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技术与方法·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1 年第 7 期
荧光定量 PCR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马月萍1 戴思兰2 马艳蓉3
(1东北大学理学院,沈阳 110004;2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3宁夏大学农学院,银川 750021)
摘 要: 荧光定量 PCR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基因定量分析的 PCR方法,自问世以来在基础科学研究、临床
诊断、疾病研究及药物研发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在植物研究方面应用起步较晚,现已开始用于植物基因表达分析、外源基
因基因鉴定等方面的研究。介绍了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和试验中潜在问题和条件的优化,并对其在植物研
究中的应用及前景作了探讨。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 植物 基因表达
Application of Technique of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in Research of Plants
Ma Yueping1 Dai Silan2 Ma Yanrong3
(1College of Sciences,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4;2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3College of Agriculture,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
Abstract: Real-time PCR as a technique to quantity the nucleic acid is widely used in basic biological and medical research as
well as for diagnostics and monitoring of the disease processes.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is employed recently in plants,and it has
been used to analyze gene expression and heterosis principle in plants now. The principle of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technique is de-
scribed in this paper. Its procedure,advantage,and defect are also described. Its present and future application was discussed on the re-
search of plants. The theory,operating procedures,features and optimizing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
titative PCR(FQ-PCR)and its applications in biological field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 Plant Gene expression
收稿日期:2010-02-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00885,30871726)
作者简介:马月萍,女,博士,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学,植物育种和基因工程;E-mail:mypluna@ gmail. com
通讯作者:戴思兰,E-mail:silandai@ gmail. com
对目的基因进行特异而准确的定量分析是目前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为基因定量表达提
供了快速而灵敏的途径,但其只能通过凝胶电泳检
测扩增的终产物来进行分析,定量的准确性受到影
响。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是在 PCR 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将核酸扩增、杂交、光谱分析和实时检测等
技术融合在一起的一项创造性技术。自产生以来,
在医学、检疫、国防军事及农业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
泛应用。该技术带来了方法学上的重要突破,在植
物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概述
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用 PCR技术进行
核酸精确定量。Holland[1]首次运用不可延伸的寡
核苷酸杂交探针与模板结合,利用 DNA 聚合酶的
5→3核酸外切酶活性将探针切断,破坏探针的能
量传递结构而发出荧光来定量 PCR 产物。Higuchi
等[2,3]最早报道了实时定量 PCR 方法,他们在 PCR
反应管中加入 EB,通过连续照相动态观察荧光强度
的变化定量 PCR 产物的多少。Heid[4]和 Gibson
等[5]首先报道了 TaqMan PCR 的原理及方法。同
年,美国 ABI公司推出商用实时定量 PCR 仪,使得
荧光定量 PCR得以广泛应用。之后,人们又设计出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1 年第 7 期
分子信标等不同荧光探针[6 - 8],其他方法也相继报
道[9 - 12]。目前,该技术已广泛用于基因的表达分
析、基因组中目的基因的拷贝数鉴定、核酸多态性分
析及基因突变分析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1. 1 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
实时定量 PCR 是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
团,利用荧光积累实时监测整个 PCR 进程,最后通
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扩
增过程中,产物的数量与检测到的荧光强度成线性
关系,从而得出产物的扩增曲线。理想的扩增曲线
应为 J 型,符合 2n方程(其中 n 为 PCR 的循环次
数) ,但由于在 PCR 反应早期,扩增数量比较少,所
以荧光的产生水平低,不能与背景明显区别,之后荧
光的产生才进入指数期、线性期和最终的平台期,因
此实时荧光定量 PCR的标准扩增曲线为 S 型,如图
1 所示。其中 Rn +表示每点测量的荧光强度,代表
反应管含有模板 DNA;Rn-表示荧光基线强度,代表
反应管不含有模板 DNA,其在理想情况下是一条平
线,只具有背景荧光数值;ΔRn 的值表示 PCR 过程
中荧光产生的量,也即 PCR 产物的量。基线(base-
line)是背景曲线的一段,范围为从反应开始不久荧
光值开始变得稳定,直到所有反应管的荧光都将要
超出但还未超出背景。
图 1 实时荧光定量 PCR的标准扩增曲线[13]
为了便于对所检测样本进行比较,在实时荧光
定量 PCR反应的指数期,首先须设定一定的荧光阈
值(threshold) ,一般是以 PCR反应前 15 个循环的荧
光信号作为荧光本底信号(baseline) ,荧光阈值的缺
省设置是 3 - 15 个循环的荧光信号标准差的 10 倍,
Ct值也称阈值循环(threshold cycle) ,指在 PCR 循
环过程中,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
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研究结果表明,每个模板的 Ct值与该模板的起
始拷贝数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起始拷贝数越多,Ct
值越小。因此,利用已知起始拷贝数的标准样品作
出的标准曲线和未知样品的 Ct值,即可计算出该样
品的起始拷贝数[14 - 16]。
目前常用的检测模式主要有两种:荧光染料检
测和荧光水解探针检测。
1. 1. 1 双链 DNA 结合染料 SYBR Green I 技术
SYBR Green I是一种替代溴化乙锭能结合到 dsDNA
小沟部位的具有绿色激发波长的染料,它只有与 ds-
DNA结合后才会发出荧光。当 DNA 解链成为单链
时,它从链上释放出来,这时荧光信号急剧减落。因
此,荧光强度可以代表扩增产物的数量。其最大吸
收波长约为 497 nm,发射波长最大约为 520 nm。
SYBR Green I结合到双链 DNA后,荧光强度大大增
加,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且不必因为模板不同而特别
定制,因此设计的程序通用性好,操作简便,且价格
相对较低,故广泛应用于实时定量 PCR研究中。但
由于 SYBR Green I非特异结合双链 DNA,引物二聚
体、单链二级结构以及错误的扩增产物引起的假阳
性会影响定量的精确性。通过升高温度后测量荧光
的变化可以帮助降低非特异产物的影响。由溶解曲
线分析产物的均一性有助于分析由 SYBR Green I
得到的定量结果。此外,设计引物时避免引物二聚
体的出现,在 PCR 过程中建立不加模板的阴性对
照,在试验结束后,进行凝胶电泳分析等方法的实施
可以有效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1. 1. 2 荧光探针检测技术 荧光探针检测技术是
根据标记基团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原理而实现的[17]。
该技术是在探针的 5端标记 R基因,3端标记 Q 基
因,当两者距离较近时构成能量传递结构,Q基团可
吸收或抑制 R 基团发出的荧光;当两者距离较远
时,R基团发出的荧光不能被 Q基团吸收或抑制,R
基团发出的荧光得到释放,荧光信号增强,荧光检测
系统可接收到荧光信号。常用的有 TaqMan 水解探
针、分子信标等。
1. 1. 2. 1 TaqMan 技术 TaqMan 技术主要是利用
Taq酶的 5→3外切活性,并在 PCR 反应体系加入
83
2011 年第 7 期 马月萍等:荧光定量 PCR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一个荧光标记探针。常规 TaqMan 探针的 5端标记
荧光发射基团 FAM(6-羧基荧光素) ,3端标记荧光
淬灭基团 TAMRA(6-羧基四甲基若丹明)。该探针
在 PCR过程中不能被延伸。当探针保持完整时,3
端淬灭基团抑制 5端发射基团的荧光发射。在
PCR的退火期,探针与模板发生特异性杂交,当合
成的新链移动到探针结合位置时,Taq 酶发挥 5→
3外切活性,将探针切断。FAM 与 TAMRA 分离,荧
光信号得到释放。模板每复制 1 次,就有 1 个探针
被切断,同时伴有 1 个荧光信号的释放。因此,荧光
信号的强度与扩增产物是直接成比例对应关系。
TaqMan探针是 Real-time PCR 试验中用的最广泛的
检测技术,用于各种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目的[13]。
但 TaqMan也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由于
采用荧光和淬灭基团双末端标记,相隔较远,因此常
存在淬灭不彻底的情况;报告基团的水解利用的是
Taq酶的 5→3外切活性,因此定量时容易受酶活
性影响;探针标记成本较高,不便普及应用。
TaqMan MGB(minor groove binder)探针是 Taq-
Man探针的基础上改进的,在探针的 3端增加了
MGB分子,这种物质能够结合在双链 DNA 小沟部
位;当 TaqMan探针与目标序列杂交时,MGB稳定地
退火掺入到在探针和目标序列之间形成的 DNA 双
螺旋小沟内,增强探针与目标序列的结合和识别能
力,升高探针 Tm 值,因此可以设计更短的探针(一
般 13 - 20 个碱基) ,提高结果的精确性,使 TaqMan
MGB探针能够分辨 1 个碱基的差别:完全配对,有
荧光信号;1 个碱基不匹配,则没有信号。而且探针
越短,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靠得更近,淬灭效果更加
彻底,加之连在 MGB分子后的是非荧光物质的淬灭
基团,使这种探针无背景荧光,因此能够提高荧光信
号的信噪比。因此,TaqMan MGB 探针可以用于单
个核苷酸多态性监测[18,19]及等位基因甲基化定量
分析[20]。
1. 1. 2. 2 分子信标 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s,
MB)是 TaqMan探针的衍生形式。它是一种呈发夹
结构的茎环双标记寡核苷酸探针,环形部分的碱基
可与目标核苷酸序列互补,一般为 15 - 30 个核苷酸
长;茎部是由互相配对的碱基组成,不能与目标基因
相配对结合,一般 5 - 7 个核苷酸长;在 3和 5端分
别接上发光基团和淬灭基团。当形成发夹结构时,
荧光报告基团与淬灭基团相互靠近,发生 FRET,当
热循环温度达到分子信标的解链温度时,其构象发
生改变,能与模板结合而完全伸展成线性分子,使
FRET消失,报告基团发出荧光信号。与探针互补
的模板数量越多荧光信号越强,以此达到定量的目
的。分子信标特别适用于检测点突变[21],能区分只
有一个核苷酸差异的不同 DNA序列,而且其敏感性
远比同等长度的寡核苷酸探针要高。它的主要缺点
是杂交时探针不能完全与模板结合,因此稳定性较
差;探针合成时标记较复杂,成本较高。
与 TaqMan探针工作原理相同的还有锚定核苷
酸探针(locked nucleic acid,LNA) ,其探针中包含一
种核酸类似物,与目标序列结合时,可以降低核糖结
构的柔韧性,增强杂交稳定性和特异性,提高探针的
Tm值,该探针产生的荧光属于积累荧光。一般每
增加 1 个 LNA 分子可将探针的 Tm 值提高 8℃,探
针可以设计得更短,具备更高的信噪比、灵敏度和准
确性[22]。Alvi等[23]设计了一个 8 bp 的 LNA 探针,
检测转基因玉米 Mon810,发现 LNA 探针可以检测
到 5 个拷贝的模板 DNA,显示其有良好的灵敏度和
准确性。
Allglo探针是美国 AlleLogic Biosciences 公司推
出的最新一代荧光定量探针,它具备 TaqMan、Taq-
Man MGB和 MB 的所有优点。该探针的荧光基团
可以互为报告基团和淬灭基团,可以标记在探针的
两端也可以标记在探针的中间,还可以标记两个以
上的荧光基团,未杂交时其几乎没有背景荧光。其
染料上含有可以提高探针 Tm 值的化学基团,极大
提高了杂交的特异性和稳定性。杂交后其探针水
解,所有荧光基团都成为荧光报告基团,荧光信号大
大提高,信噪比高于 TaqMan 和 MGB 很多,而该探
针的合成成本只有 MGB的一半,该探针产生的荧光
属于积累荧光。现在有多种荧光染料可以用于 All-
glo探针,如 MAR、JUP、SAT、URA和 NEP等,它们的
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与 TaqMan 探针的常用染料的
波长相似,所以该探针的使用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
而且可以用于多重定量 PCR。Allglo 探针具备极高
的灵敏度,不仅在基因定量中具备极大的优势而且
可以用于 SNP分型。
93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1 年第 7 期
1. 1. 3 定量方法 在实时荧光定量 PCR 中,根据
试验的目的不同常采取相对定量和绝对定量两种方
法。相对定量指的是在一定样本中靶序列相对于另
一参照样本的量的变化;绝对定量指的是用已知的
标准曲线来推算未知的样本的量。
标准曲线的绝对定量。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
准品制作标准曲线,质粒 DNA 和体外转录的 RNA
常作为绝对定量的标准品。标准品的量可根据 260
nm的吸光度值并用 DNA 或 RNA 的相对分子质量
转换成其拷贝数来确定。它的优点是稳定、准确。
将标准品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样品,并作为模板进行
PCR反应。以标准品拷贝数的对数值为横坐标,以
测得的 Ct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对未知样品
进行定量时,根据未知样品的 Ct 值,即可在标准曲
线中定出样品的拷贝数。绝对定量也具有相应的缺
陷,标准品的稳定保存很难获得成功。目前广泛使
用的在 260 nm波长下定量的方法与众多因素有关,
如水、缓冲液、仪器性能,核酸的质量都会影响到结
果的稳定性。如果需要知道绝对的拷贝数,就必须
用绝对定量的方法。
标准曲线的相对定量。使用标准曲线以确定某
个靶在样本中的表达相对于相同靶在参考样本中的
变化。用一系列已知外参物作标准曲线,根据该标
准曲线得到目的基因和管家基因的量,再将目的基
因同管家基因的比值作为定量的最后结果。此种方
法计算出未知样品的量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的量而
言,因此对于所用的标准品只需知道其稀释度即可。
在整个试验中,待测样品的量来自于标准曲线,最终
必须除以参照基因的量,即参照基因是 1 ×的样本,
其他的样本为参照基因的 n倍。任何含有相应靶的
储液 cDNA、RNA或 DNA均可用于准备标准品。
比较 Ct的相对定量,即 ΔΔCt值法,该方法是同
时扩增待测靶基因片段和一个作为内参照的内源性
管家基因片段。这两个扩增反应可在两管中分别进
行,也可在同一反应管中进行,测得两者的 CT 值之
差,即 ΔΔCT。比较 Ct法的前提是假设每个循环增
加一倍的产物数量,在 PCR 反应的指数期得到 Ct
值来反映起始模板的量,即一个循环(Ct = 1)的不
同相当于起始模板数 2 倍的差异。比较不同待测标
本 DNA的 ΔCT 值与正常标本 DNA 的 ΔCT 值的变
化,即可对未知标本靶基因的原始拷贝数做出判断。
但是此方法是以靶基因和内源控制物的扩增效率基
本一致为前提的,效率的偏移将影响实际拷贝数的
估计。Pfaffl 和 Vandesomlele 等[24,25]分别提出了在
靶基因和看家基因扩增效率不一致情况下的单个看
家基因和多个看家基因的相对定量计算方法。相对
定量常用于比较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方面的研究。
1. 2 实时荧光定量 PCR的优缺点
相对于其他定量方法而言,实时荧光定量 PCR
有着显而易见的优点:(1)灵敏性高:荧光定量 PCR
技术综合了 PCR 技术、荧光标记技术、光谱技术和
计算机技术为一体,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2)精确性高:由于荧光信号的产生和每次扩增产
物成一一对应关系,通过荧光信号的检测可以直接
对产物进行定量,定量范围可在 0 - 1010拷贝 /mL。
(3)特异性好:使用特异性探针对定量分子进行识
别,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同时把序列由引物和探针双
重控制,特异性好,假阳性低。(4)操作简单、安全、
自动化程度高和防污染。扩增和检测是在全封闭状
态下实现的,不易污染。扩增和检测一步完成,不需
要后期处理,不需要担心放射性污染。(5)速度快,
高通量可在 2 - 3 h完成多个样品的定量分析,有效
减少了劳动量。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的缺点是需要特殊的
热循环仪和试剂,这些相对普通的定量方法来说比
较昂贵。
同时其精确性容易受操作时一些因素的影响,
如基因组 DNA,寡核苷酸杂交特异性、TaqMan 探针
比例、mRNA 的部分降解,SYBR Green I 的浓度大
小、PCR产物的长度长短等因素,这些都可能会引
起实时荧光定量 PCR反应在定量上的偏差,因此在
操作时需要进行条件的最优化研究。
1. 3 实时定量 PCR应用中的问题及优化方案
虽然荧光定量 PCR 技术在生物学领域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但在试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
RNA的质量、反转录和扩增效率等。Udvardi 等[26]
提出 qRT-PCR在植物研究中需注意的 11 个黄金法
则。因此,优化试验的各个环节是成功实施定量
PCR分析问题的前提。
1. 3. 1 样品准备和核酸的质量 样品准备和核酸
04
2011 年第 7 期 马月萍等:荧光定量 PCR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提取是整个试验的第一步,以相同体积或相同重量
的样品组织提取核酸,使样品量保持一致,这是减少
试验误差的第一步[27]。在实时 RT-PCR 研究中,
RNA必须具有相当高的质量,因此反转录前要必须
对 RNA 进行精确定量和完整性检测,从而保证
RNA的量一致[26]。以 DNA 为模板时,要对基因组
DNA进行定量分析,以相同方法提取不同组织基因
组 DNA时提取效率往往不同[28]。
1. 3. 2 反转录 实施 qRT-PCR 时,使用不同的引
物往往产生不同的结果。使用随机引物进行反转录
可能得到多个反转录产物,但在目标 mRNA 拷贝数
较低的情况下,可能无法被反转录。但在使用 rRNA
做内参时,该反转录方法比较适用。使用 oligo-dT
作为引物进行反转时,使用特异性引物,不反转
rRNA,同时不反转所有不具有 polyA 尾的 RNA,这
样组蛋白和病毒 mRNA 及 rRNA 无法进行反转录。
使用特异性引物反转可以得到最敏感的结果,但是
要求对不同的目标序列设计不同的探针,增加了试
验的复杂性和成本。因此,在实际研究时结合自身
的试验选择合适的方法。
1. 3. 3 内参基因的选择 qRT-PCR 是一项定量植
物转录本的极其高效和灵敏的技术[26]。试验通常
采用内参基因进行数据校正和标准化,以消除不同
样品在 RNA产量,质量及反转录效率上可能存在的
差异。由于管家基因在各种组织中是恒定表达的,
所以可以用管家基因的量作为某种标准,以比较来
源不同的样本目的基因表达量的差异。试验结果的
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使用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
精确标准化转录本[29]。通常选用的管家基因有
GAPDH、β-actin 和 rRNA 等。但近年来的研究发
现,目前常用内参基因均存在缺陷,在不同类型的组
织和器官发育的不同阶段、各种试验条件等不同情
况下,它们的表达量通常变异较大[30 - 38]。Gutierrez
等[39]认为错误内参的选择将导致研究结果的完全
改变。Dombrowski等[40]对逆境下毒麦的 9 个管家
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分析,发现 EFF-1α和 UBQ5 对于
实时定量 RT-PCR分析是最稳定的内参因子。阙友
雄等[41]对甘蔗接种黑穗病菌后几种管家基因的变
化进行研究发现,其所选的 4 种内参基因表达稳定
性各异,25S rRNA 的表达稳定性最好,可以作为甘
蔗基因定量 PCR 中的内参基因。Lovdal 等[42,43]分
别对番茄叶子在弱光、低温和缺氮胁迫下和杨树的
几种内参基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没有任何一
个内参基因在所有的试验条件下都是稳定表达的。
因此,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即便是同一基因的表达分
析也要用不同内参基因。此外,内参基因的表达量
也很关键。如果内参基因的表达量较高,目标基因
的表达量较低,那么,对于目标基因来说,这样的内
参基因也不合适。原则是要选择与目标基因表达水
平类似的内参基因。因此,研究者应根据需要选择
合适的管家基因进行准确定量。
1. 3. 4 引物、探针和扩增产物大小设计 引物和探
针的特异性及产物大小对 Real-time PCR 试验至关
重要。ABI公司的引物、探针设计专用软件 Primer
express或免费软件 Primer 3 都可以用来设计引物和
探针。扩增产物长度尽量小,产物越小,扩增效率越
高[13],通常杂交探针的产物长度是 50 - 150 bp,
SYBR染料法检测的产物小于 300 bp。此外,用于
TaqMan探针的引物退火温度应控制在 68 - 70℃左
右。用杂交探针进行 mRNA 表达分析时,探针要尽
可能跨越两个外显子区域以避免基因组 DNA 的污
染;扩增区在 3端的引物比扩增区在 5端的引物更
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因反转录效率引起的误差。
探针的退火温度高于引物的 Tm 8 - 10℃以确保引
物延伸过程中探针能与模板充分杂交。TaqMan 探
针的 5端不能含有碱基 G,其与猝灭基团对报告基
团的猝灭效应相关[13]。
1. 3. 5 实时 PCR试验设计及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qRT-PCR试验中试验设计对于结果的准确性很重
要。Udvardi等(2008)提出每一个试验处理材料应
该取自 3 个不同的单株。Rieu 等[44]提出 PCR 反应
中每一个反应都至少应该包括 3 个重复,每一个样
品同时扩增目标基因和内参基因,以消除 PCR本身
和样品本身的误差。进行绝对定量则标准曲线需要
在 5 个点以上。标准曲线使用的标准品是浓度已知
的 DNA 样本,可以自己制备,也可以购买商品化的
试剂盒。其 PCR反应条件应当与未知样本的一致,
以便在同一反应板上同时定量。
实时 PCR最终分析的是阈值循环或 CT,CT值
通过 PCR信号的对数值和循环数来确定。因此,CT
14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1 年第 7 期
值是一个指数而非线性概念。在任何统计分析中都
不要用原始的 CT值来表示结果。实施 qRT-PCR 比
较基因表达分析时,选择一个有效内标基因,确定内
标的有效性,确保它不会受到试验处理的影响,通过
PCR扩增目标基因和内标基因 RNA或 cDNA的一系
列梯度稀释模板确保它们的扩增效率相同。最后,通
过 2 -△CT计算将统计数据转化成线性形式。Ct =
- k* log2(X0)。k = 1 / log2(1 + E) ,其中 E 代表
PCR的扩增效率,如果扩增效率是 100%,则 E = 1,
k = 1。否则只要做个浓度梯度,就可计算出来。对
于相对定量 ΔΔCt 方法,是试验组目的基因的表达
相对于对照组的变化倍数。ΔΔCt =(Ct,目的基因
- Ct,管家基因)试验组 -(Ct,目的基因 - Ct,管家
基因)对照组,使用这一方法可以直接得到的目的
基因相对于管家基因的定量,而不必制作标准曲线,
所以这一方法更为简便省时。统计学结果表明这一
方法的结果也相当可靠。
2 实时荧光定量 PCR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实时 RT-PCR技术是当前最新的确定基因表达
的方法,其自问世以来在基础科学研究、临床诊断、
疾病研究及药物研发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虽
然在植物研究方面应用起步较晚,但是就其技术原
理来说,在植物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1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比较不同基因型,不同发育阶段或生长条件下
的细胞或个体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是研究分子调
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基因表达分析中,
传统的 RT-PCR、Northern blot 和基因芯片等半定量
方法对于低拷贝基因或基因表达的微小变化时很难
取得理想结果,实时定量 PCR不仅能实现对核酸快
速、灵敏、高效特异检测,还可以对目的基因的起始
量进行精确定量。Czechowski 等[45]使用 Real-time
PCR研究了 1 400 多个拟南芥转录因子在根组织和
茎组织的特异表达情况,认为荧光定量 PCR是研究
转录因子的优势方法。张中保等[46]应用实时荧光
定量 PCR对玉米在水分胁迫下诱导基因的表达模
式进行分析,结果与 cDNA Macroarray 的结果一致。
贾东升等[47]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对小麦转录
因子 TaMyb2s在幼苗期应答水分胁迫的表达模式
进行了分析,发现其表达模式不尽相同,TaMyb2-III
对渗透胁迫的应答最迅速,TaMyb2-I 次之,TaMyb2-
II 最迟缓。发育时空表达模式结果分析表明,
TaMyb2-I 和 TaMyb2-III 可能主要在生长发育的前
期调控下游基因,而 TaMyb2-II 主要在发育后期发
挥作用。祖元刚等[48]采用荧光定量 PCR 方法对干
旱胁迫下长春花叶片和根部 Crlea 基因的表达模式
进行监测,结果表明 Crlea 基因的表达没有组织特
异性,并且为干旱胁迫正调控。
2. 2 芯片数据的确定
基因芯片和 dd-RT-PCR 是传统检测植物基因
差异表达的技术,但只是定性而非定量分析。此外,
可靠性常受技术环节中多个因素的影响,如基因芯
片中 DNA 序列,RNA 质量,杂交条件等,差别显示
技术中的电泳分辨率,引物扩增效率,分析条带的人
为误差等都会影响结果,因而需要一个定量的方法
确认基因表达的差异。实时荧光定量 PCR 可以克
服这些缺点,对这些技术取得的结果进行证实。
Rider等[49]用 AffimetricTM芯片检测拟南芥 Pickel 突
变体种子,从 185 个基因池中挑出 12 个表达上调的
候选基因,经实时 PCR 证实有 10 个表达上调。
Wang等[50]的试验表明,实时 PCR 的数据比 Affime-
tricTM芯片有更高的诱导比,只是两者的相关性很
高。Rodrigues等[51]用实时 PCR 验证 cDNA 芯片结
果,表明二者结果高度一致。目前,实时 RT-PCR 被
认为是最可靠的用作比较不同芯片分析方法的参考
技术。
2. 3 外源基因拷贝数分析
植物转基因研究中,外源基因在植物基因组中
的拷贝数 1 - 2 个时能够较好表达,插入拷贝数较多
时会导致表达得不稳定,甚至发生基因沉默现
象[52]。因此,T0代转基因外源基因的拷贝数是研究
植物转基因分子特性的基础步骤之一。Southern
blot法是鉴定转基因拷贝数的传统方法,近年来,比
较基因组杂交,多重扩增探针杂交及芯片杂交技术
也应用于拷贝数的分析,但上述分子杂交方法的共
同缺点是操作繁琐,试剂昂贵,样品需要量大。实时
定量 PCR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定量技术,在克服
Southern blot 定量缺点的同时,已被广泛应用于
DNA和 RNA 的定量检测。Ingham 等[53]实时 PCR
检测了 37 转基因株系外源基因拷贝数,结果与
24
2011 年第 7 期 马月萍等:荧光定量 PCR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Southern blot高度吻合。
2. 4 植物病菌及病原微生物检测
植物病菌或病原微生物常常直接危害农产品的
品质和经济效益。因此,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是病
害预警监测与及时控制的技术保证。程颖慧等[54]
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了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
Alaei等[55]用传统方法和实时 PCR法检测了菊花白
锈病,认为实时 PCR 不仅能够快速准确检测病原,
而且能够监测病原和预警病害。
2. 5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等位基因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不仅用于基因定量方
面的研究,而且也用于对基因的本质所发生变化的
研究,可以用于检测基因突变和基因组的不稳定性。
基因突变的检测基于两条探针,一条探针横跨突变
位点,另一条为锚定探针,与无突变位点的靶序列杂
交。两条探针用两种不同的发光基团标记。如靶序
列中无突变,探针杂交便完全配对,如有突变,则探
针与靶序列不完全配对会降低杂交体的稳定性,从
而降低其熔解温度。利用 SYBR Green I 做溶解曲
线,可分析基因小片段上的碱基突变[56]。此外,还
可以根据荧光信号的强弱进行遗传分析,根据不同
荧光基团标记的探针的杂交效率区分杂合子和纯合
子。如果一种染料的荧光信号明显强于另一种,说
明它是一个纯合子,如果两种荧光信号都增加则表
明是一个杂合子。
2. 6 转基因植物鉴定
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持续增加,在解决人类面
临的粮食和能源危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
生态问题,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问题等,因此对转
基因产品的检测和定量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荧光定
量 PCR技术可以为转基因产品的检测快速而灵敏
的技术途径。Wu 等[57]建立了转基因水稻 TT51-1
实时 PCR检测体系,为快速检测转基因植物成分提
供便捷方法。
3 荧光定量 PCR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荧光定量 PCR技术是定量 PCR 技术的一次飞
跃,作为一种高效的核酸定量分析方法,已逐渐被广
泛接受用于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并与微阵列等分
子生物学技术一起,在后基因组时代的生命科学研
究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 PCR 仪的不断完善和价
格体系的降低及试验技术的不断发展,荧光定量
PCR技术将成为未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必备的工
具,在植物研究上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参 考 文 献
[1]Holland PM,Abramson RD,Watson R,et al. Detection of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 by utilizing the 5-3exonuclease
activity of Thermus aquaticus DNA polymerase.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1,88:7276-7280.
[2]Higuchi R,Dollinger G,Walsh PS,et al. 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detection of specific DNA sequences. Biotechnology,1992,10:
413-417.
[3]Higuchi R,Fockler C,Dollinger G,et al. Kinetic PCR analysis:real-
time monitoring of DNA amplification reactions. Biotechnology,
1993,11:1026-1030.
[4] Heid CA,Stevens J,Livak KJ,et al. 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 Genome Res,1996,6:986-994.
[5]Gibson U,Heid C,Williams P. A novel method for real time quanti-
tative RT-PCR. Genome Res,1996,6:995-1001.
[6]Tyagi S,Kramer FR. Molecular beacons p robes:that fluoresce upon
hybridization. National Biotechnology,1996,14:303-308.
[7]Wittwer CT,Herrmann MG,Moss AA,et al. Continuous fluorescence
monitoring of rapid cycle DNA amplification. Biotechniques,1996,
22:130-138.
[8]Wittwer CT,Ririe KM,Andrew RV,et al. The lightcycler:a microvol-
ume multisample fluorimeter with rapid temperature control. Biotech-
nique,1997,22:176-181.
[9]Yin JL,Shackel NA,Zekry A,et al. Real-time revere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for measurement of cytokine
and growth factor mRNA expression with fluorogenic probes or SYBR
Green I. Immunol Cell Boil,2001,79(3) :213-221.
[10]Schmittgen TD,Zakrajsek BA,Mills AG,et al. Quan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o study mRNA decay:com-
parison of endpoint and real-time PCR method. Anal Biochem,
2000,285:194.
[11]Wilhelm J,Pingoud A,Hahn M. Comparison between Taq DNA
polymerase and its Stoffel fragment for quantative real-time PCR
with hybridization probes. Biotechniques,2001,30:1052-1056,
1058,1060.
[12]Nazarenko I,Bhatnagar S,Hohman R. A closed tube format for am-
plification and detection of DNA based on energy transfer. Nucleic
Acids Res,1997,28:655.
[13]Arya M,Shergill IS,Williamson M,et al. Basic principles of 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 Expert Rev Mol Diagn,2005,5 (2) :
209-219.
[14] Ke LD,Chen Z,Yung WK. A reliability test of standard-based
quantitative PCR:exogenous vs endogenous standards. Mol Cell
34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1 年第 7 期
Probes,2000,14(2) :127.
[15] Becker KD,Whitely CB.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o assess gene transfer. Hum Gene Ther,1999,10:2559.
[16]Higgiset JA,Ezzell J,Hinnebusch BJ,et al. 5’Nuclease PCR assay to
detect Yersinia pesits. J Clin Microbiol,1998,36(8) :2284-2288.
[17]Cardullo RA,Agrawal S,Flores C,et al. Detection of 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by non-radiative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y trans-
fer.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8,85(23) :8790-8794.
[18]Van Hoeyveld E,Houtmeyers F,Massonet C,et al. Detection of sin-
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in the mannose-binding lectin gene u-
sing minor groove binder-DNA probes. Immunol Methods,2004,
287:227-230.
[19]de Kok JB,Wiegerinck ETG,Giesendorf BAJ,et al. Rapid genoty-
ping of single nucleotides(MGB probes). Hum Mutat,2002,19:
554-559.
[20]Zeschnigk M,Bohringer S,Price EA,et al. A novel real-time PCR
assay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tinoblastoma locus. Nucleic
Acids Res,2004,32:E125.
[21]Smit ML,Giesendorf BAJ,Vet JAM,et al. Semiautomated DNA mu-
tation analysis using a robotic workstation and molecular beacons.
Clin Chem,2001,47:739-744.
[22]Costa JM,Ernault P,Olivi M,et al. Chimeric LNA /DNA probes as
a detection system for real-time PCR. Clin Biochem,2004,37
(10) :930-932.
[23]Alvi S,D’orso F,Morelli G.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geneti-
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using very short,locked nucleic acid Taq-
Man probes. Agr Food Chem,2008,56:4320-4327.
[24]Pfaffl MW. 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for relative quantification in
real-time RT-PCR. Nucleic Acids Res,2001,29(9) :e451.
[25]Vandesompele J,De Preter K,Pattyn F,et al. Accurate normaliza-
tion of 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 data by geometric averaging
of multiple internal control genes. Genome Biol Research,2002,3
(7) :00341. 1-00341. 11.
[26] Udvardi MK,Czechowski T,Scheible WR. Eleven golden rules of
quantitative RT-PCR. The Plant Cell,2008,20:1736-1737.
[27]Huggett J,Dheda K,Bustin S,et al. Real-time RT-PCR normalisati-
on;strategies and considerations. Genes and Immunity,2005,6
(4) :279-84.
[28]Talaat AM,Howard ST,Hale W,et al. Genomic DNA standards for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Nucleic
Acids Res,2002,30(20) :e104.
[29] Guenin S,Mauriat M,Pelloux J,et al. Normalization of qRT-PCR
data:the necessity of adopting a systematic,experimental condi-
tions-specific,validation of referenc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
any,2009,60(2) :487-493.
[30]Expósito-Rodríguez M,Borges AA,Borges-Pérez A,et al. Sele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genes for 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 studies dur-
ing tomato development process. BMC Plant Biology,2008,8:
131-142.
[31]Hu R,Fan C,Li H,et al. Evaluation of putative reference genes for
gene expression normalization in soybean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 BMC Molecular Biology,2009,10:93-104.
[32]Tong Z,Gao Z,Wang F,et al. Selection of reliable reference genes for
gene expression studies in peach using real-time PCR. BMC Molecu-
lar Biology,2009,10:71-83.
[33]Barsalobres-Cavallari CF,Severino FE,Maluf MP,et al. Identification
of suitable internal control genes for expression studies in Coffea ara-
bica under diffe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BMC Molecular Biolo-
gy,2009,10:1-11.
[34]Paolacci AR,Tanzarella OA,Porceddu E,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val-
idation of reference genes for quantitative RT-PCR normalization in
wheat. BMC Molecular Biology,2009,10:11-28.
[35]Jian B,Liu B,Bi YR,et al. Valid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for gene ex-
pression study in soybean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BMC Mo-
lecular Biology,2008,9:59-72.
[36]Maroufi A,Bockstaele EV,Loose MD. Validation of reference genes for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in chicory(Cichorium intybus)using quantita-
tive real-time PCR. BMC Molecular Biology,2010,11:15-26.
[37]Mallona I,Lischewski S,Weiss J,et al. Validation of reference genes
fo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during leaf and flower development in
Petunia hybrida. BMC Plant Biology,2010,10:4-14.
[38]Lee JM,Roche JR,Donaghy DJ,et al. Validation of reference genes
for quantitative RT-PCR studies of gene expression in perennial
ryegrass(Lolium perenne L.). BMC Molecular Biology,2010,11:
8-21.
[39]Gutierrez L,Mauriat M,Pelloux J,et al. Towards a systematic valida-
tion of references in real-time RT-PCR. The Plant Cell,2008,20:
1734-1735.
[40]Dombrowski JE,Martin RC. Evaluation of reference genes for quanti-
tative RT-PCR in Lolium temulentum under abiotic stress. Plant Sci-
ence,2009,176(3) :390-396.
[41]阙友雄,许莉萍,徐景升,等.甘蔗基因表达定量 PCR分析中内参
基因的选择.热带作物学报,2009,30(3) :274-278.
[42]Lovdal T,Lillo C. Reference gene selection for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 normalization in tomato subjected to nitrogen,cold,and light
stress. Analytical Biochemistry,2009,387:238-242.
[43]Gutierrez L,Mauriat M,Guénin S,et al. The lack of a systematic vali-
dation of reference genes:a serious pitfall undervalued in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analysis in plants.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2008,6:609-618.
[44]Rieu L,Powers SJ,Hertfordshire H. 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
design,calculations,and statistics. The Plant Cell,2009,21:
1031-1033.
[45]Czechowaki T. Real-time RT-PCR profiling of over 1 400 Arabidopsis
44
2011 年第 7 期 马月萍等:荧光定量 PCR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transcription factors:unprecedented sensitivity reveals novel root and
shoot-specific genes. Plant J,2004,38(2) :366-379.
[46]张中保,李会勇,石云素,等.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分析玉米水
分胁迫诱导基因的表达模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7,8(4) :
421-425.
[47]贾东升,毛新国,景蕊莲,等.小麦转录因子 TaMyb2s的克隆及表
达.作物学报,2008,34(8) :1323-1329.
[48]祖元刚,聂明珠,房思良,等.荧光定量 PCR检测干旱胁迫下长春
花 Crlea基因的相对表达.植物研究,2006,26(4) :405-410.
[49]Rider SD,Henderson JT,Jerome RE,et al. Coordinate repression of
regulators of embryonic identity by PICKLE during germination in
Arabidopsis. The Plant Journal,2003,35(1) :33-43.
[50]Wang RC,Okamoto M,Xing XJ,et al. Microarray analysis of the ni-
trate response in Arabidopsis roots and shoots reveals over 1000 rap-
idly responding genes and new linkages to glucose,trehalose-6-phos-
phate,iron,and sulfate metabolism. Plant Physiology,2003,132(2) :
556-567.
[51]Rodrigues FA,Laia ML,Zingaretti SM.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under water stress in tolerant and sensitive sugarcane plants.
Plant Science,2009,176:286-302.
[52]Vaucheret H,Beelin C,Elmayant T,et al. Transgene induced gene si-
lencing in plants. Plant J,1998,16(66) :651-659.
[53] Ingham DJ,Beer S,Money S,et al.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assay
for determining transgene copy number in transformed plants. Bio-
technology,2001,31(1) :132-140.
[54]程颖慧,章桂明,王颖.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实时荧光 PCR检测.
植物检疫,2002,16(6) :321-325.
[55] Alaei H,Baeyen S,Maes M,et al. Molecular detection of Puccinia
horiana in Chrysanthemum x morifolium through conventional and
real-time PCR. 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2009,76(2) :
136-145.
[56]Dietmaier W,Wittwer C,Sivasubramanian N. Genetics and Oncology
[M]. Berlin:Springer-Verlag,2002.
[57]Wu G,Wu YH,Nie SJ,et al. Real-time PCR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the transgenic rice event TT51-1. Food Chemistry,2010,119:
417-422.
(责任编辑 李楠
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
)
(上接第 36页)
[34]Bartholmes C,Nutt P,Theissen G. Germline transformation of
Shepherdus purse(Capsella bursa-pastoris)by the‘floral dip’
method as a tool for evolutionary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Gene,
2008,409(1-2) :11-19.
[35]Sone T,Nagamori E,Ikeuchi T,et al. A novel gene delivery system in
plants with calcium alginate micro-beads.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2002,94(1) :87-91.
[36]Liu HB,Kawabe A,Matsunaga S,et al. Obtaining transgenic plants u-
sing the bio-active beads method. 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2004,
117(2) :95-99.
[37]Liu H,Kawabe A,Matsunaga S,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bioactive
beads method in rice transformation. Plant Biotechnol,2004,21(4) :
303-306.
[38]Dai S,Zheng P,Marmey P,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ransgenic
rice plants obtained by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and
particle bombardment. Molecular Breeding,2001,7(1) :25-33.
(责任编辑 狄艳红)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