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长江源区紫花针茅高寒草原优势植物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全 文 :生物杖术通报
· 研究报告 · 石甘口了百 付 口乙    !! ∀ #’     年增干一
长江源区紫花针茅
周国英‘, ,
高寒草原优势植物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李天才‘ 陈桂深 , 马海‘ 孙昔‘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西宁  以洲〕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北京 以 〕 
摘 要  分析了长江源区紫花针茅草原的土壤和  种优势植物中 巧 种元素的自然含量特征 。 植物 中 
  林   一 ’的元素有  和   ,  一    卜   一 ’的元素有  、  、 、  、 和  ,  一  卜   一 ’的元素有   、 
和  ,   林   一 ‘的元素有  、  、   和   。 土壤中各元素含量的顺序为 。  。   。        。     
            。 植物和 土壤中元素含量特点是    型 。 植物时于土壤元素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
是                                    , 植物对于   吸收系数达到     , 其富
集能力明显大于其余  种元素 。 元素之间  的累积与其他元素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的累计也仅与  、  呈
显著相关与其他元素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  和   呈显著负相关 。
关键词  长江 源区 紫花针茅草原 优势植物 元素含量
                                  
                      
                  形 
       , ,       ’         ,    ’, ,    
’ 时          如哪 ,   ,   鳍     
, 。口  。 肠。  人。 以 。  山哪       ,  访咭    
                                                        甲   
                                  !                       !  ∀ !  ! # ∀ ∃
% &∋ ! , C a a n d N a w e r e h i g h e r t h a n 1
0
卜9 . 9 一 l ; K , M g , M n , F e , L i a n d S r r a n 罗d betw een 100 an d 10 协9
. 9 一 l ; z n ,
C
u a n
d C
r
ra
n
g
e
d b
e t w
e e n
1 0
a n
d 1
0
林9. 9 一 I : N i , C o , p b a n d C d w e re l e s s t h a n 1 0 林9 . 9 一 1 . E l e m e n t e o n t e n t s i n 5 0 1 1 w e re
a r a n g e d i
n
C
a > F
e > M
n > M g > K > L i > N
a > S
r > C
r > Z
n > C
u > N i > C
o > C d > P b
.
T h
e m a i
n e
h
a r a e t e r o f t h
e e
l
e m e n t
e o n t e n t s w a s of t h
e
C
a > K t y p
e .
Th
e
ab
s o印tion eoefi eient of p lant fo r 5011 elem ents are in ord er of N a > Sr > K > Z n > M g
> N i> P b > C u > M n > C a > L i > C o > C d > F e > C r. th e aeeu m ulation ind ex , t h e r a t i o o f a e e u m u l a t i o n o f n u t ri e n t e l e m e n t s
i
n
p l
a n t t o t
h
a t i
n 5 0
1 1
, e a n
re fl
e e t t
h
e
re l
a t
i
o n s
h i p
.
N
a
h
a v e t
h
e
h i
gh
e s t a e e u m
u
l
a t
i
o n e o e
fi
e
i
e n t
1 3
.
2 2 8
.
T h
e a e e u
m
u
l
a t i
o n
o
f
e
l
e
m
e n t
K h as
n o s
i g
n
i fi
e a n t
C
o
r
e
l
a t
i
o n s w
i
t
h
t
h
e o t
h
e r e
l
e
m
e n t s
, 5 0
d
o e s e
l
e
m
e n t
N
a e x e e
p t fo
r t
h
e 5
1卯ifieant Cor ela-
tions betw een Zn and Sr; Pb has sign ifieant negative eor elation with Na.
K ey w ords : The So urc e Regi on ofY angtZ e 凡ver S tiP a 尸u 甲ure a st呷es Dominantspeeies Elementaeeum ula-tlon
陆生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 , 一方面从大气圈
中吸收所需要的气体 , 另一方面也必须从土壤中吸
收矿物元素〔’〕。 对于植物来说 , 矿物质元素是正常
生活和生长所不可缺少的〔’〕。 由于土壤中所含的
元素成分的差异以及不同科 、属 、种植物本身对元素
吸收选择力的不同 , 不同植物种类对一定元素具有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 资助项 目(20 7 C B4 11504 ) ;国家 “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 B A C07 B04 )资助 。
作者简介 :周国英(19 74一 ) , 男 , 汉族 , 青海乐都人 , 副研究员 , 在读博士生 , 主要从事青藏高原植被恢复和草地生态等方面的工作 。 E 一m ail :
z h o u 群@ nw ipb.ae .en
年增刊 周国英等 :长江源区紫花针茅高寒草原优势植物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225
富集现象川 。 为了使植物能正常生长 , 土壤中必须
含有植物所需要的矿物质元素营养 , 并以适合的形
式和比例存在 , 否则植物的正常生长就会收到抑制。
而草地的退化包括植被的退化和土壤的退化 , 二者
是互为因果 , 相互放大的 。 在草地退化过程中 , 草地
生态系统内物质能量的循环与转化以及系统对外界
因子变化的响应能力必然发生了某种变异[z] 。 土
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水平与植物中化学元素的水平
有密切的关系 ,化学元素的不足和过量都将引起植
物体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理病害〔4〕, 进而影响植被的
发育。 本文对长江源区高寒草原优势植物和土壤中
元素含量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 , 试图从元素含量特
征方面探讨紫花针茅高寒草原植物与土壤之间的内
在关系 , 以期为高寒草地恢复和保护提供一些基础
数据和资料 。
1 自然环境概况
长江源区是指北起昆仑山脉 ,南抵唐古拉山脉;
西自乌兰乌拉山 、祖尔肯乌拉山 , 东到巴颜喀拉山。
其地理坐标为32026 ’ 一 3 5 “ 4 5 ’ N , 9 0 “ 3 3 ‘ 一 9 7 “ 1 5 ’E 。
行政区划分属青海省玉树藏族 自治州玉树县 、杂多
县 、治多县 、称多县 、曲麻菜县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
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乡 。 区域内地形为高山高原
区 , 地势西高东低 , 四周山峰一般在 5 500m 以上 。
其它地区海拔多在 4 oo m 以上 。 沱沱河 、当曲和楚
玛尔河共同组成了长江的 3 个主要源流 , 沱沱河被
称为正源 , 当曲称为南源 , 楚玛尔河称为北源 。 该区
域气候类型属于高原寒带半湿润 、半干旱区 , 年平均
气温 一 1 . 0 ℃ , 季节只有暖湿 、冷干之分 , 最冷月 (1
月)平均气温 一 13 ℃ , 极端最低气温低于 一 40 ℃ ;最
暖月(7 月 )平均气温 9.7℃ 。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
减少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 38 7.7m m , 当曲河源区
为 300 一 4 0 0 m m , 沱沱河源区在 25Om m 左右 , 楚玛尔
河源区则在 250m m 以下 , 但在高山冰川区年平均降
水量可达 60 m m 以上 。 源 区由于受高空西风环流
的影响 , 盛行偏西风 , 年平均风速约为 1.0 一 5 . 0 耐s, 沱沱河沿最大风速为 32 而S。 大风 日数较多 , 沱
沱河沿达 46d 。 沱沱河区土壤以高山草原土为主 。
多年冻土广泛分布 。 多年冻土除在大河河谷的融区
外 , 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地区 。 区域经济以牧业为主 ,
土地利用类型 以草场为主。 本试验的样地位于长江
正源的沱沱河北岸 , 行政隶属格尔木市唐古拉乡。
2 研究方法
2.1 样品采集
于 2004 年 8 月 , 在长江源区的沱沱河北岸选择
典型紫花针茅草原 , 地理范围:N :34 “ 16 ’3 . 4 " 一 3 40
1 6 ’6
.
0
“ ,
E
:
9 2

2 9

0
.
7
” 一 9 2 “ 2 9 ‘5 0
.
9
” ,
A
LT
:
4 5 5 6
-
45 69
m
。 采集样品时 , 选择紫花针茅草原的优势种
群共 17 个种 , 分别是紫花针茅 (st iP a p“印ure a) 、青
藏苔草(Ca rex Ino orc rofi i ) 、紫羊茅(Fe 甜uc a ru b ra ) 、
胀果棘豆 (口%厂roP is st rac heya na ) 、铺散亚菊(Aja ni akha材e ns is ) 、卷鞘莺尾 (Iris 尹o ta n in ii ) 、粗壮篙草(Ko -6res 记 ro 6 o ta ) 、沙生凤毛菊(sa o su re a are na ria) 、弱
小火绒草(肠onro即odium po illum ) 、重齿风毛菊(5.
katoehaete ) 、二裂委陵菜(Po te nrilla 6办rc a )、异叶青
兰(D ra eoe印ha lum herero h少llu m ) 、垫状点地梅 (A n-
dro saee t叩ete) 、青藏雪灵芝 (Are na ria ro boro 、sk ii ) 、
长爪 黄茂 (Astragalus hende oonii) 、 垫 状棱 子芹
(Ple uro sP en um hedinii) 、梭罗草(Ke 几g y i li a t h o ro d i -
a n a)
, 另外在植物采集区域随机采集土 样 (O -
20cm )10 个 , 混和均匀 , 干燥后待处理 。
2
.
2 分析仪器
TA S一8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
公司生产) , W H G 一ro Z A 型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器
(北京皓天晖科贸有限公司生产)。
2
.
3 样品分析
将采集的植物样品置于干燥通风处 自然风干 ,
并分别用自来水 、去离子水冲洗 , 去除泥沙 、粉尘等
污染物 , 置室内自然阴干 , 与土壤样品一起于 60 ℃
下烘干后用玛瑙粉碎机粉碎 , 装袋 , 置干燥器中 , 备
用 。 准确称取样品 1.0 鲍 于瓷柑祸中 , 放人马弗炉
内 , 从低温升至 50 ℃ , 灰化 3 一 4h , 冷却后 , 加人 l: 1 H N0 3 4ml , 在低温电热板上加热溶解灰分 , 移
人 50耐 容量瓶 , 用去离子水定容 , 摇匀 。 除 Pb 元素
的含量用 W H G 一 ro Z A 型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器测
定外 , 其余元素均用 TA S 一 9 8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计测定 , 均采用标准曲线法 , 各元素回收率标准为
98.3% 一 1 0 2 . 5 % 。
3 结果和讨论
3.1 植物中元素含量的特征
长江源区紫花针茅高寒草原优势植物元素含量
健物技术通报 B to te ch no le gy B “le 血 2008年增刊
的测定结果如表 1 所示 。 从表 1可以看出植物的各 g 一 ‘的元素有 Ni 、 C O 、 Pb 和 cd , 占元素总数的 27 % 。
元素间含量平均值的差异很大 , 最大的是 ca , 达到 与安黎哲〔’] 报道的陆生植物元素平均含量 (ca:5
2716.oom g/ g , 元素在植物 中的含量的顺序为 Ca 、 0 0 0 : N a : 1 0 0 0 ; K : 3 0 0 0 ; M g : 5 0 0 0 ; M n : 1 0 0 ; F e Z o o ;
N a

K

M g

M n

F e

L i

S r

Z n

C u

C r

N i

C o

P b 和 Li :0.1 :Sr:2 ;Zn :50 :Cu :20 :C r:0 .05 ;Ni:40 :Co :0.
Cd 。 > 1 0 0 0 林9 .9 一 ’的元素有 Ca和 Na , 占元素总数 5;pb :50 ;ed :0.05)相比较 , 这些元素中 Na 、 M n 、 F e 、
的 13.3% ;100 一 1 0 0 林9 . 9 一 ’的元素有 K 、 M g 、 M n 、 L i 、 S r 、 z n 、 e r 和 eo 含量大于所报道的范围 , 占元素
Fe 、 Li 和 Sr , 占元素总数的 40 % ;10 一 10 0 此.9一 ’的 总数的53 .3% 。 元素含量特点是 c。 > K 型 。
元素有 zn 、 C u 和 Cr , 占元素总数的 20% : < 10林9 .
表 1 长江源区紫花针茅高寒草原优势植物中元素含t
植物元素 Element—Max.MinMeanSDCVMax.:in, 24 5 2 . 82 2 0 2 6 9 1 . 9 2 4 4 , 1 9 4 0 . 06 4 4 . 3 3 4QO了八U门、J42214230巧0八U1 9 6 0 . 3 2 9 4 8 . 8 0 1 7 . 4 52 7 1 6 , (X) 04 2 4 . 3 2 91 7 3 7 3 53 6 3 . 4 2 4 4 04 . 4 6 59 7 . 5 8 10 . 4 9 55 6 . 0 7 40 . 5 4 1 . 3 1 61 . 4 5 51 . 0 2 51 . 5 04一曰、一„。,.立.O八”内了n†一曰、1C,,、†,山77152782372895217 43r1 9 . 7 6 1 5 . 0 5 1 7 . 0 2 27 7 2 . 7 4 0 7 . 3 5 3 5 . 0 2 0 0 . 0 1 2 1 . 3 1 35 . 0 5 09 4 . 9 2 2 7 . 1 7 6 2 . 0 9 2 1 1 . 5 6 8 0 . 1 8 6 3 . 4 9 407683逻92(歇16从丘么 犷136 .5 0 98 .2 3 1 1 .2 52 .8 7 3 . 50 35 . 2 18 0 .3 972 .8 55 0 . 1 130 .5 4 712 .7 92 5 6 .5 1 .3 718 .7 6 1 0 .0 64 6 .0 37 0 .6 01 10 .7 3 2 4 2 12 20 .7 2 4 0 .2 4 3 O .O . 0 .0 10 .0 3 0 .3 8 00 .0 30 .0 8gUOC04一曰八、、KNaCMgLiFeuMnznoNiCrsrPbCd注:“ 一 ”表示未检出;单位:(m留g)3 . 2 植物中元素含量的变异由表 1 看出 , 该区 巧 种植物中的元素含量 , 种间变异较大。 从变异系数和含量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倍数来看 , 种间变异最大的是 Cr 元素 , 含量从 1.37m g/ g 一 1 2 . 7 9 m g/ g , 相差 9.336 倍 , 变异系数 0.600 。 变异系数的大小变化顺序为 Cr、 N i 、 S r 、 M g 、N a 、 z n 、 F e 、 e a 、 e 。 、 K 、 e u 、 M n 、 e d 、 L i 和 Pb;最大值与
最小值的比值即相差倍数的顺序为 sr 、 e r 、 N a 、 e o 、
M
n 、 K

z n

P b

N i

F e

M g

C
a 、 C u 和 Li , 其中 Sr高达
13.673 倍 , 其它 > 2 的还有 Cr :9.336 、 N a : 7 . 4 5 、
C o : 5
.
2 0 7

M n : 5
.
0 5

K
:
4
.
3 3 4

Z
n :
3
.
4 9 4

P b : 2
.
9 7 9
和 Ni :2 .86 8 , 其余倍数均介于 1 一 2 之间 , 分别是
Fe :1.504 、 M g : 1 . 4 5 5 、 C a : 1 . 3 1 6 、 C u : 1 . 3 1 3 和 Li :
1.02 5 。 由于紫花针茅、青藏苔草、紫羊茅 、梭罗草和
粗壮篙草的 Cd 元素的含量最小 , 在检测限以下 , 具
体的变异系数无法准确算出 。
3
.
3 植物 中元素间的相关关 系分析
各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见表 2 , K 与所有元素
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Na 除与 zn 、 Sr 呈显著的正相
关关系外 , 和 Pb 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 其余元素均无
显著的相关性 ;Ca 、 M g 、 C u 、 M n 、 F e 、 C o 、 C r 和 N i具有
相似的相关关系 , 即除 K 、 N a 、 Z n 、 Sr 外 , 这些元素与
年增刊 周国英等:长江源区紫花针茅高寒草原优势植物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227
其它元素均显著相关 , 部分达到极显著水平;Zn 和
Sr只与 N a 、 C d 呈显著相关关系;Li除 K 、 N a 、 Z n 、 S r 、
C d 外 , 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相关分析表明元素之
间 K 的累积与其他元素之间既没有协同作用 , 也没
有撷抗作用 ;N a 的累计也仅仅和 Zn 、 Sr 之间存在协
同作用 ;大部分元素彼此之间吸收累积有很好的协
同作用;而 Pb 和 Na 呈显著负相关 , 说明它们的吸
收具有明显的撷抗作用 。
3
.
4 土壤元素的贮存量和植物的富集系数
植物和土壤是生态系统内具有紧密联系的两个
分室 , 尤其是植物体内的各元素含量与土壤中的元
素含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6]。 长江源区紫
花针茅高寒草原土壤中的元素含量如表2 所示 。 在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 , 土壤通过植物根系向植物提
供生长所必需的物质 , 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的生长起
着极重要的作用 。 土壤中各元素的含量差异也较
大 , 最大的是 Ca , 达到 641 3.oom扩g , 元素含量的顺
序为C a 、 F e 、 M n 、 M g 、 K 、 L i 、 N a 、 s r 、 e r 、 z n 、 e u 、 N i 、 e 。 、
C d 和 pb 。 > 1 0 0 0 林9 . 9 一 ’的元素有 Ca 和 Fe , 占元
素总数的 13.34% ;100 一 1 0 0 0 协9 . 9 一 ’的元素有 M n 、
M g

K

L i 和 Na , 占元 素总 数 的 33. 34% :10 -
100 林9 . 9 一 ’的元素有 Sr、 C r 、 z n 、 C u 、 N i 和 C。 , 占元素
总数的 40% ; < 10卜9 . 9 一 ’的元素有 Cd 和 pb , 占元
素总数的13 .34 % 。 元素含量特点也是 Ca > K 型 。
表2 长江源区紫花针茅高寒草原土壤中
元素含t 和植物的富集系数
元素 植物 土壤
691.924
1960.329
2716.(XX)
424.329
173.735
363.424
17.022
407.353
62.092
3.503
5.218
10.064
110.732
0.508
0.348
436.3
148.2
64 13
852.3
432.5
1168
38.2
933
48.
10.1
10.8
56.2
58.5
1.08
1.1
吸收率
1.586
13.228
0.424
0.498
0.402
0.311
0.446
0.436
1.287
0.347
0.483
0 , 1 7 9
1
.
8 9 3
0
.
4 7 0
0
.
3 1 7
A
x 是元素的富集系数 , 是每种元素的平均含量
与土壤中该元素含量的比值 , 因此富集系数的大小
与元素在植物和土壤中的含量有关 , 富集系数的大
小取决于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程度 , 也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植物对元素的吸收能力 , 通过比较可以看
出该区域植物对于元素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是 :
N a 、 S r 、 K 、 Z n 、 M g 、 N i 、 Pb 、 C u 、 M n 、 C a 、 L i 、 C o 、 C d 、 F e
和 Cr ,植物对于 N a 富集系数达到 13.228 , 其富集能
力明显大于其余 14 种元素;其次为Sr 、 K 和 zn 富集
系数介于 1 一 ro 之间 , 其余均小于 1.0 。
3
.
5 元素含量的数量分类
应用 PC 一 O R D 生态学软件对植物种类和元素
含量数据矩阵进行聚类分析 , 结果如图 1所示 。 图
1揭示了 17 种植物对于 巧 种金属元素总体上累积
的相似程度 。 土壤当中的元素含量和植物中相比具
有明显的差异 , 在图中土壤和植物被分成明显的两
大类 。 铺散亚菊 、沙生凤毛菊 、弱小火绒草和重齿风
毛菊被聚在一起 , 而它们均为菊科植物;粗壮篙草 、
紫花针茅 、紫羊茅和梭罗草被聚在一起 ,他们均为单
子叶植物 , 但是青藏苔草例外 , 尽管它是单子叶植物
但是被聚在了杂草中;异叶青兰和青藏雪灵芝被聚
在一起;二裂委陵菜单独成为一类;胀果棘豆 、卷鞘
莺尾 、垫状点地梅 、长爪黄蔑 、垫状棱子芹和青藏苔
草的距离较近 。 可见植物中化学元素元素的累积特
征有很大的同源性 , 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之间的化
学元素属含量有较多的相似性 。
4 结论
长江源区植物的各元素间含量平均值的差异很
大 , 最大的是 Ca , 达到 2716.o m 岁g , 元素在植物中
的含量的顺序为 Ca 、 N a 、 K 、 M g 、 M n 、 r e 、 L i 、 s r 、 z n 、
C
u 、 C r

N i

C o

p b 和 Cd 。 > 1 0 0 0 协9 . 9 一 ’的元素有
ea 和 Na , 占元素总数的 13.3% ;100 一 1 0 0 林9 . 9 一 ’
的元素有 K 、 M g 、 M n 、 F e 、 L i 和 Sr , 占元素总数的
40% ;10 一 1 0 0 林9 . 9 一 ’的元素有 Zn 、 C u 和 er , 占元
素总数的20 % ; < 10 林9 . 9 一 ’的元素有 Ni 、 Co 、 Pb 和
Cd , 占元素总数的 27 % 。
土壤中各元素的含量差异也较大 , 最大的是
Ca , 达到 6413.OOu岁g , 元素含量的顺序为 Ca 、 r e 、
M n

M g

K

L i

N a

S
r 、 C r

Z
n 、 C u

N i

C
o 、 C d 和 Pb 。
>l o 外9.9一 ‘的元素有 c。 和 Fe , 占元素总数的
KNaC蝇‘FeuMnZnoNiCrsPbCd
生物教术通报 B io te eh no to盯 B u肠瓦n 2 008 年增刊
13.34 % ;100 一 1 0 0 协9 . 9 一’的元素有 M n 、 M g 、 K 、 h
和 N a , 占元素总数的 33.34% :10 一 1 0 0 林9 . 9 一 l 的
元素有 Sr、 C r 、 Z n 、 C u 、 N i 和 C。 , 占元素总数的40% ;
< 10 此.9 一 ’的元素有 cd 和 Pb , 占元素总数的 13 .
34% 。 元素含量特点也是 Ca > K 型 。
D i s t a n e e ( O b j
e e t i v e
1 4 3 1 5
.
5 5 4 8 5 9 2 9 0 3
.
0 0 0 1 7 1 7 1 4 9 0
.
0 0 0
F u n C t i o n )
2 5 7 5 0 0 7 6
.
0 0 0 3 4 3 2 8 6 6 4
.
0 0 0
+ 一一一一一一一+
1 0 0
+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十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十一一一—一一 十—一一一一一
I n f o r m a t i o n r e m a i n i n g ( % )
7 5
.
0 0 0 5 0
.
0 0 0 2 5
.
0 0 0 0
.
0 0 0
+ 一一一一一一一十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十一一—一一一十—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s a m P l e l
S a m P l e l o
s a m P l e 1 3
s a m P l e 3
s a m P l e l Z
s a m P l e l 4
s a m p l e g
s a m P l e l l
s a m P l e Z
s a m P l e s
s a m P l e 7
s a m P l e 6
s a m P l e 4
s a m P l e l s
s a m P l e l 6
s a m P l e 1 7
s a m P l e s
s a m P l e 1 8
图 1 17 种植物和 1个土样中元素含t 的聚类分析
注:sam plel:胀果棘豆(口笼”ro 台 :tra c人e了a na ) 、 s am p le Z : 铺散亚菊(Aja ni a 无h a邝e ns is ) 、 s a哪le3 :卷鞘莺尾 (Iris 脚taninii) 、s am p l映 :
粗壮篙草(Ko 6res ia ro bo ta) 、 s aln p l es : 沙生凤毛菊(sa o su re a are na 、) 、 s aln p l的 :弱小火绒草(& onto nP odi “ m p o il u m ) 、 s aln p l e7 : 重
齿风毛菊(5. 加toc 人, :。 ) 、 s an 甲!比 :二裂委陵菜(尸。: e耐illa b诉rca) 、 s a ln p l占 :异叶青兰 (D r~ eep ha£。m h 以erop hyl lo m ) 、 s a m l 〕le l o :垫状
点地梅(A ndro 3ace t叩et )、 s am p l e l l : 青藏雪灵芝(Are na ria ro bo~ skii)

s
am
p l
e
l Z
: 长爪黄蔑(A :tras alo he nde rsonii)
、 s
am
p l e 1 3 : 垫状棱
子芹(Ple uro spen um hed inii)

s
am
p l
e
l 4
: 青藏苔草(Ca rex mo r“叻11)
、 s
am
p l e l s : 紫花针茅(Sr明a p 。 , u re a ) 、 s am p le l 6 : 紫羊茅(Fes :uea
ru bra )、 s azn p l e l 7 : 梭罗草(Ke ng界lia tho ro d ia na ) ;sam p le l s :土样(50 11)
(下转第234 页 )
生物杖术通银 B io te chn oto gy B “le 血 2008 年增刊
佳的 。 所以可以说明 , 进行激素种类 、浓度 , 且激素
之间的合理配比是诱导愈伤组织时一定严格考虑的
问题 。 在W 号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
愈伤组织生长良好 , 呈淡黄色 、结构致密 。
高等植物 ,尤其是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 ,越来越
引起人们的关注 。 山蓑若也是常用中药材 , 但它的
药用根部属多年生 , 生长缓慢 , 用组织培养方法可以
改善其生产状况 。 查阅文献 , 对山蓑若的研究主要
集中于对其有效药效成分的分析、药理作用 、临床应
用及栽培技术等方面 。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 , 通过器
官培养分化芽的途径进行快速繁殖 , 对山蓑若优质
种苗繁育可能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目前已经得
到了山蓑若的愈伤组织 , 其药用有效成分的分析和
细胞的悬浮培养 , 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藏药志.青海:人民出版社 ,
1 9 9 1
:
1 4 2
.
张晓峰 , 王环. 西北植物学报 , 2 0 2 , 2 2 ( 3 ) : 6 30 一 6 34 .
王彦. 药物分析杂志 , 1 9 9 9 , 一9 (4 ) :2 5 4 一 2 5 6 .
谢蓝 ,池华 , 等.药学学报 , 1 9 9 1 , 2 6 ( 7 ) : 5 2 7 一 5 3 0 .
王环 , 张晓峰 , 等. 西北植物学报 , 2 0 5 , 2 5 ( 3 ) : 5 7 5 一 5 7 7 .
张志荣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 0 5 , 14 ( 2 ) : 2 9 50 一 2 9 51 .
H ao W a n g
,
Y an g L
u , e t al
.
N
e u 功se ie ne e 晚tters , 2 (X) 3 , 3 4 : 1 7 3 -
1 7 6
.
( 上接第228 页)
该区域植物对于元素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是 :
N a 、 S r 、 K 、 Z n 、 M g 、 N i 、 P b 、 C u 、 M n 、 C a 、 Li 、 C o 、 C d 、 F e
和 Cr, 植物对于 N a 富集系数达到13.228 ,其富集能
力明显大于其余 14 种元素;其次为 Sr 、 K 和 Zn 富集
系数介于 1 一 ro 之间 , 其余均小于 1.0 。
参 考 文 献
候学煌.中国植被地理及优势植物化学成分〔M 〕.北京:科学出版
社 , 1 9 8 2 , 3 5 8 .
王冬艳 , 许文 良, 冯宏 , 刘兆顺.地理科学 , 2 0 2 , 2 ( 6 ) : 7 63 -
7 6 8
.
安黎哲 , 刘艳红 , 冯虎元等. 西北植物学报 , 2 ( X ℃ , 20 ( 6 ) : 1 0 53 -
1 0 5 9
李庆透主编 , 中国科学院微量元素研究工作会议汇刊 , 北京:科学
出版社 , 1 9 6 2 , P . 2 5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量元素组.土壤和植物中微量元素
分析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 79 , 2.
黄建辉 , 陈灵芝.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报 , 1 9 91 , 巧 (3 ) :224 -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