2
现 代 中 医 药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85·
菘蓝不同部位鲜品和干品抗菌
效价的对比研究
*
刘 清 徐宗军 仇 苗 冯光利 杨伟晗 寇 静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摘 要:目的 研究菘蓝不同部位干品和鲜品提取物的抑菌作用,为菘蓝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提取精制,活性炭脱色;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统计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平板二倍稀释法
统计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板蓝根干燥药材和新鲜药材对大肠杆菌 MIC 分别为 0. 25 g /mL、0. 5 g /mL,
MBC分别为 1. 0 g /mL、2. 0 g /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MIC 分别为 0. 25 g /mL、0. 25 g /mL ,MBC = 1. 0 g /mL、
2. 0 g /mL;对绿脓杆菌 MIC分别为 0. 50 g /mL、1. 0 g /mL ,MBC =1 g /mL,2. 0 g /mL。大青叶干燥药材和新鲜药材
对大肠杆菌 MIC分别为 0. 5 g /mL、4. 0 g /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MIC为 0. 5 g /mL、2. 0 g /mL;对绿脓杆菌 MIC为
0. 5 g /mL、2. 0 g /mL;大青叶干品和鲜品提取液实验浓度未测出上述三种细菌的 MBC,仅呈现出一定的抗菌趋
势。结论 菘蓝根和叶对三种菌株均有一定的抑制或杀灭作用,按照干品和鲜品质量换算,抗菌效价鲜品强于干
品;入药部位比较,板蓝根优于大青叶。
关键词:菘蓝;二倍稀释法;MIC;MBC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0571(2016)02 - 0085 - 03
DOI:10. 13424 / j. cnki. mtcm. 2016. 02. 030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为十字花科植物,
根即板蓝根,叶为大青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
咽和消斑之功效,用于温病高热,发热咽痛,神昏,
发斑发疹,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
痈肿等[1]。另据文献报道,中药材的清热解毒功
效主要集中于其有效成份的抗内毒素作用和抗病
原微生物作用,其中板蓝根、大青叶对金黄色葡萄
球菌等菌株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广谱抗菌
作用,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多环节、
多途径地发挥协同作用而表现出较强的抗菌功
效,临床应用价值较强[2]。
另外,鲜药材作为物质基础保存最为完整的
原生药材在国内外均有悠久的应用历史。但是随
着中药商品化流通,为了便于运输储存及工业化
大生产,几乎所有中药材都采取干燥药材入药,不
可避免地导致中药材在提取加工过程中有效成分
流失或结构变化,中药药性和药理活性出现差异。
基于此,本研究分别对板蓝根和大青叶的鲜药材
与干燥药材进行抗菌效价对比研究,为菘蓝鲜药
材的开发研究和临床应用及产业化提供科学
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 1 材料 菘蓝新鲜药材,2014 年 5 月 15 日采
收于陕西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菘蓝(板蓝根、
大青叶)干燥药材,均购于陕西中医学院国医堂,
经陕西中医药大学王继涛高级实验师鉴定为十字
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1. 2 仪器与试剂 旋转蒸发仪(EYEL4 上海爱
明仪器有限公司);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SHB - 3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电子天平(上海恭航
称重公司,精度 1 mg);手提式不锈钢压力蒸汽灭
菌器(上海三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 YXZ80B);
* 基金项目:陕西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资助(14XJZR29)
·86·
现 代 中 医 药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 年 03 月第 36 卷第 2 期
Mar. 2016 Vol. 36 No. 2
恒温恒湿培养箱。
1. 3 菌种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
菌菌株均由陕西中医药大学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2 实验方法
2. 1 菘蓝不同药用部位样品的制备
2. 1. 1 板蓝根干燥药材水提液的制备 称取板
蓝根粗粉 250 克,置 3000 mL圆底烧瓶中分别加入
10 倍量的水提取两次,每次 1 h,过滤,合并滤液,
适度浓缩后加入 95 %乙醇调至含醇量为 65 %,静
置 24 小时,抽滤,得澄清液,再用旋转蒸发仪回收
乙醇,浓缩至无醇味约 1000 mL,加入活性炭加热
搅拌除色,抽滤后滤液浓缩定容至 500 mL 容量
瓶中。
2. 1. 2 板蓝根新鲜药材水提取物的制备 称取
新鲜板蓝根 500 g,提取方法同板蓝根干燥药材,滤
液浓缩定容至 500 mL容量瓶中。
2. 1. 3 大青叶干燥药材水提物的制备 称取大
青叶粗粉约 250 克,置 5000 mL圆底烧瓶中分别加
入 15 倍量的水提取两次,提取精制方法同板蓝根
干燥药材,滤液浓缩定容至 500 mL容量瓶中。
2. 1. 4 大青叶新鲜药材水提取物的制备 称取
新鲜大青叶 1000 g,提取精制方法同大青叶干燥药
材,滤液浓缩定容至 500 mL容量瓶中。
2. 2 菌液的制备 斜面菌种接入牛肉膏液体培
养基中,30 ℃活化 24 h,再以 1 %的接种量接入牛
肉膏液体培养基中,30 ℃培养 6 h,取出稀释涂平
板,30 ℃ 倒置培养 24 h,计算菌落形成单位
(Colony forming unit CFU)。活化后的菌液贮存于
4 ℃冰箱中备用。
2. 3 MIC、MBC 测定[3 - 7] 按体外抗菌试验试管
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板蓝
根提取液经 MH肉汤培养液二倍稀释为 7 ~ 10 管,
其药物浓度分别按 2 倍依次递减,另设细菌对照管
(不加药液)、空白组。试验用菌株先用 MH 培养
液配 106CFU /mL浓度。上述各试验管中分别加入
0. 1 mL 菌液,混匀后各管内细菌菌液终浓
105CFU /mL,置 37 ℃培养 24 h 后观察结果。无细
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确定为 MIC。取 MIC 终点
浓度以上未生长细菌的各稀释管内培养物,分别
接种在琼脂平板上,置 37 ℃培养 24 h 后观察平板
有无细菌生长,无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最
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见表 1 - 4。
表 1 板蓝根干燥药材提取液的抑菌效果
菌株
菌落生长情况(g /mL)
1. 0 0. 5 0. 25 0. 125 0. 0625 0. 031
大肠杆菌 - - -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 - + + +
绿脓杆菌 - - + + + +
注:+表示有细菌生长,-表示无细菌生长,- / +表示有微量
细菌生长(下同)
表 2 板蓝根新鲜药材提取液的抑菌效果
菌株
菌落生长情况(g /mL)
2. 0 1. 0 0. 5 0. 25 0. 125 0. 062
大肠杆菌 - - -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 - - + +
绿脓杆菌 - - - / + + + +
表 3 大青叶干燥药材提取液的抑菌效果
菌株
菌落生长情况(g /mL)
1. 0 0. 5 0. 25 0. 125 0. 0625 0. 031
大肠杆菌 - - +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 - / + + + +
绿脓杆菌 - - + + + +
表 4 大青叶新鲜药材提取液的抑菌效果
菌株
菌落生长情况(g /mL)
4. 0 2. 0 1. 0 0. 5 0. 25 0. 125
大肠杆菌 - - / + +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 - / + + + +
绿脓杆菌 - - + + + +
板蓝根干燥药材抑菌实验结果显示:大肠杆
菌试管,1 ~ 3 管清亮透明,从第 4 管开始出现轻度
浑浊,第 5 管开始出现菌膜,提示大肠杆菌的 MIC
=0. 25 g /mL;金黄色葡萄球菌试管,1 ~ 3 管清亮
透明,从第 3 管开始出现浑浊,第 5 管开始出现菌
膜,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MIC =0. 25 g /mL;绿脓
杆菌试管,1 ~ 2 管清亮透明,从第 3 管开始出现浑
浊,第 4 管开始出现菌膜;提示绿脓杆菌 MIC =
0. 50 g /mL。另外,板蓝根干燥药材在第 1 管的琼
2016 年 03 月第 36 卷第 2 期
Mar. 2016 Vol. 36 No. 2
现 代 中 医 药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87·
脂平板区域,未生长任何细菌,从第 2 管开始出现
大量细菌,所以大肠杆菌、金葡菌、绿脓杆菌的
MBC均为 1. 0 g /mL。
同样方法观测,板蓝根新鲜药材对大肠杆菌
的 MIC = 0. 50 g /m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MIC =
0. 25 g /mL;绿脓杆菌的 MIC = 1. 0 g /mL。大肠杆
菌、金葡菌、绿脓杆菌的 MBC 均为 2. 0 g /mL。大
青叶干燥药材对大肠杆菌的 MIC =0. 5 g /mL;金黄
色葡萄球 MIC = 0. 5 g /mL;绿脓杆菌的 MIC =
0. 5 g /mL。大青叶新鲜药材的大肠杆菌的 MIC =
4. 0 g /m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MIC = 2. 0 g /mL;绿
脓杆菌的 MIC = 2. 0 g /mL。另外,杀菌实验中,从
第 1 管开始就有较多细菌生长,所以现有浓度未检
测出三种菌株的 MBC,说明大青叶杀菌作用相对
板蓝根较弱。
对比研究结果提示板蓝根、大青叶干燥药材
和新鲜药材水提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等菌株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根据新
鲜药材和干燥药材质量换算,大青叶 5. 55 g 鲜品
干燥后为 1 g干品,板蓝根 3. 14 鲜品干燥后为 1 g
干品,由此可得对于菘蓝而言其鲜品抗菌效价明
显优于干品;就入药部位而言,板蓝根对三种实验
菌株的抑菌效价强于大青叶。
3 讨论
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这里的百草其实指的
就是鲜药材,因此,药材鲜用是我国中医药起源的
用药方式,并贯穿于中医药学的整个发展过程。
《神农本草经》中的“生者尤良”中的“生”字指的
就是鲜药材,且鲜药材在治疗热证、急症、表证等
方面的疾病具有独特的优点,取其清新之气,清暑
生津力强,这些作用在目前中成药产品中是难于
解决和做到的。
本实验结果提示菘蓝不同部位的干燥药材和
新鲜药材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菌株均具有
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其鲜品抗菌效果略强与干品。
另外,本实验由于实验条件有限,仅考察了菘蓝对
大肠杆菌等三种菌株的抗菌作用,所选菌株有限,
下一步研究应结合临床拓宽抗菌谱,纳入肺炎球
菌、链球菌等细菌和支原体、病毒等致病微生物,
实验结果就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S]. 一部.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1,191.
[2]施霞,倪华,刘云海.板蓝根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
究进展[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1):1397
- 13991.
[3]朱正良,樊建,赵天瑞,等.青刺果提取液的抑菌对比研
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
(6) :49 - 54.
[4]付明,刘胜贵,伍贤进.灰白毛莓、苍耳的抑菌作用研究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9
(2) :246.
[5]赫媛嫒,赵子剑,赵铭.板蓝根含片抑菌、抗炎作用的实
验研究[J].现代中医药,2006,26(2):57 - 58.
[6]李钧敏,金则新,邵 红.大血藤叶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分析[Z].中药材,2005,28(10):906.
[7]徐元宏,万士林.中西药结合抗菌性:壳聚多糖的体外
抗菌效果的实验研究[Z].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
(6):327.
(收稿日期 2015 - 07 - 03 编辑:文颖娟)
(上接第 84 页)
[3]颜永刚,吴玲,马妮,等.正交试验结合 HPLC 法筛选太
白洋参提取工艺[J]. 陕西中医学院学学报,2015,38
(2):74 - 77.
[4]杨春欣,孙丽霞,许根英. 薄层色谱 -分光光度法测
定黄芪粉针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 中草药,2001,
32(4):312 - 314.
[5]倪晟,赵培洁,郑燕,等. 薄层扫描法测定扶正胶囊中
黄芪甲苷的含量[J]. 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45
- 47.
[6]涂波,汪志勇. 当归补血汤颗粒中黄芪甲苷和黄芪多
糖的含量测定[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9
(17):115 - 117.
[7]刘浩义,刘嘉义,杨妙荣,等. 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含
量测定的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
药理,2011,11(6):659 - 662.
(收稿日期:2015 - 07 - 01 编辑:文颖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