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期月第 1 5卷 第 3
18 94年 8
畜 牧 兽 医 学 报
C A TA VT EI N I A A T E E R RC OO T E Z HN IC I N I C A AS
V
o
l
。
1 5
A
“ 9 .
N
o
。
8
]8 94
饲喂毛叶旅实验性诱发黄牛
的 膀 肤 肿 瘤
许乐仁 王永达 温伦季 贺魁荣
马万伦 游世忠 杨开雄
(贵州农学院畜牧兽医系 )
(x gs 3年 3月 2 4口 收稿 )
摘 要
给 6头 1~ 1 . 5岁, 80 一 120 公斤体重的本地黄牛饲 以含有 6 一 8 月份收获
的 毛 叶 旋 〔P t e r 宕d f u o r e v o l u r u阴 ( B L ) N a k a i〕的 日粮 ( 平 均 5 2 5克 /每 头 /每
天 ) 。 其中 1 头在 26 3天时触 电意外死亡 , 膀扰未见病变 。 其余 5 头饲 给 这一
植物共 8 20 天 。 这些动物在实验开始后 1 , 1 3 天 到 1 , 1 21 天处死 并尸 检。 5 头中
有 2 头出现 了肉眼可见的膀脆肿瘤— 多发 性 纤 维 瘤 。 其中 1 头并有上皮的乳头瘤样增生及慢性 出血性膀耽炎 。 其余的 3 头中有 2 头存 在 慢 性 出血性膀
脆炎 。
同年龄 、 品种 , 但 不给饲这一植物的 2 头对照牛木见任何变化 。
本实验提示 了毛叶旋或其所含 的某些物质与牛地方性血尿病区域这一广泛
分布的膀脱肿瘤是有关的 。
过去几年的工作证实了贵州省是牛膀胧肿瘤的高发地区 〔 2 一 4 〕 。 且发现本病的发生
与某些威类植物 , 特别是旅科蔽属的蔗 〔P t e r `d`u阴 a g u` l f n u m ( L . ) K u h n . v a r . l a t£u s c : ` l。 。
( D e s v
.
) U n d e r w 〕及毛 叶 威 〔P t e r id i o m r e o o l u t u 。 ( B L . ) N a K a i〕的地理分布密切相关
〔 ” 〕。 哪云漫等 ( 1 9 8 2) 对川黔部分发病地区荻类植物的调查也得到一致的结果〔 1 〕。 虽然
蔽对牛 、 羊及多种实验动物的致癌性己得到不少实验材料的证实比 7 、 10 一 143 , 且 威 已被
视为在富藏地区流行的牛膀胧肿瘤性血尿病的主要病因〔 1一凌, 6一 9, 1卜 14 〕。 但 是与蔗同属
的毛叶蔗在本病发生上的意义则不清楚 。 我们曾注意到在一些发病区域很少或缺乏威的
分布 , 但牧地上毛 叶威的被覆面积却相当大 , 提示了在这些地区毛叶蔗在牛膀胧肿瘤的
发生上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 鉴于毛叶旅在我国不少地区及亚洲一些国家广泛分布〔 5 〕 。
但迄今为止国内外未见有关其致癌性的报道 。 本实验旨在确定毛叶蔗在牛膀胧肿瘤发生
上的意义 。
材 料 与 方 法
选择年龄 1 一 1 . 5岁 , 体重 80 一 120 公斤的健康贵州黄牛 8 头 (公 、 母各 4 头 ) 。 实验
前进行为期 l 月的临床观察及血液学检查 。 所有母牛均采用过人用X P一 2 4纤 维膀耽内
畜 牧 兽 医 学 报 15 卷
窥镜检查 , 膀胧无任何病变 。 8 头牛中的 6头为实验组 , 另 2 头为对照组 。
每年从牛血尿病流行的地区采集 6 ~ 8月份的新鲜毛叶戴叶片 。 自然千燥后研磨成
粉 , 混入牛每日的正常日粮 ( 玉米粉 , 麦鼓等 ) 中 , 分别给饲实验牛 。 实验期间对毛叶
藏给予量进行了 2 次递增性调整 。 从开始时每头每 日30 0克 ( 持续 3 13 天 ) 增至 5 0 克 (持
续 2 30 天 ) , 最后达 8 0 克 ( 持续 2 7 天 ) 。 平均给予量为 5 25 克 /每头 /每天 。 对照组除不
加饲毛叶藏粉外 , 其饲养管理条件与实验组完全相同 。
实验开始后定期 ( 每隔 5 一 6 月 ) 进行 1 次全面的临床 、 血液学检查 , 包括对所有
母牛的膀胧内窥镜检查 。 3 年后结束实验 , 处死所有牛只并尸检 。 特别注意膀胧有无病
变 。 从膀胧及各组织器官取材作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 果
实验组的 1 头母牛 ( .N0 4 )在饲喂开始后 2 63 天时触电意外死亡 。 尸检 未 发现膀胧及
其他脏器有任何变化。
实验组其余 5 头牛饲毛叶蔗天数累计达 8 20 天 (食入总量为 4 3 0 . 5公斤 ) 。 实 验 过程
的中断及结束前的停饲时间累计达 29 3~ 3 01 天 。
在整个实验期间 , 所有实验牛均无显著临床异常 。 但实验组的呱 3 及恤 2 分别在第
5 04 夭及第 74 1天用膀胧镜检查时发现膀胧粘膜有点状或小斑点状出血 。 之后这些 出血性
变化持续存在并有所发展 。 血液学检查显示出实验组的血小板计数比较一致地呈逐渐减
少的趋势 ( 图 1 ) 。 实验结束时实验组的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 其中 3 头 ( .No
1
、
2
、
3 ) 的计数仅为对照组的半数左右 ( 表 1 ) 。 此外尚有 2 头实验牛 ( 服 2 、 5 ) 的
白细胞计数降低 , 分类计数显示为中性粒细胞减少 。 其中 1 头 (凡 5 )并有血沉加速 ( 表
l )
。
表 1 实验结末时血液学检查情况
ù一核胞一一单细c£1
血红蛋白
( g )
血沉 ( m m 血小板 }一 - -—计 数 l万 /m m 3 {淋巴 细胞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
细 胞
酸性粒
细 胞
硷性粒
细 胞
黝数am白计蒯舰黔红计蒯性别组别
。一川
14180
.
n
出
{
3 8
· `
!
} “ .5 4 一
!
` 1 · 8
{一 4“ .6 }
} 4吕
·
8 一
…, 6 · ` 1
} 8 1
·
4 }
3 6
1 2
3 3
1 8
3 5
3A
ù月已O曰从一匕OU二口月了尸a098631
64冶.84…7jJ.1八U,么nJl.l Jl1.二
一
O廿几bd心月才QU`In“00,Jn
.…八hó6一bl勺n七
一
nnóUé一ù八ù八Ul匕又óO`ù.1.0`一.0一.5121一1。 5
.
5
。
5
。
4
告早古,店
l叫引 esl川a61一
一别刻蒯
:;
“ ·竺4
5
一
5 2
7
0曰O甘
对照组
实验开始后的第 1 1 1 3~ 1 1 2 1天分别处死 5 头实验牛 。 有 4 头出现了膀胀病变 (表 2 ) 。
其 中 2 例 ( Na Z 、 6 )出现了肉眼可见 的膀胧肿瘤— 多发性纤维瘤。 呱 2 并存在慢性出血性膀肌炎及上皮的乳头瘤样增生 。 余下的 3 头中 , 2 头有慢性出血性膀胀炎或慢性出
血性囊性膀胧炎 。 凡 5 未发现膀臃病变。 各实验牛的其他组织器官未见明显的大体及显
微病变 。
2 头对照牛在整个实验期间无任何临床及血液学异常 。 实验结束时剖检也未发现膀
3期
表 2
许乐仁等 : 饲喂毛叶截实验性诱发黄牛的膀既肿瘤
实验牛毛叶旋饲喂情况及膀脱病变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时联)叶天毛`间喂饲重)
g
仁入
瓜日一性一编 号 停饲观 尹 实验总时间 ( 天 ) 食入 毛叶蔗总量 ( k g ) 膀耽病变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
4 3 0
。
5
4 3 0
。
5
, ., L,碑幼3029 /
;:;
1 1 1 7
? 6 3
1 1 2 1
1 1 1 3
4 3 0
。
5
7 8
。
9
4 3 0
。
5
4 3 0
。
5
J漫性 出血性囊性膀脱炎
多发性纤维瘤 , 上皮乳头瘤样增
生 , 慢性 出血性膀胧炎
慢性出血性膀肮炎
/
/
多发性纤维瘤
八U几曰n几jUO自,曰ù儿匕`八`OU曰0叮口no”
,
!
1`
.
eses
es
n八ón”八UO幻né[J八U石
舌早名言
.
123456
, 实验开始后第 2 63 天 触电意外死亡 。
恍或其他脏器有任何病变。
实验组出现的膀胧病变分述如下 :
(一 )多发性纤维瘤 ( M u l t i p l e f i b r o m a ) : 2 例 ( NO Z 、 6 ) 。 膀肌体部及三 角区
周围弥散分布小米至绿豆大的灰白色球形结节 7 ~ 10 个 。 结节呈半球状突出于粘膜表面
( 图 2 ) , 坚韧 , 可移动。 切面灰 白色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 镜下见瘤结节位粘膜下 ,
瘤体表面的粘膜上皮变薄 , 细胞层次减少 。 瘤结节圆形或椭圆形 。 周围境界清楚 ( 图 3 、
5 )
。 瘤组织由分化良好的纤维组织与胶元纤维组成编织状结构 ( 图 4 、 6 ) 。 瘤细胞
分布较稀疏 , 部分区域轻度粘液变性 。
(二 )乳头瘤样增生 ( P a p i l l o m a t a i d h y p e r p l a s i a ) : 1 例 ( NO Z ) 。 此例 除 发生
多发性纤维瘤外 , 膀胧三角区周围的部分粘膜粗糙 , 呈斑点状微突起 。 突 起 部 稍 带黄
色 。 从该部取材组织学检查见粘膜上皮显著增生 。 增生的上皮呈粗短的乳头状向外伸延
( 图 7 ) 。 有处尚可见上皮卷入到粘膜固有层内形成细胞巢样结构 。 增生的上皮细胞无
明显间变 , 但有明显的形成乳头状瘤的趋势 。
(三 )慢性出血性膀胧炎 ( C h r o n i e h e m o r r h a g i e C y s t i t i s ) : 3 例 (呱 1 , 2及 3 ) 。
肉眼可见粘膜上有斑点状或弥漫性的点状出血 。 镜检见膀胧粘膜呈不同程度的增生 。 粘
膜固有层内有局限性出血灶 ( 图 8 ~ 9 ) 。 固有层内有淋 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 有地区
形成小灶性集聚 。 N 〕 . 1 并有囊性膀胧炎变化 ( 图 8 ~ 9 ) 。 呱 2 同时有多发性纤维瘤及
上皮的乳头瘤样增生 。
讨 论
毛叶藏 〔P r e r fd i u o r e v o l u t u 。 ( B L . ) N a k a i〕是获类 植 物 门 ( P et r i d o p h y t a )真截亚门
( F f l f
c o p h t i n a ) 薄囊旅纲 ( L e夕t o s p o r a n g f o p s id a ) 真藏 目 ( F i l苦c a l。 ) 藏科 ( P et r id f a -
ce ae ) 威属 ( P et ir dl’ “ 。 S 。 。 p ol i ) 的一种植物 。 据知这一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陕西 、 湖
北 、 四川 、 湖南 、 贵州 、 云南 、 广东 、 广西 以及日本 、 缅甸 、 印度 、 菲律宾等亚州温热
带地区 〔 6 〕。 好生于钙质土壤。 与毛叶威同科同属的另一种威类植 物— 威 ( 尸 t er `成“ m
aq iu :I’ nu 。 ) 已被证实对牛及多种动物具有毒性及致癌性 。 牛在短期内大量采食截后可导
致一种致死性的全身出血性综合症— 急性燕中毒 。 而长期少量采食 ( 平 均 5 50 天 ) 则可诱发出以长期间歇性血尿为主征的膀胧肿瘤〔 2, 1 一 1 4〕。 本实验用毛叶藏饲喂 82 0天 后
( 平均 5 25 克 /每头 /每天 ) , 5 头牛中有 2 头产生了膀胧的多发性纤 维 瘤 。 3 头有慢性
2妞 . 畜 牧 兽 医 学 报 a期
出血性膀胧炎 。 证明了毛叶蔗对牛也有致癌性 。 提示了在那些很少或缺乏威分布 , 但却
有大片毛叶蔗生长的地区 , 毛叶藏可能比威更为重要的牛膀肌肿瘤的诱发因素 。 此外 ,
慢性出血性膀胧炎的产生似乎也与食入的这一植物有关 。
作者们 ( 19 8 2 , 19 8 3 ) 研究了贵州省的 3 0 余例牛 自发性膀胧肿瘤 。 发 现 纤维瘤是
最多见的膀胧肿瘤类型之一 ( 3 0 . 0% ) , 其出现率仅次于移行细胞癌〔 “ 、 4 〕 。 本实验诱
出的 2 例肿瘤均为膀胧多发性纤维瘤。 这种实验性肿瘤与 自发 性 肿瘤在类型上的一致
性 , 似乎也有助于说明毛叶威在贵州牛膀脸肿瘤发生上的关系 。
两例肿瘤中有 l 例同时见有明显的上皮乳头瘤样增生 , 且有发生乳头状瘤的趋势。
如能扩大实验规模及延长实验时间 。 相信在乳头瘤样增生的基础上可能演化为乳头状瘤
或 间变为癌 。 也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多种类型的肿瘤 。
血液学检查显示 , 实验组的血象 具 有 蔗 中毒 ( Br a c ke n p io s Q in n g ) 的某些特征
〔 “ 、 13
。 特别是血小板计数的一致性下降及个别实验牛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性低白细胞血
症 。 推测毛叶蔗也有与威相似的损伤骨髓造血机能的作用。
牛膀胧肿瘤在世界及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已构成对农牧业生产的很大威胁 。 进一步
的研究将涉及到有效控制方法的探索。 不少国家 曾采用黄草灵 ( A s lu a m ) 有 效 地控制
了牧地上蔗的生长 〔 7 、 ” , 并使膀胧肿瘤性血尿病的发生大为减少〔 8 〕。 相 信 这一除秀
剂对与截同科同属的毛叶旅也可能会具有相当的控制能力 。 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将是十分
必要的。
参 考 文 献
〔 i 〕 哪云漫等 ( 19 82 ) : 贵州 、 四川 、 江 西 耕 牛 血 尿 病 地 区 旅 类 植物的初步调查 , 兽医科技杂志 , 5 :
2 4 ~ 2 6
。
〔 2 〕 许乐仁等 ( 1 9 8 0 ) : 破的致癌性 与牛 的膀恍肿瘤 , 中国兽医杂志 , 8 : 2 6 ~ 2 80
〔 3 〕 许乐仁等 ( 19 8 2 ) : 贵州省牛 自发性膀耽肿瘤 的调查 及 3 2 3例的病理学研究 , 中国兽医病理 研究 会成立大
会暨第一次年会论文资料 汇编 , 第二集 , 12 月 , 兰州。
〔 4 〕 许乐仁等 ( 1 9 8 3 ) : 贵州 省牛 自发性膀脸肿瘤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 畜牧兽医学报 , 1 4 : 5 6 ~ 7。。
〔 6 〕 中国科 学院植物研究所等 ( 1 9 7 4 ) : 秦 岭植物志 , 第二卷 , 蔗类植物 门p P51 ~ 53 , 科学出版社 。
〔 6 〕 中村良一 ( 1 98 0 ) : 牛 O 口 于 匕 中毒巴慢性血尿症O 研究动向乏问题点 , 畜产 O 研 究 。 34 : 8 2 5 ~ 8 3 0,
9 5 5~ 9 02
一 1 0 8 1 1 08 8 , 1 1 89 ~ 11 9 6
。
〔 7 〕 前 田勉 ( 19 5 3 ) : 牛必肿疡性血尿症忆阴才 乙最近刃研究成果 , 畜产 O 研究 , 3 7 : 2 5 3~ 2 5 9 , 3 8 7 ~ 3 9 2 ,
4 9 6 ~ 5 0 2
一 6 1 7~ 62 4
。
〔 8 〕 前 田勉 ( 19 7 8 ) : 牛必肿疡性血尿病朋亨石研究 , V 发 病 原 因 l乙7 、 , 夕 , 日 本 兽 医 师 会 杂 志 , 31 :
2 7 7~ 2 82
0
〔 9 〕 D y e r , A . F . ( 19 79 ) : T h e e x p e r i m o n t a l b i o l o g y o f f e r n : · p 5 9 1 ~ 6 1 2 · L o n d o n ·
〔 1 0 〕 入f e C r e a , C . T . e t al ( 1 0 8 1 ) : S h e e p 土u m o r s in N o r th E a s t Y o r : k s h i r e , , , E x p e r im c n t al p r o d u e -
t i o n o f 生u m o r s 。 B r i t 。 V e t 。 J . , 1 3 7 : 2 1 ~ 3 0 。
〔 1 1〕 P a m u k e n , A . M 。 e t U r i n 盯 y
( P t e r i s 叫 u i l in a ) t o
al ( 1 , 76 ) :
e o w
.
C a n c e r R e s
. ,
b l ad d
e r n e o p la s m ; i n d u e e d b y f e e d in g b r a e k
o n f e r n
9 1 4 ~ 9 2 4
。
〔 1? 〕 P a m u e k e n , A . M · ( 1 9 7 4 ) : T u m o u r s o f t h o u r i公 : r y b la d d e r . B u l l . W H O . , 5。 : 4 3~ 5 2 ·
注 : 本 文蒙王树信教授 、 朱宣人教授 、 朱坤熹副教授 审阅 , 工作中曾得到贵阳医学院刘家骆 副教授 、 安顺卫校
王墙善老师的大力协助 , 特此一并表示深切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