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盐肤木上四种倍蚜主要生物学特性和预测的研究



全 文 :第 9卷 第 4期
1 98 8年1 1月
动 物 学 研 究
Z 0 0 LO G I C ARE S E R AC H
V
o l
.
9

,
N o
,
4
N o v
. , 1 9习8
盐肤木上四种倍蚜主要生物学特性
和 预 测 的 研 究’
田泽君 潘光全 潘演征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
邹尊贤 陆场瑜 戴朝容
(四川绵竹县林场 )
摘 共
本文报道 1 9 8 3一 19 8 6年作 者在 四川省绵竹 、 成都 、 夹江 、 涪陵和南川等县 ( 市 ) 境内 , 海拔 5 0 ~ 1 5 0 0
米范围内 , 对寄生在盐肤木上的角倍蚜 , 倍蛋蚜 , 倍花蚜和红倍花蚜等四种主要倍蚜春迁蚜羽化迁飞期、
干母营澳期 、 倍子生长进程和疾内借纷的生殖 数 t 与世代数 以及干母背度的寄主物候等的观寨侧定结果 ,
并建立预洲方程 , 为引移挂放 和适宜采倍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 调 : 五倍子 , 盐肤木 , 角倍蚜 , 倍蛋蚜 , 倍花蚜 , 红倍花蚜 , 预测 。
由 角 倍 蚜 夕e 人l e e h t e n d a l f a e h f n e n s f s ( B e l l ) 倍 蛋 蚜 ( S e h l e o h t e n d a l犷a
P e f t a n ( T : a i e t T a n g ) 倍花蚜 N o r u d e a ( N u r u d e o P s f s ) s h f r a £` (M a t s u m u s a )
红倍花蚜 N 。 : 。 d ea ( N . ) , os ae (M at su m u s a) 寄生在盐肤木复叶的翅叶 、 小叶和
总轴上致妾 , 分别形成角倍 、 倍蛋 、 倍花和红倍花 四种五倍子 。 其含单宁量平均为 63 . 5 、
5 1
.
29

29
.
1 8

52
.
73 %
, 角倍和倍蛋含单宁多且色度浅 ( 总色度 0 . 5~ 。 . 6 4) , 一直是
国内外多种工业的原料 , 两种倍花在工业上也有一定利用价值。 T ak ag i G . ( 1 9 3 7 ) ;
唐觉 ( 1 9 6 6 ) 等对角倍蚜的生物学特性已有较多研究报道 , 但对该蚜在不同海拔等环境
条件下倍蚜和倍子的发生期及其生长繁殖过程未作系统比较研究 , 对其它三种倍蚜及倍
子的生物学特性缺乏研究资料 , 因而在倍蚜繁殖 、 引移和生产的组织安排上存在一定的
盲目性 。 本文报道了 1 9 8 3一 1 9 8 6年该四种倍蚜 、 倍子的发生期 、 生长繁殖过程及预测的
研究结果。
参加本项观察的还有南川县林 业局唐明禄 、 李波 , 涪陵地区林科所自进仕等同志 , 承浙江农业大学唐觉教
授审阅文稿 , 仅致谢忱 。
本文1 9 8 6年 8月27 日收到 , 1 9 B已年 1 月2 6 日修回。
连 20 动 物 学 研 究 9卷
研 究 方 法
1
. 春迁蚜的发生期 : 在林间定株 、 定树干部位和在室 内罩盆 内饲育的带虫鲜上逐 日
捕捉羽化有翅春迁蚜 , 将所获数据 , 计算逐 日羽化率 , 并代换为概率单位 ( y )按羽化始
日起计算厉期 ( x )作回归计算 , 得理论羽化概率单位再改算为趣论羽化率 , 以 1 5 . 87 、
5 0

8 4
.
13 % 分别作为倍蚜羽化迁飞始盛期 、 最盛 日和盛末期 , 用 t 二 2 1 一 2 2
5 2
2 一 2 2 公式
作有关回归方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差异检验 。
2
.倍子生长进程和蜜内倍蚜繁殖量测定 , 采用林间定株定倍定期测定和定期摘取跟
树上同期倍子中等大小的样倍剖查测定 , 以雏倍始现期开始计算倍子历期 , 作历期 ( x )
与倍子生长率 ( Y ) 的回归计算 , 以实测倍子大小 ( 以长度作代表 X ) 跟倍 子 内 虫 量
( Y ) 作回归计算方程显著性检验按 t = b z 一 b :
S b
、 一 b Z
公式 。
3
. 干母致婆期 , 秋迁蚜羽化迁飞期 , 前者采用室内饲养观察结合定株新梢放叶物候
的方法 , 后者采用林间定倍观察韵方法 。 一
结果与分析
一 、 春迁蚜羽化期及羽化进度
分别在海拔 5 0 0 、 1 4 10 、 1 4 5 0 、 1 5 0 0米处逐 日捕获春迁蚜 , 所得四种倍蚜香迁 蚜 羽
化进度机值 , 回归式及羽化期 , 见表 1 。
看出 ( 1 ) 角倍蚜春迁蚜羽化期随海拔升高明显延迟 。 在海拔 5 0 米处 , 羽化 盛 期
为 3 月下旬 , 在 1 4 0 一 1 5 0 0米处为 4 月下旬到 5 月上中旬 , 同林区年际羽化期接近 。 相
同海拔范围内 , 阴湿沟槽地形者 , 迟于较开阔的半阳坡地 。 同海拔林区倍蛋蚜 、 红倍花
蚜略迟于 角倍 , 倍花蚜在海拔 5 0 0 、 14 5 0米处羽化盛期在 4 月上旬和 5 月上 旬 , 较 同 地
的角倍蚜略迟 4 ~ 8 天 ` ( 2 ) 角倍蚜和倍蛋蚜春迁蚜羽化进度的回归方程 , 经回归相
关系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 差异不显著 , t 值均小于 t 。 。 。 。 , 倍花蚜和红倍花蚜春迁蚜的
羽化进度快于角倍 、 倍蛋蚜 , 此两种倍蚜羽化进度方程的相关关系显著 , 各地可根据羽
化起始 日期以其需测历期推算羽化进度。 ( 3 ) 四种倍蚜钓羽化 , 各年度羽化历期的缩
短或提前受降雨影响 , 雨天倍蚜不羽化迁飞 , 观察中未羽化的间歇 日期基本属于雨天 ,
是羽化进度预测的重要考虑因素。
二 、 千母致澳期的物候观察
室内观察结果 , 四种倍蚜的春迁蚜在 1 一 3 天内产完性蚜 , 雌性蚜经一月左右产干
母蚜 , 并随即爬至嫩叶表面选择适当部位寄生固定 、 吸食并致痪长成倍子 。 其倍子着生
的复叶序次 , 大体可视为干母出现的寄主物候期 。 . 不同海拔倍子着生复叶序次见表 2 。
4 期 田泽君等 : 盐肤木上 四种倍蚜主要生物学特性和预侧的研究 40 3
表 1盐肤木上四种倍材春迁材润化期及回 归线式
倍蚜 地 小 海拔 羽 化 期 羽化概率单位
种类 址 地形 ( M )
年份
(年 )起止 日期 始盛 日 最盛 日 盛末 日 直回归线式
2 98 32 4 /了一2 2 /V 2 7. 万 s. V z z . V y二 5. 6 1了4 + o. z 4 9 9x
( 4月2 4 日 =0 )r 二 0 . 94 98
I, 8 6 1 5 /万一 1 8 / V 2 6 . 万 1 . V 7 . V y 二 2 . 5 30 5+ o . i 7 2 o s x
nl八Unnn心乙六Unlù U工ó口n口,OJ,孟月络óh1立月土,上`12
半阳竹绵
角 ( 4月 18 日 = 0 ) r 二 0 . 9 63
2 9 8 3 2 9 /万一 1 2 / V 2 7 . F

5
.
V y
= 2
.
4 3 5 5 + 0
.
1 5 6通x
、 户
( 4月 1 9 日 = 0 ) r = 0 . 9 1 2 1
二` . 吧
6
.
V y
二 1 . , 了2 2 + o . 2 3 2 4x
t 宙
( 4月 1 8日 二 O) r 二 0 . 9 4 8 1
V
n舀,二U地坡清平
i , 8` 1 5 /万一 1 1 / V 2 7 . 万
绵竹 阴湿 2 0 5 4 2 5 /了一 2 0 / V 6 . V 1 5 . V · 犷二 2· 3 5 6 4 + 0 . 2 1 5 2 x
蚜 清水河 沟摘 (4月 2 8 日 = 乃 ) r = 0 . 8 76 2
成都 平
沙河堡 原
1 0 5连 1 9 / I 一 9 /万 2 0 . 1 2 5 . 1 3 . 万 y , 3 ; 了3选+ 。 . 1马7 7 x
(3月 1 9 日 = 0 ) r = 0 . 9 87
2 5 2 0 19 8 3 2 6 / F “ 2 2 / V 2 6 . 了 3 . V l o . V 才 y = 3 . 9 9 3 8 + 0 . 1 5 2了又
绵 半 ( 4月 2 6日 二 0 ) r 二 0 . 9 4 9 9
倍 竹 阳 14 0 0 1 9 5 3 1马/万一 2 7 / V 5 0 . 万 5 . V i o . V v 二 1 . 6 5 5 4 + 0 . 2 1 0 0 x
( 4月 1 9日 = 0 ) r 二 0 . 9 4 4 4坡地清平
蛋 l d 0 0 10 8` 2 5 /万一 1 1 / V 2 9 . F 3 . V 7 . V , y 巴 2 . 5 0 79 + 0 . 2 6了s x
( 4月 2 5日 5 0) r 二 0 ` 9 4垂今
蚜 绵竹 阴湿 l d 5叮 1 9吕3 5 / V一2 0 / V 8 . V 2 1 . V i 4 . V
清水河 沟梢
y = 3
.
1 6 8 7 + 0 : 3 1 3 x
( 5月 5 日 = 0 ) r = 0 . 9 4 72
1 4 5 0
5 0 0
1 9 5 5 7 / V一 1 3 / V 8 . V 9 . V l z . V y = 5 . 6 3 5 + 0 . 6 s 32 x
( 5月 7日 二 0 ) r 二 0 . 9 ] 58
成都 平
沙河堡 原
10 5本 2 。/ I 一。 /万 . F 3 . 万 5 . 万 y = 2 · 6 5 8了王。 · 4 31冬军
招月2 . 日户0 ) r 、 。 .协了5 5
倍花蚜
14 0 0 1 9 5 5 5
.
/ V一1 7 / V 7 . V 9 . V 1 1 . V ` y ” 2 . 6 99 3 + 0 . 5 2 5 9x
( 5月 5 日 = 0) r 二 0 . 9 7 5 4
半阳竹绵
1一0 0 29 5 4 2 5 /万一 1 1 / y i , y 5 . y g . V y 二 2 . 4 1 82 + 0 . 2 6 3 4x

( 4月2丘日 开仍 r = 0 : 8纽8 4
平清 地坡
红倍花蚜
40 4动 物 学 研 究 , 9 卷
表 2 盐肤木上四 种五倍子 着生复叶序次
海拔 年份 倍
( m ) (年 ) 种 3
不 同复叶序次上着生倍 子数 (个 )
4 5 6 7 9 10 1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于卜
0,曰
43n162阳44角倍 2 6 6
1 9 8 5 倍蛋
1 3 5 6 2 1 2
1 5 0 0
1 50 0 红倍花 1 2 2 0
1 5 00 1 9 8 6 角倍 1 3 1 4 8 4 1 7 8 2 66 4 0 3 2 4 7 59 2 9 2
1 5 00 倍蛋 2 2 2 4 4 14 1 3 12 12 5
12 00 角倍 1 8 2 5
12 0 0 1 9 8 6 倍蛋
4 3 6 5 1 20 15 2 1 1 9 69 2 9 1 5
1 1
竹绵清平林场
红倍花
南川头演 1 5 0 0 1 9 8 5 角倍 3 5 3 2 4 9 3 3 14 1 3 6
8
内b
n2345 00
1 9 8 4 角倍
成都 5 0 0 1 9 8 4 倩花
沙河经 5 0 0 1 9 8 6 角倍
3 2 9 3 2 3 6 6 5 6 1
1 5 3 2
3 3 6 8 3 6 9 3 5 1 0
5 0 0 1 9 8 6 倩花 1 2 1
看出角倍的着生复叶序数主要集中在第 5 ~ 10 片范围内 , 倍蛋在第 6 ~ 12 片 , 红倍
花在第 10 ~ 15 片 , 倍花在第 1 ~ 18 片 。 四种倍子间自然分布复叶序数大体是角倍一倍蛋
一红倍花和角倍一倍花由低到高的分布 , 反映了干母发生期的先后次序 , 即复叶序次越
低干母致疾期越早 , 跟 四种春迁蚜发生期的先后顺序基本相等 。 由于倍树发叶物候受不
同海拔等环境中气候因素的支配 , 其新梢萌发和放叶时间 , 低海拔早于高海 拔 , 见 表
3

表中看出倍树新梢萌发放叶始期 , 在海拔 5 0 一 5 6 0 、 1 2 5 0 、 15 2。米处依 次 为 3 月
底 , 4 月中、 下旬 , 4 月底一 5 月初 , 角倍倍子着生的复叶序数出现期分别在 4 月下一
5 月上旬。 5 月中 、 下旬和 5 月下一 6 月中旬。 其它三种倍子各地相应延迟 。 通过以放
叶始期 (放叶 1 一 2 片时 ) 计算的发叶过程历期 ( X ) 跟出现复叶片数 ( Y ) 的计算表
明 , 两者呈直回归显著相关 , 如海拔 1 5 2 0米处 , 1 9 8 3年为 : y = 1 . 8 9 3 8 + o · 1 5 7 2 x (设 3 0 · 万
= 1 , n = 9
, r = 0
.
9 8 7 8 )
, 1 9 8 4年 , y = 0 . 8 9 6 4 + 0 . 1 7 5 2 x (设 3 0 . VI = 1 , n = 8 , r = 0 . 9 8 6 ) ,
1 9 5 5年 , y = 2 . 7 5 5 6 + o . z 5 2 5 x (设 3 o . F = 1 , n = 5 , r = 0 . 0 9 ) , 三年同地 回归式无显著
差异 , 新梢发叶进度基本一致 。 在海拔 1 2 5 0米处 , y = 2 . 2 9 2 8 + o . 17 6 2 8 x (设 2 5 · Vl = 1 ,
n = 10 , r = 0
.
9 7 3 2 )
, 在海拔 5 6 0米处 , y = 4 . 1 5 8 4 + 0 . 2 0 9 1x (设 2 8 . 1 = 1 , n = 12 , r =
o
·
9 6 5 7) , 碑拔 5 00米处 , 万= 2 · 76 49 + 0 . 2 9 53: (设 3 0 . 1 = 1 , n = 8 , r ” 0 . 9 7 5 ) 。 从各
田泽君等 :盐肤木上 四种倍蚜主要生物学特性和预测的研究
表 3 盐肤木新梢上复叶进度
海拔
m ()
年份
(年 )
观察株
数 (株)
新 梢 上 复 叶 数 量
(片 )
地址
1 9 83 1 0月 、 日 / F3 o V/ 6] 23 2砚/ 7 2 4 2 6
复叶数 1 0
7 2
百 / 9
13
绵竹清 1 5 2 01 9 84
平林场 复叶数
1 3 47 9 8
/ Fs 0 V/ 7 1 7 27 兀/ 7 1 7
芽松散 3 5 7 61 0
29
1 2
1 2
7 2
夜/ 了
1 3
1 9 5 81 0月 、 日 飞/ 7
复叶数
万/ s o V/ 7 1了 7 2砚/ 7 1 7
芽松散 3 / / 89
武隆 1 5 2 01 9 3 8月 、 日 万/ 25 s o y / 5 1 01 5 2 05 3 2 0
白马山 复叶数
砚/ 5 1 0
9 1 0
涪陵 5 1 6 09 3 8 V/ 3
望州关
月 、 日 互/ 25 万/ 3
复叶数 5 2
1 8
1 0
23 2 8
1 1 1 1

81 3 1 3 8 2
1 3 1 1 45 1 6
成都 5 0 01 9 5 8月 、 日 ! / 3 0 F/ 5 1 5 5 2 0 2
沙河堡 复叶数
y / 3 6 2 0
1 41 5 1 6
方程看出 , 随海拔的升高 , 新梢发叶速度递减 , 各地可根据新梢放叶始期 , 应用相应的
直回归方程预测干母致痪的复叶出现期 , 即干母致痪期 。
三 、 倍子生长与瘦内虫型世代 、 数 ,
(一 ) 倍子生长期与增长进程 , 对不同海拔的角倍和同海拔的角倍 、 倍 蛋 、 红 倍
花 、 倍花定期定倍观察测定结果 , 角倍在海拔 50 0一 5 6 0 、 7 4 0 、 1 4 1 0一 1 5 0 0和 1 6 4 0米处 ,
雏倍初现期至倍子成熟爆裂盛期依次为 4 月底 、 5 月上旬一 10 月下旬 , 5 月中一 10 月中
下旬 , 6 月中一 2 0月上 、 中旬 。 倍子历期分别为 2 7 7 、 1 5 2 、 14 6、 1 2 0 、 1 1 3天 , 随 海 拔
的升高倍子初现越晚 , 成熟越早 , 历期越短 。 在 1 4 0 0一 1 5 0 0米处 , 倍蛋 、 红倍花成熟期
为 9 月中旬 , 较角倍提早 20 天左右 , 倍子历期 95 ~ 10 0天 , 倍花在海拔 50 0米处 , 成熟期
为 9 月中、 下旬 , 历期约 120 天 , 短于同海拔角倍 。 四种倍子及角倍不同海拔 、 时 期倍
子增长率见图 1 , 看出 ( 1 ) 角倍雏倍出现后的 30 天内生长都极为缓慢 , 无 论 高 低 海
拔 , 其快速生长期都始于 7 月中、 下旬 , 倍子增长趋势在低海拔 ( 5 6 0和 7 40 米处 ) 呈曲
折增长状态 , 其间第 75 、 90 天和 1 05 、 12 0天为快速增长期 ; 在高海拔 ( 1 4 10 米 ) 处呈单峰
曲线 , 雏倍出现后的 50 一 1 0 天时间内为快速增长期 。 从而克服了高海拔倍子生长 期 短
所产生总生长量小的缺陷 ; ( 2 ) 倍蛋在海拔1 40 米处快速生长出现在第 50 一 80 天间 ,
动 物 学 研 究 9 卷
日平均幼长准肠
— 角倍 (海拔 5 6 0m) 一 角倍 (海拔刊 o m) - - - 一 角倍 (海拔 1 1 4 0m)倍蛋 (海拔 1 4] 0m) 一 · 一 · 一 红倍花 (海拔 1 1 4 0m) 一 .·一 ·一 倍花 (海拔5 0m、
圈 1 角倍 、 倍蛋 、 倍花 、 红倍花 、 倍子生长进程图
较角倍早而短 , 其增长趋势跟同海拔角倍一致 。 红倍花一开始增长率就快于同海拔的角
倍和倍蛋 , 增长高峰期约在第 48 一 78 天间 , 以后随即减慢而成熟 。 倍花前期生长明显快
于同海拔角倍 , 快速增长在 70 一 90 夭间 , 减慢期提前 。 根据定期定倍测定倍子生长和历
期计算的回归方程得 : ( 1 ) 角倍不同海拔倍子生长率直回归线 式 为 : ① y , 4 , 。二 = -
3 0
.
9 4 5 0 4 + 1
.
17 7 5 x (绵竹 , 设 5 . 矶 = 1 , n = 1 0 , r 二 0 . 9 6 6 9 , Q : 二 士 2 . 9 5 ) , ② y =
1 。 、 。 、 = 一 4 3 . 3 9 1 7 + r . 1 6 5 7 5 x (南川 , 设 5 . 矶 = 1 , r l 二 9 , r = 0 . 9 7 6 , Q 夕 = 土 5 . 4 ) ③
y 。 。 。二 二 一 5 5 · 0 8 1 9 + 1 . 2 2 5 7 x ( 南川 , 设 17 . V = 1 , n = 8 , r = 0 . 9 5 6 , Q 芍 = 士 4 . 2 8 ) 。
④ y 7 4 0 , = 一 2 2 . 2 2 0 6 + o . 8 5 2 5 x (夹江 , 设 I O . V = 1 , n = 2 2 , r = 0 . 9 8 9 , Q = 士 2 . 9 5 ) ,
⑤ y 。 。 。乃, = 一 1 6 . 30 6 8 + o . 7 4 9 x (涪陵 , 设 3 . V = 1 , 。 = 2 7 , r 二 0 . 9 6 2 , Q 夕 = 士 4 . 2 5 ) , 看
出 , 角倍生长率直回归线式 , 在海拔 96 0一 6] 40 米范 围 内 b 值较接近 , 按两个回归系数
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 三式间无显著差异 。 在海 拔 56 0 和 74 0 米处的直 回归式 b 值均小
于 96 0米以上海拔 、 生长速率较慢 , 两式间无显著差异 , 跟海拔 9 60 一 1 6 4 0米的回归式则
存在显著的差异 , 进一步证明角倍在高低海拔间的生长进程不同 。 ( 2 ) 倍蛋的生长率
回归为⑥ y , 4 , 。 , = 一 3 9 . 8 2 6 6 6 + 1 . 3 9 2 5 x (绵竹 , 设 1 . 矶 = 1 , n = 9 , r = 0 . 9 6 5 7 , Q 夕 二
士 3 . 4) , 跟 同海拔角倍无显著差异 , ( 3 ) 红倍花生产率回归为⑦ y 、 4 , 。 , 二 一 57 . 4 6 7 9 +
l
.
8 4 8 2 x (绵竹 , 设 5 . 矶 = o , n = 6 , r = 0 . 9 4 1 ) , 跟同海拔角倍差异显著 , ( 4 ) 倍 花
生长率回归为 ⑧ y 。 。 。 , = 一 5 6 . 3 2 4 4 + 1 . 3 1 5 9 9 x (成都 , 设 1 5 . V = o , n = 1 6 , r = 0 . 9 5 )跟
接近海拔的角倍⑤式比较 , 差异显著 , 其生长速率快于角倍 。 由此 , 可 以在确定雏倍出
现 日期后 , 选用上述接近海拔的回归推测不同时间各地各种五倍子的生长进程 。
(二 ) 疾内时期倍蚜世代与数量
李·蜜内虫型世代 , 1 9 8 3一 1 9 8 5年于角倍 、 倍蛋成熟欲爆裂时剖查倍子内虫型数量结
1 泽君等 :盐肤术 _ L四 种倍 蚜主要生物学特性和孙测的研究
果 , 两种倍子内都有无翅干雌 (休黄褐色 , 腹部萎缩 , 系产仔后的虫尸 ) 和具翅干雌 (腹部
椭圆 , 怀仔代若蚜 ) 两型 。 各剖 10 个倍子 , 角倍内平均每个倍子有无翅干雌 10 1 . 5头 ( 59 一
2 4 2头 ) , 具翅干雌 2 9 4 1 . 5头 ( 2 9 3 2一 4 6 4 6头 ) , 倍蛋内平均有无翅干雌 1 1 8 . 4头 ( 6 7一
15 2头 ) , 具翅干雌 2 7 6 0 . 4头 ( 9 7 4一 3 51 ,O头 ) 。 明显看出具翅蚜为无翅干雌产下的同一
世代 , 无翅干雌世代 , 以干母 1 头起 , 每代干雌繁殖量约 10 头 , 按几何级数递增 , 则两
种倍蚜的一 、 二代干雌总数跟痪 内无翅干雌数十分接近 。 具翅型蚜总数一般少于第二代
干雌按几何级数递增数 , 可能受虫痪空间限制 , 倍蚜密度过大由于拥挤导致繁殖量的降
低 。 由此可以按蜜内虫量划分虫型世代 , 即倍子内总虫量 1 头为干母期 , 10 一 15 头为干
雌一代期 , 10 0一 25 0头为干雌二代期 , 更多者为干雌三代期 ( 即秋迁蚜 ) 。 1 9 8 5年在成
都剖查 1个 21 个叉枝的倍花中得总虫量 3 2 8 8 6头 , 其中无翅干雌 1 1 13头 , 具翅蚜 3 1 7 7 3头 , 平
均每叉枝 内总虫量 1 5 6 3头 , 无翅干雌 53 头 , 具翅蚜 1 5 1 3头 , 其痪内倍蚜繁衍大体是干母
1 头致痪 , 干雌一代以 1一 2 头分别形成 1个叉枝 , 在叉枝内再繁衍干雌二代和第三代
具翅蚜 。 2 .倍子内虫型世代的繁衍和发生期 , 1 9 8 4一 85 年在绵竹 、 南川海拔 1 4 1 0和 1 4 5。
米定期剖查角倍和倍蛋结果 , 两者的干母历期为 3 0一 40 天 , 为 6 月上旬一 7 月上旬 ; 于
雌一代出现期为 7 月中旬 ( 10 一 17 日 ) 、 干雌二代发生在 7 月下一 8 月中旬 , 以后为干
雌三代 。 其痪内虫量 ( y )跟雏倍初现后的历期 ( x )作幂指数回归 方程 计 算 得 角倍 蚜
y 卜 y Z 、 y 3式和倍蛋蚜 y 4 、 y s式 :
y , 二 。 · 。 。 。 。 。 , 。 。 1 · 7 6 7 5 6 侧丁 (憋 b{{瞥黔舀。8`年 ,
. 0 D 0 1 5 3 4 8 已
一 0 0 0 0 8 4 5 1 已
1

7 3 13 5 叮 (恕 : :男溉8 5年 ,
设 5 · 可 “ 0
)
设 ` 2 · 班 “ 。)
` · 6 5 2 5 材于(=PJ ,{b{{瞥黔乙;`年 , 3 0 · v 二 “ )
一 0 0 0 0 1 0 1 4 9 召

0 D 0 0 飞 1 连 3 5 已
1
.
7 8 4 3 7 侧丁 (绵竹
, 1 4 10 M
, 8 4年 , 5 .
n = 9 , r = 0
.
9 8 5
·
9 7 6 `百 (恕 :溉跳8 5年 , 5 · 矶 = ” )
看出 , 角倍蚜和倍蛋蚜痪 内虫量跟倍子出现历期呈明显的幂指数函数正相关 , 同海拔林
区不同年份和地 区建立的 回归式检验结果 , 均无明显差异 。 两种倍蚜痪 内世代增殖情况基
本一致 。 生产上可根据雏倍出现后的历期用此方程计算得不同时间的虫量和世代 , 也可根
据痪内虫量 用 抢y 二 饱A + B侧 x lg e 对数式得倍子的生长历期。 3 . 倍子大 小与痪内虫量 、
世代的关系 , 将 1 9 8 4一 1 9 8 5年在绵竹海拔 1 4 1 0 米定期抽样倍的倍子大小 ( 以 倍长度为代
表 x )与剖得虫量 (y ) 进行指数回归计算得出方程 : 角倍 y , = , . 4 。 2 : 。 。 o . 2 7 6 2 7 x ( 1 9 8 4年 ,
n = 3 0 , r = 0
.
95 6 )
, y : = 1
. ` 2 2 8 1。 0
.
2 1 3 9 x ( 8 5年 , n 二 2 7 , ,· = 0 . 9 7 5 ) , 倍蛋 y 3 = : . , 3 。 。 : 。
0
.
2 2 4 2 6 x ( 1 9 8 4年 , n = 3 0 , 、· = 0 . 8 3 ) , y 4 = 3 . 3 。 3 ` : 。 0 . 1 9 4 5 4 7 x ( 8 5年 , n = 2 4 , : = 0 . 8 3 ) 。
看出倍子内虫量跟不同时期倍子大小呈指数函数正相关 。 同地区不同年分所得数据建立
的方程 , 经检验无显著差异 。 生产上可根据倍子长度估计出倍子 内虫量和世代 。 如以角
倍 y l 式计算 , 倍长 5 毫米时 , 倍内虫量约 6 头 , 为干雌一代 , 倍长 15 毫米时 , 虫量为 92
头 , 为干雌二代 , 倍长 20 毫米时 , 虫量为 3“ 头 , 为干雌三代 (即秋迁蚜 ) 发生期。
40 8 动 物 学 研 究 9卷
参 考 文 献
邹祥光 1 96 3昆虫生态学的常用数学方法 34 5一 36 5农业 出版社
范福仁 1 96 6 生物统计学 2 2 7一 2 7 3, 3 0 0一 3 0 4 江苏农业出版社
唐 觉 1 9 76 五倍子及其繁殖增产的途径 昆虫学报 19 ( 3 ) : 2 82 一 2弱
四川省五倍子科研协作组 1 9 8 5 四川省五倍 子质量的研究 林化科技通讯 52 ( 4 ) : l 一 9 。
T a k
a g i
,
G
.
1 9 3了 S t u d i e s o n 士h e a r t if i e i a l m u lt i p l ie at i o n o f *h e S u m a e ga ll a p h id l , S e h le e h te ” d a -
l fa e人fo e n ; f: ( B e ll ) . Fo r . E x P . S t a . C hho . N o . 2 6 . 2 5 5即 ,
S T UDIE S O N T HE P R IMARY B廿O L OG IC AL C HARAC T E R !S T !C ,
AN D T HE IR P R ED IC AT ! ON O F F O U R S P EC IE S O F T HE
SUMAC G ALL

AP H!D S ON R H U S C万 I N E N S I S
T i a n Z e ju n
,
P a n G u a n g q u a n
,
P a n Y a n z h e n
( I ” s t I’ t“ t e o f F o r e s t r 夕 , S f e h“ a ” P r o v £” e e )
Z o u Z o n x i a n
,
L u h a n g y t l
,
D a i C h a o y o n g
( F
o r e s r r夕 C e 月 t e r o f M fa 月之人u C o “ ” t r夕 )
I n v e , t i g :
、士i o n h o d }〕。 。 n e o r r i o d o u t f r o m 1 9 5 3 t o 2 9 8 6 a t t h e a l t i t u 〔10 o f
5 0 0一 z , 5 0 0人J . i n M i a n z ll。 , C }l o n g d。 , J i a ji a n g , I了u l i n g , N a , l e h u : 、 n e o u n t i c 犷 ,
5 i e ]: 一z a n P ; : ) v 是il e e i n e h i n :一
1了o u l
·
g o
L
(1一 a p ll id s p o e i c s o n s 一z m a e , n a m e l y , 习e h l e c h t e n d a l f a e h i n e 灯 5 15
( B e l l )
, 夕. P 口 i t a n T : a i e t T : : n 只, N u r 拟 d 口 a ( N u r : , d e o 户5 15 ) s h i r a i f (M a t , ,
t z m
11 r a ) a n d N
.
( N
.
) r o s e a (M
a t s u m u l
,
a ) h 汽d b o e n : t u d i o d
.
I t 〔1( a ! t w i t h t li e e m e z g e n e e a n d m i g : a t i n g p e r i o d o f : p r i n g m i g r a n t C ,
t h e g a l ]一 e : 、 :一: i们只 p e r i o d o f t h e s t c m 一 m o t h c r a n d i t s h o s t z : p h e n o l o g y , a n d
t h e n u m b e r o f o f f 、 p r i o g : a n d g e n c r a t i o n 、 w i t h i n t h o g a l l . w i t il t h e
o b : e r
,
v a t i o n a n d m e a : u r e m c n t s a p r e d i e t a h l e e q u a t i o n h a d b c e n e o t a b l i : h e d
.
I亡 P r o v id c d t h e : e i c n t i f i e ba : i: f o , a r· 之汀i e ia l m 。 ! 亡i p }王e a 亡10 。 , 之h o t , n n , P o r t i o g ,
h a n g主n g p e 。主o d o f t h 。 只川 。 p飞l id : , n d t ll。 。 u i士: 、 } ) ] e p o r i o d o f g a l ]一 p i e k i n g
a t d i f f e r c n t a l士i t:记 e : 。
K e y w a r d s : G a l l n u t
,
卜夕e h l e e h t e n d a l f a P e f t a n ,
(N “ r u d e o 户“ “` )
R h u s c h f , l e n s i s
, 万e h l e c h t e n d a l f a
N u r 之, d e a
P r e d i
e
t i o n ,
( N o r o d e o P s i s ) s h f r a ` i ,
e h f ” e n s f s ,
N : , r “ d 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