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温汤浸种与嗑种对瓠瓜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



全 文 :2010 年增刊研究论文
温汤浸种与嗑种对瓠瓜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
宋 慧 应泉盛 王迎儿 姚 杰 贺文强 王毓洪
(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宁波 315040)
基金项目:宁波农科院院长基金(09-07);宁波市自然基金(2010A610017)
摘要:采用不同温汤温度与时间,以及浸种后嗑种子的方法
处理瓠瓜种子,结果表明:55~60℃温汤浸种 20min,30℃温汤浸
种 19h,瓠瓜种子发芽率高,发芽整齐,适用基因型范围广。 嗑种
处理对提高供试瓠瓜材料的发芽能力没有显著作用。70~75℃高
温烫种后浸种时间不宜超过 19h。
关键词:温汤浸种;嗑种;瓠瓜;发芽力
瓠 瓜 (Bottle gourd,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别名瓠子、扁蒲、葫芦,隶属葫芦科葫芦属一
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我国南方
主要蔬菜种类之一。种子是植物生存和繁殖的基础,种
子发芽过程是在适宜的温度、 水分和氧气条件下种子
内的胚器官利用所贮存的营养进行生长的过程, 需经
过吸胀、萌动与发芽等过程,而浸种就是在适宜的水温
和充足水量条件下促进种子在短时间内吸胀的措施[1]。
瓠瓜的种子较大、形状扁平、盾形、表面有似雕刻的花
纹;种皮较厚而坚硬、吸水困难、透水和透气能力较差,
从而导致发芽速度较慢, 在生产上存在发芽率低和出
苗不整齐等问题 [2]。 瓠瓜种子在催芽前进行温汤浸种
和嗑种处理,可以促进种子吸水萌动,发芽整齐,但诸
多文献和农业学习资料对温汤处理瓠瓜种子的适宜温
度和时间结论不尽相同,使生产者无所适从;嗑种处理
费工且易伤种胚,在生产上应用不便,目前未见替换方
法的报道。为此本试验对瓠瓜种子采用提高温汤温度、
延长浸种时间,对比浸种后嗑种,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
瓠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 筛选出瓠瓜种子
发芽适宜的温汤温度与时间,明确嗑种处理的效果,为
生产提供合理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 10 份瓠瓜材料为宁波市农科
院蔬菜研究所经多代自交获得的纯系。 根据预备试
验,编号为 5、7 和 10 号瓠瓜材料发芽能力低(常规
发芽率<20%),其余 7 份材料(1、2、3、4、6、8、9)发芽
正常(常规发芽率>30%)。
1.2 试验方法 依照表 1 试验设计, 选取 10 份瓠瓜
材料饱满无病虫正常种子参与试验。 试验 1设 4个处
理,用以筛选温汤处理的最适温度和时间;材料 1、2、
3、4、6、8和 9参加。 试验 2设 5个处理,用以明确嗑种
处理的发芽效果;5、7 和 10 号瓠瓜材料参加。 每个处
28
研究论文2010 年增刊
理重复 3 次,每个重复 15 粒种子。 种子经过 I、II、III、
IV 和 V 的温汤和嗑种处理后 , 于 30℃温水中浸种
19h,在光照培养箱内 28~30℃黑暗发芽。 试验调查严
格按照国际种子检验规程 1996版,以种子胚芽长达种
子一半时为发芽标准。试验期间,每天用去离子水冲洗
种子 1次,并统计当天发芽数,试验于两周后停止。 依
照下列公式,计算发芽率和发芽指数。
发芽率 G=(种子总发芽数/供试种子数)×100%
发芽指数 GI=∑(GT/DT),
GT是在时间 t日的发芽数,DT是相应的发芽日数。
1.3 数据分析 利用 SPSS13.0 软件对试验 1 和试验
2 各处理供试材料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进行方差分
析,确定最适温汤温度和时间,明确嗑种处理的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对试验 1发芽数据进行 SPSS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2。 4个温汤处理对瓠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
响显著不同(P=0<0.05)。 利用 SNK多重比较(表 3),明
确处理 I (55~60℃温汤 20min) 效果最佳, 发芽率
(85.35%±9.01)和发芽指数(4.08±0.50)均显著高于其他
3个处理。供试 7份材料在试验 1中发芽特性没有显著
差异(表 4),表现均一,表明温汤处理方法比较通用。
为明确嗑种处理能否改善供试瓠瓜材料的发芽能
力,试验 2选择 5、7、10号发芽力低的瓠瓜材料进行温
汤和嗑种处理比较, 发芽数据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表
5): 温汤和嗑种处理的瓠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
著不同(P=0<0.05)。 SNK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表 6),处
理 V(温汤+嗑种)与处理 I(温汤)发芽效果最佳,嗑种
以后处理 V虽然较不嗑种处理 I发芽率提高, 但两者
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嗑种处理对提高 5、7、10号瓠瓜
材料的发芽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3 讨论
提高温汤温度能够有效软化种皮, 有文献推荐瓠
瓜种子使用 85℃烫种处理, 但本试验中处理 III 和 IV
均使用了 70~75℃烫种处理,发芽能力正常的瓠瓜材料
(1、2、3、4、6、8、9)与发芽能力低的材料(5、7、10)发芽率
均为 0, 这可能是因为烫种处理后浸种时间 19h过长,
使种子过分吸涨、失活。 因此,进一步试验将针对烫种
处理后浸种适宜时间的确定开展, 为有效利用烫种处
理瓠瓜种子提供依据。 此外,试图通过嗑种克服瓠瓜种
子发芽率低问题,对本试验供试材料效果不显著,可能
与供试种子休眠特性有关,还需进一步试验予以佐证。
参考文献
[1]张振贤.蔬菜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向长萍,雷进生,李汉霞.几种药剂浸种对瓠瓜种子发芽力影响的研
究.种子,1997,5:13~15
(收稿日期:2010-08-13)
 3  1

 SNK
 % 
I 85.35±9.01a 4.08±0.50a
II 49.6±6.57b 1.02±0.14b
IV 0c 0c
III 0c 0c

 4  1 
 SNK
 % 
1 22.83±7.71a 0.77±0.34a
2 34.32±10.75a 1.32±0.51a
4 36.37±11.89a 1.25±0.46a
3 44.98±14.70a 1.15±0.43a
8 45.54±16.49a 1.86±0.78a
6 52.81±17.82a 2.39±0.98a
9 68.82±21.58a 2.74±1.05a

 2  1  

   F Sig.
GR1
  
   
15.575
10.827
26.402
3
116
119
5.192
0.093
55.626 0.000
GI 
  
   
336.316
235.802
572.118
3
116
119
112.105
2.033
55.149 0.000
GR1GI Sig. P
 5  2  
   F Sig.
GR1


1.030
0.895
1.925
4
40
44
0.258
0.022
11.505 0.000
GI 


16.355
27.242
43.597
4
40
44
4.089
0.681
6.003 0.001

 6  2 
SNK
 % 
V 34.79±7.20a 0.75±0.14a
I 31.82±7.97a 1.56±0.60a
II 10.43±3.00b 0.14±0.43b
IV 0c 0c
III 0c 0c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