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Leu1p involved in regulating V-ATPase activity

Leu1p参与调节V-ATP酶的活性



全 文 :第 14卷第 2期
2016年 3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Vol􀆰 14 No􀆰 2
Mar􀆰 2016
doi:10􀆰 3969 / j􀆰 issn􀆰 1672-3678􀆰 2016􀆰 02􀆰 010
收稿日期:2014-01-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018、30970058)
作者简介:高堂杰(1987—),男,湖南浏阳人,研究方向:生物化学、发酵工程,;张震宇(联系人),教授,E⁃mail:zhangzy@ jiangnan.edu.cn
Leu1p参与调节 V ATP酶的活性
高堂杰,张震宇
(江南大学 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214122)
摘  要:RAVE(regulator of the H+ ⁃ATPase of the vacuolar and endosomal membrane)由 Rav1p、Rav2p和 Skp1p3个亚基
组成,是 V ATP 酶活性调节机制中一个关键的多亚基复合物调节因子; Leu1p 能够与 RAVE 相互作用。 通过融
合 PCR、同源重组分别构建了酿酒酵母 BY4742的 Rav1、Rav2、Leu1和 Vma2缺陷型菌株。 进一步研究重组菌株对
pH及 CaCl2的耐受能力发现:Leu1缺陷型菌株(3 异丙基苹果酸异构酶(Leu1p)缺失)的生长状况与 Rav1、Rav2 缺
陷型菌株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表明 RAVE对 V ATP 酶的活性调节极有可能需要通过与 Leu1p 结合才能实现。
笔者所在实验室为进一步研究 RAVE与 Leu1p的相互关系及其对 V ATP 酶的活性调节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V ATP 酶;RAVE;Leu1p;同源重组;融合 PCR
中图分类号:Q9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16)02-0051-07
Leu1p involved in regulating V⁃ATPase activity
GAO Tangjie,ZHANG Zhenyu
(Key Laboratory of Carbohydrate Chemistry & Biotechnolog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Abstract:RAVE ( regulator of the H+ ⁃ATPase of the vacuolar and endosomal membrane ) complex
containing Rav1p, Rav2p and Skp1p, is a key regulatory factor of V⁃ATPase activity regulating
mechanism. Latest news showed Leu1p capable of interacting with RAVE. This study,we constructed 4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Y4742 recombinant strains that were lack of Rav1,Rav2, Vma2 and Leu1
respectively by fusion PCR and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AVE for V⁃ATPase activity regulation is
likely to be achieved by conjunction with Leu1p. Our study provided an important basis for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VE and Leu1p,also the study of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the V⁃ATPase.
Keywords:V⁃ATPase;RAVE;Leu1p;homologous recombination;fusion PCR
    V ATP 酶( vacuolar ATPase)又称液泡 ATP
酶,广泛存在于生物的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中。 它
能够通过水解 ATP 产生的能量来转移质子,从而
调节细胞内外的 pH,使细胞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
pH环境[1] ;同时,V ATP 酶担负着调节细胞内部
分离子浓度的功能,如 Ca2+、Zn2+等[2-3] 。 V ATP
酶的质子泵效应与生物体内的许多生化反应及代
谢活动息息相关,同时也与一系列疾病(如癌症、
艾滋等)的产生与治疗有关[4-6] 。 目前,医学人员
已越来越多地以 V ATP 酶为目标来研发靶向性
药物。 V ATP 酶由 V1和 V0两部分组成。 V1位于
细胞质当中,其主要功能是水解 ATP;V0镶嵌于细
胞膜当中,负责转移质子。 单独的 V1、V0是没有活
性的,只有当二者结合形成完整的 V ATP 酶,才
能发挥各自的功能,共同起到调节细胞内环境稳
定的作用[7-9] 。 V ATP 酶的活性调节受诸多因素
的影响,其调节机制目前尚未研究透彻,但文献
[10-11]的研究表明,RAVE( regulator of the H+
ATPase of the vacuolar and endosomal membrane)在
V ATP 酶的活性调节当中具有重要作用。 RAVE
由 Ravlp、Rav2p和 Skplp 3 个亚基组成。 当细胞内
环境发生变化时,RAVE 可以通过与 V1的结合或
分离来调节 V1与 V0的分离与结合,从而起到调节
V ATP酶活性的作用,RAVE 的缺失会导致 V
ATP 酶的形成严重受阻,且形成的 V ATP 酶活性
也严重受到影响。
目前,关于 RAVE 研究最多的是 Skplp,且已经
得到其晶体结构[11]。 但是对 Ravlp、Rav2p 的研究
还相对较少。 笔者所在实验室致力于 RAVE 复合
物的研究,目前通过亲和纯化及质谱鉴定,确定了
一系列能与 RAVE产生相互作用的蛋白,其中 3 异
丙基苹果酸异构酶(Leu1p)与 RAVE 具有相互作用
关系的发现尚属首次[12]。 Leu1p 在亮氨酸合成途
径第一步反应中将 α 异丙基苹果酸异构为 β 异丙
基苹果酸,为亮氨酸的合成提供前体[13]。 为了进一
步研究 Leu1p 与 RAVE 及 V ATP 酶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通过构建重组菌株来研究 Leu1p 是否影响
V ATP酶的功能活性。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菌株与质粒
大肠杆菌 JM109、质粒 pRS425(带有 Leu2 基因
序列)及 pUCm T 载体,保存于笔者所在实验室。
用到的酵母菌株如表 1所示。
表 1  本实验用到的酵母菌株
Table 1  Yeast strains used in this study
菌株 基因型
BY4742 MATa his3 leu2 lys2 ura3
BY4742Flag R2 MATa his3 leu2 lys2 ura3
BY4742 rav1Δ MATa his3 leu2 lys2 ura3 rav1Δ::LEU2
BY4742 rav2Δ MATa his3 leu2 lys2 ura3 rav2Δ::LEU2
BY4742 vma2Δ MATa his3 leu2 lys2 ura3 vma2Δ::LEU2
BY4742 leu1Δ MATa his3 leu2 lys2 ura3 leu1Δ::LEU2KanMX6
1􀆰 1􀆰 2  试剂
Pfu DNA聚合酶、Taq DNA聚合酶、dNTP 混合
物、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Tris、溴化乙锭(EB)、
异丙基 β D 硫代半乳糖苷( IPTG)、琼脂糖 M、
小量质粒提取试剂盒、DNA 凝胶回收试剂盒、PCR
产物纯化试剂盒、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G418 硫
酸盐)、1 kb DNA Marker,BBI 公司;限制性内切酶
BamH I、Nde I、Xho I,1 kb DNA Ladder Marker,λ
Hind III digest DNA Marker,TaKaRa 公司;T4 DNA
ligase, Fermentas 公 司; Lyticase 酵 母 破 壁 酶,
Sigma Aldrich公司;其余试剂均购自国药集团化
学试剂有限公司。
1􀆰 2  方法
1􀆰 2􀆰 1  酿酒酵母基因组 DNA提取
挑取酿酒酵母 BY4742 Flag R2 单菌落于
YPD液体培养基中,30 ℃、200 r / min过夜培养 18~
20 h。 参照文献[14]的方法提取基因组 DNA。
1􀆰 2􀆰 2  目的基因的融合与克隆
酿酒酵母 BY4742 是 Leu2 缺陷型菌株,通过融
合 PCR(图 1)在 Rav1、Rav2 和 Vma2 片段中插入
Leu2基因的同时敲除原基因的部分片段,得到与基
因组 DNA 具有同源互补序列的重组基因片段:
R1F R1LEU2 R1D、R2F R2LEU2 R2D、V2F
V2LEU2 V2D (其中 R1F、 R2F 和 V2F 分别为
Rav1、Rav2和 Vma2 的上游同源序列;R1D、R2D 和
V2D分别为 Rav1、Rav2和 Vma2的下游同源序列)。
融合后的目的片段转化酵母 BY4742,经同源重组整
合到其基因组当中,通过 SD Leu 培养基筛选到重
组菌株。
图 1  融合 PCR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fusion PCR
由于 Leu1p 与 Leu2p 同为亮氨酸合成途径当
中的酶,因此在构建 Leu1缺陷型菌株时不能以SD
Leu培养基进行筛选,故选取 KanMX6 作为抗性标
记,以含 G418的 YPD 固体培养基进行筛选。 通过
25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4卷 
融合 PCR 及酶切连接等方法,在 Leu1 基因片段当
中插入 Leu2 及 KanMX6 基因,同时敲除 Leu1 的部
分核苷酸序列,得到与基因组 DNA具有同源互补序
列的重组片段:LEU1F LEU2 KanMX6 LEU1D
(其中 LEU1F、LEU1D分别为 Leu1的上游同源序列
及下游同源序列)。 重组片段转化酵母 BY4742 经
同源重组整合到基因组当中,通过选择培养基进行
筛选得到重组菌株。
以酿酒酵母 BY4742 F R2 基因组为模板,通
过 PCR 扩增 R1F、 R1D、 R2F、 R2D、 V2F、 V2D、
LEU1F、LEU1D 及 KanMX6, PCR 引物对分别为
R1p1 / R1p2、 R1p5 / R1p6、 R2p1 / R2p2、 R2p5 / R2p6、
Vp1 / Vp2、 Vp5 / Vp6、 Lp1 / Lp2、 Lp5 / Lp6、 Lp7 / Lp8
(表 2)。 PCR反应程序:94 ℃预变性 4 min;然后 98
℃变性 1 min,58 ℃退火 30 s,72 ℃延伸 1 min,30
个循环;最后 72 ℃延伸 10 min。 扩增产物通过 PCR
产物纯化试剂盒纯化回收。
以质粒 pRS425 为模板, R1p3 / R1p4、 R2p3 /
R2p4、Vp3 / Vp4、Lp3 / Lp4 为引物,分别扩增 Leu2。
PCR反应程序:94 ℃预变性 4 min;然后 98 ℃变性 1
min,58 ℃退火 30 s,72 ℃延伸 1 min 20 s,30 个循
环;最后 72 ℃延伸 10 min。 扩增产物通过 PCR 产
物纯化试剂盒纯化回收。
以上述 PCR 产物为模板,R1p1 / R1p6、R2p1 /
R2p6、Vp1 / Vp6为引物,先采用 KOD Plus Neo 通过
融合 PCR 分别扩增 R1F LEU2 R1D、 R2F
LEU2 R2D及 V2F V2LEU2 V2D;然后通过 Taq
DNA Polymerase 在 3′末端加 A。 PCR 反应程序:94
℃预变性 2 min;98 ℃变性 30 s,58 ℃退火 30 s,68
℃延伸 1 min10 s,30 个循环。 最后加入 1 μL Taq
DNA Polymerase,72 ℃延伸 30 min。 扩增产物经琼
脂糖凝胶电泳割胶后,用胶回收试剂盒回收。
纯化后的融合 PCR 产物,经 T4 DNA Ligase 作
用连接到 pUCm T载体,通过蓝白斑进行筛选。 挑
选白色单菌落培养后,提取质粒,经双酶切及 PCR
验证重组载体,并选取二者验证皆正确的重组载体
进行测序验证。
LEU1F LEU2 KanMX6 LEU1D 由于片段
较长,很难通过融合 PCR进行连接,故先通过融合
PCR 分别连接 LEU1F / LEU2、 KanMX6 / LEU2D。
然后通过酶切连接的方式依次将二者连接到载体
pET28a上,再通过 PCR 扩增,得到全长的目的
片段。
表 2  所使用的核苷酸序
Table 2  Primer used in the study
引物名称 核苷酸序列 5′→3′
R1p1 GCGGTCGATATTAACAGCCAG
R1p2 GAGCATGAGAGGCAGTGTTG
R1p3 CAACACTGCCTCTCATGCTCATGTCTGCCC⁃CTAAGAAGATCG
R1p4 GCTCTATCCTTGGTGGGGCTCCCTGTATTCC⁃TTTACTATCCTCC
R1p5 GAGCCCCACCAAGGATAGAGC
R1p6 TCATACAAAGTCATCTAGTA AG
R2p1 ATGAGTGTTGATTTGTTTCC
R2p2 CTGTAGCTACTTGAAGTTGATTCAG
R2p3 CTGAATCAACTTCAAGTAGCTACAGATGTC⁃TGCCCCTAAGAAGATCG
R2p4 CTATCAATCTCGCACCAAGGTCCTGTATTC⁃CTTTACTATCCTCC
R2p5 ACCTTGGTGCGAGATTGATAG
R2p6 CTTAACTGTTTGCTAGCTACC
Vp1 ATACGGTCAGTGGTGTGAACGG
Vp2 GACCTCTGGCAATGGAGTTCATTG
Vp3 CAATGAACTCCATTGCCAGAGGTCAT⁃GTCTGCCCCTAAGAAGATCG
Vp4 GGCAAGACGTTGATTGGTGGGTCCTGT⁃ATTCCTTTACTATCCTCC
Vp5 ACCCACCAATCAACGTCTTGCC
Vp6 ATCTTCGTCGGCATCGTCTCTGGC
Lp1 GGAATTCCATATG
1ACACTCCATCCAAGGGT⁃
CCAAG
Lp2 ACCAAAGGCACCGTGAGTAGAGG
Lp3 CCTCTACTCACGGTGCCTTTGGTATGTCTGC⁃CCCTAAGAAGATCG
Lp4 CGCGGATCC
2CCTGTATTCCTTTACTATCCT⁃
CC
Lp5 CGCGGATCC2GACATGGAGGCCCAGAATACCC
Lp6 CAGCTTCCCTCCAAGGTTCAACCAGTATAG⁃CGACCAGCATTCAC
Lp7 GTTGAACCTTGGAGGGAAGCTG
Lp8 CCGCTCGAG3GATCCACCTTCCAAGAATGAG
  注:1、2、3分别为 Nde I、BamH I、Xho I酶切位点。
1􀆰 2􀆰 3  酿酒酵母 BY4742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酿酒酵母 BY4742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参照文献
[12]。
1􀆰 2􀆰 4  目的基因的转化及其筛选
参照文献[15]的方法将目的基因分别转化酿
35  第 2期 高堂杰等:Leu1p参与调节 V ATP 酶的活性
酒酵母 BY4742,重组菌株通过 SD Leu培养基或含
200 μg / mL G418的 YPD培养基进行筛选。
挑取上述转化后长出的单菌落于 10 mL SD
Leu 培养基中,过夜培养 18 ~ 20 h,提取基因组
DNA,以其为模板进行 PCR验证。
1􀆰 2􀆰 5  酿酒酵母 BY4742重组菌不同 pH培养基中
生长差异的研究
分别挑取酿酒酵母 BY4742 及各重组菌株单菌
落接种于 50 mL 的 YPD 液体培养基中过夜培养
16~18 h,用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度 OD600,取少量
菌液稀释至相同 OD值,按 1%的接种量接种至 100
mL的 YPD液体培养基中(3 个平行样),于 30 ℃、
200 r / min摇床培养,每隔 2 h 取样测其 OD600,直至
36 h,并测培养结束时的菌液 pH,绘制生长曲线。
1􀆰 2􀆰 6  重组菌株对 CaCl2 的耐受性研究
分别挑取酿酒酵母 BY4742 及各重组酿酒酵母
单菌落接种于 50 mL 的 YPD 液体培养基中过夜培
养 16~18 h,用分光光度计测其 OD600,取少量菌液
稀释至相同 OD 后,按梯度 1、10-1和 10-2取相同量
的菌液分别涂布于 pH 为 5􀆰 5、7􀆰 5 含 100 mmol / L
CaCl2的 YPD固体培养基上(各 3 个平行),同时接
种相同菌液至不含 CaCl2的培养基作为对照,30 ℃
恒温培养 3~5 d。
2  结果与讨论
2􀆰 1  通过融合 PCR获取重组基因
按照 1􀆰 2􀆰 2 节的方法分别扩增各待融合的
DNA片段。 各片段的理论大小如表 3 所示;PCR产
物的电泳检测如图 2所示。
表 3  各基因片段的理论大小
Table 3  Size of gene fragment
待融合片段 大小 / bp
R1F+R1LEU2+R1D 481+1 308+445
R2F+R2LEU2+R2D 436+1 313+363
V2F+V2LEU2+V2D 417+1 313+377
LEU1F+LEU2+KanMX6+LEU1D 459+1 400+1 388+446
按照 1􀆰 2􀆰 2节的方法通过融合 PCR扩增各重组
DNA片段:R1F R1LEU2 R1D、R2F R2LEU2
R2D、V2F V2LEU2 V2D、LEU1F LEU2、KanMX6
LEU2D,其结果分别如图 3所示。
经融合 PCR 所得到的目的基因经纯化后连接
M均为 1kb DNA Marker;(a):1~6分别为 R2F、R2LEU2、
R2D、R1F、R1LEU2、R1D;(b):1~4分别为 LEU1F、LEU2、
KanMX6、LEU1D;(c):1~3分别为 V2F、LEU2、V2D
图 2  各待融合 DNA片段 PCR产物
Fig􀆰 2  PCR products of the DNA fragment to be fused
M均为 1 kb DNA Marker;(a)1—R1F、R1LEU,2—R1D融合 PCR产物
R1F R1LEU2 R1D;(b)1—R2F、R2LEU2、R2D融合 PCR产物
R2F R2LEU2 R2D;(c)1—V2F、 LEU2、V2D融合 PCR产物
V2F V2LEU2 V2D;(d)1、2分别为 LEU1F与 LEU2、KanMX6与
LEU1D的融合 PCR产物 LEU1F LEU2及 KanMX6 LEU1D
图 3  经融合 PCR所得到的目的基因
Fig􀆰 3  The target gene obtained by fusinon PCR
到克隆载体进行克隆。 其中 R1F R1LEU2 R1D、
R2F R2LEU2 R2D及 V2F V2LEU2 V2D经 TA
克隆连接到 pUCm T 载体上,分别命名为 pUCm
T R1、pUCm T R2、pUCm T V2;LEU1F LEU2
45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4卷 
及 KanMX6 LEU1D,通过酶切连接的方式依次连接
到 pET 28a载体上,命名重组载体为 pET28a LEU1,
从而可以通过 PCR 得到完整的目的片段:LEU1F
LEU2 KanMX6 LEU1D。 连接好的重组载体分别
转化大肠杆菌 JM109感受态进行克隆。 重组克隆载
体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验证均正确。
2􀆰 2  目的基因转化酵母 BY4742及其验证
以上述构建的重组载体为模板,通过 PCR分别
扩增各目的片段,经割胶回收纯化后,按 1􀆰 2􀆰 4 节的
方法转化酵母 BY4742 感受态细胞,筛选出目的菌
株,提取基因组 DNA 进行 PCR 验证,同时以酵母
BY4742的基因组 DNA 为模板,进行 PCR 对照,验
证结果分别如图 4所示。
M均为 1 kb DNA Marker;箭头所指条带分别为以各筛选到
的重组菌株基因组为模板进行 PCR所得片段;
非箭头所指条带为采用相对应的引物并以 BY4742
基因组 DNA为模板进行 PCR所得片段
图 4  各重组菌株 PCR验证
Fig􀆰 4  PCR results of recombinant strain
2􀆰 3  重组酵母菌株在不同 pH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图 5 为重组酵母菌株在 pH 5􀆰 5 条件下的生长
曲线。 由图 5可知:在 pH 为 5􀆰 5 的 YPD 液体培养
基中,原始菌株及 4株缺陷型重组菌( rav1Δ、rav2Δ、
vma2Δ和 leu1Δ)的生长曲线基本一致,在 10 h左右
进入对数生长期,15 h 左右进入稳定期,且菌密度
也基本一致。 这是因为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 pH 为
5􀆰 5左右,所以五者的生长趋势基本一致。
图 5  酵母 BY4742及其各重组菌在 pH为 5􀆰 5的
YPD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
Fig􀆰 5  Growth curves of the yeast BY4742 and the
recombinant strain cultured in YPD
mediu(pH=5􀆰 5)
图 6 为重组酵母菌株在 pH 7􀆰 5 条件下的生长
曲线。 由图 6可知:在 pH 为 7􀆰 5 的培养基中,原始
菌株及 4 株缺陷型重组菌( rav1Δ、rav2Δ、vma2Δ 和
leu1Δ)均在 13 h左右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但是原
菌 BY4742生长迅速,较快达到稳定期,而缺陷型重
组菌生长缓慢,直到 25 h 左右才达到稳定生长期,
且菌密度相较于原始菌要低,尤以 Vma2 缺陷型菌
株生长最为缓慢,其稳定期的菌密度最低,OD600只
达到 3􀆰 8左右。
图 6  酵母 BY4742及其各重组菌在 pH为 7􀆰 5的
YPD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
Fig􀆰 6  Growth curves of the yeast BY4742 and the
recombinant strain cultured in YPD
mediu(pH=7􀆰 5)
同时,在培养结束时测得的 pH显示,在 pH 5􀆰 5
的培养基中,最终的 pH 变化不大,均在 5􀆰 3 左右;
在 pH 7􀆰 5的培养基中,原始菌株及 4株缺陷型重组
菌( rav1Δ、 rav2Δ、 vma2Δ 和 leu1Δ)的 pH 分别为
5􀆰 6、6􀆰 4、6􀆰 2、6􀆰 9 和 6􀆰 5。 由此可见,Rav1、Rav2、
Vma2、Leu1的敲除使得酵母菌对 pH 的调节受到了
严重阻碍,从而影响其生长。 同时,菌株生长及培
55  第 2期 高堂杰等:Leu1p参与调节 V ATP 酶的活性
养基 pH的结果显示 Leu1 的敲除所产生的影响与
Rav1、Rav2 的敲除所产生的影响基本一致,而与
Vma2 的敲除有较大差别,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
Leu1p通过与 RAVE 结合,参与对 V ATP 酶的活
性调节,因为 Vma2 的缺失导致 V ATP 酶完全不
能形成;而 RAVE 的缺失则只是使其组装严重受
阻,且活性下降。
2􀆰 4  重组酵母菌株对 CaCl2的耐受性
按照 1􀆰 2􀆰 6 节的方法将各菌液分别涂布于含
100 mmol / L CaCl2、pH 5􀆰 5 及 7􀆰 5 的 YPD 培养基
上,30 ℃恒温培养 3 ~ 5 d,其结果如图 7 所示。 由
图 7 可知:在含 100 mmol / L CaCl2、pH 为 5􀆰 5 的
YPD 固体培养基中,酿酒酵母 BY4742 的 Rav1、
Rav2、Vma2 及 Leu1 的缺陷型菌株的生长受到了
极大抑制,相同菌量的涂布,其菌落数目要远远小
于酿酒酵母 BY4742,而四者之中,又以 Vma2 缺陷
型菌株的生长状况最差,这可能是由于缺少
Vma2p,导致 V ATP 酶的 V1部分无法形成,不能
组装成为完整的 V ATP 酶,从而失去了对 CaCl2
及 pH的调控作用。 由图 2 可知,Leu1 缺陷型菌株
的生长状况与 Rav1、Rav2 缺陷型菌株的生长状况
基本一致,这从一个方面说明, Leu1p 通过与
RAVE 结合,共同调节 V ATP 酶的分离与集装,
从而起到调控其活性的作用,不过 Leu1p 也有可
能通过其他途径影响菌株对 CaCl2及 pH 的耐受
性,有待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图 7  各重组菌株对 CaCl2及 pH的耐受性
Fig􀆰 7  Tolerance of recombinant strains to CaCl2 and pH
    V ATP 酶的活性调节机制相当复杂。 普遍认
为 RAVE复合物在其调节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但
具体的调节机制尚不清楚。 RAVE 复合物主要由
Rav1p、Rav2p 和 Skp1p 构成,与 V ATP 酶的众多
亚基具有相互作用关系;同时由于 Skplp 是组成
SCF复合物的一个关键骨架蛋白,还能与其他众多
蛋白产生作用关系,故其调节机制可能还要受到其
他蛋白的影响。
3  结论
Leu1p 是笔者所在实验室最新发现的能与
RAVE相互结合的蛋白。 笔者通过融合 PCR 及同
源重组的方法分别构建了酿酒酵母 BY4742 的
Rav1、Rav2、 Vma2 和 Leu1 的缺陷型菌株,研究
Leu1p与 RAVE之间的相互功能关系。 上述结论表
明 Leu1p对酿酒酵母 BY4742 的 pH 及 CaCl2 耐受
性产生极大影响,且通过与重组菌株( rav1Δ、rav2Δ、
vma2Δ)的对照实验发现,RAVE 对 V ATP 酶活性
的调节极有可能需要通过与 Leu1p 结合才能得以
实现。
V ATP 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正越来越多
地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解开 V ATP
酶的活性调节机制,使其服务于医疗卫生已是新的
方向和热点。 本研究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 RAVE
与 Leu1p的相互关系及其对 V ATP 酶的活性调节
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 1 ]   FORGAC M.Vacuolar ATPase:rotary proton pumps in physiology
and patbophysiology[ J] . Nat Rev Mol Cell Biol,2007,8(11):
65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4卷 
917⁃929.
[ 2 ]   LIN C W,TSAI F J,WAN L,et al. Binding interaction of SARS
coronavirus 3CL ( pro ) protease with vacuolar H+ ⁃ATPase G1
subunit[J] .FEBS Lett,2005,579(27):6089⁃6094.
[ 3 ]   OTERO⁃REY E M, SOMOZA⁃MARTIN M, BARROS⁃
ANGUEIRA F,et al.Intracellular pH regulation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s mediated by increased V⁃ATPase activity via
over expression of the ATP6VIC1 gene[ J] .Oral Oncol,2008,44
(2):193⁃199.
[ 4 ]   GRAHAM L A,FLANNERY A R,STEVENS T H.Structure and
assembly of the yeast V⁃ATPase[J] .J Bioenerg Biomembr,2003,
35(4):301⁃312.
[ 5 ]   INOUE T,WILKENS S,FORGAC M.Subunit structure,function,
and arrangement in the yeast and coated vesicle V⁃ATPase[ J] .J
Bioenerg Biomembr,2003,35(4):291⁃299.
[ 6 ]   JEFFERIES K C,CIPRIANO D J,Forgac M. Function,structure
and regulation of the vacuolar(H)⁃ATPases[ J] . Arch Biochem
Biophys,2008,476(1):33⁃42.
[ 7 ]   DAWSON K,TOONE W M,JONES N,et al.Loss of regulators of
vacuolar ATPase function and ceramide synthesis results in
multidrug sensitivity in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J] . Eukaryot
Cell,2008,7(6):926⁃937.
[ 8 ]   CIPRIANO D J, WANG Y, BOND S, et al. Structure and
regulation of the vacuolar ATPases[ J] . Biochim Biophys Acta,
2008,1777(7 / 8):599⁃604.
[ 9 ]   ZHANG Z,ZHENG Y,MAZON H,et al. Structure of the yeast
vacuolar ATPase[J] .J Biol Chem,2008,283(51):35983⁃35985.
[10]   SMARDON A M,KANE P M.RAVE is essential for the efficient
assembly of the C subunit with the vacuolar H+ ⁃ATPase [ J] . J
Biol Chem,2007,282(36):26185⁃26194.
[11]   SEOL J H, SHEVCHENKO A, SHEVCHENKO A, et al. Skp1
forms multiple protein complexes,including RAVE,a regulator of
V⁃ATPase assembly[J] .Nature Cell Biol,2001,3(4):384⁃391.
[12]   顾春银,张震宇.亲和纯化酿酒酵母 RAVE 复合物[EB / OL].
[2013⁃12⁃29] .[2013⁃01⁃16] . http: / / www. paper. edu. cn / html /
releasepaper / 2013 / 01 / 732 / .
[13]   KOHLHAW G B. Leucine biosynthesis in fungi: entering
metabolism through the back door[ J] .Microbiol Mol Biol Rev,
2003,67(1):1⁃15. 
[14]   CRYER D R,ECCLESHALL R,MARMUR J. Isolation of yeast
DNA[J] .Methods Cell Biol,1975,12:39⁃44.
[15]   ITO H,FUKUDA Y,MURATA K,et al. Transformation of intact
yeast cells treated with alkali cations[ J] . J Bacteriol,1983,153
(1):163⁃168.
(责任编辑  荀志金)
75  第 2期 高堂杰等:Leu1p参与调节 V ATP 酶的活性