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09- 04- 01;修订日期:2010- 07- 30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9203)资助
作者简介:白 义(1980-),陕西府谷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土壤动物及生物地理学方面的研究。E- mail:baiyi@tzc.edu.cn
*通讯作者:E- mail:shiii@tzc.edu.cn
浙江天台山七子花林不同海拔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及其季节性变化特征
白 义,施时迪 *
(台州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台州 317000)
摘 要:为了深入了解濒危植物七子花林中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比较分析四季林分中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
差异性,于 2000年 4月 ~ 2001年 4月,对天台山不同海拔七子花林分的土壤动物进行取样分析。全部调查所得大中型土
壤动物 4门 13纲 27个类群,以蜱螨目和弹尾目为优势类群。林中 3个样地的土壤动物在个体数量、类群数和 DG指数上有
较大差异,处于中海拔地区呈共优群落的林分(海拔 780 m左右,人为干扰较小,仍然以七子花为优势)中土壤动物的各指
标在各季节均较其他样地高,有利于土壤动物的大量繁育。方差分析表明季节、海拔和土层深度对土壤动物群落各指标都
有显著影响(P < 0.05,three- way- ANOVA),季节与海拔、季节与土层之间对土壤动物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秋季土壤动物各
指标最高,不同海拔高度下差异较大。夏季和冬季土层中的土壤动物呈逆分布现象,而春季和秋季具有表聚性特点。
关 键 词:七子花;土壤动物;季节性变化;浙江天台山
中图分类号:S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4- 3945(2011)03- 0539- 06
Vol .42 ,No .3
Jun . , 2011
土 壤 通 报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第 42卷第 3期
2011年 6月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
壤有机质分解、养分循环、改善土壤结构、影响土壤质
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常作为
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生物学指标[1~3]。近年来,我国学
者对热带、亚热带森林中土壤动物的群落多样性进行
了较系统的研究,探讨土壤动物多样性对土壤生态系
统功能的作用[4~6]。但是,对于一些濒危植物森林生态
系统中土壤动物的研究较为少见,由于相关研究的不
足,使濒危植物的有效保护受到限制。
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 Rehd.)为忍冬科
(Caprifoliaceae)七子花属(Heptacodium Rehd.)落叶小
乔木,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国家重点保护的二
级保护植物,受其主要分布区生境条件的不断恶化,
使原本分布范围狭窄的七子花更为稀少[7]。有关七子
花的有效保护一直备受关注[8,9],作者于 2000年 4月 ~
2001年 4月,对七子花的主要分布区的土壤动物进行
调查研究,通过对不同海拔七子花林中土壤动物进行
逐月取样调查,探讨七子花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点
及其与季节、海拔和土层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从而促
进七子花林保护相关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城东北 30 km处,地处
29°15 N,121°06 E,系武夷山仙霞岭中支由南向北延
伸而来,主峰华顶山,海拔 1098 m。这里属亚热带季风
性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降水丰富、热量充足的气
候特征。年平均气温 16.8 ℃,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
28.2 ℃,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 5.2 ℃,年平均日照时
数 1950 h以上,其中 7月份与 8月份日照最多,占总
日照时数的 24%,2月份日照最少,占总日照时数的
6%。年无霜期平均 232 d,年平均降水 1500 mm以上,
年内降水有两个明显的雨期,5月份 ~ 6月份为梅雨
期,占全年降水量的 20%,9月份 ~ 10月份为为台风
雨期,占全年降水量的 23%。本地区夏季的 7、8月份
降雨较少,温度较高,为干热期。天台山地区的七子花
是目前所知成片分布面积较大,株数较多的种群,垂
直分布于海拔 480 ~ 1050 m之间。
1.2 样地设置
样地设在浙江天台山主峰华顶山北侧,根据海拔
高度、七子花林分的郁闭度以及人为干扰程度,共设
置了 P1、P2、P3三个样地,于 2000年 4月 ~ 2001年 4
月逐月采集土壤样本,样地的生境特点如下:
P1样地位于林缘,海拔 500 m左右,受一定程度
人为干扰,岩石裸露率很高,土层浅薄,生境条件恶劣,
七子花的优势突出,呈单优势群落,覆盖率 70%以上,凋
落物厚度约 1 ~ 2 cm,土壤有机质含量 41.23 g kg-1,总
氮含量 4.88 g kg-1。
第 42 卷土 壤 通 报
P2样地位于沟谷附近山坡,海拔 780 m左右,人
为干扰较小,仍然以七子花为优势,七子花的个体数
量减少,伴有苦枥木、青钱柳、赤杨叶等组成共优群
落,覆盖率 80%以上,凋落物厚度 4 cm以上,土壤有
机质含量 48.34 g kg-1,总氮含量 5.66 g kg-1。
P3样地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坡,平均海拔 990 m左
右,样地岩石裸露率较低,七子花的优势突出,呈单优
势群落,伴有少量苦枥木、红脉钓樟,覆盖率 80%以
上,凋落物厚度 3 ~ 4 cm,土壤有机质含量 46.57 g kg-1,
总氮含量 5.38 g kg-1。
1.3 采样、分离和鉴定
根据土壤的断面结构对凋落物层和以下的土层
分别进行采样。
每个月在各样地内的固定区域内随机选 3 个样
点,样点间相距 150 m 以上,每个样点再随机选取三
个样方,按“品”字型布样方,因此每个月 3个样地内
共挖取 27个样方。大型土壤动物的采集:设置 50 cm
× 50 cm(0.25 cm2)的小样方,分凋落物层、0 ~ 5 cm
层、5 ~ 10 cm层、10 ~ 15 cm层取样,将样方内的所
有凋落物和分层土壤分别装入塑料袋,带回住地,立
即用手捡法拾取大型土壤动物,分类登记后保存于
80%的酒精中。中小型土壤动物采集:在每个样方上各
取 1份 10 cm× 10 cm(0.01 m2)面积的枯落物,并用
直径为 7 cm的土壤环刀挖取土壤剖面,分 0 ~ 5 cm、5
~ 10 cm、10 ~ 15 cm三层取样,分别装入塑料袋带回
住地,用 Tullgren 装置进行 24 h分离,所得标本用
80%酒精保存。以上所有样品均在双筒解剖镜下镜检
计数。土壤动物的分类鉴定主要参考尹文英等[10,11]编写
的《中国土壤动物》和《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鉴》。
土壤动物的多样性采用密度—类群(DG)指数表
示[4]:
密度—类群指数:DG=(g / G)
g
i=1
Σ(DiCi / Di max C),其
中,Di为第 i类群个体数,Dimax为各群落中第 i类群的
最大个体数,g为群落中的类群数,G为各群落所包含
的总类群数,Ci / C为相对次数,即在 C个群落中第 i
个类群出现的比率。
凋落物层和土层中的土壤动物个体数以(个 m-2)
计。将每样点内 3个样方的数据进行平均作为该样点
的数据,将每样地 3个样点的数据作为该样地的 3个
重复。对 P1、P2、P3三样地逐月取样所得土壤动物的
个体数、类群数分别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其季节
性特点,并根据各月份的差异显著性特征对个体数量
及类群取均值,从而获得 P1、P2、P3三样地土壤动物
的季节性变化数据。采用 Three- way ANOVA方法计算
和分析不同季节、海拔和土层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动
物群落的影响,不同水平间差异显著性利用 Duncan’s
多重检验进行。所有统计均在 SPSS软件中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特征
3块样地,12个月取样,所得土壤动物分属于 4
门 13纲 27个类群(以目为主)。将每样地 3个样点的
数据作为该样地的 3个重复,用 F检验分析样地 P1、
P2、P3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间的差异,分析结果
表明,3块样地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存在极显著性差
异,F2.72 = 469.72(P < 0.01);类群数存在极显著性差
异,F2.72 = 50.49(P < 0.01)。Duncan’s多重比较可知土
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在 P1、P2、P3样地相互之间均存在
极显著性差异(P < 0.01),类群数在 P1与 P2、P3样地
间差异显著(P < 0.05),P2与 P3样地间不显著。
2.2 土壤动物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对各月份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差异性分析表明,
P1 样地各月份间差异极显著,F11,24 = 21.05(P <
0.01);P2样地各月份间差异极显著,F11,24 = 54.17(P <
0.01);P3样地各月份间差异极显著,F11,24 = 53.82(P <
0.01)。Duncan’s多重比较结果表明 P1、P2、P3样地在
不同月份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存在季节性差异,可分
为春季(3、4、5月份)、夏季(6、7、8月份)、秋季(9、10、
11月份)和冬季(12、1、2月份)四季,各季节相互之间
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 0.01),其中 6 月份和 9月份
与其他各月份存在显著差异(P < 0.05),根据季节变
化特点仍将 6月份并入夏季,9月份并入秋季。对各季
节内每个月份的数据取平均值,获得土壤动物个体数
量的季节性变化数据(见表 1)。对各月份类群数的差
异性分析表明,P1 样地各月份间差异极显著,F11,24 =
23.50(P < 0.01);P2样地各月份间差异极显著,F11,24 =
18.24(P < 0.01);P3样地各月份间差异极显著,F11,24 =
20.62(P < 0.01)。Duncan’s多重比较结果表明,P1、
P2、P3样地类群数在各月份间亦表现为以上季节性差
异。土壤动物类群数季节性变化数据见表 1。
540
3 期 白 义等:浙江天台山七子花林不同海拔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性变化特征
2.3 季节、海拔及土层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季节、海拔和土层深度对七子花林中土壤动物个
体数量、类群数和 DG指数都有极显著影响(P < 0.01)
(表 2),秋季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和 DG指数显
著较高,而夏季和冬季则较低(P < 0.05)(表 3)。凋落
物层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类群数和 DG指数显著低
于土层 F1(0 ~ 5 cm)(P < 0.05),土层中土壤动物的
各指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F1(0 ~ 5 cm)
层土壤动物各指标均显著较高(P < 0.05)(表 3)。海拔
对七子花林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有显著影响
(P < 0.05)(表 2)。P2样地土壤动物个体数量、DG指
数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样地,类群数在 P2、P3样地间差
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 P1样地(P < 0.05)(表 3)。
季节和海拔对土壤动物各指标存在显著交互作
用(表 2),土壤动物各指标在夏季和冬季较低,而在春
秋两季较高。在夏季和冬季,不同海拔间土壤动物各
指标变化差异不大,仍然以 P2样地各指标占优势。春
秋两季不同海拔间土壤动物各指标变化较大,表现为
P2样地土壤动物个体数量远高于 P1、P3样地,类群和
DG指数与数量指标表现一致(图 1)。
季节和土层对土壤动物各指标也存在显著交互作
用(表 2),春秋两季 F1层土壤动物各指标显著高于其
他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各指标呈显著降
低(表 3、图 2)。夏季和冬季凋落物层以及各土层土壤
动物变化有较大差异,夏季土壤动物数量随土层深度
的增加而增大,类群数和 DG指数也表现出同样的特
征,F3(10 ~ 15 cm)层土壤动物各指标为最高。冬季土
壤动物的个体数量亦随土层的增加而增大,但是 F3层
土壤动物数量少于 F2层,类群数和 DG指数亦表现出
同样的特征,F2层土壤动物各指标为最高(表 3、图 2)。
动物类群
Groups
线虫纲
线形纲
寡毛纲
蛭纲
腹足纲
伪蝎目
石蜈蚣目
地蜈蚣目
盲蛛目
蜘蛛目
蜱螨目
等足目
倍足纲
综合纲
蠋栈纲
弹尾目
缨尾目
蜚蠊目
直翅目
等翅目
半翅目
鞘翅目(幼)
革翅目
同翅目
鳞翅目(幼)
双翅目(幼)
膜翅目
合计
类群数
春
Spring
9
0
174
0
2
14
29
28
2
63
2025
9
6
5
2
837
0
0
22
7
0
155
3
3
4
218
278
3892
23
夏
Summer
0
0
77
0
3
0
2
22
0
11
1223
4
2
65
0
306
0
34
0
0
0
67
4
7
69
135
234
2265
18
秋
Fall
0
0
159
0
3
51
5
99
0
18
2309
3
5
300
0
1043
6
45
0
2
2
238
49
50
8
342
176
4910
22
冬
Winter
58
9
92
0
1
12
1
9
0
3
1212
0
4
74
0
259
0
0
0
0
0
131
15
6
5
230
1
2122
19
春
Spring
22
1
197
1
3
1
59
26
0
64
5972
31
37
360
29
2948
0
1
1
5
45
237
27
7
93
329
541
11034
26
夏
Summer
0
0
174
0
0
31
18
16
0
36
3838
9
20
184
3
1158
0
4
0
7
82
216
4
16
103
146
360
6427
21
秋
Fall
0
3
267
0
2
49
10
123
0
55
9245
13
30
117
17
3743
3
5
15
6
81
299
10
18
188
194
396
14885
25
冬
Winter
0
15
86
0
4
0
10
48
0
3
1769
3
8
99
12
711
0
0
0
5
0
137
20
20
42
264
2
3262
20
春
Spring
0
1
116
1
1
2
4
66
0
22
2339
14
39
152
25
774
1
2
1
3
1
63
26
7
39
226
516
4437
27
夏
Summer
0
0
186
0
2
1
10
101
1
16
2147
34
25
177
0
657
0
32
0
8
19
85
10
10
28
31
223
3805
22
秋
Fall
0
0
37
0
1
0
4
144
1
61
7121
18
5
226
0
1704
1
88
2
10
1
118
54
2
50
292
273
10209
23
冬
Winter
0
0
102
0
0
3
0
70
0
3
2214
2
2
139
29
866
0
0
0
3
1
60
32
26
7
81
31
4005
20
P1 P2 P3
表 1 七子花林三样地土壤动物群落类群和数量组成(个 m-2)
Table 1 The composition of groups and individuals of soil fauna in three plots of Hmw
季节
海拔
土层
季节×海拔
季节×土层
海拔×土层
季节×海拔×土层
个体数量
Density
5.91**
469.72***
19.60***
2.95**
2.80**
2.06 ns
2.43*
类群数
Group richness
5.27**
5.49**
6.09**
4.02**
8.33***
1.15 ns
2.77**
DG指数
DG index
5.95**
9.79***
6.67**
2.35*
5.53***
1.37 ns
5.70***
表 2 季节、海拔、土层对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和 DG指
数影响的 Three- way ANOVA分析的 F值
Table 2 Three- way ANOVA on effects of season, altitude and soil depth on
soil fauna destiny, group richness and DG index
注:***表示 P < 0.001;**表示 P < 0.01;*表示 P < 0.05;ns表示 P > 0.05。
541
第 42 卷土 壤 通 报
因素
Factors
季节
分层
海拔
组别
Different groups
春
夏
秋
冬
凋落物层
F1(0 ~ 5 cm)
F2(5 ~ 10 cm)
F3(10 ~ 15 cm)
P1(500 m)
P2(780 m)
P3(990 m)
个体数量
Density
6454.00 b
4165.78 a
10001.17 c
3129.28 d
1032.16 a
4921.00 b
1837.58 c
900.83 a
3297.25 a
8902.15 c
5614.20 b
类群数
Group richness
25 b
20 ac
23 ab
19 c
12 ac
18 b
14 c
10 a
20 a
23 b
23 b
DG指数
DG index
3.89 b
1.91 a
5.54 c
1.66 a
3.42 a
5.39 b
3.60 a
2.03 c
2.85 b
4.45 a
3.27 c
数据来源
Data source
各海拔平均值
各季节平均值
各季节平均值
表 3 2000 ~ 2001年七子花林不同季节、土层、海拔内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量、类群数和 DG指数变化
Table 3 Distribution of soil fauna (density, group richness and DG index) in different seasons and soil layers and altitudes of Hmwfrom 2000 to 2001
注:表中每组数据同一列中带相同字母者差异不显著,不同字母者差异显著(P < 0.05,SSR)。
个
体
数
量
In
di
vi
du
al
nu
m
be
r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Ⅰ Ⅱ Ⅲ Ⅳ
季节
Season
类
群
数
Gr
ou
p
ric
hn
es
s
DG
指
数
GD
in
de
x
30
25
20
15
10
50
0
Ⅰ Ⅱ Ⅲ Ⅳ
季节
Season
Ⅰ Ⅱ Ⅲ Ⅳ
季节
Season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500 m 780 m 990 m
注:I:春天(Spring);II:夏天(Summer);III:秋天(Autumn);IV:冬天(Winter)
图 1 2000 ~ 2001年不同季节及海拔内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量、类群数和 DG指数
Fig. 1 Distribution of soil fauna (density, group richness and DG index) in different seasons and altitudes from 2000 to 2001
个
体
数
量
In
di
vi
du
al
nu
m
be
r
类
群
数
Gr
ou
p
ric
hn
es
s
DG
指
数
GD
in
de
x
图 2 2000 ~ 2001年不同季节及土层内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量、类群数和 DG指数
Fig. 2 Distribution of soil fauna (density, group richness and DG index) in different seasons and soil depths from 2000 to 2001
注:I:春天(Spring);II:夏天(Summer);III:秋天(Autumn);IV:冬天(Winter)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Ⅰ Ⅱ Ⅲ Ⅳ
季节
Season
Ⅰ Ⅱ Ⅲ Ⅳ
季节
Season
Ⅰ Ⅱ Ⅲ Ⅳ
季节
Season
25
20
15
10
5
0
12
10
8
6
4
2
0
K凋落物层 F1 0 ~ 5 cm F2 5 ~ 10 cm F3 10 ~ 15 cm
542
3 期 白 义等:浙江天台山七子花林不同海拔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性变化特征
3 讨论
3.1 七子花林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生
境特异性的相互关系
土壤动物的多样性与林地植被的组成成分密切
相关,凋落物为林地土壤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主要来
源,其数量和性质可能对底栖土壤动物群落产生决定
性影响[12,13]。七子花林的 3个样地以 P2样地土壤动物
的各指标较高,结合 P2样地七子花林的优势程度及
土壤微环境进行分析可以发现,P2样地凋落物成分复
杂且较厚,土壤动物营养渠道更加广泛,土壤有机质
含量最高,受人为干扰较少,土壤微环境较为稳定,为
土壤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有研究表明[14],中小
型的蜱螨目和弹尾目动物个体数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
增加,然而海拔较高的地区空气稀薄,植被单一,环境
恶劣,不利于土壤动物的生存,当海拔高度超过 900 m
时,作为优势类群的蜱螨目和弹尾目动物其数量迅速
下降。本研究的其他两个样地地理条件、植被组成,土
壤微环境都不及 P2样地优越,其土壤动物的各指标
也较低。
3.2 七子花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
通过对七子花林土壤动物全年的取样分析,可以
初步判断土壤动物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干季与雨季,
寒冷与炎热的季节性更替引起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
消长与多样性的变化,不良的环境条件可以抑制土壤
动物种群的扩张,如一段时期的干燥或者持续的降雨
引起种群数量的萎缩,而极端的环境条件可以超越许
多土壤动物的耐受底线,引起土壤动物大量死亡,其
多样性指数也随之下降,如夏季持续的高温少雨与冬
季的严寒容易形成极端环境,对许多动物的生存构成
直接威胁。天台山七子花林土壤动物的消长规律与本
地区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对七子花林 3块样地土壤
动物的个体数量、类群数和 DG指数分析表明季节变
化对土壤动物的各指标产生显著影响。结合该地区气
温和降雨量情况进行分析,3样地土壤动物在类群数
和个体数的变化上形成了明显与当地降雨量和气温、
生境条件及人为活动干扰等密切相关的、各自的季节
消长特点。春季该地区温暖湿润,平均气温 18 ℃左
右,降水 300 ~ 500 mm之间,各类群土壤动物开始大
量繁殖,蜱螨目、弹尾目和双翅目等优势、常见类群大
量均匀聚集于凋落物层和土壤表层(F1层)。夏季(7
月份 ~ 9月份)该地区平均气温 30 ℃以上,天气以
晴、热、少雨为主,为干热期,进入 7 月以后,暴雨较
多。干热的气候对地表土壤动物生存造成较不利影
响,土壤动物的数量、类群大量减少。由于雨水的冲刷
作用,有些样地凋落物层几乎未发现处于优势类群的
弹尾目昆虫,干热的地表也使得大多数土壤动物向土
壤深层移动。持续的干热少雨使得土壤动物的数量大
量减少。秋季气温逐渐降低,中秋前常形成阴雨天气,
中秋以后,天气晴朗,平均气温 20 ℃左右,降雨明显
减少,此时土壤动物大量发生,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
和类群数均达到全年最高值。因此可以认为该地区中
秋之后的一段时期(10月份),土壤的湿温条件更适合
于土壤动物繁殖,另外根据尹文英等[14]关于土壤动物
食性分析研究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在土壤系统中为
中型分解者,直接以植物遗体和微生物为食,七子花
属于落叶小乔木,秋季大量的落叶为蜱螨目和弹尾目
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源,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在该季节
达到最高。本文研究的七子花林中土壤动物的季节性
变化规律也与柯欣[15]、易兰[16]等在邻近地区所做的典
型植被中土壤动物季节变化规律的研究结论相同。
3.3 七子花林中各季节土壤动物随土层剖面的分布
特征
七子花林 3样地土壤动物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
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春秋两季具有良好的温湿
条件,适合各类群土壤动物特别是蜱螨目和弹尾目的
大量繁殖,凋落物层和土壤表层土壤动物的密度较
大,呈现明显表聚性特点。夏季该地区正处于干热期,
一些大型种类为避免外界不良环境,在不同土层间作
垂直运动,从而出现底层土壤动物数目较多的情况,
最为常见的是蚯蚓、鞘翅目幼虫和一些蜘蛛类。冬季
寒冷少雨,对土壤动物的生存较为不利,土壤动物的
数量急剧下降,一些蚁类和鞘翅类昆虫向土壤深层移
动,出现底层动物数量多于表层的逆分布现象。
3.4 土壤动物的多样性与濒危植物保护
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常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的重
要生物学指标,可有效判断土壤微环境的优劣性。受
凋落物成分的影响,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可能与植被的
组成成分密切相关[17],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呈共优群
落的七子花林中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较高,表明该
样地土壤肥沃,土壤微环境优越,可能较适合七子花
植物繁育,然而,是否凋落物成分改变引起土壤动物
多样性上升抑或其他原因,还需继续做深入研究。有
研究表明植物根系是土壤食物网主要基质和能量来
源之一,一些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取食能够促进根系微
环境的变化,从而影响植物体的生长[18]。对于濒危植物
七子花而言,土壤中的中小型动物对其根系有何影
响,仍需做进一步研究。目前,天台山地区的七子花大
543
第 42 卷土 壤 通 报
多分布于中低海拔地区的沟谷地带,环境条件较为恶
劣,加之人们的随意砍伐,使其数量急剧减少。对七子
花的有效保护,不仅要分析地上部分林型结构、凋落物
成分以及季节变化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还需对土
壤微环境做进一步调查,分析土壤动物在促进根系吸
收、土壤有机质降解与矿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就
地建立保护区,禁止乱砍滥伐,专门定期对保护区中土
壤动物做取样调查,监测土壤微环境的稳定性。
4 结论
(1)处于中海拔地区呈共优群落的七子花林(海
拔 780 m左右,人为干扰较小,仍然以七子花为优势)
中凋落物成分复杂且较厚,土壤动物营养渠道广泛,
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标较高。
(2)干季与雨季,寒冷与炎热的季节性更替引起
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消长与多样性的变化,天台山七
子花林土壤动物的消长规律与本地区的季节变化密
切相关,春季和秋季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标较高,夏
季和冬季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标较低。
(3)天台山七子花林中土壤动物在土层中的垂直
分布表现为,春秋两季表层土壤动物的密度较大,呈
现明显表聚性特点,夏季和冬季表层土壤动物较少,
一些大型土壤动物在土壤深层大量出现。
参考文献:
[ 1 ] BAKER G H. Recognizing and responding to the influences of agri-
culture and other land- use practice on soil fauna in Australia[J]. Ap-
plied soil ecology, 1998, 9: 303 - 310.
[ 2 ] BRUSSAARD L. Soil fauna, guilds, functional groups and ecosystem
processes [J]. Applied soil ecology, 1998, 9 (1 - 3): 123 - 135.
[ 3 ] HAIMI J. Decomposer animals and bioremediation of soils [J]. Envi-
ronmental pollution, 2000, 107 (2): 233 - 238.
[ 4 ] 廖崇惠, 李健雄, 黄海涛. 南亚热带森林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
究[J]. 生态学报,1997,17(5):549 - 555.
[ 5 ] 杨效东, 沙丽清. 西双版纳热带人工林与次生林土壤动物群落结
构时空变换初查[J]. 土壤学报, 2000, 37(1): 116 - 123.
[ 6 ] 徐国良, 周国逸,莫江明. 南亚热带退化植被重建中土壤动物群落
变化[J]. 动物学研究,2006, 27(1): 23 - 28.
[ 7 ] 金则新, 李钧敏. 浙江天台山不同海拔高度七子花种群遗传多样
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5,
32(4): 452 - 458.
[ 8 ] 金则新.浙江天台山七子花群落研究[J].生态学报, 1998, 18(2): 127
- 132.
[ 9 ] 郝朝运, 郭卫东, 刘 鹏. 濒危植物七子花种群间遗传分化的初步
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27(2): 59 - 64.
[10] 尹文英, 等著. 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鉴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11] 尹文英, 等著. 中国土壤动物[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12] CONNELL J H, SLATYER R O. Mechanisms of succession in natu-
ral communities and their role in community stability and organization
[J]. Amer Natu, 1977, 111: 1119 - 1144.
[13] ANDERSON J M. Inter- and intra- habitat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odland Cryp to stigamata species diversity and diversity of soil and
litter microhabitats [J]. Oecologia, 1978, 32: 341 - 348.
[14] 尹文英, 杨逢春, 王振中,等.中国亚热带土壤动物 [M].北京:科学
出版社, 1992: 1 - 618.
[15] 柯 欣, 徐建明, 谢荣栋, 等. 浙江衢州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
其季节性变化[J]. 动物学研究, 2003, 24(2): 86 - 93.
[16] 易 兰, 由文辉. 浙江天童拷树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
化[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 112 - 120.
[17] 殷秀琴, 李金霞, 董炜华. 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叶、土壤动物、土
壤的微量元素含量[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8(2): 277 - 282.
[18] 漆良华, 张旭东, 孙启祥, 等. 土壤—植被系统及其对土壤健康的
影响[J]. 世界林业研究, 2007, 20(3): 1 - 8.
The Structure and Seasonal Changes of Soil Fauna Community in the
Heptacodium miconioides Woodland at Different Altitudes in Tiantai
Mountain in Zhejiang
BAI Yi, SHI Shi- di*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Taizhou University, Zhejiang 317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haract eristics of soil fauna in Heptacodium miconioides woodland (Hmw),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the samples of Heptacodium miconioides woodland (Hmw) at different altitudes on
Tiantai Mountain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from April 2000 to April 2001. We collected specimens belonging to 4
phyla, 13 classes and 27 groups. There were quite differences in density, group richness and DG index in the three
plots of Hmw. The indexes of soil fauna in an area moderate in altitude were higher than others. It showed that less
jamming Hmw woodland and in an area moderate in altitude was propitious to soil fauna breed. ANOVA (Analysis of
variance)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season, altitude and soil depth on soil fauna ( P <0.05,
three- way- ANOVA), and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was found between altitude and season, and altitude and soil depth
respectively. The indexes of soil fauna in autumn developed to the highest level, which were quite different at different
altitudes. Soil fauna was distributed contradictorily in soil layer in summer and winter, and had surface concentration
in spring and autumn.
Key words: Heptacodium miconioides; Soil fauna; Seasonal change; Tiantai Mountain of Zhejiang
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